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大巴出口量

比亚迪销量历年?

比亚迪和宇通目前还没法比,宇通在全世界都是牛逼的

比亚迪销量排行榜?

比亚迪?他那什么和宇通比?

1-2月大客车销量榜:郑州宇通第1,苏州金龙紧随中通,比亚迪前8

6m以上的大客车,是我国商用车领域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不过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车型的不断推进,也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不过总体来看,传统的宇通、中通、金龙为代表的“两通三龙”的格局,还是相对稳定的。不过福田客车、安凯客车、比亚迪等的力量,也不容小觑。

那么你知道,在2024年的1-2月份,我国6米以上大客车的销量排名前10位的车企都是谁吗?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① 宇通客车(3881辆)

宇通客车依然是我国6米以上大客车市场的绝对霸主,在2024年的前2个月,宇通客车的销量为3881辆。宇通客车,总部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这是一家民营企业。这家企业除了客车之外,还涉足有重工、新能源重卡等领域。

② 中通客车(1605辆)

中通客车的总部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它和中国重汽、潍柴控股、陕汽重卡等明星企业一样,都是隶属于山东重工集团。中通客车在2024年的1-2月份,销量超过了苏州金龙、金龙客车和金旅客车,进入行业前2位。

③ 苏州金龙(1160辆)

苏州金龙,是金龙三大主体中的核心力量。也是2024年前2个月销量超过1000辆的第三个单一品牌,达到了1160辆,排名客车领域的第3位。

④ 金龙客车(952)

金龙客车,也就是著名的厦门金龙,被称之为“大金龙”。金龙客车在2024年的1-2月份,实现了952辆的销售成绩,排名行业第4位。

⑤ 福田欧辉(871辆)

排名行业第5位的大客车品牌,是来自北汽集团旗下的福田欧辉,这家企业在2024年的前2个月,实现了871辆的销售成绩,成功地进入了行业TOP5。

⑥ 金旅客车(809辆)

金旅客车也是来自于福建厦门,又被业内称之为“小金龙”。金旅客车在2024年的前2个月,也实现了809辆的销售成绩,成功突破800辆大关,排名行业前6位。三龙合计销量已经接近3000辆,但仍然还不足以超过宇通客车。

⑦安凯客车(628辆)

安凯客车,是来自于安徽省,它现在是江淮汽车集团的旗下的一个品牌。安凯客车也是一个老品牌,在2024年的1-2月份,完成了628辆的销量数据,排名行业第7位。

⑧ 比亚迪客车(526辆)

比亚迪是大客车领域的一个新生力量,它是以新能源车企的角色,进入这个市场的。由于纯电动大巴续航能力有限,主要还是在城市公交车市场崭露头角,在2024年的1-2月份,也实现了526辆的销量,排名行业第8位。

⑨ 亚星客车(494辆)

亚星客车来自于江苏扬州,这也是一个客车行业的老品牌。现在亚星客车隶属于总部设在山东潍坊的潍柴控股集团,它和中通客车一样,也是山东重工集团(潍柴母公司)的一员。在2024年1-2月完成了494辆的成绩。

⑩ 江铃晶马(211辆)

江铃晶马客车,是来自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它的前身是南昌汽车厂,始建于1958年,现在是江铃汽车集团的成员单位。江铃晶马客车在6米以上的大客车领域,也进入了行业前10位,在2024年1-2月份,完成了211辆的成绩。

写在最后

其实,6米以上的大客车市场,整体的市场规模很小。全国范围来说,一年的大客车销量也不足10万辆,相比较之下重型卡车的市场规模有90多万辆,乘用车的有约3000万辆。并且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以及高速铁路网的完善,长途大巴车的需求量也在萎缩。

不过大客车市场的这些老兵和新生力量,并没有放弃这个市场。他们生产的公交车、接驳车、旅行车车等依然在城市交通、旅游市场、交通不便的地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它们也在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我们带来更优秀的产品,也值得我们为其点赞!

#我来唠家常#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比亚迪迎来“高光时刻”

在韩日等海外汽车进口量纷纷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出口量却迎来暴涨。今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37万辆,同比增长89.2%。中国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在4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想当初汽车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大街小巷跑的都是进口车。现在我们不仅开上了自己的汽车,我们产的汽车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国造”的又一张靓丽的名片。中国造车行业的这场“翻身仗”可谓赢得漂亮。而这一切的转折点,还要从2020年说起。

新能源的崛起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0年以前,以燃油车为主的国内造车行业发展极其缓慢,汽车出口每增长100万辆,需要约10年时间。2020年之后,伴随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出口增速迅速跃升至每年100万辆以上。国产新能源的崛起成为了推动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我们不仅打破了燃油车时代建立起来的技术壁垒,还借新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所以要想解开中国汽车出口“逆袭”成功的秘密,或许我们能够从新能源车领军企业比亚迪身上找到答案。

布局海外20年,比亚迪终于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作为全球最早研发电动车的企业之一,比亚迪的海外布局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初是电池、电子业务的出海,再到新能源公交、大巴等商用车的出海,现在以乘用车为核心产品的出海,比亚迪每一步走的都非常稳健。

1998年,比亚迪在荷兰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比亚迪的布局海外之路正式拉开帷幕。1999年,比亚迪成立北美分公司。2010年,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2011年,比亚迪K9出口美国。2013年,K9通过了欧盟整车认证。2015年,K9进军日本。2021年,比亚迪唐EV打入挪威市场。2022年,比亚迪布局海外市场的脚步进一步加快,7月21日进入日本,8月1日进入德国、瑞典,8月19日进入柬埔寨,10月11日进入印度等等十多个国家。2023年1-4月,比亚迪出口5.8万辆,同比增长13.4倍,成为整车出口增速最快的企业。

至今为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运营已覆盖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座城市并取得了辉煌成绩,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在以色列,比亚迪连续6个月蝉联ATTO 3单车型销量冠军;在泰国,比亚迪连续4个月蝉联销冠;比亚迪还拿下了新加坡、新西兰等国的当月销冠。不仅如此,比亚迪商用车全球销量已突破7万辆,其中纯电动大巴全球销量超过6.5万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0%。比亚迪汉、唐、海豚、海豹等车型更是在海外一炮走红,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大力追捧。

比亚迪能够获此成就,离不开20余年在技术领域的沉淀与积累。深知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过去十几年里比亚迪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千亿,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4万项以上。不仅将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牢牢攥在手中,还凭借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e平台3.0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领先行业。

比亚迪全球布局开始新的征程

比亚迪“出海”的成功不仅是比亚迪自己的成就,也是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在海外市场扬帆远航的一个缩影。随着全球各国对减排越来越重视,汽车电动化进程相信已不再遥远。

从之前的以市场换技术到如今的加价出口,中国汽车产业已是今非昔比。在未来,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比亚迪会继续加速海外布局,同时带动中国汽车行业一路向前。也期待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比亚迪一样的造车企业,把“中国智造”带向全球每一个角落!

比亚迪“消失”的460亿利润

作者|Eastland

头图|视觉中国

2024年3月27日,比亚迪(SZ:002594)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亮眼的数据有:营收6023亿、归母净利润300亿、经营活动现金流1697亿……

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淘汰赛,众多车企在红海中挣扎,莫不希望财报数据好看一些,比亚迪却反其道而行。

细读财报,发现许多“猫腻”。

汽车业务收入占营收的80%

2019年营收1277亿,同比下降1.8;2021年、2022年连续跨过2000亿、4000亿;2023年营收6023亿,同比增长42%。

2023年营收较2019年增长了371%,年均复合增长47.4%。

汽车业务(包括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它产品)在营收中的占比稳步提高:从2019年收入1277亿,占比49.5%;到2023年收入4834亿,占比80.3%。

“手机部件及组装”早已超出移动终端范畴,扩展到消费电子、AI服务器、智能座舱。2023年营收达1185亿,同比增长20%。

2019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633亿,相当于特斯拉的45.2%。

到2021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增至1290亿,相当于特斯拉的42.3%。仅就新能源车销售来看,比亚迪收入860亿,相当于特斯拉的30.2%。

2023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4834亿,相当于特斯拉的83.2%。其中,新能源销售收入4127亿,相当于特斯拉的74.6%( 若按2021年不变汇率计算,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收入相当于特斯拉的81.5%)。

2023年,比亚迪总销量达302.4万辆,同比增长67.8%。在高度内卷的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的份额是“唐僧肉”,新势力、旧势力、华为系都想咬一口。这种情况下,比亚迪销量保持增长,足见竞争力强大。

“插电”遇到殊死抵抗

与特斯拉、新势力不同,比亚迪一直采取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并重的战略。

燃油车市场规模远大于新能源车。由于不存在“里程焦虑”,插电混动车比纯电动车更容易抢夺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2021年、2022年,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对销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53%;

2023年H1,插电混动车对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还有52%,H2突然跌到32%,纯电动车贡献率提高到68%。

2023年下半年,插电混动车对燃油车的战斗已进入攻坚阶段,遇到殊死抵抗。

2024年春节后,开启“比油低”时,比亚迪宣称“彻底拉开与燃油车的大决战”。

销量暴涨的主因不是降价

任何品牌的产品销量急剧增长,要么是品牌被广泛认可,要么是性价比感人,或兼而有之。比亚迪属于哪种情况?

1)乘用车

以下是2020~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均价:

2020年,比亚迪汽车业务营收840亿。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收入244亿,均价15.6万元/台;

2021年,汽车业务1290亿收入中,794亿来自新能源乘用车,均价14.3万元/台;

2022年,汽车业务营收3247亿,2772亿来自新能源乘用车,均价15.3万元/台;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收入4066亿,销量301.3万,均价13.5万/台。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均价较2019年下降13.5%。其间,销量增长了1828%,是价格降幅的136倍!

2)商用车

商用车是偏重To B的业务, 发展逻辑与乘用车有很大不同。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走势与乘用车大相径庭:

2020年收入70亿,商用车销量6651台,均价高达104.8万/台(因售出6050台大巴、占比91%)。

2021年,商用车销量增至7891台,但大巴占比降至51.6%,令单价降至83.7万元;

2022年,商用车销量降至5839台,但大巴占比提高到80.9%,带动单价冲高到134.8万;

2023年取得突破,销量达1.15万台,大巴占比降至40.9%,商用车均价52.7万元。

除电动大巴,比亚迪还有电动卡车、环卫车、搅拌车、渣土车等产品,积累了丰厚的行业经验。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比亚迪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深耕多年,一旦爆发的时刻到来,将成为“排在最前列”的受益者。

降价也分“三六九等”

2014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润52.7亿、毛利润率28.4%,远高于特斯拉(18.9%)。两家销售均价分别为7.5万元/台、5万美元/台。按2016年汇率,特斯拉销售均价约为比亚迪的4.2倍,毛利润率却低9.5个百分点。

2015年~2020年,比亚迪、特斯拉汽车销售毛利润各自波动,互有高低。不像有些人认为的,产品定位低、销售均价低,毛利润率必然也低。

2021年、2022年,是特斯拉黄金时代,毛利润率超过26%;

2023年,两家都到达拐点:比亚迪向上,毛利润率23%;特斯拉向下,毛利润率17%。

虎嗅《理想还债》(2024年3月25日)一文认为(对企业而言)有上、中、下三种等次的降价:

上等——降价带动产量提高,导致成本下降。成本降幅大于价格降幅,毛利润率不降反升;

中等——降价导致毛利润率下降,但金额上升,实现“薄利多销”;

下等——降价导致毛利润率、毛利润金额双双下降;

2023年,比亚迪、理想整车销售均价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毛利润率不降反升、毛利润金额爆表——比亚迪1111亿、理想275亿。两家都是健康的,上等降价。

2023年,特斯拉整车销售毛利润率下降9.2个百分点,利润金额也从2022年的176亿美元跌至2023年的134亿美元,跌幅近24%,这是下等“自残式降价”。如此代价,换来销量增长37.7%,增幅较比亚迪低30个百分点!

2024年,比亚迪主动发起“价格战”,毛利润率可能会下降。如果毛利润金额保持上升,仍属“中等”。

透视成本、费用

用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率)、彩色堆叠柱代表费用(率),蓝色淹没彩色方可获得经营利润。

蓝色高高在上,必属绩优蓝筹。

三年前,比亚迪毛利润开始“干拔”——从2021年的208亿蹿升至2023年的1218亿;其间,毛利润率也提高了3.9个百分点。

三项费用金额均有极大提高,但由于营收分母变大,费用率保持在低位。到2023年,毛利润率为20.2%,总费用率13%,

如果要为企业拍“标准照”,上面这张图表是最合适的。

“基础知识”讲完了,下面是“进阶内容”,看看比亚迪财报中的“猫腻”。

销售费用里“藏”40亿

2019年,销售费用为43亿,费用率3.4%;2020年、2021年依次总在50亿、60亿;

2022年,销售费用猛增到151亿,费用率3.6%;

2023年,销售费用达252亿,费用率4.2%。

销售费用主要包括售后服务、人员薪酬及广告展览,三项支出合计约占销售费用的70%~80%。

2023年,广告展览支出42.7亿,占销售费用的16.9%,占营收的0.7%。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汽车厂财大气粗,投放广告、参加会展一掷千金,而比亚迪广告展览占营收的比例不到1%。

2023年,售后服务“支出”达98.4亿。

这里有个财务知识点:车企估算履行售后服务义务可能的支出,将一笔资金作为“质量保证金”,性质上属“预计负债”。

2023年,比亚迪售后服务实际支出28亿,预提了98.4亿,年末质量保证金达到146亿、较2022同期净增70.5亿。

不论旧车保有量,还是新车销量,比亚迪都远低于上汽集团(SH:600104)。2023年上汽集团售出新车502万台,质保期内车辆远超千万,年末质量保证金余额160.8亿。

对比上汽,比亚迪预提售后服务支出“大方过头”。假如2023年预提58亿,肯定说得过去。那样的话,2023年净利润将增厚40亿!

研发费用里“藏”200亿

1)砸钱容易、闭环难

2015年,比亚迪研发投入37亿,相当于特斯拉的82%;

2018年,比亚迪研发投入增至85亿,约为特斯拉的88%;

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到106亿,但“比特比”反而降至64%;

2022年,比亚迪急起直追,研发投入突破200亿,达到特斯拉的97%;

2023年,比亚迪研发费用达到400亿,较特斯拉高43%(2023年特斯拉研发投入折合人民币280亿元)。

一分钱一分货,想留在新能源车“牌桌上”,每年200亿研发投入是必要条件。

其实,砸钱不算真本事,闭环才是赢家。所谓闭环,就是把研发成果转化为丰厚利润;丰厚利润支撑更大手笔研发投入,获得更加丰厚利润。纵观全球新能源车玩家,只有比亚迪、特斯拉、理想三家实现了闭环。

2023年,华为车BU营收47.13亿、亏损60亿。可推算出,包含研发投入的总支出为107亿。余承东声称化为车BU要在2024年扭亏为盈,相当于向宇宙发出《安全声明》——我要闭环了,研发不超过营收。

2)资本化率“变态低”

通常,上市公司仅将部分研发投入计为本期费用,对其余部分进本化、纳入无形资产。比如投入100亿研发,资本化率为45%,则本期研发费用为55亿,无形资产增加45亿。

2017年、2018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均超40%;

2020年研发投入86亿,资本化率仅为12.7%;

2023年,比亚迪仅净400亿研发投入中的0.9%资本化。

这个比例有多低呢?

2023年,贵州茅台毛利润、净利润分别为1140亿、627亿,研发投入只有区区3.68亿。这么丁点儿研发投入,还要将其中34%资本化。

2023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110亿,资本化率高达54.15%,仅50.6亿被计为本期研发费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副作用",是要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软件等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计提),包袱会越来越重。研发投入对净利润的影响没有被消除只是被推迟。

截至2023年末,比亚迪“工业产权及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及软件”两个科目(均属无形资产)的账值合计为28.5亿、仅占净资产的2%,包袱很轻。

如将22023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提高到50%以上,净利润将提高200亿!

固定资产折旧里“藏”220亿

没有什么比固定资产相关科目更能体现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资产属性。

截至2023年末,比亚迪固定资产原值为3250.7亿,累计计提折旧940.6亿,年末账面值2309亿(2022年末为1318.8亿)。

2023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77.2亿。另外,还处置了72.9亿。折旧、处置合计达450亿,相当于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值的34%!

比亚迪的固定资产中,绝大部分是机器设备(约为三分之二)。通常,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为10年并设残值率为5%,年折旧率为9.5%(长城汽车采用的就是这种折旧方法)。

2022年末,比亚迪机器设备原值1286亿、累计折旧456亿,期末账面值830亿。

2023年增加项为:购置481亿、在建工程转入335.4亿,合计817亿;减少项为:折旧300亿、处置61.9亿、合计362亿。年末机器设备期末账面值1368亿,净增538亿。

以2022年末,机器设备账面值(830亿)为基数,2023年(折旧300亿)折旧率高达36.2%!假如机器设备折旧率为9.5%,可少提220亿!

2023年末,机器设备账面值1368亿,年内购置/转入817亿,占年末账面值的59.7%!

远超净利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

比亚迪、特斯拉都非常重视现金流。经营活动现金流远高于净利润。

2022年,比亚迪净利润166亿,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1408亿,相当于特斯拉的141%;

2023年,净利润300亿、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687亿,相当于特斯拉的182%。

比亚迪经营活动现金流远高于净利润,差异的来源主要有两个:

第一,来自折旧、摊销、减值准备、计提保证金等非现金成本。2023年,折旧377亿、无形资产摊销42亿、质量保证金98亿……

第二,来自供应商,体现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增长。假如财年营收成本100亿,应付增长90亿,说明基本是在“拿供应商的钱在做生意”。

2022年,比亚迪应付账款/票据增长了633亿,占营收成本的18%。这个比例不算出格。

2023年,应付账款/票据增长545亿,占营收成本的11.3%,较2022年下降6.6个百分点。

“晴天修房顶,下雨不补漏”,比亚迪未必刻意要藏匿数百亿利润。折旧、保证金早晚要提,研发投入资本化为无形资产最终也要摊销,何必玩数字游戏。“副作用”是1388亿净资产的质量、300亿净利润的金量都大大提高。

最后,补充一个信息:2023年比亚迪财务成本为负14.7亿(负值代表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你对当前的投资市场有哪些疑惑?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大巴出口量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