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与华为哪个待遇好

比亚迪高管:华为小米大部分由他们生产,靠代工一年创1500亿营收

文 | 林轻吟

编辑 | 林轻吟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3年,比亚迪一年营收6000多亿,表面上这笔钱都是他们靠生产汽车赚的,可实际上比亚迪代工手机还创下一年营收1500亿。

比亚迪为什么会成为手机代工厂呢?

信源:环球网2024-04-28《比亚迪高管:华为小米手机大部分由比亚迪生产,比亚迪靠代工一年创造营收1500亿》

能者多劳

2023年,比亚迪已经进入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还在这些地区拿下大额销售订单,可比亚迪真正从海外市场挣到的钱,只占它6000多亿收入的10%。

本来对辅助驾驶汽车不感兴趣的王传福,为了开拓更多海外市场,也盯上辅助驾驶这个领域。

而国内对辅助驾驶有点研究的公司,就有小米、华为这两家手机公司。

这两家公司的手机生产业务看似和汽车生产毫不相关,却和汽车生产一样,都需要用到中高端芯片,比如华为,一度从英伟达进口芯片。

王传福要研究辅助驾驶汽车的时候,也选择和英伟达进行芯片方面的合作,而不是和华为合作。

可比亚迪和华为都是国内公司,还有过手机生产方面的合作,甚至华为对生产工艺要求比较高的金属边框,都是比亚迪手机代工厂帮他们生产的。

甚至比亚迪一年靠给手机代工,就能挣到1500亿元,是比亚迪除了汽车生产之外,第二大挣钱的业务。

比亚迪同样服务过的手机企业还有小米,小米不光把手机生产交给比亚迪,甚至他们的汽车生产,也离不开比亚迪的帮助。

雷军更是直言,比亚迪是小米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他们生产小米汽车,也离不开比工作人员的帮忙。

今年4月27日,比亚迪高层王皓宇也透露他们是华为、小米代工厂的事情,也是华为、小米至关重要的合作伙伴。

王皓宇还透露了比亚迪代工过苹果平板电脑,表示比亚迪在电子产品代工这个领域,干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但比亚迪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富士康,只是比亚迪从未承认过他们和富士康之间的联系,因为这涉及到一段他们的黑历史。

信源:汽车人杂志2008-04-30《“富比案”官司败诉 比亚迪车业受到波及》

提到这段历史,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比亚迪老总王传福的一些观点。

比亚迪陷入和富士康的知识产权官司中后,有关证据表明比亚迪窃取了来自富士康的重要资料。

可王传福却一口咬定,那些所谓的重要资料,他们从官方学术网站上都能查得到。

这样的话,他们使用这些资料就不能算是侵犯富士康的知识产权,而应该算是他们对高科技技术的融会贯通。

王传福还提到,一个高科技产品从研发到问世,借鉴到的技术占60%,而自主研发的技术只占5%,也就是说,他认为产品研发借鉴现有技术没有什么不对的。

无论如何在他的带领下比亚迪越来越好,比如比亚迪一个生产汽车的厂子,生产手机多多少少是会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可比亚迪却没有遇到。

一步登天

这是因为比亚迪要生产手机的时候,就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先后诱惑400多名富士康工作人员,让他们统统从富士康跳槽到比亚迪。

这些技术人员都掌握有手机生产领域的相关经验,他们到比亚迪工作,就意味着比亚迪能少走手机生产、加工方面的弯路。

比亚迪招来富士康工作人员的同时,还从网站上获取手机加工的技术,甚至遇到技术瓶颈也不要紧,还能从富士康挖走生产线来弥补他们的不足之处。

可以说比亚迪的手机生产业务,是建立在从富士康“抽血”的基础上,让他们能从手机生产业务上赚钱,还把相关经验沿用到汽车生产上。

比如比亚迪F1借鉴Aygo小型车,比亚迪F3借鉴丰田花冠,比亚迪F6借鉴广本雅阁和丰田凯美瑞,比亚迪F8被曝出仿照奔驰C级和雷诺梅甘娜CC等。

无论是汽车外观、还是汽车内部零部件,比亚迪都能从友商那里获得灵感,把这些灵感应用到自家汽车身上。

这样的话比亚迪借鉴友商卖得比较好的车,自家汽车的销量也不会太差。

而汽车生产关于借鉴和抄袭有个比较明确的界限,只要超过这个界限,比亚迪就算是抄袭,要负法律责任。

王传福为了不让比亚迪被判定为抄袭,已经把有关规定研究得很透彻。

比如有关规定表示从前、后等位置拍摄5张照片,用来作为两辆汽车之间是否存在抄袭的问题。

只要5张对比照片中,有一张两辆车的对比照片不相似,工作人员就不能判定为两辆车中有一辆抄袭另一辆。

王传福就在借鉴丰田等品牌的汽车时,稍微对这些汽车的外观做出一些改变,让自家汽车不会被判定为抄袭。

不得不说比亚迪确实善于借鉴其它品牌的汽车,但它并没有被借鉴局限住,还敢于研发新能源汽车,这让比亚迪的竞争对手,从丰田逐渐转变为特斯拉。

因为丰田的产品不是油车就是油电混动汽车,但比亚迪卖得比较好的却是电动汽车,两者的竞争关系,相对于比亚迪和特斯拉而言还是比较小的。

特斯拉在研究辅助驾驶技术,那么比亚迪也不能落后,尤其是比亚迪需要打入国外市场,逐渐增加他们在国外市场的份额,就要研究更高端的辅助驾驶技术。

比如L3等级的辅助驾驶技术,但这项技术离不开强大的芯片支持,而英伟达推出的智能汽车芯片Thor性能比华为同类型芯片还要强一些,比亚迪果断选择和英伟达合作。

信源:潇湘晨报2024-03-19《黄仁勋:比亚迪将采用英伟达下一代智能汽车芯片Thor》

而比亚迪能和英伟达合作,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华为的手机、汽车产品受到美国影响,不方便进入欧洲市场。

比亚迪和美国公司英伟达合作后,更方便他们把汽车产品卖到欧洲市场,这两家公司合作的同时,华为已经拿出车BU研发成果和塞力斯、奇瑞等公司合作。

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还是要不断地通过合作等方式实现技术升级,让自身拥有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产品。

往期精彩推荐

外媒爆料:美军竟然在偷偷使用北斗导航,原来中国已大幅超越GPS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END---

涌入比亚迪的应届生们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嘉欣

界面新闻编辑 | 赵柏源

“比亚迪最近应届生也太多了。”

8月2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配图是一大群戴着红色比亚迪工牌、模样年轻的人流。评论区有人回复道:“西安工厂有一万人,研发食堂中午已经没位置了。”

这种场景通过数字反映得更加直观。据公开信息显示,比亚迪2023年校招总人数达到3.18万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的整体占比达61.3%。3万多名应届生中,有80.8%的人员将会投入到研发工作当中。

一位负责比亚迪校招的工作人员也向界面新闻证实了上述信息,多名比亚迪内部员工也表示,产品规划技术中心下属的几个部门今年应届生人数过半。

比亚迪今年的校招规模已超过很多造车新势力的整体员工数量。蔚来在新势力中员工数量相对较多,截止2022年底也只有2.68万。

眼下高薪VS未来前景

一张网传的比亚迪薪资等级图显示,比亚迪应届生薪资按照学校、学历和专业三个标准进行组合,根据等级的不同明码标价。从最低等级的“双非本”月薪6000元到等级最高的“C9F硕”月薪2.5万元不等,而“F”是指与汽车制造密切相关的专业,例如计算机、机械、车辆工程、通信电子及自动化等。同样是211本科的应届生,非F专业的底薪是6000元,F类专业可以达到7500元。

刚入职比亚迪半导体的秦朗向界面新闻证实了这张网传定薪图的可信性。他属于C9院校、硕士、F类专业,拿到了税后年薪30万的最高等级薪资。

在F类专业的应届生眼里,比亚迪意味着可靠、稳定的就业路径,选择比亚迪相当于选择了安全的未来。

秦朗的专业是集成电路设计,同专业的应届生就业方向可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去专门的芯片公司,二是去华为、小米和中兴这样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秦朗起初最想去华为,但在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内心的天平逐渐开始偏向比亚迪。

9月面试完比亚迪,秦朗就觉得自己应该没问题。面试官是一位专家工程师,问了他一些电路方面的专业问题和以前的项目经历,难度并不算高,和面试的其他单位难度相当,但流程简单很多,没有笔试,面试也只有一次。

秦朗原本属意的华为,不仅校招开始晚、流程进行慢,终于等来的offer上入职定级还比以往低了一个等级。他甚至都没有去了解这个等级能到手多少钱,就放弃了这个选项。“这个不是钱的问题,定级低就说明它不如以往了。”

薪水不是秦朗选择工作的最关键决定因素。一家芯片公司给秦朗开出了70万年薪,但秦朗最终还是放弃了。他清楚知道自己的专业赶上了时代的发展浪潮,按照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校、学历的背书,匹配当下行情的确可以拿到这样的薪资。但是发展势头强劲的芯片公司大都属于初创期,并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倒闭,更何况,芯片行业在经历过去两年间高速发展后已经开始降温。

在去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疲软的影响下,芯片行业受到冲击。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今年全球芯片产业收入将下降2.5%左右,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的预测结果也同样悲观,今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将萎缩4.1%。秦朗放弃70万的工作机会后,就看到了OPPO旗下芯片公司哲库解散的消息。

秦朗最终选择比亚迪,一是看重了比亚迪的高速增长,二是因为比亚迪半导体是属于比亚迪的乙方。一般来说,芯片公司作为供应商,主要服务于各大电子消费厂商,在供应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还受制于甲方行业发展的影响。

比亚迪半导体在这两方面都不令人担忧。从汽车销量上来看,比亚迪去年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52.5%,是2022年销量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销量增速也接近100%。另外,比亚迪为业界所熟知的垂直供应模式,让比亚迪半导体有了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甲方就是自己人,并且不愁没有销量。

实际上,直到去年秋招以前,比亚迪在秦朗的朋友圈中并不是大家的第一选择,甚至以往没有人会去比亚迪,但今年以来,大家对比亚迪有所改观,“之前大家只局限于看它的半导体做的怎么样,产品做的怎么样,现在就会去关注它的汽车销量和整体的发展。”

据秦朗粗略计算,自己所在的专业一共有80人,至少有十几个人都去了比亚迪,在西安、深圳等不同的城市,工作内容都是研发芯片。

一位同校学机械的朋友在秦朗的大力推荐下也去了比亚迪,拿到了和秦朗一样等级的薪资。过去比亚迪在他眼中虽然名气大,但代表着低端车,即便专业对口也从未考虑过入职。但此次,比亚迪给出的薪资和前景都让他充满信心。

此外,比亚迪相比其他汽车公司更加重视机械专业的求职者。这个专业虽然同样大热,但因为应届生人数相对较多,薪资往往明显低于其他热门专业。而在比亚迪划分的薪资等级中,机械工程也在F类中,这就意味着这这个专业的应届生入职比亚迪会比其他汽车公司的年薪高出10万元左右。

文科专业应聘流程简单、“点击就送”

从去年9月开始,比亚迪的校招规模就多次引发舆论热议,这与整体行业缩减招聘人数的大环境形成反差。除了校招声量大、岗位多,比亚迪应聘流程简单且效率极高。有参加过招聘的应届生开玩笑表示堪比“点击就送”。

比亚迪的大部分岗位在应届生投递简历后,只需一次面试就能收到offer。从投递简历到最终确认能够入职,比亚迪往往在几天内就能走完全部流程,而不少大公司里需要数十天甚至一个月的等待。

秦朗在应聘研发岗位时明显感受到了比亚迪的面试难度与其他公司相当,但流程更加简单。而这种简单高效的面试流程在一些偏辅助功能的文科岗位招聘中更加明显,也为比亚迪在校招中博取了不少好感。

杨晓茂今年从211大学毕业,本科就读法学专业。她在投递简历的当天下午就接到电话面试,第二天按要求填写资料验证,再两天后就收到了offer。

电话过程中HR仅询问了基本信息和过往经历,并没有涉及专业问题。而杨晓茂此前的两份实习工作和她在比亚迪应聘的“23届文科综合岗位”关联性并不大。她选择比亚迪的原因是一位读社会学专业的同学也拿到了同岗位的offer,告诉她应聘并不困难。

据官网此前校招信息,2023年比亚迪面向全球高校本硕博毕业生公开招聘,专业既涵盖机械、计算机、自动化等工科,也包括工商管理、金融、新闻传播等人文社科和经济类。部分岗位甚至不限专业。

据杨晓茂参加的文科类招聘情况所了解到的,比亚迪入职的硬性要求就是卡死92(学校985或211),或者类似深圳大学的双非院校,其次是要求英语四六级。

拿到offer之后杨晓茂并没有过多犹豫。当时她手里没有其他offer,春招也基本结束。之前面试的单位一轮接着一轮的笔试面试之后没有回音,甚至到终面时和她提出换岗要求。

比亚迪在招聘流程上带给她很大好感。很多像她一样的文科生其实并不特别了解比亚迪,只是“叫的出名字、知道是干什么的”,她说这已经打败全国95%公司,况且听说从比亚迪出去之后在制造业里很好跳槽。

重视应届生“自己人”优势

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加速发展,比亚迪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了解,2022年比亚迪校招人数就已经达到2万人。

多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应届生都表示,身边没有听说有人被比亚迪拒绝。杨晓茂表示,就是因为是应届生才“点击即送”的,只要学历符合硬性要求,就没有问题。这种情况在非研发岗的应聘者身上更为明显。对于研发岗来说,除了学历,还要考核应聘者的专业能力。一位比亚迪的HR表示,研发岗招聘更看重专业和成绩,希望能找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同学。

在扩大校招人数的同时,比亚迪社招的名额也在缩减。

一位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比亚迪从去年年底就停止了社招,向内部下达的通知就是只招校招应届生。他所在的部门,最近新来了十几个校招应届生,但从部门业务内容上来看,实际并不需要招聘这么多人。

这位内部人士认为,招聘大量高学历应届生能够为企业带来换血提升。一方面比亚迪处于业务上升期,的确需要更多人;另一方面,比亚迪抓住去年严峻就业形势的窗口期,提早在进行高学历的人才储备,为未来几年的研发打基础。

不止一位受访者表示,相比社会招聘的员工而言,校招生具有“自己人”的优势,是企业从头培养的员工,对企业文化、企业价值都更为认同。在培训体系上,针对校招生的培训也更为体系化。

对比亚迪来说,无论是从控制成本还是长期发展的角度,应届生可能都是更好的选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比亚迪入股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业项目 为机器人公司

【CNMO新闻】8月24日,CNMO注意到,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彭志辉(稚晖君)为董事,新增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约4847万人民币增至约5097万人民币。天眼查APP显示,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法定代表人为舒远春,经营范围包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

远征A1

公开信息显示,智元机器人为人工智能工程师稚晖君参与创业项目。2020年,稚晖君以“天才少年”身份入职华为,去年12月,稚晖君宣布从华为离职,将开启一段新事业。该公司此前已获BV百度风投、鼎晖投资、高榕资本等多方投资,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远征A1”于近日正式发布。

据官方资料显示,远征A1身高175cm,体重53kg,最高步速可达7km/h,全身49个自由度,整机承重80kg,单臂最大负载5kg。远征A1不仅在形态上与人类相似,还能够实现双足行走、智能任务、人机互动等操作。

此外,远征A1还具备核心关节电机PowerFlow、灵巧手SkillHand、统一软件框架AgiROS、语言任务模型WorkGPT、具身智脑EI-Brain等核心组件及其技术指标。由此可见,该机器人即是典型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也具备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特点。

此次比亚迪入股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可能是要进去机器人领域也说不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与华为哪个待遇好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