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DM-i的常压油箱,真有问题吗?一文全解读!
近两天,汽车圈最热的话题,莫过于长城汽车发布的一份举报比亚迪旗下产品,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声明,比亚迪在之后也迅速做出了回应。
那么,今天我们从技术角度分析一下,看看比亚迪DM-i是否真的存在排放问题。
▌原理分析
我们知道,汽油的挥发性很强,汽车在行驶、加油或停车时,油箱内的燃油会很快挥发出来,导致油箱内部的压力被迫增加,当压力到达一定值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危险。
于是,人们就想开始想法子来平衡压力,起初是将油箱盖做成了限压阀,当压力高过某一值时,限压阀就打开,把汽油蒸汽排到大气中;后来,人们出于节约燃料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采用了一种装置——碳罐。
碳罐内部由吸附性很强的活性炭填充,油箱中多余的燃油蒸汽不再排到大气中,而是由一根管子引入碳罐,由活性炭临时吸附燃油蒸汽。
当发动机下一次启动时,装在碳罐与进气歧管之间的电磁阀门打开,碳罐内的汽油蒸汽在进气管负压作用下,被由碳罐通气孔吸入的空气带入气缸参与燃烧,从而达到节约燃油和环保的目的,这一过程也被称作碳罐脱附。
其实,碳罐也是属于汽油蒸发控制系统(EVAP)的一部分,该系统是为了避免发动机停止运转后燃油蒸汽逸入大气而被引入的,从1995年起,我国规定所有新出厂的汽车必须具备这一系统。
以往,传统燃油车只要启动上路行驶,碳罐中所积蓄的燃油蒸汽会被及时引入发动机燃烧掉,不过随着混动车型的到来,发动机工况出现了多种形式,碳罐的“冲洗”脱附就不是那么及时了。
比如在EV模式下,发动机长时间不启动,仅以电能驱动车辆行驶,这时油箱里的汽油还在持续挥发,碳罐中的活性炭吸附量又是有限的,极端情况下发动机无法为碳罐提供充足的冲洗流量,无法完成脱附,从而造成击穿,这也是此次争议的核心逻辑。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用更密闭的碳罐系统,比如高压油箱。
高压油箱的工作原理是,油箱和碳罐通气口之间有“FITV阀”,碳罐高负载时,FITV阀会自动关闭碳罐与油箱之间的管路,切断汽油蒸汽进入碳罐的路径。这时汽油蒸汽就会被锁定在油箱里,避免碳罐过载导致汽油蒸汽直接进入大气中,污染空气、浪费燃油。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一部分。
▌证据上的“瑕疵”、比亚迪相关发明专利
对于比亚迪声明中阐述的国标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对方送检的车辆行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有些网友比较在意,认为就算新车行驶里程到了3000公里,测试结果区别也不大。
这里就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一般常识来讲,一辆新车的污染物排放是最高的,车辆越新,污染物排放浓度越高,之后逐年衰减,其中有来自内饰座椅的、有来自油漆的、有来自车身塑料件等等。国标要求3000公里的测试条件,而此次却用了450-670公里行驶里程的车辆去测试,是不是多少有点不科学呢?至少也是不严谨。
而且比亚迪一直强调要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的门道也并不复杂,如果不限制条件的一致性,想要超标或者不超标实在太简单了。比如找一辆过了3000公里磨合期的车但硬是几个月不开,每天暴晒、摇晃促使汽油挥发,又比如这次是送检,不是抽检,对车辆材料是否有替换很难说得清等等。
想要刻意制造出污染排放不合格的条件,并不太难,当然我们这里不是说一定就这么做了,可事实是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因此符合国标要求的各方面条件,对各方才算都是公平的。
其二,这次委托中汽中心所测到的污染蒸发物,都是来自车上的常压油箱吗?答案是不好说,因为测试对象是整车。
有人忽视了一个关键信息——举报声明中的“涉嫌整车污染蒸发物排放不达标”,请看,污染蒸发物的来源是整车,因此是比较难界定全部都来自新车油箱的。
再将目光投向高压油箱,是不是只有高压油箱这一种路径呢?其实也未必,常压油箱也未尝不能胜任。
按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的要求,并没有强制必须使用高压油箱,而是明确要求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汽车油箱压力应设定为不高于2.5kpa,这也是常压油箱的范围。所以比亚迪使用常压油箱还是高压油箱,并不违反标准,重要的是在国标要求的检测条件下,看是否都达标。
试想一下,如果在碳罐“饱和”之前,即使车辆在EV模式下行驶,控制车辆的管理系统也强制启动发动机,对碳罐中吸附的燃油蒸汽进行燃烧,是不是也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有分析人士认为,比亚迪有20多年的插电式混动技术,对插电式混动技术的各个系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自主开发能力在行业内部算是比较强的。关于PHEV油箱这部分,比亚迪有常压油箱,也有高压油箱的技术解决方案,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
其进一步表示,比亚迪对EV行驶里程、时间与碳罐特性的研究其实要更深入一些,也开发出了常压油箱的油气排放控制技术,实现了PHEV在碳罐饱和前,即使EV行驶下也会通过短时启动发动机,完成汽油蒸汽自由脱附。
就在这一事件发酵之际,有网友又翻出了比亚迪2020年申请的一项有关油箱碳罐脱附的发明专利《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
这项专利中明确载明,车辆处于电动模式时,根据预先建立的碳罐吸附模型确定碳罐吸附量,以及在所述碳罐吸附量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动模式切换为混合动力模式以进行碳罐脱附。
在这项发明专利的帮助下,车辆能够在不增加零部件等硬件成本的情况下,未启动发动机时也能够预估碳罐吸附量,并且在碳罐趋于饱和之前,自动将车辆的运行模式切换为混合动力模式,以及时脱附碳罐,有效避免了由于碳罐过载,导致的燃油蒸汽泄漏等情况的发生,保证碳罐能够长期处于有效工作状态。
从这项发明专利来看,比亚迪DM-i车型上常压油箱的环保性有了双向印证,明显是有备而来。
我们回看比亚迪的成长之路来看,技术一直扮演着绝对的主力角色,比亚迪的技术鱼池里大货很多,像是云辇车身控制系统、刀片电池、DM-i/p超混技术、e平台3.0、IGBT4.0芯片、CTB、Sic、iTAC等等,都是代表着电动车行业的一线水准,很难想象比亚迪会在这个小水沟里会翻船。
写在最后:
不管是比亚迪还是长城汽车,都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一线代表,是中国汽车在电动化领域的先行者,也是实际受益者。从这次风波看,比亚迪这两款车型确实使用了常压油箱,但此常压油箱非彼常压油箱,比亚迪的上述发明专利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混动车型就一定不能用常压油箱吗?我们让子弹飞一会,静待水落石出。
别人都用塑料油箱,比亚迪混动为何却还在用铁油箱?是偷工减料吗
由于前段时间,喵哥正好在试驾比亚迪秦PLUS DM-i这款车,所以有朋友让喵哥聊一聊,比亚迪油箱是不是真的如网上传闻那样,用的是铁油箱。
喵哥现在正好把车开水泥地沟这里,先敲敲声音听一听,听到了清脆的声音,确实是铁质油箱,再用磁铁来吸一下,扒都扒不下来,这就足以证明是铁质油箱了。
喵哥去查了相关资料,它应该叫铁基油箱,目前汽车使用的油箱主要有两大块,一种是铁基的,就是以铁为主要材质的;
另外一种,就是以工程塑料为主要材质的工程塑料油箱,那么这两种到底哪一种好一些呢?
工程塑料油箱的发展其实早期的油箱都是铁的,后来由于铁油箱在焊接处容易发生腐蚀渗漏,而且在车子发生猛烈撞击的时候,铁油箱刮擦之后容易产生火星,导致油箱爆炸,慢慢地很多车子改成了工程塑料油箱。
而且由于汽车底盘设计越来越讲究,要求油箱尽可能去适应底盘,铁油箱不可能做出这么多造型;
工程塑料油箱的优势在造型上也就更明显,所以现在使用工程塑料的油箱就越来越多。
我们再看一下旁边停着的一台很多年前的老别克,型号是GL250V6,油箱的位置敲起来声音发闷,不像铁那么清脆,磁铁吸不上去,这就是工程塑料的油箱。
其实铁基油箱跟工程塑料的油箱各有优缺点。
抗渗透性汽油加到油箱里面,会慢慢地往外渗透,因为汽油的分子比油箱的分子更小,铁质油箱比工程塑料油箱的抗挥发性和抗渗透性更好一些的;
但是在重量控制以及油箱可塑性方面,工程塑料的油箱比铁质油箱是更好一些。
抗爆抗燃性工程塑料油箱没有爆燃的可能性,早期的铁基油箱没有加强复合设计之前,在猛烈冲击的时候,确实有火星导致爆燃的可能性,工程塑料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防静电性在抗静电上面,铁质油箱比工程塑料的油箱要好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去加油站打散油要用铁桶打。
比亚迪使用铁质油箱的原因第一点,它的底盘结构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上面的部分比较平整,不需要油箱做太多的造型;
第二点,喵哥个人认为,由于车的电池是装在底盘下面的,万一电池要是起火了把工程塑料的油箱给烧了,会导致更大的灾难发生;
铁质油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铁质油箱耐火性、耐高温性是比工程塑料的是要更好一些的。
而且铁质油箱不是那种简单的铁基油箱,喵哥特意去查了一下资料,它应该是那种复合型的铁基油箱。
本体是铁的,下面做了一个很扎实的复合材料的包裹,类似于那种底盘装甲一样。
总结
所以比亚迪秦PLUS DM-i使用铁油箱,应该也是出于整个车设计的安全考虑,不简简单单是大家所理解的偷工减料,毕竟铁质邮箱的成本并不会比工程塑料油箱成本低。
随着汽车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油箱抗渗透率要求也在提高,所以现在一部分车企已经在开始回流,又重新使用复合材质的铁基油箱,因为铁基油箱的抗渗透率比工程塑料的油箱是要更好一些的。
宋MAX DM-i:52升油箱能跑1千多公里,顶配不到18万,奶爸们有福了
2022款比亚迪-宋MAX DM-i车型于3月12日正式上市,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4.58-17.28万元。下面我就为大家分析分析,究竟哪一款最值得入手。
动力方面,配备一套由1.5L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0马力,最大扭矩为135N·m。并分别推出NEDC纯电续航里程为51KM/105KM两种纯电续航版本,满油满电情况下综合续航长达1090km。其中,纯电动续航里程为51KM的版本NEDC工况下百公里亏电油耗为4.4L,而纯电动续航里程为105KM的版本则为4.5L,日常出行所用的油费每公里不到0.4元。两种不同续航版本的车型均配备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官方公布其0-100km/h的加速时间为7.9秒(105KM版)、8.5秒(51KM版)。
另外105KM版本还支持快充,电量从30%充到80%仅需30分钟,如果家里有充电桩的话,日常通勤可以纯电出行。
外观方面,2022款比亚迪宋MAX DM-i采用了“Dragon Face”的家族式设计语言进行打造,造型凌厉的头灯灯组内部采用了并列式光源布局,点亮后拥有较高的辨识度。
来到车侧,新车采用了比较常见的双腰线设计,悬浮式车顶能够为车辆带来较强的时尚感。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710/1810/1690mm(尊贵型和行政版高度为1880mm),轴距为2785mm。车尾部分,尾灯灯组之间配有贯穿式镀铬饰条,并且在灯腔部的设计也和头灯形成了呼应,点亮后的辨识度较高。
值得一说的是,51KM/105KM两种纯电续航版本的高配车型都有扩展头部空间的升舱顶,头部空间更大、更宽敞。
内饰采用专属的“可可棕”配色方案,同时还采用比亚迪最新的设计风格,科技感十分突出的同时,不乏精致感和档次感。
中低配车型搭载12.8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行政版车型尺寸为15.6英寸,这块屏幕采用了超窄边框,屏占比高达83%,有着细腻的显示效果与十分流畅的操作体验。搭载最新的DiLink 4.0(4G)智能网联系统,集成度高、功能丰富、扩展能力强大、简单易用等都是这套多媒体系统的亮点。配备了语音识别控制、OTA远程升级等功能,同时还支持App远程监控,可实现车门解闭锁、空调开启/关闭、寻车(闪灯鸣笛)、车窗关闭等功能,而手机NFC车钥匙和蓝牙钥匙的加入则可以让车主在云端直接解锁车辆。
全系配备传统机械式组合仪表,中、低配车型中间内嵌的液晶仪表尺寸为5英寸,行政版则搭载的是8英寸液晶仪表,中央的液晶屏可显信息及可控功能都比较丰富,还有跟DM-i系统相关的信息显示。菜单界面的设计简洁,操作便利,单一界面显示的内容也足够丰富。
座椅沿用环抱式造型设计,具备更舒适的包裹性,全贴合人体曲线设计,加宽加长坐垫,带来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提供“2+3+2”、“2+2+2”两种座椅布局,座椅面料及填充物都很柔软,舒适性均是上乘的表现。七座车型可将二、三排座椅完全放平,充分利用空间,方便大件物品搬运;六座车型第二排是两张独立的座椅,具有更佳的乘坐舒适性,宜商宜家。
“升舱顶”车型车高1880mm,具有非常充裕的头部空间,驾乘不压抑。并且整车的座椅十分柔软宽大,有着很好的舒适性。第三排能够满足日常通勤及短途旅行的需要。
此次共上市了5款新车,价格跨度为2.7万元,下面我就为大家分析一下不同车型之间的配置差异。
·宋MAX新能源2022款 DM-i 51KM 豪华型(厂商指导价:14.58万元)
特点配置:主/副驾驶座安全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囊、胎压显示、后驻车雷达、360度全景影像、定速巡航、自动驻车、上坡辅助、车顶行李架、前排无钥匙进入、远程启动、车联网、OTA升级、矩阵式LED大灯、自动头灯、自动空调等功能。
·宋MAX新能源2022款 DM-i 51KM 尊贵型(厂商指导价:15.28万元)
新增配置:舒奢一体式升舱顶、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主动安全系统、道路交通标识识别、全速自适应巡航、内置行车记录仪、前排手机无线充电、自适应远近光灯、单色车内环境氛围灯等。
·宋MAX新能源2022款 DM-i 105KM 尊荣型(厂商指导价:15.58万元)
特点配置:105KM纯电续航里程、快充。(DM-i 105KM尊荣型的配置水准基本与DM-i 51KM豪华型保持一致)
·宋MAX新能源2022款 DM-i 105KM 旗舰型(厂商指导价:16.28万元)
新增配置:全景天幕、副驾驶座电动调节、内置行车记录仪、前排手机无线充电、自适应远近光灯等。
·宋MAX新能源2022款 DM-i 105KM 行政版(厂商指导价:17.28万元)
新增配置:舒奢一体式升舱顶、电动后备厢、电动后备厢位置记忆、8英寸液晶仪表、15.6英寸中控大屏、车载空气净化器等。
编辑总结
主推车型2022款 DM-i 105KM 旗舰型和2022款 DM-i 51KM 尊贵型。先来说推荐2022款 DM-i 105KM 旗舰型的理由,官方指导价为16.28万元,相较于2022款 DM-i 105KM 尊荣型贵了7000元。该车型配备了全景天幕、副驾驶座电动调节、内置行车记录仪、前排手机无线充电、自适应远近光灯等十分实用的配置。对日常用车便利性提升明显,性价比突出。
2022款 DM-i 51KM 尊贵型也是主推车型,官方指导价为15.28万元,相较于2022款 DM-i 51KM 豪华型贵了7000元。主要新增了L2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其中包括了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主动安全系统、道路交通标识识别、全速自适应巡航等,能大幅提升行车安全性,并且减少驾驶员的疲劳感。此外,DM-i 51KM尊贵型还加入了内置行车记录仪、手机无线充电、自适应远近光灯、氛围灯等舒适性配置。整体的配置提升非常划算。
其次推荐2022款 DM-i 105KM 行政版,官方指导价为17.28万元,相较2022款 DM-i 105KM 旗舰型贵了1万元。2022款 DM-i 105KM 行政版采用了6座布局,其全景天幕升级为升舱顶配置,头部空间大幅增加,乘坐体验更好,新增了电动后备厢、电动后备厢位置记忆、15.6英寸中控大屏、车载空气净化器等配置。能带给更加优异的科技体验。
具体的车型选择可按照自身的预算和需求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