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能量回馈强度

比亚迪申请车辆回馈扭矩控制专利,提高驾驶员驾驶舒适性

金融界2024年4月9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车辆的回馈扭矩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公开号CN117841974A,申请日期为2022年9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回馈扭矩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回馈扭矩控制方法包括:在接收到油门踏板的松开指令时,获取当前时刻的第一车速,调用与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及第一车速相匹配的至少一个历史回馈扭矩,根据所有所述历史回馈扭矩确定第一车速下的回馈扭矩。本发明的车辆的回馈扭矩控制方法,能够根据驾驶员驾驶习惯不同,合理制定适合该驾驶员驾驶习惯的松油门回馈策略,从而提高驾驶员驾驶该车辆的舒适性。

本文源自金融界

能弹音乐能“撸铁”,比亚迪元PLUS驾驶感受怎么样?

细数古往今来,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元朝的版图最为辽阔。但在比亚迪的王朝系列中,元的“块头”却最小,这种反差萌十分有趣。

于是乎,我们等来了元PLUS,有了“PLUS”的加持;有了纯电e平台3.0首款SUV的头衔;有了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宽温域高效热泵空调等一系列技能点傍身……更大、更快、更智能只是基操,元PLUS的驾驶质感、底盘调校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外观焕新,内饰创新

单看外观,你绝对不会把元PLUS和它的前辈元、元Pro联想在一起。Dragon Face 3.0的设计语言绝对称得上是比亚迪王朝系列的标志性元素,它的出现让元PLUS看起来精气神十足。

如果说元PLUS的外观是焕新,那么它的内饰创新真的会给你带来惊喜,毕竟年轻新潮才是元PLUS的标签,于是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米开勒·帕加内蒂为它量身打造了健身房主题内饰。

哑铃造型的空调出风口、拉力器造型的挡杆、跑步机式样的中央扶手绝对能让“撸铁达人”们产生共鸣。经典的12.8英寸可旋转大屏非常有诚意的作为全系标配出现在了元PLUS上,内置的Di Link4.0智能网联系统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

元PLUS门板的设计尤为出彩,握力器式的门把手与扬声器、氛围灯融合在一起,“合理利用空间”的能力真的是很在线了。

撸铁的时候没有Music多扫兴啊!所以元PLUS的车门储物格“飞”出了三根红弦,这可不是摆设哦,人家真能弹出“Do Re Mi”的。边“撸铁”边“奏乐”,“人民艺术家,文体两开花”说得正是在下!

担心空间?它可是PLUS啊

绝大多数纯电动平台先天便点满了车内空间的“技能点”,坐拥e平台3.0的元PLUS不遑多让。“四轮四角”、长轴距、短前后悬是元PLUS的鲜明特征。

元PLUS拥有4455mm的车长、2720mm的轴距,相比元Pro可不止大了一点点。前排调整到身高175cm的小编正常驾驶坐姿,后排的腿部空间超过两拳,相当宽裕。

点名表扬元PLUS的座椅,前排的一体式运动座椅造型包裹性都在线,后排座椅的坐垫很长,柔软度恰到好处,整体支撑性表现出色。

动态表现很意外

试驾元PLUS之前,其实我并没有对它的驾控乐趣抱有很大期待。毕竟这个价位的SUV大部分都比较“佛系”,恪守“勤俭持家,买菜接娃”的八字箴言。

但是比亚迪不这么认为,所以元PLUS搭载了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310N·m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官方百公里加速7.3s。

正因为比亚迪的这套高科技“组合拳”,才能让元PLUS场地试驾车在经历了媒体老师们一次次的“地板电”之后,依然能够跑出7.07s的零百加速成绩,某些6.95s车企真应该“好好看,好好学”。

跑得快自然也要刹得住,元PLUS使用了博世最新一代IPB电液制动系统,响应迅速制动线性,官方百公里刹停距离在35.8m,这个数据的分量大家心里都清楚。可以选择的制动脚感、避免“点头”现象的“舒适停车”功能也都是IPB彰显实力之处了。

顺带提一嘴,元PLUS的动能回收非常有意思。在“标准回馈”模式下感受与燃油车空挡滑行无异,相当“慵懒”。即便调至“较大回馈”,松开“电门”时的拖拽感也十分轻微,至于撞墙感之类是不存在的!所以哪怕你开了一辈子燃油车,给你一台元PLUS你也能够轻松上手。

底盘用料很扎实

当小鹏G3i、AION Y等竞品都在使用扭力梁时,元PLUS升级了多连杆独立悬架。所以在走8字、高速绕桩桶的时候,元PLUS底盘给我的感觉很规整,侧倾也并不严重。

毕竟是家用取向的SUV,元PLUS的悬架调校还是以舒适为主,柔中带韧的风格我还是比较欣赏的。

NVH抑制很用心

虽说电动车在NVH表现上有先天优势,比亚迪对于元PLUS的NVH抑制也没有半点马虎,运用了“源头控制”、“路径阻断”、“系统优化”等手段。

譬如首次采用专为纯电车型量身定制的缩框管梁副车架,有效减弱了动力总成以及路面传递到车内的振动噪声;A柱造型优化、隐藏式雨刮非常有效地降低了风噪。

于细微处见真章,可以看出比亚迪对于元PLUS费尽心血,寄予厚望。

安全乃是立身之本,续航也是重中之重

安全同样也是比亚迪最为看重的,元PLUS分别搭载50.1kWh及60.5kWh两种容量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辅以第三代电池智能温控管理系统,CLTC续航分别达到430km与510km。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电池智能温控管理系统还将电池与空调热泵系统深度集成,可以利用环境热量和电机余热加热电池。能在-30℃-60℃的宽阔温度区间内工作。元PLUS也成为了20万内唯一搭载热泵的新能源车。

它还能快速高效的调节电池温度,能让电池始终保持在最合适的工作温度,延长使用寿命,改善因电池高低温引起的动力降低或充电功率下降的情况,提高了整车地域适应性,有效提升冬季续驶里程。

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同样也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长途“好伙伴”。

结语

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中国首家完成一百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下线的车。2022年是产品大年,扛起“打头阵”任务的正是元PLUS。

身处“内卷”最为严重的15万级SUV市场,不拿出些真本领根本无法立足。比亚迪很清楚这一点,也很清楚元PLUS的产品定位: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亦或是年轻家庭的第一台纯电动车。13.28-15.28万元的预售价也贴合了不少希望增购一台电动车的家庭。

开玩笑地说:“相较于曾经的元系车型,元PLUS除了名字没变哪里都变了”。我想在面对大众ID.3、小鹏G3i、AION Y等劲敌时,元PLUS的底气会相当足。

这份底气不仅在于对自身产品力、性价比的自信,更在于比亚迪对这些竞争对手们的透彻研究与了解。

如今万事俱备,就看2月19号的发布会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了!

印度“送上”20亿后,比亚迪回馈70亿建厂?外媒:糊涂了?

#暑期创作大赛#

印度“送上”20亿后,比亚迪回馈70亿建厂?外媒:糊涂了?

对于国际企业而言,印度市场毫无疑问是最难啃的“骨头”,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美企也栽了跟头,向来只有美国伸手向国际企业要“罚款”,而莫迪团队却反其道而行,率先向赴印投资的美国企业下手了。

高通、微软、英特尔等等企业无一幸免,但对于这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市场,外资企业并没有打算放弃,很多的中企也开始入局印度市场,凭借着这点优势,莫迪可谓是越来越猖狂了。

在小米被没收了48亿资产之后,彻底坐实了“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戏言,随后更过分的随着而来,莫迪团队又出台了“印度高管印度当”的新规,规定凡是在印度投资的外企,在CEO、CFO等关键职位上,只能由印籍人士来担任。

除此之外,还要求代工订单交付给印企生产,就连进出口也要横插一脚,可以说把能赚钱的“坑”全部都给占满了,伴随着纬创、富士康等等外企的退出,国际企业对于印度市场也越来越失望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印度“送上”20亿新能源大巴订单后,比亚迪对这个市场又有些动摇了,根据媒体传来的消息,王传福正打算斥资70亿赴印建厂,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比亚迪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比亚迪和印度的纠葛

比亚迪的能耐世人皆知,拥有着自主研发的铁锂电池技术,拥有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寿命长等优势,配合上顶级的电动汽车技术,让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站稳脚跟,在销量上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产品以高端属性进口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

印度决定购买1000辆新能源大巴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比亚迪这家中企,这笔累计超20亿元人民币的订单,在执行过程中却闹出了“些许笑话”,比亚迪要求支付全款才出货,但印度却只坚持支付10%的预付款。

虽然对于比亚迪而言,交付1000辆大巴并非什么难事,但鉴于莫迪团队的诚信度,显然王传福不能答应这样的要求,否则等到车辆全部交付之后,很难保证他们不会赖账。

在比亚迪强硬的态度之下,印度高层又开始了撒泼滚打,在海外社交平台表态:“比亚迪的支付方式伤害了自尊心,把印度认定了“不讲商业诚信”的国家!”不知所以然的印度网友还起哄:“为何没人帮我们说话!”

这样的操作直接惊呆了众人,连一向和我们“不对付”的国家,也选择了集体沉默,印度市场的不待见,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根据数据统计,从2014~2021年期间,可追溯的就有2783家外资选择逃离,营商氛围已然完全毁于一旦。

但意外却出现了,在各大企业刻意与印度保持距离之时,比亚迪却传来消息,将会投资10亿美元(70亿元左右)赴印建厂,采用和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同步生产电池和电动汽车,规划的年产量突破10万辆。

这样的消息一传出,很多国人表示不理解,就连海外媒体也给出了“糊涂了”的评价,毕竟小米刚被没收48亿资金,难道还不足以让王传福望而却步吗?

比亚迪建厂的原因

比亚迪拥有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于整车的零部件都有涉及,并且有着很好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这对于印度而言,如果能够吸纳比亚迪,那绝对是市场之幸。

但也存在一种可能,比亚迪在这个时候传出赴印建厂的消息,很有可能是为了让莫迪团队支付20亿的全款,毕竟这样的大单是少有了,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取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外企在印度投资,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罚款的风险,但印度拥有着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在成本上肯定是相对较低的,这是吸引外企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人口众多也意味着庞大的市场潜力。

作为比亚迪的主要竞争对手,特斯拉已经有了入局印度市场的打算,因此比亚迪也要有所准备,进入印度市场或许并非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赢得国际知名度。

强者之间的竞争,往往一个小小的因素就能决定输赢,显然印度有可能成为这个关键因素,大家对于比亚迪赴印建厂是怎么看待的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能量回馈强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