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电车自燃率

两车自燃后,销量股价双双暴涨,比亚迪背后隐藏了什么实力?

比亚迪,这个名字如今在汽车界可谓是如雷贯耳。它不仅是新能源技术的代表,更是销量与股价齐飞的“黑马”。然而,就在其风头正劲之时,两起自燃事件却引发了广泛关注。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两起事件似乎并未给比亚迪带来太大的冲击,反而让其销量和股价双双飙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比亚迪的销量表现。根据最新数据,比亚迪在某月的乘用车销量排名中稳居前列,销量同比增长显著。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众多传统汽车品牌,更显示出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强大竞争力。而自燃事件的发生,似乎并未对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造成太大影响,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任度。

那么,为什么比亚迪能够在自燃事件后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呢?这背后离不开比亚迪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持续创新。比亚迪一直致力于电池技术的研发,其刀片电池技术不仅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特点,还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虽然自燃事件给比亚迪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消费者和市场对其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认可。

此外,比亚迪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做得相当出色。面对疫情等突发情况,比亚迪凭借其高自给率的供应链体系,成功避免了生产危机,确保了产品的稳定供应。这种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不仅让比亚迪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也为其未来的扩张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技术和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外,比亚迪还注重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它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营销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同时,比亚迪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项目,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社会认可度。

综上所述,比亚迪之所以能够在自燃事件后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离不开其在新能源技术、供应链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和努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环保、智能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有理由相信比亚迪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最后,我想说,比亚迪的这波操作真是让人佩服。它不仅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和突破,还在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自燃事件虽然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质疑,但比亚迪却以坚定的步伐和昂扬的姿态回应了这些质疑。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更多精彩表现吧!

在回顾全文要点时,我们不难发现比亚迪的成功并非偶然。它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成功抵御了自燃事件的冲击,实现了销量和股价的双升。这也再次证明了,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只有不断创新、提升品质、加强品牌建设,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

那么,对于比亚迪的未来,我们有何期待和建议呢?首先,希望比亚迪能够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次,建议比亚迪在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售后服务和用户体验,以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费者满意度。最后,希望比亚迪能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全球汽车企业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此,我也想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激烈竞争,比亚迪将如何保持其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观点!

巅峰之上,比亚迪的三大难题

文:财侦探来源:丽尔摩斯

2023年的比亚迪,更火了。

4月17日,一季度的国内乘用车销量出炉,比亚迪卖了44.08万辆,登顶中国汽车销量第一。

火得一塌糊涂的比亚迪,俨然成为国货之光、汽车界的华为、不买不爱国的民族品牌。

但火爆的销量背后,“火”还有另一层含义——在4月,有新闻报道可查的自燃事件,比亚迪就出现了2起,成为舆论焦点。在越来越大的销量之下,比亚迪的自燃“起火”事件也受到了越来多的关注。

曾经宣称“要将自燃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抹掉”的王传福,食言了。

每一幅盛世图景的背后,都潜藏着危机。对企业来说,规模带来的盛世,也会放大细节处的魔鬼。对比亚迪来说,巅峰之上面临三大问题——

短期而言,是“自燃”带来的舆论压力,本质是品控的问题;中期而言,面临着降价减配背后的价格战难题;长期来看,还有自动驾驶的战略竞赛问题。

没有永远站在巅峰上的企业,比亚迪还能火多久?这就要考验王传福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了。

1

自燃概率有点高

首先必须承认,自燃,是当下所有车企都无法彻底解决的痛点,特斯拉搞不定,比亚迪也搞不定。

只不过,比亚迪自燃的概率有点高而已。

就在比亚迪登顶销冠的前一天。

4月16日,一位比亚迪车主发布视频爆料称:“今天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死里逃生,我们一家三口算命大的,车跑在路上自燃了。到现在还是胆战心惊的…...”

从发布视频和爆料内容看,自燃车辆疑似为比亚迪秦,车辆发生自燃后消防人员及时进行了施救。(由于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故而没有引起任何热度,比亚迪也未做出回应)

在更早之前的4月5日,多家媒体报道,比亚迪汉碰撞起火车门无法打开 ,车主直接丧命现场。

这位车主是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法官,驾驶的是以“安全”著称的比亚迪汉dmi。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在比亚迪汉在碰撞起火后,有人想进行施救发现车门无法打开,这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对于这起公开事件,比亚迪官方既没有任何表态,也没有调查事故起因。

他们在干什么呢?

是比亚迪在上海车展上铺天盖地和宝马同台竞技的公关新闻。

从去年开始,比亚迪就已经发生了多起自燃事件。

根据一份不完全统计,去年1-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火灾数量47起,换算一下,5天就烧一台,其中涉及众多品牌,包括传统汽车厂商及造车新势力。

其中自燃频率最高的,就是比亚迪,数量占了 三分之一,高达18起(含1起疑似案例)。

在这里有人肯定要说了,正因为比亚迪的销量第一,自燃次数不可避免要比其他品牌的车要高。

就像你买彩票一样,一口气买一万张,中奖概率肯定比只买一张的要高。

但,问题在于,恰恰因为你比亚迪是销冠,用户基数你最大,就更应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比亚迪的品控,从燃油车时代起,一直都为外界诟病。

在网上随便一搜10年前关于比亚迪燃油车的报道,都是各种质量问题,比如严重的漏油现象。

差劲的品控,让消费者考虑国产品牌时,只有长城、长安、吉利这三家。

直到新能源时代,吃到时代红利的比亚迪才逆袭翻身,那它的品控有进步吗?

翻阅比亚迪的财报,观察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根据财报显示,比亚迪2022年的销售费用是150亿元,在销售费用的构成中,售后服务费为65亿元,同比增长了428.9%,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2021年的0.57%提高至1.2%。

这个暴涨的售后服务费占比说明着什么呢?

第一,随着比亚迪销量暴涨,电池故障率、整车出现瑕疵的次数越来越多,才会导致返修次数增多。

第二,恐怕是比亚迪“删帖”“撤热搜”“给封口费”等公关费用的水涨船高。

2

比亚迪能否到达更高巅峰?

比亚迪的销量还能不能继续火下去?

一个大胆的答案,这或许不取决于比亚迪,而是取决于特斯拉。

取决于特斯拉到底敢降价多少,以及,它未来推出的廉价车。

在3月2日的特斯拉投资者日大会上,马斯克直接宣称变革生产方式,车辆成本再降50%。

特斯拉削减成本,就是在为降价服务。

今年年初,特斯拉入门车型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SUV车型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

结果不出意料。

宣布降价的隔天,特斯拉就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单季度交付量刷新纪录,营收同比增加24%,但利润暴跌24%,毛利率降至19.3%,首次跌破20%。

注意哦,哪怕特斯拉毛利率跌破20%,却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倍以上,说明啥?

哪怕降了这么多,但特斯拉还有降价空间。

至于另一个杀手锏——特斯拉廉价车,就更诱惑了。

在今年3月初的投资者活动日上,特斯拉车辆工程副总裁Lars Moravy再次重申,下一代车型制造成本将降低50%。

参考特斯拉现阶段平均每辆汽车的制造成本为3.6万美元,下一代车型的成本应为1.8万美元。

这就意味着,未来15万元,甚至15万不到,买一辆特斯拉,将成为可能。

根据微博上一份不记名投票显示,超过80%的人,都会愿意买降价的特斯拉。

许多网友更是表示,“15万元的特斯拉,估计会卖疯掉。”

那么,特斯拉降价,以及廉价车的推出,会如何影响比亚迪的销量呢?

首先,15万左右的特斯拉一旦推出,可谓直击比亚迪的大本营。

比亚迪目前最火最热销的几款车型,定价区间就在10万-20万。

比如:宋 Plus DM-i低配版售价15万左右、元PLUS定价在14万-17万、海豚售价11-14万。

特斯拉新车预计在2025年上市,计划在未来实现400万辆的年产能。

根据目前的网络民调来看,比亚迪面对未来特斯拉低价车,恐怕会压力山大。

如果选择降价呢?比亚迪能不能再杠一波?

结论是可以,但比亚迪会很伤。

届时,比亚迪本来就饱受诟病的“单车利润”将再次大跌。

根据年报,比亚迪2022年销售了180万辆车,单车利润8600元人民币左右。而特斯拉卖出130万辆,单车利润约为9600美元,是比亚迪的七倍。

特斯拉降价,比亚迪当然可以跟。但特斯拉可以一直降价,和比亚迪相比它有降七倍的空间,但比亚迪又能降多少?降七倍,结果就是卖一辆亏一辆。

而这还不是特斯拉最恐怖的地方。

真正值得比亚迪担忧的是,特斯拉不仅有更大的降价空间,并且它的降价是建立在成本不断降低的基础上的——

特斯拉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完全重构了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一开始就实现了汽车行业最大的集成度,加上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制造效率远高于比亚迪,通过规模效应,使它能够主动采取“成本跟随定价”的策略,毛利率不会因为降价而下降。

而比亚迪的降价,目前只能采取“减配降价”的模式。

拿它今年的新车来说——秦PLUS EV冠军版,新车的起售价虽然下调了1.2万元,但在配置方面也进行了大幅删减。

这款车删了侧安全气帘、单天窗、手机无线充电、主驾驶电动座椅、K歌功能、全车车窗一键升降功能、车窗防夹手功能、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和锁车自动折叠功能,并将原来的6个扬声器删减为4个。

这背后既有生产效率的差距,也有人效比的差距。

比亚迪的生产线还是燃油车时代打下的基础,虽然e3.0纯电平台有很大进步,但集成度方面和特斯拉依然有较大差距。

2022年底,比亚迪职工人数是57万人,同比增长接近100%。专业构成来看,生产人员是44.2万人,较2021年增加超22万。特斯拉全球员工数量为12.78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了2.86万人。

2022年比亚迪营业收入为4241亿元,对应人均创收74.4万元。2021年,这个数字却是75万元。

跟2021年相比,比亚迪的人均创收能力不升反降,更反映出比亚迪的低效。

3

未来转折

如果再把目光拉长,放到5年之后考量,届时比亚迪还会火吗?

财侦探认为,一个关键的变量,是自动驾驶。

或许有读者看到这四个字会嗤笑起来,但其实技术进步的速度远比我们想得要快,像chatgpt出来之前,有多少人停留在AI还是人工智障的刻板印象里。

在不久前的比亚迪业绩会上,王传福抨击“无人驾驶”的观点引发了很多争议。

王传福认为,“都是扯淡…,都是忽悠,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自动驾驶最终就是一个高级辅助驾驶。”

“我是实实在在搞战略的,我看的比谁都清,我们有几万名工程师在探索这个东西到底行不行,这条路到底通不通,我不清楚吗?我们比亚迪走的每一条战略不都是对的吗?难道在这上面会错吗?”

客观评价,王传福的言论,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无知的一面。

正确的地方在于,他意识到目前所谓的“自动驾驶”,基本都是资本炒作。(华为、百度等虽然不是炒作,但由于缺乏海量的车辆和数据,一直没什么进展)

无知的地方在于,因为所有厂商(包括特斯拉在内)目前都做不到完全自动驾驶,用户也不关心自动驾驶,就认为自动驾驶不可能成功,这无异是一种僵化的认知模式。

首先,自动驾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虽然世界上路况千奇百怪,地形复杂多样,但就操纵一辆车而言,自由度无非三个:方向盘、刹车、油门。

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些视频里也能看到,特斯拉的FSD(full-self-drive)已经实现了相当厉害的自动驾驶能力,国内厂商比如滴滴,已经把自动驾驶做到了商业化前夜,宣布2025年量产无人车,并接入出行网络。

其次,自动驾驶已经开始走向AI大模型的路线,通过海量的数据投喂,不断迭代,最终像ChatGPT诞生一样,量变产生质变,震惊全世界。

再者,虽然现阶段的消费者不太在乎所谓的自动驾驶系统,更不会花昂贵的6万4千元去买特斯拉的FSD beta版,但自动驾驶一旦成熟之后,售卖安装的边际成本几乎为0,必然将成为车辆最大卖点。

而比亚迪的DiPilot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只能实现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类基础功能,并且可靠性和口碑不是很好。

在未来,一旦自动驾驶实现质的突破,比亚迪又将如何面对这样的降维打击?

本来,比亚迪拥有海量的车辆和行驶数据,几乎等同于拥有一座金矿,却不想着充分地利用,守着金山要饭吃。

不管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方面未来会有什么具体动作,哪怕它现在开始布局,其实已经有点晚了,更不用说王传福目前对此还持否定态度。

一把手的认知,往往决定企业未来的命运走向。

笔者非常认同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王煜全的判断:

“自动驾驶技术一旦成熟,就会带来汽车产业的下一个革命—交通出行即服务。到时,车厂的地位就会下降,尤其是没有自动驾驶技术储备的车厂。

比亚迪如果只看眼下的体验,对自动驾驶重视不足,虽然可以集中更多资源在眼下的电动车竞争中吃下一些市场,却也会让销量增长掩盖长期战略问题,可能为以后留下更多的风险。

这也印证了我们对比亚迪未来的预测,在这两年电动车价格战的趋势面前,比亚迪的业绩会很亮眼,但这恰恰会掩盖比亚迪的战略缺陷,到智能化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比亚迪将会面临转折。”


- END -

星标关注“丽尔摩斯”微信公众号为您带来有侦探视角的深度财经报道

越“燃”越旺的比亚迪

图源:东方IC

6月10日,比亚迪A股市值首次突破万亿,成为首家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国产汽车品牌。与此同时,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榜单中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唯一让比亚迪闹心的是,近来接连爆出的旗下新能源车自燃事件,将其推向舆论焦点。

人红是非多,“自燃”会让势如破竹的比亚迪慢下来吗?

01

新能源车“自燃率”约万分之四

5月31日,上海一位比亚迪·唐车主在微博反映,自己的车子在静置状态下自燃了。据车主描述,因为疫情,车子一直停在楼下,已经有2周没开过,自燃时,车子既没发动,也不在充电状态。根据小区监控,车子在早上5:10左右,从底部冒出白色浓烟,整个过程持续至少半小时。幸运的是,过程中并未见明火。车主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正在跟比亚迪售后协商中,由于已经和厂商签署了相关协议,无法透露更多事件细节。

6月6日,广西贵港一辆比亚迪唐新能源车在路上起火;6月10日,比亚迪股价突破万亿当天,广西和广东两省,各发生一起自燃事件;6月12日,位于广东珠海市的银厦广场,疑似一辆比亚迪宋Pro DM-i发生起火事故??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5月,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能够看到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约42起。

据国家发改委介绍,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国家消防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火灾共发生3000余起。如果以这两个数据为基础,可以估算出2021年新能源汽车火灾发生率在万分之三点八左右。但由于火灾的成因包括交通事故等多种原因,实际自燃引发火灾的概率其实很难估算。

图源:国家消防总局

5月13日,国家消防总局公布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季度火灾发生数为640起。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天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火灾近7起。

数据显示,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超过25%,按此估算,比亚迪新能源车自燃事故数量恐超过媒体报道的42起。

02

生态优势助推销量暴增

6月14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介绍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时指出,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提升至30%,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7年全球居首。

2022年1月,比亚迪凭借92788辆车的销量领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3月,比亚迪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进一步提升到103229辆,越过10万辆大关。今年5月,比亚迪以114183 辆的销量,刷新了自己的月度交付量新高。

为何比亚迪新能源车能够在国内市场保持如此强劲的动力?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比亚迪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其生产、销售、资金和技术上的雄厚实力。

相比于其他造车新势力,比亚迪作为一个综合性的集团,拥有的工厂数量多,规模大,产能也更加充足;加上庞大的销售网络,配合其雄厚的资金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实力,能够帮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研发上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今年疫情期间,特斯拉和“蔚小理”普遍遭遇到了供应链的问题,但比亚迪由于自身生产电池和汽车芯片相关组件,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规避了风险。张翔说:“因此,在今年电池原材料上涨和缺芯的影响下,比亚迪能够逆势上扬。”

与销量一起飙升的,是比亚迪的股价。6月6日,比亚迪市值重新站上9000亿元大关,距离万亿市值仅一步之遥;6月7日,随着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廉玉波“官宣”比亚迪将给特斯拉供应电池,比亚迪的全球市值一路飙升,超过大众集团,位列特斯拉丰田之后,排名全球车企市值第三。三天后,比亚迪顺利跻身“万亿俱乐部”。

一位股民见证了比亚迪股价半年来的狂飙突进。她告诉《IT时报》记者,自己于1年前购买了比亚迪的股票,如今股票盈利率已经超过100%。

03

“刀片电池”并非100%安全

“比亚迪汽车自燃之所以引发关注,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事故发生频次比较集中,还涉及一些新车型,问题就比较棘手。”一名资深汽车产品质量技术专家介绍说,新能源车对安全事故的评级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故障报警类的为最初级;系统识别出故障后,因功能受限造成的功能降级、安全冗余为第二级;最严重的,是绕开了汽车监控系统,突发性的冒烟、燃烧、爆炸等风险,为最高级,“这类事故的危险性在于你既不能提前获得预警,也无法对危险发生的情况进行掌控,因而它造成的危害要远大于其他两类”。

截至目前,比亚迪并未针对可知案例进行公开说明。比亚迪选择三缄其口,原因可能和电池有关。

2020年3月29日“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它将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但在最近发生自燃事故的车辆中,不少都装载着刀片电池。

图源:BYD

在上述专家看来,视频中汽车冒烟、起火、燃烧等现象,可以确定汽车自燃时伴随着大量内能释放,由此推测,起火的原因或与汽车电池相关。“刀片电池所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确相对安全,但这并不能代表其他的制程环节、装配环节、制造环节、品控环节不会出现问题。”

04

新产线的“阵痛”

4月底,比亚迪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22年4月29日起,召回2021年9月2日至2022年3月14日生产的部分唐DM车型电动汽车,共计9663辆。召回原因为部分车辆的动力电池包托盘由于制造原因,托盘透气阀安装面不平整,有进水风险。这可能造成动力电池系统电气回路故障,极端情况下有引起动力电池热失控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从召回车辆的生产时间段来看,这个时候比亚迪的产线也正处于调整之中。4月3日,比亚迪正式宣布,自2022年3月起,全面放弃燃油车生产,全力生产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董事长秘书李黔在解释这一决策的时候就指出,放弃燃油车生产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比亚迪电动汽车供不应求,产能不够,需要把燃油车的空间腾出来给电动车。其实,2021年比亚迪就已基本完成全部面向新能源车的产品线和生产线转型,停产燃油车早已箭在弦上。

尽管制造问题是否由于产线调整带来的阵痛还未可知,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长期来看,这并不会给比亚迪带来太大影响。

申港证券在其一份《汽车行业研究周报》中表示,汽车行业随着疫情好转和各项刺激政策加持,行业触底反弹态势明朗,景气度持续回升,未来产销有望持续向上。

红塔证券也在一份公司研究报告中认为,总体来说随着比亚迪产品布局不断巩固和完善,其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将有望持续保持领先地位,而在目前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景气度仍然较高的情况下,比亚迪将更好地享受行业发展红利。

作者/ IT时报记者 范昕茹

编辑/ 王昕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国家消防总局 BYD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电车自燃率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