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座新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增量领跑,比亚迪带动效应明显!
近期,各地正陆续发布2023年的人口数据,第一财经统计梳理了已发布相关数据的重点城市后发现,2023年人口增量前四名的城市分别是合肥(增长21.9万人)、郑州(增长18万人)、杭州(增长14.6万人)、成都(增长13.5万人),均为新一线城市,且都是省会城市。
整体来看,新一线城市已经成为人口流入的高地。这些城市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口集聚。
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效应显著
合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万人,较2022年增加21.9万人,增长2.3%。近三年,全市净增常住人口持续攀升,由2021年9.5万人、2022年16.9万人,提高到2023年的21.9万人,增量较上年增加5万人。
数据显示,在去年合肥净增人口中,迁移来合肥的人口占比超九成。2023年,全市迁移净增长人口20.1万人,占净增常住人口的91.8%,较上年增加6.6万人,反映出合肥的人口引力不断增强。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林斐对第一财经分析,产业的布局变化会带动经济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合肥人口增长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年合肥的整体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准确把握了产业发展规律,一方面做好原有产业的集聚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集成电路等。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2023 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4.6万辆,同比增长1.4倍,跃居全国前五。
其中,合肥市下辖县长丰县的人口快速增长与比亚迪的布局紧密相关。2021年7月,比亚迪合肥工厂项目落户长丰县下塘镇。2023年,长丰县GDP突破900亿元,达到946.43亿元,千亿目标近在咫尺。根据光明日报报道,2023年,长丰产销新能源汽车近50万辆,同比增长近400%;实现产值超620亿元,同比增长超320%。“巨无霸”入驻,引发产业链“裂变”效应。当前,长丰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全产业链产值超700亿元。
人口方面,数据显示,去年年末长丰全县常住人口83.3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
“汽车的产业链非常长,汽车产业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林斐说。
去年,合肥城区的包河、蜀山等区人口均快速增长,其中包河区人口增加4.7万人。近年来,包河区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江汽集团、安凯客车、国轩高科、巨一科技、常青股份5个以汽车和零部件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均位于包河区。
新一线城市人口吸引力大
郑州去年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300万大关,达到1300.8万人,人口增量达到18万人,增量目前位居全国第二,成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根据河南日报,在郑州,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逐步投产达效,带动郑州市汽车整车年产量突破80万辆、增长50%(新能源汽车产量超32万辆、增长300%以上)。
杭州去年人口增长14.6万人,分区县来看,余杭和萧山增量位居前两名。余杭去年增加4.1万人,增加人数为全市最多;萧山区增加了3.0万人。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汤海孺对第一财经分析,余杭增长快,主要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和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密切关联。数字经济产业主要就是在余杭区,同时,在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过程中,也会带动对高端科研人员的需求。萧山区自身的工业制造业发展强劲,这几年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加快转型提升。同时,通过萧滨(萧山、滨江)一体化,滨江区产业加速外溢,两地合作发挥优势互补效应。
去年8月,萧山召开新型工业化大会,提出奋力冲刺双千亿、再造工业新萧山:5年后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5年内工业投资累计突破1000亿元。
成都去年常住人口增加13.5万人,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在成都20个行政区划中,双流区以279.37万人的常住人口、4.01万人的增量居首位。专家分析指出,这几年成都城南发展势头强劲,双流位于城南,人们对其有较好的预期。
从上述几个城市的人口变化来看,产业尤其是高新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带动人口集聚和增长的关键。比如近年来发展快速的比亚迪汽车,在多个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布局,带动当地人口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高新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强省会城市高校众多,人才数量庞大,这也是吸引很多大企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包括合肥、郑州、成都这几个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所在的省域都是人口大省,省会城市所拥有的人口腹地和人口增长潜力也比较大。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分析,整体来看,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非常快,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这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突出,意味着机遇多,新增的就业岗位多,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
其中,中西部省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省内普通地级市人口外流,有一部分人口流向了东南沿海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流向了所在省的省会。彭澎说,中西部强省会城市的收入和沿海大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基础设施十分完善,教育、医疗等资源非常不错,而且生活成本更低一些。此外,回到家乡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工作,离家更近。总体来看,这些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大。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比亚迪重磅官宣: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落地欧洲这一城市!
每经编辑:杜宇
据比亚迪官方微信号,2023年12月22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该基地将分阶段建设,预计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
据界面新闻,这也是中国汽车公司在欧洲建设的第一座乘用车工厂。
新生产基地计划采用全球先进的工艺设备和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该生产基地的建设将积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匈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创新,并以比亚迪自身全产业链的优势帮助当地构建绿色“生态圈”。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工厂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方微信号)
匈牙利位于欧洲大陆心脏地带,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且匈牙利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汽车产业基础,为比亚迪在当地建设工厂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秉承着“为地球降温1°C”的环保愿景,比亚迪希望加速新能源乘用车出海欧洲市场的步伐,进一步深化全球化布局,并积极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其实在此之前,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建有工厂。早在2016年,比亚迪便宣布在匈牙利北部城市科马罗姆建造大巴制造厂。次年,该工厂正式落成并投产。
12月1日,比亚迪股份公告,11月乘用车销量301378辆,同比增长31%;11月纯电动乘用车销量170150辆,同比增长49%。比亚迪的乘用车业务是在今年10月份才进入匈牙利市场,公司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开设了两家门店,并带来了BYD ATTO 3(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纯电车型。
11月24日,比亚迪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郑州工厂下线。
比亚迪从“第500万辆”到“第600万辆”仅用时3个多月,以迅猛之势再创产销新纪录。这不仅是比亚迪的又一里程碑,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缩影,进一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图片来源:比亚迪官方微信
比亚迪积极布局全球市场,采用出口与本地生产并行模式,加速拓展新能源乘用车全球版图。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德国、日本、法国、巴西、澳大利亚、阿联酋等海外58个国家及地区,海外销量累计超20万辆,在泰国、巴西等地接连斩获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同时比亚迪在慕尼黑车展与东京出行展上备受瞩目,汉、海豹、元PLUS、海豚等车型获得越来越多国际消费者的认可。比亚迪与众多自主品牌正走进全球用户的视野,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进入新能源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比亚迪官方微信号、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比亚迪 “人海战术” 换速度:自研城市 NOA 3 月落地
研发的 “人海战术” 曾帮比亚迪取胜,如今比亚迪将这套打法复制到智能驾驶上。
文丨司雯雯
编辑丨冒诗阳
比亚迪前所未有地重视智能驾驶,并且希望让市场尽快感受到这种重视。
2024 年将是比亚迪智能驾驶的关键阶段。《晚点 Auto》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按照目前计划,比亚迪城市领航(同城市 NOA)的第一批落地时间为 3 月 30 日,现有的 20 余款产品中,腾势 N7 将是最早应用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
一位接近比亚迪的人透露,比亚迪城市领航首批或开放包括深圳在内的一批主要城市。但《晚点 auto》了解到,截至目前,接近落地的城市只有深圳。
从 1 月起,比亚迪规划院也开始更大力度地招聘智驾员工。一位接近比亚迪的人士说,智驾岗位的社招名额有数百个。其中,在招岗位的最高级别在 D 级及以上。比亚迪按照 A-I 九个职级划分员工职级,D 级通常相当于部门经理。
一位猎头说,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比亚迪一直在寻觅智驾芯片的高阶人才,最高级别岗位直接向比亚迪智能驾驶业务负责人、智能驾驶研发中心主任韩冰汇报。
在 2023 年以前,比亚迪的销量几乎都来自大众市场,是否搭载高阶智能驾驶没有便宜 2 万元重要。但现在,比亚迪自己和外部环境都在变化:腾势、方程豹和仰望品牌陆续发布,进入高端市场。华为、小鹏、理想在 2023 年开打城区 NOA 落地战,把智能驾驶拉成高端车的标配。
智能驾驶因此对比亚迪的重要性得以提升。从目前动作看,比亚迪尝试把电动化转型取胜的方法,复制到智能驾驶上:靠自研掌握核心零部件,用 “人海战术” 迅速补齐进度。
2023 年上半年,开始自研城市领航
和国内大多数车企一样,比亚迪重新命名了自己的高阶智驾功能,用 “城市领航” 称呼城市 NOA(领航辅助驾驶),用 “高快领航” 称呼高速 NOA。比亚迪副总裁、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 “规划院”)院长杨冬生在 1 月发布会上说,原因是 “智能驾驶通用功能的叫法很重复,且为英文简称,对用户有一定的理解门槛”。这是比亚迪智驾体现差异化的手段之一。
虽然各品牌的命名不同,但城市 NOA 的落地,是 2023 年下半年至今头部车企争抢的风口。2023 年 12 月,理想城市 NOA 的开城目标是 110 个城市,2024 年 1 月,进度最快的小鹏宣布城市 NGP 已落地 243 个城市,2 月初,鸿蒙智行宣布问界车型升级城区智驾领航辅助,“全国都能开”。
比亚迪的进度暂时落后。比亚迪旗下现有 20 多款车型,只有 2 款车型公布了高阶智驾功能上车的时间表:2024 年 1 季度,起售价 30.18 万元的腾势 N7 将搭载城市领航功能,起售价 109.8 万元的仰望 U8 将搭载高快领航。2024 年 3 季度,仰望 U8 将应用城市领航。
一名接近比亚迪城市领航项目的人士说,2023 年上半年,比亚迪规划院开始着手城市领航功能的研发,用时半年多,研发耗时 “和行业水平差不多”。
对于比亚迪而言,比速度更重要的是在高阶智驾上搭建自研能力。
此前外界猜测,比亚迪的高阶智驾研发依然依托于供应商。但上述人士透露,在腾势 N7 的城市领航开发中,比亚迪与自动驾驶公司 Momenta 的合资公司迪派智行参与的比重并不大,“都是比亚迪自研的”。
规划院负责比亚迪智能驾驶业务的整体方向,也是自主研发的主力。上述人士说,规划院智驾团队的管理风格和要求比较严,团队有时需要加班。在智驾行业,这一情况相对普遍。
此前,比亚迪的智能驾驶系统与 Momenta、大疆、东软睿驰、福瑞泰克等多名供应商合作。直接采购的优势是,方案成熟、上车时间短,主机厂的研发成本更低。
但随着智驾功能的重要性提高,习惯垂直整合、掌握所有核心零部件的比亚迪开始扩大自研高阶算法的应用范围。
一位知情人士称,比亚迪王朝系列中,汉、唐车型计划在 2024 年改款的部分版本应用自研的高阶算法,不再与供应商合作。1 月,比亚迪宣布,海洋系列的新产品海狮 07 EV 将支持高快领航等高阶智驾功能。该车型预计 2024 年上半年上市。
算法之外,产品硬件层面也将在今年快速追上。2023 年,比亚迪只有 2 款车型搭载激光雷达,能够实现城区领航。2024 年,这个数量会超过 10 款。
王传福在今年 1 月的发布会上表示,未来,比亚迪的高阶智驾系统将在 20 万元以上车型选配,30 万元以上车型标配。目前,比亚迪在售车型中,20 万元以上的车型是汉、唐、宋 L、护卫舰 07、方程豹豹 5 五款车型的部分版本,售价 30 万元以上的车型是腾势、方程豹、仰望的六款车型的部分版本。
根据 2023 年销量,比亚迪 30 万元以上车型共卖出约 13.6 万辆,仅比头部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的年销量规模少约 0.6 万辆。2024 年,比亚迪 30 万以上车型数量将增至 10 款以上。
随着高端车型增加,自研高阶智驾的成本也将摊薄。这也是比亚迪自研核心零部件的底层逻辑之一,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自研将比外部采购更有性价比。
另外,比亚迪也希望将三电、底盘等方面的优势,延续到智能驾驶上。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提出,“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电动化要和智能化结合,云辇、易四方、e 平台、车身系统等都是整车智能的一部分。
一位比亚迪人士认为,这有利于比亚迪放大优势,“自研的底盘控制等系统,都能给智驾功能开放信号,就可以做易四方泊车等智驾功能”。易四方泊车指,搭载易四方技术的车型可以原地转向,然后再自动泊车。
“人海战术” 换速度
为提升自研高阶智驾的上车进度,比亚迪正在大力扩充智驾团队。
一名接近比亚迪智驾项目的人士称,腾势高阶智驾项目人数现为 200 人左右,可能会再招一倍员工。另一名接近比亚迪的人否认了这一说法,称这一说法不符合内部组织结构和分工方式。
目前,规划院招聘的智驾岗位覆盖软件算法、硬件、测试、产品等领域,其中包括 “智驾系统产品总监”、“智驾系统副总工程师” 和 “决策规划算法副总工程师” 等高阶岗位。一位比亚迪员工认为,这说明比亚迪的决心,“要想干好,必须得招总工”。
过去两年,比亚迪已经组建起比大多数新势力人数更多的智驾团队。王传福在 1 月 16 日说,整个智驾团队超过 4000 人,包括 1000 多名算法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3000 多名软件工程师。
作为对比,理想、小鹏、蔚来的智驾研发人员数量在 1000-1500 名左右。
比亚迪比新势力需要更多智驾员工的原因是,车型更多。一名接近比亚迪的人士说,比亚迪会为各车型的不同版本单独设立项目、组建团队。比亚迪目前所有的车型版本超过 100 个,其中一些版本的底层模型可以共用,但如果传感器配置不同,控制、规划逻辑就不同,需要配备标定、测试、适配人员,约 100 人。
这种模式的人力需求庞大。但上述人士说,“这样开发速度更快”。
《晚点 Auto 》就上述信息向比亚迪官方确认,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人海战术” 帮助比亚迪在电动化转型中跑赢对手。早期,比亚迪曾提出 “301” 理念,即用 300% 的工程师去获得 1% 的技术领先。据比亚迪官方信息,仅电动化团队,其现在有 2.5 万名工程师。作为对比,截至 2022 年底,长城汽车研发人员共有 2.4 万人。
这一战术沿用到智能驾驶业务。王传福在 2023 年 3 月业绩会上说,未来两三年,仍会采用人海战术,用大量的研发人员,保持颠覆性迭代的能力,拼工程师、拼垂直整合、拼市场战略、拼规模。
他说,比亚迪将在智能化领域投入 1000 亿元,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新势力中,高阶智驾进程最快的是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在 2023 年 10 月说,在智驾领域累计投入超 30 亿元。
一位行业人士评价,比亚迪的打法是用几倍于其他厂商的投入加快节奏、提升速度。
当技术方案相对成熟时,车企可以靠更多人力、更大销量迅速增加高阶智驾的上车规模,但要探索更前沿的技术路线,“人海战术” 效果存疑。
高端化市场的智驾短板
比亚迪对智能驾驶重要性的判断与新势力不同,这一点在高端市场中被放大。
腾势 N7 是比亚迪智能化的代表车型,腾势销售总经理赵长江曾说 “比亚迪最强智驾在腾势 N7”。但当 2023 年 7 月上市时,作为一款售价超过 30 万元的高端车,腾势 N7 标配了真皮座椅、通风加热等舒适性配置,但智能驾驶是选装,售价 2.3 万元。最低版本配置的芯片是地平线征程 3,算力 5TOPS,无法支持高速领航或城区领航功能。
相较同价格或更低价位的产品,N7 在智能驾驶方面不够有吸引力。N7 上市一个月前,小鹏 G6 发布,配置高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 MAX 版本起售价 22.99 万元。N7 上市次月,新问界 M7 搭载了华为最新的 ADS 2.0,包括高速和城区高阶智能驾驶,24.98 万元起售。
保守的智能化配置影响了 N7 的销量。赵长江曾表示,内部目标是月销 5000 辆。N7 上市的首月、次月,分别卖出了 1480 辆和 1810 辆。
2023 年 9 月, N7 上市第三个月,比亚迪推出腾势 N7“换芯” 方案。老用户需要将车送回工厂,花 1 万元升级成英伟达 Orin X 芯片,可使用高快领航,但由于激光雷达很难后装,仍不支持城市领航。
标配什么、选装什么,背后是车企对高端车市场用户需求的排序。从智驾规划看,比亚迪的判断是,到 2024 年,高端车的用户才会看重高阶智驾功能,因此城市智驾的第一次落地规划在 2024 年,标配的价格区间是 30 万元以上。
但这两项标准都受到新势力的冲击。在落地时间上,2023 年,华为发布搭载 ADS 2.0 版本的新 M7,城区 NOA 适用范围从 45 个城市扩大到 “全国都可以开”,加快了新势力的开城竞赛。在价格区间上,小鹏和滴滴合作的 MONA 将于 2024 年发布,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可能下探至 15 万元。
腾势、方程豹要在高端市场拿走更多销量,它们至少需要拉齐和对手的智能驾驶水平。王朝、海洋品牌的汉、唐、海豹等车型同样面临压力。
2024 年,问界、小鹏的销量目标分别是 60 万、28 万,同比增幅要达到 536% 和 99%。他们也会是腾势、方程豹的对手。
在上一轮电动化转型中,电动车相较燃油车本身能耗更低、动力更足,这是技术更迭的优势。比亚迪抓住机会,用和燃油车相近的价格,提供更好的性能,赢过了传统车企。
现在,智能化转型中,新势力们正用比亚迪曾经的方法进攻,在同样 20 万元级别的车型更快搭载高阶智能驾驶。能多快追平与小鹏、问界等的智能化进度,是比亚迪在高端市场的第一场仗。
题图来源:比亚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