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汽车节温器多少钱

比亚迪申请节温器总成专利,专利技术能达到高集成度且便于管路装配的效果

金融界2024年4月9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公开号CN117846763A,申请日期为2022年9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节温器芯和阀门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大循环进水管、循环出水管、小循环进水管、冷却器出水管和冷却器进水管,所述大循环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循环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冷却器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循环出水管上且与所述循环出水管连通;所述冷却器进水管和所述小循环进水管分别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所述节温器芯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阀门组件设置在所述节温器芯上,以可选择的使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或第三腔体连通或断开。本发明提供的节温器集成度高且便于管路装配。

本文源自金融界

国产最强混动系统!吉利雷神动力和比亚迪DM-i谁更强

日前,吉利星越L雷神Hi·X油电混动版正式开启预售,新车限量2022个名额,预售开启9分钟不到就已经售罄......同样火爆的还有比亚迪DM-i车型,今年累计销量加订单都超过15万辆,订单交付排队平均3个月以上。

一个雷神动力、一个DM-i动力,在纯电大行其道的今天这两种混合动力订单火爆的画风过于凸显了。

实际上,这也正是响应了国家政策。从国家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提到了“至2035年国内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混合动力为代表的节能车也将会是主力推广的车型,并且对于我们节假日习惯远距离迁徙的需求来看,混合动力车型为代表的节能车并不缺乏市场。

作为市场上备受热捧的两款混合动力系统,雷神动力和DM-i都有什么技术亮点,我们一起来探讨。

雷神动力

首先,雷神动力只是一个宽泛的统称,其技术是包含了1.5TD/2.0TD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及DHT(1挡变速器)/DHT Pro(3挡变速器)混动专用变速器,支持A0-C级车型全覆盖,同时涵盖混动、插混和增程等多种混动技术。

这项技术有多牛,直接列参数先:

1、全球最高发动机热效率43.32%、

2、全球最高3挡DHT Pro、

3、40%节油率,油耗低至3.5L/100km

按照吉利高层的说法是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在核心技术上全面优于日系品牌,究竟有多先进我们一样一样来看。

1.发动机部分

雷神动力的1.5T和2.0T发动机都是采用涡轮增压动力,这和很多日系厂商甚至国内厂商都不一样,通常混动系统搭配阿特金森自然吸气发动机较多。

雷神动力的发动机技术亮点主要有高压直喷、增压中冷、米勒循环、低压EGR四项技术,在热效率部分是超过日系混合动力最高水平的41%。

高压直喷技术放在今天算不上高难度技术,越高压汽油的雾化效果就越好,燃烧更充分,它的喷油系统压力达到350bar算是顶尖水平了。

增压中冷这项技术同样不新鲜,但是一般也是中高端车型使用较多,采用这项技术可以降低进气的温度。

米勒循环大家听起来比较陌生,它和阿特金森循环的目的一样,都是通过增大膨胀行程来提高热效率。

阿特金森循环是通过进气门晚关来实现,米勒循环则通过进气门早关实现;阿特金森一般适用于自然吸气发动机,米勒循环则应用于增压发动机。

和我们普通发动机采用的奥托循环(压缩比等于膨胀比)相比,米勒循环发动机压缩和燃烧过程的温度更低,因而降低了传热损失也更省油。雷神动力的DHE15发动机它的压缩比达到了13:1,装备双VVT可变气门正时,可以更精准控制发动机的进排气门的开闭时机。

常规奥拓循环配气相位

米勒循环配气相位

EGR就是我们常说的废气再循环,低压EGR可以降低排气温度和压力之余,提升了循环效率、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简单理解就是对环境更友好。

除了高压直喷、增压中冷、米勒循环、低压EGR四项技术外,它还运用了电动空调压缩机和电动水泵,减少发动机附带的部件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发动机负荷,提升整机效率。

所以实现高热效率并不是吉利找到了突破性的技术,而是通过整体的优化实现高热效率,这当中主要是针对混动进行专门优化。

2.DHT/DHT Pro混动专用变速箱

相比发动机,雷神动力的混动专用变速箱反而是更大的看点。丰田混动凭借动力分配行星齿轮组独步天下,本田凭借多片离合器同样简单精妙。

在过去国产品牌和欧美厂商苦于日系混动的技术专利壁垒,只能简单的在变速箱前端加上电机,虽然简单直接但是效率和尺寸完全没法和日系相提并论。

在2018年,吉利推出了第一代混动系统,正是在7速双离合变速箱内集成了单电机,要想进一步降低油耗,开发混动专用变速箱也就无法避免了。

以往我们介绍一款混合动力系统大都是从它的混动结构来介绍,串联、并联、混联等等颇为复杂的名词大家看完也记不住。

对于小白来说,用电机位置来进行分类会更加简单明了。从电机布置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P0-P4五种结构,P代表电机位置,布置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数字代号。

从P0到P4分别表示的电机布置方式,数字越小越靠近发动机。

P0:电机位于发动机前端的皮带上

P1:电机位于发动机的曲轴上

P2:电机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位于离合器之后

P3:电机位于变速箱输出端

P4:电机位于另一驱动轴上(如果发动机驱动前轴,则电机在后轴,反之亦然)

当然,有些车型不止一个电机,那么这些车型结构就是Pxy的混合体。

另外还有一种独立于P0-P4之外的PS架构,这种架构和P0~P4构型有很大差异的,如丰田的THS可归类于PS式。

DHT Pro变速箱

吉利的DHT Pro则是由P1、P2双电机组成,和发动机相连用于发电的则是P1电机,负责驱动的则是P2电机。

发动机、P1电机和P2电机之间通过离合器实现脱离和接合,纯电行驶、发动机怠速运转和为电池包充电时,这个离合器是断开状态。

整个DHT Pro的重点实际就在于P2驱动电机中,它集成了换挡机构和双行星齿轮组,提供不同的传动比。在结构上吉利DHT Pro就像是一台E-CVT变速器与3AT变速器的结合体,比长城柠檬DHT混动的2挡双离合变速器结构更复杂,挡位增多发动机处于高效工作区域的机会也会增多,理论上看吉利的DHT技术比长城的更具燃油经济性。

工作逻辑上,DHT Pro也能实现纯电、串联和并联模式。纯电模式就是P2电机单独驱动车辆,起步或小油门加速时皆由其完成。

串联模式下,发动机通过P1电机给动力电池组充电,P2电机负责驱动车辆,并调节发动机负荷。借助纯电和串联模式,相比传统车型其系统效率提升了30%。

并联模式下,发动机会直驱车辆,电动机辅助发力。制动过程中,电机还能实现100%动能回收。

需要说明的是,吉利的混动系统还支持全速域并联,车速20km/h以上系统就能进入并联模式,一来利用发动机高效工作区间减少能量损失,二来借助三挡变速器,能释放60%的储备动力。

比亚迪DM-i

比亚迪的DM混动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它主要是基于双离合变速箱打造的混联式动力,虽然它主打新能源,但在性能方面的表现要远比“新能源”这一属性更突出。

前面说了,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不可兼得,因此要想节能性能就要有所取舍。为了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比亚迪将其一分为二,推出 DM-p和DM-i 双平台,分别主打性能与经济性。

实现DM-i的经济性,发动机是关键

DM-p平台下的发动机都是采用2.0T或1.5T发动机,并且都是带涡轮增压,和它们的燃油版车型相比,搭载的发动机动力数据都是一致,并不是混动系统专用发动机,这也导致插混车型的油耗依旧比较高。

以宋Pro和宋Pro插混为例,燃油版搭载的1.5T发动机最大马力160PS(118kW),最大扭矩245Nm;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中搭载的1.5T发动机最大马力160PS(118kW),最大扭矩245Nm。

要实现低油耗,从发动机入手也就非常必要了。要知道日系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动机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阿特金森循环更是必不可少,毕竟电动机加入后发动机动力的需求也就不那么重要,省油才是第一要务。

在结构组成方面, DM-i 平台的混动系统集成了一个驱动电机、一个发电机、一块大电池、一个单挡直驱变速箱和一个插混专用1.5L或1.5Ti发动机。

1.全新1.5L/1.5Ti发动机,做“减法”实现43%热效率

热效率是用来评定发动机的经济性,在目前技术下汽油机的热效率普遍在35%-40%左右,其余的大部分能量都通过排气、摩擦、附件消耗等流失。

换句话说,热效率越高经济性就越好,比亚迪应用的技术说不上高精尖或者是巨大创新,而是结合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减法”实现了43%的高热效率,这一点和吉利的雷神动力发动机出奇的相似。

先来看看比亚迪1.5L的发动机技术参数,它的最大功率为81kW,最大扭矩为135Nm,并且符合国六b排放。参数乍一看并不出色,但是不要忘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电机驱动为主,发动机动力并不需要太强。

为了实现高热效率,比亚迪首先在发动机的压缩比上做文章,它将发动机的压缩比提高到了15.5,这对汽油机来说是相当高了。作为参考,柴油机通过压燃的方式使得压缩比达到17-18以上。

压缩比的提高使得混合气中的汽油和空气结合的更加充分,火花塞在点火的一瞬间便能使混合气完成燃烧,释放出最大的爆发能量。但是提高压缩比会带来严重的早燃和爆震问题,这一问题比亚迪也通过一些技术解决,这部分放到后面再讲。

为了实现高压缩比,比亚迪对气缸和活塞进行了调整,增大了冲程和缸径比,使得燃烧放热的时间更短,做功的时间更长 。

阿特金森循环是广泛应用在混合动力车型上,它的实质就是膨胀比大于压缩比。采用进气门晚关的方法,让缸内的混合气被压回进气管一部分,这样活塞的加速做功冲程就长于压缩冲程。

所以,阿特金森循环的好处就是发动机的效能更高,也就是热效率更高。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低速扭矩表现很差,长活塞行程也不利于高转速运转。

但是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不用在乎低速的“不在状态”和高速的“不中用”,因为这两个时段有电动机在为车轮提供动力,发动机在油耗表现最优异的转速运转。

低速和高速用电动机的大扭矩弥补动力的缺陷,两者互补之后也就能实现动力和经济性的双赢。

EGR在柴油车上是更为常见,它的中文意思是废气再循环装置,它由冷却器和EGR阀组成,冷却器是将废气降温后再回流的一个装置,EGR阀是对进入进气管的废气量进行控制,使一定量的废气流入进气管进行再循环,引入气缸再燃烧,降低燃烧的温度 ,温差降低,散热损失也就降低了。

这就是前面说,压缩比达到15.5如何解决爆震的问题,答案就在这。

为了提高EGR率,让燃烧和排放更清洁更有效率,比亚迪设计的进气管很特别,有很大的鼓包。它做了EGR的预混室,提高EGR率,将废气冷却到100度,再进入气缸。

在传统的燃油机上,发动机的附件是相当的多,需要通过皮带带动发电机、起动机、冷却水泵、空调压缩机等等,这些需要通过皮带轮带动,如此多的轮系也就自然产生机械功的损耗。

比亚迪通过做“减法”省去了所有轮系,通过电器化把皮带轮取消了。空调压缩机、水泵等附件都采用了单独的电驱动。附件的电器化给发动机大大减负,自然也就提高了热效率。

在发动机的冷却散热上,比亚迪也做了优化,它采用了创新的分体冷却,通过电子水泵双节温器把缸体和缸盖分体冷却。

采用这一方案的原因是发动机不同位置温度不一样,通过分体冷却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在冷机着车时可以快速提升水温,在热机时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发动机的热效率自然也就有所提高了。

2.EHS单挡直驱变速箱

和吉利的DHT变速箱不同,比亚迪DM-i的变速箱是出奇的简单,和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高度相似,不过比亚迪在控制逻辑、电机集成度上是要更加的先进一些。

从结构来看,EHS单挡直驱变速箱由一台发动机、一台驱动电机、一套离合器组成,没有传统意义的变速箱结构,大部分工况下由电机进行驱动,是一个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

在电量充足时,直接由电机进行驱动,这时发动机和电机是断开状态。

当电量不足时,发动机介入,这时候发动机除了负责驱动车辆还会给电池充电。

在急加速时,发动机和电机会并联输出动力,共同驱动车辆;当减速时系统切换为串联驱动。

高速工况时,发动机会进行直接驱动。

用一句不太严谨的话来总结就是,低速部分增程,高速直驱,加速并联。

国产“丰田”和“本田”

从上面的一系列介绍来看,在发动机技术上,吉利和比亚迪都不约而同的采用相似的技术路线,主要着力点都在于减少发动机附件带来的负荷,实现发动机热效率的提升,两者都达到了43%以上的热效率。

变速箱方面,吉利的变速箱技术采用的是多挡行星齿轮组变速箱,比亚迪则是简单的单挡直驱变速箱,就如同丰田混动系统和本田混动系统的区别。在平顺性和效率上各有优势,但是不可否认比亚迪的EHS单挡直驱变速箱在成本上是更有优势的。

同样的高热效率发动机、各有优势的变速箱和控制逻辑,要想将雷神动力和DM-i分个高低并不容易,或许还是需要等实车体验对比一番才能有最终解。

10000字深度详解:一文看懂比亚迪超级混动DM-i省油秘密

本文由唯电新能源汽车社区用户“坐着灰机看云彩”提供,欢迎广大车友与我们分享您的观点,您的观点都有机会被唯电的万千车友看见~

一、引子

2021年1月11日晚,深圳,比亚迪在沉寂N久之后终于又一次举办了一场外行看不懂内行直呼爽NC粉觉得不够的技术发布会,此次技术发布会展露了比亚迪技术池塘中放养多年堪比查干湖冬捕出来的肥美到极致的技术之鱼。

既然是要深度剖析技术发布会,那笔者也废话少说,直接上干货。

杨冬生院长作为比亚迪最重要的部门之一的院长,DM技术总设计师,他对比亚迪混动技术的了解应该说无人出其右,而作为比亚迪逆天之作的DM-i的发布会由他进行讲解绝对是技术爱好者的狂欢。

下面,笔者将跟随发布会的视频将本次堪称泄密的技术解析进行一次深度的剖析,看看比亚迪这次到底做出了什么惊天之作。

二、DM是啥,走过了哪些路?

在介绍DM系统之前,我觉得先说一下混合动力汽车电机摆放位置以便后面的说明。

混动系统结构

P0:一般称之为BSG电机,安装在发动机前端,通过皮带与发动机连接,一般功率较小,不能独立驱动车辆,通常作为发电机。

P1:一般称之为ISG电机,安装在发动机后端,与发动机刚性连接(集成在飞轮上或通过齿轮与飞轮结合)。一般替代起动机并作为发电机,功率更大。

P2:位于变速箱离合器之后,变速器之前,有些会在电机和变速箱之间放置第二个离合器以断开电机和变速箱的连接。电机功率可以做得比较大,可以通过变速箱变速直接驱动车辆实现纯电行驶。

P3:位于变速箱之后,通常与变速箱输出轴或主减速器直接连接,功率较大,可以直接驱动车辆纯电行驶。

P4:位于后桥上,功率较大,可以驱动车辆纯电行驶。

其他还有轮边电机、轮毂电机等,因技术原因尚未普及。

DM技术

得益于王传福董事长的高瞻远瞩,比亚迪早在2003年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插电式混动系统,并于2008年推出第一代DM技术并搭载在F3DM上并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上市,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动汽车,而技术理念类似的本田i-MMD则是2012年才上市,其他品牌的插电式混动汽车如雪佛兰Volt和欧宝Ampera也要等到2011年才上市。

DM1介绍

DM1的设计理念就是完全以节能为技术导向,通过双电机与单速减速器的结构搭配1.0升自吸三缸发动机,实现了纯电、增程、混动(包括直驱)、三种驱动方式。DM1系统中,与发动机直连的M1发电机(P1)同时具有驱动电机的功能;而通过离合器与M1发电机相连,同时与主减速器相连的M2驱动电机(P2)也同时具有发电机的功能。通过对电动机、发电机、电动机的匹配实现了纯电百公里电耗16kWh/100km,综合工况油耗2.7L/100km的成绩。同时,DM1虽然为插电式混动,但是它配有快充接口,可以在10分钟内充电50%。

从图中可以看到发动机(最大功率50kW)直接与发电机M1(峰值功率25kW)连接,通过离合器与主减速器相连,同时驱动电机M2(峰值功率50kW)也从另一边与主减速器相连。整个系统的驱动模式有:

纯电模式:发动机不启动,离合器分离,M2电机单独工作驱动车辆。增程模式:发动机启动,M1发电,离合器分离,M2驱动车辆。混动模式:混动模式又可以细分为几个状态巡航模式:发动机启动,M1不发电,离合器结合驱动车辆,M2不做功。巡航发电模式:发动机启动,M1发电给电池充电,离合器结合驱动车辆,M2不做功。加速模式:发动机启动,离合器结合,M1、M2电机做功,共同驱动车辆。回收模式:离合器断开,M2驱动电机回收动能。

DM2介绍

第二代DM技术于2013年发布,搭载在2013年12月17日上市的秦2014款上。DM2从DM1的节能取向变成性能取向,通过1.5Ti缸内直喷发动机(最大功率113kW),P3位置的峰值功率110kW的电机以及6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做到了百公里加速5秒9的成绩并因此名震天下。随后比亚迪对DM2进行了改进,搭载在2015年6月上市的唐2015款上。通过发动机升级为2.0T缸内直喷(最大功率151kW),变速箱改为6速湿式双离合,增加了110kW的后驱动电机实现了SUV百公里加速4秒9。随后,比亚迪又适配了1.5Ti发动机+双电机的宋DM所用的DM2等动力组合。

这里用DM2里最经典的,搭载在唐DM2015款的三擎四驱DM2为例来介绍一下DM2系统。

比亚迪唐2015款所搭载的DM2的两个电机分别位于P3、P4位置,两个电机的峰值功率均为110kW,扭矩250N·m。发动机为比亚迪151kW/320N·m的2.0升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配合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综合功率接近400kW,综合扭矩达到800N·m。

基于DM2的架构,整个系统的驱动模式有:

纯电模式:发动机不工作。P3、P4电机驱动。混动模式:混动模式根据电量及SOC设置,会动态地在以下工况进行切换行驶发电:发动机工作,通过变速箱驱动前轮并带动P3电机发电,P4电机根据工况调整输出功率使整车工作在无比接近全时四驱的适时四驱状态。行驶不发电:发动机工作,通过变速箱驱动前轮,P3、P4电机根据工况调整输出功率使整车工作在无比接近全时四驱的适时四驱状态。驻车发电:发动机通过变速箱发电档驱动P3电机发电。增程模式:隐藏模式,进入条件极其苛刻(电量下降到5%且车速低于15km/h并保持5秒时触发且车速不能超过20),发动机通过变速箱发电档驱动P3电机发电,后电机驱动车辆,多于电量储存到动力电池中。

DM3介绍

第三代DM技术发布于2018年,首先搭载到2018年上市的全新一代唐上。DM3相较DM2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位于P0位置的BSG电机,最大功率25kW,主要作用是发电\启动发动机和在变速箱换挡的时候迅速调整发动机转速,大幅度减少了混动行驶时的顿挫感。同时,P4电机提升为180kW/380N·m,极大的提升了后轴的动力,让搭载DM3的全新一代唐拥有了几乎逆天的动力和脱困额能力。

在车身加大配置提升纯电续航100公里的前提下,百公里加速提升至4.3秒,狂野!之后DM3还出了双擎四驱(P0+P4)、两驱(P0+P3)等组合,搭载在宋MAXDM等车型上,有BSG电机的加持驾驶感受比DM2的两驱强太多了。另外比亚迪也在这时开发了DiLink系统,开放的多媒体车机平台让车辆从一个交通工具变成了可以移动的房子。你可以在车里小憩、K歌、刷视频,享受一个人的快乐时光。

DM3系统不仅仅是电机的升级和BSG电机的引入,电控系统的升级同样引人注目。新的33111平台得益于比亚迪强大的研发能力,通过对电机电控等设备高度整合,创造出高压3合1和驱动3合1技术,在大幅提高性能的同时将重量减少40公斤,体积也相应大幅缩减。

三、横空出世的DM双平台战略

2020年6月,比亚迪发布了双模(DM)技术双平台战略,即DM-p平台和DM-i平台。DM-p平台的p即powerful,是指动力强劲、极速,满足“追求更好驾驶乐趣”的用户。DM-i的i即intelligent,指智慧、节能、高效,满足“追求极致的行车能耗”的用户。

DM-p是对DM3代强劲动力的延续,而DM-i则是对DM1代的传承。从2008年的DM1代到2021年,比亚迪用2000名工程师创造出颠覆世界的超级混动。DM-i,不仅是节能、高效,同时,i也是对1的致敬,DM-i通过对DM1的重新打磨,获得几百项新能源方面的专利技术,比亚迪终于在它的技术池塘中培育出DM-i这一条大鱼。

DM-i是啥?

DM1的1.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串列连接的两个电动发电机升级为DM-i热效率超过43%的1.5升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两个功率提升超过200%的电动发电机。DM-i创造性地定义了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也就是围绕着大功率电机驱动和大容量动力电池供能为主,发动机为辅的电混架构。

实现了超低油耗、静谧平顺、卓越动力这样近乎完美的整车表现。

DM-i超级混动架构做到了动力系统及控制系统100%自主研发,得益于比亚迪的垂直整合体系,通过无数次高效率的迭代后,比亚迪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走完了传统车企一百年走过的路。

DM-i都有啥?

DM-i的研发核心是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以高效为目标。为此,比亚迪研发了高效的汽油机、高效且高功的电动机、高效的电控以及高效的电池。

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

这一款骁云插混专用的1.5升高效发动机做到了43.04%的热效率,原因是它完完全全的为了电而服务,对发动机做减法,专心致力于提高工况热效率。为了达到43.04%的热效率,比亚迪做出了哪些改进呢?在这之前,先介绍一下发动机热量都损失在哪里了。

普通的发动机,能量损失主要是不完全燃烧导致的热损失、冷却损失、排气损失、泵气损失(也可以称为进气损失)和机械损失。

为此,这款发动机做到了15.5的超高压缩比,采用公认最节能的阿特金森循环,使用高达25%的低温废气再循环降低进气损耗,采用分体冷却确保发动机各个部分都工作在自己最佳温度下以提高效率减少能量损失,超低摩擦和无轮系设计则减少了机械损失,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截图来看一下比亚迪这款发动机的介绍。

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这5大技术到底有什么黑科技:

阿特金森循环

比亚迪的骁云发动机的结构设计还是传统的活塞连杆设计,但是通过延后进气门的关闭时间,让活塞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关闭,这个时候气缸内的气体又从进气门排出去一部分,减少了整体进气量,实际压缩行程变短,在视频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气体从进气门又排了出去。这种设计可以使压缩比变相的减少,让真实的压缩比还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而且能减少压缩行程的能量消耗。但是膨胀行程保持不变,使得燃气做功更充分,提高燃气能量的利用率,减少排气损失。其实这种工作模式应该称之为米勒循环,不过大家更熟知阿特金森循环,所以在宣传上比亚迪就鸡贼的称之为阿特金森循环了。

超高压缩比15.5

其实比亚迪的这个视频有BUG,15.5的压缩比是做功行程的容积比压缩上止点燃烧室容积之比是15.5。而因为进气门迟闭减少的进气量来计算压缩比的话应该会在12以内以确保可以使用95号甚至92号的汽油。视频这里用的是进气行程来计算压缩比是不对的,比亚迪审核视频的人可以扣鸡腿了。15.5的压缩比加上效率导向的气门正时,可以有效的降低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这对于效率大过天的混动专用发动机上面比扭矩功率都来的重要。

低温废气再循环高EGR率

废气再循环是有效降低燃气温度,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进气损失以及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手段。这里需要展开说下比亚迪在这里做的努力。

废气再循环是指把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回送到进气歧管,并与新鲜混合气一起再次进入气缸的技术。首先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提高了混合气的比热容,同时也稀释了氧气的浓度,使得燃烧速度变慢,燃烧的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下降,极大的减少了氮氧化物的生成提高环保性,也使得发动机的冷却负荷略有下降,减少在冷却上的消耗,这是EGR最初的目的。另外EGR会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降低进气歧管的真空度,高EGR率可以有效减少发动机在中低负荷工况下的进气损失。另外发动机在高负荷工况下缸内温度过高的时候会通过多喷油的方式来降低缸内温度,而利用EGR降低发动机燃烧室温度来替代多喷油可以大大降低燃油消耗,同时降低缸内温度也可以尝试更高的缸压来进一步提高压缩比,而越高的压缩比热效率也越高。

因此,比亚迪把EGR率提高到业内领先的25%可以从多个方面极大的提高热效率。

分体冷却技术

缸盖和缸体分成两个独立的冷却回路,配合电动水泵、电子双节温器,实现了缸体和缸盖的分体冷却技术。电动水泵功耗更低,电子节温器控制更精确,分体冷却可以让发动机更快的进入工作温度,并精确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

无轮系设计

得益于这款骁云混动专用发动机的设计理念,比亚迪取消了这款发动机的轮系,不再需要传统发动机的机械压缩机、机械真空泵、机械转向助力泵、机械水泵等,这些设备在比亚迪的车里面已经全面电动化。

骁云-插混专用涡轮增压1.5Ti高效发动机

比亚迪为了能让DM-i能够覆盖C级车,还专门设计了增压1.5Ti高效发动机,40%的热效率也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这款1.5Ti发动机与之前1.5L发动机的区别是12.5的高压缩比(自吸发动机的压缩比和增压发动机的压缩比不能简单比较高低,这涉及到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压力的问题。一般来说,同排量的增压发动机实际进气量要大于自吸发动机,这就导致发动机压缩上止点时增压发动机的实际压力要比自吸机大,所以在实际标注压缩比时增压机要低于自吸机。),相同的米勒循环。增压器方面使用了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这种增压器可以在更宽的转速范围内提供增压,特别是可以在保证低转速的增压效果的时候不会影响高转速的排气压力。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这款增压发动机的热效率如此之高。

DM-i系统的核心——EHS电混系统

DM-i超级混动的核心系统比亚迪称之为EHS电混系统,是串并联架构的双电机结构,工作原理传承自DM1代(DM1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上面所述),以电驱动为中心重新设计并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并根据驱动电机的功率分为EHS132,EHS145和EHS160三款,适配A级到C级的全部车型,其中EHS132和EHS145采用骁云1.5L高效发动机,EHS160采用骁云1.5Ti高效发动机。

为了说明比亚迪的EHS做了哪些改进,这里先介绍一下现在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两种电机绕线方式(都可以用在励磁电机和永磁电机上)

这是采用传统的铜线绕组,因为铜线为圆形截面,多股线并行缠绕,所以槽满率(就是固定铜线的开槽中铜线的比例)比较低,空间浪费多。另外,因为缠绕结构的问题,散热较难,发热量较大,功率密度很难进一步提升。

这是扁线电机,也叫发卡电机,这次比亚迪DM-i的电机就采用了这种技术。扁线电机相较于传统的电机,制造加工难度较大,加工精度要求高,必须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发卡绕组几乎不可能用手工打造。扁线电机的优点是槽满率高,比传统电机高50%以上,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散热性能好,一方面是表面积加大,散热面积大;另一方面是绕组之间接触面积大,空隙小,导热能力更好。绕组端部短,也就是绕组两头接线所需要的空间更小,节省更多的空间。体积更小,可以有效减小电机的体积,提升功率密度。另外就是NVH更好,因为开槽形状不一样,电磁噪音更低。

扁线电机的技术一直是被国外电机厂所把控着,虽然早已可以自动化生产,但是一直到最近才有几家国内电机厂商宣称要量产扁线电机,比亚迪在不声不响之间就直接推出了高性能量产产品。根据网上可以查到的找资料,19年中旬就有人提到比亚迪正在量产扁线电机。

这是一张传统的扁线电机的结构,比亚迪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下面我们来仔细看一下。

这里展示了EHS系统的主要特点:比亚迪EHS电混系统的驱动电机有三种不同的峰值功率,分别是132kW、145kW和160kW。根据内部消息,132kW和145kW版本所搭载的发电机的峰值功率是75kW,160kW版本所搭载的发电机的峰值功率是90kW。三款电机转速都高达1万6千转,扭矩都超过了300N·m,单纯从数据上来说至少是秦ProEV的级别。另外它继承了双电机双电控,没有外部线路,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了可靠性。与第一代DM相同的串并联结构,单档直驱,大大提升了传动效率,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截图来看EHS系统的介绍。

EHS系统的两个超高转速电机为并列式设计,发电机直连发动机,通过离合器与减速器通过减速齿轮相连。驱动电机直接通过减速齿轮与减速器相连。

简单的单速减速器架构极大的提高了传动效率,湿式离合器确保了离合器的寿命和稳定性,而且可以在急加速时传递更高的扭矩,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降低能量损失。

双电机控制器高度集成,并且采用电动与电机三相直连技术,极大的减少了连接线缆带来的能量损耗。同时,采用比亚迪现阶段最成熟的第四代IGBT技术,电控的综合效率高达98.5%,并且使得电控高效区(即电控效率超过90%的区域)占比高达93%,极大的降低了电控损耗,提高效率。

比亚迪最新的扁线成型绕组技术,让电机的最高效率达到了97.5%,通过技术优化,电机的额定功率提高32%,高效区间(效率大于90%的区间)占比高达90.3%,质量功率密度达到了惊人的5.8kW/kg,升功率密度提升至44.3kW/L。

直喷式转子油冷技术相较以往电机通过在外壳上设计水道降温这种间接降温方式,直喷油冷技术能缩短传递路径,通过冷却油直接均匀的冷却扁线绕组,散热能力大大加强。相比传统冷却方式,电机额定性能大幅提升32%。另外,以往的散热方式无法对转子进行冷却,而转子的永磁铁是十分惧怕高温的,比亚迪的直喷式转子油冷技术可以直接冷却转子,使得电机在极端工况下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提供更高的性能。

以上的一切,造就了比亚迪THS电混系统无与伦比的性能。

这张图清晰地展示了EHS系统的结构,区区几个齿轮就完成了整个车辆的驱动、发电、回收等所有功能。相比之前的结构,体积减小了30%,重量降低了30%。比亚迪就是通过这一寸寸,一克克的精打细算让DM-i的能耗降到了惊人的地步。

通过这几个图,左一可以看出比亚迪的扁线电机扭矩更高,恒功率区间更广,加速性能更好,后备功率更充足。左二的电机效率MAP可以看到扁线电机的高效区间覆盖范围大大超出了普通电机,高功区间可以覆盖更多的工况,这为DM-i优异的能耗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左三是直喷式转子油冷技术的示意图,变速箱油进入转子后,从正反两面甩出,直接作用到扁线绕组上进行降温,同时保证转子本身也可以直接降温,大大提高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

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

比亚迪在开创性的使用刀片电池之后,又针对混动平台开发出混动专用的功率型刀片电池。根据研判,通过内部串联电芯的设计,在一节刀片电池内串联了6节软包卷绕式电芯,通过改造老的生产设备可以快速上马功率型刀片电池的生产。单节20V的设计也保证了低电池容量的混动电池包可以有足够的电压来保证驱动效率。

按照杨院长说的电池包电量从8.3kWh到21.5kWh不等,功率型刀片电池单节容量最高可达1.53kWh,单节电压20伏这三个数据可以看出,功率型刀片电池的电芯容量可能会根据车型的不同而不同。上图所示的电池包的刀片电池是纵向排列,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比横向排列更进一步的节省电池包的空间,提高电池包的功率密度。而且可以大幅降低结构复杂度,电芯采样线、电线、数据线等只需要布置在车头这一侧即可。根据车型的不同,电池包的主要变化是在长度上,也就是电芯长度会有变化,为了保证单节20V的设计,电芯的容量会有变化,考虑到比亚迪传统的锂电池电芯容量有很多,串联型刀片电池生产难度提高有限,不会对生产产生太大的影响。

磷酸铁锂的稳定性就不用多说了,刀片电池穿刺试验已经属于小孩子过家家,高温灼烧都可以保证电池不起火不失控。而磷酸铁锂稳定的材料晶体结构配合先进的热管理系统,可以让刀片电池的寿命更长,经过这么多年的改进,笔者相信DM-i的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的寿命可以与整车同步。另外,比亚迪的磷酸铁锂技术一直都比较先进,电池放电倍率可以轻松超过15C,就算最低电量版的8.3千瓦时电量的电池组也可以轻松支持EHS132的132kW功率需求。而磷酸铁锂充电倍率也可以轻松做到5C以上,配合峰值功率75kW/90kW的发电机完全没有问题,也可以应对瞬时大功率回收,让系统的能源利用率进一步提升。

众所周知,针刺试验是对电池最苛刻的挑战,连国标都因为几乎没有电池可以通过针刺试验而取消了相关的要求。针刺试验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测试电池包破损外物入侵的情况,而是测试当电芯内部极板上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充电不当引起结晶锂枝刺破隔膜引发因内部短路,或者制造时有杂质混入引发内部短路导致的热失控。比亚迪刀片电池完全可以在内部短路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保证电池的安全。另外电池包采用无模组设计,刀片电池和包体设计融为一体,形成稳固的蜂窝状结构,大大的提升了电池包的强度,也让空间利用率高达65%提升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

刀片电池采用了最新的脉冲自加热和冷媒直冷的技术。脉冲自加热更是全球首款搭载这个技术的动力电池。电池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池高频大功率充放电,让电池内部发热,达到了加热电池的效果,同时也满足高安全的要求。因为是自体加热,加热均匀性更好,而且发出的热量全部用于提高电池温度,比传统的加热冷却液再加热电池包的方式,加热效率提升10%以上。

而冷媒直冷技术在笔者看来类似冰柜,冷媒直接通入位于电池包上层的冷却板上,冷却板直接冷却电芯,比以前通通过水冷系统这个中间商赚一圈差价的方式,换热效率更高,而且制冷技术的换热能力也更高。

在充电方面,比亚迪的DM-i不仅搭载了3.3kW和6.6kW的交流充电,DM-i超级混动长里程版还搭载了大功率直流充电,30分钟充电80%。同时,通过设置预约充电可实现峰谷用电。比亚迪在未来还将推出云服务一键电池加热预约出行的功能,确保出行时电池处于最佳状,让充电更智能,让出行更便捷。

DM-i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我们看一段DM-i超级混动的工况视频截图:

EV模式下,车辆纯电行驶。

减速制动时,通过能量回收,节能高效。

城市工况,道路拥堵时而电池馈电时,HEV串联模式,也就是增程模式可以获得更高的燃油效率,还能享受纯电的驾驶感受。

高速巡航时,发动机通过高效的单级变速器直接驱动车辆,效率高。

遇到高负载工况时,发动机和电机共同发力,获得更好的加速性能。

当电量充足时,DM-I超级混动可以当做一辆纯电动车,具有静谧、平顺、零油耗等纯电动车所有的一切优点。而在电量耗尽的时候,DM-i则化身为一辆具有超低油耗的混合动力车。根据比亚迪的测试,在馈电时的城市工况下,得益于高发电功率和高功率的刀片电池,只需要18%的串联工况让发动机处于高效区发电,就可以在保证电机驱动车辆的同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而这些电能可以在城市工况下提供81%的纯电行驶占比,大大地降低了油耗。同时,99%的电机驱动占比提供了无限接近纯电的驾乘体验。

在NEDC工况下,由于需要更多的急加速状态,车辆有12%的占比为并联混动状态,电机串联驱动占比为18%,发出的电还能支撑70%的纯电行驶占比;

在我国下一步要适时地WLTC工况测试中,更激进的测试方法使得并联占比提高到18%,串联占比也增长至28%,但是仍能提供54%的纯电行驶占比;

在高速工况下,发动机能工作在高效区间,系统以并联直驱为主,加减速时切换为串联驱动来保证发动机一直处于高效工作区间;

综合以上工况可以看出,DM-i超级混动的系统设定完全围绕着尽量用电,发动机只工作在高效区间的理念下,让驾驶感受无限接近于纯电的同时,近乎变态的去降低油耗。

DM-i能做到超低油耗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大容量大功率动力电池。传统的混合动力电池容量在1度上下,可以调整的SOC区间不超过50%,能调动的电量只有0.5度以内。而DM-i的大容量动力电池,最小的电池容量也有8.3度电,SOC智能调节区间为20%到70%,至少可以在4度电内进行调度。这使得车辆可以发动机启动一次发更多的电,让车辆可以长时间纯电行驶。而刀片电池的充电功率是普通混动电池的两倍,内阻更低,充放电效率优于传统混合动力的10%。

DM-i低油耗的秘密

DM-i超级混动的系统架构让发动机和行驶完全解耦,发动机只需要专心工作在最佳效率区间即可。我们可以看,传统的燃油车因为要应对不同的工况,如怠速、急加速、带挡滑行等,使得发动机的工况遍布各个点位上,大部分工况都处于十分低的燃油效率下,形成了一个“面”。而DM-i超级混动在大功率大容量的刀片电池以及大功率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支撑下,发动机可以只专注于一个事情,就是工作在最佳的转速和负载下,多出来的功率由发电机和大功率电池消化吸收,这使得发动机的工况成了近乎一条线,发动机高效区占比高达70%。

整场发布会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张图。

首先看左边的发动机效率图。这个图展示的是发动机在各转速/扭矩下的热效率,通过大概计算可得知在最高热效率43.04%处大概为28kW的输出功率。而整个发动机在1400转~3300转之间,扭矩在85N·m~135N·m之间,可以有超过40%的热效率,大致覆盖了15~40kW的输出功率。得益于综合30%的能量回收率,秦PLUSDM-i的城市平均能耗预计在12kW上下,宋PLUSDM-i的城市平均能耗预计在14kW上下,混动状态下发动机可在40%热效率范围内可以做到40kW的输出,25kW+的充电能力。而根据之前的工况覆盖图的点位分布来看,DM-i更多的将发动机工况控制在43%的左下角一片,大概是20多kW的功率,那么长期10kW的充电功率对于电池来说也是很舒服的,可见比亚迪对发电功率的优化还是倾向于寿命。

右边这个电机功率图就厉害了,90%以上效率覆盖了绝大部分面积,95%以上也占据了6成,基本上可以说除了静止状态一脚油门闷到底之外,绝大部分时刻想怎么踩就怎么踩,电机一直都工作在高效区间。这也说明了之前媒体试驾的时候为什么很多媒体人没有刻意地采用节油的方式去驾驶但是油耗出乎意料的低的原因。

另外,比亚迪从14年的第一代秦开始,就在新能源车上面全面使用12V磷酸铁锂电池,它具有独立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的充放电控制。这么多年来电瓶亏电这个事情几乎跟它绝缘。而得益于电池的优异性能和智能的电池管理,磷酸铁锂小电池相比铅酸电池综合效率提升了13%。

DM-i的出色表现

超低油耗

工信部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两个油耗指标,分别是基于纯电里程的算法油耗和最低荷电状态下的亏电油耗。

秦PLUSDM-i做到了百公里3.8升,宋PLUSDM-i做到了百公里4.4升,而唐DM-i由于搭载的是热效率40%的1.5Ti发动机,油耗相比秦宋两兄弟略微有点高,但是也仅仅是5.3L/100km的油耗。均远低于同级别的燃油车和混动车。

静谧平顺

超级混动架构决定了亏电时的电机驱动占比超过80%,特别是城市工况下,电机驱动的占比接近100%,实现了如同纯电般的驾驶感受和静音体验。在核心的EHS电混系统和发动机上,NVH表现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另外,通过系统的优化控制,让发动机尽可能的工作在NVH舒适区,极大的减少了发动机的噪音和震动。这一切,使得整车的NVH表现堪称完美。

卓越动力

系统总功率这里,发动机附加功率在EHS132和EHS145上面只提供了28kW的功率,个人猜测一是为了尽量让电机和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下,二是为了直驱时发动机能工作在最高热效率范围内,齿比设计得特别偏向于高速行驶,这直接导致发动机在正常车速范围内发动机功率最高也就是20kW到30kW(如果100公里时速时直驱的转速点落在最高热效率上,那转速要2300到2400转,那么车速在50公里时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也就15kW上下了)。因此发动机和电机的最大功率电很有可能不能重合,所以导致发动机只能提供28kW的额外功率。EHS160则是因为1.5TI发动机有无论增压,扭矩平台大功率也比较大,可以在更广的车速范围内提供更多的动力。不过就算如此,DM-i的加速能力也达到了同级别合资车的优秀水平,动力家用完全足够了。

而且,由于DM-i电机更广的功率平原,更快的扭矩响应,使得车辆在驾驶的时候比燃油车更加得心应手。

DM-i也经过了严苛的高温、高原、高寒的三高实验,整体的可靠性还是有保证的。

四、总结

比亚迪在深耕多年后拿出了DM-i这张答卷,不仅革了新能源的命,还革了传统燃油车的命。不充电也能做到超低油耗,还不似两田的孱弱的动力,这一切好像是那么的梦幻,但是又如此的真实。当老王当年吹过的牛逼一个个实现的时候,整个汽车行业将会发生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汽车节温器多少钱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