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管理严不严

如何处理与女性领导的关系?

不是一级别的,比亚迪完爆对手。

长城汽车明明有技术,为什么很多人非要说他没技术呢?

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以前肯定不会这么比的,现在能提出来就说明国产比亚迪进步很大。正好我有一辆沃尔沃14款xc60,开了10万公里,女婿今年买了一辆唐DM加到了顶配,也开了一万公里了,应该有资格谈谈自己的看法。我的沃尔沃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双离合变速箱造成的低速震动,二是偶尔出现错误警报,其他除油耗有点高没有任何不满意的。至于唐使用至今没有出现过问题,内部的科技感确实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没得说,关键是市区开用电费用真的低,只用电的话费用在一毛以内,长途的话油耗也比xc60低,唯一的就是内饰不满意,但毕竟价格摆在那,真没有必要与五六十万的BBA比较内饰。说到买车建议,长途不多的或者限牌城市建议买比亚迪唐;资金不缺又不是太懂车的建议买沃尔沃。

比亚迪今年的薪资太变态了... 从上个月开始,比亚...

比亚迪今年的薪资太变态了...

从上个月开始,比亚迪的校招就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一股热潮,#曝比亚迪校招1天收12万份简历#话题冲上热搜。

对不少应届生来说,互联网大厂已非头号选择,入职比亚迪才是最好的归宿。

比亚迪今年校招月收12万份简历,本硕985也被挂???

“去年叫迪子,今年叫爹迪;去年没坐满,今年满没座;曾经的比亚迪你爱搭不理,现在的比亚迪你高攀不起……”这是今年正在找工作的应届生感慨。

比亚迪秋招群现状

10月份,比亚迪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一场宣讲会,吸引了大批学生参加。会场人满为患,许多学生挤都挤不进去,只能通过网络观看,真是令人震撼。

比亚迪在西安交通大学宣讲会

通常在谈薪时都会和HR极限拉扯,但是比亚迪不同的是直接按照学校层次和专业分好了类别。

10月17日晚,比亚迪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05亿元至225亿元,同比增长120.16%至141.64%,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83亿元至202亿元,同比增长118.78%至141.49%。

“爆发式增长”的业绩,也体现到了招工市场。有消息称,9月25号比亚迪校招启动后,一天时间内投递编码就增加了12万个。记者采访到上海某C9高校的一位应届毕业生,对方表示其在10月份投递简历,按照相应计算,简历投递编码已经排到了第18万名。

比亚迪薪资构成是怎么样的?

基本工资=底薪X1.33,33%为绩效

参考(F代指计算机类,车辆工程,通信电子类,自动化专业,C9指清北+华五+哈工大+西安交大)

双非本5500X1.33x12=87780元

双非硕6800X1.33x12=108528元

双非F硕10000X1.33x12=159600元

211本6000X1.33x12=95760元

211F本7500X1.33X12=119700元

211硕8000X1.33X12=127680元

211硕12000X1.33x12=191520元

进击的比亚迪

作为全球销量第一新的能源公司,近年来比亚迪的发展势头可谓凶猛。

1.去年员工57万,一年实现翻倍

据新华网报道,比亚迪2023年校招总人数达到3.18万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的整体占比达61.3%。3万多名应届生中,有80.8%的人员将会投入到研发工作。

在诸多招聘软件上,比亚迪也是高校毕业生搜索的“热词”,特别是在985/211院校以及海外院校中,搜索频率名列前茅。

财报显示,2021年,比亚迪员工总数为28.82万人。在今年公布的2022年财报中表示,截至2022年底,比亚迪员工总人数约57万人,其中硕士及以上11088人,本科65516人,大专及以下493456人。

2.日赚1亿元

业绩方面,10月17日晚,比亚迪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205亿元至225亿元,同比增长120.16%至141.64%,预计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5.46亿~115.46亿元,同比上涨67.00%~101.99%。

3.目标年销量300万台

据比亚迪官微数据显示,比亚迪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约28.75万辆,创下历史新高,上年同期为20.13万辆;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已突破207万辆,同比增长逾76%。

其中,比亚迪王朝、海鸥、宋PLUS冠军版等多款车型处于热销。

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销量目标是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数据显示,去年福特汽车和本田汽车分别以367万辆、374万辆的销量,位列全球汽车销量排行的第六位和第七位。如果能达成360万的目标,比亚迪将跻身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

LG为何屡屡为车企召回买单?

当地时间10月12日,通用汽车公司在其美国官网宣布与LG化学的母公司LG就召回成本问题达成协议。据协议内容显示,LG将向通用汽车支付高达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亿元)赔偿金,以补偿通用汽车因为电池制造缺陷而召回雪佛兰Bolt EV电动汽车和EUV的相关成本和费用。

根据通用汽车的预计,它将要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多达14.3万辆雪佛兰Bolt EV,召回所需费用将会达到20亿美元,而LG化学赔偿给通用汽车的19亿美元将抵消通用汽车本次召回所需费用的95%。

这也就意味着LG化学几乎承担了通用汽车本次召回Bolt EV车型所需的所有费用,而通用汽车在本次召回遭受的损失仅有1亿美元左右。

对此,通用汽车全球采购和供应链副总裁 Shilpan Amin在声明中表示:LG化学是通用汽车备受尊重的供应商,我们很高兴能达成该协议。我们的工程和制造团队将继续合作,加快新电池模块的生产,并且预计将在本月开始维修召回的客户车辆。

由此可见,通用汽车和LG化学的合作关系与以往因为金钱利益、责任划分而对簿公堂的种种案例不同。尽管LG化学在通用汽车的本次召回中面临着巨额赔偿,但是这两大巨头的关系非但没有因此闹掰,双方还将分别在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合作建立主要用于生产下一代动力电池Ultium的工厂。

通用召回事件始末

早在去年,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就启动了对7万余辆雪佛兰Bolt EV车型的调查。在经过调查之后,发现了5起车辆自燃事故,并且认为车辆存在问题。对此,通用汽车当即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6.9万辆于2017年-2019年生产的Bolt EV电动汽车。

当时通用汽车认为造成车辆自燃的原因是由LG化学韩国奧昌工厂生产的高压电池在充满或者接近充满时存在起火隐患。于是,通用对召回的车辆进行了软件升级,将充电上限限制在了90%。然而,在完成软件升级之后,车辆自燃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后续经过通用汽车和LG化学多方调查的结果发现,LG工厂制造的电池同时存在包括电池隔膜发生折叠,以及电池阳极损坏等两种速率的制造缺陷。这两种罕见的情况同时发生时可能造成电池起火。

于是在今年7月份,通用汽车再度召回去年已经召回过的6.9万辆Bolt EV车型,打算为其更换动力电池。8月份,通用汽车又扩大了召回范围,新增召回了7.3万辆Bolt EV车型。收到本次召回通知的雪佛兰Bolt EV车主还将获得8年/10万英里的保修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雪佛兰Bolt EV从2017年推出至今,其全球总销量也就不到15万辆。这也就是说本次召回的14.3万辆汽车,几乎涉及到了通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雪佛兰Bolt EV车型。

虽然通用汽车本次召回的14.3万辆雪佛兰Bolt EV让LG面临着有史以来最高的赔偿金额,但是LG化学作为这次大规模召回却并不是LG第一次为动力电池存在的起火隐患买单。

LG化学电池自燃不是“初犯”

LG化学作为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它在今年1-8月的全球装机量高达39.7GWh,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24.5%,仅次于中国的宁德时代。因此,这样的一家动力电池巨头显然不会只给通用汽车一家车企供货。

早在2020年10月份,现代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有关7.6万辆Kona电动汽车的召回,召回的原因是初步判断电芯存在起火风险。2021年1月,一辆刚刚更新了电池管理系统的Kona电动汽车再次发生起火。

在起火事故发生的几天之后,现代汽车就将召回的范围扩大到了8.2万辆,不过这次召回的内容已经从更新电池管理系统变更成了更换动力电池包,而为这些召回的Kona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的供应商正是LG化学。

此次召回一共给现代汽车带来了1.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的损失,这些因为动力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的召回成本显然不可能由现代汽车独自承担。为此,现代汽车对其动力电池供应商LG化学进行了索赔,而LG化学也同意承担70%的召回成本,向现代汽车赔偿了约98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

LG赔进去的不只是金钱,还有江湖地位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LG化学已经为两家车企的自燃召回事件买单,为此付出了高达178亿元人民的赔偿款。然而,在这两起全球瞩目的召回事件当中,LG化学损失的远远不止是金钱。

要知道,除了现代汽车和通用汽车这两家已经发起大规模召回,并且向LG化学索赔的汽车集团之外,大众汽车、保时捷汽车等知名车企均采用了LG化学提供的动力电池,并且均有车型发生自燃。

假如事态继续恶化,包括大众、保时捷等车企搭载由LG化学提供的动力电池的车型纷纷因为动力电池自燃发起召回,并且向其索赔,那么LG化学所要面临的除了巨额赔款之外,还有声誉问题,甚至还有可能直接影响到LG化学电池业务的上市大计!

对此,小雷认为LG化学如今的当务之急那就是尽可能的亡羊补牢,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以此来挽回还未尽失的声誉!要知道,中国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已经迈出了电池安全的第一步。

其中,比亚迪在以安全著称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基础上研发了更加安全的刀片电池,同时还解决了传统磷酸铁锂电池饱受诟病的续航问题。广汽埃安、蜂巢能源则相继推出了弹匣电池、大禹电池,虽然没能根治三元锂电池容易自燃的硬伤,但是我们同样看到了它们在电池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

除了车企之外,我国政府也出台了有关电池安全的政策,提出了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必须保证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的硬性要求,为新能源汽车用户留下了宝贵的逃生时间。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特斯拉涨薪!比亚迪统计到点下班率!

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员工涨工资的事;每月的季度奖金从1.2倍涨到1.5倍,真是感慨万千!国内这些降薪的企业们怎么想啊?

国内企业限制特斯拉不能给员工涨工资,那肯定也是不对的啊。人家企业合法经营,按照自己的经营情况去给员工涨薪,那都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不能跟前段时间一样,同行们拉着特斯拉签署保价协议,后来立马打脸了吧。不光要求撤销了,特斯拉还继续降价,推出了引荐奖励。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特斯拉的涨薪绝对值得称赞,毕竟有些企业光光的挣钱,但就是不给员工加工资的也大有人在啊。网上有个段子说,只要吃的苦中苦,老板明天开路虎,只要加班够狂热,老板狂买迈巴赫。我们讨厌的是加班吗?我们讨厌的是加班不加钱,是加量不加价。

同样都是做汽车的,国货之光比亚迪的操作真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资本家的嘴脸。

比亚迪统计各个部门的到点下班率,并且按照这个到点下班率给部门排序。我就纳了闷了,到点下班这么正常的事情,统计他干什么呀?

你看这个图,这就是他们内部报出来的,中间是部门的名称,右边是这个部门有多少比例的人是到点下班的。说白了,这就是公司在敲打各个部门,让各个部门的老大管好你部门的人,不要让他们到点就下班,就是想让他们多加班,什么玩意儿啊,这是一天到晚就想着怎么算计自己的员工。你这么一个所谓国产之光的这么一个品牌,你的竞争力是靠压榨员工压出来的吧?

那这种国产之光我看不要霸道点,下班怎么了?

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那还叫人吗?如果你的员工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你能指望他有什么创造力吗?你能指望他能有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吗?不可能的,很多国内的公司在这个用人方面真的是极致的病态,相互之间比较的不是员工的创新能力!活力!比的是看谁的员工更听话,比的是看谁的压榨能力更强,能让员工付出更多的时间。你们公司的员工晚上干到八点,那我就必须让我的员工干到晚上九点,不能比你时间短。至于员工们加班到底在干什么,能不能有什么样的成绩产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的员工或优闲的。

更有广州的公司在厕所安装摄像头的公司,监视员工变态到如此地步。只有中国人对中国人才会更加的狠。美国监视黑奴也不过如此。

企业家们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压榨能力输给别人,这种管理资产水平说也就停留在地主压榨长工的能力的上。现在上班人就是当代的杨白劳,中国人不怕苦,不怕穷,就怕被恶霸欺负。企业家就是当代的黑恶势力!

要记住人就是人,人就有创造能力,就有主观能想,不是谁的劳动机械。这些东西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对于一个科技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人比那些劳动人力要重要多。

这点道理不懂的民族之光,我感到可耻。老板不想想哪个人能做到每天十几小时连着转。人的体力、脑力、精力做不到那个水平,做到的就不是人,谁能每天都超负荷劳作。做不到,超出了人力范围,既然不能每天下班但很干,他只能被迫白天偷懒,晚上干活。最终企业管理从来不高,最终员工们被搞的疲惫不堪。

我又想起来民族企业家曹得旺说过,你不能对员工太好,不然他就不好好干活了。这个就是大多数资本家的心声吧。想起德国纳粹的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都是为底层人民考虑的。好在我党的有着自我革命的基因,总是在奔跑中调整自己,希望国家在追逐GDP的同时,关注底层人的公平,不要让劳动法作为一个停留在维权上的法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管理严不严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