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梧州基地在哪里

贵港这个城市发展潜力如何,有没有希望冲进广西前三?

国家把桂林打造成旅游名城,当然工业不能放第一位,现仅仅依靠旅游及服务业为主,其他微乎其微的产业,可想而知,旅游名片的山水就必然有一得又有一失。除非国家把非污染的产业链布局于桂林,如贵阳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等等,否则,南宁也好,柳州也罢,更不说今天经济的桂林,谁都不能靠你们几个所谓的当地人撑得起大旗的,一切都不能少了国家优惠政策,你这城市才能成为投资的热土。

桂林的交通环境如何?

桂林有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这一战略优势,就应该配备国际级视野的旅游开发发展规划和行动,旅游地建设,配套的交通,酒店,饮食,文化,商业等等都行跟上,而现实情况离目标差距较大,经济规模小,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工程建设拖延,现有旅游链配套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仍然悠然自得,没有紧迫感,何时反弹未可知。

「梧州城演义」之四十五:多年来,建设者们在工业园区胼手胝足,为梧州经济燃起了工业之光

近十多年来,为了提高梧州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梧州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专门划出特定区域建设工业园区,将各种工业生产要素聚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科学整合,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多年来,建设者们在工业园区这片处女地上胼手胝足,艰苦创业,为梧州经济燃起了熠熠生辉的工业之光。

现代工业发源之地

梧州工业勇立潮头

“梧州是广西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梧州市志办原主任陈金源对梧州工业的发展史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新中国成立后,梧州工业呈现出向前发展的态势,经历了复苏、壮大的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初期,梧州市经济百废待兴,为了尽快复苏经济,梧州市人民政府重点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通过组织加工订货、开展生产自救等形式,并积极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恢复生产,建立和改建了一批国营和公私合营工业企业。

从1979年开始,梧州市工业又调整了生产布局、投资规模和产品结构。曾任梧州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的古国冠在《亲历梧州改革开放30年》一书中表示,1986 年,为了争取国家提高梧州开放的档次,梧州重点谋划工业发展,将工业上批量纳入市政府决策。这个决策成效显著,不仅使得梧州工业得到进一步扩大发展,更为后来抓名优产品、发展亿元企业打下了基础。

自古至今,梧州工业大体都以沿江设点布局为主。北宋元丰钱监建于北郊桂江河畔;晚清以后出现的炼锑、造船、船机工业,主要在浔江和西江南北两岸设厂;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先后发展起来的硫酸厂、制药厂、炼油厂、火柴厂和糖厂等则相对集中在浔江北岸。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在梧州发展起来,便逐步形成了河西工业区,梧州近代工业格局随之而形成。

据陈金源介绍,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由于工业发展迅速,河西工业区的工业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于是东向塘源、北向莲花山和钱鉴扩展,并在规划上对三者作了初步的分工,分别发展化工工业、机电工业和轻手工业。上世纪60年代,国防造船业在梧州设厂,主要在北郊桂江东岸布点,钱鉴工业区有了造船和船机工业。同期,还发展以轻手工业为主的富民工业区。至上世纪80年代,梧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基本定型,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以沿西江向西发展为主。自此,工业主要在大塘片区布局。

一处处厂房团组,在沿江地带连片集群布局。梧州工业的茁壮成长,在曾任梧州市副市长李培燊的眼里,是梧州人的工业梦想成真了。1986年,梧州市委、市政府作了一个重要决策,进行区域横向发展,联手开发黄金水道,建设西江经济走廊。回忆起当初在这决策出台后梧州各界人士为之努力的情况,李培燊深有感慨。他表示,当时,经过各界人士的多方研讨考察后,决定以工业为发展龙头,带动西江经济走廊的发展,在各种发展政策的支持下,梧州工业便沿着西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梧州工业除河东仍有个别工厂外,基本上纳入成片布局的河西、莲花山、塘源、钱鉴、富民和大塘6个工业区,囊括了轻工、纺织、机电、船舶、化工、食品、医药、皮塑等10多个行业。此后,6 大工业区成为了梧州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在市民甘宁的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东起鸳江路,西至西江桥的西堤路,一路上满目都是厂房。因为工业沿江布局的原因,西堤路曾在很长的时间里汇聚着众多的工厂,且自上世纪50年代以后,除原有的火柴厂、木材厂、松脂厂等企业外,西堤路还兴建了日用化工厂、淀粉厂、陶瓷厂、寄生茶厂、茶厂、糖厂、电池厂等企业。至1995年,市区达到企业372家,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 36.27 亿元,成为梧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退城进园重新布局

聚群发展谱写新篇

“现在的工厂路就是因为当时工厂多而得名。”陈金源说。

工厂一路、工厂二路、日化路、奥奇丽路……走进梧州河西片区,从地名便可追溯昔日的工业盛景,这里曾经汇集着电池厂、松脂厂、日化厂等各类轻、重工业企业。如今,曾经满是厂房的河西片区却早已经改变了面貌,工厂企业全部撤走了,厂区变成了居民区。一座座居民楼代替了曾经的厂房,只剩下这些路名还镌刻着梧州工业在这里的辉煌。

曾经的工业汇集区,为何消失不见了?

“这是梧州工业退城进郊战略发展所带来的改变。”退休多年的陈金源,对当初梧州轰轰烈烈的工业退城进郊情景依然印象深刻。“以前,河西片区西江沿岸全都是工业厂房,每当洪水淹没河西城区时,工厂被淹没,工业损失惨重。”进入21世纪后,梧州工业发展有了一个重大的转折,那就是实施工业退城进郊的发展战略,将工业从城区撤出,进入郊区发展。

据悉,退城进郊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以及产业布局的要求而实施的。陈金源认为,过去,虽然工业汇集在河西片区,但从工业化进程来看,还是处于较为分散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各种工厂企业就在城区里生产作业,给城区带来了环境污染,再加上随着梧州城市化的发展,河西片区人口逐渐增多,在河西建设小区住宅成为发展的需要。综合城市的发展实况,工业退城进郊成了工业发展的必走路径。

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梧州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郊”工程,要求位于居住密集区内的工业企业全部整体搬迁至郊区各个工业区,并出台奖励政策。2004年,西堤路拓宽工程开始动工,拓宽以后,西堤路成为河堤绿化休闲区。而正是借此为契机,河西重点开发沿线地块,沿线工厂开始大规模响应退城进郊策略。2008年底,已有包括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梧州双鹤药业公司、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天鹅蓄电池有限责任公司、梧州双钱实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陆续搬出城区。

市工信委规划园区科负责人徐巍表示,“退城进郊”实际上就是“退城进园”,截至2014年底,梧州市区的工业基本已经撤出市区搬进园区发展了。

退城进园折射着梧州市工业转型升级的轨迹。由此往后,梧州工业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仅从城区搬迁到郊区,也从原来的分散型发展逐渐改变为园区集中型发展,加速了梧州建设工业园区的步伐。

2000年,梧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城北的旺甫建立梧州市外向型工业园区(梧州工业园区),梧州建设工业园区,工业企业入园发展开始提上了日程。2002年,时隔两年,外向型工业园区奠基开工。

入园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麦朝枢 摄

梧州工业园区拉开了梧州建设工业园区的帷幕,自此以后,在“退城进园”战略的助推下,梧州建设工业园区的步伐不断加快。从21世纪初至今,十多年的时间里,陆续建设了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等特色鲜明的大型专业化园区,并运用产城融合等理念,规划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产城一体化的工业园区。各园区齐头并进,使得梧州工业迎来发展鼎盛时期。

记者从市工信委获悉,到 2015年末,梧州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3714.6公顷,入园企业达到570多家,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 1910.05 亿元,园区经济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9.2%。值得注意的是,全市工业园区产值超过 100 亿元的园区已经达到 7个,其中梧州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等 3 个园区产值产超 300 亿元,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产值更是超过500亿元。

工业园区挑起大梁

园区经济千帆竞发

近年来,梧州市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快速发展,工业结构得到优化,支柱产业进一步稳固,新兴产业逐步崛起,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持续增强。而园区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梧州拥有一批产业定位明确、发展态势良好的重点工业园区,其中梧州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均为自治区重点产业园区或重点支持园区。各县(市、区)立足当地优势,围绕“雁行阵势”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培育再生不锈钢、陶瓷、石材、丝绸等主导产业集群。

梧州工业园区一角。麦朝枢 摄

主动出击,抢占高地。在已经建成的众多工业园区中,最早建设的梧州工业园区独具代表性。该园区在2002年7月开始动工建设,是自治区(省)级开发区,在2006年被自治区定位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示范基地。该园区拥有旺甫、龙圩、塘源、新港码头以及天鹅山等5个工业基,囊括了日化、制药、林化、食品、轻工机械、服装等传统产业,以及医药、IT 业、新特药、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目前,园区主要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临港经济区(港口工业区)两部分组成,正在大力发展以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设备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创新设计、教育培训、总部经济、金融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

梧州工业园区建设之快,令人惊叹。十年前,正在建设中的梧州工业园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不过是连绵不绝的荒山丘陵。而如今,经过十年来的开发建设,园区已形成药品、食品、化妆礼饰品、电子信息等“三品一电”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格局,并成功跻身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临港经济区的建设,为梧州企业革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园区规模与效益也同步增加,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该园区工业总产值由155亿元迈上35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22.6%,固定资产投资也由44.45亿元增加到90亿元,年均增长19.3%。另外,财政收入从12.37亿元增加到21.8亿元,年均增长15.22%,各项指标都保持着平稳增长。

而由两广联手合作推进的粤桂合作特别实验区表现尤为亮眼。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交界处,面积140平方公里,广东广西各70平方公里,由粤桂两省区共建,是中国唯一的横跨东西部省际流域合作试验区,试验区肩负改革使命,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探索 “一体化、同城化、特区化”开发的全新模式,打造两广一体化发展、东西部合作发展、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平台,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省际合作机制创新区和东西部合作示范区,为国家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提供“粤桂方案”,是两广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改革创新的重要实践,也是国家在区域发展战略的全新部署和战略重点的具体体现。

梧桐枝正茂,筑巢引凤来,随着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暖巢”引得大批“良凤来栖”,世界500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大型项目相继落地开花,试验区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目前园区已有西门子创新实验室、广西微软创新中心、国光电子产业园、中兴云数据中心及IT产业基地、航天北斗超电容、法兰电子标签和屏幕保护膜材料生产、嘉进电子商务物流、比亚迪运营中心、丰歌低碳科学建造生产基地等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和企业入住试验区,其中国光电子、航天北斗、丰歌低碳等产业项目25个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微软、中兴、比亚迪、纳米膜等新入驻企业15家实现投产。而且为了加快建设,试验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加快建设进程。

科技领航,千帆竞发。经过三年多的打造,试验区的“王牌效应”正在显现。试验区已经吸引了276家国内外高新企业进驻,正在形成大生态、大智能、大物流的“三大”高新产业群。这片规划总面积140平方公里的试验区,既是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也是珠三角地区资金、技术、产业直接向西部转移、打开大西南和东盟市场的重要通道和节点。三年前绘出的蓝图,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实现中。

2015年,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58亿元,同比增长6.7%。梧州市长洲区人大副主任吴伯彬,多年来见证了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的建设。他表示,目前园区一、二期已经投产了,三期正在建设中。“梧州市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虽然起点低,但才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年产值超过500亿元,这说明了园区的生产量大、势头旺,而且进驻园区的企业大都是集团式发展,形成了高效益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作为广西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主要阵地,该园区在2015年10月被认定为“2015年度广西工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园区”,截至2015年底,该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360.03亿元,同比增长约12.5%,财政收入完成约3.06亿元,发展势头良好;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在2015年度也实现工业总产值177.21亿元,同比增长10.6%,现正以超百亿的年产值强劲发力;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自2012年启动建设以来,便致力于打造成为梧州市商贸企业聚集、交易市场活跃、物流设施先进的现代商贸物流新城,目前各项经济指标任务也在有序推进中。

曾任市工信委主任的李旭长认为,园区发展的亮点不仅仅体现在效益上,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产业集聚、拉动城市扩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效应上,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陶瓷产业园区等一批发展潜力大、服务质量优、竞争能力强的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已成为带动梧州市经济的“发动机”。

据悉,目前,梧州已经形成梧州工业园区、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梧州市陶瓷产业园区、梧州再生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以及梧州东部产业转移园区(万秀工业区)、梧州东部产业转移园区(蝶山工业区)、梧州东部产业转移园区(长洲工业区)、苍梧工业园区、岑溪市工业集中区、藤县工业集中区、蒙山县工业集中区、梧州工业新城“五园八区”的工业发展格局。发展势头良好的工业园区正挑起梧州工业发展的大梁,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带动梧州经济的腾飞。

据徐巍介绍,2016年底,梧州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30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全年目标的100%。2016年,梧州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产城一体化”的要求,依托“园区建设(招商)年”活动,实施工业巩固提升工程,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全力以赴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园区快速发展。在刚过去的一年,梧州工业园区着力推进大利口码头进港大道、污水管网及泵站项目等项目,临港经济区赤水圩作业区码头进港铁路也已通车;粤桂试验区塘源一路工程正在逐渐完善基础设施;不锈钢园区三期则正在大力建设中。“今年,梧州也在继续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步伐,各园区正在掀起重点项目建设热潮。目前梧州的工业园区产值占梧州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82%以上,园区经济已占据全市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徐巍说。

吴伯彬认为,梧州工业基础厚实,多年来在梧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每年都有多个超过10亿元的投资项目落地生产,再加上各个部门和群众的支持,所以梧州工业从分散发展进入到园区式生产后,发展形势一年比一年好。

梧州大事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 2006年

2月 梧州市获自治区第五届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城市A类特等奖;梧州市农村中小学生春季开学,按照国家规定,全面实行免收杂费政策。

4月 梧州宝石大厦动工兴建,总投资2.8亿元,楼高33层,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11月 桂梧高速公路梧州至马江段开工建设;骑楼城创国家AAAA级景区筹备工作开始。

12月 梧州学院成立庆典大会召开。梧州学院原为1985年建校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今更名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 2007年

骑楼城、龙母庙历史文化长廊景区创国家AAAA级景区通过国家评级验收。

● 2008年

洛湛铁路广西梧州段路基铁轨铺架工程竣工,梧州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

(摘自《亲历梧州改革开放30年》)

梧州发布

wuzhoufabu2015

梧州发布编辑部

编辑:郑玉华

圆满结束丨比亚迪“寻见夏日”六堡茶研学自驾之旅

圆满结束丨比亚迪特约FM107.5交通音乐之声“寻见夏日”六堡茶研学自驾之旅

竹湾小迪 比亚迪海洋汽车梧州竹湾4S店 2023-07-30 13:55 发表于广西

苍梧县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发源地,更是一个以打造茶产业为特色的小镇。昔日的泥路已被宽阔平坦的沥青路代替,各村各户更是水泥硬化路直达家门口。比亚迪携手梧州广播电视台FM107.5交通音乐之声,走进六堡镇探寻六堡茶文化,了解梧州的文化传承。

7月29日早上8:00我们从梧州广播电视台准时出发,梧州的7月天是闷沉的,时不时让你感受一下山城的火热。但不妨碍我们开始一场暂别城市喧嚣 寻找室外茶园的自驾之旅。

离开广电中心,我们沿着西堤路往云龙桥方向驶去,很快就到达梧州东高速路口,继而驶上前往六堡镇的高速路。

沿途的风景,更喜欢自驾出行的感觉。旅途的距离,虽然不能用生命的长短来衡量,但生命的质量却可以用旅途的风景来丰富。

经过长达一个小时左右的自驾车程,上午10:30,我们到达了六堡镇:合影、打卡。

苍松六堡茶厂对我们进行了热情的招待,品茗了六堡茶,参观了六堡茶窑造工艺。

中午12:00,办理住宿后,大中村六堡特色午餐,品尝当地特色农家菜。

吃饱喝足,我们集体入住六堡精舍民宿,休息整顿。准备开启下午的研学之旅。

下午15:00,六堡茶“研学小课堂”,讲解茶树种植知识,讲解茶叶采摘方法与科普。

期间还进行了炒茶工艺的教导和实践

17:30,太阳渐渐下山,我们游览大中村,鱼鳞坝、竹林小径、六堡茶种植基地。

期间,在茶师傅的带领下,我们在茶山进行了采茶体验。

时间慢慢过去,大家的玩性不减,又到了进食时间,民宿老板娘带我们品尝了六堡特色夜宴。

茶余淡饭,休息过后,开始了我们的玩游戏,送奖品,欢乐互动环节,期间我们还进行了迪车讲座,教导各位车主和准车主一些用车常识和紧急避险、救援知识。

活动的最后,高潮迭起,篝火晚会,与村民一起跳竹竿舞

这次的旅途结束了,不过没关系,因为它象征着下一次旅途的正式开始。我喜欢出发的感觉,因为一旦开始,我感觉世界突然充满了可能性,这就是“在路上”的魅力,正如人生一样,当有比亚迪的陪伴,而心有风景的陪伴,当所有契合的灵魂交汇时,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我!

茶泡六堡 百味人生

“寻见夏日”六堡茶研学自驾游之旅圆满结束

我们一路相伴

我们下次再见

感谢FM107.5交通音乐之声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懂车帝客户端查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梧州基地在哪里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