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汽车怎么样啊内行说说

去年卖了70万辆创新高,比亚迪年销百万的“梦”还远吗?

比亚迪是中国的骄傲,新能源汽车更是国人购买的主力,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推广,年销百万辆更是比亚迪汽车的目标。

比亚迪车为什么供不应求?

近代中国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身为一个中国人,还是很自豪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神州大地将会出现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大概从2010左右开始,我就判断中国汽车界必有比亚迪的一席之地。比亚迪可以说是中国在汽车界技术最全面的一家,只要不断的去完善品质这一块,想信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说比亚迪年销百万不是梦,应该很快就能实现!

卖一辆车只挣8600元?比亚迪哪来的勇气

近日,关于比亚迪利润空间是否太低,网络上出现了不少讨论。

比亚迪2023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为6023.2亿元,同比增长42.0%;净利润达到300.4亿元,同比增长80.7%。

有媒体分析各项数据后估算得出,比亚迪单车利润约为8600元。

这意味着,2023年比亚迪平均每卖出一辆车,能赚取的钱居然连一万都不到。“比亚迪卖一辆车净赚9000元”的话题也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榜,不少网友甚至还调侃称“希望比亚迪能多赚点”。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军者,比亚迪在全球腾飞,甚至在2023年四季度电车销量赶超特斯拉,成绩亮眼。今年春天,比亚迪还高举“电比油低”的标语,大打价格战,以实际行动助力油车进入“生命倒计时”,颇有中低端车市霸主之魄力。

但谁能想到,如此耀眼的比亚迪,日赚8000万,单车利润却低得让人跌破眼镜,也说明汽车市场卷到了什么地步。要知道,同样是卖车,特斯拉的平均单车利润接近6万元,是比亚迪的六倍以上。

2023年车企单车利润排名。来源:易车网

比亚迪,卖得太便宜?

实际上,单车利润较低的,并不只比亚迪。

这与车企的定价策略有关。同为“自主三强”的吉利和长城,2023年单车利润分别约为3200元和5700元,较上年均有所下滑。

中国车企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在卷到极致的市场中,薄利多销是企业的合理策略。

在争夺中国汽车市场份额的关键节点,比亚迪“价格屠杀”的行为有点激进,但不算奇葩。除比亚迪之外,蔚来、问界、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也推出了不同力度的优惠。加速下沉以抢夺市场份额,成为车企的共识。

即便如此,比亚迪似乎显得“太不赚钱了”。单车利润仅8600,比亚迪却仍打起“价格战”,秦Plus起售价甚至直降2万,换谁都要问一句:“比亚迪,谁给你的勇气?”

其实,比亚迪的利润被低估了。

首先是计提折旧上,比亚迪非常激进,2023年总计计提折旧了377.15亿元。比亚迪刻意调紧财务确认方式,令账面利润显著减少,但也为未来几年的利润压力留下了空间。例如将动力电池生产设备的长期资产折旧/摊销年限统一缩短为3年(3-12年为正常区间),由此造成的2023年全年净利润减少预计为28亿元。

其次是研发费用方面。虽然单车利润微薄,但比亚迪一直都不吝惜在研发上的投入。2023年,比亚迪研发投入399.18亿元,同比增长97.39%,几乎翻倍,而且是2019年的接近5倍。而且,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比特斯拉要多出111.8亿元,而在前一年,2022年比亚迪的投入是186.5亿元,彼时要比特斯拉少25.6亿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比例仅有0.8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是2022年,这个数值也只有7.76%,而同年长城是62.53%,长安是23.99%,广汽是78.26%。

资本化比重越高,扣除金额就越少,相应的账面净利润显得更“好看”一些,这也是比亚迪看起来“不赚钱”的原因之一。比亚迪399.18亿元的研发投入,基本没有资本化,也就是不计入未来三年的成本之中。

有不少分析都指出,比亚迪在财报里“藏”了不少利润。以上述的研发投入为例,如果资本化率提高到80%以上,净利润将提高320亿左右,甚至比2023年的净利润还高!

说到这不得不感慨一下,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多年坚持自主研发,曾一度依靠国家补贴收窄亏损,也有过困难时刻。五年前,比亚迪平均每卖出一辆车能赚到约1100元净利润,而如今能赚到8600元——这还是被大幅低估之后的数据。

图源:晚点Auto

薄利之后,“多销”了吗?

薄利的目的,最终是要“多销”。

最新的一份比亚迪产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的总销量为62.6万辆,同比增长13.4%,其中纯电动车30万辆,比去年四季度的52.6万辆下降42%,但同比增长了36%。

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比亚迪还卖得动吗?

外媒怎么看?英国《金融时报》抓取“比亚迪纯电动汽车环比下降42%”的信息作为标题;《日经亚洲》则在标题上写道:“在整体销量下降的情况下,特斯拉从比亚迪手中夺回了电动汽车桂冠。”

就连马斯克也要以比亚迪为例,来为特斯拉一季度的糟糕表现开脱。

特斯拉一季度表现如何?全球累计交付量为38.7万辆,同比下滑8.53%,环比去年四季度下跌20.2%。这是特斯拉近4年来单季度交付量首次同比下降,也是过去5个季度最差的表现。

路透社指,即便是降价促销,特斯拉也无法激起更多的需求,一季度的表现被看作是一场“灾难”。《华尔街日报》则刊发题为“特斯拉如何从一车难求落到为卖车发愁?”的分析文章,颇有落井下石之意。

特斯拉的糟糕超出市场预期,但马斯克居然要拉同行下水,说比亚迪也很糟糕,真是如此吗?

首先,比亚迪无论是纯电车还是总销量均保持同比增长。之所以纯电车的销量环比下降,一是去年四季度销量火热造成的高基数,二是今年以来全球市场出现温差所致。况且,一季度往往都是车企的销售淡季。比亚迪和特斯拉两家巨头出现同样的环比下降,足以说明并非个别企业的问题,市场因素有很大影响。

比亚迪生产基地

其次,分月份来看,比亚迪的价格战策略正在生效,效应仍在显现。首三个月比亚迪销量分别是20.15万辆、12.23万辆和30.25万辆,而去年同期销量分别为15.13万辆、19.37万辆和20.71万辆。

尤其是3月,比亚迪销量突破30万,同比增长46.06%,环比强势增长147.34%,表现绝对不算差。

因此,特斯拉虽然在纯电动车销量上反超比亚迪,但一季度的业绩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下跌。在这种情况下,马斯克还要拿比亚迪当挡箭牌,明显有些说不过去,毕竟比亚迪无论是纯电还是总销量都是同比增长的。比亚迪重回30万销量线,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速放缓,遇冷的不只是比亚迪和特斯拉。一方面,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逐渐超越尝鲜阶段,进入针对价格敏感的普通消费者阶段。其次,一些国家正在减少购买电动汽车的激励措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电动汽车市场将衰退。据瑞银分析师预测,2024年欧洲和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比2023年分别增长10-15%。国际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仍然存在缺口,但全球范围内供需匹配需要一定时间。

自主品牌,注定低端?

实际上,随着比亚迪在全球腾飞,无论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国际认可度,还是比亚迪等中国车企的品牌形象,近些年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期,有博主在“小红书”上发帖称,在北京偶然见到一辆“不太一样”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车牌号为“330·001使”的比亚迪汉。不同于一般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绿色牌照,专用于涉外车辆的黑色牌照与比亚迪汉的“梦幻联动”,可谓十分吸睛。

该车其实是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的专用车。该帖的博主也惊呼“万万没想到联合国驻华最高代表坐的001号车居然是比亚迪汉”,并笑称“比亚迪快冲啊,不宣传糊涂啊”。

不过,这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毕竟,一提起比亚迪,不少人总会联想到网约车。要知道,比亚迪凭借高质量与低价的优势,一度占据了网约车市场的半壁江山。甚至还有网友揶揄道:“原来联合国使节下班了也开网约车”。

当然,玩笑归玩笑,但玩笑背后也反映出国产汽车全球腾飞的困境所在。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行业老大,比亚迪的国际认可度越来越高,品牌形象也在逐步升级——从过去“网约车专用”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外国使节用车”乃至“总统座驾”,二者大有不同。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曾经说过:“打造与比亚迪技术地位相符的品牌形象,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是我们奋斗的方向。”王传福这一番话,可谓是雄心壮志也不为过。

在消费者心中,任何商业品牌都有高端与低端之分,价格是最常见的评价标准,但未必是唯一的标准。作为比亚迪高端车型的仰望U8已经卖到了一百万人民币,但市场上的大部分消费者显然并未将比亚迪与所谓“高端豪华品牌”相联系。

打个比方,同样是一百万的预算,究竟是买比亚迪,还是买保时捷卡宴,恐怕对于大部分中国消费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抉择。更何况,一提起高端,消费者潜意识里大多会联想到合资品牌、国际大牌,很难联想到国产汽车品牌。

中国消费者的思维惯性,显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合资品牌主导的汽车市场所致。相应的,要改变这种思维惯性,不仅需要车企的努力,同样需要市场不断“教育”消费者,重塑消费者的心理和习惯甚至是认知,这都需要漫长的时间。

来源丨“趋势捕捉”微信公众号

比亚迪卖一辆车净赚9000元!中国产销规模全球第一,专家:除特斯拉、比亚迪,大多数车企都在亏损【附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分析】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日,《晚点财经》统计市值排名靠前的12家中概股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现金储备状况。比亚迪在2021年以前的单车净利为负,到了去年四季度,每卖一辆车已经可以净赚9000元。不少网友感到不可思议,称“一台车赚9000,那最近很多车企,一降价就是20000起步,这么算下来,一台车亏多少?”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产销规模连续9年居全球第一,然而增量却不盈利。原因是,汽车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创新和规模优势的产业,没有规模效应,就很难有利润。没有一定利润,企业就很难活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指出,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但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亏损。除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和埃安外,大多数企业面临盈利难的问题。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指出,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特别是以内销为主的企业还没有实现盈利。长安汽车总裁王俊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新能源汽车是个坑,行业尚处于亏损。他指出,2023年行业在售的新能源车型达到403款,平均月销量只有1500辆,100多个乘用车品牌现在真正能够盈利的还寥寥无几。

目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补贴、免征购置税等,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创新,电池技术、充电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了突破,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激烈。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如比亚迪、特斯拉等如果提高价格,可能会引发整个行业的价格上涨,消费者的议价空间将受到限制。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头部企业效应显著,要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位难度较大。对于潜在进入者而言,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和资金需求较高,初创品牌可能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从市占率来看,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13.3%,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最高,2022年达到24.4%。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仍在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基础。相对于燃油车拥有百年历史,新能源汽车仍属于新兴事物。行业仍在持续投入阶段,早期出现“不盈利”的情况属于正常发展规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认为,无论是新造车势力还是传统企业都需要加强自身优势,弥补短板。新造车势力应该精准定位市场,提高效率,以实现销量快速增长,扩大生存空间。传统车企则需要加速转型,适应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并加快组织转型。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汽车怎么样啊内行说说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