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深圳绿色比亚迪出租车

资讯 | 比亚迪中标深圳巴士集团超千台出租车订单,单车价不足9万元

汽车日报 常思玥

[ 行业] 日前,懂车帝从深圳阳光采购平台获悉,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成为“深圳巴士集团1010台纯电动出租车”标的的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金额为9084.95万元。

比亚迪中标超千台纯电动出租车订单

按照比亚迪中标的金额来看,其单车的价格大约在89,950元,公示中并未公布中标车型。

根据采购公告,本项目拟采购1010台预装营运服务设施的纯电动出租车,采购控制价在9292万元。

此前比亚迪e6曾作为深圳的出租车使用

此前,比亚迪e6曾经作为深圳的出租车使用,不过目前老款e6早已不再对外销售。不过如果以目前在售车型来看,符合9万元起售价区间的,仅有比亚迪e2一款车。

比亚迪e2

5月3日晚间,根据比亚迪股份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显示,4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106042辆,去年同期为25662辆;1-4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92371辆,同比增长387.94%。燃油汽车4月均无产量、销量。

比亚迪唐EV

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也再次站上了10万辆大关,达到了107478辆,1-4月累计生产达395008辆。

小米汽车,下一条行业“鲶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品略财经,作者|吴文武

自小米官宣造车整整过去1003天,12月28日,雷军带着小米汽车开了一场发布会。

前些天,小米汽车首款车型真容在网上流出,后来小米不装了,直接召开一场技术发布会。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在发布会喊出的“秒杀特斯拉”“遥遥领先”“XXX万以内最好的……”等话语不同,小米汽车在发布会的前一天通过户外大屏向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华为和宁德时代等品牌致敬,瞬间让小米汽车格局爆满。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小米SU7在发布会上亮相,从外形上看:科技感满满,动感十足。

但小米SU7还是有熟悉的影子,被网友们调侃称:保时米来了!《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文章的标题是:雷军为年轻人造了一辆“保时捷”。

雷军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小米SU7的从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5个方面的黑科技。比如,小米的9100吨超级大压铸技术,超过特斯拉。

小米汽车整合了博格华纳、麦格纳、布雷博、采埃孚、博世等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一看就知道小米SU7成本不低。

有关小米SU7的具体参数,《新品略财经》不再作详细赘述,小米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插班生,能否激起行业巨浪,会是下一条行业“鲶鱼”吗?

01 新能源造车的“鲶鱼”往事

一个行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会上演不同的精彩故事,而在轰轰烈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故事犹如八仙过海般的热闹。

《新品略财经》记得,大约是在2010年,在深圳街头突然出现了一批蓝色车身涂装的比亚迪出租车,这是深圳人最早见到和接触的新能源汽车,那时候有个同事只说了一个词:很酷。

当时的比亚迪并没有现在这么风光,靠着组装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虽然造车了,并不入流,但比亚迪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行者。

那几年的新能源造车赛道鱼龙混杂,什么玩家都有,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后面有了微型车,当时最大的吸引力应该是政策补贴红利。

时间到了2014年,世界电动车巨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第一批Model S车型交付给中国客户,第一批客户中,就有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

就在当年及后一年,蔚来、小鹏、理想、威马、零跑等这些品牌相继成立,蔚来走高端路线,小鹏主打科技,理想走奶爸路线,如今活下来的,都经历过九死一生。

虽然此后的几年时间,这些品牌都在大步向前奔跑,但随着2019年12月,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的首辆车下线,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迎来了第一条“鲶鱼”。

仅在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就超过14万辆,特斯拉的Model 3成为爆款和街车,而特斯拉国产化的影响不止于此。

特斯拉快速推动国产化率,进行了供应链整合,对整个行业都产生了正向效应,这种影响就好比当年苹果手机进入中国市场,对手机市场的影响一样。

也同样是在2019年,华为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一直宣称不造车的华为走上了与其他车企合作的模式。

虽然说华为不造车,但与华为合作推出的车型,这些头顶华为光环效应的车型,在2023年显现出巨大威力。

今年9月,问界新M7重磅上市,有消息称目前累计大订已经超过了12万辆,成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匹黑马。

就在12月26日,“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来了”,定价46.98万起的问界M9上市,媒体报道称,问界M9上市后的2小时内大订突破1万辆,震惊市场。

要说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在理念、供应链方面,那么华为对行业的影响,则是在科技及场景应用层面。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纵观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传统老大哥比亚迪是行业大象,那么特斯拉和华为就是先后影响行业的两条“鲶鱼”。

02 小米汽车,下一条行业“鲶鱼”?

现在,小米汽车刚开完官宣造车后的第二场发布会,如果说三年前官宣造车是吹响号角,那么,这次发布会就是小米汽车上市前的预发布和誓师大会。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的真容,已经不再神秘,虽然还未发布价格和正式上市,市场关注度和行业呼声很高,但市场已经在大胆猜想:小米汽车,会是下一条行业“鲶鱼”吗?

当一家企业进入一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犹如一条“鲶鱼”一般搅动行业环境,也激活小鱼们的求生能力和生存能力。

雷军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小米制造手机后,其他国产手机并没有死掉,反而变得更强大了。

“鲶鱼”和“鲶鱼”效应,一直是雷军和小米一直的追求,雷军也曾多次发表过”鲶鱼”效应观点,比如,小米供应链,要像一条”鲶鱼”一样激活全行业,再比如:小米就是要做中国制造业的“鲶鱼”。

从如今小米在手机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看,小米已经是一条“鲶鱼”了,或者说,小米已经当过一条“鲶鱼”了。

那么,小米汽车,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里的下一条行业“鲶鱼”吗?

先看小米汽车的底色和底气。

小米汽车的底色就在于小米曾经在手机行业摸爬滚打,成就了如今的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至少在品牌影响力层面,小米汽车有自己的底色。

小米汽车的底气就在于其策略之一的“十倍投入”,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其他车企做一辆车,大概投入三四百人、二三十亿元,我们第一辆车就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

这背后的关键就在于,小米汽车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去造车,而且沉得下心去造车。

喜欢研究小米模式的朋友应该知道,人们喜欢雷军,喜欢雷军的观点,比如风口理论、互联网七字诀、铁人三项等理论。

而实际上,在《新品略财经》看来,小米模式的本质是效率,用互联网思维和逻辑去提升效率,背后更重要的是小米对产业供应链的优化。

所以说,精品战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产品策略,再加上背后极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是小米汽车的另一大底气。

如今看来,小米汽车并没有像其他造车新势力那样,赶鸭子上架,一蹴而就,先上了再说,至少沉得住气。

小米汽车的模式是希望能复制和借助过去在手机行业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汽车行业进行优化,亲自下场,这与华为拉着朋友造车,提供技术,贴标签的模式又明显不同。

小米汽车的底气和底色就在于,搭载小米生态系统,持续高强度的技术和研发投入,再加上小米供应链整合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再使用品牌影响力和现有市场终端资源,让小米汽车杀出一条血路来。

但《新品略财经》一直认为,手机和汽车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行业,市场逻辑和打法完全不一样,汽车行业不仅要靠过硬的基本技术、制造技术等硬实力,现在当然也要靠科技配置、自动驾驶辅助,以及看得见的软实力来做支撑。

对未来要上市的小米汽车而言,在互联网技术层面,车机互联网方面,小米还是有竞争力的,车辆硬件也都选择了各大供应商,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定价才是关键。

未来小米的汽车定价是要和年轻人交个朋友,还是要交新朋友,还未知。雷军在发布会上笑着回应观众:“9.9万绝对不可能”“14.9万也不用讲了”。

现在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各个价格区间都杀红了眼,定高价,再降价,竞争对手如林,个个实力强悍,这让小米在定价方面很是纠结。

对雷军和小米汽车而言,从发布造车到如今发布技术,雷声已经很响,能决定小米汽车未来能否成为行业“鲶鱼”的关键就是:首款车型小米SU7的市场表现。

先行的造车新势力都是摸着特斯拉过河,而现在小米造车没有摸着过河的难题,而是要自己过河,还要赢得满堂彩,未来雷军和小米汽车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小米汽车未来能否成为行业的下一条“鲶鱼”,还不得而知,但小米汽车这条后入池塘的鱼,还能掀起波澜,至少小米造车是认真的。

浅谈深圳的士过往,不止红绿的新能源蓝的

早期去深圳的人们都知道,那时深圳的士分为关内的红的跟关外的绿的。其实这一政策是参照香港的出租车分区管理办法。

在1987年期间,深圳特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特区当时仅仅只是蛇口工业区但人口的数量也是十几倍上百倍的增长的,而且那时主要投资的都是港商。由于那时还没有两地牌照的原因,当然了那时香港也还没有回归祖国怀抱,所以港商来深圳投资交通变成了大麻烦,那么在当时的士算是一种形象工程。为了给港商提供快捷的交通服务。市政府推出了限定在原特区内行驶的黄色出租车。当年11月,首批86辆“黄的”正式落地运营。

那么到了90年代以后,深圳市交通部门才逐渐要求出租车统一颜色、顶灯、计费表、单据、承包合同等。全市出租车变成运营的“红的”(当时叫得深圳市指的是特区内)和只在原特区内经营的“黄的”。这样深圳的出租车市场才逐步完善,可别小看当时开出租车的,个个都是月薪过万的高薪职业,因为那时会开车的也很少。所以由于历史的特殊性当时开的士的都是现在的老板了。

时间来到2002年,那时深圳特区内的资金已经开始向关外流了,大批的工厂开在宝安跟龙岗,而那时为了应对配合龙岗、宝安的城市化建设步伐,解决关外“打车难”的问题,在2002年11月19日期间,深圳全市第一批200辆绿色出租车正式投入使用。

随着绿的正式投入使用,深圳交通部门趁热打铁出租车牌照管理体制也出现了突破——“绿的”牌照不再拍卖,只规定经营期限;同时明确车辆由企业经营,企业承担主要经营风险,而不是车辆出租给司机,司机承担主要经营风险。进一步完善了的士运输制度!

所以那时的深圳出租车凑齐了交通信号灯“红黄绿”三色。由于历史特殊性在2010年,伴随着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黄色出租车率先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黄的正式推出深圳的士市场!

在2010年2月,深圳巴士集团与比亚迪合资成立全球首家商业化运作的纯电动出租车公司,首批投放100台纯电动出租车。“蓝的”在深圳街头正式亮相,开启了深圳出租车新能源化的探索征程。

在2018年5月16号,绿的也推出了舞台,就连关内的红的也不能幸免于此,那么取而代之的比亚迪研发的新能源汽车。8年以后,“深圳蓝”终于即将取代记忆里的那一抹“红”,成为城市出租车的主色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深圳绿色比亚迪出租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