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国产车搞不定底盘?看比亚迪云辇吧,没几年老外都得学咱们
我们以前买车,都讲三大件,但是三大件里面最难的,就是底盘,很多朋友认为到现在我们都没搞定。
这一次,我重点过来体验一下比亚迪的云辇系统,看一看咱们从不同的方向给底盘加入灵魂之后,变成智能底盘之后,是不是在底盘上面,确实能够打破人家掐脖子的状态。
智能化的云辇技术云辇这套车身功能系统,其实不简简单单是底盘控制,它算一个开创性的东西,它通过自己的自研的一套系统,从云端旋变传感器,包括摄像头,再结合悬架转向,ITAC技术等等这一系列技术,全部把它整合到一个行云电脑里面来。
这样的话,它所有采集的数据汇整到行云电脑,然后再根据行云电脑去做出决断,才能做到1+1大于2的效果。
而且这套系统还植入了智能化的东西,就是说程序控制之后,就类似于把对整个车身的控制,给它植入了灵魂。
在我试驾的时候,比如最直接的,就是仰望U8,它能预瞄发现前方有一个这么大的桩子过不去。它就可以边走边把悬架给抬高,抬高之后你过去了,过去之后它把悬架给你降低。
而且这个预瞄,不仅仅是这样的预瞄,比如路况,它会根据前方你的路况情况进行给你预瞄,预瞄之后呢,再通过行云电脑去计算。所以这样的话,它整个底盘是在一直在实时动态调整。
驾驶过程驾驶过程当中,我先聊,云辇-P,现在主要就搭载在了仰望U8,包括方程豹,豹5的云辇版,方程豹的豹8,到时候也会搭载。
我今天在试驾仰望U8的时候,说实话,这套底盘,真的给了我很多,我觉得意想不到的一些惊喜。
这台车整个云辇加持之后,配合它的易四方的这种四轮电机,电控系统整个底盘的智能调节,超出了我对底盘的期待值。
首先,在乡村道路的时候,就这种铺装道路,它跑起来的时候,底盘它是标准模式。
但是一个将近两米高的车,跑起来,它完全就没有那种大车的那种晃来晃去的那种感觉。
我甚至一度怀疑我开的是轿车,而且它的方向的循迹性,整车的稳定性,完全就不像一个五米多,两米多高的大SUV。
然后到了非铺装路面,就是黄泥路,烂路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切到了山地模式。
这个时候它的底盘自动抬高,整个在越野过程当中,像这种大的路感,坑坑洼洼,它基本都给你反馈回来。
但是那种小一点的,坑坑洼洼的话,全部都给你滤掉了,而且再配合它的四轮独立控制功能。
在遇到这种交叉轴或者烂泥地的时候呢,它的轮胎是可以单个地向下延伸,这种东西不需要你手动去调,它自己就会通过预瞄。
然后就把轮胎给你调好,你过那里的时候,根本就没什么太多的感知。所以这套底盘,真的就是我觉得是特别活的一套底盘。
腾势N7的话,这台车,这一次在试云辇-A的时候,我就觉得空悬的感觉,甚至比云辇-P那种液压的感觉,我感觉滤得更干净,来得更到位一些。
但是考虑到空悬,它的承载能力,以及越野这种高强度,这种破坏性更大。所以它更多地会装配在,比如像腾势N7这种低趴型的车上,更多地是去跑铺装路面,而不是让你去越野的。
接着我们回的时候,我开的是这台汉DM-p战神版,搭载了云辇-C的,云辇-C它是智能阻尼调节。
它就不像A和P一样,它可以车身的高度调节,但是它可以控制和调节车身的刚度,让它的阻尼实现,更软一些,更硬一些。
像我开汉在过弯的时候,我就明显感觉到,搭载了云辇-C之后,它过弯的侧倾就会抑制地会比较好。但是它在经过那些碎石路,搓板路的时候,它又能够把这种震动,把它化解掉,然后能够给你保留那个大的路感。
所以总体来说,我们以前的底盘是死的,而且,以前的底盘调的大多数X轴和Y轴,就平面上的一个调法。
但是,现在车子电动化智能化之后,比亚迪这套智能底盘做到了Z轴上,就纵向上的一个调节。
最直接的体验就是俯仰的调节,比如,你们如果车子动力好一点,它会出现起步地板油的时候会抬头,那么刹车刹猛了,它会点头。
有了这套系统之后,它的刹车点头和起步抬头就会明显会有所抑制。
驾驶感受今天一天,开了有将近200多公里的路,把云辇-C、云辇-P、云辇-A全部都体验了一遍,云辇-C的汉唐、云辇-A的N7,还有云辇-P的仰望U8。
说实话,我不想跟大家去聊这个底盘,到底有多舒适,多运动,然后怎么样。
我觉得这东西,我聊的是我的一些感触,你如果想感触的话,你可以自己去试驾。
但是我想说的是,就是关于底盘技术这一块,咱们以前确实一直被人家掐脖子。而且大家认为底盘很高深,老外把它讲得老高深了,又是什么路特斯团队还是什么团队,貌似咱们国人干不出来。
但是,现在,我们貌似走了另外一条路。就是底盘以前可能调的数据,都是一些固定的数据,车企需要在不同的路况,不同的用车场景,去找一个适合的这么一组数据,然后把它选出来,这是件很难的事情,而且数据找好之后它就固定了。
但是,现在我们通过空悬、通过液压阻尼、通过硬件再加上传感器,再加上软件系统,我们把它弄成动态的,那不更好。
这样的话,以前看起来死梆梆的底盘,它就活过来了。这就是比亚迪的云辇,通过预瞄技术,通过跟它植入智能化的程序,植入灵魂,这样的话让底盘活过来了。
我个人觉得,比那原来的硬邦邦的底盘,是要更好一些的。
所以在底盘这块,别信老外讲那么高深,我估摸着,要不了5年,说不定,咱们可以底盘反向技术输出,大家说有没有这种可能?
极限降本后遗症显现 同价位比亚迪底盘最差?
曾经听过吉利某汽车工程师说过一句话,“如果按照吉利的质量标准,比亚迪的车几乎下不了线”。
比亚迪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销量之王后,关于比亚迪是否“德能配位”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筷子悬架”、“排放作弊”、“极限成本控制”都成为国内消费者对比亚迪口诛笔伐的证词,王传福站在高位上一连串“道德绑架”似的言论,甚至“炮轰”自动驾驶是“扯淡”的论调,更是让“因为一个人讨厌一个品牌”阵营中再填新员。
某车企高层曾经说过,“过往自主品牌跟合资车竞争,价格低一点就有生存空间,现在你的对手如果是比亚迪,它本身就是极限的成本控制。”
比亚迪全产业链优势或是“价低者得”的供应商选取策略,或许消费者并不关心,但作为一辆车,“低成本”如何眼见为实,恐怕只有从底盘中才能看出一些端倪。
有人不客气的说,同价位车型中,比亚迪的底盘用料永远是最差的。
有多差?海鸥,比亚迪旗下最便宜的一款新能源代步车,不少媒体将之与“老头乐”做横向对比,单说用料,7.38万元的海鸥确实不见得比万元级别的老头乐强多少。
海鸥的底盘为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结构上没什么好说的,没任何铝件也是意料之中,半框式副车架,前麦弗逊采用了单层冲压的下摆臂,连接转向节的拉杆以及纵向稳定杆依旧是典型的“筷子”,当然了,控制臂以及转向拉杆只承受推拉力不承受弯矩,理论上确实可以做的细一点,没毛病。
底盘平整度肯定是不用担心的,纯电车型都大差不离,电池包底部也采用了类似玻璃纤维材质的防护,但两侧没有护板,管线外露,这在新能源车中是不多见的。
总体喷涂面积倒是不小,就是传统备胎坑的位置,一是留出了巨大空白完全没有做优化利用,二是焊接接缝的打胶也实在有些不堪入目。
后悬挂也比较“难看”,管型的扭力梁和簧筒一体式的减震器,太老了,属于是目前“高端”老头乐的标配,除了能够节约出一定的空间之外,没有任何优势。
前风挡单雨刮、无后风挡雨刮、175/55 R16的玲珑轮胎,比亚迪海鸥对成本的控制确实有些“丧心病狂”了,好在前后盘刹得到保留,还算不错。
海鸥虽然是比亚迪入门车型,但至少也卖七八万元,就售价来说,这套底盘的规格确实差点意思,从传统造车品牌过渡至纯新能源品牌的比亚迪,应该擅长的领域,如今却变成了“短板”。
怪不得王传福曾经说,现在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怎么快?只满足“够用”,就能快。
#2023年度创作挑战##微头条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