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还是中国企业吗

国产汽车等级出炉,比亚迪竟是二线品牌,一线只有这三家

视频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产汽车等级出炉,比亚迪竟是二线品牌,一线只有这三家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不再是奢侈品,很多家庭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爱车。这些除了汽车数量的增加之外,品牌的种类也在增多,其中不少国产品牌也收获了消费者的青睐。国产车的实力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渐上涨。那么你知道这些国产汽车的等级划分吗?你所熟悉的国产车在哪个等级中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果谁家能拥有一辆汽车,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富豪家庭。那个时候能买得起摩托车的人都非常少,更不用说4个轮子的汽车了。但是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买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也从上世纪的奢侈品成为了现在大家眼中最常见的一种代步工具。即便是在农村,也能看到不少人家门口都停靠着小轿车。

最近几年,国内汽车销量猛增,光是2020年一年的时间就卖出了513.3万辆,这个数据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涨。从去年公安部公开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21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上涨到了3.9亿,其中小轿车占据了2.97亿辆。单独看这些数字,也许你体会不到我国汽车市场究竟有多大。那就和美国做个对比,截止到2021年第3季度,美国汽车的保有量为2.8亿辆,所以我们的消费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常庞大的。具体到地区来看,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自然就是北京了,数量已经突破了600万辆,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汽车保有量突破600万的城市。其次是成渝两地,数量突破了500万。而汽车保有量在300万以上的城市有18个,突破100万辆的有76个。

虽然现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已经非常庞大了,但仍有不少上涨空间,这也是由我国的人口基数以及经济水平所决定的。2021年相关部门公布了我国取得机动车驾照的人数,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4.76亿。其中汽车驾驶人就高达4.39亿,所以接下来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仍会继续上涨。

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如此庞大,那国产车在其中又占了多少呢?在过去一说买国产车,很多人就会觉得没面子,宁愿多花点钱也不愿意买。但现如今谈到国产车,很多人的态度明显发生了改变。大家态度的转变,就是对这几年国产车发展情况最好的证明。这几年国产汽车不仅质量明显提高,销量方面也同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20年,国产车的市场占有率为33.3%,2021年就已经涨到了39.6%。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更是为我们带来了惊喜,市场占有率高达42.9%。

不过疯狂崛起的国产车品牌种类繁多,让不少消费者感到眼花缭乱。目前国产车品牌数量就有120多个,挑选起来确实有点困难。好在最近国产汽车也有了等级划分,可以为有购车意愿的朋友提供参考。

划分的等级一共有三个,其中被列为一线品牌的一共有三家,分别是长安、长城和吉利。这三家汽车品牌在近几年的销量排行榜中排名领先,其中吉利汽车年度销量高达132万辆,长安为97万辆,长城达到了88万辆。当然在等级划分的过程当中,不只是以销量为标准来评判的,如果只按照这一个标准的话,肯定是不科学的。毕竟像五菱、宝骏等这些品牌的销量也不低,要是按照销量把他们划到一线当中,大家肯定也是不认可的。

所以除了拥有较高的销量之外,被划入一线的这三个品牌还拥有很多其他优势。比如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认可度较高,自身的研发实力较强,汽车性能较好等等。吉利这个品牌成立于1997年,它的发展可谓是神速。相比于其他品牌,吉利的年纪并不大,但因为有沃尔沃名声的加持,让它收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喜爱。其中高端子品牌领克也广受欢迎,甚至还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

不过对于吉利这个品牌,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些年它依靠沃尔沃的输血较多,导致自身的科研能力并不强,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个弊端,那么后续发展岌岌可危。不过既然能够进入一线品牌的行列当中,吉利肯定有它的优势所在。其实吉利在质量和设计这些方面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而且能够收购沃尔沃,恰恰也证明了它的实力所在。

相比之下,长城汽车的实力更强一些。这个品牌成立于1984年,历史要比吉利更悠久。虽然没有太多的广告宣传,但其自身实力和技术不容小觑。自成立以来,长城汽车紧追时代潮流,而且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多,自研实力较强,在这方面甚至可以和那些合资车企一较高下。目前长城旗下的3.0T发动机、DHT混动系统以及9AT变速箱都得到了广泛认可。而且长城这个品牌对自身车型的定位非常合理,旗下的SUV车型已经成为了国内品牌的代表之一,其中哈弗H6已经成为了爆款,销量长期第一。除了SUV之外,长城在越野车领域也深受喜爱。2020年的坦克300竟然因为销量过高导致后端无法供货,可见消费者对这款车的认可程度。

在这三个品牌当中,长安汽车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家。1984年就已经成功生产出了第1批小轿车,并且广受消费者欢迎,2009年长安又跻身于四大车企集团之一,实力方面毋庸置疑。而且长安这个品牌曾经还和铃木、福特以及马自达等多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从中积累了不少造车经验,在小型车的制造上,技术水平也相当之高。这个品牌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拥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虽然当前国产车品牌众多,但是真正拥有自主研发发动机的没几家,所以光是这一点长安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国产品牌。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布的数据来看,长安汽车的研发实力获得了96.4分,在国内排名第三,在业内稳居第一。

毫无疑问,如果你想购买一台既省心又耐用,质量又可靠的汽车,那被列入一线的这三个品牌必然就是首选了。而且他们的市场认可度较高,就算以后不想用了想转手,在二手市场的保值率也会更高一些。

大家非常熟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竟然被列入了二线。众所周知,在如今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可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在全世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比亚迪2020年的销量并不可观,但2022年已经成功超越了特斯拉。如今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了世界第3大车厂,在很多人的心中,它应该是属于国产一线品牌,那么它的排名为何一直都是二流的呢?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产能,特别是在2020年的时候,比亚迪产能出现了严重的不足。当时推出的DMI混动技术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销售热潮,但因为产能受限,导致不少消费者一车难求,这直接影响了比亚迪的整体销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比亚迪的重心几乎都在新能源汽车上,而现在新能源领域还没有全面发展,我们最常见的还是燃油车,所以在这些车企比拼实力的时候,多半还是以燃油方面为主,而这恰恰是比亚迪的弱点。不过比亚迪的整体实力确实很强,随着未来新能源领域的不断展开,比亚迪也会有很大的机会成为国产一线品牌。

同样被列入二线的还有国产老品牌红旗,这个牌子在口碑和质量上无可挑剔。按道理来说,它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国产一线,如今却被划入了二线品牌。主要原因在于红旗一直走的都是高端路线,定位和售价都比较高,一般人是消费不起的。相比之下,大家更愿意选择实用性和性价比较高的,所以这就导致红旗的销量一直提不上去,也比不过前面几家品牌。不过就算是在二线品牌之列,也不能说明它的实力不如另外几家。

奇瑞也被排在了二线,作为国内最早开始自主研发的老牌车企,在技术实力方面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放在10年前的话,奇瑞在国产车里面肯定是一线。但是现在这个品牌的销量数据确实不好看,2020年全年的销量还没有达到45万台,和吉利、长城这些品牌相比差的太远了。导致奇瑞发展后退的原因很多,比如这几年一直没有推出什么热销车型,研发力度也不如其他车企,销售渠道也很落后,种种原因加剧了这个品牌的衰落。如果奇瑞想要尽快提升自身实力,还得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俗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蛋糕只有那么大,如果不及时提升自身实力,肯定是会被超越的,到那个时候恐怕二线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除了这几个品牌之外,五菱汽车也成为了二线品牌之一。最近几年,五菱凭借着推出的颜值高、价格低的汽车再次崛起。曾经有句话叫“大家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就连五菱自己都敢说自家产品是“人民的代步车”,现在看来这个品牌还一直秉持着这个理念。2020年五菱推出了宏光MINIEV,这款车价格低,性价比极高,正是广大年轻人最需要的一款产品。这款车上市之后就创造了单车销量神话,甚至还在国内市场掀起了一股研发和推广短途纯电动车的浪潮。一直以来,五菱汽车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普通老百姓。他们消费水平一般,但群体数量庞大,这也是为什么五菱汽车能够在低价这条路上走得如此顺利的原因。

不过五菱这个品牌的发展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很难打入高端市场。长期以来,五菱都在推出耐用廉价的产品,虽然销量很不错,但是已经被扣上了“低廉车”的帽子。如今比亚迪、吉利这些车企都在向高端市场发力,五菱依旧在低端市场深耕。就算想要进军高端市场,也很难得到认可,毕竟“低廉车”的帽子带了几十年,不是说甩掉就能甩掉的。如此发展下去,五菱很难晋升到一线品牌。

被列入三线的有奔腾、江淮、东风,还有名爵、北汽、小康等等这些品牌。他们处在这个位置一点都不让人感到意外。这些品牌不过是在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当中勉强存活了下来,最近这几年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可言,销量方面十分惨淡。也就只比一汽夏利、众泰和力帆这些过气品牌的情况稍微好一些而已,稍微不留神可能就会在下一轮洗牌当中被淘汰。

这些三线品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发展前景较为黯淡,而且销售网络不发达,竞争优势也不明显。

其实无论是几线品牌的汽车,他们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今天的国产汽车早就不是以前那种拼装品牌了,我们也要对我们自己的汽车抱有更多的期望,相信未来国产汽车的优势会越来越多。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选择国产品牌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折扣,可以在自己的经济能力范围之内购买到性价比更高的车。当然无论购买哪个品牌的汽车,都一定要量力而行,毕竟再好的车子也只是代步工具而已,不要让它成为你生活的负担。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款国产车呢?

股价跌回2年前!狂飙突进的比亚迪,为何突然被资本抛弃了?

文/正又直

编辑/正又直

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事件,本文所用素材、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此文章旨在分享事件过程及结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事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前言

年销售300万辆的比亚迪,竟然被资本市场抛弃!

近几年比亚迪汽车销量直接上升,2023年前三个季度比亚迪就卖出207.96万辆汽车,比亚迪的销量连特斯拉都甘拜下风。

就在比亚迪销量居高不下时,比亚迪的股市竟然出了问题。

比亚迪近日在股市可谓是“一败涂地”,11月24日起股价直接从最高的357元跌至197.05元。

要知道股价是不仅资本的晴雨表,更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相较于普通人资本对于股市有更加敏感的嗅觉。

难道如日中天的比亚迪真的要被资本唾弃了么?

时势造英雄

现在就市场行情来看,比亚迪的销量和它的股价可以说是“德不配位”,让许多即将购买比亚迪的车主忧心忡忡。

现在许多消费群体的担心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虽然比亚迪车的销量一直独占鳌头,并且它的各种车型都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但是现在新能源车的逻辑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可以说现在比亚迪的处境相当尴尬。

从2020年开始新能源车在市场的势头就非常好,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它未来的前景。

新能源车一定程度上已经代替了燃油汽车,我们之所以敢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各个车企的电车销量越来越高,并且它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率也越来越强。

事实上很多企业兑现了业绩,比亚迪能创造出之前如此辉煌的市值也是应该的。

可是如今的比亚迪已经今非昔比,它不仅市值下跌十分严重,而且在现在的市场上比亚迪也有点跟不上市场部的“潮流”了。

有点像当初奔驰等车企,要知道现在和未来的电车应该是以智能化为主,可是对比亚迪来说它的智能化是它一向软肋。

在这没有嘲讽比亚迪汽车的意思,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也有智能化的设施,并且它智能化做的还是比较可以。

但是华为等企业陆续进军新能源汽车以后,给新能源车智能化做了重新的定义,华为推出的无人驾驶等工人让人们意识到原来智能化还可以这样玩。

可是咱们在转头看一看比亚迪,它跟华为等一系列新能源车智能化相比,它就显得异常普通。

虽然比亚迪的性价比依然很高,但是比起软件等设施它跟其他新能源汽车相比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市场上也因此出现了看空比亚迪的声音,它砸盘的时机也在赛力斯和长安等大涨之后。

现在的市场逻辑和前两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注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没有什么意义。

更多人关心的是智能化时代下谁更有“未来”,所以说我们看待比亚迪还要冷静和客观的看。

如果只是一家普通的车企奔驰等公司就是他的天花板,如果比亚迪能拿出市场满意的科技,那可能就完全不同了,再有国货的加持比亚迪未来的前景依旧广阔。

上下半场

比亚迪并没有放弃智能化,只是想完全做好电动化的车,保证安全容耀足够。

王传福曾预言:“新能源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还远远没有结束,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就已经开始了,比亚迪还在老老实实推进整车电动化,现在智能辅助驾驶确实启动晚了。

因为比亚迪想做一辆完全电动化的汽车,这样智能驾驶的基础才能牢固,安全才能有足够的保障。

现在的市场已经不给比亚迪这个时间了,比亚迪现在只能两手一起抓、两部一起走,现在的他只能得益于全产链的布局。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的配件基本已经完成了全布局,线控底盘、4D毫米波雷达、各种传感器、 车载中央处理器都已经量产。

比亚迪会把智能驾驶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然后再进行普及。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虽然比华为、小鹏晚几个月,但是腾讯N7的城市NOA智驾能力在12月的OTA现场测试的效果已经接近第一梯队。

在2024年比亚迪上市的车型中都会大规模上限只能辅助驾驶,更低成本的智驾将会把只能辅助驾驶快速普及。

由此可见比亚迪的未来还是值得我们可以期待的。

命中注定的结局

比亚迪去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冠,不仅他车卖的好而且他的利润也爆棚增长了4倍之多。

在今年的二月份比亚迪更是迈出了19万辆汽车环比增长了27%。

但令人不可肆意的是跟卖车相反的却是它的股价直线下跌,从年初的高点到今年的3月份已经跌了22.1%。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比亚迪一直在坚定的坚持比亚迪的股票,迄今为止他一共减持了九次比亚迪的股票。

从去年最高的2.25亿股减持到现在的不到1.3万股,坚持幅度超过了40%。

众所周知巴菲他在2008年的时候一共投资了比亚迪18个亿,它股票的减持让他已经套现了几百亿增值了接近十倍。

那么为什么巴菲特还要减持比亚迪的股票呢?

用巴菲特的话来讲:“虽然现在比亚迪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但是它的估值过高了”。

除此之外呢现在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为了“堵围”新能源汽车传统的有车开始疯狂的降价。

随着东风雪铁龙打响了降价第一枪后三十多家燃油车企跟进了,纷纷开始大幅度降价并且优惠都超过了十万。

油车的大幅度降价一定会吸引许多在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摇摆不定的车主,重新投入到油车的怀抱。

这种情况对比亚迪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这种在资本市场遇到的问题还是短期的。

燃油车短期降价的局面也改变不了它们将要被取代的命运,所以对比亚迪而言它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他自己。

结尾

尽管销量一路狂飙,但却难以获得资本的青睐,从侧面来说,这也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进则退,哪怕是比亚迪,也有隐忧。

只要规范运作、稳步发展,依靠电动车快速增长的市场,比亚迪依旧可以在行业中保持领先优势。

在此小编希望比亚迪继续保持昂首挺进的势头,为我国创造出更好的新能源汽车。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事件,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以前是中国的比亚迪,现在是世界的比亚迪

去年11月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结束的UFC281比赛中,中国选手张伟丽战胜卡拉·埃斯帕扎,重新夺回女子草量级金腰带。张伟丽也与卡拉·埃斯帕扎、罗斯、阿曼达·努涅斯一起,成为UFC史上仅有的4位能多次拿到冠军的女选手。赛后重夺金腰带的张伟丽霸气的表示:“以前我是中国的伟丽,现在我是世界的伟丽”。

从“中国的”到“世界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凭借着刻苦的训练,敢打敢拼的精神,以及自信而开放的性格,不断融入世界、惊艳世界。无独有偶,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与沉淀,咱们的中国品牌,尤其是新能源车的领军者比亚迪,也越来越“能打”,越来越亮眼!

回首过去一年,比亚迪汽车累计销售1868543台,成为2022年车企零售销量冠军。在市场终端,比亚迪就是人们追捧的对象,一车难求的火爆销售局面更缔造了“产量就是销量”的神话。

当然,就像“以前是中国的伟丽,现在是世界的伟丽”一样,以前是中国的比亚迪,现在是世界的比亚迪。这1868543台的销量当中,包含了55916台海外出口销量。在去年10月份,比亚迪汉等车型首发巴黎车展,还在德国公布预售价格7.2万欧元(约合50.49万人民币),并陆续在欧洲多国开启交付。比亚迪ATTO 3(元PLUS)也同期亮相巴黎车展,还在日本、以色列、澳洲、新加坡等多国开启交付。在亚洲、欧洲、澳洲、南美洲等全球多国,我们也都看到了比亚迪出海的身影,甚至比亚迪已经开启了海外建厂之路……

更讨喜的是,和国内的好评如潮一样,进军海外的比亚迪也获得了一致认可。主流电视台DW、德国知名汽车媒体Auto Motor und Sport等对比亚迪Atto3(元plus)的产品测试传播在国外收获了广泛的好评,印证了比亚迪旗下产品强劲的实力。

正所谓“有果必有因”,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获得全球媒体好评的核心,源自于比亚迪在技术层面的深厚底蕴。早在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行业起,比亚迪便组建了电动汽车研发团队,成为了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经过几年的积累,到2008年,比亚迪便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插电混动汽车——F3DM,以开创者的姿态开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20年,比亚迪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刀片电池”,挑战了极端强度测试,通过了业界标杆性的针刺试验,成为安全领域行业新标杆;2021年伊始,比亚迪接着放大招——DM-i超级混动全球首发,EHS电混系统、1.5L/1.5T插混专用高效率发动机、e平台3.0、IGBT4.0芯片、CTB、Sic、iTAC等一系列“黑科技”也接连被投向市场。

到了2021年下半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正式发布纯电专属平台e平台3.0,创新点主要集中在智能、高效、安全、美学四个方面,解决的是新能源汽车在安全和低温续航等方面的痛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项技术是现阶段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王炸”,将电动汽车带到了下半场的角逐。之后推出的全新海豹上,比亚迪再放大招,应用了全新研发的CTB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比亚迪旗下的电动车在安全性、操控性、续航能力、驾乘体验等方面的持续优化。如今的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车核心技术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这是中国式超越。

全文总结:从27年前的未雨绸缪,到如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弄潮儿,比亚迪已经完成了从“中国的比亚迪”到“世界的比亚迪”身份转变。而凭借着“为地球降温1℃”的坚定信念,以及在电池、电机、电控和车规级芯片等全产业链上的诸多核心技术,我相信未来比亚迪的每一步都会走的更加坚定、从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还是中国企业吗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