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英伦和比亚迪F3那个质量好?
我开的是s7,怎么说好呢,,我倒车撞花坛,以后后杠要碎了,很响一声,闷死火那种,我是手档。然后下车去看,额,保险杠花了,,排气管装饰的五金件歪了,。然后,一巴掌拍过去,复原了,。。。。。。。我媳妇说,如果是他的飞度,估又2000+了。。。
吉利英伦汽车为什么那么便宜?
一辆汽车的安全性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安全。就像有人说得,越贵的车安全性越好,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但不是绝对的,前几天那辆玛莎拉蒂女车主把百万的宝马7系给撞报废,车内人员也意外失去生命,并不是宝马不安全,而是在事故里,碰撞的角度,力度,时速都有很大关系,玛莎拉蒂时速130-140,撞击宝马的角度,如果换个角度试试看。
车子的安全性跟车身设计有很大关系,采用什么材质的钢,用的什么设计,比如赛车就是简单的几个框架却能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号称公路坦克的比亚迪,经常能在网上看到事故图,被追尾了还能基本完好,后车却面目全非。
奇瑞采用球笼式设计,能保证在受到撞击时,最大限度保护车内人员。日系车的设计是用吸能盒,溃缩后车子变烂,基本能保证内部人员安全。公路坦克比亚迪基本上是外观没有大问题,内部人员也没事,但是在中保研碰撞测试成绩中,比亚迪宋的成绩确实最差垫底,还不如瑞风S3评分高,让人大吃一惊。
国产车钢板一般使用的厚度比较厚,车身外壳在1.3毫米左右的厚度,而日系车的厚度在1.0几的厚度,加上吸能,所以外观变形是最严重的。
因为现在汽车的设计理念是前保险杠用塑料壳的,能对行人有一定的保护,如果直接做成钢梁的不是不可以,但是会增加碰撞行人的死亡率,也是不人道的设计,就像陆巡车尾的拖车钩,普通车去追尾一下试试,绝对给碰烂乎乎的,所以有流 氓勾的说法。
当吉利帝豪撞的上大奔,奔驰车主瞬间有卖车的感觉,太不安全了!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入汽车领域,多年来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快速发展。
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在近期揭晓的2017年度《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314.298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343位,强势攀升67位,这也是其自2012年首次进入榜单以来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十四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2012年7月,吉利控股集团以总营业收入179.85亿欧元(约1500亿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4月18日车展前夕的吉利品牌发布会上,吉利宣布取消了现有的吉利帝豪、吉利英伦和吉利全球鹰3个子品牌,这三个品牌都归为吉利一个品牌,并采用了全新的LOGO。
一提起国产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大件差、质量糟糕等。不过,国产车这几年的发展也非常迅猛。特别是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吸收了大量的造车经验,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在质量上有着质的飞跃。近日,河南焦作的一位吉利帝豪车主魏先生就和小编诉说了一起让他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故。
上周末早晨,魏先生驾驶着自己的吉利帝豪带着老婆孩子回农村老家看看父母。不过还没到家就与一辆奔驰GLK迎头相撞。魏先生说:“当时自己前面有一辆本田思域在慢慢悠悠开着,自己准备超车,当超车到一半的时候,这辆本田思域突然加速。这时前方也驶来一辆奔驰GLK,因为农村的路是双向双车道,比较窄,所以躲避不及发生了对撞”。
可以看出,这辆奔驰GLK车头已经可以用全军覆没来形容。整个前保险杠已经完全被掀开,而防撞梁也弯曲变形非常严重,轮胎也被撞的爆胎,发动机和水箱也基本被撞到报废。而魏先生的吉利帝豪仅仅只有车头左侧到翼子板处被撞的比较严重,还有前挡风玻璃有些破裂,其他地方均完好无损。奔驰车主下车后被两车这巨大的差距给惊到,“这差距真的是太大了,大到让我想卖车”奔驰车主说道。而魏先生也说:“吉利帝豪这安全性真是没的说,感觉这些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在这方面的进步真的太大了”。
其实吉利帝豪在之前的C-NCAP的碰撞测试中取得了五星的成绩。当时的对车垂直碰撞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撞击非常猛烈,不过车身框架整体保持良好,ABC柱未见明显变形,车内侧气囊和侧气帘全部弹出,最大限度的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而且撞击过后,车门还能正常打开,让车内的乘客能够安全逃离。
小编点评:吉利这些年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这一次和奔驰GLK的碰撞结果并非偶然。曾经就有吉利帝豪被满载的大货车压顶,ABC柱依旧坚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笼型车身设计和大量的高强度钢材。小编觉得现在除了比亚迪,吉利也可以被称为“公路坦克”了。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86年在台州成立,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3年集团管理总部迁入杭州。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在近期揭晓的2017年度《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314.298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343位,强势攀升67位,这也是其自2012年首次进入榜单以来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十四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2012年7月,吉利控股集团以总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约1500亿人民币)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唯一入围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欧盟委员会2010年7月6日批准了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的收购。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对外国汽车企业最大规模的收购项目,收购总资金约18亿美元。
英伦风情的红色双层巴士 解码比亚迪“走出去”
伦敦,一座复古而浪漫的旅游城市。
穿梭于街头巷尾的一辆辆别具风情的红色大巴,被誉为英国的“国宝车”,也是伦敦文化的象征。
大家是否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伦敦八分钟”,贝克汉姆乘坐双层巴士缓缓进入鸟巢,让所有人都对这个“红色大家伙”产生了深刻印象。
达姆, 一名来自Metroline旗下98路的驾驶员,正是伦敦红色巴士的驾驶者之一。在他看来,"现今的98路有比亚迪纯电动和沃尔沃混合动力两种车型,但大家都更喜欢开比亚迪纯电动巴士,因为可以成为牛津街上的‘马路之王’。"
截至当前,标着比亚迪logo的纯电动巴士在英国已有200多台,占据英国纯电动大巴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
伦敦街头,“中国红”与“英伦红”交相辉映,成为了中英文化与经济交流的重要纽带。
近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布的主题记录片《共筑未来》中,穿梭在英国大街小巷的“中国红”,成为了该纪录片亮眼主角之一。
“比亚迪一直在做‘证明题’,证明我们有技术有实力,为世界节能减排贡献最优质的中国方案。”王传福此言,正是比亚迪“英伦故事”的最好注脚。
破局:保守“英伦红”迎来创新“中国红”
传统公交巴士惊人的尾气排放和各种不良影响拨动着民众的神经。
与其他地区的管理者一样,英国伦敦交通管理局也一直在寻求公交领域的节能减排方案。为此,他们曾多次测试本土制造商生产的纯电动大巴,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就在这时,来自中国的比亚迪进入伦敦当局视野。
与英国这一保守风格的国度相识之初,比亚迪有着不小压力。对于外来厂商,伦敦交通管理局一直在期待与怀疑中矛盾着。
“毕竟那时纯电动大巴在全球都是新兴事物,加上伦敦的大巴标准很高,他们不太相信一个中国企业能做出完全适合伦敦的、先进的、超前的产品。” 比亚迪英国分公司国家经理弗兰克·索普说道
不过对比亚迪而言,被质疑早就习以为常。比亚迪纯电动巴士登陆日本之初,日本网友丝毫不留情面,“还不知道一年后是啥样儿,估计跑着跑着就散架了,这都能想象到!反正我坚决不坐。”
在人口数不足千万的伦敦,红色公交所承载的意义重大。公交大巴每天的运载量超过600万人次,除了与民众出行息息相关,它还是伦敦的象征。
更重要的是,从内饰到外饰,从车身长相到驾驶方向,英国的公交大巴有着极其严苛的标准与自成一派的风格,对制造商要求之高世界罕见。
经过深思熟虑,伦敦交通局一行远渡重洋,亲自来到比亚迪的总装厂、电池工厂实地考察,货比三家后,谨慎的伦敦人终是被比亚迪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说服”。
“区别于其他厂商,比亚迪围绕的是电池这一“心脏”来造大巴,品质保证是我们很看重的。”伦敦前交通局长莱昂·丹尼尔斯说。
2013年12月18日,比亚迪为伦敦特别定制的红色纯电动单层公交大巴,在其市中心投入服务,在繁忙的维多利亚站、滑铁卢站、伦敦桥站线路之间,“中国红”也是“英伦红”。
此后,伦敦的纯电动大巴几乎被比亚迪“承包”了。到2019年3月,比亚迪占据英国纯电动大巴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伦敦,这一数值更是超过80%。
而在日本,在过硬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运营数据面前,日本网友的 “挖苦”也被日本媒体自己驳回,根据日本杂志《BUSRAMA》2016年的报道,运行一年的比亚迪电动巴士受到司机、乘客、运营者的肯定。
突破: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双层电动大巴的推广研发之路则更为曲折。彼时电动大巴在欧洲乃至全球尚属新兴事物,更不用提技术难度更高的纯电动双层大巴。
在伦敦和大多数其他英国主要城市,“标准”公交车是双层而非单层公交车,在伦敦的街道上,双层公交车数量更是超过了低容量单层公交车。
因此,伦敦双层大巴的电动化一直被视为英国大力推行零排放公交车的关键转折点。比亚迪早在2014年就认识到这一点。
如何克服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出合格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比亚迪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背后的付出自是不言而喻。
双层纯电动巴士的制造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则是车载电池组的供能。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比亚迪成立专门的研发小组,自主研发了功率更高、动力更强劲的电机,通过一系列的研发尝试、测试和不断调整,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此外,因为纯电动双层电动大巴电池包重量及布局,双层电动大巴的侧倾测试通不过,比亚迪通过提高单节电池包的电量,优化电池的布局结构等措施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
2015年10月,比亚迪制造的全球首台零排放纯电动双层大巴在英国伦敦兰开斯特宫亮相。
2016年3月,首批五台纯电动双层大巴最终于正式投入试运营,该公路贯穿伦敦市中心,包括著名的购物圣地 ——牛津街。这些车辆在伦敦交通局98路线路试运营至今,表现良好。
目前,比亚迪共有140辆纯电动大巴车行驶在伦敦街头,占当地纯电动大巴市场的8成以上。自2015年投放以来,这些纯电动大巴已累积行驶480万公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5000吨。
比亚迪正是通过这样不懈努力,永不言弃的精神,将电动双层大巴技术由“不可能”变为“可能”,将红色双层大巴,这个伦敦的重要城市符号电动化,将国产大巴技术引入欧洲,刷新了中国产品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时隔两年多的2018年6月,伦敦再次传来好消息,比亚迪联手ADL斩获伦敦首个大规模纯电动双层大巴招标中的37台。
通关:英国认证与欧盟认证的“加冕“之路
欧盟认证被认为是国际上审查最为严格的认证体系之一,与美国认证、日本认证一起构成了世界汽车三大认证体系。
25项整车评审项目、几十项单品认证,包括EMC(电磁兼容性),转向、噪声、客车结构……从申请认证到正式拿到认证证书,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让顺利拿到认证的纯电动大巴企业寥寥无几。
2012年,比亚迪纯电动大巴正式获得欧盟整车认证,拿到进入欧盟国家的“入场券”和无限制自由销售权。
而在英国本土,比亚迪的品质认证道路同样艰险、曲折。
原本英国法规要求两轴车轴荷限重不得超过18吨,但彼时比亚迪双层大巴标准重量为19.5吨。
意外的是,英国交通局最终宣布,调整对单次小批量大巴限重的认证要求。
伦敦当局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伦敦市民不想错失高品质的比亚迪双层大巴!
消息传来,群情振奋。从初始的不了解不信任,到后来的“相知相惜”,英国这一举动背后是比亚迪海外多年深耕和品质保证。
从某种意义而言,比亚迪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公交电动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当我们进入英国时,英国许多公交运营商还没有经营纯电动巴士。” 比亚迪欧洲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一鹏回忆,从技术参数、运营成本、运营方式等,比亚迪的“全方位”服务“刷新”了英国大巴领域的认知。
“以前我不相信纯电动双层大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直到看到比亚迪的产品。” 伦敦前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说。
升级:一场中国制造参与的“道路空气清洁革命”
都说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比亚迪在英国“经”却念得风生水起。
2015年,比亚迪与英国最大客车制造商亚历山大·丹尼斯有限公司(ADL)建立合作关系,凭借过硬实力,比亚迪成为后者的“独家合作”厂商。
在伦敦先行试水之后,利物浦、诺丁汉等英国其他城市迅速开放市场,欢迎比亚迪的到来。
“中国制造正在帮助英国进行一场道路空气清洁革命!事实上,纯电动公交消耗的电力甚至比比亚迪公司预测的还要低,实在是太棒了。”英国老牌公交运营商Go-Ahead伦敦总经理约翰·特雷纳说。
2017年9月,在英国低碳汽车合作组织(LowCVP)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比亚迪独占鳌头,一举斩获两项大奖——“低碳重型车辆年度大奖”和“最佳年度大奖”,彰显出强大的品牌实力。
大立:“电动化”强势能引领全球大巴变局
燃油驱动“统治”地球上的公交大巴近两个世纪之久,无论从技术、观念、市场接受度哪个角度看,“押注”纯电动大巴都是个冒险的、大胆的举动。
2011年,比亚迪在全球范围率先提出“城市公交电动化”战略,提出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优先采用低碳环保的电动车,减少城市的尾气排放。
比亚迪向公交电动化转身时,世界大多数大巴制造商还在观望与徘徊。但要想成为伟大的企业,就不能一味跟随大潮,而是主动创造势能。不到5年时间,比亚迪的“公交电动化”战略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并迅速席卷全球。
目前,比亚迪电动大巴的足迹已经遍及英国伦敦、意大利都灵、丹麦哥本哈根、挪威奥斯陆等七十多个欧洲主要城市,纯电动出租车也在伦敦、鹿特丹、布鲁塞尔、巴塞罗那等城市投入运营。
不止欧洲市场。
在美洲,2013年5月,比亚迪宣布在美国加州兰卡斯特市建立工厂,目前已成为北美地区最大的电动大巴工厂。比亚迪新能源车业务已在美国、加拿大、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国家全面开展,产品覆盖卡车、巴士、出租车、叉车等。
在日本,2015年2月,比亚迪在京都交付5辆纯电动巴士,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60多年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成功登陆日本的车企。此后,比亚迪又陆续在冲绳、会津、盛岗等地投放了多批电动巴士。
在韩国,2018年4月,20台比亚迪eBus-7纯电动巴士在韩国济州岛正式投入运营,这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一支中型电动巴士车队。
至此,世界上最难突破的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四大发达市场,比亚迪尽揽囊中。
有意思的是,不似几年前对纯电动的不以为然,到2017年Busworld展会上,几乎所有大巴厂商都展出了电动大巴。
这一年,比亚迪的展台上人头攒动。比亚迪主办人员惊奇地发现,熙攘的人群中就有多个欧洲主流巴士制造商的高管。现在,他们正在仔细地观察着比亚迪的产品,关注着每一场比亚迪的产品发布会……
结语: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电动大巴在老牌工业强国英国乃至欧洲的行驶轨迹上,刻满的是比亚迪一个接着一个稳稳的车轮印。
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比亚迪展现了中国企业高瞻远瞩的智慧、敢为人先的勇气,与坚韧不拔的对品质的坚守。
随着“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上的不断加码,比亚迪目光坚定而昂首阔步,海外之路必将愈走愈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