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地平线公司 知乎

美国地平线有限公司怎么样?

无人驾驶技术刚刚开始,技术怎么样这个问题需要对比,如果说和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来说,不怎么样,

无人驾驶技术我自己理解,首先要半无人驾驶,也就是车辆自动行驶(驾驶座还需要有人)吧,并且做出来的东西还要普及大众而不是成为一个富人的玩具,

我不是崇洋媚外,国内的无人技术确实不咋地,无人机还可以,其他的就那么回事,

最后一句话,无人驾驶技术终究还要有人操控,因为,电脑与人脑的区别在于电脑无法及时处理一些只能通过人脑的事,现在不行,以后也不可能,人工智能更不可能。

嗯,谢谢邀请,

详解地平线:最大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去年营收 16 亿

一家强调非共识和耐得寂寞的公司。

又一只「独角兽」即将上市。

近日,地平线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高盛、大摩和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保荐人。当天晚上,地平线创始人、 CEO 余凯在朋友圈写道,「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But it is,perhaps,the end of the beginning.」(这不是结束。这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但这也许是开始的结束)

提起地平线,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自动驾驶芯片,但其实质它更像是一个软件与芯片相结合的企业,因此被调侃为「披着芯片外衣的软件公司」。地平线成立于 2015 年,根据招股书信息,其对自己的描述是「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专有的软硬件技术。

过去几年,地平线确实取得了不少突破。数据显示,2023 年,地平线在中国高阶和低阶智驾市场的占有率都排第二,占有率分别为 35.5% 和 21.3%。高阶智驾市场的第一名是英伟达,市场份额为 49%。低阶智驾市场的第一名是 Mobileye,市场份额是 26.6%。

地平线的「成绩单」| 图片来源:地平线招股书

更值得关注的是,地平线高达 70% 的毛利率和充裕的现金储备,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显得格外珍贵。从 2021 年到 2023 年,地平线的毛利率分别为 70.9%、69.3% 和 70.5%;截至 2023 年底,地平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 113.6 亿元。

然而,芯片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的行业,地平线能否延续自己的先发优势?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未来又将向何处去?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在其招股书中找到。

01

一家披着芯片

外衣的软件公司

从招股书来看,地平线的业务非常聚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汽车解决方案及非汽车解决方案。其中,核心的汽车解决方案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从 2021 年到 2023 年,该部分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分别为 4.10 亿元、8.01 亿元和 14.70 亿元。同期收入占比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分别为 87.9%、88.5% 和 94.8%。

汽车是一个门槛极高的生意,这里面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信任。目前,地平线的解决方案已被 24 家 OEM(31 个品牌)采用,装备于超过 230 款车型,并与中国前十大 OEM 均达成合作。在 2023 年,地平线更是获得了超过 100 款新车型的定点。

地平线最近三年的收入明细 | 图片来源:地平线招股书

进一步拆解汽车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产品解决方案」和「授权及服务」两块:产品解决方案主要是售卖软硬件一体的产品,包括 L2 级主动安全功能 Horizon Mono、高速 NOA 解决方案 Horizon Pilot、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Horizon SuperDrive。近三年,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 44.6%、35.3% 和 32.7%。尽管占比略有下降,但仍然是地平线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授权及服务业务则是提供算法、软件及开发工具链的授权,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从 2021 年到 2023 年,这部分收入的占比分别为 43.3%、53.2% 和 62.1%。这部分收入占比持续增长,显示了地平线在技术授权和服务领域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地平线在汽车业务方面的迅速发展,与乘用车市场智能驾驶的迅猛增长密切相关。特别是在 2020 年上半年,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产导致特斯拉市值暴涨,从几百亿美元上涨到几千亿美元,这也为蔚小理、地平线等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此前的 2019 年,地平线推出了征程 2 车规级的芯片,这使得它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准备好的公司。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约 700 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 34.9%。2023 年全球及中国的高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均超过 50%。期间,地平线成为国内最大提供前装 ADAS 和 AD 系统的公司。

在地平线的汽车业务中,与大众的「联姻」尤为引人关注。招股书显示,2023 年地平线总收入(15.5 亿元)中约 68.8% 来自前五大客户,而与大众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合资的酷睿程成为地平线的头号客户。

数据显示,2023 年酷睿程给地平线带来了 6.3 亿元收入,占地平线当年总收入的 40.4%。如果没有这笔收入,地平线 2023 年的收入将基本持平于 2022 年。可以说,酷睿程的贡献对地平线的财务状况起到了关键作用。

酷睿程成立于 2023 年 11 月,大众汽车和地平线分别持有该公司 60% 和 40% 的股权。这对地平线来说意义重大,第一是财务上的回报,第二是增加国际化成分,第三是将地平线的业务从中国车企拓展到国际车企。

除了汽车解决方案外,地平线还提供非车解决方案,主要为设备制造商提供智能化方案,例如割草机、扫地机器人等设备。据了解,地平线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也是最大的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芯片供应商,涉及到的产品包括科沃斯扫地机器人、海信健身智慧屏、小度添添智能健身镜等。

然而,尽管非车解决方案业务前景不错,但并非地平线的战略重点。招股书显示,该部分业务在 2021 年至 2023 年的收入分别为 0.57 亿元、1.05 亿元和 0.81 亿元,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分别为 12.1%、11.5% 和 5.2%。

这种业务结构的背后,反映了地平线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灵活性和战略预判。2015 年创立地平线时,余凯的目标是要打造「机器人时代的大脑芯片」。起初,地平线认为汽车和物联网是最可能的应用场景,因此同时涉足 AIoT 和汽车两大业务领域。

然而随着发展,地平线发现 AIoT 的业务场景过于碎片化,导致做了许多小业务,但价值有限。因此,于 2019 年,地平线决定收缩 AIoT 业务,将重点聚焦在自动驾驶领域,把汽车以外的业务全部裁减。

即将发布的征程 6 芯片 | 图片来源:地平线

目前,地平线的车规级芯片「征程」已更新至第三代,出货量以征程 2、征程 3 为主,征程 5 相对较小。而最新一代征程 6 芯片即将在 2024 年上半年发布。这一系列调整有助于地平线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提升竞争力,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2

三年亏近 47 亿

伴随着智能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地平线迎来了自己的「风口」,但也患上了「三高」:高增长、高研发、高亏损。

在营收方面,地平线在过去三年实现了迅猛增长。从 2021 年到 2023 年,地平线营收分别为 4.66 亿元、9.05 亿元和 15.5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 82.3%。

尽管在体量上只有行业龙头企业 Mobileye 的 1/10,但地平线的增速却远高于后者。数据显示,2023 年 Mobileye 的全年营收为 20.79 亿美元(约合 150 亿元),同比增长 11.23%。

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线的业务规模仍在持续扩大。招股书透露,地平线已经获得了大量未量产车型订单储备,截至 2023 年年底,尚未实现量产的车型占已获得定点的所有车型的 50% 以上。这表明地平线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尽管营收增长迅猛,但地平线也面临着高亏损的挑战。2021 年至 2023 年,地平线的净亏损分别为 20.64 亿元、87.2 亿元、67.39 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 11.03 亿元、18.91 亿元、16.35 亿元,近三年亏损近 47 亿元。不过从趋势上看,虽然尚未扭亏,但随着规模的增长,地平线的亏损率已经出现下降的趋势。

对比同行,Mobileye 在 2023 年的净亏损大幅减小,仅为 0.27 亿美元;而稍早上市的黑芝麻智能的财务表现平平,其亏损情况持续扩大。招股书显示,黑芝麻智能在过去三年经调整净亏损 6.14 亿元、7 亿元、12.54 亿元,累计亏损 25.68 亿元。

对于亏损,地平线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为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而产生的大额研发开支,以及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数据显示,2023 年,地平线的费用支出总额达到了 31.4 亿元,其中研发费用占比最大,达到 23.7 亿元,相当于营业收入的 153%。截至 2023 年年底,地平线拥有 1478 名全职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 71.5%。

此外,地平线的销售费用为 3.3 亿元,一般及管理费用为 4.4 亿元。尽管三项费用的合计营收占比已经从 2021 年的 258.7% 下降至 2023 年的 202.2%,但仍然相对较高。

地平线最近三年的毛利及毛利率 | 图片来源:地平线招股书

虽然费用支出较高,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地平线的毛利率同样不低。从 2021 年到 2023 年,地平线的毛利分别为 3.31 亿元、6.27 亿元和 10.94 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 70.9%、69.3% 和 70.5%,接近英伟达 2023 年的 76%。

相比之下,友商 Mobileye 在 2023 年的毛利润为 10.47 亿美元,毛利率为 50.4%,而黑芝麻为 24.7%。

然而,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认为,过高的毛利率是不真实的,是一种毒药。他认为,世界顶级芯片公司的毛利率最终会收敛到 60% 左右,包括了英伟达、Mobileye 等。

地平线的高毛利率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收入结构和交付模式,尤其是授权及服务业务。这部分业务通过向客户授权使用算法、软件和开发工具链,帮助客户开发出满足其定制化需求的应用程序,并提供设计和服务,整合解决方案到客户的车辆中。这种业务模式低成本且高溢价,因此能够实现较高的毛利率,2023 年地平线授权及服务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 89%。

相比之下,Mobileye 的业务主要是销售标准化的芯片。其中,EyeQ 系列 SoC 占据 89% 的收入,剩余主要为 SuperVision?。

在这次招股书里,还有一个显眼的数据是地平线的账面现金。截至 2023 年底,地平线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了 113.6 亿元,超过了同行 Mobileye 的 85.8 亿元和黑芝麻的 13 亿元。

而且,截至 2024 年 1 月底,地平线还有未动用的银行融资 7 亿元。这样充裕的现金储备,在智能驾驶行业普遍表现不佳的 2023 年显得尤为难得,为地平线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财务支持。

据了解,地平线的高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来源于融资活动。2023 年,其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负 17.45 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负 6.67 亿元,而融资活动现金净额则达到了 72.19 亿元。这表明地平线通过融资活动成功筹集了大量资金,为它未来的研发、扩张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03

只是开始的结束

地平线是一家由科学家创业的公司,也是中国自动驾驶和芯片创业领域中,极少数真正实现商业闭环的企业之一。

地平线由余凯和一群科学家与企业家共同创立。从股权结构来看,排名前三的个人股东分别是余凯、黄畅和陶斐雯。

其中,创始人余凯持有地平线 17% 的股份,并拥有 56% 的投票权,是公司的主要股东和控制者。而 CTO 黄畅和 COO 陶斐雯分别持有地平线 3.8% 和 1.7% 的股份,相应地拥有 12.6% 和 5.5% 的投票权。这三位管理层成员的合计持股达到了 22.6%,对应了 74% 的投票权,创始团队对公司依然有充分的掌控能力。

在地平线的发展过程中,其融资历程确实与众不同。它的融资频率异常密集,已经超出了传统的 A 轮、B 轮融资的范畴,甚至出现了一年融资多次的情况。

截至目前,地平线共进行了十几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 23.6 亿美元(约 170 亿元),最后一轮融资后的投后估值达到了 87.1 亿美元(约合 630 亿元)。其中,产业链公司的押注和看好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公司包括顶级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如上汽、大众软件公司 CARIAD、宁德时代、一汽、比亚迪、广汽、长城汽车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地平线在 2020 年开始的 C 轮融资,先后完成了 12 笔融资,总共十几亿美元,但公司估值未有上涨。余凯表示,当时的策略是希望在资本狂欢期间多筹集资金,而不是过于关注估值的增长。他更看重的是整体发展战略而非短期的股权利益。这也让他在 2022 年与大众集团的谈判中,表现得更加从容。

经过长达 9 年的探索,地平线已经成功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获得了行业的入场券。然而,即使取得了这一成就,地平线仍然面临着自己的挑战。

地平线作为供应商,面临着标准化产品与客户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平衡挑战。尽管提供标准化产品更容易盈利,但客户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地平线为客户进行大量定制开发,这对其商业模式构成了挑战。

地平线理想项目组合影 | 图片来源:地平线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地平线每次芯片量产都会派遣研发人员到客户现场,与客户合作打造样板间。征程 3、征程 5 在理想汽车上量产时都调动了上百人的团队。然而,这种定制开发模式也带来了高昂的费用。

为了应对项目和客户数量的增加,地平线提出了生态战略,将自己定位为二级供应商,向生态伙伴提供标准化的芯片和底层软件,并由他们负责为车企提供交付和服务。

目前,地平线已经开始看到生态战略的成效,但仍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打造「样板间」。尤其是「城区自动驾驶对于全行业都是更巨大的技术挑战,如果我们不去打造『样板房』,那算法合作伙伴要在自己的芯片平台上踩很多坑。」

除此之外,车企纷纷开始自主研发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加速了市场竞争的步伐。目前,开始自研芯片的车企,不仅有造车新势力,如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还有传统车企如比亚迪、东风、长城、吉利、上汽、广汽和北汽等。这都给作为供应商的地平线,带来了一些压力。

对于未来,余凯希望地平线能够成为像微软、英特尔、英伟达这样的企业。想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必将经历千难万险,就看谁能熬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地平线似乎做好了准备,余凯强调了慢发展的重要性,(地平线)不要太落后,但也不要过于超前,与时代同步是至关重要的。

估值超600亿,地平线收入狂奔亏损惊人

国内自动驾驶赛道如火一般热烈,点燃了龙头企业们的上市潮。

去年,自动驾驶领域的知行汽车(01274.HK)、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和出门问问等企业纷纷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进入2024年,又有一家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向港股市场发起了冲刺,这家公司就是在行业里知名度极高的地平线。

3月26日,地平线冲刺“港股自动驾驶第二股”,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港股主板挂牌上市,高盛、大摩和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尽管深陷亏损旋涡,但地平线的爆发力明显强于很多智驾头部企业,在商业化步伐、客户规模、融资规模等层面让竞争对手们羡慕不已。上市,则是地平线摆脱亏损泥潭、掘金自动驾驶市场的加速键。

智驾行业资本宠儿,估值超600亿

地平线冲刺港股市场的消息传来,有投行难掩惊喜之情,称赞地平线是“国产自动驾驶芯希望”。

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按照公司介绍,其是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拥有专有的软硬件技术,解决方案整合了算法、专用的软件和先进的处理硬件,为高级辅助和高阶自动驾驶提供核心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地平线是由国际知名机器学习专家、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余凯所创办。余凯在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期间,在百度发起中国首个自动驾驶项目之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还曾在德国和美国期间担任多个关键研发职位。

在发展过程中,地平线频获知名车企和机构的青睐,成为行业资本的宠儿。

招股书显示,2015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地平线累计获得11轮融资。公司投资者阵营相当豪华,其中包括大众集团、上汽集团(600104.SH)、长城汽车(02333.HK)(601633.SH)、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1211.HK)(002594.SZ)、云峰基金、五源资本等,涵盖了汽车行业的上下游。

根据统计,地平线在该11轮融资中累计融资金额高达2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0亿元。在最后一轮融资后,地平线估值达87.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30亿元。相比于其他智驾企业,地平线的估值可谓是鹤立鸡群。

根据整理,出门问问在2019年最后一轮融资后的估值为7.57亿美元,如祺出行2023年8月估值为53.6亿人民币,知行汽车当前市值约198亿港元,黑芝麻智能2023年6月估值为22.18亿美元。

狂奔的智驾龙头

地平线的研发能力相当强,拥有全面的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组合,即Horizon Matrix Mono、Horizon Matrix Pilot及Horizon Matrix SuperDrive,该三大解决方案分别定位为高级辅助驾驶、高速自动领航(NOA)、高阶自动驾驶。

地平线在商业化落地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其中Horizon Mono及Horizon Pilot解决方案已成功通过验证、商业化及大规模部署。

招股书显示,地平线是提供前装量产的高级辅助驾驶及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首家中国公司。作为行业吃螃蟹的第一人,成立以来,地平线客户群体迅速扩大,中国十大OEM均已选择公司的解决方案用于乘用车型的量产。这些客户包括不少汽车行业头部企业,如大众集团、比亚迪、奥迪、上汽集团、理想汽车(02015.HK)(LI.US)、吉利汽车(00175.HK)等。

得益于客户规模的扩大,地平线运营数据表现相当亮眼。公司2023年的定点(产品或解决方案在车型中的大规模采用)为2021年的三倍以上,仅在2023年,公司就获得了超过100款新车型定点;2022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解决方案的装机量飙升四倍。

地平线近几年在全国智驾市场可谓是异军突起,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按2023年解决方案装机量计算,地平线是中国本土OEM的第二大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21.3%,较2022年的3.7%大幅提升17.6个百分点;按2023年解决方案总装机量计算,地平线亦是中国第四大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9.3%,较上年提升7个百分点。

患上“三高”:高增长、高投入、高亏损

自动驾驶市场走在了时代风口之上,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共振下,市场增长潜力十分巨大,这为自动驾驶企业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其中,中国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为245亿元,预计2023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9.4%,2030年市场规模将攀升至4070亿元。

但从现时看,自动驾驶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参与者在快速成长过程中摆脱不了共同的痛点,即行业商业化难题下规模化尚未到来,同时面临高昂的支出(研发和营销等),因此亏损、缺钱成为行业的常态。

由于近年来获巨额融资,地平线没有缺钱的烦恼,但却患上了“三高”:高增长、高投入、 高亏损。

2021年至2023年期间,在装机量的带动下,地平线收入狂奔,由4.67亿元增至15.52亿元。这一增长趋势也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知行汽车、黑芝麻智能等企业近几年的收入规模亦是成倍增长,背后获自动驾驶车型销量持续提升所驱动。

然而,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地平线却深陷巨亏旋涡,并且远远惨于其他智驾头部企业。公司上述期间分别亏损20.61亿元、87.19亿元及67.3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75.2亿元。作为对比,知行汽车、黑芝麻智能、如祺出行和出门问问在2022年分别亏损3.42亿元、27.54亿元、6.27亿元及6.7亿元。

产品力是智驾企业的生命线,要守护好生命线,就需要砸钱做研发。地平线的研发投入,也远高于其他智驾企业。

2023年,地平线研发投入高达23.66亿元,较2021年翻了超一倍。不过得益于商业化快速推进,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逐年下降,降至2023年的152.5%。

预计随着未来几年商业化规模持续扩大下规模效应推动,以及优化研发流程,地平线的亏损有望出现收窄。而地平线的业务规模目前仍在大幅扩大,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已获得大量未量产车型订单储备,截至2023年年底,尚未实现量产的车型占公司已获得定点的所有车型的50%以上。

地平线在行业中另一个优势在于,其毛利率相当耀眼。

2021年至2023年,地平线的毛利率分别为70.9%、69.3%及70.5%。在2022年,知行汽车、出门问问、黑芝麻智能的毛利率分别为8.3%、67.2%、29.4%,它们毛利率水平参差不齐主要由于产品结构有区别,如知行汽车更像智驾行业的代工厂,需往上采购芯片和核心软件,导致毛利率较低。

地平线毛利率高主要源于其营收结构于其他企业有显著区别。

地平线收入主要来源于汽车解决方案及非汽车解决方案,其中授权及服务为汽车解决方案中毛利最大的板块,2023年毛利数倍于产品解决方案。

授权及服务业务,即应要求向客户提供算法、软件及开发工具链的授权,并提供相关设计及技术服务,以换取授权及服务业务费。该模式的优点是成本低,溢价高,因此毛利率高达90%左右,提升了公司整体毛利率表现。

小结:

国内自动驾驶市场饱含“金矿”,增长前景广阔,在资本的助力下,地平线成功成为高级智驾市场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产品力、客户群、市场地位、增长速度等方面都走在了行业前列。

但也应看到,自动驾驶行业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长周期赛道,特别是在行业激烈竞争,市场“价格战”,以及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等压力之下,地平线想要不断扩大商业化规模,从而从亏损泥潭中走出来,并非易事,地平线还需要耐得住寂寞。

本文源自财华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地平线公司 知乎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