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企业竞争愈发激烈,比亚迪为何能脱颖而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不断融入大众的生活,提升了整体的生活质量,优化了社会的出行方式,但同时也也带来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由于人类对石油消耗不断增加及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使得全球环境污染加重,气候日渐变暖,全球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遭遇危机。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迅速落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近些年由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自身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
相信今后在国家合理正确的策略指导下,在我国新能源车市场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中,车企能响应号召,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强化全球合作,一定会谱写出更光辉的篇章。
一、 背景与意义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日渐完善,汽车市场也随之发展,逐步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从供给导向过渡到消费导向。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减少石油进口,缓解我国经济压力。
国家持续出台对新能源汽车全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旨在努力抓住全球又一轮的新发展时机,加快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代化向前发展。2015年5月,我国实施强国战略的第一个10年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中,该计划明确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要的优先发展领域之一。
一方面拥有较高技术储备和在市场上的一定知名度的外资企业,都以技术合作的形式进入国内并分得不少市场利益,特斯拉、宝马等大品牌仍占据市场大量份额;另外国内车企理想、小鹏、蔚来、北汽新能源等新势力也逐步开始崭露头角。
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仍存短板、产业规模小、运营成本高昂、售后服务体制不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等许多现实问题及缺陷。但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与此行业的发展优势国家相比,差距存在,但并非无法企及。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面对内外企业双重夹击的现状,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完善自身产品营销策略、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比亚迪公司简介及发展理念1995年正式成立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目前的产业主要具有四大方向,分别为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涵盖四大支柱产业等领域,全面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公司成立初期,其凭借其领先的电池科技就已经开始步入汽车生产及销售领域,逐步踏上了我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之路。比亚迪公司始终坚持三个“自主”发展模式(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发展),不断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世界前列。
经过多年的稳步快速发展,比亚迪已在国内外建成了多达几十个的加工厂,产业链更是遍布全球。在我国多地地建立了汽车产业基地,凭借研发实力和创新的发展模式,在中国汽车行业中福布斯排行榜单中位居第二。
其产业布局也越来越完善健全,其新能源整车研发制造及核心技术的领域,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标准。目前,比亚迪坚持全面发展,在锂电池、汽车制造业及城市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有着无可撼动的地位,生产了包括多个系列燃油汽车产品。也包括工业模型、车辆零配件、双模电车及其纯电车等,主要代表车型有秦、唐、宋、元、E6、EV300等系列。
一是收购宁波中微,解决了制造短板--半导体,优化了制造产业链,在研发和生产的方面解决了电机问题,并在2008年推出F6车型。同年,该公司推出了首款SUV车型F3DM。此后,逐步推售G3、M6、L3等多款燃油车型,开拓SUV市场,推出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技术,开启王朝系列产品的问世。
三、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PEST分析1. 政策环境
新能源汽车在国家层面早已启及战略高度,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其蓬勃发展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战略性规划和中央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
国家从2009年开始推行的新能源汽车试点以来,地方政府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布新政策,仅在新能源汽车价格上多项发力,削减新能源汽车售价、增加生产、运营补贴、以及对于牌照开放政策补贴和优惠等。
国内多个省份地市响应国家号召,前后不断出台了地方性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优惠政策,希望能借此扶持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截至2018年,我国政府对新能源补贴标准将出现有较大幅度的调整。
在补贴额度方面会呈现收紧态势,且补贴对象已由制造商转移给用户,部分新能源车企依靠吃补贴获利的路径基本被堵死,同时对于发放汽车牌照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2. 经济环境
近几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也都稳步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继续走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总的来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的推动下,持续向好的经济形势将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对推动国内车企行业发展有积极作用,对于车企经营及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2020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步进入结构转型阶段,投资贸易呈现疲软状态。我国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跌幅也均超预期,当中也不乏新兴市场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动荡、受全球疫情流行等原因影响。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虽还处于盈利期,但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新的挑战和机遇,转变发展模式势在必行,总体预计2022年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态势向好,势必带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红利,相信届时比亚迪公司依然能抓住机遇,蓬勃发展。
3. 社会环境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受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大国,人们对于机动车普及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愈发重视。因此降低车辆有害的废气排放量,提倡“低碳出行”,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而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优势在于低能耗、低排放,既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助力实最现“双碳”目标。鉴于优化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大部分国家地大力推广及宣传,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将其作为购置机动车的前列选择。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对比亚迪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舞台。比亚迪新能源车当前主要消费对象最初以政府及大型国营单位居多,但随着广大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对个人购买出台政策倾斜,整体消费者可享受更优惠的的价格购置相同性能的汽车,个体购买占比也随之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比亚迪公司抓住市场份额,于2015年扩大投入生产,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抢占先机。但进入2018年后,伴随着地方政府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政府补贴逐渐降低,导致购买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购买时将会考虑更多因素,慎之又慎。
随着我国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高,逐渐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特征。人们购车时将逐步把新能源汽车纳入考虑范筹。
4. 技术环境
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市场逐渐饱和,政府出台的补贴力度逐渐降低、海外竞争对手也相继入局的情形下,现有企业在注意生产成本管理的同时,也不要放松在新产品开发上的投资,如果企业不持续保持高新产品开发投资,提高核心竞争力,被淘汰只是时间的问题。
传统燃油车的核心部分是三大零部件,那么电动车相对应的就是三大电力系统,它们分别是电池、电子控制及电机。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的能量来源,从lead-acidcell到日系混动的NI-MHbattery,再到现在流行的lithiumbattery。
对比之下,自主的电芯与电池组是部分自主品牌主机厂的发展瓶颈,但比亚迪始终坚持自主设计、生产电池和系统,持续不断提升动力锂电池的行业竞争力,目前已拥有超越同级水平的锂电池制造技术。另外,除了动力电池技术,比亚迪的电驱动系统的核心器件——IGBT技术也有显著提升。
在业界IGBT一直被称为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大脑”。只有掌握前沿科学技术的企业,才能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电控。而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都可谓首屈一指,是一家拥有跨越IGBT和SiC产业链核心技术的汽车制造商,实力毋庸置疑。
而电机系统方面,比亚迪的电驱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碳化硅材料,散热好、耐磨、效率高。仅这一点,就远远甩开对手一大截。目前,支持碳化硅电驱动系统的公司只有比亚迪、特斯拉和蔚来3家公司,但蔚来仍处于期货阶段,ET7计划预计于2022年交付。
结语比亚迪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企业的纵向发展,在其不断的在发展中逐步将产业链整合。例如,比亚迪都是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及相关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等。
“542”战略和“7+4”战略旨在创新驱动和电子技术,扩大工业领域,毫不犹豫的选择走“以科技为核心”的发展道路,而正因为如此,比亚迪才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从0到300万,比亚迪花了多久时间?
-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2423天
在去年的4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刚刚来到14%左右的时候,我们曾经预测过,新能源汽车产业会在1-2年内迎来大爆发,越过16%的鸿沟,快速向50%的早期大众市场靠拢。
事实也跟我们猜想的一样,到今年10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超过了30%。
当然,也有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地方。
我们曾经认为特斯拉会成为这个新兴产业当中绝对的龙头,甚至是唯一。
为什么呢?
因为特斯拉“降价带动销量”的飞轮已经构筑一个强大的护城河,用“价格战加品牌光环”在整个产业当中形成马太效应。
但是,还有另一个新能源车企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在9月、10月,以月销20万辆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销冠,那就是中国的比亚迪。
在11月16日,比亚迪卖出了自己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创造了中国品牌的高光时刻。
让我好奇的并不只是这300万的销量,而是完成这300万的时间。
从第1辆新能源车到第100万辆,比亚迪足足花了13年时间,但从100万到200万,比亚迪只用了1年,从200万到300万,比亚迪甚至只花了半年。
这是怎么做到的?
带着这种好奇,我们去回顾比亚迪的发展历程和王传福的总结,比亚迪的成功在于“厚积后发”的积累,以及战略的及时调整。
起初的比亚迪走的是总成本领先战略,也就是对内做功,强调生产、经营的精益化。
作为一个制造企业来说,在类似的技术层面,产品的每一分成本和报价都很重要,如果能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建立其他玩家都难以比拟的优势,拥有能进能退的战略空间。
但总成本领先战略也有一点缺陷,就是越向往上走,往高端化的方向越难。
这个时候,就需要换赛道,改战略。
我曾经跟大家分析过“如何去找到一个好的赛道?”
我们去分析一个产业可以从三个基本维度入手。
第一是市场机会,商业成功的公式是:努力+能力+高增长行业时机点的进入。
前两者是基础能力,后者决定了机会,特别是发展的高度和速度。
判断一个高增长行业的标准,就要做PEST行业分析,当然,更简单的就是看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
比如说未来5-10年“293”的产业趋势性机会,这就是标准的政策驱动产业发展。
比亚迪转型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新能源汽车既是9大产业之一,又能与互联网、大数据、AI深度融合,往智能化方向发展。
比亚迪的思路也很清晰,以国内市场为主,同步向海外进军。
尽管在前期发展很困难,但是,对于新兴产业,国家是愿意培养出自己的中国品牌。
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细节,比亚迪在2010年推出的纯电动车E6,就是投放在了深圳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在政府的帮助下实现了市场化运营。
第二是用户价值。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赛道中,一定要去研究用户的痛点,选择正确的营销方式,要给用户新的应用场景,让他产生兴趣。
我注意到一个特别的数据,在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总共有3667款车型在销售,其中月销过万的不过68款车,月销过2万的只有20款车,能达到3万的只有10款车,而这10款车当中唯一是纯电/混动的C级车,只有比亚迪汉。
比亚迪汉的特征就在于采用了更加安全的“刀片电池”。
实际上,在比亚迪汉真正量产之前,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已经拥有了非常高的热度,完成这一切的是谁呢?
王传福在现场特别感谢了帮助比亚迪成长的一群人,那就是媒体。
里斯曾经说,“公关比广告更加重要”,通过比亚迪就可以理解这句话的价值。
在视播时代,借助于新媒体和第三方权威媒体的背书和广泛触达,可以发挥出比品牌自己打广告更大的作用,让用户更容易产生信任感。
对企业来说,今天我们需要拥有对pr,公关关系的清晰概念。
第三点就是保持战略定力,找到进入“倍增循环”的契机。
王传福在发布会现场宣布了自己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会在明年一季度正式发布,同时,还会与用户共建共创一个极具专业性、个性化的全新品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未来,比亚迪会形成王朝、海洋、腾势、仰望、专业个性化的品牌矩阵。
在我看来,比亚迪已经走到安索夫矩阵当中的第四步“多元化”,进入到了马太效应的“倍增循环”当中,成为朝阳行业的强势企业。
但是,不要只看到比亚迪花了半年就从200万突破到了300万,真正值得我们去思考是比亚迪从0到第100万坚守的那13年。
这中间,比亚迪保持极强的战略定力,从电池和手机代工行业开始逐步All In新能源汽车,从半自动生产到全产业链布局,掌握“三电”核心技术,没有这13年的沉淀,就不会有这半年的辉煌。
对我们企业来说,想要进入“倍增循环”,成为马太效应当中的强者,需要具备两种思维。
1、坚持找到循环的起点。
积累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这是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阶段,我们心中必须有着超强的求胜欲望,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持目标的毅力,用All In的勇气去追求可以持续为我们带来“价值”的技术和能力。
2、坚守不是死等,需要看到改变游戏规则的契机点。
在二八定律的商业竞争中,强者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让后来者很难超越。
但是,换个赛道呢?
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过度,整个产业的游戏规则发生变化,也让比亚迪的坚守有了回报。
所以,假如我们要想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人,就必须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不能局限于现在的视野范围之内,要能“以终为始”从未来的眼光看今天。
就像今天我们正在进入企业营销和经营的“视播时代”,抓住每一次时代更替下的产业机会和营销机会,企业每一次的坚守才会具备成功的叠加效应。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