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梗

比亚迪的车子开在路上,为什么老是那么爱堵路?

呵呵,开比亚迪的都是好人,全靠他们堵路使得后面的不得不减速,降低了安全风险。应该颁个奖状,专门奖励开比亚迪的车主。都是好儿童啊,全靠他们开车打电话抓不住方向盘吸引了交警的注意力,不然后面的也有被查的风险。全靠他们绿灯亮了占道不走,不然后面的也没有机会给交警队做贡献了!全靠买比亚迪的,开比亚迪的,不然“二逼”这个词就不复存在了!

开好车未必就是好人,跟个人素质有关。为什么大家都痛恨比亚迪,主要是开此车的人素质普遍不高。

比亚迪f3小水箱堵了会水温高吗?

发起这样的提问不知道作者还是作者吗?只能说是一个戴有色眼镜看事情的傻逼而已。什么牌子的车和乱停乱放车有关系吗?这样的脑残作者好好学习了再来发问吧,现在就只是显得你有钱装逼发个问题而已。

保护信息安全,比亚迪这堵“防火墙”用得巧

提起比亚迪,我们首先想到的DM-i超级混动、刀片电池、“易四方”等新能源技术,但很少了解他们对汽车安全所作出的贡献。

事实上,比亚迪任何新技术发展都会伴随着安全性的提升,在全新高端品牌“仰望”的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公开表示,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更是比亚迪的最高追求。

技术强大如比亚迪,也要将安全视为“最高要求”,可见新能源车要真正把安全做好,一点也不容易。

那汽车安全具体包括什么?如今我们说的安全,指的不仅是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性或是三电系统安全性,还有最容易被忽视的车内隐私及信息安全,这可能跟你出行安全没有直接关系,但在电信网络诈骗发案越来越多的当下,哪怕车内的一个摄像头、一个麦克风,都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的突破口。

那关于提高车内隐私信息安全,比亚迪究竟是怎么做的?

最可靠的“物理防火墙”

以车内摄像头这一小配置为例,这是汽车智能化技术快速提升下的产物,既可实现人脸识别、疲劳监测,又能拓展出刷脸支付、寻找遗失物件等便捷功能,理论上说是一项能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配置。

但毕竟车厢是一个私密性很高的空间,长期有个摄像头对着你,总会让人感到浑身不自在,你甚至会怀疑——是否有人通过这个摄像头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就如央视前段时间报道的一则新闻,某热销纯电动车的车内摄像头高清画面在网络上流传,视频中能够清楚看到车内驾驶员以及乘客的动作、姿态以及面部表情,该车企同时还被曝出,其员工曾私下分享车主隐私画面!

言下之意,谁在开车、跟谁在一起、说过什么话都可以被摄像头清晰记录下来,这可是赤裸裸的隐私曝光,换谁都不能接受。

为了彻底解决车内摄像头存在的隐患,比亚迪作出了看似不起眼但却意义重大的改进——为车内摄像头安装盖板,这相当于给车主的构筑起了一堵“物理防火墙”,同时把选择权还给用户,何时打开,何时关闭,完全取决于车主,从根本上打消用户对隐私泄露的顾虑。

注意了,比亚迪是目前极少数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汽车企业,国内在售的配置有车内摄像头的比亚迪车型均配有物理滑盖,这不是什么领先的技术,但再次体现出比亚迪的用户思维。

藏在盖板背后的安全防御体系

当然了,这个小盖板其实只是比亚迪打造的纵深信息安全防御体系中的其中一环。整个体系还包括车端到云端的多个维度,目的是为了全方面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及驾驶安全,同时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做到可知、可感、可控,把安全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因此,除了车内摄像头盖板之外,比亚迪还构建了从车端到云端的多重信息安全屏障。

例如在产品设计和开发层面,比亚迪的手机APP和车机系统均向用户提供了隐私声明,以显著的方式告知用户个人数据的处理和权限访问举措,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权益查询的便捷渠道。

无论是手机APP还是车机系统,比亚迪均为用户提供了权限管理方案,用户可自主选择对应的权限管理策略。

在此基础上,比亚迪开发的应用和系统,均采用安全策略防止自启动,为用户提供可自主控制的产品方案,同时还会对用户以及汽车的敏感信息进行分级、分类、加密,对不同的数据,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让用户自主选择对应的权限策略,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篡改。

有了这些隐私防护措施还不够,比亚迪还在积极主动开展各项数据安全与合规的认证工作,以进一步巩固信息安全体系。目前,比亚迪已获得R155(CSMS)、R156(SUMS)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在第二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挑战赛中,比亚迪更是获得了金奖。

所以,别小看比亚迪这摄像头盖板,藏在其背后的是一套完整、健全的安全体系,这是比亚迪推动信息安全发展的实际行动,同时也是用户在体验智能化技术时的最大保障。

一切新技术都以安全为大前提

通过信息安全这个维度,我们可以看到比亚迪在整车安全上的价值观。

在内卷至极的新能源市场里,几乎每天都有新技术的诞生。但正如我们所见,许多车企为了卷赢对手,把一些过于激进的且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投入市场,美其名曰提升出行效率,实则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如此不负责任的做法是不会出现在比亚迪身上的,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车企,他们深知安全的重要性,其每一项技术的推出,都是以提升安全性为大前提。

比如在2020年推出,如今已在比亚迪车型上大量使用的“刀片电池”,就是比亚迪在电池安全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和普通电池构成的电池包相比,“刀片电池”在能量密度和体积利用率上都有明显提升,但这还不是其最突出的亮点,极高的安全性才是“刀片电池”真正厉害的地方,这全球首款安全通过针刺测试的电池包。它的出现让全行业明白到,拉开动力电池技术差异的不是性能,而是安全!

又如比亚迪海豹所使用的CTB底盘技术,在提升车架刚性、优化驾控性能的同时,也让整车被动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为验证CTB技术对电动车安全性的意义,今年7月份,国内汽车安全测试栏目TOP Safety就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新能源汽车双面侧柱碰试验——使用同一台车,在一次标准侧柱碰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侧面柱碰。

结果显示,海豹的车身最大变形量明显小于传统燃油车,整车结构有着很好的完整性,车内假人也没有受到明显伤害,测试顺利通过。

再看百万级新能源越野车仰望U8,其所搭载的“易四方”四轮独立驱动系统能以更智能化的方式守护用户的出行安全。

它能在毫秒内完成对四轮端部动态的微调,实现对车身姿态的精确控制;又能在汽车轮胎爆裂后,以1000次/秒的速度精确调节剩余三个车轮的力矩,帮助驾驶员将车辆稳定可控地停下来;在极端环境下,它还能实现浮水模式以及360度原地掉头,最大限度帮助用户脱困。

从一个摄像头小盖板,到划时代的底盘技术,比亚迪一直通过各种新技术来提升用户出行的全维度安全。

对安全的重视已经深入到他们的品牌价值观里,从一个摄像头小盖板,到划时代的底盘技术,比亚迪一直通过各种新技术来提升产品的全维度安全,与其说这是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不如说是一个实力车企该有的担当。

与那些一直强调“冰箱、彩电、大沙发”的车企相比,比亚迪在“看不见”的地方作出更大投入,以安全和安心来提升新能源车的核心价值,这正是他们能引领市场,持续获得用户由衷认可的原因之一。(文|超人)

上海越来越堵了,到处是比亚迪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比亚迪汽车行驶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然而,随着比亚迪混动车型的不断增加,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取消比亚迪混动车型的绿牌政策,以缓解上海的交通压力。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比亚迪混动车型在上海交通拥堵中的作用。比亚迪混动车型采用了先进的混合动力技术,能够在燃油和电力之间自由切换,从而实现更高的燃油效率和更低的排放。这使得比亚迪混动车型在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然而,随着比亚迪混动车型数量的增加,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这是因为比亚迪混动车型虽然能够减少排放,但在道路上行驶时仍然占据着一定的空间,从而导致交通拥堵。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取消比亚迪混动车型绿牌政策的可行性。目前,上海市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新能源汽车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免费发放新能源汽车牌照(即绿牌)。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这些优惠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免费发放绿牌导致了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从而加剧了交通拥堵问题。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取消比亚迪混动车型的新能源汽车牌照优惠政策,以控制比亚迪混动车型数量的增长,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取消比亚迪混动车型绿牌政策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取消比亚迪混动车型绿牌政策可能会导致比亚迪混动车型在上海市场的销量下降。这对于比亚迪来说可能是一个打击,但同时也迫使比亚迪更加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取消比亚迪混动车型绿牌政策可能会对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产生一定的缓解作用。随着比亚迪混动车型数量的减少,上海的交通压力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

综上所述,我们建议政府取消比亚迪混动车型的新能源汽车牌照优惠政策,以缓解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建议,具体的政策调整还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政府能够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梗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