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fpc是什么意思

指纹芯片反攻战:中企曾登上世界第一,这领域全球十强中企占9席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科技进步带给人的好处之一是让需求更快满足,这方面,指纹识别颇为典型。便捷到什么地步?输密码的时间都省去,按指纹直接进入!

  指纹识别的“落地”,其实正是智能门锁、智能手机等行业近些年得以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

  以智能门锁为例,因为不用担心没带钥匙、按指纹就能进门、更安全,迅速成为门锁市场主流。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门锁仅线上销售额就达到71亿元,同比增长35.5%。

  至于智能手机,不管是苹果、三星手机,还是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品牌手机,甚至和“高科技”不那么亲近的老人机,也都用上了屏下指纹技术。

  指纹识别在市场的应用广泛且强劲,有赖于指纹芯片技术的发展,但你可能想不到,掌控这一市场的“王者”,是来自瑞典的FPC公司,其既是全球最大的指纹芯片厂商,也是我国最大的智能传感器供应商。

  为何FPC公司这么彪悍?

  FPC公司手机产品高级副总裁Ted Hansson直言:“凭借在这一行业内 20 余年的积累,我们从最初的晶圆质量、封装、模组到最终应用到手机上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非常严苛的标准,以保证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翻译”过来,在这位副总裁看来,起步早、质量高、标准严、全链条,是FPC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也是FPC公司一年狂揽超40亿元人民币的根本原因。

  要使用指纹识别相关技术,从FPC公司购买相当方便,但指纹识别也是一道“安全门”,完全由西方巨头掌握可能存在隐患,同时智能门锁、智能手机蓬勃发展,也促使中企发力攻关。

  这之中,最给力的当属汇顶科技。

  汇顶成立于2002年,本来专门研发固定电话的IC芯片。别看到固定电话就觉得落后,在那个时期,可是个“风口”,很快为汇顶赚下第一桶金。

  这之后,智能手机“跑步”发展,汇顶适时切换赛道,转入触控芯片,研发出兼容性强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

  借助国内海量劳动力,加上地方的产业扶持,不到一年的时间,汇顶净利润就达到8个亿,还成功上市,媒体形容其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光。

  更绝的是,随着率先推出指纹识别功能的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不断迭代更新,汇顶也紧跟“风向”,又推出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获得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的青睐,推动其在2020年市值一度高达1700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家市值千亿的半导体芯片科技公司。

  这个过程中,汇顶多次超越行业“王者”FPC公司,登上全球指纹芯片第一的宝座。比如,2018年第一季度,汇顶营收7.31亿元,净利润达1.75亿元,同期FPC公司营收约为5.36亿元,利润约合0.42亿元。

  除了汇顶科技,比亚迪也出奇制胜。

  少有人知的是,比亚迪曾发布过三款手机指纹识别芯片,为此,做足了技术准备。媒体称,比亚迪申请了90件以上相关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在80%左右。

  或许是人们更关注比亚迪造车,手机指纹识别芯片没闹出什么动静。但随后,比亚迪切入智能门锁市场,因能提供业内最全尺寸的产品、最完整的解决方案,广受厂商欢迎,到2020年,其在嵌入式指纹识别芯片市场占有率上位到第一。

  汇顶科技、比亚迪都在指纹芯片领域表现抢眼,更多中企也在向前进击。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旭日大数据发布的“2021年智能门锁指纹芯片TOP10”榜单中,瑞典FPC公司仍位居第一,剩下9家全部是中企,汇顶科技、比亚迪之外,还有贝特莱、兆易创新、集创北方、迈瑞微、芯启航、迪安杰、邦融微等诸多企业。

  不难看出,中企表现突出,但要撼动FPC公司的“王者”地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作为国内龙头,汇顶科技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明显下降,行业又大打“价格战”,业绩低迷,股价腰斩。

  不过,在指纹芯片领域,中企已经交出相对圆满的“答卷”,如果继续努力研发创新,西方巨头强势主导指纹芯片的市场格局或将被一点点改变。

  这一战,远未停歇!

  参考资料:

  1.《比亚迪的芯片实力》,半导体行业观察

  2.《2021年全球智能门锁指纹芯片10强》,旭日大数据

  3.《全球指纹识别芯片龙头企业股价腰斩 汇顶拿什么顶起市值?》,蓝科技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球指纹芯片排名:汇顶夺魁,FPC、思立微、迈瑞微均倒退

2018年全球指纹芯片出货量同比下降18.8%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全球指纹识别芯片市场跟踪与预测报告》显示,由于终端整体需求下降和3D面部识别的竞争,2018年指纹传感器的出货量约为8.79亿颗,同比下降18.8%左右。同时,在屏下指纹带动下,预计2019年全球指纹芯片的出货量将达到9.9亿颗,同比增长约12.5%。得益于三星Galaxy S10系列以及未来的Note等新品系列,预计2019年全球超声波指纹芯片的出货量约0.5亿颗。光学屏下指纹方面,OLED基本标配屏下指纹芯片,预计2019年全球光学屏下指纹的出货量进一步上调到2.8亿颗,同比增约372%。

汇顶仍稳居行业第一,神盾/思立微/信炜科技等上升迅速

2018年汇顶出货稳持排名第一,持续引领指纹识别行业的发展趋势。除了三星之外,2019年神盾光学深耕国内市场,加速与国内整机品牌合作进程,预计2019年其出货量急剧增长,尤其是光学指纹芯片。思立微主要集中在华为、OPPO两大客户,预计2019年其芯片出货量也会有大幅增长。2018年信炜科技的主力客户聚焦在华东客户,2019年其开始逐步导入主力品牌客户,指纹芯片的出货量预计将有新的突破。

2019年屏下指纹将成为智能终端寻求差异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将进一步推动指纹芯片的发展趋势。群智咨询(Sigmaintell)认为,LCD的屏下指纹方案预计在2019年底迎来量产可能,行业整体发展势头将出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据统计,2017年3月指纹芯片出货量汇顶科技已超过FPC,国产厂商占据前三中的两个席位,而其他国产厂商的出货量均有不俗表现。

2017年3月指纹芯片出货量排行榜

全球25家指纹芯片厂商盘点

1、Authen Tec

总部:美国

手机合作厂商:苹果

代表产品:iPhone系列

全球感应性指纹识别传感器最大供应商,2012年被苹果收购,目前只对iPhone等苹果产品提供指纹芯片,主要为正面按压式蓝宝石盖板指纹识别方案。

2、FPC(Fingerprint Cards)

总部:瑞典

手机合作厂商:华为/OPPO、Vivo等

全球最好的指纹芯片原厂之一,是安卓阵营最大的指纹芯片供应商,各大安卓手机品牌旗舰机几乎都采用该公司方案,如华为mate7等,但如今市场份额不断被汇顶科技、思立微等挤压。

3、Synaptics(新思)

总部:美国

手机合作厂商:三星、HTC,联想、中兴、金立等。

全球领先的移动计算、通信和娱乐设备人机界面交互开发解决方案设计制造公司。2013年收购Validity进军指纹识别领域,之前以滑动式指纹方案为主,2015年推出按压式指纹识别技术。

4、高通

总部:美国

手机合作厂商:小米、OPPO、Vivo等。

全球知名芯片设计商,客户包括全世界知名的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和系统制造厂商。在2015年发布Sense ID 3D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小米5S搭载的正是这项技术的芯片。近日,高通发布了第二代超声波指纹识别方案,是最新的屏下指纹技术。

5、汇顶科技

总部:深圳

手机合作厂商:魅族、Vivo、小米、乐视、金立等

2016年上市,全球领先的电容触控芯片、指纹识别芯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国内指纹识别行业老大。陆续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oodix Link技术、指纹识别与触控一体化的IFS技术、活体指纹检测技术等。

6、神盾

总部:台湾

手机合作厂商:三星

在指纹算法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属于指纹识别器行业中的低成本产品销售商。去年五月开始,开始向三星供应指纹识别芯片产品,并且已经拿下了联想公司的项目。

7、敦泰

总部:台湾

全球领先的人机界面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容屏触控方案、全方位的TFT LCD显示驱动&控制方案、指纹识别方案以及Force Touch(压力触控)方案。2014年,敦泰推出业界最完整的指纹识别解决方案。但之后由于技术团队骨干大部分出走,敦泰的指纹业务差不多就陷入了停滞。

8、义隆电子

总部:台湾

亚太区著名的芯片设计公司,义隆指纹芯片去年开始设计,在今年6月份开始导入量产。目前从12.5寸一直到21寸大屏的触控芯片,义隆出货量世界第一,义隆希望将这个经验带入到指纹芯片领域。

9、茂丞科技(j-Metrics)

总部:台湾

全球少数能提供按压式与滑动式指纹传感器、软硬件一体的厂商之一。2014年发布了一款基于主动式垂直射频技术的新型指纹识别传感器。

10、芯启航

总部:深圳

手机合作厂商:中兴、华为等。

专注于人体生理特征身份自动识别技术和产品研究与开发一体的集成电路设计高新技术企业。指纹识别芯片CS2511P最快可在0.09秒完成整套指纹识别过程,是目前行业已知的最快速度。在中兴通讯2016年指纹IC选型招标当中,两款产品CS2511P和CS2816中标。

11、思立微

总部:上海

手机合作厂商:中兴、华为等。

国内主要指纹芯片供应商之一,荣获“2015 - 2016中国指纹识别IC芯片市场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 2016年携手瑞典PB进军海外,指纹识别方案目前已被用于印度最大手机供应商Micromax’s年度中高端旗舰机型。

12、信炜科技

总部:深圳

信炜科技由前敦泰科技副总莫良华先生于2015年创立。主要从事新型生物识别安全芯片研究与开发,为客户提供“turn-key”的安全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支付安全认证,信息安全认证和门禁等。

13、迈瑞微

总部:苏州

国内主要指纹芯片供应商之一,号称是全球首家采用TSV封装技术的指纹芯片供应商。2014年底,在网上引起极大关注的“国产iPhone 6”,采用的正是迈瑞微的指纹识别芯片,具有与iPhone 6指纹识别相近的水平。

14、贝特莱

总部:深圳

一家高端集成电路设计国家级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目前主打触控IC、指纹识别、生命感知(可穿戴)、MCU四条产品线。贝特莱的指纹识别技术是第三代RF生物识别技术。

15、集创北方

总部:北京

2015年,集创北方开始进入指纹识别市场。指纹识别芯片产品覆盖齐全,可同时支持coating和玻璃、陶瓷、蓝宝石等多种盖板方案。2016年3月集创北方与瑞典指纹识别算法厂商PB达成合作协议。

16、比亚迪微电子

总部:深圳

一直致力于集成电路及功率器件的开发,2014年开始布局指纹识别芯片领域。2015年发布了适用于手机的三款指纹识别芯片:BF6611A、BF6621A和BF6631A。

17、费恩格尔

总部:成都

专注于半导体指纹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解决方案,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指纹识别完整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费恩格尔进入手机指纹传感器领域,首款指纹识别芯片FPS1196已出货。

18、亚略特

总部:深圳

传统行业指纹芯片原厂,是全球领先的生物识别核心方案供应商、中国生物识别行业标准研制单位、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联盟成员。

19、图正

总部:上海

旗下有指纹识别品牌贝尔赛克,可提供指纹识别芯片、指纹识别算法、指纹识别算法芯片及指纹模组。

20、映智科技

总部:台湾

业界少数拥有大中小全系尺寸电容式指纹辨识感测晶片之专业晶片设计公司。致力于感测元件之设计与开发,现阶段主力产品为电容式指纹感测IC。

21、方程式

总部:成都

是一家集指纹传感器设计、指纹识别算法研究和指纹识别芯片设计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致力于指纹识别技术与集成电路相关产品的开发。

22、JP Sensor

总部:台湾

传统行业指纹芯片原厂,算法继承立陶宛派,并传承日本技术,现主推最新型的电容式指纹芯片。

23、美法思

总部:韩国

开发、销售世界领先水平的触控IC、触摸屏模组及触摸键的触控解决方案。目前也涉及指纹芯片研发与销售业务。

24、IDEX

总部:挪威

一家专门从事指纹识别和成像技术的生物识别科技公司,主要为身份证、银行卡、门禁控制和移动设备提供指纹传感器,生物识别软件以及其它安全解决方案。

25、晨星半导体

总部:台湾

一家专注于混合视频信号控制芯片技术研发的国际化高科技公司,目前也涉足指纹芯片领域的研发与销售业务。

国内代工行业必出千亿级龙头,立讯精密、比亚迪,还是光弘科技?

作者:拙朴

身在牛市之十九 - 心愿清单第二只:光弘科技

这里崇尚数据背后的原因挖掘,只讨论逻辑,不贩卖标的。

光弘在A股并不出名,它做的是电子产品的代工制造。

代工制造现在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EMS,即电子制造服务(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就是专门负责电子产品的制造环节,收取制造加工费。根据公司招股书,其制造一部智能手机的加工费收入是25元,制造一部平板电脑的收入是35元上下。

这个行业里著名的公司有鸿海精密(在大陆是富士康),比亚迪电子,伟创力,立讯精密,环旭电子、闻泰科技等等。虽然模式和结算上略有差异,但核心都一致-代工。

光弘在这个领域不算大,根据MMI 全球TOP50 EMS企业排名,公司位列第30位,2019年收入21元人民币。

一、大视角下的投资逻辑

我们总说投资要三看:“站高了看,拉长了看,放大了看”。

站在高处,EMS行业的投资逻辑如下:

1、全球电子制造业正在向中国大陆集中;

2、大陆必将出现收入过千亿的本土电子制造龙头;

3、中国自主电子消费品牌的全球扩张会极大刺激电子代工需求;

4、除了内生性产能扩张,要成为龙头企业,更依靠外延并购。

这前两点说的是市场规模和可能性;后两点却说的是需求和供给分别会以什么模式实现。

这是整个行业的逻辑,但光弘能否跑得比其他人更好,有必然,也会有偶然。

这里既不讨论新基建,也不讨论5G,因为它们不过是中期逻辑,只能放在后面讨论。

二、国内必有千亿级本土代工龙头产生

准确说已经产生了,在台湾。一个是台积电,一个是鸿海精密。

鸿海精密去年收入是5.3万亿新台币,相当于1.3万亿人民币。之所以销售收入如此高,是因为采用总额法计算收入。简单解释,光弘科技采用的是净额法计算销售收入,加工一台手机的加工费是25元,销售收入就是25元。而鸿海一台手机出货价1000元,成本975,赚的其实也是那25元加工费,但它的收入显示却是1000元。如果我们对鸿海采取净额法,可以把它去年的毛利当作其加工费收入,大概新台币3400亿,人民币900亿左右。

台积电(TSM) 是芯片代工企业,听起来高端些,但实质也是代工。其去年收入1万亿新台币,折人民币2500亿,其股票市值是2600亿美元。一个芯片代工企业,市值是著名的“高通”公司市值的3倍。

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代工企业是有技术含量的,收入是可以做大的,市值也可以非常大。

2018年,全球EMS行业的总规模约4600亿美元,折人民币3.5万亿。其中70%的产能在亚太区,而且还不断向大陆转移。这其中既有产业梯次转移的原因,也有我们本身14亿人所形成的庞大消费市场的原因,还有自有全球品牌强势崛起的原因,更有产业链聚集一地所产生的虹吸效应。总之,这种向中国大陆的集中不但正在进行,而且还在加速。

假如大陆最终占有全球EMS市场的60%,即2万亿人民币,也足够支撑几个千亿级本土电子代工企业。工业富联去年的收入是4100亿人民币,为什么不会在大陆产生若干个工业富联?为什么不会产生比工业富联更大的企业?

一定会有,它极可能是闻泰科技,可能是比亚迪电子,可能是立讯精密,也有可能是光弘科技。

三、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要跟上一个好大哥

代工企业如富士康,是因为准确卡位在苹果产业链中,才实现惊人增长。

因此,代工企业要跟对一个好大哥。大哥碗里有肉,自己就有肉沫。

2010年,立讯精密的收入只有区区10亿元,2019年却达到625亿。如此惊人的增长,除公司自身努力,坐在苹果的大飞机上实现腾飞,也是增长的关键。

因为好大哥不仅自己就能高速增长,这期间如果还能不断给你新的业务,你就能实现了几倍于大哥的增长。苹果在这9年的收入增长是3倍。而立讯在这9年则增长了60倍。

但成为大哥的人并不容易。通常要经过长期审核,对其财务状况、质量体系、生产和检测设备、仓储物流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工人素质等进行考察才能确定。但一旦关系确定,就不会轻易改变,对新进入者形成很高的壁垒。

光弘科技依靠的则是另一个大哥-华为。它是华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现阶段你把它当成华为的一个组装车间也没什么大错。

华为算是个好大哥,十年前的2010年,华为收入是1800亿人民币,2019年是8600亿,9年增长3.6倍,略高于苹果。而光弘科技2013年收入是6.6亿,2019是22亿,6年增长了2.3倍。

攀上华为的光弘,增长速度也不似想象中那么高,比如就不如立讯。

其实,光弘是在去年,才被华为正式确认为心腹小弟的。上表是我们推测的光弘对华为的销售收入。去年光弘对华为的销售收入从3亿迅猛提高至11亿,占收入比从21%提高至52%。

什么情况?

推测是去年华为遭难时,代工厂伟创力背后捅刀激怒了华为,导致其它几家代工厂共同瓜分了伟创力的华为业务。相信华为之后,国内其它品牌企业,都会或多或少把订单分给本土EMS企业一部分以防万一。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本土EMS企业的机会更大一些,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很难说关键时刻是否真的可靠。

今年2月,华为在巴塞罗那宣布了新的“1+8+N”战略,就是用一台手机作为主入口,音箱、平板、PC、手表等常用的8 种终端设备为辅助入口,然后再用 1+8 联接全场景智慧设备。华为表示不久以后,照明、监控、家电等都可以用上述的终端设备来控制。这也给华为产业链企业带来了新的巨大机遇。

刚才我们提到光弘销售收入的增长远低于立讯,那利润呢?

如果我们截取2014年至2019年最近五年的数据,会发现立讯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54%,几乎是光弘科技的一倍。但就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而言,光弘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3%,仅比立讯精密低三个百分点。

拉长周期看,我们就比较清楚光弘科技收入与利润增长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尽管五年的收入增长率不高,但成本的复合增长率要低两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毛利率提高了。确实,从2014年的26.6%提高至2019年的31.8%。销售费用的增长更低,管理费用的复合增长率也低,最终导致营业利润的增长率远高于收入增长率。

我们很难说华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比苹果产业链的毛利率更高,这不符合常识。更大的可能是,光弘科技高毛利率产品在收入中的占比更高,而且因为业务简单,导致期间费用增长并不剧烈。

四、产能扩张与并购

前文提到,立讯精密9年间销售收入从10亿提高到625亿,如何做到的?

立讯的发展路径概括起来,就是“零组件-模组-整机“。

公司从连接器起家,通过上延产业链+收购扩张,延伸至无线充电、天线、FPC、声学、马达等领域,声光电各板块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模组化大趋势下,产品线再往模组/整机制造拓展,不断提高模组/整机垂直生产能力,打造平台型公司。立讯较为成功的并购举例如下:

1、声学领域: 2016 年通过昆山联滔收购苏州美特 51%的股权,17 年 2 月东莞立讯收购上海美律以及惠州美律,并于同年 9 月与台湾美律新设立讯美律(股权占 比 51%),入股康控(美律上游供应商),不断加码声学。目前,已经是国际大客户 Receiver 和 Speaker 供应商。

2、FPC 领域:2012 年收购并增资珠海双赢进军 FPC,并于2014 年收购丰岛电子。

3、光学领域: 2018 年体外收购光宝的相机模组 CCM 事业部,补全了立ynbf精密制造平台中的光学板块。

立讯收入的高速增长,恰是其持续并购所产生的结果。那么光弘可以吗?

前文曾经提到,这个行业的逻辑之一,就是不断的产能扩张与并购。这个行业对管控能力高度依赖,但管控能力是可以复制的。

光弘的产能扩张,是其近三年的投资主线。未来是否具有并购能力,不好说。

咱们先说产能。光弘目前正在进行的有二期和三期工程。二期工程今年收尾,三期工程估计2021年全部建成。公司对工程进度和投产日期披露并不充分,研究报告也都只是个大概。但我们可以采用终点法,来粗粗预测一下。

1、终点产能:光弘惠州二期项目达产后,年产智能手机 1500 万台,平板电脑 300 万台。三期项目达产后年产 5G 智能手机 4200 万台、企业级路由器 300 万台及交换机 200 万台。光弘普通智能手机的加工费一般是每部25-28元;5G手机节点多,每部估计要30-40元。华为平板电脑的加工费过去是每台32元,假定5G平板估计要40-50元。企业级路由器加工费估计每台不到30元,交换机不清楚。我们根据公司自己的盈利预测再做调整,二期三期加起来能形成的销售收入在25亿元左右,按照20%的净利率,新增产能实现的净利润在5亿元左右,最晚是在2022年最终达产。我们目前假定产能利用率100%,因为光弘的订单非常饱满。

2、起点盈利:光弘二期产能,已经在2019年陆续投产,今年全部投产。甚至三期的一部分,今年也有投资可能。既然我们很难判断投产了多少,那就以2018年投资前的收入和利润作为起点确定的标准,2018年收入是16亿,净利润2.74亿,净利率17%。

3、起点+终点:光弘2018年收入16亿,2022年新增产能全部达产后收入约为25亿,二者相加41亿。如前,光弘业务简单,各项费用的增速小于收入增速,因此净利率会进一步提高,假定为20%,则2022年净利润约为8.2亿。2019年光弘的净利润是4.2亿,即光弘未来三年净利润还可以再增长95%左右。至于在这三年中增长率如何分配,我们不管。

4、再加点并购的料:光弘2019年实现了对印度VSUN的并购,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目前的印度市场,小米一家就占据了30%的市场。印度前五大品牌中,有四个是中国品牌,合计占有率60%。印度人口多,市场大,关税高,虽然目前光弘似乎只赚吆喝,但未来几年相信会赚钱。守着十几亿人的市场做代工还不挣钱,以后怎么混?

前文讲了好多大逻辑,产业向大陆转移啊,必有千亿级收入的本土企业出现啊,傍一个好大哥等等,但落实在具体上,还是产能扩张到底有多确定。

EMS企业的好处是,只要需求确定,只要有在建产能,未来的收入和利润就容易把握。中国自主消费电子品牌,如华为、小米、VIVO,OPPO,都正在,或已经成为世界级品牌,对需求不需要太担心,对光弘也不需要太担心。

举个例子,华为海外被禁用谷歌的GMS之后,大家都认为份额应被苹果和三星瓜分,但今年目前全球情况是这样的:

华为+小米+OPPO+VIVO+Rearme的总份额是44%。Rearme是谁?是OPPO旗下的另一个品牌。在“其它”品牌所占的22%市场份额中,有多少中国自有品牌如传音等,还不知道。总体而言,中国品牌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一半。

五、对比分析与预测

和光弘业务最相像的是环旭电子,但最优秀的企业是立讯精密。因此我们把三家企业放在一起对比。用的是“阿甘投研”这个财务分析APP。这个软件在苹果市场可直接下载,安卓手机只能到“阿甘金融”上扫码下载。

1、市场地位

光弘科技在A股市场约3700家公司中,ROE达到18%,排名前5%。全市场排名前4%。

2、综合能力对比

三家公司中光弘综合评分最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盈利能力,现金流和偿债能力。关于光弘的成长能力,刚才我们已经对未来三年进行了预测,不多言。

3、盈利能力对比

ROE最高的是立讯精密,达到25%。图上可以看出,立讯是2017年走出谷底,光弘是2018年走出谷底,环旭目前还看不到转机。这或许说明电子行业的景气周期已经来了?

如果再看ROA对比,立讯的ROA只有11.5%,而光弘却高达17%,这说明立讯的杠杆运用比光弘更充分,增长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杠杆和并购。光弘的杠杆低,所以ROA高,但这也恰给了光弘进一步并购的可能。

4、营业利润率

三家企业各有不同,对比营业利润率时,主要看趋势。光弘的趋势是持续提高,立讯是平衡维持,环旭在走低。换句话,如果光弘收入能有增长,利润率还能提高,那净利润的增速就会更快。

5、利润预测

假定2020年收入增长20%,净利率保持19%不变,光弘今年净利润4.99亿。

如果用ROE法来验证,根据光弘年初的净资产,预测今年摊薄ROE为19%,则净利润为5.09亿。如果考虑增发后ROE降低至17%,则净利润为4.5亿。

6、估值预测

假定2022年收入能达到我们预测的41亿,即年复合增长率23%,净利润率未来从19%提高至20%,到期时PE为35倍,比现在的38倍更低,那么到期光弘的总市值是285亿,收益率为100%,年复合收益率26%。

在大部分散户眼里,这个收益率不值一提,三年才100%。但好处是,它很确定。

六、投资光弘的长、中、短期逻辑

光弘进入心愿清单,不是因为收益率最高,是因为业绩增长比较确定,而且向上的概率大,向下的概率小。

1、短期逻辑:短期就是一年内。任正非表示,华为4月份起手机销售开始增长,月销 2000 多万台。新冠疫情激发了公司平板、笔记本电脑销售,同比 5-6 倍增长。光弘是华为的小弟,其300万台平板电脑生产线已经投产,公司表示目前处于满产状态,都说明今年光弘不会太差。

一季度,只有华为的平板销售是增长的,出货150万台。

2、中期逻辑:中期就是三年,恰到我们预测的2022年。这期间的逻辑有两个:一是产能扩张,前文已经讨论;二是5G网络建成后,对终端设备的需求。投研报告显示,光弘承接的5G手机订单在4月份即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并预计将在5月份开始正式发货,相比原计划大幅提前了2个月的时间,预计年底5G相关产品占比公司的总营收将超过50%。

3、长期逻辑:就是本文开头的逻辑:产业将在大陆聚集,必有千亿级EMS企业诞生,有个好大哥华为,产能扩张路径清晰。

七、结语

光弘不能说是一家优秀的企业,起码目前没有证明。如果说优秀,立讯更应该是。

选光弘而不选立讯,是因为它产能扩张的确定性强,利润率提高的确定性更强,更重要的,估值更低。

估值不高,是因为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了8%,但管理费用却同比增长了38%,研发费用增长了6%,营业利润下降了86%。为什么降幅如此之大?

少有投资者发现,其收入下滑了8%,营业成本却增长了10%。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不符合责权发生制。

但无论如何,三年一倍的业绩增长比较确定,有些人眼里不高,另一些人眼里不低。见仁见智的事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fpc是什么意思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