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鸥底盘解析,低成本能否做出好底盘?
比亚迪海鸥,比亚迪里价格最低,也是最入门的一款代步小电车,或许比亚迪看到10万以下的新能源市场,正被五菱、奇瑞瓜分,开始着急了,早在去年5月份,海鸥的试装车谍照就开始被曝出,但是到了今年四月份才正式上市,那经过了一年的沉淀,面对如今的代步车市场,海鸥它能不能在这个级别的市场中分到蛋糕呢?今天咱们先从它的底盘说起。
和之前看过的缤果一样,海鸥也是普通的前麦弗逊+后扭力梁,而且没什么铝件,毕竟7、8万的价格摆在这,可以理解。
海鸥的底盘装甲喷涂面积很大,但还是要吐槽一下,这么大的面积都喷了,后面的焊接接缝处,还是只有打胶,多少觉得差点诚意。
刹车盘前后都是浮动式卡钳+盘式刹车,单从硬件层面来看,这样的结构确实没什么大的亮点,但是比起飞度、polo这些卖的比他更贵的油车,还在用着后轮鼓刹,海鸥这样的设置,相信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接着看,它的电池包前面有个加强的横梁,略突出电池,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电池,尽可能地避免托底,对电池包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它两侧连接在车身上,还可以提供更大的扭转刚度,能够提升车辆的横摆相应,就是对操控更加有利。
除此之外,电池包的左右两侧,还有一些加强的白车身设计。对提高车身刚度、保护电池、提高碰撞安全性,都是有好处的。
所以别看海鸥在比亚迪的产品系列里买的便宜,但是在电池防护这一方面,却一点都不含糊。
后面看,海鸥用的是175/55 R16的玲珑轮胎,国产品牌,价格相对较低,对于抓地力、静音性方面的表现,理论上不会有特别优秀的成绩。
后悬方面海鸥的扭力梁是个管型梁,受制于成本,没什么变截面之类的特殊设计。
减震器是簧筒一体式,这算是一种比较有历史感的设计了,一些日系车经常用。这种设计好处是可以减少空间的使用,对于后排的乘坐空间还有后备箱空间会友好一些。但是论舒适性,相比分体式理论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因为分体式的形式减震器一般会更靠近车轮,弹簧则是在内侧,因此当车辆受到震动时,减震器的行程大于弹簧的行程,就提高了滤震效果。
当然这些设计细节,对于底盘这个系统的工程来说,就像是渔网上一个一个的编织点,而底盘工程是一整张渔网,所以它最终的底盘滤震效果怎么样,咱们下期开起来说。
谁说国产车搞不定底盘?看比亚迪云辇吧,没几年老外都得学咱们
我们以前买车,都讲三大件,但是三大件里面最难的,就是底盘,很多朋友认为到现在我们都没搞定。
这一次,我重点过来体验一下比亚迪的云辇系统,看一看咱们从不同的方向给底盘加入灵魂之后,变成智能底盘之后,是不是在底盘上面,确实能够打破人家掐脖子的状态。
智能化的云辇技术云辇这套车身功能系统,其实不简简单单是底盘控制,它算一个开创性的东西,它通过自己的自研的一套系统,从云端旋变传感器,包括摄像头,再结合悬架转向,ITAC技术等等这一系列技术,全部把它整合到一个行云电脑里面来。
这样的话,它所有采集的数据汇整到行云电脑,然后再根据行云电脑去做出决断,才能做到1+1大于2的效果。
而且这套系统还植入了智能化的东西,就是说程序控制之后,就类似于把对整个车身的控制,给它植入了灵魂。
在我试驾的时候,比如最直接的,就是仰望U8,它能预瞄发现前方有一个这么大的桩子过不去。它就可以边走边把悬架给抬高,抬高之后你过去了,过去之后它把悬架给你降低。
而且这个预瞄,不仅仅是这样的预瞄,比如路况,它会根据前方你的路况情况进行给你预瞄,预瞄之后呢,再通过行云电脑去计算。所以这样的话,它整个底盘是在一直在实时动态调整。
驾驶过程驾驶过程当中,我先聊,云辇-P,现在主要就搭载在了仰望U8,包括方程豹,豹5的云辇版,方程豹的豹8,到时候也会搭载。
我今天在试驾仰望U8的时候,说实话,这套底盘,真的给了我很多,我觉得意想不到的一些惊喜。
这台车整个云辇加持之后,配合它的易四方的这种四轮电机,电控系统整个底盘的智能调节,超出了我对底盘的期待值。
首先,在乡村道路的时候,就这种铺装道路,它跑起来的时候,底盘它是标准模式。
但是一个将近两米高的车,跑起来,它完全就没有那种大车的那种晃来晃去的那种感觉。
我甚至一度怀疑我开的是轿车,而且它的方向的循迹性,整车的稳定性,完全就不像一个五米多,两米多高的大SUV。
然后到了非铺装路面,就是黄泥路,烂路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切到了山地模式。
这个时候它的底盘自动抬高,整个在越野过程当中,像这种大的路感,坑坑洼洼,它基本都给你反馈回来。
但是那种小一点的,坑坑洼洼的话,全部都给你滤掉了,而且再配合它的四轮独立控制功能。
在遇到这种交叉轴或者烂泥地的时候呢,它的轮胎是可以单个地向下延伸,这种东西不需要你手动去调,它自己就会通过预瞄。
然后就把轮胎给你调好,你过那里的时候,根本就没什么太多的感知。所以这套底盘,真的就是我觉得是特别活的一套底盘。
腾势N7的话,这台车,这一次在试云辇-A的时候,我就觉得空悬的感觉,甚至比云辇-P那种液压的感觉,我感觉滤得更干净,来得更到位一些。
但是考虑到空悬,它的承载能力,以及越野这种高强度,这种破坏性更大。所以它更多地会装配在,比如像腾势N7这种低趴型的车上,更多地是去跑铺装路面,而不是让你去越野的。
接着我们回的时候,我开的是这台汉DM-p战神版,搭载了云辇-C的,云辇-C它是智能阻尼调节。
它就不像A和P一样,它可以车身的高度调节,但是它可以控制和调节车身的刚度,让它的阻尼实现,更软一些,更硬一些。
像我开汉在过弯的时候,我就明显感觉到,搭载了云辇-C之后,它过弯的侧倾就会抑制地会比较好。但是它在经过那些碎石路,搓板路的时候,它又能够把这种震动,把它化解掉,然后能够给你保留那个大的路感。
所以总体来说,我们以前的底盘是死的,而且,以前的底盘调的大多数X轴和Y轴,就平面上的一个调法。
但是,现在车子电动化智能化之后,比亚迪这套智能底盘做到了Z轴上,就纵向上的一个调节。
最直接的体验就是俯仰的调节,比如,你们如果车子动力好一点,它会出现起步地板油的时候会抬头,那么刹车刹猛了,它会点头。
有了这套系统之后,它的刹车点头和起步抬头就会明显会有所抑制。
驾驶感受今天一天,开了有将近200多公里的路,把云辇-C、云辇-P、云辇-A全部都体验了一遍,云辇-C的汉唐、云辇-A的N7,还有云辇-P的仰望U8。
说实话,我不想跟大家去聊这个底盘,到底有多舒适,多运动,然后怎么样。
我觉得这东西,我聊的是我的一些感触,你如果想感触的话,你可以自己去试驾。
但是我想说的是,就是关于底盘技术这一块,咱们以前确实一直被人家掐脖子。而且大家认为底盘很高深,老外把它讲得老高深了,又是什么路特斯团队还是什么团队,貌似咱们国人干不出来。
但是,现在,我们貌似走了另外一条路。就是底盘以前可能调的数据,都是一些固定的数据,车企需要在不同的路况,不同的用车场景,去找一个适合的这么一组数据,然后把它选出来,这是件很难的事情,而且数据找好之后它就固定了。
但是,现在我们通过空悬、通过液压阻尼、通过硬件再加上传感器,再加上软件系统,我们把它弄成动态的,那不更好。
这样的话,以前看起来死梆梆的底盘,它就活过来了。这就是比亚迪的云辇,通过预瞄技术,通过跟它植入智能化的程序,植入灵魂,这样的话让底盘活过来了。
我个人觉得,比那原来的硬邦邦的底盘,是要更好一些的。
所以在底盘这块,别信老外讲那么高深,我估摸着,要不了5年,说不定,咱们可以底盘反向技术输出,大家说有没有这种可能?
全新宋PLUS DM-i底盘解析,除了换装高压油箱,底盘还有哪些变化?
比亚迪宋PLUS DM-i,一直都是各大销量榜上的高分生,然而它的底盘,又是让很多购买比亚迪的用户不太放心的地方,那全新的宋PLUS DM-i,所以它究竟是一招先吃遍天小有调整,还是在细节之处确实有技术挖潜呢?今天就来详解这台宋PLUS DM-i的底盘。
纵观它的整个底盘,它的转向节是铝合金的,做的很小巧,后转向节也是铝合金材质,那这是悬架周围,仅有的两处铝合金的使用了。
它前悬是典型的麦弗逊悬架,单层冲压的下摆臂,外侧使用了分体式的球头连接至转向节,这样既可以通过螺栓来解决这个钢架和铝架之间的连接问题,另一方面分体式的设计也有利于降低制造难度。
宋PLUS DM-i早期虽然也是这种麦弗逊的形式,但是它的下摆臂用了一个U型的卷边,工艺难度会更大,但强度更高,而现在它直接简化成了L型单向卷边,同时增加了异形的凹陷。可见啊,虽然它整个前悬的结构上没有变化,但是在零部件的细节或者工艺环节,比亚迪也确实是做了迭代。
前副车架是冲压钢板的材质,在电池和发动机下方的空挡区,新款增加了钢制护板,这个钢制护板,一方面可以对高压限速以及电池的冷却管路接口起到覆盖作用,另外这也是比亚迪的一个习惯性做法,利用车底用钢支架做一个外部连接,使它虽然看上去单薄,但对于提升整体的车身刚度却是有用的。
今天这台车是110公里续航的版本,而150公里的版本,配的是FSD的减震器了,这可是宋PLUS DM-i这台车少有的能够拿出手的底盘改进了,但可惜今天这台车没有。
刹车系统方面,它使用的是一个单活塞浮动式卡钳,是比较入门级的配置,轮胎也是比较低端的玲珑品牌。这样的配置呢,虽然日常家用的影响不大,但是在新能源SUV车重更重,轮胎滚阻更低的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它这样的配置就略显单薄,体现了比亚迪它更多的成本控制。
在它整个电池后方差不多这个位置,中间是它的油箱,在油箱后方有了一个FITV阀,它是控制油箱和碳罐之间通断的电子阀门,也是高压油箱的必备部件,可见这一代的宋PLUS DM-i终于使用了高压油箱。
然后再往后就是它的三连杆的悬架,俗称的筷子悬架,这也是为大家吐槽最多的地方,那这样的结构在我们的日常驾驶中,几乎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反而能体现出它这些优点,就是它的重量低 成本低 结构简单,所以它就可以兼容像燃油、纯电或者混动,两驱或者四驱等多种动力形式。
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它没有弹簧托盘,所以它就只能用这种簧桶一体的结构,然后簧柱一体的结构缺点它减震器的下端和轴承座是锁死的,在转弯过程当中,会伴随着我们悬架的压缩,就使得它的车轮的内倾角不能持续的变化,超过一定临界值之后,容易呈现外倾趋势,那就容易发生侧滑的现象。所以这种筷子悬架的结构呢,在操控以及一些极限的规避动作当中,它是有先天的劣势的,而且簧柱一体的结构,也会对车内的后备箱空间或者后排空间有较多的占据。
最后做个总结,比亚迪宋PLUS DM-i发动机舱的下方,电池一侧的护板都内衬了隔音棉,排气管周围也都使用了比较多的隔热铝瓦,从增加的钢质护板,改进的下摆臂的形状,都能够看出比亚迪一直在做产品的迭代,只不过这种迭代更多的是面向前端,类似于缩减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层面。所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台换新的宋PLUS DM-i,它开起来跟过往又有何不同呢,咱们下期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