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丰田和比亚迪哪个保值

2023年全球销量榜:丰田超1000万蝉联冠军,比亚迪300万排名第九

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大汽车集团在不同市场和细分领域表现各异。随着各大汽车品牌公布2023年销量数据,全球汽车品牌销量TOP10也随之出炉。今天,疆哥就来跟大家一起看一下,在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到底都是谁?

No.1 丰田集团

2023年总销量:1065万辆(预测)

据GlobalData数据,丰田集团2023年全球销量同比微增1.62%,达到1065万辆,连续四年蝉联全球销冠。其中,丰田在中国市场销量减至190万7600辆,同比下滑1.7%;北美市场交付220万辆,同比增长33%;在日本本土市场上,交付量达到了190万辆,同比增长30%;在欧洲市场,丰田汽车2023年交付120万辆,同比增长6%;在东南亚、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等市场,丰田汽车也卖出了355万辆以上的成绩。

虽然丰田汽车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依旧很强,但在纯电领域依然没有太大起色,同时押注氢燃料汽车成本投入过高,目前尚未见成效。当然,丰田也不是完全看不到电动化的方向,他们在当前押注的是固态电池。未来,丰田能否在新能源进程中后来居上?值得期待!

No.2 大众集团

2023年总销量:924万辆

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的交付量同比增长12%,达到924万辆。其中,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大众品牌在2023年的全球销量为487万辆,有过半的贡献量。作为目前向电动化转型最为积极的传统车企之一,大众集团2023年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达到77万辆。

分区域来看,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大众集团在欧洲、中国、北美、南美、亚太、中东及非洲等市场均有所增长,但是在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销量增幅最低,累计交付量达到323.6万辆,同比增长1.6%。

NO.3 现代汽车集团

2023年总销量:730万辆

现代汽车集团以超700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三,在美洲和亚洲市场表现较为出色。其中,现代汽车集团交付量增长了6.9%,达到4216680台;起亚去年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了3085771台汽车,同比增长6.3%。

与全球市场强劲的表现不同,在中国市场,韩系近年来表现低迷。北京现代全年总销量共计 25.7 万台,尽管同比略有增长,但和起亚两个品牌加在一起年销量预计在30万以内。现代-起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一度低于其全球销量5%。

NO.4. Stellantis斯特兰蒂斯

2023年总销量:640万辆(预测)

Stellantis集团保持第四名,销量为640万辆,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弥补了其在亚洲市场的下滑。说明一下,Stellantis是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和Group PSA合并后的公司,旗下有14个知名汽车品牌,包括Jeep,玛莎拉蒂、克莱斯勒、阿尔法·罗密欧、标致、雪铁龙、DS等。这样一说,大家应该了解它的主要市场集中在欧洲和北美。

在中国市场,目前仅剩下神龙汽车,但其经营业绩并不理想。2023年神龙汽车销量80345辆,同比下滑35.81%,其中东风标致为45780辆,东风雪铁龙为28180辆,东风富康为6385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Stellantis集团投入15亿欧元(约115.7亿人民币)成为零跑汽车战略股东,持股比例约20%。

NO.5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

2023年总销量:628万辆(预测)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以628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五,虽然在亚洲和非洲销量遇冷,但在美洲和欧洲市场依然能取得增长。

2023年1~12月,日产中国区包含乘用车和商用车板块在内累计销量为79.3万辆,相比2022年同比下降24.8%。虽然在去年12月日产销量同环比双双增长,但纵观整个2023年日产在国内的销量下降幅度较大。

去年底日产与雷诺集团达成最终协议,双方互持15%股份。这也意味着,雷诺和日产正式开启了联盟合作新篇章,这场延续了20年的“不平等关系”终于画上了句号。

NO.6 通用汽车集团

2023年总销量:487万辆(预测)

通用汽车以487万辆的销量位列第六,总体下滑,但在美国本土市场表现出色,增长幅度达到14.1%,是该公司自2019年以来销量最好的一年。

从地区来看,北美市场依然是通用的主阵营,通用汽车在北美销量增加到129万辆,增长了 18%。而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零售销量约210万辆,其中凯迪拉克品牌销量逾18.3万辆,别克品牌销量超51.7万辆,雪佛兰品牌销量约16.9万辆,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品牌合计销量逾120万辆。

通用汽车目前在电动化上尚未发力,去年的电动汽车销量为75,883辆,占该公司总销量的2.9%。趁着国内的新能源化大趋势,上汽通用汽车表示,到 2025 年,上汽通用汽车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新技术领域的总投入将达 700 亿元,将累计推出 10 款奥特能平台电动车型。

NO.7.福特

2023年总销量:395万辆(预测)

福特则以395万辆的销量排在第七位,增长11.2%,主要销售市场依然是北美。在车型方面,福特采取的是爆款战略:Bronco、中型皮卡Maverick、皮卡Range等,都是全球畅销尤其是北美畅销车型。福特在北美的销量表现,仅次于丰田,这与它的在华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NO.8 本田

2023年总销量:397万辆(预测)

本田汽车以397万辆的新车注册量排名第八,表现相较2022年有所下滑,其主要市场欧洲和亚洲均出现销量下降,仅美国市场出现上扬。

在中国市场,本田中国去年累计销量为1234181辆,同比下滑10.12%。其中,广汽本田共计售出新车620469辆,同比下降13.9%;东风本田全年累计销量则为613712辆,同比减少5.9%。具体车型方面,本田在国内的销售支柱为CR-V、思域、雅阁、皓影、型格五款车型。

NO.9 比亚迪

2023年总销量:302万辆

比亚迪2023年全年累计销量为3024417辆,同比增长61.8%,首次冲进“全球前十大车企”行列,这是中国汽车工业70年来的历史性时刻。

比亚迪2021年未进入前20名,2022年排到第16名,此次升至第10名。2022年,比亚迪全面停产纯燃油车,将资源集中在纯电车和插电混动上。

按品牌来看,比亚迪王朝、海洋两大系列本月销售321,570辆,同比增长40.7%;腾势汽车销量为11,929辆,同比增长98.8%;仰望和方程豹分别贡献了1593辆和5086辆,三大品牌承担着比亚迪品牌向上,冲击高端的重任。

出口方面,比亚迪12月乘用车总出口量为36095辆,同比增幅高达218.9%,同时也创下了比亚迪单月出口量的最高纪录。2023年,比亚迪的足迹已遍布全球55个国家及地区,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累计242765辆。比亚迪进军全球市场后的前景如何呢?值得期待!

NO.10 铃木

2023年总销量:301万辆(预测)

铃木以301万辆销量位居第十,增长5.3%,主要得益于亚洲市场的增长。尽管退出了中国市场,铃木在全球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其主要的阵地在日本本土和印度市场。尤其是印度市场,销量前十的车型,铃木就占了多款。

小结

看完全球十大销量汽车品牌,相信不少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以比亚迪为代表国产品牌终于冲进了前十。同时,大家也看到了国产品牌与国际一线汽车集团之间的差距。不过随着自主品牌发力,以及新能源的逐渐普及,说不定有先发优势的国产品牌,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和一众外资品牌PK,期待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挤进全球前十,国产汽车工业能走向世界。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全球销量前十榜单的看法。

2023全球汽车销量前十名排行:日系品牌占3席 丰田第一,比亚迪第十

很多人忽视了!在近百年不断发展以及兴衰成败之后,褪尽铅华的欧洲汽车在世人面前展现出无可比拟的大家风范。

欧洲汽车以其精细的做工、典雅而新潮的独特造型、大胆采用最新世界先进技术而著称,虽然在价格上与日本车、韩国车相比较可能会给人比较贵的感觉,但欧洲车的品牌与口碑,

特别是其过硬质量和高科技含量可谓是汽车界的先驱,这是其他车系无法与之抗衡的。毫不夸张的讲,今日的欧洲车坛,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其中,德国车的刚劲沉稳,

英国车的尊贵典雅,以及法国车超凡的操控性和意大利车在高性能方面的出色成就,一直为世人称道。与美系车、日系车相比较,

欧洲车在车身安全性和机械系统的精良程度上,仍然是技高一筹;曾几何时,欧洲的新车总是毛病不断,细节方面也不如日本车周到妥帖,但在耐用性上却是天下第一。

另外,日系车、美系车追求的是舒服方便,欧洲车却讲究性能和开得有趣,普遍有更好的操控性,悬架总是充满韧力,朴实的底盘给车主充分的信心。而且欧洲车比较小巧,

内饰也较为质朴,外形刚硬而传统,但总有一种独立的典雅品位。还有就是,欧洲在汽车科技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比如DOHC技术、涡轮增压、空气动力学和ABS等,

都是由欧洲人发明的。可惜的是,他们大拘于传统,总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导致日本在1980年超过欧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在世界汽车市场形成“日、欧、美”三足鼎立的格局,一直持续到2021年才被中国汽车工业打破。不过,论单品牌“竞争”能力,日系车依旧非常强悍,可以说是毫无对手,

其中,仅丰田汽车在2023年的全球市场销量就高达1065万辆,位居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大众汽车的924万销量,多出了141万辆;

而国产品牌“比亚迪”汽车只入围第九名,全球销量为302万辆,相比较丰田汽车的1065万辆,更是相差甚远。同时令人惊讶的是,全球市场销量前十名的车企,日系品牌就占了三席,

其中,丰田排名第一,本田排名第七,铃木排名第十,销量也达301万辆,与第九名的比亚迪相差仅仅1万辆,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于是有网友调侃,要是铃木汽车的销售都加班一个周末,就能轻易解决那1万辆的差距,那么比亚迪就要“垫底”排名第十了。

当然了,车友们更关注的还是为什么丰田汽车能屡次位居全球市场销量第一名的榜单?作为一个有着超过十年驾乘体验的丰田车车主,我大致了解分析了一下:

第一、丰田汽车的市场战略布局:

虽说全球有几十亿人口,但是并不是几十亿人都买得起汽车的,因此谁先抢占了市场,谁就先赢得先机,而丰田汽车正是那“先知先觉者”,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对我们中国出口了首批“皇冠”轿车,

从而得知中国是一个人口消费大国,有着非常庞大的“人口红利”,于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正式与中国车企合作组成“合资品牌”,共同强化本土化研发职能、

培养本地技术人才,努力提供更符合我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如今,丰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数个车系、数十个车型和车款的庞大家族,

它涵盖以车型从最低端的民用经济小汽车一直到最高级的豪华轿车和SUV,包括RAV4、皇冠、花冠、锐志、克雷西达、雷克萨斯、普锐斯、卡罗拉、凯美瑞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

这些车型,尽情满足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选车用车”需求。其中,仅2023年,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高达19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将近五分之一的份额。

第二、丰田汽车十分注重研究顾客对汽车的需求:

关于这一点就很好理解了,丰田汽车的主要特点是轻巧美观、造型新颖、油耗低、使用效率高、注重经济性、装饰做工细腻,一切以节约车主用户的“低廉的出行成本”考虑,

其中,在TNGA架构平台打造的M20A-FXS2.0L发动机、A25B-FXS2.5L发动机,其VVT-IE技术非常先进,压缩比高达14:1,峰值扭矩为221N·m,热效率高达41%,此款发动机搭载油电混动车型上,可以节约30%的油耗;

在新能源智能化时代,丰田汽车更是注重车主用户的“最高的安全出行体验”,其中,全新研发的新一代T-Pilot智能安全系统,是经过超过了200亿公里智能驾驶辅助“零事故”数据开发的,支持EDSS紧急驾驶停止,

可提前预判车辆和周围或是前方其他车辆、行人之间的安全距离,包括能提前预报其他停止车辆突然“开车门”,从而紧急平稳刹车,

避免碰撞。并且在无高精准地图导航显示路况,如遇到堵车或道路不通,可主动避让,选择安全畅通的道路,绕道而行,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如今新一代T-Pilot智能安全系统被搭载在丰田第九代凯美瑞车型上。

最后,有关丰田汽车能取得全球市场销量第一名的其他具体因素,这里就不过多的解释说明了,总而言之,屡次销量好,必定有其出色的优点,而不是依靠运气。

#聚光创作大赛#

从跨国车企最新三季报来看,最赚钱的还是丰田汽车

全球车市面临挑战似乎永无止境。

去年,全球车企深陷于“新冠疫情蔓延”和“零部件短缺(特别是芯片短缺)”等漩涡之中。到了今年,供应链和汽车生产都恢复正常化后,全球车企又遭遇了消费者需求受高通胀和高利率打击、竞争加剧等新的挑战。

不过,得益于销量增长、良好的定价以及有效的成本管理等有利因素,大部分国际车企第三季度实现了增长。

转自盖世汽车

根据盖世汽车汇总的14家国际车企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除梅赛德斯-奔驰外,大众汽车集团、丰田汽车和福特汽车等13家车企实现了营收增长,其中有9家车企更是实现了营收和营业利润双增长。

梅赛德斯-奔驰、通用汽车和特斯拉的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其中特斯拉的营业利润跌幅最大(52%)。值得一提的是,在14家国际车企中,仅梅赛德斯-奔驰的营收和营业利润较去年同期双双下滑。

三季度财报:日本和韩国车企是“最大赢家”

总的来看,日本和韩国车企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格外亮眼。

其中,得益于销量增加和日元走软等因素,丰田汽车三季度业绩创下了新的纪录,营业利润同比大涨155.6%,超出分析师平均预期,成为了最赚钱的国际车企;日产汽车的营业利润也涨超逾120%;本田汽车的营业利润增幅略为逊色,但也增长近三分之一。

有分析指出,日元年内或继续走软。对于丰田、本田和日产等全球性企业来说,日元走软有助于促进出口,并提高国外分公司汇回母公司的利润。因此,日系车企第四季度预计将继续受益于日元走软。

据悉,丰田、本田和日产在第三季度财报中纷纷上调了本财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的业绩预期。比如,丰田将本财年的营业利润预期从3万亿日元上调至4.5万亿日元,并预计其中1.18万亿日元的利润来自日元疲软。

在日系车企受益于日元走软和美国市场销量增长之际,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Stellantis(底特律造车三巨头)受到了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罢工带来的冲击。

当地时间9月15日,UAW正式向底特律造车三巨头发起历史性的罢工,随着通用汽车与UAW在10月30日达成初步劳资协议,这场为期六周的协同罢工行动也正式告一段落。不过,UAW的罢工行动依然给底特律造车三巨头的财务业绩带来了冲击。

福特表示,罢工造成了8万辆的产量损失,重启生产将是“巨大的工作量”;罢工还使其损失13亿美元(其中约有1亿美元来自第三季度),损失额度超过了其三季度的净利润。通用表示,罢工已经给公司造成了8亿美元的损失,其中第三季度损失2亿美元。Stellantis表示,罢工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不到7.5亿欧元,在底特律造车三巨头中受到的影响最小。

除了上述损失外,鉴于罢工带来的不确定性,通用和福特甚至撤回了此前对2023年全年经营业绩的预期。

此外,在14家国际车企中,特斯拉和奔驰三季度业绩表现也值得关注,与其过往水平相比略有逊色。

其中,特斯拉三季度营收低于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2%至17.64亿美元,主要受到大规模降价、利率高企和其全球工厂升级等因素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业内领先的毛利率从第二季度的18.2%降至第三季度的17.9%,降至四年多来的最低点,低于华尔街平均预期的18.02%。相比之下,特斯拉去年同期的毛利率为25.1%(当时特斯拉尚未开始降价)。其中,特斯拉三季度的汽车毛利率(不包括监管积分)从第二季度的18.1%下降至16.3%。

一些分析师表示,特斯拉可能需要进一步降价,才能实现其年度生产目标。Wells Fargo分析师Colin Langan也曾表示,特斯拉利润率的下滑将持续到第四季度,并且利润率可能会跌破15%。“我们考虑到了近期锂价格下跌带来的帮助。不过,这可能不足以抵消降价的影响。”

在这14家国际车企中,奔驰是唯一一家营收和营业利润双双下滑的国际车企。

奔驰表示,由于车型更新换代和零部件短缺等,该公司第三季度整体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其中高端豪华车销量下降11%),导致其三季度汽车业务营收同比下降3.8%。

此外,奔驰称市场环境“低迷”,但奔驰首席财务官Harald Wilhelm表示,在通胀和能源定价方面,“我们已经度过了最糟糕的时期”。但奔驰表示,通胀率上升、外汇和供应链相关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冲击了第三季度盈利,这与保时捷在第三季度财报中发出的警告如出一辙,即奢侈品行业也不能幸免于宏观经济困境。

国际车企的双重挑战: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和电动化转型“道阻且长”

从三季度财报中不难看出,国际车企不仅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而且还面临电动化转型“道阻且长”的挑战。

首先,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一方面,比亚迪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日益崛起,不断蚕食国际车企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特斯拉掀起了“价格战”,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一位丰田汽车的高管甚至表示,“竞争环境正变得比预期的更加严峻”。

作为全球销量数一数二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在华销量和市场份额均有所下滑,但同期在全球的销量都实现了增长。丰田汽车前三季度在华销量同比下跌4.2%至约138.5万辆,同期全球销量却同比增长6.7%;大众汽车集团三季度在全球交付了234.3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7.4%,但在华销量微跌5.8%,约为83.72万辆。

作为全球领先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也不如从前那般“如鱼得水”。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7月份,特斯拉中国售出了64,285辆国产汽车,同比增长128%,但较6月份下降了31.38%,这也是特斯拉中国今年迄今最低的月度批发销量。9月份,特斯拉中国销售了74,073辆国产汽车,环比下降11.98%,同比下降10.9%。

Investing.com的高级分析师Jesse Cohen甚至指出:“特斯拉令人担忧的在华销量数据表明,面对比亚迪、蔚来和小鹏等中国本土电动车企日益激烈的竞争,特斯拉汽车的需求放缓幅度超出预期。”

不过,一些国际车企已经打响了在华“反击战”。

其中,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上汽集团展开合作,为旗下两大主力品牌——大众汽车品牌和奥迪品牌——赋能!业内专家认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误判了形势,其推出的纯电动车型无法与中国本土竞争对手以及特斯拉竞争。因此,大众汽车集团现在需要获得外部或合作伙伴协作,而此次合作无疑为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发展注入了活力。

日产汽车将继续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推出新车型,并计划将中国产汽车出口到海外市场,从而扭转在中国市场的颓势。日产汽车将在2026年前推出六款专为中国市场生产的本土品牌车型,并将从2025年开始从中国向其他海外市场出口汽车,最初的目标是出口量达到10万辆。

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Makoto Uchida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有中国本土品牌“启辰”,我们将中国视为独特的核心市场,从零开始研发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这是日产汽车设计研发的核心之一。

Uchida还在第三季度财报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形势依然严峻,但我们将努力使中国业务重回增长轨道。”

其次,对于许多国际车企来说,电动化转型依然“道阻且长”。

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大众汽车集团等国际车企此前就已经意识到——他们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将比预期慢,成本也将比预期高。近期,福特汽车、大众汽车集团、甚至是行业领导者特斯拉都放缓了电动汽车相关投资或预期。

其中,福特汽车近期宣布计划放缓约1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新产能支出。福特汽车当时给出了理由:一方面,北美的许多消费者不再愿意为电动汽车支付比内燃机或混合动力汽车更高的价格;另一方面,虽然福特和整个汽车行业的电动汽车销量都在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并没有达到福特的预期。

作为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特斯拉也放缓了墨西哥工厂的建设。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还在三季度财报会上表示,他希望在“全力以赴”建设墨西哥工厂之前,更好地了解经济的走向。“2009年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破产给我留下了创伤。我不想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不确定的状态。”

AutoForecast Solutions负责全球汽车预测的副总裁Sam Fiorani也指出:“目前汽车制造商管理电动汽车的资本支出,更多的是由于市场的发展速度没有预期的那么快。”他补充称,电动汽车价格下跌和库存增加表明,“汽车制造商还没有为如此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而且没有足够的买家来吸收市场上所有这些新进入的产品。”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车企放缓电动汽车新产能支出可能有助于其长足发展。一方面,车企可以使产量与需求相匹配,从而避免大幅降价。另一方面,车企可以将资金用于降低成本的生产改进计划中。

正如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Mary Barra所说,“我们在减缓北美电动汽车生产加速度,以保护我们的定价,从而适应近期需求增长放缓情况。此外,通过实施工程效率和其他改进,使我们的汽车生产成本更低,利润更高。”

(原标题为《国际车企三季报:丰田最赚钱,奔驰“要努力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丰田和比亚迪哪个保值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