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DM-i对本田i-MMD专利构成侵权吗?
当比亚迪DM-i技术发布的时候,可以说直接颠覆了消费者对比亚迪的一贯认知,震惊业界。比亚迪秦PLUS DM-i在实测中NEDC亏电油耗竟能做到百公里3.8升,刷新了比亚迪插电式混合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
在以往的认知中,比亚迪唐DM电量充足时动力强劲,一旦电池电量低以后,便动力降低,噪音加大,被网友戏称,“有电是条龙,没电是条虫”。比亚迪的双模混动也被诟病油耗高,不节能,技术含量不如本田、丰田,横空出世的DM-i技术又有什么独到之处?
试驾过比亚迪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两款,比亚迪工作人员介绍DM-i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小飒疑惑,比亚迪DM-i和本田i-MMD工作不是一模一样吗?
EV模式下,车辆会纯电行驶。减速制动时,车辆能够实现能量回收。
城市工况,道路拥堵时而电池馈电时,HEV串联模式,也就是增程模式可以获得更高的燃油效率,也就是说发动机只发电,而不参与驱动车轮,这个时候驾驶感受和纯电相同。
高速行驶时,发动机会直接驱动车轮。DM-i车型是没有传统变速箱的,而是通过高效的单级变速器直接驱动车轮。
遇到高负载工况时,发动机和电机共同发力,获得更好的加速性能。
这样一看,比亚迪DM-i难道不会对本田i-MMD专利构成侵权吗?
小飒先捋一下比亚迪DM技术发展历程。
2008年比亚迪推出第一代DM技术,首次搭载车型为F3DM。DM1技术的原理,通过双电机与单速减速器的结构搭配1.0升自吸三缸发动机,实现了纯电、增程、混动(包括直驱)、三种驱动方式。
不过,第一代DM技术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当时一辆普通燃油版的F3售价在5万多元,而一辆DM版的F3DM售价高达16万元,选装太阳能车顶后,裸车售价达到20万元。
不过,当时比亚迪在发动机、机电耦合核心零部件上技术含量比不上今天,整车驾驶感受并不好,节能水平也远远落后丰田,加上做工粗糙,静谧性一般等缺点,并且F3DM和燃油版的F3在外观上几乎没有区别,销量惨淡也在意料之中。
2013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二代DM技术,搭载车型为秦2014款。DM2通过1.5Ti缸内直喷发动机(最大功率113kW),P3位置的峰值功率110kW的电机以及6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加速5秒9,这个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双模了。
2015年,比亚迪对DM2进行了改进,首搭车型为唐2015款。升级版的发动机改为为2.0T缸内直喷(最大功率151kW),变速箱改为6速湿式双离合,增加了110kW的后驱动电机实现了SUV百公里加速4秒9。
2018年,比亚迪带来了第三代DM技术,首搭车型为全新一代唐DM。DM3相较DM2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位于P0位置的BSG电机,P4电机提升为180kW/380N·m。之后DM3还出了双擎四驱(P0+P4)、两驱(P0+P3)等组合。
到了2020年,比亚迪发布了双模(DM)技术双平台战略,即DM-p平台和DM-i平台。DM-p平台的p即powerful,主打性能。DM-i的i即intelligent,主打节能。
2021年,比亚迪正式发布DM-i平台和车型,从技术原理上来说,DM-i和DM1一脉相承,不过DM1的1.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串列连接的两个电动发电机升级为DM-i热效率超过43%的1.5升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两个功率提升超过200%的电动发电机。同样的招式,换了一柄神兵利器后,效果自然不同。
再看大名鼎鼎的本田iMMD混动发展历程。
1997年,本田开发出第一代IMA(Integrated Motor Assist,整体式电动机辅助)系统。本田 IMA 混合动力系统主要由发动机、电动机、CVT变速箱以及 IPU智能动力单元组成,IMA是以发动机提供动力为主,电机作为辅助动力,发动机与电机常连接,电动机取代了传统的飞轮用于保持曲轴的运转惯性。
2013年,本田发布最新的混动系统i-MMD(SPORTHYBRIDIntelligentMultiModeDrive),首次搭载第一代i-MMD的车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第九代雅阁。本田的i-MMD开始以电机为主,发动机大部分时间来发电,i-MMD获得了三种不同的运行模式,在使用体验上更加贴近于纯电车型。
2016年,本田推出了第二代i-MMD混动系统,首搭车型为雅阁的中期改款车型。第二代i-MMD原理与第一代几乎一样,但零部件更加先进。
2017年,本田推出了第三代i-MMD混动系统,首搭车型为全新一代本田雅阁。第三代的i-MMD在原理和结构上与第一二代依然没有变化,而是继续优化。动机热效率从38.9%提升到了40.6%,能够拥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PCU(电源控制单元)体积缩小32%;采用了不含重稀土磁铁电机。
竟然是本田绕不开比亚迪的专利
从时间节点上看,2008年比亚迪推出第一代DM技术,而2013年本田才发布i-MMD,答案或许在比亚迪的一次内部电话会议。
2021年2月25日,比亚迪内部电话会议泄露:2012年,比亚迪就和本田签订了专利。
结合F3DM插混和本田iMMD混动的技术,我们可以大胆猜测:2012年,本田研发i-MMD,比亚迪的专利壁垒,后来通过比亚迪授权本田使用该专利,本田iMMD混动才得以面世。不过当时本田在基础工业上更强,有更好的发动机、电机等零部件,iMMD风头才盖过了比亚迪DM技术。
结构几乎一致!本田iMM-D混动,到底是不是抄袭的比亚迪DM-i混动
随着混动技术在国内全面开花,混动系统再次成为了国人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知道,目前已经量产的油电混动系统,主要是日本的三大混动,丰田THS混动,本田iMM-D混动,日产的e-POWER混动,还有自主品牌的比亚迪DM-i混动,长城的DHT混动,而奇瑞的鲲鹏混动还没有量产。
其中,对于混动技术比较了解的都知道,比亚迪的DM-i混动和本田的iMM-D混动,结构极其相似。都是高速直驱,低速有发动机发电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只不过本田的电池容量较小,比亚迪的电池容量更大,都是含离合器的串并联混动结构。关于这两个混动系统,究竟谁才是老师,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有网友说,比亚迪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这种结构的车型,比亚迪F3DM了,只不过因为技术实力,后来一直没有推出成熟的产品,后来本田推出iMM-D混动,比亚迪还把本田告上法庭,比亚迪和本田还庭外和解了。传得有鼻有眼的,到底是不是事实呢?
其实本田是因为混动技术侵犯专利被告上法庭了,但是原告不是比亚迪,而是美国的PAICE公司,最终PAICE公司授权给了本田。而且,无论是比亚迪还是本田,它们的技术实际上都来自于这家公司,所以根本谈不上谁抄袭谁。我知道很多人又要开始反驳了,你肯定是谁谁谁派来的,故意抹黑我们的民族之光,没关系,咱们打开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这个总不会造假吧。
先看本田的iMM-D混动技术的专利,之前本田虽然在2006年4月份在日本就申请了一个混动系统的专利,但是和如今的iMM-D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为了防止杠精,我们直接看本田iMM-D技术成型的专利,在日本申请的日期是2008年4月,优先权日 : 2008.04.14。在国家专利局申请的时间是2009年2月,专利公开号是CN102007011,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这个专利,基本上和目前本田使用的混动技术是一模一样。
那么比亚迪的专利呢?和比亚迪DM-i混动最接近的混动系统,专利号是CN101314325,申请日期是2007年5月,发明人是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从理论上来说,本田的混动技术申请时间,要比比亚迪晚了1年,确实有抄袭的可能性。
但是,注意看比亚迪的混动专利里面的内容,这套动力系统,印证了一些专利,CN1647966A、CN1915702A、CN85102557A、US6053842A、US6209672B1,都是混动方面的专利,其中最重要的是US6209672,比亚迪的专利说明书中也说明了,它的专利,是在US6209672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离合器之后再增加了一组超速挡齿轮。
那么,US6209672这项专利什么来头呢?它就是来自我们开头说到的PAICE公司,它的这项专利,早在1998年就注册了,1999年在中国注册,翻看这套混动系统的结构图,和本田的iMM-D混动,比亚迪的DM-i混动结构极其相似,都是带离合器的串并联混动结构,唯一的不同就是这项专利在离合器之后没有超速挡齿轮。
所以说,无论是本田的iMM-D混动,比亚迪的DM-i混动,其实都是源自这项混动技术。两者可以说是姊妹关系,根本谈不上谁抄谁。
有人质疑,这家公司名不见经传,它要是有这个专利,为什么就不量产,要等到比亚迪和本田量产?PAICE公司由从前苏联移民至美国的工程师Alex Severinsky创建,曾担任凯迪拉克首席工程师和通用汽车研究实验室技术总监的鲍勃·滕普林担任 Paice 董事会成员,在通用汽车公司工作了40年 Ted Louckes 也是该公司的成员,该公司早在1992年就申请了一个单电机的混动专利。实际上,目前全球车企的混动技术,或多或少都和这个公司有点关系,你说为什么它不造汽车,因为它靠着专利授权已经赚得盆满钵满,造汽车巨大的投入和风险,也许让他们宁愿选择轻松的赚钱方式,下面我们列举一下这个公司的“战绩”。
2004年,Paice起诉丰田侵犯该公司混动方面的技术专利,后来丰田与其达成庭前和解,Paice将23项混动专利授权给了丰田。具体和解条款仍处保密状态,和解费用尚未公布,但是丰田据说支付了一笔不菲的和解费用。
2012年2月16日,美国Paice公司指控现代混合动力车侵犯了Paice的三项技术专利,现代汽车支付了该公司支付2890万美元的专利费。
2014年2月, Paice起诉福特混合动力技术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侵犯了该公司的专利。尽管福特在2010年获得了该公司的专利许可,但福特却未经许可使用了其他两项专利。
2016年4月, Paice提起诉讼,称大众、保时捷以及奥迪侵犯其公司的混合动力技术专利权。
2018年,本田与Paice公司签了授权协议,有权使用该公司混动方面的技术专利。
2019年11月,Paice公司正式起诉宝马,称其旗下多款混动车型侵犯了其美国多项专利,
2020年,三菱公司从Paice购买了混合技术专利许可。
从以上可以看出,Paice公司绝对不是很多人眼中的小公司,没技术,只不过人各有志,它们就希望赚钱专利费,造车的事情不想掺和,而无论丰田、本田、大众、日产、比亚迪的混动技术,其实都是源自这家公司。
你问为什么今年各家混动技术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那我只能告诉你,中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再去看看Paice公司的专利公开日期,是不是很多事情都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