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汽车的指南针是什么

比亚迪联合大疆,搞出个“车载无人机系统”?中国坦克早就用上了

【军武次位面】作者:军武菌

芜湖起飞!——我去前方探探路

这两天军武菌看到比亚迪联合大疆搞了一个车载无人机系统。

从官方视频和媒体实际体验来看,新车在仰望U8豪华版的基础上,对车顶进行了升级,设置了一个自动化无人机舱,能够起降一架大疆Mavic3 Pro无人机。

▲一键开盖放飞无人机

位于舱内的车载无人机具备一键起飞,一键返回、智能换电、智能返航、自动跟随、图像同传等六大功能。司机坐在车内,就可以通过车载语音交互系统控制无人机的起飞与收回,没电了可以自动换电池。

▲一键返回降落

▲一键更换电池

▲拍摄的视频可以帮你自动剪辑成大片

▲无人机锁定目标智能跟拍,而且会自动躲避前方障碍

这一套下来,可以说是非常科幻了,很像某些科幻电影里的一幕。

这项技术,在很多年前就有不少人设想过,近两年也有不少人在汽车上真正做过。但是将这项技术能够成熟运用到民用汽车上,比亚迪和大疆的强强联合也确实做到了。

▲几年前曾有设计路虎汽车搭载无人机,作为应急救援部门的搜索车辆

▲大翼航空使用吉利汽车+大疆制作的“飞驳空地协同电力巡线系统”

对此,有网友戏称,这不就是“察打一体无人机运载车”嘛,还有网友戏称:这哪个男人看了不迷糊,起飞!去看看堵车尽头是什么?这事情想干很久了!

虽然这项技术不是比亚迪原创,但就这个“察打一体”的模式,在军队里也已经开始逐渐使用,特别是珠海航展上,中国新型坦克已经亮相过这种技术。

▲快过年了,大家可以领个红包再去买年货。帮军武菌点一下,谢谢兄弟们

在2021年前后,美国曾经试验过一款装载丰田皮卡车上的无人机,无人机下挂光电探头,由一根电缆连接到皮卡车内传输信号,类似于放风筝,可以伴随皮卡车飞行,在几十米高的空中侦查敌情,需要返回时可以收线将无人机拉回。

▲2021年美国试验的一款车载侦查无人机

这种军用车载放飞侦查设计,早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就曾出现,当时是一辆59坦克底盘魔改的“新陆战之王”QN-506型坦克支援车。它不仅装备机关炮、机枪、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小型巡飞弹,还有一架四轴无人机,用来侦查搜索。

▲载有一架无人机的QN-506型坦克支援车(59:没想到吧,还是我)

等到2022年珠海航展的时候,自带无人机的国产VT-4A1和VT-5U坦克就亮相了,全方位超越了原有设计,无人机也更加智能化。

就先拿VT-4A1主战坦克来说吧,它搭载的是共轴反转式双旋翼垂直起降小型无人机,这种无人机旋翼能折叠,大大缩短无人机的横向尺寸,能非常方便地收纳进炮塔尾部的无人机存储发射舱。

▲VT-4A1坦克上搭载的无人机

据厂家介绍,该无人机能够在数百到上千米高度悬停,巡航半径达10公里,底部配备一个能全向转动的光电吊舱,具备高清白光、红外夜视和激光测距功能,能够全天候地为坦克车组提供周边的空中侦察画面。

有了这“第三只眼”,VT-4A1的观察半径就成了光电吊舱的空中观察半径加上无人机的巡航半径,应该能掌握周边13到15公里的情况,这就大大扩展了坦克的态势感知范围。

VT-4A1能在行进间动态放飞无人机,这样就能随时给坦克车组提供空中观察视野,比如说如果怀疑前方道路周边有敌人埋伏,车组就可以立即放飞无人机去抵近侦察,在进攻前,车组也可以先放飞一架无人机在敌方阵地上空或者附近搜寻敌军反坦克小组的位置,提前进行消灭。

除了能增加态势感知外,无人机也使得坦克打击半径扩大不少,以往坦克基本都只能以直瞄射击为主要作战方式,很难实施间瞄射击,但有了无人机加持,坦克就不一样了。

无人机的超视距目标探测与指示能力,让坦克可以跨越地平线或者障碍发现目标,修正射击误差,大大提高了目标探测能力、反应速度和射击精度。

由于搭载的无人机能对1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精准定位,而新一代坦克火控配备捷联惯导、卫星定位和火控计算机后,也具备了快速解算间瞄射击诸元的能力,像15式轻坦的火控就已经增加了间瞄射击模式,因此,在无人机的侦察和修正下,坦克完全可以化身为自行火炮,精确打击10公里外的超视距目标。

▲VT-4A1炮塔上的雷达和主动防御系统

根据俄乌战场坦克经常被无人机或反坦克导弹灌顶攻击的经验,VT-4A1还在炮塔顶部安装了防攻顶导弹主动防护系统。

▲航展上的这辆VT-5U,疑似整辆坦克都可以无人驾驶,注意看车体前有三个摄像头。

与之类似的还有VT-5U轻型坦克,它所搭载的是“金雕”5A四旋翼轻型无人机,其作战模式与VT-4A1主战坦克基本相同,该无人机甚至能配合VT-5U轻型坦克的105毫米炮射导弹,大幅增强坦克的火力。

▲VT5轻型坦克与无人机协同作战

而德国在2022年亮相的最新第四代坦克KF51“黑豹”,也搭载有“Hero120”等多种型号无人机,据悉,“Hero120”无人机拥有115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最大作战半径为60公里,4人乘员组中还有1人主要负责操纵无人机。

▲德国第四代坦克KF51“黑豹”

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增强版则以卖给阿联酋的“勒克莱尔”EAU为基础,增加FINDEAGLE的车载无人机管理系统,可搭载IXOS XX绳系四旋翼无人机和IXOS LG无人机两款。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和其配备的四旋翼车载小型无人机系统

其中,IXOS XX无人机由坦克以有线电缆的方式供电,其系留悬停高度为50米,能对目标实施24小时的远程警戒监视,被一些兵器爱好者形象地称为“会放风筝的坦克”,类似前面的美国试验。

实际上为坦克搭载无人机,提升态势感知和超视距打击能力也是目前战场的实际需求。在俄乌战场上,俄乌双方的坦克兵都自发采购了大量民用商业小型无人机来辅助作战。

像去年一位俄罗斯坦克大师驾驶T-80BVM主战坦克,就是利用无人机的辅助,一举击毁了10公里之外的乌克兰M2步兵战车,许多人对这一惊人的战果感到不可思议。

这么长的距离几乎达到了T-80BVM主战坦克主炮射击能力的极限,实属创纪录的战绩,此外,俄乌双方经常使用无人机为火炮引导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敌人。

这其实都说明大量随身携带,随时放飞的小型无人机的运用,已经开始改变坦克乃至装甲车辆的作战模式。

作为世界知名无人机公司,大疆无人机的技术绝对算的上是最牛的,别的咱不说,就说从2016年开始,美国对大疆无人机展开了多方位打压,可大疆不但没跪,还依然保持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70%的份额。

你说这没点黑科技的话,大疆能撑到现在吗?

无人机最重要的功能当然是飞行了,而对于无人机来说,飞得稳远比飞得快重要,大疆无人机之所以能飞得稳,关键就在它的飞控系统上。

像大疆最引以为傲的精准悬停技术,就是把组合导航技术结合GPS、惯性测量元件、地磁指南针和气压计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处理电子信号、融合多种传感器的测量值,获得较为准确的飞行器十五个状态量的测量,最终由控制器通过一系列“串级控制”来调整飞行姿态。

只要飞机能飞稳,剩下的速度和高度就好说了,像Mavic 3在无风条件下,最高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1米,最大上升速度可以达到每秒8米,如果经过改装的话,它的飞行高度甚至可以突破8000米!

▲大疆的低空运载无人机

大疆无人机一般还会装向前看和向下看两套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向下看的系统可以探测下方地面上物体的三维位置,从而知道地面的距离,向前看的系统可以用来探测前方场景中物体的深度,产生深度图进行障碍感知,这样就能实现基于画面识别技术的智能跟随,而且全程有自动避障。

大疆的智能跟随可以通过飞行轨迹预测算法判断出目标位置,即便跟随的目标被树木、楼宇等障碍物遮挡,无人机也能保持稳定的跟随,而在跟随速度上,大疆的无人机能实现最高94.9km/h的追击,追个坦克啥的完全不在话下。

▲大疆无人机的智能跟随模式,非常适合户外爱好者

随着技术的发展,到大疆御Mavic 2系列的时候,智能跟随模式又引入了前视视觉系统的感知信息,可以构建周围环境及跟随目标的3D地图。

大疆无人机凭借智能AI系统,通过激光雷达、红外感应、双目摄像头、气压计等设备,不仅可能识别障碍物并刹停,还能自主规划路径并绕开,甚至可以自动跟踪自行车钻小树林。

▲大疆无人机在树林里自动躲避障碍(但不要轻易尝试,一旦躲避失败就炸机了)

而且大疆无人机定位规避装置采用了内置的定位侦测系统,只要是大疆走过的路,就不会“迷路”,如果电量过低或失去信号,它会自动原路返回降落在起飞的地点。

当然了,搭载大疆无人机系统的比亚迪U8,那就更厉害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就不再赘述。

从外贸坦克搭载无人机到仰望U8搭载无人机,可以说近些年国产各种类型的无人机轮番亮相,实现了技术大爆发。

我军目前在大型无人机领域世界领先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据估计,我军保守估计装备了2500架军用无人机,其中高端大型无人机就有200架。

▲我军的“双尾蝎”TB-001无人机,已经多次绕飞台湾岛一周

然而,根据俄乌战场和巴以冲突的实战经验来看,大兵团作战喜欢大型无人机,而基层分队最喜欢的其实是微型无人机,因为它能够为一线步兵班观察到几百米外掩体后埋伏的敌人。

特别是当微型无人机配备热成像探测系统时,能够穿透夜幕及伪装,发现目标,使敌方很难展开伏击,从而减少己方的损失。

而且在必要时,微型无人机还可以携带手榴弹、枪榴弹和迫击炮弹等武器,变成微型轰炸机,甚至一些FPV无人机可以携弹药直接攻击目标,实现了察打一体。

▲俄乌战场的一幕

因此,在俄乌和巴以等国微型无人机将成为基层分队的标准配置,而我军小微型无人机在基层部队的普及方面还稍显滞后。

所以还是希望能够咱们能早日加大小型无人机装备力度,最好能把编制下到步兵班一级,进一步提高步兵班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并能为我方火力系统提供更精准的目标指示,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方火力系统的打击效能。

比亚迪的新能源奇迹:从中国速度到世界罗盘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1月18日,深圳坪山。一场绚烂迷人的灯光秀,让22万人欢呼沸腾。

这是一家名叫比亚迪的中国企业二十五岁之礼。

生长于世界之窗深圳的比亚迪,从立于窗前观世界,到飞出窗外惊艳世界,用了仅仅25年。其新能源产业以中国速度成为世界标杆。

25年前的今天,王传福应不会想到,自己将缔造新能源产业“帝国”。电池大王成功跨界造车,已成江湖美谈。行业传奇的背后,不禁让人在25周年这个节点,重新审视比亚迪战略布局及其蕴藏的未来价值。

在世界之窗眺望世界

深圳素有中国硅谷之美誉,这里注定要写下不平凡。改革开放四十年,大批跨国企业在此孕育。

比亚迪建成的首个厂区在深圳葵涌,这里离著名景区大梅沙仅13公里。海边出生,海边成长。在葵涌的几年时间,比亚迪一边钻研先进的电池技术,一边为冲出海外做好准备。

比亚迪很早就给自己起好了英文名 “Build Your Dream”,译成中文为“成就梦想”。将绿色科技带给世界可以说是比亚迪的梦想,这梦想也为未来的全球化布局埋下了种子。公司成立的那一天,王传福就告诉员工们,比亚迪是立足于国际市场。

这种国际化胸怀仅靠梦想是难以维系的。创业维艰,彼时比亚迪所面对的,是资金与设备匮乏的压力、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

而王传福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因为竞争的压力,必须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为了生存去创新、为了发展去创新。”

比亚迪自主技术创新、手动改造产线,成功切入了当时国内同行难以涉足的电芯制造领域,驶入技术含量更高、利润更为丰厚的蓝海。

作为储存电能的装置,电芯是动力电池最核心的零部件,比亚迪却给用户提供了终身保修的承诺,大胆的举动让同行感到震惊,也给消费者吃了定心丸。

这种创新的欲望,真正赋予了比亚迪国际化的竞争力。依靠独特的技术工艺与成本优势,比亚迪的梦想开始生根发芽。

中国速度驶向六州

百舸争流、千帆驶入,比亚迪已将新能源产品带到世界各地,25年是深圳速度也是中国速度。当初的无名者成为今天的掌舵者,比亚迪这个“一带一路”排头兵,正在掀起一场空前的绿色革命。

王传福感慨,每天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20多万员工吃饭的问题。这句话,豪不夸张,对于现阶段的王传福而言,企业责任显然更为重要,对员工负责,就要埋头苦干,砥砺前行。

25年过去,比亚迪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能源行业佼佼者。回顾这一路的国际化推进,王传福感慨,“比亚迪一直在做‘证明题’,证明我们有技术有实力,为世界节能减排贡献优质的中国方案。”

都知道,欧美市场一直是中国车企的“禁区”。他们拥有早于我们多年的技术沉淀,无论是产品打磨还是品牌提升,早已走在行业前列。想从他们手中分得蛋糕,并非易事。而比亚迪人凭着敢想敢干的“狠劲”,最终突破重围,用实力为自己做了证明。

2013年5月,比亚迪宣布在美国兰卡斯特市建立大巴和电池工厂,而刚刚接下第一个订单就遭遇阻击。只有向当地权威机构证明自己拥有优质技术,才可能扳回一局。面对困难,比亚迪提出加入“魔鬼测试”。

为了重夺订单,比亚迪全力以赴。

2.4万公里持续行驶、116天的完整结构耐久测试,比亚迪全力备考,最终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各项指标均达到规定水平。正因为敢于挑战,K9成为史上第一台完成该测试的12米纯电动大巴,成功获得了美国联邦交通管理局TVM资质,并有资格获得专项资金支持。

完成了证明题,比亚迪开始在美国建立本土化工厂,并聘请美国大巴界权威人士加入比亚迪的管理团队。比亚迪坚信,发现问题找到方法,就一定能化解危机。

不仅是美国,比亚迪在其他国家也用技术做着证明题,毫不懈怠。

如今,比亚迪在全球设立了30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业务涵盖了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且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营业额和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

“开放”绘制中国智造图腾

比亚迪立足深圳,但是已经跳出窗外,放眼全世界。而比亚迪的坪山全球总部也是名不虚传,每个来比亚迪总部的人无不为六角大楼建筑竖起拇指,独特的设计风格彰显着国际风采。但,这只是比亚迪着眼全球的一个缩影,开放、融合、拥抱,让比亚迪在高速奔跑的道路上更为从容。

仅以电动汽车领域举例,比亚迪逐渐敞开大门。对内,和长安合资建立电池厂。对外,先有戴勒姆,后有丰田,国际巨头纷纷选择比亚迪作为自己进军电动车领域的搭档。

王传福反复强调,比亚迪的策略是开放。90%的汽车品牌都在与比亚迪进行相关合作的接洽就是有力的证明。

现阶段,比亚迪拥有电池,电机、电控和IGBT的整组技术,无论是戴姆勒还是丰田的合作,均在中国市场拓展新品牌,把自己的优质资源运用到了合资项目。

王传福曾表示,和戴姆勒的合作,是第一次是技术对技术的合作,中国合资企业基本上都属于拿市场换技术,应该说奔驰和比亚迪的合作开创了一个技术和技术结合的先河。

再看丰田,合作双方在技术上完全对等,车型使用丰田品牌,比亚迪负责电动车核心平台的研发。

与国际巨头的合作是创新,同时为开放打开了一扇大门。与戴姆勒、丰田之间的合作,很好的说明比亚迪已跻身业界领先行列,同样也是比亚迪开放战略的关键一步。

25年,比亚迪每一次战略布局都伴随着争议,却改写着奇迹。远征海外的企业很多,但不是谁都能真正让代表中国的品牌力量深入人心。

和各种国际合作,以及海外市场的布局,已体现出这家企业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视野,比亚迪新能源的种子已经在全球各地的土壤深埋。比亚迪笃定立于窗前,但一举手一投足,或许都牵动着世界的风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汽车的指南针是什么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