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有哪些部门

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是国企吗?

吉利比较好,进步很大。

比亚迪商用车研究院是哪个事业部?

各有各的好,不能去排斥别人。

比亚迪舒酉星:推动安全出行背后的"技术+生态"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科学技术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导举办的"2018中国安全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举行。车云主办"安全出行主题论坛暨第二届交通安全产业峰会",峰会以"安全出行"为主题,"专业论坛+创新展"联动,打通汽车、交通、电子、通信等多个行业,探讨最具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安全出行模式与生态,强势推动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大会关注度及影响力。

论坛期间,比亚迪汽车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舒酉星发表了以"加强生态合作,推动安全出行"为主题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比亚迪汽车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舒酉星

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车云网的邀请,我来自比亚迪。一直以来比亚迪的汽车在路上被称为"公路坦克",我想在硬件安全方面我们还是有所追求的。在刚刚结束的新一批碰撞试验中,比亚迪全新的"唐"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成绩我今天不方便公布,相信大家很快就会看到中国车能够达到碰撞安全的最高的水平是我们全新的"唐"创造的。

今天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相关安全出行的这个会,所以我的资料准备的可能不如我们有一些专家那么专业,但是比亚迪正在推进开放的生态,来打造智慧汽车,所以安全是汽车行业其中一个最关切的因子,也是用户使用汽车的基础。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比亚迪在安全方面的经验,希望跟大家学习探讨。

我们谈到汽车现今发展的状况,不得不看汽车行业正在转型的过程当中,这个转型有几个特征:

1

电动化、新能源化,电动化的热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当今中国车市正在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同时,新能源车的销售还一路飘红,我们今年大概会接近100%增长的比例在新能源车方面;

2

智能车联,车联网/互联网汽车也在大力的发展,所有的车企在它的产品路线和技术规划中都摆脱不了智能汽车。共享车,毫无疑问,也是我们大家讨论的话题,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用户,似乎现在已经不愿意拥有一辆车,愿意使用共享出行服务。另外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汽车也非常火热,我刚刚从合作伙伴小马智行那里出来,他们用车送了我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路上也多次遇到避让、转弯、岔路这样的险情,我感觉到这辆车自动驾驶的性能比半年前有了巨大的飞跃,所以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动驾驶将带给驾驶员更安全的体验,或者乘坐人员更安全的体验也非常期待。

中国现在毫无疑问在大量推进新能源汽车建设。去年大概是2.69%的市场占有率,这个相比2011年的千分之0.3,也就是0.03%的比例增长了100倍,今年还会增长1倍以上。而面对这一趋势,比亚迪始终秉持着一个观点,即"电动车应该在公共交通领域实现真正的电气化"。这一点已经基本实现了,像在深圳、太原这些城市已经实现城市出租车100%的电动化,而深圳作为公交电动化的第一个城市,运营状况非常良好。货物流通领域的电气化也正在加速发生,商业运营领域也有更快的电气化的苗头,私人领域,我们不但是在"双补"城市,北上广深大城市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比较好,从比亚迪的情况来看,2C端对于消费者本人而言,电气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为什么在安全大会上我们要讲电动化呢?这是来自我们团队的一个讨论。在接到发言邀请后,我就把团队召集起来,讨论了一下我们在出行安全领域到底应该讲些什么。很多同事表示,应该提倡电动化的路线。为什么呢?当今世界的能源,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在中国有一半将会用在汽车上,汽车烧掉了我们一半的石油。同时中国60%的石油又是通过进口而来的。在过去这么多年的世界大国争霸中,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的争夺酿成了无数战争。所以我们今天谈安全出行,我们不应该是讲我们这一趟的旅程是不是安全,而要讲我们整个出行的环境,我们国家是不是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繁荣的增长,世界是不是能够维持永久的和平。

这种情况比亚迪要提倡电动化的交通出行,要提倡能源多样化的能源结构,这样才能够为我们所有人的出行大环境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的环境,而不是像我们很多因为石油而发生战争的中东地区,国家都毁了,还谈什么安全出行呢?这里我们推动电动化我们正在这种看不到的远方,可能建立一个更有保障的、更为安全的这样一个出行环境,这是一个基础。

在过去的10年中,比亚迪在公共交通领域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就,比亚迪从2008年就开始推动公共交通的电气化。从整个大运会实现首批投放,到现在已经10年的时间,我们总的运营历程已经超过了20亿公里,出租车方面除了太原以外,深圳也即将实现全城的出租车电动化。电动客车已经在天津、西安、长沙、深圳等国内几个主流城市全部投入运用。还包括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城市正在投放运营。一些数据显示电动公交车比燃油车的能耗要降低73%,更加的节能环保。

一辆纯电动公交车一年至少要比燃油车减少7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截止到今年10月,比亚迪交付超过了4.5万辆电动公交车,每年运营将减少31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样,超过11万辆的电动运营车辆,也就是出租车和网约车,也将减少346万吨的排放,比亚迪公交领域累计每年将为减排贡献超过661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另外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汽车出行服务转型,与滴滴成立了亚滴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我们在上海也有汽车租赁的服务。

智能化的发展是汽车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个方面我们认为它弥补了传统汽车安全上的一些空白领域。智能化的发展拓宽了在传统汽车安全领域的表现,以前都是靠被动安全技术,利用车身安全的一些装备在做安全的服务。到智能化以后,雷达、摄像头等等,可以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更加有效的避让措施,自动驾驶系统会保护人在舒服的环境下,打个盹或者一下子不留神或者是操作失误,挽救人的生命。比亚迪智慧开放生态为智能交通出行提供的安全保障在两个方面正在进行推动,一个方面是安全应用,一个方面是安全运营管理系统。

刚才很多专家都讲了,汽车一旦成为一个电气化产品,同时拥有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以后,它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一个终端,这个终端如果被自己控制了那叫智能驾驶,如果被黑客控制了那就变成了一个遥控的危险工具。

所以在这个底层上面我们开始建设的这套系统非常注重安全。比亚迪现在正在同包括360、腾讯等软件公司共同打造刚才讲的底层安全防护和应用技术,现在我们是采用银行级的安全,我们为什么目标是银行级呢?因为银行你想,一旦突破进去,里面就是钱,比去黑一辆汽车的价值要大很多,而且也更加实惠,所以我们想我们的防护端,特别是我们的硬件网关上,使用银行级的安全防护规则,在现阶段可以满足汽车安全的需要。

另外安全应用,最近有很多出行的乘客为安全忧虑,而比亚迪也正在和网约车平台一起推动打造这样的一些软件系统,它可以更好的监管这台车的整个驾驶员的状况,他执行任务时候的状况。另外对于车队管理而言,车队可以实时获取队伍中的其他车辆的数据信息,来保障这些汽车是一个无线有侦测的系统。同时我们为了保证安全,用户下载到的APP是更加的安全的,因为很多智能车,尤其是比亚迪的,我们已经开始开放了系统给用户下载,开放式的下载,现在是200多万个手机应用,再加上一些特殊的汽车专用的应用,这样的情况下APP的安全可靠,实际上也是非常关键的。车联网的APP上传到应用平台,上传以后我们会对它进行安全性检测,考虑静态的扫描,会检测APP是否是恶意程序,病毒、敏感词、漏洞等风险,同时还会检测APP调用API的接口,确保每一个APP都是在安全规定的情况下工作。还有通过安全的加固模块,通过VMP、DEX的防护,还有DEX代码防篡改等,都可以防止代码被利用,最终APP的签名机制防止二次打包。通过这些安全的防护机制,我们做到引入的这些应用程序它的安全牢固性是非常不错的。

最后要说的是安全运营的管理系统。我们有一个IData的模块,这个模块也是在我们的安全APP的运营数据,包括日活、月活、版本发布、用户统计等等,同时会调用各种各样的实现功能,在APP运行过程中也会监控这些调用的端口是不是正常工作,调用的频率进行实时的监测,发现异常行为还会加以警告,如果整个的采集频率非常高,我们静态的检测是很难发现的,但是我们通过这套IData后台数据实时监控数据可以发现这一类的软件,防止我们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又给我们的安全带来一些隐患。

所有上面讲到的这些技术和我们要做的工作,都是在我们比亚迪最新的BNA的平台上,首款轿车-秦pro已经发售了,这是基于智能AI、开放硬件打造的新能源平台。所以比亚迪更多的还是希望联合开发者一起在BNA开放平台上以最灵活、最快速的方式实现安全。

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很难用固定的一种模式去打造一个静态系统。所以我们必须依赖开发者,所以我们真心希望所有致力于提供人类安全出行的开发者都能够一起到比亚迪的开放平台上来,我们一起打造产品,一起打造安全的系统和安全的出行服务。

欢迎关注“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公众号及同名微博,抢占汽车智能化产业的先发优势!

如果您是开发者,还可进入官网“比亚迪智慧开放平台”(oip.byd.com),注册下载工具和文档,加入比亚迪D++开放生态!

风向有变:暂停新能源整车新产能布点!早入局的青岛,要放大先发优势

经过多年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步入调整期,亟需破解“成长的烦恼”。主管部门出手了。

日前,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委有关负责人集体发声,透露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新阶段的痛点、难点、焦点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明确表示,“要依托现有产能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要突出重点布局,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之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

这是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释放出的新的政策信号,具有风向标意义。

从2009年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十几年的量变积累,正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由起步期进入规模化、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相关补贴大幅退坡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350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市场渗透率提升至13.4%,2020年这一数据仅为5.4%。

然而,市场难以克服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缺陷逐步显露,亮眼数字的背后透着产业过热的隐忧。产能结构性过剩、资源要素配置水平不高、企业“小”“散”“弱”等问题正逐渐显现。

对新能源整车企业新增产能布点的“刹车”,是国家层面“出手”进行窗口指导、统筹谋划的举措之一,将进一步提高产业门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这几年,青岛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能。截至目前,青岛已获得资质的整车生产企业7家,在建整车项目2家,以及近20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集聚发展的态势。

2020年,青岛整车产量超过1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达到13万辆。这一年,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利好当前,青岛要抢抓“窗口期”,下好“先手棋”,变优势为胜势,让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青岛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01 | 产业“过热”,政策“踩刹车”

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产业赛道之一。

其热度首先来自于政策的稳定支持。从2009年补贴政策开始试点,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加码。截至目前,国家先后推出6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制定实施150余项标准。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新能源汽车等八大产业作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热度来自于未来前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从一片蛮荒迅猛发展起来。2011年,其销量只有0.8万辆。2021年,暴增至352.1万辆。2022年更有可能突破600万辆。同时,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的重中之重。

热度更来自于市场的微妙变化。近年来,随着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天然的使用成本优势,尤其是在油价高企的当下,普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显著提高。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占比从“十三五”初期的47%提至78%,非限购城市私人消费比例从40%提至70%。

利好叠加,赛道诱人,各路掘金者蜂拥而至。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45.2万家。近3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仅2021年,新增18万家,同比增长111.63%。

其中,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先后入局,一些房地产企业也玩起了跨界造车。传统车企更是不甘落后,纷纷转型投身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各路造车势力争先恐后跻身赛道的同时,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甚至亲自“入场”,大量资源涌入导致产业过热,“副作用”开始显现。

最明显的是产能过剩。据赛迪研究院统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总产能达2669万辆,而当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5.1%。赛迪研究院认为,到2025年,产能利用率仍将位于14.47%的低位。

一方面产能过剩,一方面优质供给不足。

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看来,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大程度上处于“总体过剩,但优质产能稀缺”的结构性过剩。从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看,已呈现两极分化:少数头部企业产销两旺,大部分企业表现不佳。

产能过剩无疑会引发资金、土地和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闲置与浪费,也不利于产业的健康成长。要破解当前局面,仅依靠市场自身调节是不够的,需要政府这一“有形的手”来统筹谋划,引导产业合理有序发展。

早在2020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就特别启动了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的首次摸底,并宣布将全面清点五年内的投资项目。

而本次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演讲中释放了更加明确的信号,即坚持全国一盘棋,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并详细列出解决思路:

增量上,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原则,整车企业要突出重点布局,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之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

存量上,加强新能源汽车违规项目清理整治,规范整车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动落后企业和无效产能退出。

随着门槛抬高、政策收紧,各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进入存量优化时代。

02 | 早入局,青岛赢得“先手棋”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不言而喻。当下,政策风向生变,这意味着,在此之前,城市布局得越早、越多、越大,就越有利。

近年来,青岛汽车产业经历“补课式”发展,成为青岛工业当中第一大产业。其中,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已连续3年突破百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创历史新高。

在新能源汽车产量上,青岛已经成为继上海、柳州之后的第三大城市;在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上,青岛也不逊色。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1日,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分布上,成都、深圳、广州排名前三,青岛仅次于杭州,位列第九。

作为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青岛迅速成势,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规划、真金白银的政策引导。

产业政策方面,青岛发布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这些极具针对性、影响力的政策,让新能源车企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满满诚意。

顶层设计方面,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出部署,发展纯电动汽车,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超前谋划智能网联汽车,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在打法上,青岛高点起步,通过招引落地一个个产业大项目,以龙头引领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迅速打造出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整条产业链上,整车企业是绝对的核心、龙头。2014年,北汽新能源在青岛莱西的生产基地开工,成为青岛第一家整车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基地;

2021年11月,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第700万辆整车下线,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售价3万元左右、瞄准下沉市场的五菱宏光MINI EV持续登顶销量榜首,成为国内汽车行业最大的“黑马”;

为了补齐青岛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量高价低的短板,青岛选择引入对标特斯拉、保时捷的新能源汽车豪华品牌。今年1月17日,华人运通正式与青岛市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青岛设立中国总部,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级研发技术中心,并成立高合汽车销售服务总公司;

……

截至目前,青岛已拥有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美锦汽车、北京汽车、比亚迪青岛分公司等7家整车企业,还有奇瑞汽车青岛基地等两家在建的整车项目,以及正在推进的华人运通等整车项目。

不得不说,在“整车企业现有生产基地达到合理规模之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的政策风向下,青岛已经率先完成覆盖高中低端、纯电+氢燃料电池的整车企业布局,赢得“先手棋”。

在这些龙头项目的带动下,青岛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国轩电池、力神电池、特锐德电气、乾运高科新材料等近20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双星轮胎、森麒麟轮胎、海通车桥、航天红光车桥、东洋热交换器、泰德轴承等配套企业,也在青岛集聚发展,茁壮成长。

03 | 风力不减,关键在创新突破

随着政策风向的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告别无序扩张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转向内涵式发展,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来提高产业集中度,培养出足够体量的头部企业、头部城市来引领行业发展。

具有先发优势的青岛绝不能错过这一窗口机遇期。此次论坛上,五部委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了突破的发力点。

创新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创新也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22年后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将完全退出,届时,新能源汽车将与燃油汽车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提醒,在与燃油汽车竞争中,新能源汽车还需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提高使用便利性。

近年来,青岛除了引进整车企业,更注重引进汽车相关研发机构,来提升产业的研发实力。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一汽青岛汽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已落户青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互联网汽车创新基地也安家青岛汽车产业新城。莱西姜山镇将与北京大学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建设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

在此基础上,青岛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创新智库。去年11月,青岛市汽车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吸引了来自汽车、交通、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78家单位参与。这些单位握指成拳,将合力打造一个解决关键共性技术、支撑政府决策、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机构,赋能青岛汽车产业发展。

智能化、网联化是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的最大变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深化融合创新,加快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拓展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示范应用。”住建部副部长姜万荣则表示,将深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

智能网联汽车是当下城市间角逐最激烈的赛道之一。青岛虽然起步较晚,但却也迅速理清了自己的发展思路。2020年底,青岛公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全域全员全场景”示范应用。2021年5月,青岛举行推进全市汽车产业链发展大会上,首批10家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企业,以及全市第一批划定和开放的5个区域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正式公布。

虽然汽车电子过去非青岛产业“所长”,但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快速充实着这一阵营。相信通过示范应用,做大市场规模,越来越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资源有望在青岛汇聚,构筑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丰盈产业生态。

风向变了,但风力不减。已经形成先发优势的青岛,要抓住新一轮的风口机遇,发力突破点,锻长板、补短板,让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青岛制造能级跃升的最强动能。

来源 | 青岛日报

比亚迪开放传感器及控制系统

□本报记者 崔小粟

9月5日,在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宣布,比亚迪将自身定位为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将向全球开发者开放汽车所有的传感器系统,包括66项控制权、341个传感器。

开放传感器及控制权限

王传福表示,汽车行业到了需要迈出全面开放的第一步,比亚迪将率先全面开放汽车所有传感器和控制权。“未来代步只是智能汽车的1%,其余99%是大家正在想象的,”将形成拥有无限可能的“超级汽车生态”。

王传福表示,目前智能化相对零散,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平台。因此,比亚迪将自身定位为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将向全球创新者、创业者、开发者,开放汽车所有的传感系统和执行系统。

比亚迪的平台主要分为智能驾驶平台和智能应用开放平台。

自动驾驶研发方面,比亚迪将给开发者提供线控车辆、开放控制协议,并针对电源、结构和线束进行优化设置,帮助其开发自动驾驶汽车,解决了自动驾驶开发者普遍面临的缺乏线控车辆和没有车辆控制权限的硬件问题。

应用方面,比亚迪将开放全车36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限给开发者,并为其提供SKD工具,使其应用能够调用全车传感器数据,并对车辆进行控制。

平台方面,比亚迪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舒酉星称,比亚迪的智能汽车标准平台包括关键硬件平台、线控系统、车内外感知系统、稳定的电源、大尺寸屏幕、高性能处理器、千兆以太网、OTA无线升级平台等,首款开放车型是秦Pro。

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介绍,比亚迪将开放3个版本车辆,分为基础版、生态开发者版、自动驾驶开发者版。不同的版本开放权限不同。

携手360“保驾护航”

在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上,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与王传福签约,双方将在车联网、汽车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及AI、内容等领域整合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各自行业优势,共同打造跨时代的智能汽车生态体。

比亚迪此前发布的Di-link平台,使用的就是360的安全保护。此次双方合作,将在“AI+车”、“安全+车”、“IOT+汽车”、“内容+车”以及品牌五方面展开合作。

周鸿祎认为,过去的汽车是“四个轮子上的沙发”,现在则是“四个轮子上的大手机”,时刻与云端联接。智能汽车的核心内容其实是软件。只要是人写的软件,就一定会有“漏洞”。一旦被人利用,很小的漏洞可能酿成一起车祸。

例如,黑客可以通过车联网系统进而控制车辆,或者通过对GPS信号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干扰影响自动驾驶系统。而比亚迪和360双方将通过硬件隔离、软件设置等确保证开放后的安全。

周鸿祎表示,只有汽车厂商、开发者和安全厂商等生态链上不同的角色合作,才能解决安全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有哪些部门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