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车身断面图片大全

哪一抹灰色更具"战斗力" 长安欧尚X5对比比亚迪宋PLUS

汽车日报 孙一超

[ 2020成都车展] 作为时尚界永不过时的经典,灰色总能让你想起"质感"、"品位"这样的词语。而当灰色出现在车身上时,也往往代表了更强的气场、更运动的风格乃至"战斗气息"。在本届成都车展上,长安欧尚X5和比亚迪宋PLUS两款参展亮相的SUV,均以灰色的车身涂装亮相,造型上也都极具特色。那么哪一抹灰色更具"战斗力"呢?不妨通过实拍对比来一探究竟。

前脸造型

长安欧尚X5在前脸造型上最为亮眼的就是瀑布式格栅设计。与通常的全黑色或者全镀铬的格栅不同,它由渐次排列的9道镀铬格栅条和8道黑色格栅条组成,配合52个立体暗格组成的矩阵,形成了丰富的层次,造就了独特的动感韵律。这张造型夸张的六边形"大嘴",着实有一股子"狠劲"。

分体式前大灯的设计,能让日间行车拥有非常细长的造型,看上去很利落、有力。下方的灯组则有碳纤维样式的装饰,营造了不错的运动氛围。

与长安欧尚X5的纵向线条设计不同,比亚迪宋PLUS的前脸造型主要以横向的线条为主。在比亚迪Dragon Face 3.0设计语言的打造下,铠甲式的进气格栅相比普通的横条式进气格栅更有质感。

镀铬饰条连接的左右两个全LED大灯,融入了龙爪元素,造型上也在向着细长、锋利的方向发展。在众多横向线条的勾勒下,也使得比亚迪宋PLUS在视觉宽度上被进一步延展,显得气场十足。

侧面造型

在车身尺寸方面,长安欧尚X5的长宽高数据分别为4490毫米/1860毫米/1580毫米,轴距为2710毫米。通过车高、轴长比、极致的车窗比例等设计,塑造出一种迅捷的身姿。

在车身侧面形面和线条的设计上,通过对车身造型断面弧度的把控,来塑造行驶中更自然、更流畅的光影效果。而不连续的腰线设计,在若隐若现中,带来了一种类似快速掠过水面的动感。

新车采用了19英寸运动式轮辋,并加以熏黑处理,营造出多辐式的视觉效果,与整个车型相结合也显得更为运动了。

相比之下,比亚迪宋PLUS 4705毫米/1890毫米/1680毫米的长宽高尺寸以及2765毫米的轴距,在比例上比较常规,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更好的乘坐空间体验。

侧面最大的设计亮点,来自于刚劲动感的腰线设计。这条贯穿整车的腰线,灵感源自龙遨游天际的形态,并不是简单的笔直线条,而是在尾部逐渐隆起,并与尾灯和翘起的车窗镀铬线条相呼应,为宋PLUS带来了运动有力的一面。

展车上还搭配了20英寸轮辋,这么大的轮辋尺寸,对于紧凑型SUV来说是非常少见的。

车尾设计

溜背式的车尾线条和后窗,使长安欧尚X5在车尾看起来更具动感。尾门从上往下呈现出S型断面的形态,赋予车身尾部几分性感和活力。尾灯则延续了头灯的设计理念。

比亚迪宋PLUS的尾部同样体现了"宽"的理念,以贯穿式镀铬装饰条搭配全新的LED灯组,这样的设计已经非常流行,能为尾部带来更宽的视觉效果,中央处为Build Your Dreams标识,整体看上去较为简洁。 

内饰设计

虽然在本次成都车展上,长安欧尚X5的内饰设计并没有公布,但也曝出了首张内饰图。从图片内容来看,整体设计与欧尚X7的简洁风格较为类似。

宋PLUS的内饰布局与宋PRO基本一致,主要在细节上,有一定的提升。比如说拼色的方向盘以及一体的座椅,都要比现款更有质感,色彩也更丰富一些。

总的来说,如果长安欧尚X5与比亚迪宋PLUS在造型设计上,各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和侧重,欧尚X5通过车身比例、溜背造型等设计着力打造了一副看上去极富运动气息的外观,而宋PLUS则把重点放在了气场的营造上,无论是看上去更宽的前脸和车尾还是车身的腰线和大尺寸轮圈,都让它更具霸气。对于这样两款造型出众的新车来说,颜值是它们吸引消费者的有力武器,但想要切实打动消费者,还要看它们在配置、价格方面的表现,我们也将持续关注这两款车型的上市信息。

「拆解PK」15款车型前部防护结构大盘点 铝合金材料难得一见

[资讯-牛车网]

牛车实验室目前拆解的15款车型中,各个产品的设计水准可以说是参差不齐的,而对于前部防护结构的理解,各厂家还是有不少相通之处。但是在材料的应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轻量化吸能好的铝合金还是比较罕见。

下面列举15款车前部防护的结构及其特点:

1、丰田雷凌:铝合金主防撞梁+钢制双体积吸能盒+压溃诱导槽+泡沫层+行人防护梁

2、宝马新3系:铝合金主防撞梁+铝合金吸能盒+泡沫层+行人防护梁+金属加强框

3、名爵HS: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镂空副钢制防撞梁

4、起亚智跑: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泡沫层

5、领克03:铝合金主防撞梁+大尺寸铝合金吸能盒+泡沫层

6、吉利缤越: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泡沫层

7、大众朗逸: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泡沫层+行人防护梁

8、大众宝来: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泡沫层+行人防护梁

9、比亚迪宋MAX:钢制主防撞梁+大尺寸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

10、名爵6: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

11、本田思域: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钢制副防撞梁+钢制副吸能盒

12、WEY VV5: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压溃诱导槽+镂空副钢制防撞梁

13、领克01:铝合金主防撞梁+大尺寸铝合金吸能盒+泡沫层

14、宝骏510:钢制主防撞梁

15、大众新捷达:钢制主防撞梁+钢制吸能盒+泡沫层

接下来我们逐一详解。

1、丰田雷凌:

全新换代雷凌的前部防护结构设计有点出乎预料,弓形铝合金主防撞梁+缓冲泡沫+双宽度吸能盒+行人防卷入钢梁,如此设计超越了很多同价位产品。铝合金成本高,吸能效果好,而超宽的吸能盒更是增强了前部碰撞时的溃缩能力,保护行人降低伤亡。

吸能盒上方带有压溃诱导槽,而侧面并无此设计。主杠体和行人钢梁都是螺栓固定,碰撞后便于维修更换。在紧凑级家轿中,我们此前仅见过本田思域配有类似的双吸能盒结构,无疑是成本较高,碰撞吸能效果更好。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头部区域占用空间大且重量略微增加,且影响周边线束布局,不过还是利大于弊。

2、宝马新3系:

在新3系上,这个加强杆共有4根,采用铝合金材料,形成了一个近似于菱形的视觉效果。在发生前部碰撞时,如果是比较低速的情况,这个支架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水箱。图中的泡沫缓冲层位于主防撞梁上面,也是应对低速碰撞用的,能够给杠皮一定支撑。

取下这个泡沫层之后,可以看到宽大的铝合金主防撞梁。铝合金材料的成本比钢铁高不少,质量轻,吸能效果好,所以低端车型为了控制成本,基本不会采用。铝合金的优势还有轻量化,新3系前部采用大量铝合金材料,包括主防撞梁、吸能盒、副防撞梁、水箱加强杆,整体比使用全钢材料要轻很多,保守估计也有几十斤。

新3系还在车头两角处设计了特殊的金属加强框,材料为钢制。一般来说,车头两角处是雾灯、玻璃水壶、甚至是ABS泵的位置,宝马新3系专门设计了这组金属结构后,玻璃水壶被移到了右侧翼子板内。应该说,这组加强框很必要,提升了车前部25%-45%碰撞时的安全性,大部分车型这里都是薄弱点,新3系这个设计在上一代是没有的。

3、名爵HS:

名爵HS前部主防护结构由金属防撞杠体和附加镂空吸能金属层(副防撞梁)构成,此设计可以说并不常见。由于附属结构的存在,也就无需缓冲泡沫层了。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名爵HS的技术水准、制造工艺以及对安全的考量达到领先水准。还是拿上面的假设性事故举例,如果名爵HS前部追尾其他车辆,理论上由于副防撞梁的作用,中低速下,车自身损毁不会太严重,二级缓冲层先行吸收了大部分碰撞能量,既保护了车头也保护了前部水箱,避免事故蔓延。

防撞梁后方吸能盒带有凸起状压溃诱导槽,且纵横两面均有设计。副防撞梁焊接与主梁之上,二者结合后侧面呈近似口字型。此外,前部出现的线束采用波纹管防护。

4、起亚智跑:

起亚智跑前部主防护结构由金属杠体和泡沫缓冲层构成,防撞杠侧面呈半口字形状,后部吸能盒带有凹坑状压溃诱导槽。

智跑前部无副防撞梁,也没有设计行人腿部防卷入装置。前部出现的线束基本都采用波纹管防护。泡沫缓冲层位于杠皮内侧,贴合比较紧密。假设出现碰撞事故,比如“智跑追尾名爵HS”里面那种碰撞,显然智跑前部损伤不小,否则车主也不会发飙。因为没有金属的副防撞梁,所以前脸肯定伤的重。要是更加高速一些的碰撞,很可能连水箱都会撞坏,维修时间和成本都直线上升。

5、领克03:

领克03前防撞梁为铝合金材质且侧面呈口字型,吸能效果好。吸能泡沫层位于杠皮蒙皮内,前部没有设计行人腿部防护梁。

杠皮内还设计了气压传感器,遇到行人碰撞事故时可激活机舱盖向上弹起功能,减少伤害。

铝合金吸能盒呈类蜂窝状,提升了吸能效果,但没有设计压溃诱导槽仅有溃缩点。

6、吉利缤越:

缤越前部防护结构采用钢制结构,最外层为拼接焊连接,金属杠体侧面呈“弓字形”吸能结构。缓冲泡沫块设计比较隐蔽,位于保险杠皮内,对于低速碰撞能够起到保护车体外观的作用。

汽车保险杠上使用的这种泡沫块并非我们常见的包装运输中那种防止磕碰的廉价垫块。汽车用的这种属于高密度材料,成本也有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网购相关配件甚至都超过了百元。

金属防撞杠后部设计了吸能盒,仅有溃缩点并无压溃诱导槽,明显缩减成本。杠体采用8颗螺栓与后部纵梁相连,便于维修更换。前部线束由波纹管防护到位,但走线位置位于吸能盒区域,碰撞时易受到损伤。

7、大众朗逸:

朗逸MQB平台的应用使其在安全结构方面较老款车型有了一定的提升,摘掉2018款朗逸前杠我们可以发现,其在主防撞梁上设置了一层缓冲泡沫充当二级缓冲结构,以在低速(时速≤5km/h)碰撞当中起到对前杠杠皮的支撑作用,避免低速碰撞下可能引起的杠皮破损,减小碰撞损失;同时,缓冲泡沫能够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起到一定缓冲,对行人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防撞梁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发生中低速碰撞时(时速≤15KM/h),合理的将碰撞力传递至杠体两侧的吸能盒上起到缓冲、吸收、分散碰撞力的作用,用于降低碰撞造成的损失,减少维修费用。新朗逸前防撞梁缓冲泡沫后方即为主防撞梁,主防撞梁本体为单层冲压钢板制成,断面呈“Ω”形,未形成封闭断面结构且钢板厚度较为单薄。前拖车钩固定于吸能盒与杠体重叠位置,能够保证一定的拖拽强度。

新朗逸金属防撞梁两端设置了具备溃缩引导槽的吸能盒,吸能盒本身抗压能力较弱,会在发生碰撞时通过自身形变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和吸收,避免车身纵梁受损变形,减少碰撞后的维修费用,而溃缩引导槽能够保证吸能盒的形变处于吸能效果最佳的形变范围内。此外,新朗逸吸能盒通过螺栓与纵梁连接,方便碰撞后的维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修费用和工时。

相比同级而言,新朗逸在二级缓冲结构以及主防撞梁的设置上是较为常见的设计且略显单薄,但行人腿部防护结构的出现比较令人意外。行人腿部防护结构的意义,在于保护与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的行人。当行人与车头发生碰撞时,腿部防护结构将较前杠更早受力,以更低的接触点将行人铲起,一定程度上避开了车头的撞击,而是直接让行人倒在相对柔软的引擎盖上,减少被撞人受到的伤害,同时避免行人被卷入车底的可能。

8、大众宝来:

MQB宝来换装MQB平台后最直接的提升就是安全方面了,摘除前杠后我们可以发现,MQB宝来在主防撞梁前段放置了一层泡沫作为二级缓冲结构,可以在时速低于每小时五公里的碰撞当中起到行人保护作用,给予行人足够的缓冲,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同时二级缓冲泡沫还有支撑杠皮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低速碰撞时可能引起的杠皮破损或变形,降低后期维修费用。

前防撞梁是汽车前部安全结构的核心部分,对驾驶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防撞梁真不是为了防撞的,而是用来传导作用力的!合理的将碰撞力传递至杠体两侧的吸能盒上起到缓冲、吸收、分散碰撞力的作用,用于降低碰撞造成的损失,减少维修费用。另外前大灯组的位置后移,保护车辆大灯在轻微碰撞中不会损坏,降低维修费用。

MQB宝来的杠体两端设置了吸能盒,吸能盒的作用简单的理解就是可以吸收撞击能量的盒子。将全部撞击力吸收且自身变形,最大限度保证纵梁不收到伤害。MQB宝来的吸能盒四面都有溃缩引导槽,能够保证吸能盒的形变处于吸能效果最佳的形变范围内。此外,全新宝来吸能盒通过螺栓与纵梁连接,方便碰撞后的维修,减少了维修费用和工时。

在摘除前杠的时候我们还惊喜的发现行人腿部防撞梁。“行人腿部防护结构”在底盘较高的SUV中较常见。其作用是当车辆接触到行人腿部时,行人腿部防护结构在比前防撞梁更低的位置首先接触行人腿部,有利于将行人“铲起”引导行人向上、向后移动,落在发动机舱盖或前风挡,增加了行人与车辆的碰撞接触面积,降低了对行人造成的伤害。同时也降低行人卷入车底的风险。

9、比亚迪宋MAX:

拆开前杠我们能够发现,比亚迪宋MAX前部防护采用了粗壮的弓形闭合结构防撞梁,发生碰撞时能够起到良好的吸能缓冲作用,并将撞击力合理的传递到车身框架,以降低车辆碰撞后的维修费用。

同时,防撞梁后方使用了大尺寸吸能盒,且带有多道溃缩引导槽。发生碰撞后,在溃缩引导槽的作用下其能够按照预定轨迹发生压缩形变,最大化吸收碰撞撞击,起到吸能缓冲的作用,对车身大梁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减少维修费用。吸能盒使用螺栓固定,碰撞变形后可直接拆解快速更换,进一步减少维修费用。

10、名爵6:

拆开名爵6前杠我们能够发现,其前防撞梁杠体相对粗壮,采用了与思域类似的“弓形”非闭合式设计,保证一定强度的同时具备更好的吸能效果。此外,拖车钩设置于防撞梁杠体与车身纵梁交汇处,保证了拖车钩的强度,使用时也较为便捷。车头前方散热器两侧,设置了巨大的导风板,能够在行驶时为散热器引入更多冷空气保证发动机散热效果。

名爵6前防撞梁吸能盒相对粗壮,表面有可见的凸起状溃缩引导槽,发生碰撞时,吸能盒将会通过溃缩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保护后方纵梁不发生变形以降低维修费用。其吸能盒与纵梁之间采用螺栓固定,发生碰撞变形后可直接拆卸更换,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维修费用。另外,名爵6前杠内部线束防护较好,大部分采用了波纹管加绝缘胶布缠绕的双层防护,保证了线束的耐用性。

11、本田思域:

思域前部防护为两层金属结构,即主防撞梁上叠加焊接二级金属缓冲杠体。二级缓冲杠体的作用,主要在于时速5km/h以内的低速碰撞下,作用并不明显。

本田思域采用相对冷门的双吸能盒设计,在发生前部轻微碰撞时,需要全部更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修成本,同时可能在前防撞梁发生形变时导致翼子板结构同时变形,增加维修费用及工时。

12、WEY VV5:

WEY VV5前防护钢梁单薄,无缓冲泡沫,杠体上方焊接了镂空钢结构,起到一定吸能作用。ACC探测器位于杠体中心位置,轻度碰撞即有可能损坏。防撞梁上端用金属支架连接水箱框架,以此支撑杠皮,但碰撞后可能导致整个前部构造严重变形。主防撞梁侧面呈Ω吸能结构,后部吸能盒为点焊工艺并带有溃缩引导槽,二者工艺水准一般,共同作用以应对碰撞,吸能效果并不突出。

13、领克01:

领克01前防护梁单薄且中间缺失,有缓冲泡沫,杠体左右两端设计特殊溃缩槽。优势在于杠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吸能好且轻量化。防撞梁上方用金属支架连接水箱框架,和VV5如出一辙。杠体内部并无特殊吸能结构,后方吸能盒体积超大且内部为蜂窝状,吸能效果比传统造型更好。车头左下角单独安装一个自启停电瓶,发生前部碰撞时损坏几率较大。

14、宝骏510:

宝骏510的前防撞杠是没有吸能盒的,也就是只有一个金属杠体用螺栓拧在纵梁上,碰撞时的吸能效果比较差劲。前杠上有三个金属支架,是作为前杠外皮的支撑架,设计位置突出在杠体之前,碰撞时支架先受损,而后才撞击到杠体上,逻辑上实在是行不通。

前杠也没有缓冲泡沫,是个小遗憾。另外,在玻璃水壶的设计上,宝骏510也是非常的寒酸,有足够大的空间,只安装了一个扁小的水壶。建议每次加玻璃上都是用干了再加吧,要不一瓶2L的标准玻璃水估计都倒不进去。水壶上还装了单水泵很明显是省钱,对于后窗有喷水嘴的SUV来说,双水泵是比较普遍的,单水泵的话,后窗喷水延迟是比较明显的。

从侧面能更清晰的看出来,没有吸能盒,杠体是直接连接在前纵梁上的。不过细看可以发现,焊接的缝隙和各种钣金接缝,都没有做哪怕是一点的防腐处理,常见的钣金胶都没有出现。难怪网上各种关于宝骏510金属件生锈的投诉,不过新车肯定是看不出来的,开上几个月就难说喽。

15、大众新捷达:

新捷达采用了POLO同样的PQ25平台,我们在拆解过程中发现其与POLO在结构上有很高的一致性。拆下前杠可以发现,缓冲泡沫、金属杠体和吸能盒都有配备,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防护搭配。虽然大多数人认为缓冲泡沫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实际上缓冲泡沫能够在低速(5km/h)碰撞下,对行人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并保护杠皮不发生破损。

摘下缓冲泡沫,金属防撞梁清晰可见。同时,新捷达前金属防撞梁与水箱框架之间有一片金属支架来增加水箱框架的整体稳定性,但如此设计在发生轻度碰撞导致前金属防撞梁变形时,可能累及水箱框架同时发生变形。另外,新捷达并未配备行人腿部防护结构,当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有被卷入车底的可能,尤其身材低矮的儿童最为危险。

新捷达钢制防撞梁杠体的断面形状为近“C”字形非闭合结构,吸能盒结构前粗后细,但并未设置溃缩引导槽。当发生剧烈碰撞时,未设置引导槽的吸能盒在溃缩过程中可能无法按照预期轨迹变形,难以发挥最佳的溃缩吸能作用。另外,吸能盒通过法兰盘上的三颗螺丝与前部纵梁连接,方便防撞梁的快速更换。

全文总结:由于乘用车大多是私家车,因而对于安全设计的考虑理应是重中之重,而在安全结构设计方面,前部防护结构又是车辆的第一道防护。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这方面已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各种产品的差异化仅在于是否愿意投入材料成本。很可惜的是,我们现在依然很难见到铝合金材料以及行人腿部防护梁。更有甚者,像宝骏510连吸能盒都不做,把成本降到了极限。雷凌的双体积吸能盒、领克的大尺寸吸能盒又是另一种极端,与它们本身的整车安全也并不是十分均衡,头重脚轻。总之,只要是还有成本作祟,就不可能出现完美的好车。

“蚌埠版本”云轨长啥样,有何特点?快来看这个公示……

比亚迪云轨制造基地位于经开区临港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拟分两期投产建设跨座式单轨配套产业项目之轨道梁、柱和列车。

去年6月一期项目环评受理报告公示。时隔年余,蚌埠发布(ID:bengbufabu)了解到,蚌埠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公示了跨座式单轨车辆及关键零部件项目(一期工程)。

2018年9月6日,我局受理了《蚌埠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跨座式单轨车辆及关键零部件项目(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对该报告全本进行公示,请相关公众在1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意见反馈蚌埠经济开发区建设和环保局。

1、项目名称:跨座式单轨车辆及关键零部件项目(一期工程);

2、建设地点:蚌埠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园蚌埠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内;

3、建设单位:蚌埠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4、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合肥市斯康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5、受理公示期:2018年9月6日-9月19日(10个工作日);

6、联系科室:蚌埠经济开发区建设和环保局

电话(传真):0552-3183953

产品方案:拟建项目产品为跨座式单轨车辆,达产后可实现年产600辆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生产规模。

车辆简介:跨座式单轨列车,指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撑,稳定和导向,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轻轨车辆。本项目生产的跨座式单轨车辆一般为3辆、6辆或8辆一编组,两头设驾驶室。车体采用铝合金大断面挤压型材及板材制造,可以有效减轻车辆自重。采用防火性能好的材料制造的座椅、地板等。为降低车内噪声,并保持车内温度,在车体四周增加隔热隔声材料,在转向架周围车体下部的裙板上设置隔音壁。车辆采用电力牵引,并配置电池做备用。

据介绍,单轨车辆重15吨,长、宽、高分别约是14米、3.16米、4.2米,15个座位,最高车速80km/h。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车身断面图片大全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