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搜一下比亚迪f3

为什么说汽车产业,是中美博弈的关键?

坏土豆联盟 作品

撰稿:野魔芋

心游于艺、道不远人

首发 坏土豆不哭 ( iamhtdou )

引言:

中国如果超过美国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甚至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无限接近美国,这意味着美国意图捆绑西方世界围堵中国的战略全面破产,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甚至于美国自身的资本敢于失去这样的一个庞大市场。

而中美消费市场中,差距最大的就是汽车产业,人均保有量上我们只有约美国的22%;

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不仅仅是市场方面的博弈,更是未来能源、科技、全球化的全面竞争,在未来的10年,将彻底奠定中美博弈的关键!

你可能认为的老观点:中国不能独立制造汽车高端发动机;

事实上,经过20年卧薪尝胆与高速发展,中国的目标早已不在于此,事实也绝非你所认为的。

第一部分:为什么汽车工业是中美竞争的关键?

第二部分:原子弹和汽车,谁的难度更大?

第三部分:我们的汽车技术真的落后吗?

第四部分:30年前就开始的中美电动车竞争,中国只落后5年

第五部分:燃油车时代我们有多弱,新能源汽车我们就有多厉害

第六部分:汽车大权衰落已成定局,拜登急的直挠头

中国和美国的消费市场最大的差别在哪呢?如果从总量上看,2019年: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72亿美元;

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376亿美元;

基本上差不太多,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而且是不断上升的,而美国基本趋于稳定。

也就是说,我们很快就要超过美国。

这值得高兴吗,当然值得。

但是美国人口只有我们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1个美国人的消费相当于4个中国人。

除了美国人不存钱,爱浪费,中国人爱存钱之外,我们的人均收入也没有美国高,总量都是靠人数堆上去的。

细看的话,差距还是很大。

比如,我们的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在40%左右,而美国在70%左右。

如果看一看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四大金刚:家电、家具、汽车、餐饮。

才发现中国在交通出行上大幅度落后美国,如果把中国消费市场放在一起,差别最大的就是其实是汽车领域。

1956年,第一台冰箱由北京雪花冰箱厂研制成功,到现在每百户拥有冰箱102台。

1958年,第一台电视机在天津无线电厂研制成功,到现在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

1987年,第一台大哥大手机进入中国,到现在每百户拥有手机254部。

1956年,中国第一台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研制成功,到现在每百户拥有汽车只有37辆。

没有打错数字,确实我们的汽车的拥有量非常低,等于三个人才有一台车,等于中国三分之二的人没有汽车。

注:这个汽车是广义概念,并非只是家庭用轿车。

换算成千人保有量也只有186辆,远低于美国人的850辆。

在这个维度,我们仅仅是美国的22%,还有着巨大的空间。

为什么我们要格外注意汽车消费市场的差距,肯定不单单是为了面子而开上汽车。

而是因为汽车产业是各个制造业里面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相关的产业最多的一项,它对于技术、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说一部手机,关联了相关的100家供应链公司,可以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那么汽车产业,就是手机产业的100倍以上。

一辆车由1万多个不可拆解的独立零件组装而成,结构复杂F1赛车能到2万多个。

说起来汽车只有发动机、底盘、车身、轮胎四个部分,但涉及的系统部分,一张A4都写不完,随便举个发动机需要的部件:

连杆、曲轴、轴瓦、飞轮、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曲轴油封、汽缸盖、气门室盖罩、凸轮轴、气门、进气歧管、排气歧管、空气滤、消音器、三元催化、增压器、中冷器等、水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放水开关、机油泵、集滤器、机油滤清器、油道、限压阀、机油表、感压塞、油尺、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起动机、点火开关、蓄电池、火花塞、高压线、高压线圈、分电器……

一万个零件,在加上全世界10亿辆的汽车保有量,这是一个多大的产业的规模?

这里面涉及多少技术?汽车是使用计算机芯片最多的产品,全世界接近50%的工业机器人用在汽车上。

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对于中国的税收、就业、GDP的贡献都超过10%。

汽车产业发不发达,才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实力的体现之一。

衣服袜子当然也是,但它只是最基础的20%,飞机导弹更是,但它只是最顶尖的20%,中间的60%,就是像汽车这样的高度集成的工业品。

所以,汽车是老百姓生活变好的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必须,也是制造实力的体现。

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中国花了100年。

美国在1913年就在底特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

而中国,起步倒也不晚,1928年,张学良在辽宁迫击炮厂试制汽车,1931年成功生产出了一辆“民生牌”75型汽车。

但是第二辆汽车还没制造出来,“九一八”事件爆发,东北三省被日本占领。

这一停就是2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自力更生造汽车。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汽车人的努力下,尽管处于美苏两大阵营的合力封锁之下,但我们很快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汽车,相关产业得到了发展。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80年代之前,我们的供应链非常不完善,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自己琢磨,中国的汽车产业都没有形成市场化与产业化。

所谓市场化,就是工厂有自我造血与成长的能力,造出来的产品很多人愿意购买,工厂收回成本还有钱继续投入到生产与研发中,形成良性循环。

而80年代前我们的汽车工业主要还是为了服务于工业化的大环境。

如生产红旗轿车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被迫闭门造车,每台车的造价达到了6万到20万之间,这可是当时的物价水平,可以说相当相当的贵。

卖给国家是5万元一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自然不能形成产业循环......

1978年,美国通用汽车董事长来中国访问第二汽车制造厂,也就是现在的东风。在讨论重型卡车技术引进的时候,通用建议中国:最好采用中外合资的形式。

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车”、“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情况。

当美国人提出“把大家的钱放在一起,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时,当时的中国完全不敢去理解这种与资本家“联姻”的经营模式。

建议报上去之后,相关领导果断批注了七个字:合资经营可以办。

这七个字奠定了未来3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

中国汽车的第二阶段开始了。

1983年5月,中国第一家整车企业,北京吉普诞生,由北京汽车厂和美国汽车公司合资。

紧着着中德合资上海大众,中法合资广州标致。

中国汽车工业终于结束了闭门造车低水平徘徊的历史,开始利用外资加快发展。

很多人喜欢口诛笔伐,但这条路没有走得对不对,而是必须走,没有选择。

只有这条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省力地把汽车工业搞上去的权宜之计。

我知道很多人会骂汽车买办,说什么原子弹造出来了,汽车造不出来?非要合资?

但实际上造原子弹的难度确实是远低于汽车和芯片。

原子弹就是化学和物理原理,并不是什么秘密,是完全可以“闭门造车”的。

但当时汽车和芯片完全不行,因为他的产业链长度非常长。

但是我们不可能在当时的环境下,一口气将上万个产业链全部琢磨透。

这样的巨大投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担得起。

最关键的,原子弹是封闭的,而汽车是市场化的。

比如美国原子弹技术是5.0版本的,我们做出了1.0版本的就是巨大进步,这玩意不需要销售,总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卖吧?直接研发2.0版本就可以了,到最后追上5.0版本。

但是汽车就不是这么回事,美国汽车技术是5.0版本,我们做出了1.0版本的汽车,卖给谁去?

1.0版本的汽车怎么和5.0版本的汽车竞争?汽车卖不掉,就始终需要国家输血,就意味着美国可以边挣钱边研发,我们只能光投入。

当然,你可能说,我们关起门来,自己做的自己买....

那西方世界说,你既然汽车市场关门,那你的手机和电视机我们也不要了......

而且,不造原子弹会亡国,不造汽车不会,80年代的中国,造汽车是必须吗?几个人买得起汽车?发展经济才是主要。

合资在当时不仅是汽车,手机、家电冰箱几乎都是合资起步。

当年第一波国产手机企业全是清一色的合资贴牌,比如三星科健、熊猫爱立信、首信诺基亚。

比如海尔电器,就是中德合资,海尔兄弟两个形象,一个是中国人叫琴岛,一个是德国人叫海尔,名字就是源于德国的利勃海尔公司。

当时中国的计划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自力更生,学点基础,起码知道汽车是怎么安在一起的吧。

第二步是合资建厂,学习外资汽车的生产流程,管理经验,学技术?不存在的,根本换不来,人家给我们的只有一个安装生产图纸,外形我们都改不了。

第三步是自主研发,开始自己摸索如何设计生产,一点点提高技术。

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召开,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入“七五”计划,合资汽车开始井喷发展。

1990年,中法合资:东风雪铁龙

1991年,中德合资:一汽大众

1991年,中日合资:海南马自达

1993年,中日合资:郑州日产

1993年,中日合资:长安铃木

1993年,中法合资:三江雷诺

1995年,中日合资:昌河铃木

1997年,中美合资:上海通用

1998年,中日合资:广州本田

1994年,中意合资:南京菲亚特

2001年,中美合资:长安福特

2003年,中德合资:华晨宝马

2004年,中日合资:广汽丰田

2012年,中日合资:广汽三菱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国家七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从2001年的80%,降到了2006年的25%。

关税下降造成了中国汽车市场价格迅速下降,夏利原来卖9万,现在卖4万,比原来配置还好,实话说,你不买都不好意思。

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长期受到抑制的私人汽车消费开始爆发,在这之前中国几乎都是以公务购车为主的消费。

30多年的合资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自主品牌确实起来了,比亚迪、吉利、奇瑞、红旗、力帆、长城、长安……

2009年,中国生产汽车1379万辆,其中乘用车800万辆,商用车341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汽车产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量遥遥领先,连续十年全球第一,全球汽车30%都是中国做的。

但是我们只是一个汽车大国,还不是汽车的强国。

不过现在我们有了市场,有了钱,到了自主研发的这一步了,大家要问了:

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现在什么水平了?能造的出来了吗?

国产技术现在有当然是有,但这个造不造的出是指什么?

发动机几十个零件全部完全自主?答案是造不出。

用供应商资源?答案是中国很多车企都能够自主生产发动机。

看到这里你可能迷糊了。

这就跟手机芯片一样,纯自主品牌全世界一个都没有,苹果的芯片也要用英国ARM公司的架构,高通一样,三星也一样,华为也是。

你把高通放在华为的情况下进行封锁,高通更抓瞎,因为它就是个设计公司,根本造不出芯片。

这就好比你让木匠造出木头来,木匠还不得疯?

说中国造不出发动机那就是抬杠,难道中建几局修房子要连水泥、砖头、钢筋都自己生产?

汽车发动机跟手机芯片差不多,能造出来,但性能嘛……大部分国产车都在10万左右晃,发动机水平也只能满足是10万元的水平。

不过,这都不是最大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汽车生产第一了,销量第一了,品牌也有了,钱也不缺了……

正准备一步步实现技术突破的时候,能源问题来了。

2020年,中国在马路上飞驰汽车有2.81亿辆,如果算上摩托车、三轮车啥的,一共3.72亿辆。

基本上和美国不相上下,我们暂且假设中国在10年里能够实现汽车核心技术的突破,比如发动机,达到世界主流水准。

先不说花多少钱和需要多少人才的事,10年后,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又是一个大爆发。

车越来越多,油耗也越来越大,可这些油从哪里来的呢?

去年我国自产原油1.95亿吨,进口原油5.4亿吨,是铁矿石外最大宗进口产品,这些油70%都用在了交通运输。

这是第一点,能源安全问题。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70%,远超50%的国际警戒线,必须发展新的能源:电能、氢能、核能、风能……

第二点是,污染问题。

城市低空的细微颗粒物,20%都是汽车带来的,氮氧化物50%以上,挥发性有机物40%以上,都是汽车带来的。

油和煤迟早都是要用完的,未来的趋势一定是新能源。

中国一直是严格遵循《巴黎协定》的要求,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那么选择就来了,是继续拼了命攻关燃油车,还是走新能源?

国家和市场给出的答案是押宝新能源汽车,为什么?

前面已经说了两个原因,最主要的是中国想在汽车领域翻身,必须转换赛道,发力直追。

不然永远赶不上趟,我们吭哧瘪肚把燃油车技术发展起来了,结果全世界都换新能源了,我们怎么办?又落后一大截。

另辟蹊径、弯道超车,才能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突围。

芯片研究就是这个思路,当人家在16纳米时,我们也跟着研究16纳米,结果我们刚搞出来,人家已经到5纳米,永远跟不上趟。

投入研发就必须比对手提前一代或者两代,直接公关5nm。

新能源几十对未来汽车行业的提前布局,就是中国弯道超车,打翻西方汽车霸权的一把金钥匙。

当然了,新能源这个领域,人人都盯着,日本、美国、欧洲没一个人是傻子。

1990年,通用就推出了一款叫Impact电动车。1996年又在Impact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纯电动轿车EV1,被视为现代电动车开山之作。

1991年,电动车被列入了中国“八五计划”重点攻关项目,但当时的重心是发展燃油车产业,所以没取得什么实质性突破。

1992年,钱学森眼光超前的上书国务院提出:

中国的汽车应该跳过汽油柴油阶段,直接发展新能源。

如果国家组织力量,中国就有能力跳过一个台阶,直接进入汽车新时代。

地球另一边的美国,也在备战新能源汽车。

1993年,克林顿和三大汽车公司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一起推出了《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

克林顿自豪地说:只有阿波罗登月计划可以与之相比。

当时的中国国力太弱,根本无法直接梭哈燃油车,或者新能源车。

只能一边发展燃油车合资,一边备战电动车寻找机会。

1994年,中国终于造出第一辆电动公交车“远望号”,但是动力系统、电机、控制器、电池都是美国提供。

只有车身和底盘是自己生产的,但已经迈出了中国电动车的第一步。

总工程师孙逢春,在德国每月28000元人民币和中国每月92块人民币的280倍差距之间,毅然选择回国发展汽车事业。

1997年,孙逢春终于研发出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传动系统。

这个时候,王传福已经创立了比亚迪,开始了在电池领域的研发。

而另一个巨头吉利也刚刚从摩托车进入到汽车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轿车企业。

千禧年前后来的这段时间,中国有两年大事摆在面前,一是加入WTO,二是申办北京奥运会。

申奥承诺里有一项就是:如果申奥成功,要在奥运中心区实现公交系统零排放,一定程度上逼着中国开始投入电动汽车领域。

这个赛道上,中国与国外反而起跑线很近,我们技术一般,他们也没强的离谱,我们产业化刚开始,他们也刚开始。

如果说在传统内燃机汽车上,中国落后国外20年,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只落后5年。

2001年,美国大手一挥,宣布未来10年将投入100多亿美元,减税40亿美元,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

这一金额,比“863”电动汽车专项国家的8.8亿元,地方企业的14亿元投入大的多。

从后面的结果来看,显然美国搞得不咋地……

2003年,特斯拉成立,2008年特斯拉第一款电动汽车Roadster诞生,虽然只交付7辆,但奥巴马参观完工厂后,直接送上了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但中国也不弱,同样是2008年,比亚迪F3DM,吉利的CNG,奇瑞的S18、一汽的奔腾B70 HEV,纷纷亮相。

就在这个奥运会即将召开的前夕,中国电动车,混合燃料车刚起步的时期,发对意见来了。

26名专家联名上书,要求不要研究前途不明的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这些其实都是中国内燃机领域的专家,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国家重视内燃机。

错当然没错,但不得不说中国的战略眼光太强了,依然选择进军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009年,中国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顺带推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一开始效果不理想,当时还出现了很多骗补贴的事情。

但到今天,已经持续十二年,不得不说这个政策深刻影响了中国汽车业。

额外说一句,想到当时光伏也是这个情况,不得不说国家一旦确定方向的战略,其坚定性远强于任何西方国家。

而美国政府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加州,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扶持补贴政策远不及中国和欧洲。

2012年,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定了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为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

一系列补贴、政策、规划,新能源汽车成了投资圈的香饽饽,梦想家和各路资本纷纷步入。

李斌的蔚来、李想的理想汽车、何小鹏的小鹏汽车……都在马斯克效应下入场竞争。

当然,你可能会说,有一些汽车公司就是制造PPT的,这点在开始我不否认,但是,最终一定会让真心实意认真搞技术的造车企业胜出。

而中国还具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良好基因,轻松就实现了互联网向汽车的过渡。

2015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比亚迪也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第一的中国车企。

到2021年7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603万辆,是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美国保有量只有208万台。

2010年-2020年,全球共生产超过1000万辆电动汽车,中国占44%,排第二的是欧洲25%,美国只有18%,而且还有滑落的趋势。

燃油车上没做到的事,新能源车做到了。

新能源汽车这个经济+科技+能源+环保的赛道上,美国虽然有特斯拉,但市场的表现已远远落后于中国。

市场方面,中国的体量无需多言;至于技术上,中国不说一骑绝尘,那也是走在前列。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的是电动车,那最重要就是动力系统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

电控技术,国产前5家企业市场占比超过50%。

电机技术,中国的永磁电机技术水平和德国西门子、瑞士ABB并驾齐驱。

不但能自给自足,多余的还能供应特斯拉、奔驰、宝马、菲亚特、克莱斯莱。

而且,永磁需要的原料钕铁硼,恰好是稀土材料,成本占到了30%-40%。

中国作为全球稀土最大的储备和生产国,永磁电机的话语权直接捏在手中。

电池嘛,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十大供应商,中国占6个,市场份额44.1%。

从 2011 年起,仅用 4年时间,中国就成了动力电池第一生产国。

LG能源、三星SDI、SKI三家韩系企业市场份额31.7%,日本松下市场份额20.2%

唯独没有一家来自美国,美国只会依赖狗腿子日韩。

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一家就拿下了32.5%的份额,连续四年世界第一,连续6年国内第一。

要知道横着走的美国高通在全球也才30%左右的市场份额。

如果在往上追溯的话,不管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离不开锂。

美国的锂资源储量只有9%,中国只有6%。

对于三元锂电池而言,镍是最重要的,中国储量只占3%,美国更可怜只占1%。

所以中美都需要另寻原料,好在中国已经提前下手了。

洛克伍德、SQM、FMC、泰利森四家公司占有全球90%的锂。

中国天齐锂业在中投公司帮助下,先后拿下了澳大利亚泰利森、智利SQM两家世界寡头级矿企。

其余的中国企业华友钴业、天宜锂业、赣锋锂业、盛新锂能一直在在非洲开辟新根据地。

镍方面,力勤矿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格林美等中国企业前后拿下了26.5万吨一级镍项目,比全球动力电池镍总需求量的一倍还多。

美国在对外资源布局上无所作为,只知道忙着在国内兼并收购。

从上游矿产布局,到中游电池制造,再到下游整车生产,美国已经全面落后于中国。

过去三十年,美国制造业急剧衰退,到处都是铁锈带,大量人口失业,急需新能源汽车这种能够带来上百万就业岗位的大产业。

如果在再这样发展下去,美国就将丧失对汽车产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丧失科技领先的优势,丧失环境保护规则的制定权。

你说拜登慌不慌?

2021年5月18日,拜登在福特汽车工厂发表演讲:

过去中国排名第八,现在,我们排第八,中国排第一,不能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市场,80%电池的制造都在中国完成。

他们不仅在中国生产这些电池,而且还在德国和墨西哥生产。

我们不能让他们赢,我们得快点行动。

说完还不忘推销他的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还放言要拿出1740亿美元投资电动车。

3个月后,拜登签署行政令,为美国定下一个新目标:到2030年现美国境内一半新售汽车为“零排放”汽车。

在白宫签署这项行政令时,拜登身边站着的事美国车企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高管。

但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龙头,美国新能源车唯一的遮羞布,拜登开会压根就没叫马斯克参加……

拜登说的简单,新售汽车一半都得是新能源汽车,但实际上美国2020年卖出去的新能源车不到销售总量的0.5%。

中国虽然也不高,但5.7%已经是美国的10倍了。

9年从0.5%干倒50%,以美国的效率我比较担心。

拜登着急,但也怪不了他,主要都是他前任的锅,说到底还多亏的特朗普先生。

奥巴马执政期间,一直在发展电动汽车工业,这个时候中美还是同一起跑线,中国甚至还稍稍落后。

2016年,特朗普上台,他好像对新能源产业并不感冒,2017年带领美国直接退出了《巴黎协定》,还把奥巴马确立的新能源税收抵免政策废除。

特朗普凭一己之力对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行了精准打击,成功开了一波倒车,为中国确立领先优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感谢懂王!

2015年的时候,中、美、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都在1%左右。

而到了2020年,欧洲渗透率超过10%,中国接近6%,美国还在2%附近晃悠。

你看看,拜登能不急嘛……

拜登进了白宫,第一件事就是让美国重回《巴黎协定》。

然后政策法案一个接一个的出,通用、福特也都跟着立军令状;美国能源部、国防部、商务部、国务院齐手配合,各种补贴,规划蓝图,口号全都搞了起来。

拜登急啊,太急了……

美国虽然有特斯拉这个巨无霸,但像福特、通用这些传统车企明显掉队,202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排名中,滑到二十位都看不到美国老牌车企的身影。

中美在新能源车的差距太多了,比如市场体量,比如车企数量、资本活跃度、供应链成熟度、基建服务、原材料、技术……

过去中国往往一直在低端产业链,但新能源车产业中,中国在每个节点都有自主技术实力。

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不夸张的说,中国不敢说独霸世界,但超越美国,已经是事实了。

新能源汽车在为未来,将带领我们成为汽车强国,已经没任何悬念。

中国第一部新能源智能汽车纪录片《百年机遇》的开头写着:

过去一百年,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今天新能源汽车的到来,中国将第一次在起跑线上,去竞争代表现代文明桂冠的汽车工业。

中国梦有三部分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三条其实都和汽车相关: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国家不可能富强。

没有好的中国品牌,民族也不能算振兴。

没有节约资源环保的智能汽车,美好生活就不能实现。

汽车强国我们来了!

新能源之战,就是国运之争!

1659年,一位比利时传教士到达西安,在西安传教十多年,成为康熙朝秦天监的二把手(第一把手是另一位外国人唐若望)。

南怀仁算得上是康熙的外国科技老师,不仅精通天文、历法、几何,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康熙平三度使用的“神威将军”大炮,以及对抗沙俄时使用的红炮,都是这个外国人控制的。

南怀仁虽然身着红袍,深受皇帝信任,但骨子里仍然是一个真正的传教士,想让康熙整天信奉上帝。他经常演奏一些乐器来“教曲线”。用他自己的话说,皇帝对欧洲天文学和西方机械带来的乐趣深深着迷,所以他一定会把注意力转向科学背后的信仰。

1672年,南怀仁为康熙打造了一辆奇特的战车,配有鼎。锅炉看起来像一个大水壶,水被加热后,蒸汽从喷嘴和涡轮叶片喷出,启动汽车。

虽然车子不大,只有60厘米左右,但意义重大。要知道,牛顿提出蒸汽机车计划仅过了8年,而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则在100多年后诞生。后来,这辆车被吉尼斯纪录认定为汽车的始祖。

当然,我们没必要把这个问题强加给汽车行业,毕竟产生的土壤不一样。这一时期,西方度过了重商主义时期,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然而清朝仍然是“君臣父子”、科学家、农商、贸易横行。

这也决定了蒸汽在西方可以作为工业动力,但在清代只能用于给玩具充气。

19世纪末,当亨利·福特、沃尔特·克莱斯勒和大卫·别克纷纷涌入底特律并开始生产汽车时,清政府仍在为庚子赔款而苦苦挣扎。

清朝灭亡后,中国持续战乱,张学良撤掉了74万奉天迫击炮指挥官,开始“化兵为工”制造汽车,他生产的75辆民生牌汽车刚刚参加了上海车展。9月18事变爆发,汽车厂落入日寇手中。1925年,福特汽车公司创下了每分钟生产六辆汽车的惊人纪录,美国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的95%。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屡建几家汽车厂,但都只能依靠“东拼西凑”、手工作坊生产,不计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有数千辆汽车可以手工报废。年。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的车身是由数十位钣金大师锻造而成。

汽车工业离我们还很远。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市场贸易技术。上汽大众、长安福特、广州标致、北京现代相继成立,外资品牌一度占领中国市场。市场上技术的不断变化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看看十几年后我们交换的技术:汽车玻璃、汽车内饰和汽车油漆都没有质的进步。

依靠进口材料的组装模式,中国汽车已经成为最大的汽车市场,整个汽车产业链中,活得最累、收入最少的都在中国,外国汽车就像巨大的吸血喉舌,不断传入中国。它正在吸收中国汽车市场的丰厚利润。

中国汽车工业的命运、中国工业的命运正等待着一个伟大的机遇。加油——打倒这个天生无能的百年老游戏!

01

美国等中国一百年了吗?

1982年离开前线后,钱学森仅两次离开北京;一次是1987年,中国科协代表团访问英国和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街道上川流不息的汽车让周围的人眼花缭乱。但钱先生看到的却是德国严重的交通拥堵和伦敦的持续大雾。

中国有预感,这些国家将会步他们的后尘,不得不面对它们消耗多少石油、产生多少污染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将如何发展的问题。当时,中国已掀起第一波合资浪潮,私家车保有量已超过42万辆。

1992年8月,81岁的钱老以极其迫切的语气亲自给中央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表示:“我国汽车工业应该跳过汽柴油阶段,迈向新能源阶段,这直接减少了环境污染。”现在美国、日本、西欧都在组织自己的技术力量进攻高效电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再等待。

我国和国外在这项技术的研究上处于同一阶段,比如广东省中山市正在研发氰化物电池汽车,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继三教授正在带领团队启动新动力的研究。车辆动力资源。也就是说,国外目前的技术可能并不比我们先进。

事实上,早在钱先生写这封信的前一年,1991年,政府就已将“电动汽车研究计划”列为“85项国家基础科技项目”,并做了详细介绍。

这两封信基本确认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未来汽车产业高层的初步构成。

然而,你会在钱先生的信中发现一个奇怪的信息:我们怎样才能与国外处于同一水平?

要知道,电动汽车在西方的历史比内燃机汽车还要悠久。半个世纪前,销量甚至超过了内燃机汽车的销量。

是什么让美国在新能源汽车之路上“牵制”了中国一个多世纪?

原因在于福特,可以说,福特成功了,福特也失败了!

本期从一项世界纪录的诞生开始。

1900年,内燃机汽车的速度记录被打破。新型球形电动汽车以10588公里/小时的速度打破了汽车速度记录。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比内燃机汽车更快。除了续航之外,内燃机汽车在性能方面基本是内燃机汽车无法企及的。

那时,汽车主要用于城市交通,因此电池寿命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20世纪初,电动汽车在美国的销量超过了内燃机汽车。1900年售出的4,200辆汽车中,38%是电动汽车,22%是内燃机汽车。

电动汽车本来可以永远开下去,但福特T型车的出现让全电动汽车彻底失败。

福特T型车之所以能够降低价格,在汽车市场上获得“交通码”,主要是因为它创造了汽车历史上第一条装配线。

此前,汽车都是在工艺作坊里淘汰的,一个大工厂的年产量只有五六百人。装配线一出现,直接打开了时间和成本的两份,导致车间和车企之间产生摩擦。只要看看数据你就知道:

过去组装一辆汽车需要728个工时,现在只需90分钟;以前年产量只有几百辆,现在已猛增到数十万辆。

随着成本下降,汽车数量增多,价格自然会下降。

福特T型车最初售价为850美元,但在1925年降至260美元。以当时美国的人均收入来说,一辆汽车的花费还不到半年的工资。

福特T型车独特的价格优势彻底打开了美国汽车市场的大门。

美国汽车保有量从1900年的8000辆上升到1925年的约1750万辆,达到惊人的173‰,相当于我国2018年底的水平。

只是因为价格还不够彻底关掉电动车,大不了走平民路线,我就走高富帅路线,无所谓。就像今天的雪佛兰和特斯拉一样,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很好。

汽车道路的发展对电动汽车来说是最致命的打击。

当时美国的公路运输依赖铁路,占世界里程的一半。但道路相对紧张,国道基本因无人管理而长期废弃,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满是泥。

这引起了很多车主的不满,他们频频在全国各地摆出路标,敦促国家修路。随着修路越来越多、修路越来越好,电动汽车在续航方面的弱点已经暴露无遗。在地广人稀的美国,超过十公里的续航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出行的需要。

与福特T型车相比,它耐用又便宜,加满油就可以启动,而且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燃油价格也有所下降。电动汽车的优势已经消失。

到1935年,电动汽车几乎完全从道路上消失。

福特T型车开启了美国的汽车时代,也摧毁了电动汽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似乎是命中注定,历史刻意留下了一道考验题,半个多世纪后让中美两国接受了一场国家命运的考验。

02

第一和第二杆

虽然钱先生的建议很有前瞻性,但当时的中国无论国力还是技术能力都没有办法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只能发展燃油车合资,为电动汽车寻找机会。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美国与中国差距超过一半。

1993年,克林顿与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共同推出下一代汽车联合计划,克林顿自豪地说,只有阿波罗登月计划可以与此相媲美。

三年后,通用汽车开发出纯电动汽车EV1,被认为是现代电动汽车的开山之作。

而今年王传福成立了自己的比亚迪,开始在电池(非动力电池)领域进行研发;曾毓群还是一家电子厂的技术员;李想用8000元买了他的第一台电脑;何小鹏正在准备高考;李斌正准备创业……

你能想到的所有名字都没有触及新能源汽车的边缘。但有一个人已经在新能源领域默默耕耘了7年。

孙逢春,是一个可以铭刻在电动汽车里程碑上的名字。

1989年,孙逢春在每月6000马克(约合28800元)到92元之间选择了后者,接手了中国第一家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接触电动车时,孙逢春有些惊讶。1992年,中美两国开始联合开发,将军用电力推进技术转化为民用客车技术。

看来国家是铁了心要取得一些成功,为了这个项目,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几乎所有能搞到的机构和企业都聚集在一起进行研究。西北工业大学、胜利客车厂、长安汽车等

当时,还缺乏懂外语、懂本职工作的技术翻译,北理工找到了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孙逢春。从那时起,他就跟随项目组,照顾美国人两年多了。

谈判接近尾声时,原国防科工委主任沉荣军对孙逢春说:“小孙,你是中方合作委员会的技术主任。”

年仅36岁的孙凤春就驾驶绿色国产吉普车成为了军民转电动公交车的总工程师。

1994年,中国终于生产出了第一辆电动客车“远望号”。但动力系统、电机、控制器和电池均由美国提供。只有车身和底盘是内部生产的。

如果技术不是你的,你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当然,有什么好怕的!

尽管汽车是当时制造的,但资金也用完了。孙逢春原本打算边销售边开始量产。与此同时,西屋公司突然将电力系统的价格从4万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上涨了25倍。

这样一来,你连内衣都可以赔光了,更别说赚钱了。

汽车造不出来了,孙凤春回到北京理工大学,向学校借了一间储藏室作为办公室,决定专心搞技术。

自动控制专业学生的老师孙凤春和两名学生在该办公室工作了三年。从整车设计到动力总成的适配、发动机的自主研发、车身的安全系数,绘制了数千张图纸,进行了数万次计算。

1997年,孙逢春终于得到了我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和电控系统、能效更高、原理更先进的自动变速系统。

从此,中国汽车生产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意味着中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道路上不会出现产量差异。

你为什么这么说?美国虽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技术,但产业化却走走停停,比如通用汽车,明明已经拿到了解锁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第一把钥匙,却在玩而不用。进军氢燃料电池汽车却一团糟(丰田也碰壁了)。

因此,中美两国并没有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迈进。

中国进入新千年有两件大事,一是加入世贸组织,二是参加奥运会。为什么提神奥?因为奥运招标中的承诺之一就是奥运中部地区公共交通系统实现零排放。一定程度上倒逼我国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研发。

新千年后,电动汽车产业化连续被列为“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和“863计划”重大专项。

2000年的西方圣诞节前夕,在奥迪打拼了10年的万钢在收到同济大学和科技部的邀请后辞职回国。

回国后,万钢被科技部聘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组首席科学家、总组长,并接手了新能源汽车二期项目。

从此,中国正式开启了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技术流的开端!

2003年,比亚迪超越日本三洋,成为世界电池王。它宣布进军电动汽车领域。曾毓群研发异形聚合物电池,一下子拿下苹果1800万颗订单。

今年,一家新公司在美国正式成立,名字叫特斯拉。

中美新能源战争的硝烟正在慢慢逼近。

03

一条大鲶鱼

在国家主导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早期,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前面的路没有任何参考。

这就导致了国内学术风气的不统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26位专家联名写信,要求停止对未来未知的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显然,这些内燃机领域的专家希望国家重视内燃机汽车。

然而,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项国家战略,国家不可能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东山再起的机会。

2008年,电动汽车Roadster诞生,虽然只交付了7辆车,但奥巴马在参观工厂后直接送出了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同样在2008年,比亚迪F3DM、吉利CNG、奇瑞S18、一汽奔腾870HEV接连亮相。国家于2009年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与美国的一次性贷款相比,它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并将持续到2023年。

按照国的初衷,他是想扶马送行,但还是有假的情况。

补贴政策出台后不久,一些车企就开始利用补贴。拆掉油箱、更换电池,一针简单的功夫,一辆“新能源汽车”就诞生了。然后把车卖给自己的租车公司或者自己的员工,合同一签就可以拿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补贴。然后回收电池继续生产“新能源汽车”。

电池回收,补贴重复。这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想“弯道超车”啥的,扛着新能源大旗躺着收钱不好吗?

这期其实很好的印证了善恶两镜补贴红色。锐利的镜子下我们可以发现各种不愿前行的鬼鬼祟祟,也可以看到各种寻找市场趁机的游侠。比如卫小黎、哪吒、零跑等大家熟悉的势力,主要是在2014年和2015年红利期装的。

骗补事件曝光后,国内舆论转为负面,国产新能源汽车被国人和一群坑蒙拐骗的浪子斥责无能。

补贴政策存在漏洞,很容易堵住。不过,全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一旦丧失,想要恢复还需要时间。中国缺的是时间!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对的,用汽车补贴来刺激行业也是对的,错误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大池太软太舒服了!

国家决定采取行动,好好教训一下这些叛逆的儿子。由于儿子已经过时了,他只能请一个“洋女婿”。

为了推广特斯拉,国家不仅给钱,还主动提供无息贷款,行政审批一直开绿灯,效率之高,连他儿子都介绍了特斯拉。从来没有一家央企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特斯拉是一条濒临死亡的大鲶鱼,在吃完中国政府提供的补氧餐后,一头扎进了满是沟渠的沙丁鱼群中。

坦率地说,特斯拉更知道如何制造电动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后,消费者进行了比较,汽车企业也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好的电动车是这样的。市场规则成为产业演进的最佳武器。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

如果当时中国没有引进夏普液晶生产线,海信、创维、长虹等国产品牌就没有进步。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的崛起。

如果不是美国在芯片上掐死华为,中国手机市场永远是华为而不是苹果。

特斯拉的入局无非是国家重演的老把戏。如果想要重新夺回特斯拉如今所占据的市场,就必须依靠自己的才能。

特斯拉在互联、电动化、自动驾驶、储能系统、充电网络等核心战略和数据商业模式上,开发了自己的电动汽车系统,这些技术并不新鲜,但又都是新的。设计。我想我必须说特斯拉是一个很好的设计顾问。

特斯拉2019年共交付3678万辆电动汽车,首次超越比亚迪,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这给国内汽车企业带来了成倍的压力。如果你不能再推出与特斯拉相媲美的产品,你确实会失去市场,之前的所有投资都将付诸东流。

不过,政府对特斯拉的引进并没有完全忽视这一点,尽管提供了最合适的条件,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5年内完成超过140亿的投资,交付超过223。2023年之后每年利润数十亿。年内完成配件100%国产化。

前两点可以忽略,中国真没那么多钱,第三点很重要:本土化。

无论是回应中国帮助特斯拉走出僵局,还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我们都只能冷笑接受,底线是几年之内,我国已经研发出了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所以,再过几年,你就会看到国产新能源汽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前进,甚至开始进攻市场,夺回失地。

特斯拉2023年上半年交付量为889万辆,较去年上半年的564万辆交付量同比增长577%。比亚迪2023年上半年销量为1256亿辆,较去年上半年的641万辆同比增长958%。

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有102家企业深耕特斯拉。因此,我们看一个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实力和潜力,不能只看销量,更要看整个产业、产业链。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和盈利能力上与特斯拉还有差距,我们不得不承认。但毕竟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才刚刚开始,将是未来产业形态中更大的博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搜一下比亚迪f3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