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有油电混动车吗?
是来曾比亚迪热度的吧!
比亚迪插电混动与奥得赛混动比哪个好?
看你个人情况!开个两三年就卖国产车不保值,三年价格能折一半。
长城Hi4对决比亚迪DM-i,谁性能更强?谁又更省油?
众所周知,在插电混动车市场,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旗下的DM-i车型基本都比较畅销,这种情况下,其它车企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近两年众车企都加大了插电混动技术和插电车型混动车型的布局力度,比如近期上市的长城哈弗枭龙MAX,这款车搭载哈弗汽车著名的全新智控四驱电混系统Hi4。那么Hi4系统跟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究竟有何不同呢?搭载这些系统的车型,又是谁更省油?
Hi4与DM-i有何不同?
其实对于Hi4系统,早前喵哥有过详细分析,而为了大家对这套系统更熟悉,今天喵哥再跟大家聊聊。其实这套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用两个电机来实现四轮驱动,同时还能做到两驱车的价格。
这么说或许你也不会有概念,喵哥再跟大家说说市面上的四驱混动车型,它们实现四轮驱动基本需要三个电机,其中前轮两个电机,后轮一个电机,而前轮两个电机的分工也十分明确,一个是驱动,一个是发电,而后轮电机就是驱动。然而这种电机布局方式不仅成本高,并且也会明显增重,从而影响车辆的油耗。
而Hi4系统通过两个电机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三个电机的痛点,在提供四驱性能基础上,两个电机的配备还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生产成本和车辆重量,这是它能够做到两驱车价格的重要原因。而Hi4的做法是将前轴的驱动电机移至后轴来驱动后轮,前轴的发电机则干两份工作,发电和驱动前轮,这背后就是哈弗造车技术先进的重要体现。
实际上,哈弗在Hi4系统取名方面也颇有深意,其中H是代表混动Hybrid、i是智能intelligent、4则是四驱系统4WD,也就是说Hi4系统能够智能实现四轮驱动,让车辆拥有强悍四驱性能基础上,又能保证燃油经济性,为用户带来更省钱、更安全、更长续航的驾驶体验。而哈弗汽车也表示,Hi4系统能实现三擎九模的智能切换,拥有九种驾驶模式,让车辆面对各种工况都能从容应对,并拥有最理想的工作状态。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这套系统由前驱动电机和发动机组合而成,并且发动机和电机都可以驱动车辆,并且既可以单独做工,又能联手工作。也因此,搭载DM-i系统的车辆既能纯电行驶,又可以用油来驱动,并且DM-i系统的发动机还可以像增程系统那样给电机充电,让车辆一直进行纯电驱动。
而且DM-i系统工作时也是偏向支持纯电行驶,甚至还支持强制纯电动驱动,只是在高速路段需要更强动力输出时,发动机才介入驱动。显然,车辆大部分情况都是用电驱动,那么比亚迪的DM-i车型自然不会有太高的油耗,仅是省钱这一点就能吸引不少消费者。
其实简单来说,长城Hi4系统是否省油,完全由系统根据车辆行驶工况来自行决定,而比亚迪DM-i系统则由用户来决定。
谁更省油?
无论Hi4系统和DM-i的工作原理怎样,它们的目的主要有一个,提供足够性能的基础上,还做到更省油。至于哪个系统能让车辆更加省油,我们通过搭载这两个系统的车型就能充分了解,分别有枭龙MAX和宋PLUS DM-i。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枭龙MAX的纯电续航里程有105km,满油满电状态下的续航里程有1200km,而在混动模式下的WLTC工况油耗为1.78L/100km,馈电状态下的油耗是5.5L/100km。
我们再来看看宋PLUS DM-i,纯电续航里程有51km、110km和100km三个版本,综合续航里程也有1200km,不过它们的油耗数据不同,三个版本在混动模式下的NEDC工况油耗分别为1.5L/100km、0.9L/100km、1.1L/100km。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分别是4.4L/100km、4.5L/100km和5.2L/100km。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宋PLUS DM-i的整体数值更低,在能耗经济性方面有着更好的表现,同时这款车能强制EV模式,所以这款车在实际用车过程中的养车成本会更低。不过宋PLUS DM-i无法轻松实现四驱功能,四轮版本的价格在20万元以上,然而枭龙MAX能做到全系标配Hi4系统,实现四驱性能,同时这款车还有着更低的市场价格,为15.98万元-17.98万元,所以枭龙MAX在油耗上的支出,已经在售价上补回来了。
结语:
通过喵哥的分析可以详细看到,Hi4系统和DM-i超级混动系统是各具特色,并且各有所长,其中Hi4系统有着更低的成本和更强悍的性能,而DM-i超级混动系统有着更出色的燃油经济性,所以如果你需要选择搭载相关混动系统的车型,主要看你在哪种地方用车,如果是山路或雪地用车较多,直接考虑配备Hi4系统的枭龙MAX,而在城区里用车较多,省油的DM-i超级混动系统更理想。
插混有两种 一种叫比亚迪 一种叫其他?长安启源A05对此说不
[爱卡汽车 原创 试驾]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混动,另一种是其他。”其实,这种说法早就过时了,看看现在国内的销量排行榜,再看看市场占有率,或许用“世界上只有两种插混,一种是比亚迪DM-i,一种是其他”来形容才更贴切。不错,价格实惠、品质可靠,以及超低的馈电油耗,是比亚迪在插电混动市场的立足之本。但是,在国产混动迅速崛起的今天,与当年一家独大的丰田混动相比,比亚迪的“统治力”还是稍显弱势,它遇到的挑战也比丰田要大得多。本文的主角——长安启源A05,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长安启源A05,是长安启源品牌推出的第二款车型。这款新车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最大续航里程能够达到145km(CLTC工况),很明显它就是奔着比亚迪秦PLUS DM-i来的。近日,有媒体爆出长安启源A05在当地的4S店打出了9.99万起步的预售价标牌,比秦PLUS DM-i冠军版仅仅贵了100元。一般来说,新车上市之后的价格,相对于预售价还会低上一些。所以长安启源A05比秦PLUS DM-i冠军版便宜基本稳了。对于它最终的指导价,大家可以期待一波,今天咱们重点还是聊产品。
对于混动车型,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油耗。经过我们将近一整天的试驾,通过表显数据来看,这台试驾车的综合油耗为3.0L/100km。在同级别轿车当中,这样的油耗表现可以说是佼佼者的存在。其实,对于那些买插混车的朋友来说,他们每天都会想方设法去充电,除非万不得已,否则都不会用油,相当于买了一台续航能力“平平常常”的电车。长安启源A05的官方纯电续航最高能达到145km(CLTC工况),只要充电方便,平时上下班完全能用纯电行驶,就算按照通勤距离60km计算,大家平均2天左右充一次电也就可以了。
平顺、静音、舒适
在外观设计上,长安启源A05还是非常有辨识度的,它继承了长安品牌近年来特点比较鲜明的设计语言(国产品牌拥有原创度较高的固定设计语言,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讨喜的。另外,隐藏式门把手、电气化格栅、星际侧翼灯、鲨鱼鳍高位制动灯等元素的加入,也让长安启源A05走在了时尚的前沿。有一说一,市面上这么好看的车真不多了。
编辑总结:
在最近几个月,比亚迪的销量继续高歌猛进,但它的增长速度也在放缓。目前来看,比亚迪的位置虽然还是比较稳,但它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内卷时代,大家都在卷。在汽车圈,比亚迪虽然有能力拿出一套“核心技术”,但长安、吉利、长城等厂商也有自家的插混动力和动力电池,它们未必有比亚迪那么强大,但至少不会存在“代差”。从动力指标和配置来看,长安启源A05有意要与秦PLUS DM-i硬碰硬,它会采用稍微高一点儿的配置,和稍微低一点儿的价格来切入市场,打得就是一个“价格战”。通过更高的性价比击败对方,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颜值很能打
本田工程师都佩服!续航超1000km的比亚迪插混车强在哪?
上次的文章《销量终于超过特斯拉!比亚迪混动系统开始发力了?》提到,阿韬之前在参加本田一次品牌活动的时候,本田工程师都对比亚迪DM-i混动系统表达出了钦佩之情。因为同级别的插电混动SUV,比亚迪续航能超过1000km,而本田仅能做到600多公里。
我们说的是比亚迪宋PLUS DM-i和插电混动版CR-V,同样都是插电混动,本田到底哪不如比亚迪呢?
其实在混动技术路线方面,比亚迪DM-i和本田i-MMD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家的混动技术都很强。但是,当本田想把自己的混动CR-V打造成插电混动车时,问题来了,又大又重的动力电池没地儿搁了,另外还要单配一套全新的电池管理系统。
汽车是一项系统工程,说白了就和人的身体一样,装更大的动力电池就像凭空给人体移植一套器官,这绝对是一场大手术,还是不包成功的那种。
所以,装电池只能从系统工程中不敏感的地方下手了——挤占一点后备厢空间,再挤一挤油箱空间,嗯!油箱直接砍一半吧——26升,这让插电混动版CR-V综合续航仅有600多公里了。但可喜的是,这台车的操控质感、舒适性都没受到影响,依然是那台平衡性级佳的CR-V,本田实力是真强!
而在比亚迪这边,插电混动车的底盘几乎就是专门打造的,毕竟,比亚迪琢磨插电混动的时间太长了,第一代插电混动系统早在2008年就诞生了。如今,比亚迪的插电混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旗下的插电混动车和燃油车的底盘结构已经有了明显分化。
比如,这是宋Pro和宋Pro DM,两台车都扣着几乎一样的壳子,但是把两台车举升起来,底盘区别之大相信任何外行人都看得出来。DM车型的底盘几乎都是围绕动力电池和混动系统来设计的,不管是发动机位置、油箱布局还是前悬架结构,都与燃油车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
DM车型甚至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后悬架系统,这样的大手笔势必带来成本的增加。但是比亚迪又一次证明了那个道理,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总会带来回报。要知道,前些年比亚迪的插电混动车卖得并不好,比亚迪的销量一直靠燃油车在支撑,而在插混系统进一步完善后,今年比亚迪DM-i混动车在市场上已经是一车难求了。
其实在未来几年,电动化储备的不足会让大部分日系品牌面对越来越多的尴尬,比如,本田全新的电动车就不得不用通用汽车的纯电动平台打造,那么日本车企曾引以为傲的氢燃料电池车到底还能不能一战呢?这个话题我们下周和大家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