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和比亚迪谁厉害?
单纯生产纯电动车不可能世界第一,主要是纯电动车缺点太多,纯电动车只适合短途,只适合少数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特别是比亚迪dmi和dmp才是适合绝大多数人的需要,由于油耗非常低,可摆脱对充电桩的依赖??,电价便宜,充电方便可充电开,如果电价贵,充电不方便,急用车,就加油开,都省钱,完全没纯电动车里程严重打折,充电难慢,商业充电贵,不适合长途,高速行驶,不适合高冷季节地区,不适合偏远地区的缺点。
想入手新能源,比亚迪和特斯拉选哪款?
市值:特斯拉远超比亚迪。
品牌力:特斯拉远超比亚迪。
盈利能力:特斯拉远超比亚迪。
国家对企业的隐性助力:特斯拉在现阶段受益远超比亚迪,但总体上呈东升西降的趋势。
销量:比亚迪远超特斯拉。
性价比:比亚迪远超特斯拉。
科技实力:比亚迪远超特斯拉。
产品力:比亚迪与特斯拉互有优劣。
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实力:比亚迪远超特斯拉。
未来前景:二十年内,特斯拉的方方面面都比不过比亚迪,比亚迪有能力收购特斯拉。
以上是现状和结论,下面是分析。
特斯拉的两大卖点,一是所谓的开放专利,二是所谓的自动驾驶。
所谓的开放专利这件事,不但让特斯拉占据了一个道德制高点,同时也让人下意识地觉得特斯拉的科技实力很强。
可事实上,这纯粹就是马斯克厚颜无耻的吹嘘和炒作。
一,专利本来就是公开的,谁家都一样。
二,马斯克拿出来沽名钓誉的专利,主要是外观专利和电控专利,特斯拉这两个方面的专利,压根就没有任何一家车企使用过,因为完全就没有使用的价值,更不存在所谓的因为特斯拉开放了专利才有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说。同时,值得一说的是,特斯拉基本上也就只有这两个方面和自动驾驶方面的专利罢了。
三,马斯克说的专利可以让人免费使用,原话是“允许别的车企基于善意去免费使用。”,至于善不善意还不是他说了算?他那么无私的话,起诉小鹏侵犯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专利是怎么回事?不是说特斯拉的专利技术可以让人免费使用么?最搞笑的是官司还打输了。
四,比亚迪的专利数量远超特斯拉,而且是差了两个数量级。比亚迪的专利数是以万为单位的,而特斯拉是以百为单位的。而且专利的质量比亚迪也同样远超特斯拉。
至于自动驾驶,实际上特斯拉也并不强,在所有做自动驾驶的公司里面,它连前十都进不了,这可不是我瞎说的,德国的一家还算权威的机构做过测试,全球二十多家做自动驾驶的公司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倒数前三。特斯拉强就强在不把用户的生命安全当回事,将一个使用说明上只敢标注为辅助驾驶的东西在营销时胡乱吹嘘成为完全的自动驾驶,忽悠得一帮无脑的沙碧一边跪舔,一边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公共场合秀智商。
在自动驾驶上,特斯拉不是选择走纯视觉方案么?就这么一个不把安全当回事,只为压成本多赚钱的奇葩方案,居然还有很多人跪舔!真的是搞笑至极!我把话放在这里,以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不改方案算我输。别的不说,以后L3级以上的高阶自动驾驶的安全标准,纯视觉方案就压根达标不了,特斯拉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以后连上路都不会被允许。不信走着瞧。就当下,因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方案,就已经让它的车不能进入中国的各种敏感场所了。
下面是我个人对新能源汽车格局的预测。
一,两年后,在中国市场,继比亚迪之后,埃安和问界的销量也会超过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各品牌五年后国内的销量格局会是:华为智选(多品牌共计)>比亚迪>埃安>零跑>哪吒>蔚来>小鹏>理想>极氪>深蓝>特斯拉。对,我认为五年后特斯拉连中国市场的前十都进不了,而小米和百度也不一定能成,尤其是百度。
二,很多人说未来只有三到五家车企能活下来,但我认为现在前十的车企在未来五十年都还会存在,但是他们自己的车机系统和自动驾驶在二十年内都不会再存在。参考电脑和手机的情况,市场其实是可以容纳很多个整机品牌的,但是像车机系统和自动驾驶这样的产品,却是会高度垄断的。未来几十年国产的车机系统和自动驾驶我认为只会剩下华为一家。
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绝对会比手机领域更加辉煌。手机领域的很多关键技术中国会被卡脖子,但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以后世界前十的车企,大概率会是美国一家(特斯拉),德国一家(大众),印度也有可能会产生一家(塔塔),剩下的七强都是中国的,至于英法日韩的,则都会被挤岀前十。
很多人在看问题和做预测时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国力对企业的影响。
现在欧洲和日本的很多品牌之所以还能吃香,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得益于它们国家曾经的强大,但是欧洲和日本现在已经衰落得差不多了。
美国和韩国实际上是一个从属关系的共同体,他们的很多品牌现在能大行其道,得益于他们这个共同体现在还很强大,但是他们如今也已经在衰落的道路上狂奔着了。
现在世界的格局是东升西降,中国在快速崛起,欧美日韩在快速衰落,这对企业的影响会是非常巨大的。
苹果和特斯拉必然会随着美国的衰落而衰落,华为和比亚迪则必定会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崛起。
不信?十年后便可见分晓,欢迎回来挖坟。
写于2022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