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长城汽车公开举报比亚迪,业内人士:单从常压油箱断定导致不达标为时过早
5月25日,长城汽车(601633.SH)发布声明称,已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002594.SZ)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这两款车都是比亚迪的销量支柱,其中前者刚发布新款,被指有望冲击年度轿车销量冠军。而就在5月25日,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上市发售,13.58万起的售价又被认为是行业“卷王”。
有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指出,插混车型采用常规燃油箱难以满足国六b的环保要求,目前市面上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插混车型大都采用高压油箱,这会导致成本上涨。不过由于长城汽车未公布举报材料,影响蒸发排放的因素不仅是油箱类型,因此单纯从采用常压油箱就断定导致不达标还为时过早。
长城汽车公开举报比亚迪后,双方股价下午开盘均下跌。截至5月25日收市,长城汽车收跌6.17%,居汽车整车版块下跌之首,比亚迪收跌2.41%。
长城汽车公开举报比亚迪
检测机构中汽研:正在了解和处理
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产品型号:BYD7152WT6HEVC2)、宋PLUS DM-i(产品型号BYD6470ST6HEV2)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长城汽车方面向红星资本局表示,“以声明信息为准,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立案及处理进展。” 红星资本局询问举报材料的具体内容、为何公开举报,长城汽车未作回应。
5月25日中午,比亚迪方面发布声明回应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势的不正当竞争,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利”。
比亚迪称,经了解,长城所说的情况,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天津) 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鉴于以上,比亚迪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对此,红星资本局多次致电天津检验中心的多部门了解情况,未获有效回应,综合管理部一名员工表示:“这个事由集团统一回复。”
随后,红星资本局从中汽研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集团对该事件正在了解和处理,暂时还没有进一步消息。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中汽中心(天津)全称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该公司官网简介显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简称“天津检验中心”)始建于1987年,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投资建立,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独立第三方汽车产品检测及技术服务机构,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授权为国家轿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天津),已通过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资质认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
符合国六b插混车型多为高压油箱
业内人士详解常压油箱与排放不达标
长城汽车认为比亚迪两款车型的核心问题是:“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这两者有什么因果关系?目前的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什么?
某车企内燃机与配件研究员告诉红星资本局:蒸发排放是指除汽车排气管排放以外,从汽车燃料(汽油)系统损失碳氢化合物蒸气的过程。它是全球车辆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国六b排放标准对车企的技术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六b排放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将大多数污染物的限值指标标准大幅提升,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汽车将被禁止生产、进口、销售。
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排放途径有四种:通过炭罐排气口向外界排放;通过加油口向外界排放;通过燃油系统中与燃油或燃油蒸气相接触的零部件本体向外界排放;通过燃油系统各密封点向外界排放。其中炭罐排气口向外界排放是最主要途径。
据介绍,炭罐是临时吸附油箱内燃油蒸汽的环保装置。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脱附量比传统燃油车更低,发动机可能长时间不工作,无法充分冲洗炭罐,燃油蒸发的气体会积累较多。在国六b昼夜试验过程中,油箱内油气大量排向炭罐,导致炭罐被击穿,排放超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颜伟告诉红星资本局,“目前的解决方案是NIRCO系统,炭罐仅吸附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其他非加油过程产生的油气均储存在油箱或排放到发动机燃烧。但这会造成油箱压力升高,因此需要一款能承受高压力,泄压可控的燃油箱,也就是高压燃油箱。”
某车企内燃机与配件研究员向红星资本局表示,“插混车型采用常规燃油箱难以满足环保要求,而高压油箱能禁止燃油蒸汽流出,符合环保要求。目前市面上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插混车型,大都采用高压油箱,比如宝马i3、高尔夫GTE、沃尔沃XC90等。当然高压油箱会导致成本增加。”他表示,“不排除比亚迪有其他技术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汽车独立分析师张旭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常压油箱是指没有真空设备的汽油储存箱,容易导致更多汽油挥发成蒸气。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指的就是汽车所有可挥发成分(主要是汽油中的烃类化合物)释放到大气中的总量。使用常压油箱的车辆,由于更多油品挥发成蒸气,很难达到限制车辆蒸发排放的标准。这也是长城汽车质疑比亚迪的原因所在。
如果长城的举报属实,比亚迪的两款车型有可能不符合国家的蒸发污染排放标准。但这需要进一步核查和验证。“因为影响蒸发排放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油箱的类型,发动机与油路设计、加油口设计、车辆使用情况等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单纯从采用常压油箱就断定导致不达标还为时过早。”张旭说。
比亚迪新车发布之日公开举报
有业内人士认为是“定向狙击”
2022年,比亚迪累计销量186.85万辆,同比增长152.5%。其中DM车型全年累计销量94.62万辆,主打车型秦PLUSDMI、宋PlusDMI、唐DMI、汉DMI等。宋PLUS系列年度销量超36.51万辆,秦PLUS年度销售31.53万辆。
↑资料配图 图据视觉中国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前四个月,比亚迪秦销量达到13.1万辆,同比增长31.5%,市场份额达到14.0%;比亚迪宋累计销售17.4万辆,同比增长83.0%,市场份额约为20.5%。两者分别为国内新能源轿车和新能源SUV零售销量冠军。其中宋PLUS DM-i和秦PLUS DM-i更是两个家族的爆款,指导价分别为15.48-21.88万元和9.98- 14.5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款秦PLUS DM-i冠军版于2月底上市,上市七天订单就超过3.2万辆,3月销量超3万辆,4月超3.1万辆,为当月轿车销量冠军。这款A级轿车售价低至9.98万元,被认为是对竞品的“降维打击”,按照现在的销量趋势,能够冲击年度轿车销量冠军。而今日上市发售,售价13.58万元起的宋Pro DM-i冠军版也是个“卷王”,这对友商们是不折不扣的噩耗。
长城汽车的实名举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长城汽车此举或为遏制比亚迪发展势头。该业内人士表示,被举报的两款车型是比亚迪的重要销量支柱,也是长城哈弗需要重点恶补的价位区间的直接竞争对手。
“长城汽车为啥买比亚迪的产品,还拉去检测?为啥选择比亚迪新车发布的当天实名举报?我认为是在定向狙击。”该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宋PLUS DM-i和秦PLUS DM-i是比亚迪的支柱性车型之一,无论是停售还是整改,销量必然受到影响。而比亚迪宋PLUS DM-i与长城旗下的哈弗、魏牌的PHEV车型是直接竞争对手。”
他还指出,“希望车企们不要采用这种方式来竞争,还是要靠产品与技术说话。”
长城汽车与比亚迪此消彼长
此前曾互“送”商标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过去几年,长城汽车与比亚迪的“江湖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长城汽车曾是燃油汽车领袖,在通过皮卡起家后,2002年进入了SUV领域,接连推出长城赛弗、哈弗CUV、哈弗H6等爆款车型。其中,哈弗H6连续87个月获得国内SUV市场销量第一名,被称为国民神车,2016年巅峰时期的年销量达58万辆。
↑资料配图 图据视觉中国
2014年,长城汽车凭借11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胡润研究院2014最具价值中国品牌》55位,在汽车行业中排名第一。2016年,长城汽车的总销量达到107万辆。
由于产品结构过于单一,高度依赖SUV细分市场,2017年长城汽车净利润腰斩,迎来转折点。2017年至2022年,长城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07万辆、105.3万辆、106万辆、111万辆、128万辆、106.7万辆。今年1-4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33.73万辆,同比下滑21.67%。
比亚迪则快速崛起于新能源时代,并成为领军企业。2020年6月,比亚迪发布了DM-p平台和DM-i平台。正是靠着第四代DM-i超级混动技术,比亚迪近两年实现销量飞升,一跃成为行业龙头。2020年至2022年,比亚迪的销量分别为42.70万辆、72.13万辆、186.85万辆。今年1-4月,比亚迪累计销量77.66万辆,同比增长约96.61%。
上述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的销量一举反超长城汽车。今年比亚迪的全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360万辆,与长城汽车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目前混动车型是各车企抢夺的新赛道。面对比亚迪DM技术,长城汽车拿出了柠檬DHT混动。目前,长城旗下的高端品牌魏即搭载了DHT混动,但在市场上声量还微弱。2022年8月,长城汽车将柠檬DHT混动用到哈弗H6身上,售价比燃油版更高,也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长城汽车2022年度电话会议上明确:“2023年的核心目标是重塑销量增长势能,集中资源发展新能源。”重点恶补此前错过的10-20万元价格区间大众市场,哈弗将全面覆盖10万至20万元的插混车型,一年上市5款车型,定价策略也从成本定价转向竞争定价。
但比亚迪各个“冠军版”来势汹汹,秦PLUS DM-i、宋PLUS DM-i都在10万至20万元区间,长城汽车即便不要利润也不易“卷”动。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与比亚迪也曾惺惺相惜。
红星资本局2021年11月报道(详见《比亚迪将商标“魏”转让给了长城汽车,网友:这就是格局》),比亚迪将“魏”商标转让给了长城汽车。比亚迪方面当时向红星资本局表示:“比亚迪于2016年1月提交‘魏’商标注册申请,在今年决定将其转让给合作伙伴长城汽车。同时,长城汽车将其他注册商标转让给合作伙伴比亚迪。双方将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国品牌共同进步而努力。”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编辑 杨程
比亚迪汉投诉第一还能买吗?10月投诉榜解读,选车避坑指南
十月份各大车企的销量还没出炉,投诉量排行就已经出来了。过去,这个榜单一直是合资品牌在霸榜,颠覆了我们对合资车质量稳定的印象。不过投诉量和投诉率毕竟是有区别的,过去合资车的销量占优,投诉多也在情理之中。而现如今,国产车的投诉量明显有上升趋势,或许也可以侧面说明,我们自主品牌的销量也上来了。
是不是投诉多的车就意味着不能买?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份榜单?对选车的参照意义又有哪些呢?
1、别光关注排名,多关注数量
小学一次期末考试,我语文100,数学99,排全班倒数第六,班里45个双百的。光看排名的话,我得挨揍,可是看成绩的话,似乎还可以。任何所谓的榜单,我们都不能只看表面,就好像高考,一分能差出好几百名,可是这一分真的能说明这些学生的水平吗?也未必吧?就像10月的投诉排行,排第一的比亚迪汉投诉89例,而排第十的丰田雷凌投诉51例,如果按照百分比计算的话,差距的确不小,可是实际差距只有38例。一个车友群就有多少人?
2、轻数量,重内容
同样是一例投诉,A是续航里程不准,B是刹车失灵,两者的分量能一样吗?里程表不准,的确是毛病,不过我觉得大部分人是可以忍受的,这类问题甚至很多粗心的用户都不会发现。而刹车失灵则会危及安全,这类问题则绝不能含糊。如果是一起两起,或许还是个例,如果有大面积投诉,那还是持币观望为好。
另外,也要看毛病大小,如果是易更换,方便维修的小毛病也无伤大雅,但如果是涉及到三大件的问题,还是要慎重一些的。
3、看版本,看时间,看配置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你买的是车,所以一些老款车型的毛病,参照一下就好了。比如说大众的二代EA888烧机油,但是三代基本上已经不烧了,所以,关于烧机油的投诉,对你来说没有参照意义。像是广汽传祺GS4,此前用菲亚特的干式双离合,故障率的确很高,但是现款改用湿式双离合和AT,那就无需在意此前的投诉量了。
4、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看到了投诉量,投诉内容,还应该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设计缺陷,还是在用料上减配?是工艺水准不行还是用户使用不当导致?比如说天窗漏水,这是表象问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是排水孔设计得太小,易堵塞,这就是设计缺陷。如果天窗接缝不严,那就是工艺水准不行,具体问题也要具体分析。
掌握这些原则,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十月份的投诉排行榜,具体分析一些,这些“问题车型”的问题都集中在哪里,是否严重,这些车型还是否值得购买。
一、比亚迪汉汉目前已经蝉联了三个月的投诉第一了,共有五项投诉,分别为:影音系统故障、车联系统故障、销售欺诈与宣传不符,服务流程不完善和系统升级问题。而这五项,其实归根结底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关于车机的升级。
2020款的汉EV在上市之初,发布会上和各类宣传中,都宣称是全球首款搭载5G技术的量产车,并且搭载DiLink3.0车机系统,而实际交付到用户手上的,则是4G版本,车机芯片也是相对落后的骁龙625芯片,这才引发车主不满,集体投诉。不过反过来看,汉的投诉榜第一更多还是车主集体维权的效果,并不能真实地反应车的质量问题。我们细心观察也可以看到,大部分投诉都是集中的,内容、配图也都基本一致。
这件事厂商承诺不兑现,绝对难辞其咎!后续推出了升级包,的确可以升级710A车机,内存也从3G升级到8G,还包括电动尾门、蓝牙,DiLink3.0等升级内容,不过要4999元。
我相信厂商在新车上市阶段是遇到了困难,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是对于老车主的态度,的确无法让人满意。这件事从5月份一直闹到了现在,的确给比亚迪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而从我们选车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投诉发现:第一,如果中意汉,我们订车之前一定要重点试一下车机系统,看看到底是不是卡顿,或者说卡顿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我个人试过,在新车中台下其实是不卡的,但是装多了APP之后会怎样就不好说了,毕竟是基于安卓系统打造的。第二,一定要认真核对配置,不要轻易相信宣传!第三,虽然汉的投诉量第一,但并非是真的出现了大规模的质量问题,质量方面无需太过担心。
二、日产轩逸从投诉内容看,日产轩逸的投诉主要是四项:分别为变速器顿挫、异响,空调问题,和发动机漏油。三大件中占了两件。
仔细查看,其实空调问题的投诉并不算多,虽然未必是个例,但也无需太过担心。而发动机漏油,也算是持续了好几代的通病了,准确描述应该是曲轴油封渗油,问题也不算大。当然,如果达到了滴的程度,还是需要及时处理的。
而变速箱则是大问题,如果是双离合变速箱,异响顿挫问题不算大事,要具体看问题的严重程度。双离合很难做到完全没有顿挫,这是设计决定的。而轩逸是CVT变速箱,CVT的顿挫异响,问题则要严重得多。这往往是打滑报废的前兆。实际上,日产的CVT变速箱故障率非常高,不仅仅冬天有冷车启动有冷保护,夏天暴力驾驶也容易触发热保护,而且一旦发生打滑,很难修复,而更换变速箱的成本可以想象,新变速箱4S店报价4万,再制造变速箱也要两万,对于一台不到10万的车,这种成本是难以承受的。
哪怕轩逸现在仍旧月销几万,依然不值得购买!作为消费者,选择很多,你在选车的时候不应该想“如果没坏呢?”,你应当想:如果真坏了呢?
三、日产奇骏奇骏的投诉全都和变速箱有关,也再次印证了日产CVT质量差。变速器无法加速、故障灯亮、滑阀箱故障都一样,基本宣告了变速箱报废。要知道CVT变速箱的可维修性是最差的,一旦发生这种故障,只能更换总成。
不过,有一说一,新款的三缸奇骏,三缸卖18万起步,的确很不厚道,也完全不值得购买,但是综合品质考量,最起码把CVT的钢带换成了链条,虽然一样有冷保护、热保护的问题,但是耐用性上应该要强一些。
奇骏根本不值得买,不管是三缸的1.5T还是四缸的2.0L,2.5L自吸,这并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不过我们倒是可以从投诉中看出一些其他内容来:比如说21、20和19款,大多投诉的是变速箱异响顿挫,而17款之前,则有无法加速的投诉了。第一是可以验证,CVT的异响顿挫是打滑失速的前兆,另外也可以看出日产CVT的使用寿命,基本上正好是保质期三年。出保就坏,拿捏得死死的。至于说为什么三年就坏,深层原因你们就自行脑补吧。
四、丰田卡罗拉卡罗拉这个月的投诉也是四项,变速箱顿挫、异响,仪表台开裂,和转向异响。卡罗拉有两种变速箱,一个是THS混动,使用的是ECVT,混动车型无一投诉,因为ECVT和CVT只是名称相似,机构天差地别,没有一毛钱关系。而前面也说了,CVT的顿挫异响,往往不是小问题,值得重视。丰田的CVT虽然不像日产那么差劲,但是质量也好不到哪去。
而仪表台开裂,则说明了工艺品控问题,其实也包括车内异响、门窗异响、中控台异响,几乎就是以前阿特兹的翻版。所以,想买这款车的朋友,在决定之前,最好找车友体验一下,异响真是很让人心烦。
至于说转向机的问题,投诉量总体并不算高,我个人并不认为是通病问题。总结起来,卡罗拉从表现来看,质量可靠性并非向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好,其做工用料都有不小的问题。
五、本田CRV本田CRV和轩逸、奇骏一样,其实都是投诉榜上的常客,在年榜上也都没出过前十。当然,这和销量、保有量有很大关系,不过数据样本足够大,倒是容易反馈出一些共性问题。CRV近期投诉为:吃胎偏磨、变速器漏油、部件开裂,以及服务态度态度蛮横。
吃胎偏磨的问题可大可小,一般是四轮定位参数出现了偏差导致,是可以解决的。但是CRV则是后轮磨损严重(一般前驱车都是前轮磨损要更严重一些的),而且属于共性问题,4S店的维修师傅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我也不敢轻易下结论。个人猜测,应该是本身厂家给的四轮定位参数就有问题,为了追求某种性能,或者规避某些问题,不得不在底盘调校时做出取舍,应该属于设计缺陷。这种问题,消费者只能在保养时注意观察,发现磨损不均可以前后轮兑换,缩短轮胎的更换周期。千万不要图省钱,轮胎该换就换,真要是在高速出现爆胎可不是闹着玩的。
变速器漏油、异响,其实也是CRV的老毛病了,从16款开始就这样,只是问题不像21款这么普遍。本田主要是壳体减配,很多都出现了沙眼。在保期间还好,可是如果一旦出保,自费更换可不是小数目。CVT变速箱,的故障率明显要高于AT和湿式双离合,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建议避开为妙。毕竟,CRV的价格并不便宜,同价位更好的选择太多了。
另外,CRV最严重的问题其实在十月的投诉中并没有显现出来,因为冬天还没到!此前本田多款车型都有机油乳化、增多的问题,不过后来说通过刷ECU解决了,可是新款CRV又有类似投诉,说明问题依然存在。
我们通过投诉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可以看出,CRV发动机存在机油乳化、增多,变速箱漏油异响,事关三大件,理性消费者其实已经可以直接否决了。其实,本田1.5T地球梦发动机,外号“积碳梦”,存在设计缺陷,极易产生积碳。而且CRV的姊妹车型皓影,经过拆解发现,全车没有一处钢材强度超过1000兆帕,想必CRV也好不到哪去!
五、比亚迪 宋PLUS序号没打错,的确也是第五,它和CRV十月投诉都是61例,并列第五。其实,第二的轩逸有66例,第9的天籁56例,相差都不大。所以,看排名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更应该从具体投诉内容中去看车辆是否存在共性问题。
宋PLUS DM-i主要投诉集中在提不到车、服务承诺不兑现,动力消失和轮毂问题。
提不到车的投诉无关质量问题,不过对消费者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对于急用车的朋友,这款车目前并不合适,平均等车市场也要3—4个月。而对于厂家而言,其实服务也有待提高。我们看到比亚迪每个月的产能都在提升,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订单的管理,排队系统以及服务品质还有待提高。我相信消费者如果能够知道自己的排队情况,一般也不会投诉。
而所谓的轮毂问题、动力消失,投诉具体内容已经查不到了。根据网站的反馈,这种情况应该是已经妥善解决。说到动力消失,不得不提一下比亚迪的“EV受限”,我此前也做过专门分析,目前厂家也公开做出回应:这是极小概率事件,和之前对高压部分过高的安全等级有关,目前已经解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车质网研究院发布的10月汽车投诉排行及分析报告中,排名第一的汉落到了第22位,投诉量也由89例变成了31例。根据报告的解释,这是“在去除投诉人因为车企解决得当而自愿申请撤诉”后得到的数据,也就是说,汉的89例投诉中,有58例得到了妥善解决。或许买比亚迪,哭一下真的有奶吃。不像是某国外的纯电汽车品牌,哪怕投诉成功了也要起诉车主。
篇幅过长,也怕没人看,投诉榜前五就总结到这里,如果反响好的话,咱们再继续对后续车型进行分析点评。
股价双双下跌!比亚迪回应遭长城举报: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
长城汽车与比亚迪两大自主品牌针锋相对。
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
对此,比亚迪汽车官方发布声明称,“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利!”
比亚迪方面认为长城汽车送检车辆的流程不合规范,“经了解,长城所说的情况,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天津)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鉴于以上,我们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同时,比亚迪方面也强调,“我们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我们欢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长城汽车方面则回应澎湃新闻记者称,“以声明信息为准,长城汽车正在密切关注立案及处理进展。”
针对长城汽车举报的问题核心“常压油箱”,有车企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解释称,“和常压油箱对应的是高压油箱,顾名思义就是承压能力不同。简单来说,高压油箱密闭效果更好、蒸发量更少,尤其是对于插混车型来说,车主用油量少,高压油箱更为必要。”
不过该人士也表示,使用常压油箱并不能判断蒸发污染物排放达标与否,因为通过提升车辆的油气过滤能力,也可以让排放达标。
遭举报的两款车型均为比亚迪汽车的“当家花旦”,乘联会零售销量排行榜显示,比亚迪“秦”和“宋”分别为4月轿车零售销量排行榜和SUV零售销量排行榜的第一名。
销量数据显示,长城汽车4月销量为5.38万辆,同比下滑41.41%,环比下滑46.72%;今年1-4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33.73万辆,同比下滑21.67%。
比亚迪4月销量为20.94万辆,同比增长约94.88%;今年1-4月累计销量为77.66万辆,同比增长约96.61%。
双方曾互赠商标、成人之美
两家自主品牌头部企业的针锋相对,引发大量网友“吃瓜”,甚至有不少自媒体已经开始“站队”。然而就在一年多之前,比亚迪与长城汽车之间的互赠商标,还被业内传为一段佳话。
2021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比亚迪将已注册商标“魏”转让给了长城汽车。
从名称来看,“魏”是比亚迪为其王朝系列车型所做到商标储备,王朝系列车型已经从“秦”扩充至“秦”“汉”“唐”“宋”“元”,王朝车型序列一直在不断扩充中。
不过对于长城汽车来说,“魏”更为意义重大,对应的是其高端品牌“WEY”的中文名称,“WEY”牌的由来则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姓氏“魏”。
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随后在发布会上回应此事为“天下车企一家亲”,并表示长城也注册了非常多品牌商标,若有其他车企需要,也会予以支持。
2022年2月份,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长城汽车又将注册商标“登陆舰”转让给了比亚迪。在此之前,比亚迪已申请与“军舰”相关的系列商标,包括护卫舰、驱逐舰等,“军舰”系列车型隶属比亚迪海洋网,首款车型“驱逐舰05”于2022年3月正式上市。
后续能否握手言和?
不过,长城汽车与比亚迪之间的针锋相对并不是个例,就在数月前,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也有过一起引发全网“围观”的纠纷。
今年2月23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中高端新能源品牌“吉利银河”,并推出原型车“银河之光”。
不到一周之后的2月28日,长安汽车代理律师事务所发给吉利汽车的律师函引发网络热议。律师函称,经比对发现,吉利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抄袭长安汽车已发布车型的外观,侵犯了长安汽车的知识产权,要求吉利汽车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随后,吉利和长安双方隔空多次互怼。吉利汽车集团表示,该律师函内容严重失实、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吉利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长安汽车则认为此次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的行为,不利于用户获得更多更好的选择,不利于中国品牌创新向上发展,不利于民族品牌汽车全球化发展。
有意思的是,5月9日,吉利控股与长安汽车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均出席仪式。
有此先例,不少业内人士猜测比亚迪与长城汽车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握手言和甚至达成合作。
不过就目前来看,举报一事还未给双方带来任何利好,长城汽车(601633)和比亚迪(002594)股价双双下跌。5月25日收盘,长城汽车跌6.17%,报收24.8元/股;比亚迪跌2.41%,报收255.6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