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智库“双碳”头部企业调研行——走进陕汽控股、比亚迪西安
11月26日,易鹏理事长带队赴陕汽控股集团、比亚迪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等进行调研。
在位于高陵区泾河工业园的陕汽控股集团总部,易鹏一行先后参观了陕汽车联网天行健大数据中心和越野车装配厂新能源生产线,详细了解陕汽重卡及新能源汽车的经营销售和市场份额情况。
随后的座谈交流过程中,易鹏重点询问了柴油、电动及氢能源重卡的产品性能、生产流程、经营份额及市场前景等情况。他建议,在未来新能源市场开拓层面,陕汽控股集团要紧抓电动、着眼氢能,同时要放眼全国、积极与头部企业和资本市场交流对接合作,积极参与行业竞争,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在比亚迪西安新能源汽车工厂,易鹏理事长一行参观了比亚迪新能源混动、电动汽车整车全生产流程,熟悉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工艺,详细询问了“秦”、“宋”两款混动汽车的产品性能、销售占比、市场份额等相关情况。
在与比亚迪西安公司及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管理办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中,易鹏理事长表示,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真正的竞争除了下游的市场销售,上游的电池原材料也是关键。结合盘古智库过去几个月内的“双碳”产业头部企业调研行,他建议比亚迪继续深化与西安高新区及其他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展新能源全产业在陕西西安的项目落地。他表示,盘古智库希望从国家“双碳”目标出发,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比亚迪开展多维度交流合作。
盘古智库常务理事、嘉玺文旅集团董事长路勇,盘古智库副秘书长、长安研究院秘书长陈智慧,陕西控股集团技术管理部副部长张兵、新能源项目组销售经理何军峰,西安市高新区草堂基地管理办副主任鞠博、比亚迪总裁办主任李国强等参加调研座谈活动。
图文编辑:王毅博
责任编辑:刘菁波
七大网红城市,谁更宜居?
既想要接地气的生活,又难以彻底放弃职业成长空间,哪座网红城市会是更宜居的城市?
文 | 《财经》记者 邹碧颖
编辑 | 王延春
经济下行、生活压力增大,疫情封控、线下活动减少……种种因素叠加,当代年轻人的定居选择正在发生变化。相较于超热门的北上广深,这几年,一些网红城市、二线城市、省会城市明显受到更多青睐。
8月30日,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人口的十大形势及应对》报告提出,人口持续向少数核心城市集聚。一、二线人口持续流入但增速放缓;三、四线城市人口持续净流出。此前,该团队发布的《中国人口大迁移2022》报告指出,24个1000万人以上大都市圈对全国人口增量的贡献率持续超80%。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人口未来将持续向一、二线大城市大都市圈及部分区域中心城市集聚。
豆瓣“拜拜啦一线城市”小组目前聚集了3万多名组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年过30岁后,正考虑从一线城市迁往南京、成都、重庆、西安、武汉、苏州等网红城市落脚定居,甚至有互联网从业者准备考公进入体制内谋生。这当中,一部分人还在“原地挣扎”,但有的人已经做好计划、买好机票、准备离开北上广深。
在记录“桃后生活”的帖子中,有人彻底厌倦成功学说辞、破除了对一线城市“张口闭口谈创业谈融资、几千万几个亿”的迷信,从二、三线城市中找回了久违的市井烟火气。回到不那么内卷的城市后,许多人发现,吃住开支明显减少许多,生活养娃的压力更小,网购的通达也抹平了生活区域差异。但也有部分人对大城市依旧恋恋不忘,二线城市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社群兴趣活动还是存在落差。
既想要接地气的生活,又难以彻底放弃职业成长空间,哪座网红城市会是更宜居的城市?以杭州、长沙、成都、重庆、厦门、西安、青岛七座网红城市为样本,《财经》杂志区域经济与产业研究院联合德勤城市对标与投资平台—产城智链,从经济、产业、创新、就业、购房、教育、医疗、商业、绿地等维度挖掘对比了相关数据。如果离开北上广深,你愿意前往哪座城市?
GDP和创新产业预示着一座城的未来七座城市中,重庆、成都、杭州的经济总量名列前茅,显露强劲的经济综合实力,2021年分别为27,894亿元、19,917亿元、18,109亿元。同年,青岛、长沙、西安、厦门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分别为14,136亿元、13,271亿元、10,688亿元、7,034亿元。
但从个人收入角度看,杭州、青岛、厦门、长沙是更好选择。人均GDP数据显示,这四座城市2021年的数据分别为14.8万元/人、13.8万元/人、13.3万元/人、13万元/人;成都、重庆、西安分别为9.4万元/人、8.7万元/人、8.1万元/人。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经济增速出现放缓。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七座城市GDP增速下滑至4.7%左右,多数城市在2021年出现8%以上的增速反弹。但形成反差的是,西安GDP增速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均呈递减趋势,分别为7%、5.2%、4.1%。从“三驾马车”看,主要是消费与投资拖累了2021年的西安经济。当年,西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8%,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6%。
数据来自政府公开信息,下同
以产业结构看,七座城市中,重庆的农业占比相对多,厦门的农业占比几乎可忽略不计,2021年第一产业占比分别为6.9%、0.4%。厦门、重庆、长沙的工业占比偏高,2021年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41%、40.1%、39.6%。杭州、成都的工业占比偏少,服务业相对更蓬勃,前者分别为30.3%、30.7%,后者分别为67.9%、66.4%。相较而言,重庆是七座城市中服务业占比最少的网红城市,第三产业占比为53%。
七座城市都有各自的标杆产业。梳理2020年的规上工业营业总收入TOP 5产业,杭州、成都、重庆、厦门、西安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较为突出,均有代表性互联网企业落地。诸如厦门有美图、美柚、4399、吉比特、美亚柏科等企业。除此之外,长沙、成都、重庆、西安、青岛的汽车制造业均较为突出。诸如成都有一汽大众、沃尔沃、四川一汽丰田等工厂;西安有陕汽、比亚迪、吉利等车企;青岛则坐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企业。长沙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突出,中联重工、三一重工、湖南中烟等是龙头企业。
从创新科技企业数量看,七座城市中,杭州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最多,2021年分别为10,251家、29家。重庆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多,2021年达到124家。西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最多,2021年达到8,454家。成都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最多,2021年达到58个。七座城市中,长沙、厦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2021年分别为4,330家、2,156家。
按上市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占比排名,杭州均位列第一,2021年投入1205亿元,投入费用远远甩开其他城市,研发投入占比为3.73%。长沙、成都、青岛、重庆、厦门、西安,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分别是204亿元、168亿元、158亿元、113亿元、111亿元、58亿元;同期,重庆、西安、厦门的研发投入占比在2%以下。
安居生活:哪座城市买房、教育、医疗最容易?七座网红城市除厦门外,均为常住人口超1000万人的超大城市。2021年,厦门常住人口为528万人。重庆作为直辖市,也是七座城市人口最多的市,2021年常住人口达到3212万人。成都仅次于重庆,2021年常住人口为2119万人。同年,西安、杭州、青岛、长沙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316万人、1220万人、1026万人、1024万人。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七座城市的新增常住人口出现成倍甚至十多倍的增长。这其中,成都、西安、长沙、杭州的新增常住人口在2020年分别达到435.7万人、274.9万人、165.3万人、157.6万人,而在2019年还分别仅为25.1万人、20万人、24万人、55.4万人。但到2021年,七座网红城市的新增常住人口数量重新回到2019年常态化水平,大都保持在10万人至27万人的增长区间。
近三年,杭州、重庆的新增就业人口数量突出,2021年分别达到92.8万人、75.1万人。2019年至2021年,青岛的新增就业人口在减少,从75.1万人降至38.1万人,但总量仍然比较可观。近三年,厦门、成都、西安、长沙的新增就业人口变化较为稳定,2021年分别新增33.1万人、26.4万人、16万人、14.7万人。
哪座城市的普通劳动力平均年薪更高?连续近三年,是杭州,2021年达到146,701元。其次是青岛、厦门、长沙、成都、西安、重庆,2021年普通劳动力平均年薪分别是116,477元、115,538元、114,805元、111,159元、111,078元、101,670 元。
七座网红城市中,厦门是最难买房的城市,长沙是最容易买房的城市(排除限购因素,仅从房价考虑)。2021年,厦门的平均购房价格达到50,087元/平方米,房价收入比达5.20;而长沙的平均购房价格为10,427元/平方米,房价收入比仅1.09。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买房难度也较大,2021年平均购房价格达到30,717元/平方米,房价收入比为2.51。按房价高低和房价收入比排序,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青岛、成都、西安、重庆的买房难度依次递减,2021年四城的平均购房价格分别为16,487元/平方米、14,086元/平方米、13,523元/平方米、12,182元/平方米、10,427元/平方米,房价收入比分别为1.7、1.52、1.46、1.44。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青岛购房价格偏高,租房价格却偏低,2021年为1,911元/月,仅高于七座城市中的重庆(1,666元/月),低于长沙(1,949元/月),但这三座城市的房租收入比在七座网红城市中都属最低,2021年均为0.2。2021年,厦门、杭州的平均住房租金均超过3000元/月,成都、西安刚刚2000元/月出头。
重庆是基础教育学校最丰富的城市,杭州、厦门的基础教育学校相对更少。2020年,重庆基础教育学校总计9590所,同年,杭州仅1916所、厦门1439所,而成都有3990所,长沙、西安、青岛均在3600所左右。分阶段看,2020年,重庆、成都、青岛、长沙的幼儿园数量均在2000所以上,而杭州、厦门幼儿园数量均是1000所出头。2020年,重庆、西安的普通小学数量均在1000所以上,杭州、厦门的普通小学不及500所。2020年,重庆、成都的普通中学数量均在600所以上,杭州、长沙、青岛均为300多所,厦门为111所。考虑到杭州常住人口数量约为厦门的一倍,不考虑教学质量,总体上,小孩在杭州上学的资源相对紧缺。
七座城市中,哪座城市就医住院更为方便?重庆是医疗机构床位数量最多的城市,2021年达到240,700个,这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床位。其次分别是成都、杭州、长沙、西安、青岛、厦门,2021年分别为160,000个、91,000个、87,200个、79,500个、67,900个、20,253个。
但从基本医疗服务覆盖情况看,个人在长沙更能享受便捷的住院服务,2021年长沙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量为8.5个/千人。其次是成都、杭州、重庆、青岛、西安、厦门,2021年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量分别为7.6个/千人、7.5个/千人、7.5个/千人、6.6个/千人、6个/千人、3.8个/千人。
再看看休闲娱乐选择。从购物消费的区域分布看,重庆的标志性商业街区数量位列第一,2022年有11个,解放碑步行街是代表性区域。其次是西安、成都、杭州、长沙、青岛、厦门,2022年分别有8个、6个、5个、3个、3个、2个,代表分别有大唐不夜城、春熙路、武林路、黄兴路、中山路、中山路(没错,青岛与厦门拥有同名热门街区)。
从绿地面积看(市辖区),重庆也是绿地最多的城市,2020年达到707平方公里。其次是杭州、成都、青岛、西安、厦门、长沙,2020年分别为496平方公里、485平方公里、418平方公里、354平方公里、237平方公里、206平方公里。
哪座城市更符合你的需求?如果还有感兴趣的城市比较报告,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比亚迪救不了陕西工业?
陕西的gdp终于出炉了,这次出成绩的速度比半年报快了一点,但也不多。你以为新能源汽车这次就能带动陕西工业?错了,陕西的二产增速还是一塌糊涂。
大家好,这里是城市进化论。你知道吗?去年西安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一下子就冲到了全国第一,这主要就是靠比亚迪在西安的工厂,可是他们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但今年上半年,上海特斯拉的两款车型产量陡增,比亚迪的两个爆款车型却都不在陕西生产。所以,陕西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瞬间又被上海反超了。
我们本来对陕西三季度的表现还有点期待,因为三季度全国的汽车零配件和新能源出口都暴涨了。而陕西既有陕汽,又有比亚迪和隆基绿能。而且比亚迪和吉利的两款新车也都在九月前后开始热卖,而这两款车的产地一个在西安,一个在宝鸡,正好都在陕西。
所以我想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陕西这些产品的数据应该都是一片火热。可是当陕西的成绩出来后,我们都傻眼了,二产负增长。总的 gdp 增速也没跑赢全国。
这陕西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了?就是一句话,新能源汽车对工业的拉动只是杯水车薪,你想,陕西以前就是煤老大。现在陕西的规上工业里能源和非能源工业还是六四开,但是最新的数据,能源工业的增幅只有百分之一点五,非能工业却下降了百分之五点九。其中上七月非能工业里其实只有七个行业在正增长。这里面就包括了开始说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出口新三样,这些产品在国际上卖的很好。
但除了这七个行业,其他二十九个行业竟然都在下滑,其中十六个行业的下滑幅度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二十。而且很多人不知道,除了这几年才冒出来的新能源汽车,陕西以前出口的主力产品是什么?是芯片。过去十多年,三星和美光等半导体巨头重仓西安,所以陕西的进出口也是一路攀升。2016年上半年,美光+三星电子=进出口584.69亿元,他们两家企业的进出口额加起来甚至一度占到了陕西全省进出口的六成左右。
可现在受全球需求萎缩,产业外迁,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在美国芯片法案出台后,陕西的集成电路产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而陕西集成电路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三星的西安工厂,所以虽然有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这些"新三样",但今年1-8月,陕西的进出口总值还是同比下降了18.6%。其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下降了30.9%。
看到这些数据,我们只能感叹一句西北老大哥是真不容易!花瓣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