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车”在日本火了,拿下3万台超级订单,马斯克都改口称赞
众所周知,燃油车时代的国产品牌,因为造型老土、技术落后、山寨痕迹明显,长期位于全球“汽车鄙视链”的最底端。其中,比亚迪和五菱两家平民品牌,更是直接被视为“又土又俗”的代名词。
然而,继比亚迪电动大巴K9成功开拓日本市场后,有“国民神车”之称的五菱宏光miniEV,也成功入局日本超微型汽车(k-car)领域,同时以高达3万辆的订单规模,刷新了国产车出口日本的新纪录。
如今比亚迪和五菱两家车企双双登陆日本市场,而且还成为中国车企在日本的标杆品牌。此前曾嘲笑大街上没看到过比亚迪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都改口称: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已经世界领先。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产汽车品牌如五菱汽车已经对日本汽车豪门,实现逆袭了呢?
一、进击的宏光mini其实五菱宏光miniEV自诞生之初,关于它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批评它的人说,五菱宏光miniEV连安全气囊都没有,简直突破了造车的下限。称赞它的人则表示,这款车型是最理想的平价代步车型。而在争吵漩涡中的宏光miniEV,销量却从没怂过。
上市前7天,宏光miniEV预购即突破2万辆,单日销量巅峰时期,每36秒就能卖出一辆宏光miniEV。截至2022年6月,宏光miniEV累计销量已达到75万辆,这个成绩对一款诞生不足2年的车型来说,绝对称得上是奇迹。
就在宏光miniEV不断刷新国内销量纪录时,海对岸的汽车强国日本,也向这款造型独特的微型车投来关注的目光。
2020年末,日本三大媒体之一的《朝日新闻》,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以宏光miniEV为主角的《43万日元纯电中国车型的冲击》一文。不久,日本知名汽车媒体bestcarweb也发起探讨话题,重点研究了宏光mini对日本的意义。
其实,日本当地也有自己的超微型汽车品牌,那为什么对一海之隔的中国品牌如此热情呢?
二、超微型电动汽车——宏光miniEV超微型汽车,是德国汽车界根据汽车的轴距、排量、重量等数据的不同,将汽车划分为不同的级别,级别越大,车身也就越大,比如奥迪A8L,劳斯莱斯幻影都是D级车。而最小的汽车就是A00级,在日本也被称作k-car。
目前在日本,完全对标宏光miniEV车型的日本k-car,主要是丰田推出的C+pod。以往中日车型对比中,日系车在外形、技术、体验方面是全面领先的,不过在这次与宏光miniEV的比拼中,丰田C+pod却败下阵来了。
在车体外形上,宏光miniEV在车体长宽高、轴距方面更大一些,车内布局也是四座设计,完美符合日本消费者对微型车“省空间、不省功能”的要求。反观C+pod,不仅车体更小,而且只支持2座。
在动力性能上,宏光miniEV最高车速能达到100km/h,续航有120公里、170公里两个版本,而C+pod的最高车速只有60km/h,理论续航为15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1款开始,宏光miniEV不仅安装了安全气囊,还在部分车型配置了手动空调、倒车影像、车载电话等装置,基本解决了为人诟病的“安全性、体验性差”的问题。甚至还增加了刹车防抱死系统(abs),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等高端配置。
就是这样一款配置全面领先的车型,售价仅为3.2万元到6.9万元之间,而丰田C+pod最低售价也在10万元以上。优秀的产品总是不缺客户的,在日媒报道没多久,日本物流巨头佐川急便就向五菱宏光抛出3万辆miniEV的订单。
那么,连宏光都能击败丰田,斩获日本客户3万辆的超级订单,是不是标志着中国车企,已经成功逆袭日本汽车巨头了?
三、国产车卖到日本,难在哪里?作为老牌汽车强国的日本,有很多保住“产业优势”的独门秘籍傍身。
1、制定标准:御外企于国门
日本保留产业优势的第一招,叫“以行业标准抵御外企”。
燃油车时代,日本为了掌控汽车话语权,不惜委身加入欧洲主导的《1958协定书》(中美两国均未加入)。凭借这一纸协定,日本成功将协定书外的所有外国车企,拒之门外。
以国产红旗轿车的日本布局为例,据红旗日本的相关人员介绍,国产轿车要在日本上市,需按照《1958协定书》中的ECE法规,一条一条地改装汽车部件;而为了给红旗轿车上一张日本车牌,需要参加60余项安全认证,准备上千页汽车材料。
后来者想要超越日本汽车,首先就要翻过日本精心设计好的专利城墙。
2、话语权争夺:你的新能源不环保!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日本企业也曾相当活跃地想要树立日式标杆。
过去十多年间,以丰田、本田为“排头兵”的两家车企,多次公开表示:所谓新能源汽车,既不节能也不环保,氢能源才是最终解决方案。
其中丰田老总丰田章男甚至喊话,新能源汽车将毁灭日本经济!而在2016年,日本马自达技术专家人见光夫,还拿出了长达50页的PPT文件,详细论证了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做不到真正的节能减排。
当然,日企口诛笔伐的“新能源汽车”,全部指向了中美主导的锂电动车和混动车两个新能源路线,意图也很明显:我们家的氢燃路线,才是又节能又环保的新能源!
随着丰田关停最后一家氢能汽车工厂,日本的“氢燃美梦”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日企在把持汽车行业主导权方面的手腕技巧,依然值得我们警惕。
四、结语毕竟,燃油车时代,日本车企能和欧洲标准联姻,将美国车企排挤出局,那么新能源时代,也不排除日本车企突然和美、欧车企联合制定标准,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重要阻力。
不过从目前丰田主动与比亚迪合作,研发纯电动车和混动车,以及佐川急豪掷3万台超大订单采购五菱宏光miniEV,都说明,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日本正在主动与中国靠拢。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比亚迪迎来“高光时刻”
在韩日等海外汽车进口量纷纷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出口量却迎来暴涨。今年1-4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37万辆,同比增长89.2%。中国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在4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想当初汽车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大街小巷跑的都是进口车。现在我们不仅开上了自己的汽车,我们产的汽车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国造”的又一张靓丽的名片。中国造车行业的这场“翻身仗”可谓赢得漂亮。而这一切的转折点,还要从2020年说起。
新能源的崛起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0年以前,以燃油车为主的国内造车行业发展极其缓慢,汽车出口每增长100万辆,需要约10年时间。2020年之后,伴随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新能源品牌强势崛起,中国汽车出口增速迅速跃升至每年100万辆以上。国产新能源的崛起成为了推动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我们不仅打破了燃油车时代建立起来的技术壁垒,还借新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所以要想解开中国汽车出口“逆袭”成功的秘密,或许我们能够从新能源车领军企业比亚迪身上找到答案。
布局海外20年,比亚迪终于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作为全球最早研发电动车的企业之一,比亚迪的海外布局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初是电池、电子业务的出海,再到新能源公交、大巴等商用车的出海,现在以乘用车为核心产品的出海,比亚迪每一步走的都非常稳健。
1998年,比亚迪在荷兰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比亚迪的布局海外之路正式拉开帷幕。1999年,比亚迪成立北美分公司。2010年,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2011年,比亚迪K9出口美国。2013年,K9通过了欧盟整车认证。2015年,K9进军日本。2021年,比亚迪唐EV打入挪威市场。2022年,比亚迪布局海外市场的脚步进一步加快,7月21日进入日本,8月1日进入德国、瑞典,8月19日进入柬埔寨,10月11日进入印度等等十多个国家。2023年1-4月,比亚迪出口5.8万辆,同比增长13.4倍,成为整车出口增速最快的企业。
至今为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运营已覆盖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座城市并取得了辉煌成绩,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在以色列,比亚迪连续6个月蝉联ATTO 3单车型销量冠军;在泰国,比亚迪连续4个月蝉联销冠;比亚迪还拿下了新加坡、新西兰等国的当月销冠。不仅如此,比亚迪商用车全球销量已突破7万辆,其中纯电动大巴全球销量超过6.5万辆,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0%。比亚迪汉、唐、海豚、海豹等车型更是在海外一炮走红,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大力追捧。
比亚迪能够获此成就,离不开20余年在技术领域的沉淀与积累。深知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过去十几年里比亚迪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千亿,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4万项以上。不仅将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牢牢攥在手中,还凭借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e平台3.0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领先行业。
比亚迪全球布局开始新的征程
比亚迪“出海”的成功不仅是比亚迪自己的成就,也是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在海外市场扬帆远航的一个缩影。随着全球各国对减排越来越重视,汽车电动化进程相信已不再遥远。
从之前的以市场换技术到如今的加价出口,中国汽车产业已是今非昔比。在未来,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比亚迪会继续加速海外布局,同时带动中国汽车行业一路向前。也期待国内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比亚迪一样的造车企业,把“中国智造”带向全球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