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奋楫勇争先⑤|插上数字“翅膀”,深圳制造业蝶变
集装箱“一箱难求”,如何将生产一个40英尺集装箱的时间从2分钟减少到78秒?得益于2017年开启“数字中集”行动,实施集装箱制造数字化转型,中集集团的生产效率实现了如此快速的提升。
2021年,中集的集装箱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200%,净利润超110亿元。中集集团副总裁黄田化表示:“中集集团2021年集装箱业务600多亿的营收都是通过数字化精益、以秒为单位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数字化转型,我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成绩。”
经过40多年发展,深圳从早期“三来一补”的代加工为主,到成为全球制造业重镇。在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新台阶后,深圳将制造业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4月11日发布的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单列,报告中制造业被提及的次数创新高,明确提出要“稳住制造业的基本盘,让制造业空间得到更好保障,让搞实体经济的企业更有信心、更有希望”。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制造业企业的生命线。
作为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重镇,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行业基础雄厚,培育了华为、中兴通讯、腾讯、平安科技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主导型企业。
近年来,深圳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大力培育数字经济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深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总量和占GDP比重均位居全国第一。
这一年,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先进电池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入围数量上领跑全国。
在深圳重视的制造业中,先进制造业是重中之重。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也积极转型升级,迎来数字化“蝶变”,数字技术优化、提升产业流程的案例发生在各行各业。
在历史悠久的陶瓷业,深圳国瓷永丰源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三大模块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以设计研发为例,该公司摆脱了传统的手工造型,采用三维造型、软件精雕操作,分色制图,实现数字化造型输出,所见即所得,同时在3D打印机上实现实体输出,保存完整的数字化开发档案,开发进度从30天缩短到7天。
“在数字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俨然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深圳国瓷永丰源董事长刘权辉表示,数字经济无疑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动力,数字经济背景下优势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近年来,深圳的华为、腾讯、比亚迪、金蝶等行业龙头民企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进行,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大多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较慢。
在4月10日开幕的深圳两会上,来自多个界别的深圳市政协委员针对这一现状建言献策。
深圳市政协民建界别委员王志毅坦言:“数以万计的中小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愿转、不会转、转不起’已经成为了高质量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痛点。”
王志毅建议,针对不想转、不愿转的企业,要多措并举,提高企业家思想认识与内驱动力;针对不会转的企业,要营造生态,构建数字化共性基础的技术供给体系,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基础性技术问题。
他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支持力度和精度,把有限的政府资源更多倾斜到广大中小企业。二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金融产品。通过“简便、灵活、周期长与成本低”的普惠产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没钱转型”的堵点。
“深圳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平衡,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度和程度明显落后于大企业,没有享受到‘数字红利’。”深圳市政协民建界别委员周璇表示,中小企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深圳数字经济建设及整体发展的关键,期待通过“降成本、补资金、育人才”的系列方法,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痛,充分激发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的活力。
深圳市政协经济界别委员、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孙方平表示,深圳在新的历史阶段承担更高的使命,需要更多企业脱颖而出,引领数字化转型,贡献数字经济,产出示范效应。
【统筹】甘雪明 杨磊
【文字】马芳
【摄影】朱洪波
【海报】招凤仪
相关阅读
扬帆奋楫勇争先①|一年新增超13万,深圳学位攻坚战释放城市魄力与温度
扬帆奋楫勇争先②|让金融服务“精准滴灌”,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
扬帆奋楫勇争先③|融通湾区,深圳交通先行
扬帆奋楫勇争先④丨深圳大手笔“放水养鱼”,退税减税规模或创历史新高
【作者】 马芳;朱洪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玲珑轮胎:低基数效应下的“触底反弹”,难掩“掉队”焦虑 | 钛媒体深度
图源视觉中国
10月16、17日晚间,玲珑轮胎(601966.SH)与赛轮轮胎(601058.SH)先后公布三季报预告,让缠斗十年、易主数次的“上市轮胎一哥”之争,以极为悬殊的差距暂时收场。
业绩预告显示,玲珑轮胎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9.0亿元-10.8亿元,同比增加 317%- 400%。这个建立在去年历史低点业绩的增幅虽然惊人,但参考价值平平,以单季度绝对值看,目前的3.39亿元-5.19亿元净利润能否超越2019年同期悬念较大,和2020年的7亿高点也差距甚远。
另一边,赛轮轮胎以翻番业绩创下历史新高,第三季度实现盈利超10亿元,相当于玲珑轮胎三个季度之和,而前者反超后者还只是2022年的事。
因而,玲珑轮胎的翻倍式增幅有着某种“伪反转”的苍白:随着扩张继续,公司在建工程持续走高,存货与有息负债进一步恶化,销售毛利率在历史低位小幅回弹,净资产收益率在头部企业中大幅落后并垫底。并且,随着今年中策橡胶开启A股主板冲刺,上市后玲珑轮胎还将从二哥掉到老三——如果以净利润排位,目前玲珑轮胎已经落到上市企业第五位。
在接下来的涨价周期中,被上一个周期打入冰点的玲珑轮胎面临一场全新大考——竞争态势加剧,原材料进一步挤压利润,业绩反弹低于预期。作为国内轮胎市场的传统霸主、比亚迪的第一大轮胎供应商,玲珑轮胎手握新能源车配套市场22%的市占率,却在国内新能源加速爆发的当下江山易主,被各路友商赶超,其原因值得管理层深刻反思借鉴,也值得投资人关注警惕。
频遭友商超越,排位与含金量同步下滑一个多月前,美国知名轮胎行业媒体《Tire Business》公布了2023年全球轮胎企业75强排名,以营收规模为标准,国内企业上榜众多,中策橡胶、正新橡胶位列前十,赛轮轮胎前进两位至第12,玲珑轮胎下跌4位至第17。如果按最新业绩排名,赛轮轮胎还将超越台湾的正新橡胶,而玲珑轮胎依旧被锦湖轮胎反压。
图源:车与轮店主联盟
缘由极为简单,玲珑轮胎的“触底反弹”在群雄并起的时代算不上预期之外,赛轮轮胎、三角轮胎(601163.SH)、森麒麟(002984.SZ)都已剑指历史新高,玲珑轮胎只能持平自己的肩部年份。
业绩上,大额增幅源自公司去年的极低位数据,在营收基本恢复的情况下,玲珑轮胎三季度单季净利润3.39亿元-5.19亿元,和2019年相当。
此外,存货、在建工程、有息负债同样澎湃增长。相较于2020年同期,玲珑轮胎营收略降,存货余额近乎翻倍,流动资产占比达到36%;以单季度论,二者增速也极不匹配。明细上主要是库存商品增长,由2020年的14亿元走高至上半年的27.02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上玲珑轮胎为108.25天,赛轮轮胎、三角轮胎、森麒麟分别为85.45天、52.49天、107.98天。
这对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造成负担,最近四个季度玲珑轮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21亿元、-3.56亿元、0.15亿元、-1.51亿元,而另一端,在建工程形成的新增产能使此两头承压。
这些年玲珑轮胎的主要资源均流入了其长期资产,2020年以来增长超70亿元,目前在建工程余额80.4亿元,今年上半年单独列示的在建工程就达到10个,这也是其偿债能力不佳的原因。
自2020年大规模去杠杆后,玲珑轮胎的有息负债规模再度逼近110亿元,短债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近85亿元,但公司账上不受限的货币资金只有23亿元。
从销售上看,反弹也远未走出谷底。受益于原材料价格此前低位,今年玲珑轮胎销售毛利率有所回暖,但距离顶峰仍有10%的差距。且今年业绩上涨也始终有着降价促销的刺激,2季度公司轮胎产品价格环比1季度降低3.2%,同比去年降低15.6%。
在此意义上看,逆势扩张下的财务成本恶化与销售压力还需要根本性的回弹,而非一次苍白的“同比翻倍”。
涨价潮再度淹没利润?上一轮周期结束,赛轮轮胎和森麒麟成为最坚韧的跨周期企业,如今,汹涌的涨价潮在三季度再次启动,复苏低于预期的玲珑轮胎面临新一轮大考,核心压力是原材料暴涨与销售趋势。
最近三个月里,橡胶价格一路狂飙,天然橡胶期货10月以来逼近15000/吨大关,同比涨近40%;丁苯橡胶同比涨42.3%;轮胎用钢帘线价格同比上涨11.62%;炭黑价格同比上涨53%;通联数据显示,合成橡胶期货创上市来新高;丁二烯橡胶期货主力合约8月初至今累计上涨约19%。相较于年内低点,顺丁橡胶价格上涨36%,炭黑、防老剂价格较年内低点也分别上涨了49%和57%。
近1年期货收盘价(主力):天然橡胶(元/吨)
原料供应方面,行业人士指出,尽管全球天然橡胶产量呈现出逐步恢复的态势,但受制于种植面积和种植地区的限制,短期内天然橡胶供应仍然紧张。同时,合成橡胶的生产也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短期内轮胎供应仍然紧张,价格有继续上涨的压力。
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是生产轮胎的主要原材料,在玲珑轮胎总生产成本中占比30%-40%,十年前占比接近一半。今年前几个季度,天然橡胶、炭黑等原材料价格的整体低位助推了玲珑轮胎业绩大涨。
为了传导压力,9月以来,玲珑轮胎在内的80多家轮胎企业掀起涨价潮,涨价幅度在2%-6%之间。玲珑轮胎公告称,自9月27日起,将针对公司国内零售市场的PCR所有品牌、所有产品系列进行开票价格上调,涨价幅度为2%-5%,将针对公司国内零售市场的TBR所有品牌所有产品系列进行开票价格上调,涨价幅度为3%-6%。
因此,四季度叠加涨价影响,行业净利润或有所收缩,这也将影响玲珑轮胎“降价促销”的收效。业内人士指出,面对疲软的轮胎市场,涨价依然是最有效的促销手段。目前轮胎市场都是呈现降价甩卖的态势,轮胎企业要增加销量只能明涨暗降。
据《轮胎商业》调查,已有部分轮胎经销商表示“两个月的库存量半年都卖不出去”,对于“全线失控”的轮胎价格,其认为疫情之后轮胎市场本身的恢复还不够快,市场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很多的轮胎厂家明涨暗降,看似涨价的背后其实都在加大力度促销”。
涨价潮依旧是一场市场争夺战,抢的是市场份额,榨干的是各家利润。
以史为鉴,玲珑轮胎在高成本面前一直较为脆弱,上一轮周期中2020年-2022年玲珑轮胎净利润分别从22.2亿降至7.9亿、2.9亿,降幅分别为64.5%、63%,连续腰斩。2021年三季度,天然胶、合成胶等同比采购成本上涨24.77%,虽然玲珑轮胎当季也通过涨价“温和传导成本压力”,但销售毛利率同比暴跌了11.58%,从当年四季度开始,公司净利润连跌了5个季度。这跟公司产能集中国内、靠平均单价低于300元的物美价廉战略占领市场、毛利率偏低关系较大。
今年的涨价潮无疑将再次助推头部企业洗牌。站在新周期的起点,赛轮轮胎借着国内外产能放量迅速增长,净利率大幅反弹,前三季度净利润翻番;现任轮胎一哥中策橡胶今年初递表上交所,募资70亿扩张;森麒麟开启新一轮全球产能布局,进一步紧追玲珑轮胎;掉队多年的三角轮胎今年也创下近十年最佳业绩。
要破局“掉队”焦虑,玲珑轮胎的底牌只能是逆势投资的产能释放。
“出海”爆发,悬念待解顶着肉眼可见的增长压力,众多券商研报依旧将玲珑轮胎的高增预期投向海外产能爆发,核心点是投资70亿的塞尔维亚工厂投产——尽管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多次延期,且由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令的存在,国内轮胎巨头很难玩得转欧洲市场。
2023年3月30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发布第2023/363/AD18R3号公告,对原产自中国的载重轮胎反倾销情势变迁复审作出终裁。依据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第5号决议,其决定维持2015年11月17日第154号决议不变,继续对中国涉案产品征收14.79%~35.35%反倾销税。这对玲珑轮胎而言并不是好消息。
这些年,美国、欧盟、印度、土耳其、非洲等多地先后对中国轮胎发起双反,让中国轮胎的海外领土始终仅限于东南亚一隅。以卡车轮胎市场为例,2017年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后,中国进口量从60%下降到10%左右。
10月17日据USW报道,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对泰国卡车和公共汽车轮胎的反倾销申请,申请称倾销幅度达47.81%。此申请一旦落地,玲珑轮胎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内企业在泰国的全钢轮胎产能中,玲珑轮胎以220万条居首,而后是森麒麟200万条、通用股份130万条。
并且玲珑轮胎只有泰国一个海外基地,由于价格低廉始终有反倾销税加身,插足空间和利润空间一直受限。玲珑轮胎执行最高反倾销税率21.09%,而赛轮轮胎越南反倾销税率0%、反补贴税率6.23%,合计6.23%。
10月17日的新闻或许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两个月前玲珑轮胎泰国反倾销复审初裁税率有望降低的反击。实际上,明年一月泰国税率降低究竟能否落地还会复审,对当下影响不大。一位汽配行业人士表示,由于反倾销调查仍会周期性的出现,税率的调整并不会影响轮胎企业的长期预期。
当然,“海外抢产能”是中国轮胎的行业趋势,中国胎企海外建厂正在加剧竞争,欧洲对华的轮胎关税松动让玲珑轮胎、森麒麟等更多企业加入,业内预计毛利率还有下降可能。
而真正爆发与否,需看产线的具体进度。玲珑轮胎投资70亿的塞尔维亚工厂自宣布6年来可谓坎坷至极。原计划2021年底投产的塞尔维亚工厂,被疫情耽误一年。2022年底塞尔维亚局势陷入动荡,2023年科索沃升温不断,武契奇多次宣布全国进入战备状态。原计划今年一季度投产,如今已再度延后至明年,卡车胎2024年预计达到设计产能,乘用车胎 2025 年达到设计产能,特胎 2025 年一期投产,这意味着工厂最近两年或利润微薄。
当然,玲珑轮胎的塞尔维亚布局实际上抓住了地缘政治良机,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每年向欧洲出口近2000万条轮胎,其中约一半运往欧盟。随着欧盟的制裁,这一水平直接降至零。
但工厂难产正在让其错失机会。因为,导致欧洲低价轮胎需求暴增的根本原因是地缘政治问题,而这一局面很可能是短期的。
未来,单价两三百块的玲珑轮胎能否如愿在米其林和马牌的大本营大杀四方,是个悬念而非实景。毕竟现在已有质疑的声音认为玲珑轮胎陷在欧洲70亿的投资泥潭中五年有余,有点得不偿失。
批评人士指出,若轮胎企业只能以规模论英雄,缺少品牌底蕴,一切向着高大强迈进,表面非常繁荣,但隐患众多,在巨大产能的刺激下,这样畸形的发展迟早是要出问题的。(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黄田,编辑|刘敏)
富士康起家历程与老板的情感之路,看完真会感慨万千
有这么一家企业,它成就了乔布斯,成就了苹果,对深圳乃至为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都贡献良多。
30年间,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这家企业的老板,底层出身,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家,以雷厉风行的军事化管理享誉商界。
这家企业叫富士康,这个人叫郭台铭。
1
我们时常听到,很多首富都说自己是白手起家,但当你了解到他们父母辈的经历就知道这句话是打折扣的,但郭台铭却是货真价实的“白手起家”。
1950年,郭台铭生于台湾板桥,祖籍山西晋城,纵观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教科书般的屌丝逆袭故事。
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一家6口人都住在一座庙里,唯一的收入来源是父亲做警察的微薄俸禄。
童年时 ,郭台铭和弟弟妹妹因是外乡人,常被同龄人欺负,可无论对方有多少人,被打得多惨,他都会红着眼睛,抄起拖鞋和对方死磕到底。
他的父亲行伍出身,还当了警察,从小对郭台铭兄妹4人进行军事化教育。
这种幼年的经历,对郭台铭的影响巨大。刚毅、果敢、不服输、说一不二等等标签从那时候起就被贴在了他身上。
少年时代,半工半读的状态下,郭台铭从海事专科学校毕业,毕业后也成了一名军人。退伍后,他在台湾一家很大的航运公司工作。
当时的航运被认为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但郭台铭却更想做实业。
1974年,靠着母亲借来的10万新台币,郭台铭和朋友合伙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做塑料产品。“鸿海”是郭台铭想的名字,鸿为天,海为地,意思是自己做的是天地之间的大生意。
跟很多首次创业的人一样,钱很快亏完了,合伙人也退出了,留下的是负债累累的小公司。
此时,郭台铭的第一个孩子也出生了,老郭家穷得连奶粉钱都没了,只能喝着米汤,饿得哇哇大哭。看见老公整天唉声叹气,家里又穷成这副模样,妻子林淑如从娘家借了70万支援郭台铭。
郭台铭和林淑如的结婚照
1976年,26岁的郭台铭揣着温热的“老婆本”接了一笔黑白电视机旋钮的大订单。
可等他接下订单才发现自己没有生产旋钮模具的技术,只能到处求人,最后费了好大劲才完成了生产任务。
这次的经历,让郭台铭敏锐意识到塑料加工属于产业链的底层,模具加工才是整个制造业的核心,所以他打算从这方面下手。
此时的鸿海公司账面已经有了数百万的资产,当时在许多朋友的建议下,郭台铭眼前有两个不错的“赚钱机会”。
一是台湾经济腾飞,乘房地产火热,去炒地皮;另一方面制造业兴起,带动了各种原材料涨价,还可以靠囤积原料赚钱。
但郭台铭却选择放弃这两个看似能赚钱的大好机会,选择把钱拿去购买最先进的日本模具机器,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因为他觉得炒地皮和囤积原料都是投机倒把的行为,只有搞实业,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走的更远。
不仅如此,郭台铭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情,就是把公司搬到了偏远的台北土城,这里是台湾专门关押经济犯的监狱。郭台铭随时做好还不上钱蹲号子的准备。此时他心想的是,假如自己真的进去了,手下也可以就近汇报工作,客户也可以就近谈合作。
靠着这种疯狂,鸿海转危为安;靠着在绝境中积累的模具技术,郭台铭一步步强大起来,有了足够得实力去外扩。
2
1980年,鸿海生意真正红红火火起来,可30岁的郭台铭心里却有些不痛快。
这个时候的台湾,好多工厂彼此打价格战,争斗不休,因还不上贷款,工厂倒闭,法人被关的新闻屡见不鲜。
因此,郭台铭作出了一个决定:不再和台湾本地工厂玩,去找美国人做生意。
因为要进军国际,品牌得起个外文名,郭台铭就起了个“FOXCONN(富士康)”的名字。
FOX意思是狐狸,寓意企业要像狐狸一般灵活机敏,CONN是连接器的英文Connector的缩写,企业性质一目了然。这名字可谓实至名归,在开发连接器生产设备时,不少工艺都不懂的郭台铭宣称 :“成功就四个途径:抄、研究、创造、发明” 。
虽说美国的潜在大客户很多,但想要获得订单也不是那么容易。
郭台铭跑遍大半个美国谈客户,常常饥寒交迫、苦苦等待、拼命争取,又是一个新的创业故事。
为了拿下当时的计算机巨头康柏,他在康柏总部旁边建立一座工厂,只要康柏公司提供设计,当天就赶制出模型;
为了拿下索尼,他在约定时间的一半就完成了订单。
而且富士康坚持只做代工,不和客户抢生意。
就这样,郭台铭的公司在美国得以立足。
无论如何艰难,在创业这条道路上,郭台铭始终没有放弃过。
台湾让郭台铭有了根基,美国让郭台铭变得强大,而真正让郭台铭走向辉煌的是祖国大陆。
3
1987年9月,蒋经国开放了大陆探亲。
带着父母对于家乡的思念,郭台铭第一次来到了祖国大陆,回到了山西晋城老家。
郭台铭是第二代台湾人,却有着强烈的故土情怀,他自称是山西人,钟爱山西汾酒,无比信奉出自山西的关公,关公和妈祖是他的两大精神寄托。
他还把自己当做晋商的传人,务实、低调、肯吃苦、精明又绝不失厚道。
既然是务实的晋商传人,到大陆就不可能只是去老家旅游,此时的郭台铭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机会建厂。
当时全球低端产业正在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向欠发展中国家转移,很多台商都选择去东南亚建厂,但郭台铭则更倾向于大陆。
此时的大陆不仅在土地政策上给予台商极大优惠,在税收、招工等环节也给予了充分照顾和扶持。
1988年,郭台铭第一次跨过台湾海峡站在深圳的土地上时,距离他父亲当年匆匆赴台整整过去了40年。
在当时的深圳,像郭台铭这样的台商是非常受欢迎的。1988年在后来被称为“台商元年”,台商在大陆投资建厂的大幕由此拉开。
1988年的深圳和郭台铭是互相需要的。
1988年初来深圳的郭台铭(左二)
“时间就是金钱”成为深圳精神。
这是一座对资本和工业无比饥渴的城市,而深圳的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也成为台商们的新机遇--同一工种,台湾工人的薪资当时是内地5倍左右,于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涌向了深圳,以生产塑胶制品、电子元件、运动鞋、服装等为主。
郭台铭到了深圳后,看上了宝安西乡一处厂房,当时这座厂房地处穷乡僻壤,很多员工满怀期待而来,满含热泪而走。
每个人都问自己:这么烂的地方,比农村还农村,为什么要来?
但是郭台铭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相信未来一定会发展的很好,他要做到全球第一。创办了富士康在大陆的第一家工厂——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
海洋厂,以及整个鸿海集团,都如郭台铭所说,飞速发展。
1991年,鸿海集团在台湾上市(TWS:2317)。
1992年,富士康在深圳黄田的工厂揭幕。
1992年黄田工厂揭幕仪式
到龙华选址时,郭台铭拿出偶像成吉思汉当年开疆扩土的气魄。他站在荒地的高处,对着比人还高的野草丛拍板“看得见的土地我都要了”。
等到1996年6月6日,富士康龙华园区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只花了4个月建起来的园区成为“深圳速度”象征之一。郭台铭后来回忆其中过程:
“我们龙华园区的每一颗砂石、除杂草,每一块砖、每一根钢筋、每一个地下沟管线,甚至于排水沟的沟盖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当时正好碰上知识青年返乡就业,很多知青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这座巨型园区后来建起了100多栋厂房,拥有30万员工,成为郭台铭商业帝国在内地的根基。在这个封闭王国里,消防队、医院、游泳池、餐馆、银行、网吧……现代城市应有的设备一应俱全。每天,大巴和高尔夫球车穿梭不歇,把流水线上的年轻人们运往一个个目的地。
入夜后,园区马路上经常会跑着一辆特别的高尔夫球车,驾驶员是郭台铭。这位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超级劳模喜欢随时停车,去抽查生产线,甚至动手帮工人维修设备。
毫无疑问,他是帝国里最有话语权的“王”。
在整个1995年转行进入PC领域后,以及成为苹果代工厂前的这十年间,富士康的年销售额从25亿飙升至4000亿,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50%。
1996-2007,在此间的10年里,富士康见证了诺基亚的如日中天,见证了摩托罗拉V系列手机的封神之路,见证了戴尔、惠普的辉煌与落寞。如果说PC产业的发展,让富士康迎来了第一轮爆发的话,那么富士康的第二次爆发,则全部要归功于苹果。
2007年,乔布斯主动找上门,希望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代工厂富士康能够为苹果代工,当时有媒体报道,富士康将负责苹果首款手机的制造,产量达1200万。
在此之后,郑州、太原等富士康厂区成为苹果手机生产的主力军。据统计,曾经仅郑州富士康工厂,就承担了全球50%的苹果手机生产任务。2011年,靠着为苹果手机代工,富士康跃居《财富》500强第60位。
两家公司携手走在高速公路上。
富士康的成功自然离不开郭台铭孜孜以求的精细化管理,可其中也似乎少了那么些人情味,大麻烦随即而来。
4
2010年刚开年,深圳富士康出现了第一宗工人跳楼事件。郭台铭起初并不在意,数百万的员工出现那么一两起想不开的自杀事件,实属正常。
万万没想到,随后短短九个月,接连发生了14起富士康工人跳楼事件。
当年的“十四连跳”迅速塑造起富士康血汗工厂的形象后,他一度被台湾学者批为“台湾之耻”。残酷的军事化管理、超长工作时间,都成为被外界诟病之处。
郭台铭也不是没想办法,第五起自杀事件发生后,他就主动宣布全员涨薪,接着邀请媒体实地探访,还请来几位如花似玉的“小姐姐”在厂区四处转悠,充当心理辅导员。
实际上,员工连续跳楼与富士康严酷的管理制度分不开。
跳楼事件期间现身的郭台铭遭记者围堵
富士康的员工入职前都要军训,园区内的工作和生活必须按照富士康《员工手册》严格执行。
按照《手册》规定,工作时,无论坐着、站着,所有人都必须听着哨声统一行动,即使只是站着,也必须像军人一样站军姿。
流水线上的工人哪怕是简单的焊接工作,也有整套扫视、拿货、焊接及完结等程序要求,头部只需跟着作业左右晃动,绝不能四处乱看。整套动作一天下来重复数千次,人不傻才怪。
除此之外,富士康工人不仅食宿全免,所有生活上的事情统统外包,洗衣、保洁都有专门公司承办。倒不是富士康多心疼工人,而是这样可以省下无法控制的金钱和时间成本,让工人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好好的大活人变成“机器人”,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富士康上调基本工资、开通服务热线、限制加班时间,以平息众怒。期间,乔布斯还把美国防治自杀的医生请到富士康工作了6周。
风波平息后人们发现,富士康在各地的工厂招工处,依然挤满了排队的年轻人--它是流水线工人们的向往之所。
究其原因,富士康在所有加工企业中,薪资水平还算较高的,而且任何时候都不拖欠工资。
在竞争残酷的商业环境中,“骁勇善战”的富士康也逐渐成为各地政府眼中能直接带动GDP的“香馍馍”。
5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郭台铭和富士康的意义很明了:政绩。
这些年,富士康成为全国各地政府争抢的财神爷。每到一个城市,富士康就能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在富士康的雇员中,接近90%都是普工,也就是一线组装工人。这些人学历较低,相比较于高学历人员,他们找工作相较要难一些,如果能帮这些人解决就业问题,任何一个地方政府都求之不得。
以郑州富士康为例。
2010年之后,富士康逐渐把苹果手机的组装业务从深圳转移到郑州。
富士康在郑州拥有大约40万员工,加上依附富士康生存企业带来的就业岗位,可以让河南流出人口减少80万。
除了就业,富士康还有一个秒天秒地的能耐,挣外汇。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中国海关
过去10年,富士康的出口额占全国总出口额的比例,平均达到5.76%!
如果把富士康的出口额和城市比,就更令人发指了。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中国海关
2018年,富士康的出口额可以相当于大深圳的68%。
深圳是过去26年国内出口额排名第一的城市,富士康功不可没。
再看看郑州。
作为河南省的省会,郑州市出口额386亿美元,其中郑州富士康出口318.3亿美元,占比82.5%。
富士康让郑州成为中部省会中出口额最高的企业,让郑州机场成为吞吐量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场。
此外,富士康在山西的两个厂,出口额占到整个山西省出口额的半壁江山。
四川也是如此,富士康进入后,四川全省货物进出口总值从不到1000亿提升到3000亿,成都富士康一家企业进出口金额就占到全省的19.2%。
昆山、烟台、重庆、贵阳等省市也通过引进富士康,不仅从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好处,城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也得到相应改善。不可否认,富士康的到来给各地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更带来了一系列的上下游产业链,当地的高新技术和电子产业迅速得到提升,直接改变了整座城乃至全省的经济生产体系。
因此,郭台铭无论去大陆哪里考察,当地一把手基本上都会亲自接见这位“财神爷”。
在中国,没有一个市长能抵挡富士康的诱惑。
6
俗话说:“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在默默支持。”
他的发妻林淑如,就是当初为郭台铭解决公司资金问题,让他重振旗鼓的人。
富家女林淑如的爸爸,是身价600亿的香港巨富。林爸得知女儿要下嫁给穷小子,亲自撂下狠话:“ 若女儿执意要嫁给他,就和她断绝父女关系。”
林淑如不顾和爸爸多年父女情,一心只想嫁给郭台铭。她放弃锦衣玉食的富家女生活,陪着郭台铭白手起家。
郭台铭和第一任妻子林淑如
在郭台铭创业初期,林淑如为了不让他分心,一人操持家庭全部事务。郭台铭把钱全部投于公司上,他曾最长时间3个月都没给林淑如生活费。
在郭台铭公司遭遇资金危机,一度无法经营下去时,曾一度非常倔强的林淑如放下了面子,亲自回娘家和父亲开口借了70万,全心支持郭台铭创业。
倘若没有林淑如,也不会有今天的郭台铭,好的婚姻是用来互相成就的。
事业成功后的郭台铭,也并不像其它有钱公子哥选择花天酒地。结婚30余年从未发生任何绯闻,对待妻子的爱始终专一忠贞。
郭台铭曾花费数亿,为爱妻买城堡,因为林淑如值得。
本以为苦尽甘来的二人能够相伴终老,无奈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林淑如却被确诊为乳腺癌。得知妻子患病之后,郭台铭不惜财力物力,他找遍最好的医生给妻子治病,甚至迷信起来,花6千万给妻子转运。
2005年3月11日,55岁的郭台铭被福布斯评选为台湾首富,妻子林淑如在他成为首富的第二天,不幸离开人世。
在爱妻去世时,郭台铭热泪盈眶说:“ 上天对我不公 。”
可俗话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太太走后的郭台铭仿佛放飞了自我,与众多女明星不断传出绯闻。
作为台湾地区富豪,他先是牵手港姐刘嘉玲,两人手牵手一起出席活动。
后来又被拍到跟“香港第一美女”关之琳约会,不过郭台铭自己不以为意,强调“可以选择对象可不仅一个哦”。
最受关注的绯闻对象,是台湾超级明星林志玲姐姐。
当年林志玲的爸爸和哥哥,由于经商不当,欠下巨债。后来通过妈妈的介绍认识郭台铭,她试图靠傍富豪,为家里偿还债务。
林志玲在得知郭台铭喜欢跳舞,特意为他学探戈。在郭台铭的公司晚会上,林志玲和郭台铭跳 “ 爱的探戈 ” ,俩人的热舞营造出暧昧的氛围。
林志玲和郭台铭热舞
跳完舞后,林志玲拿着扇子挑逗郭台铭问:“ 感情,事业哪个重要?”郭台铭答道:“ 我对拿扇子的人非常感兴趣” ,看客们也在一旁起哄。
当众人都以为两人会修成正果时,一位比郭台铭小24岁的舞蹈老师曾馨莹,却走进了郭台铭的心里。
有趣的是,这位曾老师正是当年指导郭台铭和林志玲跳热舞的舞蹈老师,林志玲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姻缘会以如此方式被砸个稀巴烂。
郭台铭和第二任妻子曾馨莹
当媒体问起郭台铭为何看上曾馨莹时,他一脸真诚地说:“我从她身上闻不到钱的味道。”并且称自己以往和女明星们的小打小闹只是“逢场作戏”。
不知道林志玲和刘嘉玲等女明星听了作何感想。
郭台铭和女明星交往可以说是逢场作戏,但对自己一手打造的富士康帝国,那肯定是真爱了。
从中国到美洲,再到欧洲、南美洲和非洲,富士康的工厂遍布大半个地球村,郭台铭一手打造的千亿帝国堪称华人中的商业奇迹。
很多人肯定会大谈郭台铭的格局和眼界,可事实上如果没有大陆经济腾飞的台阶,享受着无数优惠政策和几十年的人口红利,郭台铭未必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7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逐渐上升,人口红利也开始逐渐消退,很多跨国公司把制造产业开始向东南亚转移,富士康也不例外。
富士康一直想在国外建立更多工厂,将目光瞄向了东南亚的印度,以及越南等地。和很多企业一样,富士康准备像当初在大陆一样,继续享受着这些国家的人口红利,但好像这一次富士康并没有如愿以偿。
原因很简单,不是所有国家都有大陆这样的高素质工人和完善的工厂配套体系。
首先,在人工方面,虽然东南亚这边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但他们的工人与中国工人相比,勤奋程度一个天一个地,尤其是印度工人的懒惰散漫,让富士康印度工厂的生产效率大打折扣。另外,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印度工人管理难度也是非常大。
由于人口素质低下,很多在印度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还需要经过中国大陆代工厂的进一步加工,这样算下来用工成本根本没有降低多少,反而产品的质量还下降了。而且因为这些国家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频繁的出现断水断电,这对于一家工厂来说,可以说是有很大影响。
第二,这疫情爆发之后,只有大陆的富士康工厂影响最小产量平稳,而富士康在印度、越南的工厂却是窘况不断。
一场疫情之下,富士康在越南北部的三大工业园区被暂时关闭,在印度的工厂也遭到了重创。据外媒报道,因受两三波疫情的冲击,富士康在印度南部工厂已经有上千位工人确诊。
据悉,富士康于印度的iPhone12产能至少缩减50%。严重影响到富士康的出货。为此,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工厂不得不开出更高的新人入职奖励,以此来扩大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富士康在印度、越南的产能受挫,其他制造工厂也陷入生产困境,将面临严重的损失。日前有外媒报道称,受印度与越南新冠感染病例增多的影响,制造业或将重回中国。
从某种角度来说,海外企业在享受所谓“印度制造低成本红利”的同时,也要承受当地其他方面如公共设施(管理水平)的隐忧。
目前看来,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经过最近几十年的打磨,当下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东南亚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所以有人说,“中国高素质、肯吃苦的产业工人队伍,始终是吸引外资来华投资的重要法宝”。勤劳、聪明的中国工人,从来都是富士康、苹果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尤其是这两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在海外需求较强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再次担起了弥补其它国家产能不足的角色。
富士康想离开中国,并不容易。
结尾
首富之路都是努力拼搏的辛酸泪,但更重要的是:郭台铭能够判断潮水的方向,顺势而为。
电视机火做电视,电脑火生产电脑。意识到大陆遍地是机会,他就义无反顾的在大陆建厂。
郭台铭曾说要做世界第一,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富士康成为了制造之王。
不过如今随大陆人口红利褪去,富士康赖以生存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急速萎缩,开拓东南亚的布局也是不顺利,身边又多出像比亚迪和立讯精密这样闷声不响的竞争者,这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随着郭台铭的退休,未来的富士康,何去何从仍需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