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比亚迪八大工厂,3年后产能要到350万台,是过度自信吗?
最近有粉丝后台私信我说:2021年7月份下定的比亚迪宋PLUS DM-i车型,到现在了也没能提到车,问我有什么办法?对此我也是爱莫能助,毕竟遇到这种情况的不止它一人,而且依旧还有大批消费者不断地加入到等车一族。
作为对粉丝的回馈,我特意整理了比亚迪旗下的几大工厂的建设情况以及各工厂所生产的车型,大家看过了之后一是可以知道自己买的车子是在哪里生产,二是可以从城市的动态了解到工厂的情况,比如西安的疫情反复,而比亚迪恰巧在西安有工厂,那么交车周期肯定会有所延长。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比亚迪的整车制造工厂有深圳、西安、长沙、合肥、常州、抚州、郑州、济南八大工厂,其中这个深圳,西安,长沙大家比较熟悉,它们建设时间较早,都属于老工厂,其余的五个工厂全部都是全新的工厂,它们有的已经投产,有的还没完全建成。
深圳工厂:深圳工厂目前的产能上限大概在两万台左右,主要负责比亚迪汉和唐车型的生产。以汉和唐的销量来看暂时可以满足,但是在汉DM-i车型已经确定将于今年上市,而且不出意外会是一台爆款,所以上市之后深圳工厂的产能肯定就不够用了,如果汉DM-i车型再给力点,整个深圳工厂的产能都留给比亚迪汉甚至都不够。
所以从今年起比亚迪唐的生产除了在深圳之外,还会在另外一家工厂同步生产,甚至深圳工厂只生产比亚迪汉车型也有可能,但是目前还没办法完全确定。
西安工厂:熟悉比亚迪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西安工厂吧,这次西安的疫情让本就饱受交车困扰的比亚迪雪上加霜,西安工厂目前的总体产能在6万台左右,今年下半年三期投产后产能还会有不小的增长。
目前西安工厂主要生产比亚迪秦和宋家族车型,注意啊,这里的宋家族可是包括燃油版车型的,所以西安工厂生产DM-i车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不止如此,西安工厂还囊括了弗迪精工和弗迪电池等核心事业部,未来还肩负着整车磨具的开发以及混合动力车型所用的刀片电池的生产。
长沙工厂:长沙工厂的月产能在3万台左右,目前主要生产秦PLUS DM-i、宋MAX DM-i(即将销售)、元Pro、海豚以及e系列车型。
长沙工厂也是比亚迪DM-i动力核心电气部件在全国的唯一生产基地,然后再配套给其他工厂,据悉,比亚迪DM-i车型的订单已经以十万计,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长,这让长沙工厂的压力不小,未来很有可能DM-i的核心电气部件会分摊到几个工厂同时生产。
常州工厂:常州工厂投产时间比较晚,目前算是刚起步状态,未来产能规划在40万台左右,现阶段主要生产比亚迪海豚,元PLUS、海豹以及海狮等车型。
随着王朝系列的热销,比亚迪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海洋系列,而且海豚系列未来会比王朝系列更加国际化,所以如果比亚迪的海豚系列能够在海外热销,那么常州工厂40万台的年产能还真不算多。
郑州工厂:去年郑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以7.27亿元竞得郑州4宗约4104亩工业用地,参照合肥比亚迪的投产规模,郑州比亚迪生产基地建成之后,年产能将会在40万辆左右。
合肥工厂:合肥工厂目前还在建设中,网上也是各种传言,有的说该工厂未来会负责比亚迪高端品牌的车型生产,也有的说会和常州工厂一样进行海洋车型的生产,但是目前还都在规划阶段,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年产能不会低于40万台,其他信息暂时还无法确认。
合肥工厂和郑州工厂都是“全能型”工厂,也就是说两大工厂未来还会有零部件的生产任务。
抚州工厂:去年年底,比亚迪收购了江西大乘汽车,并对工厂进行了重新改造,预计2022年4月份正式开工,员工总数达到3万人。除了大乘工厂之外,比亚迪还在抚州建立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及配套项目,未来除了整车的生产外,弗迪电池的生产也是该工厂的主要职能。
济南工厂:去年,注册资本达10亿元的济南工厂诞生,据悉除了整车生产制造以外,济南工厂还肩负着整车锂电池、核心零部件以及IGBT等等核心部件的生产任务,未来年产能30万台。
除此之外,比亚迪最近也在加大对芯片的投入,未来也不排除济南工厂会并线进行汽车及手机芯片的生产。
可以看出比亚迪的产能扩张速度处于国产车企第一梯队,之所以有这个自信,一是基于目前比亚迪新车的热销,DM-i车型一车难求已经不是新鲜事,各工厂目前都是满负荷运营状态,二是比亚迪押宝新能源汽车在不久后将会大有作为。
有信息显示,比亚迪2022年的销量目标将会达到150万台的规模,相比2021年的销量几乎是翻倍式的增长,至2025年比亚迪产能规划将达到300万辆,中长期则为500万辆。放在以往很多人会对此呵呵一笑,但是以比亚迪的势头来看达成这样的目标完全有可能。
从目前各工厂的建设程度来看,比亚迪新车交付吃紧的情况还会持续一阵,乐观估计等到第二季度产能会逐渐释放,待到下半年,等车3个月甚至半年的情况会基本得到缓解,到时候比亚迪的销量会有个很大幅度的提升,那些还没等到车的朋友,曙光就在眼前了。
深圳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比亚迪近万亿市值底气:“技术鱼池”驱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近段时间以来,比亚迪股价水涨船高,市值一度突破万亿。
截至6月17日午间收盘,比亚迪股价334.3元,总市值9731亿元。根据全球最新车企市值排行榜显示,比亚迪再次超过大众集团,成为全球第三车企,也是唯一一家排名前十的中国车企。
6月14日,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稳中求进向未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来到比亚迪集团位于深圳坪山区的总部园区。
这当中除了比亚迪大手笔回购股票0元赠予公司员工,比亚迪在非洲拿下的6座锂矿传闻外,其自身在产业链的布局和节节攀升的市场销量,也是资本市场的信心来源。
近万亿市值新能源车企的产业链布局在深圳的大街上,比亚迪、特斯拉和清一色蓝白的电动出租车,彰显出别样的“新能源”景象。这座城市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达319亿元,同比增长14.4%。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稍早前的6月8日,比亚迪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会上表示,公司在智能化领域,会像在电动化领域一样,将所有核心技术打通,并进行充分验证。
王传福表示,早些年市场并不看好电动化路线,但公司一直在默默筹备,即便营收无法满足研发投入的情况下,公司也一直坚定电动化发展路线。现在借助汽车电动化契机,比亚迪多年积累得以发挥,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优势,未来公司将通过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策略,整合公司优势资源,实现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
在“稳中求进向未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副总经理杜国忠表示,比亚迪将发挥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助力深圳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抢占先机。
据悉,比亚迪在全球共拥有30万员工,深圳本地员工超过10万人。据悉,目前比亚迪在深圳投资建设了4家工厂,分别是比亚迪宝龙厂、比亚迪坑梓厂、坪山比亚迪和比亚迪葵涌厂。
比亚迪财报称,公司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
为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比亚迪经过了多年的努力。1995年,比亚迪在深圳布吉成立。成立初期,借着日本二次充电电池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发展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的锂电池供应商。2002年登陆资本市场,在香港主板上市。2003年,比亚迪就超越日本三洋,成了世界电池之王。
2003年,比亚迪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开启造车历程。2004年,比亚迪展出了第一台电动汽车并在国内参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时,“股神”巴菲特投资了比亚迪,比亚迪电动车首次实现了商业化。
2011年比亚迪在深交所上市,首批纯电动大巴交付深圳。2016年,比亚迪宣布进军轨道交通领域,推出云轨和云巴产品。
时间来到2020年,这一年比亚迪股价集中爆发。当年1月,王传福首次对外公布刀片电池,扭转了三元锂电池与碳酸铁锂电池的竞争格局;3月,比亚迪拆分电池和半导体业务,目标全面市场化,独立发展。
最新消息是,4月29日,比亚迪半导体已进入注册阶段,距离上市仅差临门一脚,这也将是王传福自比亚迪、比亚迪电子之后,第三家IPO企业。
历经发展,比亚迪已建立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核心板块。今年4月,比亚迪官宣停产燃油车就曾引起行业热议,公司也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宣布停产燃油汽车的传统车企”。
6月,比亚迪公布了5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销量再度突破10万大关,连续突破3个月突破10万辆。2022年前5个月,比亚迪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51.31万辆和50.73万辆,同比分别上涨347.6%和348.11%。
产销两旺,景气度高企的同时,销售毛利率进一步下滑。2022年一季度报表显示,比亚迪销售端毛利率从去年的13.11%略降至12.59%。有市场观点认为,比亚迪除了定价策略外,毛利率偏低,还可能受到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暴涨的影响。
比亚迪对锂的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比亚迪收购了西藏日喀则扎布耶高科技锂业有限公司(简称:扎布耶锂业)18%的股份。扎布耶锂业是西藏矿业的控股子公司,拥有扎布耶盐湖20年的独家采矿权。该盐湖是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的锂矿盐湖,已探明的锂储量184.1万吨。
除此之外,2017年,比亚迪公告称,其研发突破了盐湖提锂技术,并基于此与盐湖股份合资开发青海盐湖资源,拟建设3万吨碳酸锂项目。2022年3月,盛新锂能宣布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比亚迪成为唯一的股票认购对象。比亚迪将斥资30亿元,获得5%以上股份;5月,盐湖股份披露,盐湖比亚迪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正在对提锂技术进行中试,待中试效果验证后,双方协商项目启动事宜。
锂矿资源海外收购也有消息传出。据悉,比亚迪在非洲收购6座锂矿,目前已达成收购意向。据澎湃新闻援引消息人士消息,这6座锂矿中,氧化锂品位2.5%的矿石量达到了2500万吨以上,折算为碳酸锂可达100万吨。
锂资源供应有保障后,也为电池扩产奠定下基础。2021年,比亚迪宣布投产电池项目共计八座,投产后产能超过154GWh。2022年比亚迪官宣了五座新电池项目,规划产能为172GWh。
据悉,比亚迪电池今年规划产能达到285GWh,可利用产能将超过200GWh,2025年的电池产能有望达到600GWh左右。
实际上,自比亚迪将电池业务拆分后,在满足自身供应的同时,一直在为动力电池外供而努力。
“车企需要定制比亚迪动力电池的话,基本都在跟比亚迪洽谈合作”,杜国忠表示,“比亚迪研发的刀片电池已经开始向全行业外供。去年比亚迪携手一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后者提供动力电池。”
从相关数据上看,拆分后成效显著,装机量节节攀升。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4月,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大幅攀升,从上月的20%增长至32%,宁德时代从50%降至38%。从2020年到2022年一季度,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从第五名升至第三名,市占率从4.8%上涨到11.2%。
早在2018年,王传福曾提出有意剥离旗下动力电池业务,在2022年年底前电池业务分拆独立上市。随着比亚迪动力电池产销两旺,电池板块外供上取得突破,比亚迪旗下有望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技术鱼池”与工程师文化“比亚迪拥有技术‘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王传福曾多多次提及“技术鱼池”。
此前王传福表示,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将是下半场。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处于行业领先,且优势还在不断扩大,在手未交付订单也高达50万辆,而该公司也在积极扩产及布局。比亚迪现有产能达130万辆,预计年底还将有210万辆的产能释放,届时比亚迪将实现340万辆的年产能。
谈及未来发展空间时,王传福认为,“从近期车展(指第二十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就可以看出民心所向,汽车电动化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快,谁家技术、产品推进得快,谁将获得市场。未来的汽车市场,可能是快鱼吃慢鱼。而我们是全球决策最快的企业之一,这是比亚迪的优势。”
长期以来,比亚迪崇尚“技术为王”和工程师文化。在礼宾楼一楼,调研团队看到一面高大的技术墙展示着比亚迪多年来上千份专利复印件。持续大量的研发支出,使得比亚迪拥有大量核心技术。
2021年,比亚迪研发支出近80亿元,研发支出占营业总收入保持在4%左右。
杜国忠介绍,比亚迪在早期就发力研发各种技术,众多专利技术积累起来,就像养鱼一样,当市场需要什么,就从“鱼池”捞来技术来推广应用。这也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最近两年迎来爆发的技术原因。
持续大量的研发支出,比亚迪也收获了诸多成果,其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就是鲜活的例子。5月20日,比亚迪发布CTB(Cell to Boby)电池车身一体化,首款搭载CTB技术的量产车型海豹同步开启预售,预售价格为21.28-28.98万元。
据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介绍,CTB技术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底板进一步合二为一,从原来电池包“三明治”结构,进化成整车的“三明治”结构。电动车时代电池安全是整车安全的起点,CTB技术实现了车身与电池系统的融合,电池系统体积利用率提升60%,车身扭转刚度突破4万牛米/度。
CTB刀片电池包通过蜂窝铝结构的排列,使其结构强度得以突破。搭载CTB技术的e平台3.0车型,正碰结构安全提升50%,侧碰结构安全提升45%。
据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往后只要搭载e平台3.0的车型,都将搭载CTB刀片电池。在此之前,CTP(Cell To Pack)一直都是装配模式的主流,即跳过标准化模组环节,将电芯直接集成至电池包。比亚迪2020年3月发布的刀片电池运用了CTP技术,首次将电池系统体积利用率提高至50%以上,此次CTB技术将其进一步提升至60%。电动汽车对于便捷性、轻量化的要求提升,未来电池系统集成化演进方向将是电芯直接集成至汽车底盘(CTC,Cell to Chassis)。
除此之外,从“鱼池”中捞出来的还有即将登陆创业板的“比亚迪”。比亚迪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2007年比亚迪微电子进入MCU领域,随后进入MCU领域,2018年推出了第一代8位车规级MCU芯片,2019年推出第一代32位车规级MCU芯片,批量装载于比亚迪全系列车型。
从产品类别看,车规级半导体是比亚迪的核心业务,主要分为SiC(碳化硅)模块、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和自研混动DM控制模块三类。
在IGBT领域,比亚迪半导体2019、2020年连续两年在新能源乘用车电动驱动器厂商中全球排名第二,国内厂商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达19%,仅次于英飞凌。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一“芯”难求的情况下,比亚迪半导体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向小康汽车、宇通汽车、福田汽车、北京时代、英威腾、蓝海华腾、汇川技术等多家厂商供给。2018-2020年以及2021年1-6月期间,比亚迪半导体分别实现营收13.40亿元、10.96亿元、14.41亿元、12.3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8511.49万元、5863.24万元、1.84亿元。
比亚迪半导体指出,2021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大幅增长,正是得益于新能源车销量增加,带动公司车规级产品销售大幅增长,公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 IC板块的车规级 MCU、智能传感器板块的车载影像传感模块与电磁传感器随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而放量增长。
6月8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现在企业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只有在快的过程中才能超车。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