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车辆EV受限故障初探:接地很重要
超级混动DM-i车型交车后,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关于“EV受限”故障的帖子,在我的文章和视频下面,也总有人提及这个问题,一些准车主对此有些焦虑和顾虑,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有限的分析。
之所以说是有限的分析,原因在于:
第一,笔者没碰到过这种故障。迄今,本人车辆一切正常。第二,没有车辆故障代码和代码表,这些是厂家掌握的资源。第三,没有故障车主使用车辆的方式、方法等背景信息。相当于蒙头断案。因此,笔者只想从常识出发,做一些初步的探讨,给各位车主及准车主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EV受限经常发生吗?这是个逻辑问题。
笔者从未碰到过EV受限故障,不代表此故障不常发生。网上有车主碰到过EV受限故障,不代表此故障经常发生。你认识的车主都未碰到EV受限,不代表此故障不常发生。恰好你的一个朋友或车友碰到了此故障,也不代表此故障经常发生。说了一堆绕口令,其实都是本人亲眼见识过的评论与吐槽,不足为奇。
是否经常发生此故障,比较靠谱儿的判断是依据统计数字,只可惜现在分子和分母都不太清楚,所以笔者也不知道这个故障是否经常发生。
有一个客观事实要向各位报告:EV受限不是超级混动DM-i车系的独家故障,我在新出行社区看到过一位汉EV车主(新出行@Junee)也碰到了这个故障。大家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EV受限故障发生的时机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两种主要场景:
行车过程中出现故障充电后出现故障好像还没见过冷车启动时出现故障的报告,如果有,希望知道的朋友能给我反馈。
给笔者较大启发的是充电后出现故障这个场景,所以本文要从这个点出发,作一个初步分析。
电气系统与接地对于搞过电的人,无论强电还是弱电,一个尴尬的经验是:如果发生了莫名其妙的故障,分析完所有原因,穷尽所有办法后,仍无法解决问题,那么,最终的大招儿就是重新捋接地。
就像是跪天祈雨、拜佛求福,这是一种“迷信”,但往往就是好使。
也不能将其完全归于“迷信”,这更是无数老师傅经验的总结,用时髦的词汇描述就是“大数据暗含的规律”。
车辆充电与接地车辆充电的国标中,对接地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其基本出发点是保护人身安全,避免触电风险。
例如5.2.1.2节规定:模式2、3、4下充电时,保护接地导体的电气连续性应由电动汽车供电设备持续监测,在失去保护接地导体电气连续性的情况下,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应在100ms内切断电源。
但中国的现实环境是,接地没那么严谨,尤其是民用建筑,很多3脚插头本来应该接PE地线,但往往只接零线和火线2根线。
如果此时想用便携式充电器充电,怎么办呢?很多车主,或者说绝大多数车主是有惰性的,都不想费事,谁愿意苦哈哈地去专门接根地线啊?市场为了满足这种“惰性需求”,就开发了相应的产品,有两种:
接地宝,其实质是在零线和地线之间连接一个大电阻,实现假接地。便携充电器作弊,即使监测到接地故障,也不按照国标规定切断电源,而是继续充电,只显示一个接地故障指示灯。正规厂商,例如比亚迪,随车带的便携充电器应该是完全符合国标的,没有接地线就是充不了电。那么这种情况,如果非要充电,就只能用接地宝了。(注:此段描述有争议,本文发表后有的比亚迪车主说随车充不接地也能用,有的比亚迪车主说不接地不能用,笔者后续会亲自测试)
对于正常检测电路:
接地正常,输出1与输出2为一个高电平一个零电平;接地异常,输出1与输出2都为低电平。用一个异或门电路即可判断接地状态。但是,用接地宝后,检测电路就会一直输出接地正常信号。详细的电路分析略去,各位暂时记住结论即可。
使用接地宝后,相当于地线PE与零线N被捆绑在了一个电位,其潜在风险极高!
例如,很多人都知道,规范的220V交流电接线是“左零右火”(面对插座方向),但在国内民用建筑中,施工并不总是很规范,不少地方的接线是反的,反正只要有电就行,没人顾得了那么多。
可对于便携式充电器来说,它必须是严谨规范的,因为它是流水线按照图纸生产的。它的插头左脚就是零线,右脚就是火线。那么,如果插座的零线与火线是反的,麻烦就来了!因为此时零线N与地线PE的电位都是交流220V。
上图摘自充电国标,是便携式充电器的引导电路。红色箭头标记出了可能被地线PE上220V损坏的回路及器件。
笔者无法准确指出会造成什么损坏,只是觉得出现问题的概率很大,或造成故障隐患。这种隐患不一定是急性的,马上爆发;也有可能是慢性的,在某次行车过程中出事。
怎么办?还是回归常识,那就是安全规范用电!
不用接地宝;不用第三方便携充电器;尽量不在陌生的插座上充电,谁知道那个插座零线火线有没有接反?所有充电设备,包括墙插和慢充桩要规范接地。也有些车主可能会说:接车后从未经历过上述三种场景,但仍然出现了EV受限故障。笔者只能盲猜,也许4S店交车前曾经不规范充过电,留下了隐患。(笔者亲眼见过4S店用墙插为展车充电)。
最后声明: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是官方的也不是最终的结论。
无论这是不是EV受限的真正原因,规范用电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祝大家用车顺利。
比亚迪不想离开铁王座
作者 | 周智宇
编辑 | 张晓玲
对比亚迪和王传福来说,2023年是值得庆祝的一年。
两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之王,是少数几家完成销售目标的车企,归母净利润也有望首次超过300亿,比亚迪已跻身“全球顶流”。
并且不出意外,2024年比亚迪将会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纯电之王”。
然而与现实中的业绩相背离,比亚迪股价却接连下挫,2023全年跌了23%,相比万亿高位则跌去了45%。
十多年前,王传福果断让比亚迪“ALL in”新能源,开启全栈自研,奠定了今日的销量王者之位,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下半场到来,比亚迪能否持续称霸成了投资者心头的疑问。
如何在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上更进一步,是比亚迪接下来发力的重点,也是决定比亚迪能否在世界舞台上,以新能源车企之姿比肩大众的关键。这是新时代与旧时代的对决。
分歧
在年末突击降价、刺激销量后,比亚迪在12月突破了34万辆的大关。全年也以302.44万辆、同比增长62.30%收官,成为全球新能源车企的老大。
销量之外,比亚迪实现前三季度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129.47%;汽车业务毛利率也在稳步提升,从2021年底的17.29%,逐渐升至2023年三季度的22.2%。
按照机构预期,比亚迪在2023年营收有望超65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会突破300亿元。它也会超过上汽集团,成为中国最赚钱的车企。
比亚迪也成为“三冠王”,拿下了中国汽车市场车企、品牌两个销冠;在全球市场中也毫无疑问地超越了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这都让比亚迪成为在销量、财务数据上少数能持续给市场惊喜的车企,并且这种惊喜建立在之前的高基数上。加上消费电子行业预期回暖,比亚迪的手机代工业务也有不错的增长预期。
然而这组惊喜没有体现在股价上。去年全年,比亚迪A股股价累计下跌近23%,低于同期万得汽车行业指数表现(跌0.43%),也逊色于长安汽车、赛力斯和理想等热门汽车股的涨幅。相较2022年年中高点时万亿市值,比亚迪的市值大幅缩水。
投资者对比亚迪的未来有了分歧。乐观者认为,作为一家仍在快速发展、对特斯拉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地位产生威胁的公司来说,眼下比亚迪价值低估。用贴现现金流量法(DCF)模拟,比亚迪是家价值万亿的公司。
悲观者认为,比亚迪市盈率(PE)呈现出明显周期股的特征,投资者不应该陷入“低估值陷阱”,并下调对比亚迪的目标价。激进者如新加坡最大券商大华继显(UOB-KayHian)甚至近期对比亚迪给出“卖出”评级。
过去半年时间里,比亚迪在H股的空头权益也上升至自由流通股的4%以上,甚至在近2个月里,6%以上成为常态。这意味着更多投资者在押注比亚迪股价进一步下滑。
尽管12月底比亚迪股价有所回暖,股价从182.85元/股低点回升至190元/股附近。但多名基金经理认为,这是年底机构对“风格漂移”进行仓位回补,并不具备持续性。
也有投行人士向华尔街见闻分析,比亚迪股价的下滑,来自投资者对比亚迪增长预期的变化。过去三年的高速增长后,比亚迪目前的表现,未让投资者感到“超预期”。
另有券商分析师指出,2022年底购置税补贴退坡后,市场情绪便开始转向,即便是比亚迪也很难超脱大市。
守擂
短短三年时间,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挑战者,变成了守擂者。
比亚迪的成功,在于其强大的制造能力。车海战术下,在市场爆发初期,其多元化的产品阵列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以及强有力的执行能力,让比亚迪能够很好地控制成本,并形成了显著的规模效应。
比亚迪也凭借自己的先发优势,获得了高增长与高市占率,以及消费者、投资者前所未有的认可。
过去三年的成功,能否转化为比亚迪的长期优势,市场里的投资者们心存疑虑。
过去11年里,比亚迪A股股价表现与其市盈率有显性关联。在其市盈率较高(50PE以上)的时候,比亚迪股价会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市盈率回落时则下跌,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同期的丰田的市盈率则围绕着15倍PE的中枢,规模、盈利与股价齐升。
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已上市的车企都曾有过自己销量、股价极度辉煌的时代。16个月翻十倍者有之;也有繁花落尽,在资本手中左右倒腾者。场内的常胜将军屈指可数。
在几家典型车企当中,截至1月11日,比亚迪市盈率(TTM)为19.98,丰田汽车为9.97,特斯拉则是69.03。对比万亿市值时比亚迪高达280多倍的PE,比亚迪出现了明显的“估值回归”。从估值角度来说,投资者目前认为比亚迪正在回归传统制造业,而非认为它是和特斯拉一样有高成长空间的科技公司,即便目前特斯拉大部分营收、利润仍来自造车。
此外,目前比亚迪全球销量当中,90%在中国市场,高于特斯拉的33%;在收入上,比亚迪全球营收近80%来自中国市场,远高于特斯拉25%的水平。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担忧,以及反映到营收、盈利能力上的压力,比亚迪无法避免。
在比亚迪最为核心的混动市场,随着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以及上汽荣威等持续发力,其竞争力已经松动。在12月大促之前,比亚迪混动车型已连续两个月出现环比负增长;11月底开启的线上官宣降价促销活动,便集中在混动车型占比较高的王朝系列。 中高端市场,“向上”冲高的比亚迪也尚未形成绝对话语权。
即便资本市场看好王传福,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仍会有高增长,也认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地位。然而比亚迪在“风光的2023”背后,暗藏投资者对它接下来盈利水平能否持续,是否会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的疑虑。
更何况,随着华为“广撒英雄帖”,让更多车企采用它的技术,接下来“华为军团”是否会对20万元以下市场出手?比亚迪能否继续掌握主流市场的定价权?这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量为886.4万辆。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则达到33.99%,这较去年底的27%进一步提升。
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变革之际提前撞线——一个竞争充分且趋于成熟的市场中,龙头玩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就在三成左右。比亚迪要改善投资者、市场对它的认知,要在市占率上稳中求进,也要在利润端更加稳定。
去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王传福很自信地告诉股东们,有信心在未来3至5年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比亚迪和友商们一起加速取代燃油车,把蛋糕做大,同时是比亚迪继续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
这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突破
比亚迪要向市场证明,自己过去三年的成功并非只是“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做时间的朋友”,20年如一日坚持新能源后,迎来春天。
短期急剧扩张的公司规模,庞大的产业链上下游以及该如何保障数百万上路车辆的质量,这都考验着王传福的管理能力。
比亚迪也要思考该如何稳固、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将其转化到财务数据上。这是中国自主品牌摘掉性价比标签,超越过去的关键。
比亚迪需要更强大的品牌力,以突破眼下发展瓶颈。任何一家大型车企的品牌力,都需要长时间验证和足够耐心才能够形成。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坦言,新能源市场去年是蓝海,明后年相信是红海。比亚迪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技术的准备、产品的准备、品牌的准备,都是一场场硬仗。
在比亚迪基本盘的大众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的情况下,高端化、海外市场以及智能化,比亚迪正多线作战。
高端化和海外市场,比亚迪尚处布局期。
比亚迪方程豹汽车总经理熊甜波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方程豹短期内的任务是要把品牌做出来,形成体系化能力,最终这会反应到销量上。腾势汽车总经理赵长江则表示,未来腾势要在全球新能源豪华车的前五名中站住脚。12月销量超1500辆的仰望,也亟待前期超预期的订单量,能够悉数转化为实际销量。
海外市场上,比亚迪海外征战步履不停。从2022年9月比亚迪首家海外电动乘用车工厂落户泰国,到2023年首座亚洲以外的电动乘用车工厂官宣落户巴西,欧洲工厂也将落户匈牙利。海外销量也是眼下比亚迪在财务增长上最具看点的一环。
智能化方面,比亚迪与百度、Momenta和大疆等公司都有过合作,不过它也在调整智驾业务的组织架构,加速招募智驾行业的高级人才,以提升智驾方面的自研比例。一名比亚迪高管表示,软件、硬件方面,比亚迪都在加速自研,尤其在高端车型上会有更多应用。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也坦言,现在比亚迪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比别人领先,但比亚迪有能力在未来两三年推出更多创新。
包括超级混动系统在内,比亚迪多项技术会在2024年迎来升级换代,产品也将随之革新。华尔街见闻也了解到,比亚迪将在1月举办技术日,届时对其自动驾驶技术成果也会有一个集中呈现。
未来三年对车企来说是个关键期。大部分车企加速冲规模,以拿到“决赛圈”的门票。于比亚迪而言,则是“鲤鱼跃龙门”的阶段,这决定它能否打破自己的瓶颈,在智能化下半场里突围。
21年前,刚造车不久的王传福喊出了“2025年要做到全球第一”的豪言,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他对市场讲的故事,投资者对比亚迪的拥簇也在短暂热情后,归于平寂;如今,比亚迪成了全球汽车工业里一家已不容忽视的车企,且隐隐有了挑战大众集团地位的架势。
百年汽车工业当中,掀起的浪花不少,然而一直屹立潮头的不过一手之数。如今比亚迪以新能源之势,同特斯拉等玩家一同加速着这个行业的变革。汽车业未来霸主之争号角已然吹响,比亚迪也要越过眼前的龙门,方能青云直上。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