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2020年净利润42.34亿元:进一步巩固新能源汽车龙头地位
3月29日,比亚迪(002594.SZ)发布了2020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收入1565.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3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62.27%。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比亚迪的销量持续走高,收入、利润等指标环比上升。以比亚迪旗下旗舰车型汉为例,汉车型上市后得到消费者认可,销量快速增长。自上市以来,连续多个月销量破万,跻身同级车型佼佼者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年初,在疫情的冲击下,比亚迪迅速响应号召快速转线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与此同时,各项主营业务保持着较好的发展节奏。除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和销售业务之外,动力电池外供业务和半导体业务分拆上市也都在2020年取得了明显进展。
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大变局时代,仍然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在应对疫情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同时,比亚迪通过不断扩大开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突显。比亚迪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一季度净利润2-3亿元,同比上升77.57%-166.36%。
比亚迪的未来潜力被投资者看好,在过去的一年里股价实现翻番。截至3月29日收盘,比亚迪每股168.10元,最新市值约为4809.58亿元。
巩固新能源汽车龙头地位随着疫情得到有效地控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复苏。进入下半年之后,比亚迪的产销也持续回暖,环比不断升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销售结构出现了变化,以比亚迪汉EV为代表的高端车型,市场表现极为亮眼。11月、12月,比亚迪汉销量持续破万,被认为树立了中国自主品牌的新的标杆。
作为比亚迪旗下的高端车型,比亚迪汉搭载了刀片电池,自问世以来就因为其外型设计、智能化配置、续航优势等受到行业关注,它不仅是比亚迪向特斯拉发起挑战的重要车型,也是比亚迪电动车走向市场化阶段,与国外品牌直接竞争的关键车型。
十年来,中国电动车高速发展,本土企业也在技术积累的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比亚迪汉在市场上的成功,印证了比亚迪电动车技术多年来沉淀的优势,也展现了比亚迪在面向汽车“新四化”转型过程中的科技创新。同时,比亚迪汉对于比亚迪的品牌提升,也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中国品牌也在高端化的道路上更加自信。
除了纯电领域,比亚迪还率先对插电混动技术进行了战略细分。2020年,在DM-p超强动力技术定义插混车型的“绝对性能”之后,比亚迪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再进一步,推出主打“超低油耗”的DM-i超级混动技术。
专为DM-i超级混动技术打造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以实现超低油耗为开发目标,热效率高达43%,是全球热效率最高的量产汽油发动机之一。
应用DM-i超级混动技术的车型,相比传统燃油车,油耗更低、起步更快、平顺更静音、电动更环保、不限购不限行。但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车型的价格,却与同级别外资燃油车购置落地价相当。
今年3月,搭载比亚迪最新的DM-i超级混合动力技术的车型秦PLUS DM-i、宋PLUS DM-i已正式上市。
中泰证券指出,比亚迪三款基于DM-i新平台打造的车型,降维打击了燃油车市场,在售价上实现与同级燃油车平价,同时兼具电动车使用成本等优势,将进一步加速我国汽车电动化。
刀片电池重新定义电动车安全标准2020年3月,比亚迪正式发布了刀片电池,并对外公布了刀片电池顺利通过“针刺测试”的视频。一经发布,便备受行业瞩目。
“刀片电池将改变行业对三元电池的依赖,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回归正道,并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
动力电池之争硝烟再起。动力电池被称为电动汽车的“心脏”,作为电动汽车最核心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决定着一款车的续航、价格、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而刀片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
比亚迪汉的成功,离不开刀片电池对于续航、品质等各方面的提升所带来的帮助,汉的成功也使比亚迪的电动车市场的份额更进一步。
不仅如此,刀片电池也是比亚迪电池开放战略的重要环节。据了解,有不少车企有意在新推出的电动车上搭载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其中不乏知名的跨国车企。
去年3月,比亚迪宣布成立了5家弗迪系公司,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对外合作。这5家公司分别是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
其中,弗迪电池备受行业关注。随着新能源汽车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动力电池的需求也会在未来几年出现指数级的增长。
在电池技术上领先的比亚迪,不仅能够充分为旗下的产品赋能,同时也可以通过向其他车企供应电池,来实现更高的规模效益,推动电池成本降低,促进电动车产业发展。
半导体业务分拆进行时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车规级芯片有望成为下一片蓝海。比亚迪深知,“卡脖子”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在过去数年,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
作为电动车“CPU”的车规级IGBT核心技术是比亚迪半导体的核心业务,该技术长期以来都由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比亚迪半导体经过十余年的研发积累和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IDM车规级IGBT厂商,并开创了新能源汽车IGBT国产替代的先河,成功打破了国际巨头在车规级IGBT领域的垄断。同时,比亚迪也是全球首家将SiC模块应用于汽车主电控的半导体厂商,为新能源汽车电控核心零部件的国产自主可控提供了坚实后盾。
比亚迪的半导体业务正在加快融资、分拆上市的进程。
2020年4月14日,比亚迪公告宣布全资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重组并拟引入战略投资者。一个月后的5月26日,比亚迪半导体发布引入A轮19亿融资的公告,参投机构包括红杉资本、中金资本以及国投创新领投。6月15日晚间,比亚迪再发公告,引入韩国SK集团、小米集团、招银国际等30家新的战略投资者。
两轮投资者按照比亚迪半导体投前估值75亿元,分别融资约19亿元和8亿元,合计估值已达到102亿元。有观点认为,未来比亚迪半导体成功上市后,产业投资人等多元属性投资参与方的加盟,将给比亚迪半导体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估值或将成倍增长。
比亚迪半导体引入战略投资者充分反映了比亚迪集团半导体业务深度整合后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是继其内部重组之后,积极寻求适当时机独立上市的又一重要进展,后续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比亚迪半导体上市工作,并着手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子公司实现市场化运营,不断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通过引入战投,有助于提升比亚迪半导体的行业地位,促进比亚迪半导体股东结构多元化,提高公司独立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利用知名投资机构在半导体行业、汽车行业及消费类电子行业的投资及战略布局帮助比亚迪半导体实现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丰富第三方客户资源。
同时,也有利于比亚迪半导体加强其行业研究能力,把握行业研究及发展方向,精准把握行业最新发展机遇,扩充其资本实力,实现产能扩张,加速业务发展,全方位加强其人才竞争优势和产品研发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财说|2253亿元!比亚迪成中国车企“市值一哥”,这背后有多少泡沫?
记者 | 陶知闲
编辑 | 陈菲遐
上市十年的比亚迪(002594.SZ)一举超越上汽集团(600104.SH),成为了A股市值最大的汽车企业。
7月10日,比亚迪股价报收89元/股,当日涨幅为5.38%,创公司股价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公司总市值达到2253亿元。这一市值规模超越了上汽集团2212亿元,成为中国最大市值车企。
与之对比的却是比亚迪正在下滑的业绩。2019年,比亚迪实现营收1277亿元,同比下降1.78%;归属净利润16.14亿元,同比下降41.93%,对应市盈率已超过百倍,创出公司历史之最。
业绩的下滑和高企的估值,并未阻挡市场对其追捧。市场人士多将比亚迪与上汽集团估值的倒挂,理解为美股特斯拉(TSLA)与丰田汽车(TM.N)之间集团的差异。7月10日,特斯拉股价再度暴涨10.78%,市值突破2864亿美元,将市值2039亿美元的丰田汽车远远甩在后面,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诚然,比亚迪市值登顶背后有多种因素。但最为重要的是汽车行业的变化,以及各估值体系之间暗藏的角逐。
各有千秋比亚迪和上汽集团,一个代表新兴汽车势力,一个则是传统汽车霸主,两者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从体量上看,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尚不在一个量级。2019年,比亚迪营收为1277亿元,是上汽集团8433亿元营收的15.14%;归母净利润为16.14亿元,是上汽集团256亿元净利润的6.3%。
然而,市场为什么给比亚迪更高的估值呢?
比亚迪的追赶之势不可小觑。2020年一季度,上汽集团营收1059亿元,比亚迪为197亿元,比亚迪和上汽集团的营收比拉进到18.6%;归母净利润上汽集团为11.21亿元,比亚迪为1.13亿元,比亚迪超过了上汽集团的十分之一。
更为关键的是,比亚迪汽车业务的毛利率远超上汽集团。2019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为21.88%;与此同时,上汽集团汽车业务(含整车及零部件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2.02%。两家车企相差接近10个百分点。
但从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来看,比亚迪却遥遥领先上汽集团一个身位,这也是比亚迪毛利率领先上汽集团的主要原因。比亚迪2019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23万辆,拿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车企销量冠军。旗下“元”和“唐”两个品牌都位列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五名。对比来看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2019年仅为18.5万辆,是比亚迪的80%。
从掌握的核心电池技术来看,比亚迪也远超上汽集团。2019年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0.76GWh,同时以17.3%的市占率位列行业第二。与此同时,公司使用特有的“刀片电池”生产技术,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提升至600公里的量级,已直接威胁宁德时代的霸主地位。反观上汽集团,和宁德时代于2017年联合成立上汽集团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主要为其新能源车提供动力电池技术。比亚迪已为丰田、理想等主车厂供货,而上汽集团则需要借助其他电池厂商的技术,两者的差距不言而喻。
资本溢价的底气归根结底,市场给与比亚迪的高估值,来源于其未来各业务分拆带来的想象空间。而这之中的资本溢价潜力无限。
比亚迪目前主要业务分为手机电子、汽车半导体、动力电池和整车四部分。其中手机电子业务归属于比亚迪电子(00285.HK)旗下,目前市值为450亿元,比亚迪持股65.76%股权,对应估值296亿元。
比亚迪汽车半导体业务于4月14日完成内部重组,归属于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半导体)旗下,公司已走上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寻求独立上市的道路。需要指出的是,比亚迪半导体是国内领先的具有自主可控技术的车规级半导体厂商。其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等。
成立不久的比亚迪半导体现已加速资本运作的步伐。5月26日,比亚迪半导体完成首轮战投。公司按照投前估值75亿元并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募资19亿元,引入包括红杉资本、中金资本在内的顶尖投资机构。增资扩股完成后,比亚迪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为78.45%。6月16日,比亚迪半导体再度引入战投。其中公司依旧按照75亿元的投前估值募资,本次共募得资金8亿元,引入韩国SK、小米、联想、上汽集团等产业链投资者。增资扩股完成后,比亚迪持股比例降至72.3%。在两次资本运作之后,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来到了100亿左右,以比亚迪持有其72.3%的股权计算,对应估值为73亿元。
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目前仍在内部整合阶段。公司于2019年成立弗迪电池,未来将承接比亚迪整个动力电池业务板块并分拆上市。比亚迪并未透露旗下动力电池业务具体业绩,但根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统计,比亚迪2019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为宁德时代的三分之一,目前宁德时代市值为4500亿,对应估值为1500亿。
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2019年收入为633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为401亿元。考虑到比亚迪汽车使用自己生产的动力电池,该业务归属于弗迪电池,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占汽车成本比例约为20%,因此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估算为360亿,其传统燃油车业务收入为233亿,合计为593亿。对标长城汽车(601633.SH)0.94的市销率,对应557亿估值。
综合来看,比亚迪各业务板块合计估值为2426亿元,略高于目前2253亿元的市值。
以整体法来看,比亚迪市盈率显著高估;从分拆角度出发,比亚迪在享受各资本溢价。比亚迪市值登顶背后,是价值重估还是估值泡沫,市场终究会给出答案。
触及333.33元!比亚迪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破9100亿
当地时间10月25日,因国际租车企业赫兹向特斯拉下了42亿美元大单(购入10万辆特斯拉汽车),特斯拉大涨12.66%,股价站上1000美元上方,总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刷新历史,同时带动美股其他新能源车概念股大涨。
10月26日,A股的汽车龙头比亚迪(002594.SZ)不负众望,亦大幅高开,股价触及333.33元,创下历史新高。截至收盘,公司股价上涨0.52%,市值超9100亿元。
新能源汽车销售火热
比亚迪的股价涨势,和新能源车销售的火热息息相关。
乘联会销售数据显示,比亚迪在9月销量突破7万辆至7.04万辆,成为9月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同比增长269.8%;1-9月累计销量为33.43万辆,同比增长213.2%。
比亚迪销量增长的背后是DM系列车型的火爆。据数据显示,9月比亚迪旗下DM车型的销量为33716辆,同比增长427.6%,其中秦PLUSDM-i的销量从今年3月份上市至今,月销量由3月的3600辆逐步增加至9月的15164辆,8月,秦PLUSDM-i车型更是以11518辆的销量,拿下国内插混销量冠军。
安信证券表示,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加速扩张,公司单车利润有望持续向上(结构优化、单车折旧&摊销减少),因此,公司2021-2022年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华创证券认为,在消费者购买力、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及政策环境没有明显变化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依然维持高位,这是供给端扩容和需求端关注升温共同形成的趋势,不会被短期的生产节奏变化破坏。随着市占率及盈利的持续提升,公司未来有望将销量领先的优势转化为后续数据储备及利用、电动技术迭代及盈利模式开发的成长基石,拥有超越赛道增长的潜力。
半导体业务分拆上市
除了新能源市场的火热,比亚迪半导体的IPO上市进程也在加速。
10月25日晚间,比亚迪发布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同意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并同意豁免公司向公司股东提供保证配额。
比亚迪表示,此次分拆将进一步提升比亚迪半导体多渠道融资能力和品牌效应,通过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把握市场发展机遇,为成为高效、智能、集成的新型半导体供应商打下坚实基础。
据比亚迪官方披露,比亚迪半导体于2018年推出第一代8位车规级MCU芯片,2019年推出第一代32位车规级MCU芯片。作为车企比亚迪旗下企业,比亚迪半导体的车规级MCU已批量装载在比亚迪全系列车型上,已累计装车超700万颗。
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半导体的功率半导体产品除供应比亚迪集团外,已进入小康汽车、宇通汽车、福田汽车、北京时代、英威腾、蓝海华腾、汇川技术等厂商的供应体系。除了功率半导体之外,公司智能传感器和光电半导体在公司的总营收中也超过了20%的比重,分别实现了3.23亿元和3.2亿元。
截至目前,比亚迪半导体已完成了内部重组、股权激励、引入战略投资者及股份改制等相关工作,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持续完善,产业资源及储备项目不断丰富,具备了独立运营的良好基础。
机构十分看好比亚迪半导体的发展,并预测其分拆上市后估值可达300亿元。在供需失衡和国产化替代的背景下,预期未来的业绩将高速增长。
提价20%?市场传闻比亚迪电池将涨价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6日,业内传出一份比亚迪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
“由于市场变化、叠加限电限产影响,与2020年12月相比,2021年锂电池原材料不断上涨,正极材料LiCoO2价格涨幅超200%,电解液价格涨幅超150%,负极材料等供应持续紧张,导致综合成本大幅提高。”联络函指出。
该公司计划,产品含税价格在现行的Wh单价基础上,统一上涨不低于20%,2021年11月1日起,所有新订单将统一签署新的合同,并执行新价格,所有未执行完成的旧合同订单将关闭取消。
联络函落款为,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上市公司比亚迪全资子公司。
截至发稿,比亚迪对上述市场传闻表示,“不予置评”。
今年以来,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且严重缺货,大部分材料厂家要求现金提货仍无法保证供应。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10月25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继续上涨,碳酸锂涨1000元/吨,电解液涨1000元-2000元/吨,六氟磷酸锂涨5000元/吨。
在原材料涨价,制造成本抬升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利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据比亚迪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8.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22%,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增300亿元。不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4亿元,同比下降近3成;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2.76%,同比下降6.84个百分点。
比亚迪解释称,报告期内,因产品结构变化,公司毛利率下滑;同时,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上涨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比亚迪并非个例。2021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为23%,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国轩高科上半年动力锂电池毛利率为19.27%,同比下降6.09个百分点;孚能科技在半年报中没有披露具体的毛利率水平,但表示期内行业内上市公司毛利率有所降低。
虽然目前比亚迪对涨价传闻不予置评,但至少说明,目前赛道盈利弹性较强的动力电池在上游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下,价格出现了新一轮松动。
国泰君安电新团队表示,龙头电池企业或将通过直接涨价或者建立终端售价与主要材料价格之间的联动机制,来传导成本压力,如果动力电池产品价格有所上行,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后续有望陆续修复。
结语——
比亚迪身处最热门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业绩、股价均大幅攀升,自2019年末以来,两年内公司股价涨幅超过600%,成为市场焦点。同时,公司的半导体业务也如火如荼。
不过由于成本上涨的压力,公司毛利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滑。10月29日,公司将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季报。具体运营情况如何,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作者:飞鱼
本文源自财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