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集团招聘官网

比亚迪的压倒性优势还在增大

比亚迪在一众造车新老势力中持续以压倒性优势领先,实现盈利、销量双丰收。

近日,比亚迪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及4月产销快报。财报显示,比亚迪第一季度净利润增幅突破400%,表现亮眼;从销量上看,4月,比亚迪仍显示出良好增长势头,在一众造车新老势力中持续以压倒性优势领先,实现盈利、销量双丰收。

一季度成绩单亮眼

财报显示,比亚迪今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201.74亿元,同比增长79.83%;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410.89%。单季度利润水平已超过其2021年全年的利润水平。

比亚迪在财报中表示,公司营收增长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相关。在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增速放缓、补贴退坡、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比亚迪依旧保持强势增速。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售55.21万辆,同比增长92.81%,其中3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

业绩强劲增长也离不开比亚迪长期坚持投入技术创新。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达62.38亿元,同比增加164.24%。另外,截至今年3月,比亚迪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4万项、授权专利约2.8万项,研发人数近7万人。

在巨大的研发投入下,今年以来,比亚迪新品迭出,其中不乏“爆款”。4月10日,公司发布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该系统旨在垂直方向上系统化解决车身控制问题,进一步提升驾乘体验。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约为35%,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品牌布局方面,公司已形成比亚迪、腾势、仰望构建的多品牌梯度布局。”上海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

出海成新销量引擎

总体来看,年初以来国补退出、车市“降价混战”的双重压力并未阻碍比亚迪各项经营数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比亚迪最新发布的4月产销快报显示,4月,比亚迪生产新能源汽车209448辆,同比增长96.61%;销售210295辆,同比增长94.30%。

从数据来看,出海是比亚迪的重要发力点。1-4月,比亚迪海外销量达5.36万辆,接近去年全年。当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亚迪2022年下半年在新加坡开始批量销售,2023年将有更多车型投放新加坡市场。”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称。

“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走出国门,在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市场前景向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公司2023年销量目标为至少300万辆,力争翻倍增长至360万辆。由此计算,比亚迪需在今年后8个月中完成平均约27.97万辆的月销量,仍有不小挑战。

新能源车企分化加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比亚迪,近期大部分造车新势力4月销量也已出炉,多家销量实现环比上升。其中,理想汽车4月共交付新车25681辆,再次创下单月交付纪录并连续两个月交付超2万辆,在新造车企业中拔得头筹。

整体来看,年初国内新能源车市整体表现不佳的情况在4月明显好转。不过,放眼整个车市,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已出现两极分化。例如,从数据来看,新势力领军者“蔚小理”分化持续拉大,理想以超过2.5万辆的成绩遥遥领先,小鹏及蔚来则均未超过万辆大关。其中,小鹏交付7079台,同比下滑21.36%;蔚来交付6658台,创造公司今年以来最低月销量。

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新能源车企仍需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车企来说,今年要把握准市场需求,以消费者需求作为导向来设计新能源汽车,并且开发出创新且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投放到市场。”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指出。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认为,汽车行业残酷的淘汰赛才刚刚开始,300万辆年销售规模将只是车企的入场券。“未来,只有同时实现高效研发、成本平衡、高端体验,才能有可能在此中胜出。”

文丨本报记者 姚美娇

End

责编丨李慧颖

浅谈比亚迪的优势,国产当自强!

这两年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比亚迪公司也积极研发新能源车型,在新能源新势力中脱颖而出,成为现目前国内数一数二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的成功不仅是政策的加持,还有自身实力确实很能打。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技术实力雄厚: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不仅在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还在整车制造、智能驾驶等方面拥有多项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实力的积累为比亚迪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线丰富:比亚迪的产品线非常丰富,覆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各个细分市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的产品包括轿车、SUV、MPV等各个车型,同时还有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等多种动力形式。这使得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了比亚迪的销量。

品牌影响力提升:比亚迪在品牌影响力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比亚迪已经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知名品牌,其品牌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于比亚迪的品牌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也为比亚迪的销量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市场营销策略得当:比亚迪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做得非常成功。其通过精准的定位和营销策略,将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与目标消费者需求紧密结合,从而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此外,比亚迪还通过与政府、企业等机构的合作,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比亚迪的产品质量一直都比较稳定可靠,这也是其能够取得良好销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比亚迪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细节和质量把控,同时还有一套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高度认可也为比亚迪的销量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当然,话也不能说太满,量变改变质变,其中肯定还有一些瑕疵。只要售后能做好,大家还是会对比亚迪有信心的。希望所有国产品牌越来越好,让大家都能开上性价比新车。

比亚迪的“比较优势”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 ●

2019年马上就要结束了。看一看国内车市的数据,几乎清一色的“跌”——燃油车跌,新能源跌,零部件、整车、经销商上中下游企业营收、利润齐跌……行业衰况空前。

这种背景下,该用什么标准来区分一家好企业?

在政治战略中,如果双方都将出现不可避免的折损,那么折损较少的就将赢得最终的“比较优势”,这个战略就是可取的。

计算市占率,就是这种思路。

比亚迪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市占率从2018年的20%增长到了24%,从“每五辆新能源就有一辆比亚迪”到了“每四辆新能源就有一辆比亚迪”。

然而,这只是市场份额在数量方面的特征,市占率的全部内涵还有质量方面的特征。“外行看数量,内行看含金量。”

比亚迪的“比较优势”,有多少含金量?

▌技术“护城河”

国内新能源市场经历了十年快跑,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南北对峙,大幅领先于其它车企。二者比较来看,北汽新能源在销量上虽然紧随其后,但是营运车辆占比较多,私人消费占比较少。当前的局面是,比亚迪一家独大。

几个变数是,2019年,特斯拉与传统外资品牌在电动化方面发力,造车新势力也在逐步走过最初的交付期,陆续推出第二款走量产品。

比亚迪,能否保住当前格局?

首先,要想打败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取而代之,新玩家基本是没戏的。

我们知道,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何为壁垒?就是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进入壁垒的高低,也是决定这个市场更接近垄断市场还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因素。

比亚迪花重金打造的e平台,是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平台。续航方案覆盖400km、500km、600km,驱动方案覆盖40kw,70kw,120kw,150kw和180kw, 基本上可以造出高、中、低端的所有车型。

造车新势力,连自己的工厂都没有,遑论造车平台(威马有 AJAX 平台,但是粗糙很多)。仅此一项壁垒,就足以使比亚迪与新造车势力们在产品推出效率、制造成本和产品先进性上拉开距离。

其次,对于特斯拉或者大众等外资巨头来说,将在明年开始全面进入国内新能源市场,与比亚迪展开竞争。它们各自优势显著,如特斯拉领先的BMS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大众MEB平台和规模化优势。但相比之下,比亚迪是技术更全面的玩家。

在技术方面,比亚迪掌握了包括电池、电机、电控、IGBT芯片等核心技术,这是全球范围内任何一家车企都没有做到的。

比亚迪强大的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形成两方面的优势:

一、核心技术、零部件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管是供应进度、质量还是成本都牢牢掌控。特斯拉被松下电池卡脖子的故事,在比亚迪身上永远不会出现。

二、比亚迪自有的电动化供应链可以对外开放,比如旗下电池厂就将在2022年左右拆分上市,成为其它车企的供应商。这将为比亚迪带来巨大利润,使其在补贴即将完全退出的时代保证现金流与盈利,从而进一步扩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关于第二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比亚迪将改变中国企业在国际汽车产业链分工的位置,使我们从中端制造走向前端核心零部件。得到提升的,除了利润分成,还有话语权。

一言以蔽之:技术,正在形成比亚迪在新一轮竞争中的“护城河”。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战国时代”,群雄并起,而比亚迪核心的“比较优势”被王传福自己一语道破:“纵观历史上几次变革,当行业发生技术变革时,一定是有技术背景的企业能够处于领导地位。当行业无变革或比较平稳时,更多是管理好的企业处于领导地位。”

财报显示,2018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85.36亿元,同比增长36.22%,占营收比重为6.56%,其中研发费用为49.89亿元,同比增长33.42%,超过销售、管理、财务“三费”;同时其研发投入从2015年-2018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2%。

不计短期盈利,只看长期回报,这是比亚迪的惯常风格,从王传福转型做汽车、新能源车到自己打造IGBT芯片的每一步,皆是如此。

这也是其技术“护城河”固若金汤的原因所在。

▌ “爆款”体质

除了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技术优势,比亚迪还形成了强势的市场竞争力。不同于绝大多数补贴补出“病”的企业,比亚迪的“体质”显得非常健康,已经实现市场化的自主运转。

今年的战略车型--宋Pro,是一个好例子。

宋Pro的销量和构成很有意思:7月份上市,订单过万;8月销量达12,716辆( 燃油版销量过万);9月15,039辆(燃油版销量超12,000辆);10月15,892辆(燃油版销量超14,000辆);11月20,083辆(燃油版销量达到18,465辆)。

以上月度数据,显示出宋Pro燃油版销量占大头,是消费者全盘比较后的选择,而非限行限购之下的权宜之选。宋Pro上市以来实现“五连涨”,且连续3个月销量破15,000辆,成功跻身家用SUV市场第一阵营。

事实上,宋Pro也是比亚迪11月燃油车销量28708辆、同比劲增43.9%的主要动力。

宋Pro给很多车企上了重要的一课——在真实的需求侧,消费者并不在乎自己买了一辆电动车、混动车或者汽油车,能源形式无关紧要。归根结底,消费者想要的,是一台优秀的好车。

比亚迪具备了打造一款好车的全面能力。不只是宋Pro,还有之前的宋MAX也是“爆款”。

人才体系是核心:目前,比亚迪在造型方面有来自奥迪的艾格团队,在底盘调校上有来自奔驰的汉斯团队。此外,比亚迪还耗资1.5亿元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实验室之一——比亚迪噪声实验室,由前日产雷诺首席NVH专家张强博士负责。比亚迪国际化战略正在稳步落地。

依靠其技术、造型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比亚迪找准够大的细分空间,将定价做低,打爆市场。

比亚迪的“爆款”能力,使其“比较优势”从新能源企业扩大到了的所有竞争对手。

如此看来,在大盘“跌跌不休”之际,比亚迪不仅赢了市占率,而且赢得足够有含金量,各方面的“比较优势”将支撑其可持续地领跑。

11月,比亚迪与丰田的合资公司宣布成立,与戴姆勒北京的腾势形成“双子星”,全新的合资时代由此开启。

这家凭借“多技之长”的企业,正在“全面开花”。

车图腾

资深汽车媒体人暮四先生(刘小闷)领衔打造

腾爷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集团招聘官网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