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车轮胎没气图片

比亚迪元plus轮胎气压低到207正常吗?

没有特殊情况,肯定是按厂家标识的胎压来打气是最科学的,一般分满载和空载。厂家推荐的胎压值是经过专业人员实验的,在舒适度,安全,油耗等各方面取的综合最优值,一般人和组织没有厂家的技术实力。那什么是特殊情况?比如改装了轮胎,或者特殊使用情况。改装了轮胎也分两种,一种是更改了轮胎尺寸,比如原厂是205的轮胎,你改成215的,那么胎压肯定要改变。另一种是更改了轮胎类别,比如从普通轮胎改成了防爆胎。什么是特殊使用情况?比如走积雪路面,胎压要打高点,这样会有效缩短刹车距离。再比如,走山路,可以把气压调低点,可以提高过弯时的抓地力。

比亚迪汉胎压到280kpa了正常吗?

来建议一下,我的s 7前排仪表盘上的出风口设计的不好,南方梅雨季节如果开空调,前排左右车窗外都是水汽,根本无法看清后视镜,增加了驾驶危险性,希望能加以改进,出风口的力度和角度。提高安全驾驶性。

实测亏电油耗3.37L 秦PLUS DM-i如何做到省油?

易车原创一提到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大家肯定又在想加速多少秒?电池是否耐用?亏电油耗高不高?今天就来告诉你,比亚迪有一款新的“插混”轿车,它不再强调加速有多猛,而是不充电也能把油耗做到3.8L!我们这回实测过了,真的有做到!

这次的主题是“不插电”,目的就是为了模拟真实用户的使用场景,没有私家车位,不能回家就随手充电,在亏电的情况下,秦PLUS DM-i的油耗水平会是怎样的?按照专业媒体测试油耗的方式,总的行驶里程应该在100公里以上,通过加油跳枪法的方式计算出百公里综合油耗,于是,一场在深圳郊区至市区拥堵路段往返的油耗测试就开始了。

先交代一下测试条件,本次油耗测试我们将车辆出发时的电量即为25%,SOC为25%,同时将能量回馈程度调为较大,驾驶模式是ECO模式,车上共三人,空调为22℃、二档风量,室外气温为6-7℃,胎压为245kPa,测试车辆均为3000公里以内的准新车以及标准续航版(纯电续航里程为55km)。

加油的过程中有多位工作人员及媒体朋友共同见证,还通过摇晃车身的方式,让油箱里残留的气体排出,将汽油加注满至加油口,然后用贴纸封上油箱盖。车上也有工程师陪同,并且实时给车辆定位和汇报行驶状况,按照既定路线跑完全程,折返回起点用同一个油枪加油。

最终,我们经过了深圳市的高速、城市快速路以及市区拥堵路段,体验了不同路况下的行驶感受,共走了108.4km,历时3个小时结束。第二次加油量为3.65L,折算成百公里综合油耗为3.37L/100km,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同行的还有合资品牌家轿的代表,轩逸和朗逸,分别做到最好的油耗成绩为4.68L/100km和5.4L/100km。

省油的秘密: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

早前我有对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做了技术剖析,概括来说就是,这台全新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采用了阿特金森循环、EGR废气再循环、分体冷却热管理、电动水泵等技术,压缩比能达到15.5:1,最高热效率达到43.04%。它的最大功率为81kW/6000rpm,峰值扭矩达到135Nm/4500rpm,并且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

与第三代DM技术相比,DM-i超级混动技术取消了皮带轮等轮系结构,并且在降低摩擦阻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以更高效的燃烧方式来实现动力输出。

从结构上看,整套动力总成换装了E-CVT变速箱作为传动系,与第三代DM技术相比,它也取消了P0电机,也就是BSG电机,改为P1+P3的电机结构,即采用发电机+驱动电机,双电机结构。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是以电为主的架构,以大功率电机驱动和大容量动力电池供能为主、发动机为辅的电混架构。整套系统不再过多依靠发动机,可以让发动机做减法,按照工况区域来设计发动机,不需要全面兼顾高、低速性能,使发动机更加聚焦高效工作区间。

譬如在中低速路况下,这台秦PLUS DM-i有99%的机会都是电机在驱动,当电量水平低于设定值时,发动机会介入工作,通过带动发电机发电,再供电给驱动电机。当你在高速工况下行驶,譬如时速大概在70km/h左右,车辆进入了发动机直驱模式,通过这台1.5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在高效的工作区间运作,从而达到节油的效果。

大家都会对插电式混动车型的电池存有一定的顾虑,但你们肯定有听说过“刀片电池”,还对它留有不错的印象,品质靠谱、安全、体积小。没错,新车也会搭载8.32-18.32kWh的磷酸铁锂电池,而且搭载的这块“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是比亚迪专门为插混车型开发的,在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加上现金的热管理系统,让纯电续航里程更为真实、可靠。

其实,最关键的要数EHS电混系统,通过控制系统智能切换能量模式,可以让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全工况下维持在高效区间运行。在日常使用中,DM-i超级混动四大控制模式(EV、HEV串联、HEV并联、发动机直驱)日常使用以电驱动为主,发动机高效发电,适时辅助驱动,全工况皆以超高效率进行运作。

相信大家此前就有看到我同事对秦PLUS DM新车的报道,新车的外观内饰部分就不再累赘重复说了。来跟大家聊聊秦PLUS DM-i 的产品定位及竞争力。

当大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秦PLUS DM-i已经开启预售了,预售价为10.78-14.78万元。很明显,作为一辆紧凑型家轿的它,在价格区间与合资品牌混合动力车型都有较大重复的部分。那么我们为何还会被它吸引呢?通过这次油耗测试的初体验,总结下来,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1、超低油耗

通过我们的油耗测试,证实了一点,秦PLUS DM-i即便是不充电的状态,也能体验到低油耗水平,它百公里油耗3.8L不单能跟一般的燃油车拉开差距,甚至与混合动力车型比较,都是有明显优势的。

2、安静舒适

DM-i超级混动让用户感受到节油的同时,又能体验到毫无顿挫、静谧的驾驶感受。

3、动力充足

据介绍,秦PLUS DM-i标准续航版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为7.9秒,长续航版本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为7.3秒。

4、使用便捷

可油可电, 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超过了1100km,让用户明显减少了进入加油站的次数,省时省心,也没有里程焦虑,即便不充电也能降低用车成本。据悉,DM-i超级混动技术首次提供插混车型直流快充,充电倍率高达到2C,从30%充到80%电量仅需30分钟。

5、新能源牌照

对于“限牌”“限行”的大城市来说,换一辆纯电动车当然是很好的选择,能解决价格高昂的牌照问题,但是鉴于电动车有“续航里程焦虑”,所以带“绿牌”的插电式混动车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总结:不充电的情况下,能做到比同级别的汽油车、甚至混合动力车型都更省油;充电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好的加速能力和续航能力,比亚迪在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向着“减少用户续航里程焦虑”、“没有最省只有更省”的目标又迈进一步。轻松、平顺、好开还是这款轿车的特点,想了解秦PLUS DM-i的驾驶感受,记得关注我的易车号:梁倨铭,我们后续跟大家详聊。

比亚迪DM-P和DM-i车型如何使用更省油

混动车型的出现让我们能比传统油车更加高效节能,减少甚至不用燃油。但有很大一部分购买混动车型DM-P和DM-i的车友受车型限制(不带快充的车型基本当油车开)及私人充电桩限制(没有固定车位无法安装充电桩)还是要在HEV混动模式下用油开车。

基于此很多小伙伴提车后不久,除了兴奋之外,可能更多的是在摸索车辆如何更好的使用,才能更加经济省油。

有的老司机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优秀的“黄金右脚”可以做到比较省油,但更多新手车友却还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今天结合4S售后经理和官方操作手册给出的一些操作指引,来和大家分享一些省油设置和方法。

1:日常50公里内短途行驶,养成充电的习惯,使用EV模式,SOC值设置最低。

很多购买混动车型的车主提车后都安装了随车赠送的私人充电桩,下班回家就充上电,一般市区上下班也就一二十公里,完全可以当电车用,二三天一充不需要一滴油。

EV模式下加速性更不用说,得益于驱动电机145kW和325Nm的动力输出和电机的超快响应,红绿灯起步更是一步绝尘,甩油车在身后。SOC值市区内设置到最低有利于充分发挥EV模式的性能。

2:长途行驶,使用HEV模式,强制保电,SOC设置最高(70%),当距离充电桩距离约等于剩余可用电量时,切换至EV模式。

车速大于100公里后能耗主要是风阻带来的,风阻和车速成指数倍增长,所以建议尽量不要超过120公里的时速行驶,高速油耗略高于低速属正常现象。高速上使用智能保电是保不住电的。

3:尽量使用ECO模式,避免急加速和急减速行驶。

DM-P和DM-i车型一般都有“ECO经济”、“NORMAL正常”和“SPORT运动”三种模式,毋庸置疑日常生活使用ECO模式最经济省油省电。

4:遇到红灯,尽量使用标准回馈,提前抬起油门(此时仍是挂D档),让车滑行减速,减少刹车的使用。如果没有滑行习惯,则使用较大回馈,但会增加油耗降低舒适度。

特别提示:车辆行驶中,严禁进行空挡(N档)滑行。

可能会有车友问,较大回馈为什么会费油?

因为较大回馈有一部分制动效果 ,会造成能量损耗,所以会费油 。标准回馈的话会比较线性一点,相对省油。

5:空调尽量选择经济模式,如图所示。

经济模式下空调会控制出风量和温度在一个相对经济舒适的范围内,有点“点到即止”的感觉。

我们知道空调的开启会使发动机增加额外的负荷,从而耗费更多的燃油。关闭空调,以减少燃油消耗。当车外大气温度适宜时,应采用室外循环模式送风。如需开启空调尽量经济模式。

6:舒适停车模式关闭,在驾驶舒适型调解中设置。

可能车友会问,什么是舒适停车?

比亚迪为很多DM-P和DM-i车型都配备了CST舒适停车系统,它能使车辆快停止时平稳减速,防止车身俯仰,提升整车舒适型。但这这种舒适的操作也会一定程度上加大油耗。

7:车上尽量不放不常使用的物件,减轻负载。过多的重量,将增加发动机的负荷量,导致消耗大量的燃油。

8:冬季胎压尽量大一些,260kPa左右即可。如图这种就稍微有点低,需要补点气了。

轮胎气压的不足将导致轮胎磨损和浪费燃油。

9:匀速驾驶有助于节省燃油。急加速、急转弯及急刹车都将消耗更多的燃油。

根据交通状况,尽量保持匀速。车辆的每次减速或加速都将额外地消耗燃油。

在高速公路上应保持适当的车速。车速越高,耗油量也就越多。将车速保持在经济时速范围内,可节省燃油。

在适当的驾驶条件下,使用定速巡航控制能更节省燃油。

10:前轮应保持正确的定位。避免碰撞路边侧石,在崎岖路面上要慢慢驾驶。前轮定位不准,不仅会引起轮胎的过快磨损,还会使发动机增加负荷,也就是会增加油耗。

11:调整车辆并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空气滤清器过脏;火花塞过多积碳;机油和润滑油过脏、变质或粘稠;未调整好的制动器等,均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并浪费燃油。为了使所有的部件都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费用,则须进行定期保养。如果经常在恶劣的条件下行驶,则应缩短保养间隔时间。

12:车底盘应保持洁净,没有泥浆等物。这不但可以减轻车身的重量,也可防止腐蚀。

底盘越是清爽干净车也就开的越久。

13:脚不要一直放在制动踏板上,这将引起过早的磨损、过热和消耗大量燃油。可以使用自动驻车(AVH)或者挂N档打开电子手刹。

14:发动机处于冷态时,启动后,切勿马上高速运转或大油门行驶,以防损坏发动机。尤其是在冬季,一定要平稳起步,等车辆热车后再逐步增加油门动力。

15:避免连续不断的加速和减速。停停走走的驾驶方式特别浪费燃油。这种方式下的燃油高消耗在能耗表上的反映非常明显,老司机们让人羡慕的“黄金右脚”省油法也是这时候最能体现的出作用来。

好了,以上15条就是针对DM-P和DM-i车型收集整理的车辆省油设置和技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如果车友们还有其他省油妙招也可以分享出来,欢迎评论区留言。

比亚迪DM-i的常压油箱,真有问题吗?一文全解读!

近两天,汽车圈最热的话题,莫过于长城汽车发布的一份举报比亚迪旗下产品,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声明,比亚迪在之后也迅速做出了回应。

那么,今天我们从技术角度分析一下,看看比亚迪DM-i是否真的存在排放问题。

▌原理分析

我们知道,汽油的挥发性很强,汽车在行驶、加油或停车时,油箱内的燃油会很快挥发出来,导致油箱内部的压力被迫增加,当压力到达一定值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危险。

于是,人们就想开始想法子来平衡压力,起初是将油箱盖做成了限压阀,当压力高过某一值时,限压阀就打开,把汽油蒸汽排到大气中;后来,人们出于节约燃料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采用了一种装置——碳罐。

碳罐内部由吸附性很强的活性炭填充,油箱中多余的燃油蒸汽不再排到大气中,而是由一根管子引入碳罐,由活性炭临时吸附燃油蒸汽。

当发动机下一次启动时,装在碳罐与进气歧管之间的电磁阀门打开,碳罐内的汽油蒸汽在进气管负压作用下,被由碳罐通气孔吸入的空气带入气缸参与燃烧,从而达到节约燃油和环保的目的,这一过程也被称作碳罐脱附。

其实,碳罐也是属于汽油蒸发控制系统(EVAP)的一部分,该系统是为了避免发动机停止运转后燃油蒸汽逸入大气而被引入的,从1995年起,我国规定所有新出厂的汽车必须具备这一系统。

以往,传统燃油车只要启动上路行驶,碳罐中所积蓄的燃油蒸汽会被及时引入发动机燃烧掉,不过随着混动车型的到来,发动机工况出现了多种形式,碳罐的“冲洗”脱附就不是那么及时了。

比如在EV模式下,发动机长时间不启动,仅以电能驱动车辆行驶,这时油箱里的汽油还在持续挥发,碳罐中的活性炭吸附量又是有限的,极端情况下发动机无法为碳罐提供充足的冲洗流量,无法完成脱附,从而造成击穿,这也是此次争议的核心逻辑。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用更密闭的碳罐系统,比如高压油箱。

高压油箱的工作原理是,油箱和碳罐通气口之间有“FITV阀”,碳罐高负载时,FITV阀会自动关闭碳罐与油箱之间的管路,切断汽油蒸汽进入碳罐的路径。这时汽油蒸汽就会被锁定在油箱里,避免碳罐过载导致汽油蒸汽直接进入大气中,污染空气、浪费燃油。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一部分。

▌证据上的“瑕疵”、比亚迪相关发明专利

对于比亚迪声明中阐述的国标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对方送检的车辆行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有些网友比较在意,认为就算新车行驶里程到了3000公里,测试结果区别也不大。

这里就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一般常识来讲,一辆新车的污染物排放是最高的,车辆越新,污染物排放浓度越高,之后逐年衰减,其中有来自内饰座椅的、有来自油漆的、有来自车身塑料件等等。国标要求3000公里的测试条件,而此次却用了450-670公里行驶里程的车辆去测试,是不是多少有点不科学呢?至少也是不严谨。

而且比亚迪一直强调要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的门道也并不复杂,如果不限制条件的一致性,想要超标或者不超标实在太简单了。比如找一辆过了3000公里磨合期的车但硬是几个月不开,每天暴晒、摇晃促使汽油挥发,又比如这次是送检,不是抽检,对车辆材料是否有替换很难说得清等等。

想要刻意制造出污染排放不合格的条件,并不太难,当然我们这里不是说一定就这么做了,可事实是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因此符合国标要求的各方面条件,对各方才算都是公平的。

其二,这次委托中汽中心所测到的污染蒸发物,都是来自车上的常压油箱吗?答案是不好说,因为测试对象是整车。

有人忽视了一个关键信息——举报声明中的“涉嫌整车污染蒸发物排放不达标”,请看,污染蒸发物的来源是整车,因此是比较难界定全部都来自新车油箱的。

再将目光投向高压油箱,是不是只有高压油箱这一种路径呢?其实也未必,常压油箱也未尝不能胜任。

按照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的要求,并没有强制必须使用高压油箱,而是明确要求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汽车油箱压力应设定为不高于2.5kpa,这也是常压油箱的范围。所以比亚迪使用常压油箱还是高压油箱,并不违反标准,重要的是在国标要求的检测条件下,看是否都达标。

试想一下,如果在碳罐“饱和”之前,即使车辆在EV模式下行驶,控制车辆的管理系统也强制启动发动机,对碳罐中吸附的燃油蒸汽进行燃烧,是不是也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有分析人士认为,比亚迪有20多年的插电式混动技术,对插电式混动技术的各个系统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自主开发能力在行业内部算是比较强的。关于PHEV油箱这部分,比亚迪有常压油箱,也有高压油箱的技术解决方案,都符合蒸发排放法规标准。

其进一步表示,比亚迪对EV行驶里程、时间与碳罐特性的研究其实要更深入一些,也开发出了常压油箱的油气排放控制技术,实现了PHEV在碳罐饱和前,即使EV行驶下也会通过短时启动发动机,完成汽油蒸汽自由脱附。

就在这一事件发酵之际,有网友又翻出了比亚迪2020年申请的一项有关油箱碳罐脱附的发明专利《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混合动力车辆》。

这项专利中明确载明,车辆处于电动模式时,根据预先建立的碳罐吸附模型确定碳罐吸附量,以及在所述碳罐吸附量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电动模式切换为混合动力模式以进行碳罐脱附。

在这项发明专利的帮助下,车辆能够在不增加零部件等硬件成本的情况下,未启动发动机时也能够预估碳罐吸附量,并且在碳罐趋于饱和之前,自动将车辆的运行模式切换为混合动力模式,以及时脱附碳罐,有效避免了由于碳罐过载,导致的燃油蒸汽泄漏等情况的发生,保证碳罐能够长期处于有效工作状态。

从这项发明专利来看,比亚迪DM-i车型上常压油箱的环保性有了双向印证,明显是有备而来。

我们回看比亚迪的成长之路来看,技术一直扮演着绝对的主力角色,比亚迪的技术鱼池里大货很多,像是云辇车身控制系统、刀片电池、DM-i/p超混技术、e平台3.0、IGBT4.0芯片、CTB、Sic、iTAC等等,都是代表着电动车行业的一线水准,很难想象比亚迪会在这个小水沟里会翻船。

写在最后:

不管是比亚迪还是长城汽车,都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一线代表,是中国汽车在电动化领域的先行者,也是实际受益者。从这次风波看,比亚迪这两款车型确实使用了常压油箱,但此常压油箱非彼常压油箱,比亚迪的上述发明专利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混动车型就一定不能用常压油箱吗?我们让子弹飞一会,静待水落石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车轮胎没气图片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