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再度拿出杀手锏,让合资品牌份额降到10%?
如今在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爆的情况下,比亚迪品牌通过较早的布局以及强悍的产品实力,无疑成为当前获得红利最多的企业。
根据3月26日比亚迪最新公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6023.15亿元,同比增长42.04%,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营收4834.53亿元,同比增长48.9%,占总营收80.27%;实现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扣非净利润284.62亿元,同比增长82.01%。据测算,比亚迪实现日赚8000万,这样的盈利能力估计会让不少造车新势力感到眼馋。
其实,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在这波新能源浪潮中,赚的盆满钵满,也归功于其扎实的新能源技术和前沿的科技储备。这也使得比亚迪无论是在技术竞争还是在“价格战”中更有底气。
而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接下来还将继续在新能源技术上发力。3月27日,比亚迪王传福在2023年财报投资人沟通会上表示,今年5月将推出第五代DM-i混动技术,馈电油耗降至2.9升/百公里,满油满电续航2000公里。
要知道,当前比亚迪旗下搭载DM-i混动技术的车型,一般馈电油耗在4.6L/百公里,而满油满电续航在1200公里左右。对比来看,第五代DM-i混动技术的升级还是十分明显的。另外根据之前的消息显示,率先搭载第五代插混技术的新车,很有可能是秦L和海豹06。
而在第五代DM-i混动技术的加持下,比亚迪也开始向合资品牌的固有市场发起“总攻”。据王传福表示:目前新能源行业已进入淘汰赛,2024-2026年是规模、成本和技术的决战。中国车企新能源产品加速投放将会蚕食合资品牌市场,未来3-5年,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到10%,其中30%是中国品牌未来增长的空间。
在今年春节以来,比亚迪率先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密集推出了多款售价更便宜的“荣耀版”车型。其中,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两款车型售价均下探至7.98万元起售,这已经给出了向合资品牌要市场份额的信号。如今随着比亚迪在技术方面的升级,在10-20万元区间合资品牌燃油车固有市场,无疑将遭遇比亚迪更强力的冲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比亚迪2023年汽车及相关产品毛利率为23.02%,高于特斯拉的18.2%,同时也高于理想汽车的22.2%。可以预见,比亚迪在利润方面依然有相当大的空间,即便是搭载第五代插混技术的新车给出相当实惠的价格,其实也不会让人意外。
而在价格和技术方面均失去优势的情况下,随着比亚迪和众多中国品牌的不断迅速崛起,合资品牌面临的市场压力显而易见。
同时,比亚迪瞄准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此前比亚迪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及地区,2023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海外销量24.3万辆,同比增长334.2%。而其境外业务营收高达1602.2亿元,同比增长75.2%。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比亚迪海外市场的布局进一步完善,比亚迪也将在全球市场对国外品牌发起冲击。
写在最后
根据此前的规划显示,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目标为450-500万辆,比2023年的300万辆目标多出了150-200万辆。虽然说在如今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实现如此大的增幅,难免会让人产生怀疑。不过随着“荣耀版”系列车型上市、第五代插混技术的曝光等,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比亚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和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比亚迪逆袭,给到新消费品牌0-1的经验
做品牌,不分行业,其底层逻辑是一致的。面对广大的消费者,品牌如何建立良好的形象,以及如何做好营销推广,看看这篇文章的理解。
做品牌,其实不分行业,很多底层东西是相通的,毕竟面向的都是消费者,大道至简。
今天分享比亚迪的例子,他的0-1阶段,其实也并不顺利,甚至背负抄袭骂名,虽然今非昔比,早已经逆袭。但依然可以从它身上,看到建设品牌的思路。
如今的比亚迪,总市值在全球车企中排名前3,但是在十几年前,说到比亚迪汽车,根本就不会觉得它是品牌,顶多算一个牌子。十几年前年我校招收到的第一个offer就是比亚迪的,那时候,作为985院校的理工科面试比亚迪,通过率极高。
当时,比亚迪核心业务是电池,汽车是F3,外观丑,价格便宜很畅销,毕竟花7万多块钱就可以买到一辆近15万元的“丰田花冠”平替,还是划算的。截至2021年正式停产时,F3总销量已经超过了300万台。
F3让比亚迪赢得了GMV,却失去了品牌形象,从此比亚迪背上了“抄袭”、“低端车”的名声。
所以,校招虽然offer发的多,但是拒绝比亚迪offer的人也很多。
如今,比亚迪俨然成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领导品牌,“低中高”端各种汽车产品三线齐发力,出口到日本,欧洲,和国外品牌PK。汉DM/EV也已经成为唯一月销量可破万的中高端C级国产轿车。
之前低端车,low牌子的形象,早已经被颠覆。
到底比亚迪这十几年做了哪些事情,一步步摆脱自己低端形象,难道是因为有钱投放?对于正处于新消费赛道的品牌,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启发呢?
一、产品力比亚迪这几年成为“品牌”,并不是砸广告,砸曝光,不停的广告投入导致的,试想一下,如果比亚迪的车型还是F3,就算砸再多的广告,都是打水漂,当年重庆力帆的财力,可比比亚迪强,但是力帆从头到尾坚持模仿和低价策略,现在力帆早已经淡出大家视野。
所以,任何品牌成长的基础,一定是产品力,公司不是先创造品牌,而是通过产品,先创造顾客,再由顾客的购买、传播、口碑创造品牌。如果从事营销行业的人,觉得靠branding,靠广告曝光就能砸出一个品牌,那一定是做不起品牌。
比亚迪之前的汽车,刚开始靠抄袭,但是创始人王传福崇尚技术,一直沉淀行业领先的技术,包括电池,电动车核心零部件等等。
来自第三方数据,比亚迪在过去的20年里申请了1.3万个专利,是特斯拉的16倍,其中一半以上与电池有关。
技术的沉淀,让比亚迪慢慢有了叫板其他品牌的实力。包括在电动车领域比亚迪的黑科技“刀片电池”。
搭载刀片电池的“汉”问世后,硬是在品牌力不如特斯拉情况下,上市短短几天后,就收到了3万辆订单。这也让国人看到了比亚迪可以与特斯拉掰手腕的实力。
消费者不是傻子,产品不行,就是慢慢失去市场。韩系车起亚现代、法系车雷诺、日系车英菲尼迪、意大利的罗密欧等,因为产品的问题,销量萎缩,口碑变差。难道这些品牌曾经的品牌力、市场预算,会不如比亚迪吗?
大家作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候,知道产品非常重要。但是很多老板打造新消费品品牌,却停留在产品代工厂,你抄我也抄,希望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营销推广,结果钱没少投,销售额好看,公司不赚钱。
二、品牌印象品牌是否高端,不是靠自己的广告语上宣传自己高端,就是高端,试想一下,十几年前,比亚迪如果自己喊出想做中国高端汽车,就凭F3,自己都叫不出口。
比亚迪之前的logo,借鉴的宝马蓝白色,也是一直被大家吐槽:不好看,丑。
品牌印象,不是取决于品牌怎么喊口号。要甩掉低端、廉价、质差的标签,必须改头换面。在品牌印象上,除了提升产品力,比亚迪还做了这么几件事情:
1. 更改logo,毕竟面子工程还是必须的 2. 提升汽车设计从奥迪挖过来的设计团队,直接就把比亚迪汽车的颜值,拉升了几个等级;在车身内饰方面,曾是奔驰S级内饰设计师在2019年开始担任比亚迪全球内饰设计总监。
3. 提价产品带来的信心,直接体现在比亚迪汽车的售价上,从定价上让消费者觉得,比亚迪在冲击国产中高端行列。最近推出的百万级仰望,直接让比亚迪形象继续提升几个等级。
4. 公关公关也属于你投入了,也不知道到底能帮品牌卖多少货的动作,不做可以吗?
当提到一个品牌的时候能够联想到它的高端选项,即便暂时不会有选择它,选择该品牌的其他产品也不会感觉到低级。
很多人觉得比亚迪崛起,依靠中国这几年的电动车红利。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几年电动车品牌层出不穷,靠砸钱做营销的品牌也不少,还有好几个跑路的。一个品牌的成长,绝对不只是靠营销能力的驱动,尤其在红海赛道。
三、总结一个企业能够成功,不仅仅是品牌力、营销力、还包括了公司战略、公司运营、渠道力等等。
今天只是从产品力和品牌印象角度,分享比亚迪的案例,也是希望大家更多的借鉴。不管是新消费品赛道,还是高科技的汽车赛道,是否品牌一定不是看营销投入,脱离了产品,营销就是无源之水。
很多品牌老板找我,预算有限,产品大众货,特别想找到营销的技巧,打造品牌力,实现销售额增长,和多数人沟通产品力,他们都会觉得是正确的废话,甚至不信:别人谁谁谁产品也不怎么样,靠推广、直播起来了。
其实,你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GMV背后,可能是不赚钱。GMV高并不等于有品牌力。
专栏作家
营销老王,微信公众号:营销老王(ID:wltx-2015),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觉智营销创始人,15年专注营销,前阿里巴巴营销专家,累计服务50+新消费品牌,多个品牌成为行业TOP1,多个品牌0-1拿到千万融资。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