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芯片最新消息

比亚迪卖芯片给哪家?

军工、汽车、机械所需要的芯片不需要5纳米工艺之类的,90纳米就行了,越是“粗糙”性能越是低,稳定性越高,军工和汽车都是追求稳定性。俄罗斯连芯片都造出来,是用晶体管代替芯片,说明武器并不需要性能太高的芯片,够用就行

为什么比亚迪车有芯片?

这个问题,我从前从三个方面来回答,供大家分享。

第一,王传福说他不缺芯片,主要是从他制造汽车的角度所需要的芯片来说话的。汽车也是需要芯片的,比如他的电动车的智能电控系统里面应该是有芯片的作为核心。而华为的芯片主要是应用在手机领域,手机领域的芯片对芯片的大小。这个精度要求应该更为精密使用纳米级的,现在应该说是在十纳米级以下的芯片,这个华为手机应用还比较紧缺。

第二,如果从单纯汽车级的芯片的角度来说,华为制造汽车级的芯片应该说也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看华为也是有自己的汽车智能导航系统的,目前从相关网上信息可以得到华为的智能汽车的导航,智能化水平甚至优于特斯拉的汽车智能化水平。

第三,我认为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华为,都代表了中国现代企业造车领域和手机领域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先进企业的成员。所以说这两个企业如果能站在一起做研发合作,把汽车智能化水平能够提高到一个档次,我觉得可以引领全球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国已经在弯道超车了,你们认为呢?

最后祝我们国产的比亚迪,还有我们的华为,在智能化领域能够在世界领先领先再领先!

比亚迪,华为,都是中国的骄傲!

出卖灵魂?比亚迪为何选择英伟达芯片?真实情况让你大吃一惊!

前言

在科技界的风云变幻中,比亚迪与英伟达的联手无疑是一记重磅炸D。英伟达,这个在图形处理单元(GPU)领域独领风S的巨头,宣布其新一代汽车芯片将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比亚迪采用。这一消息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欢呼比亚迪的开放合作,也有人指责其“背叛”了国产芯片,那么,这究竟是一场商业的务实还是对自主创新的背离?

正文

一、比亚迪的“背叛”还是“务实”?

比亚迪与英伟达的合作背景并不简单。在全球芯片短缺的大环境下,比亚迪的这一选择显得尤为引人注目。中国政F对本土芯片产业的支持力度空前,比亚迪此举似乎与国家战略背道而驰。然而,比亚迪的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在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面对新能源汽车对高性能芯片的迫切需求,比亚迪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可靠且技术先进的供应商,而英伟达恰好符合这些要求。

比亚迪选择英伟达芯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英伟达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次,比亚迪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需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与英伟达的合作能够帮助其快速引入先进的芯片技术,加速产品创新。最后,比亚迪并未完全依赖英伟达,而是采取了一种多元化的供应链策略,这既是对市场风险的分散,也是对国内外合作伙伴的一种平衡。

自主创新与国内外合作并不矛盾,比亚迪深谙此道。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比亚迪也在积极寻求与国际巨头的合作,以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开放的态度和务实的策略,让比亚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比亚迪的商业决策与国家利益的平衡,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课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独立于国际市场之外。比亚迪的选择,既是对自身商业利益的考量,也是对国际产业格局变化的应对。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比亚迪也需要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英伟达的“野心”与比亚迪的“智慧”

英伟达,这个在GPU领域独步天下的科技巨头,为何对中国市场情有独钟?答案似乎不言而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对于任何一家汽车芯片供应商来说,都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英伟达自然也不例外,其对中国市场的看重,既是对庞大商机的追求,也是对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其选择与英伟达合作,无疑是一场智慧的游戏。借助英伟达的先进技术,比亚迪能够迅速提升其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这种合作,既是对技术的追求,也是对市场的把握。

然而,这场合作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战略意图,远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得多。英伟达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从而为其产品的研发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而比亚迪则可以借助英伟达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这场合作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首先,它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其次,它也将促进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热情。最后,它还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三、比亚迪真的是“叛国”吗?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比亚迪选择英伟达芯片作为其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这一决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指责比亚迪此举为“叛国”,认为其放弃国产芯片,转而采用美国技S,是对国家利益的背叛。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深入分析这一决策背后的利弊,以及比亚迪在商业决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微妙平衡。

首先,比亚迪选择英伟达芯片的利弊分析显示,这一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英伟达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其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比亚迪选择英伟达芯片,能够快速引入先进的芯片技术,加速产品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比亚迪并未完全依赖英伟达,而是采取了一种多元化的供应链策略,这既是对市场风险的分散,也是对国内外合作伙伴的一种平衡。

其次,将比亚迪与华为的芯片困境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家企业在面对芯片供应问题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华为在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时,选择了自主研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研发出属于自己的芯片。而比亚迪则选择了与英伟达合作,借助其先进的技术和稳定的供应链,以实现自身产品的快速升级和迭代。这两种策略各有优劣,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比亚迪在面对全球产业链变革时的务实和开放。

然而,比亚迪的商业决策与国家利益的平衡,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课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独立于国际市场之外。比亚迪的选择,既是对自身商业利益的考量,也是对国际产业格局变化的应对。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比亚迪也需要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比亚迪如何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出贡献?事实上,比亚迪一直在通过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比亚迪的电动汽车、电动公交车、电动货车等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远销海外,为中国汽车产业赢得了国际声誉。此外,比亚迪还通过与其他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比亚迪选择英伟达芯片的决策,并非简单的“叛国”行为,而是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对自身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平衡和考量。在未来的发展中,比亚迪将继续通过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技术与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芯片领域的竞争态势愈发激烈。各国企业纷纷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争夺市场份额和技术制高点。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了众多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芯片领域的全球竞争态势,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国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争夺市场份额和技术制高点。在这个战场上,英伟达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比亚迪的加入,为这场战争增添了一份变数。有人质疑,比亚迪的选择是否会导致国产芯片的发展受阻,但事实上,比亚迪的这一决策,或许正是看透了这场战争的实质,选择了一条更为务实和长远的道路。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中国政F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比亚迪选择与英伟达合作,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借助英伟达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比亚迪能够迅速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对策略,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比亚迪的决策,既是对技术的追求,也是对市场的把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比亚迪选择了开放合作,以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开放的态度和务实的策略,让比亚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合作与竞争中的比亚迪未来发展前景,无疑是光明的。比亚迪的决策,既是对自身商业利益的考量,也是对国际产业格局变化的应对。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比亚迪选择了开放合作,以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开放的态度和务实的策略,让比亚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未来,比亚迪将继续通过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构建美好出行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比亚迪选择英伟达芯片的决策,既有其商业考量,也有其技术需求。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比亚迪选择了开放合作,以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开放的态度和务实的策略,让比亚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比亚迪并未完全依赖外国芯片,而是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并与国内外多家公司合作,包括与华为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在未来,比亚迪将继续通过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构建美好出行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期待比亚迪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比亚迪不用华为芯片而选择英伟达,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比亚迪选英伟达芯片引发热议

比亚迪汽车在2024年英伟达GTC大会上宣布,将采用英伟达下一代智能汽车芯片Thor,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此前一直在智能驾驶领域与华为保持合作,但这次却"另辟蹊径"选择了英伟达。

这一决定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一些网友表示失望和不解,认为比亚迪应该支持国产芯片,而不是选择外国公司。但也有人士指出,比亚迪这一做法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考虑。

英伟达技术领先 算力强大

英伟达在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作为全球最高市值的芯片公司,英伟达有"算力之王"的美誉,其开发的智能驾驶芯片在行业内备受青睐。

华为的车载芯片虽然发展迅速,但与英伟达相比仍有一定代差。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对大量路面图像进行和处理,英伟达在GPU图形运算能力上具有先天优势。

从纯技术层面来看,比亚迪选择英伟达无疑是为了获得最领先的智能驾驶芯片,提升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决策体现了比亚迪追求技术领先、产品高质量的发展理念。

追求全球化 避免出口困难

除了技术层面的考虑,比亚迪选择英伟达芯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全球化战略的需求。

作为一家拥有全球视野的企业,比亚迪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如果采用华为芯片,可能会给比亚迪的全球化之路带来障碍。

由于美国政府的制裁,华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使用华为芯片,可能会导致比亚迪的产品在国家和地区遭遇出口禁令或其他限制措施。

英伟达作为一家方供应商,与华为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其芯片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可以自由流通。采用英伟达芯片,可以有效避免比亚迪在全球化进程中遇到障碍。

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防止"夺走灵魂"

另一方面,比亚迪作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希望能够保护好自身的"命脉"。

有人士指出,很多车企不喜欢华为"既当裁判,又当选手"的角色定位,忌惮于自身的"灵魂"会被华为夺走。一旦过度依赖华为,可能会失去自主发展的能力。

比亚迪选择与英伟达这样的方供应商合作,一方面可以获得领先的芯片技术,另一方面也能够保护好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避免被"同行"架空。

自力更生 不"承受"制裁

除了技术和全球化的考虑,比亚迪选择英伟达芯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来回报国家,而不是"承受"来自外部的制裁。

供货稳定性存疑

由于受到美国政府的长期制裁,华为在供应链方面一直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虽然华为通过多年努力,已经在汽车芯片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供货的稳定性和价格仍然存在风险。

我们不难发现,宁德时代等曾经与华为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最终都选择了"离场"。这正是由于担心受到制裁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发展。

自力更生 国之重器

比亚迪认为,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诚实纳税,才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一味"承受"外部制裁,并非上策。

作为一家民族品牌,比亚迪深知自己身负的重任。只有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做大做强,才能为国家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成为国之重器。

比亚迪此次选择英伟达芯片,正是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通过与方合作,既能获得领先技术,又能避免被卷入地缘政治的漩涡,真正实现自主可控、自力更生。

比亚迪选择英伟达芯片而"拒绝"华为,背后蕴含着多重原因和深层考虑。这不仅是出于技术领先和全球化需求,更是基于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受制裁影响的战略部署。

这一决策折射出比亚迪追求卓越、自主创新的发展理念,也体现了这家民族品牌勇于承担大国重器的责任与担当。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英伟达芯片的强力加持,比亚迪必将在智能驾驶领域再攀高峰。

“芯片是人造的”,比亚迪王传福如何打造一个半导体帝国?

“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业界盛传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对媒体如此表示。这背后,比亚迪在芯片上布局了17年之久。

7月25日,BYD半导体等10家申请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这代表比亚迪半导体独立上市又推进了一步。此前6月30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旗下分拆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至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

比亚迪半导体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IPO比亚迪半导体拟公开发行股数不超过5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拟募集资金26.86亿元加码功率半导体。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升级的新产业浪潮下,资本争相涌入万亿规模的半导体领域展开产业升级竞赛,未来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不造车就造芯片”背后布局17年

全球缺芯下迎来资本盛宴

王传福曾对媒体表示,如果他没有造车,就会去造半导体。

其实在造车的同时,比亚迪也在布局半导体。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比亚迪微电子公司注册成立,这就是其半导体事业部。王传福在很早以前就曾表示,比亚迪半导体将来最核心的产品将是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在电动车上,IGBT的作用是交流电和直流电的转换,同时还承担电压的高低转换功能,这被认为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2008年,比亚迪冒着巨大风险以2亿元收购了巨亏中的宁波中纬,今天看来这是其半导体发展的关键一步。但在当时,业界盛传比亚迪至少亏了20亿,比亚迪的股价当时也出现大幅下降,引发市场热议。

王传福持续在半导体业务加码。2010年,比亚迪自造的1.0代IGBT芯片问世。2013年,2.0代芯片正式装车比亚迪e6。2014年,完成微电子与光电子部门整合。2018年,比亚迪微电子发布全新一代车规级IGBT4.0芯片。2020年,比亚迪微电子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

此时,国际市场出现一个业界意想不到的变化:全球缺芯。

2020年年底开始,芯片短缺在全球汽车市场蔓延,目前芯片及车规级半导体仍以海外企业为主,国产化率较低,一方面车规级芯片及半导体行业壁垒高,研发周期长,要求高,同时认证周期和供货周期较长,车企和芯片厂家的合作关系较为稳定;此外国产芯片企业缺乏应用及试验平台。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全球芯片短缺为包括比亚迪半导体在内的国产芯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一场投资热潮来临。

比亚迪半导体迅速引入中金资本、红杉资本、国投创新等知名投资机构,A轮融资19亿元。在A+轮融资中,比亚迪引入韩国SK集团、小米集团、招银国际、联想集团、中信产业基金、ARM、中芯国际、上汽产投、北汽产投、深圳华强、蓝海华腾、英威腾等战略投资者,完成8亿元的融资,两轮融资完成后,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02亿元。

6月30日,比亚迪宣布,其分拆半导体业务登陆创业板获受理,发行股数不超过5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拟募资金额为27亿元,主要用于功率半导体和其他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估值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规模与巨头相比仍有差距

在最新的估值预期中,中金公司认为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将超300亿元。

“估值层面我们内部觉得还是有上涨空间,主要因为车规级IGBT及MCU双稀有标的,同时投资者对比亚迪的信任和热情,这两方面都将继续抬升比亚迪半导体的估值水平。”招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白毅阳分析称,“此外,在半导体逆全球化以及车规级半导体确信的背景下,比亚迪半导体在基本面及估值方面有望超出此前市场预期。”

比亚迪半导体功率半导体业务中的主要产品是IGBT。在电动车上,IGBT模块约占整车成本的7%-10%,决定了车辆的能源效率。IGBT全球市场主要厂家包括英飞凌、三菱、富士电机、安森美和ABB等,前五大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市场份额超过70%。

比亚迪半导体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功率半导体方面,比亚迪半导体拥有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与测试到系统级应用测试的全产业链IDM模式;2019年-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控制器用IGBT模块全球厂商中排名第二,位于英飞凌之后,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截至去年年底,比亚迪半导体以IGBT为主的车规级功率器件累计装车超过100万辆。

比亚迪半导体的另一个关键产品是MCU,MCU即微控制单元,是汽车智能化控制的核心;按照其官方披露的数据,比亚迪半导体生产的车规级MCU已批量装载在比亚迪全系列车型上,已累计装车超700万颗。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半导体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占比较大,但从全球市场来看仍较小;同时就公司整体规模看,比亚迪半导体与英飞凌、恩智浦等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英飞凌2020财年(截至2020年9月30日)营收为85.67亿欧元,同比增长6.7%,毛利润为27.76亿欧元,综合毛利率约为32%;汽车业务贡献营收35.42亿欧元,占总营收的43%;2021财年第二财季(2021年1月1日至3月31日)实现营收27亿欧元,同比增长36%,利润4.7亿欧元,同比增长72%;其中汽车业务实现营收12.19%。英飞凌预计2021财年预计营收110亿欧元。恩智浦去年实现的营业收入为38.25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近10%。

从全球市场占有率来看,StrategyAnalytics最新发布的《2020年汽车半导体厂商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20年英飞凌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3.2%,成为全球汽车半导体供应商第一;其次是恩智浦,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加上英飞凌这四家半导体企业去年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接近49%。在从国内市场来看,英飞凌占据国内车规级IGBT近六成份额,比亚迪市场份额不足20%,与国际巨头企业有一定差距。

超半数收入依赖比亚迪

净利润下滑背后现大手笔股权激励

比亚迪半导体招股书显示,功率半导体的营收在比亚迪半导体总营收中所占比例最高,车规级IGBT芯片是比亚迪半导体的核心产品。

从整体业绩来看,比亚迪半导体的业绩表现有一定波动,其中净利润值得关注。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2020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4亿元、10.96亿元和14.41亿元;而净利润方面在报告期内比亚迪半导体的整体净利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18年-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8511.49万元和5863.24万元。

对于净利润的下滑,比亚迪半导体方面解释称2019年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下游新能源整车行业整体低迷,比亚迪半导体与新能源整车相关产品的销售减少,导致业绩不佳;2020年实施了期权激励计划,支付股份费用7429.77万元并计入经常性损益所致。

比亚迪半导体方面认为,股权激励有助于稳定人员结构以及留住核心人才,但可能导致股份费用支付金额较大;且未来有可能对已有或新加入员工再次进行股权激励,可能再次产生大额股份费用,或对未来净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比亚迪半导体也在招股说明书披露了2021年-2024年的期权激励计提股份支付金额的预计费用,分别是1.16亿元、0.85亿元、0.47亿元和0.13亿元。业内认为,半导体行业处于行业景气度上行状态,同时它属于技术型行业,企业需要加码对技术研发、核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不过从比亚迪半导体的招股说明书中可以发现仍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比亚迪半导体去年主营业务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和智能传感器2020年毛利率水平分别较2019年下降3.7%、2.87%、5.35%;比亚迪半导体方面解释称是因为受到去年上游产能紧张,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影响。

二是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比亚迪直接持有比亚迪半导体合计72.3%的股权,拥有绝对控制权;按照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内容,分拆上市完成后比亚迪仍拥有比亚迪半导体的绝对控制权。作为比亚迪系的公司,比亚迪半导体与母公司比亚迪的关联交易也较为频繁。

从客户名单来看,2018年-2020年比亚迪一直稳居比亚迪半导体第一大客户的位置,销售额贡献超50%;比亚迪半导体也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在报告期内向关联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合同能源管理服务金额分别为9.1亿元、6.01亿元、8.51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67.88%、54.86%、59.02%,而比亚迪半导体的关联方主要是比亚迪。

车规级半导体是未来布局重点

专家称仍需先做市场份额

对于半导体分拆上市,广发策略团队分析认为,对于母公司而言有利于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同时受益于子公司上市后的投资收益,其自身估值和股价都有望得到提升;独立上市后,一方面子公司的融资压力可以得到缓解,更高的独立性也有利于比亚迪半导体拓展“朋友圈”。

在报告期内,比亚迪半导体对比亚迪的销售额分别占营收总额的比重为67.84%、54.81%和58.84%,仍以内供为主,较为依赖母公司比亚迪。白毅阳认为,“比亚迪半导体上市以后肯定会逐步扩大业务范围,逐步打开外供市场,这个也是比亚迪逐个分拆子公司的初衷。”

本次IPO,比亚迪半导体拟募集资金26.86亿元,将主要用于功率半导体和智能控制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型功率半导体产业化及升级项目等;并进一步表示未来将重点布局车规级半导体和新产品,继续提高IGBT芯片设计能力和封装技术、研发新一代IGBT技术,致力于进一步提高IGBT芯片电流密度,缩小芯片面积,提高功率半导体产品的整体功率密度和可靠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芯片短缺现象会加剧芯片国产化的发展趋势,此次芯片短缺风波会引发多方对国产芯片短板的重视,慢慢会逐渐补齐。”白毅阳也认为全球汽车芯片短缺下,给国产芯片厂商一定的替代机会,部分用户开始有意愿去接触国产芯片。

不过业内也认为,国产芯片的替代不是一早一夕可以实现的。“但是从技术和验证上仍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芯片的生产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同时也需要复杂且长时间的验证。”白毅阳补充说道。

此外,有观点称芯片市场的供需矛盾促使比亚迪加快半导体板块融资发展,寻求新利润增长点,欲抢夺市场份额。对于比亚迪半导体上市后的发展,白毅阳认为主要会先把车规级IGBT、MCU、电源IC等优势领域市场份额做起来,未来如果有机会可以向工业级去做;发展方向不会是Fab这种代工厂,但也不会是芯片帝国。

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IGBT模组整体规模将达到54亿美元,占整个功率半导体市场的24%;天风证券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IGBT市场,增量空间一半以上需求都在中国市场,未来我国IGBT市场需求占比会进一步提升,为比亚迪半导体等中国IGBT企业带来国产替代的良好机遇。

新京报记者 王琳琳 编辑 徐超 校对 卢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芯片最新消息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