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红草工业园

如何看法国媒体批评美国:面对疫情,世界第1强国运转失灵的文章?

谢邀!

先来看一张图:今年4月份,长安汽车整体销量呈现断崖式下跌,曾经的自主品牌一哥轰然倒塌。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总结出以下四点:第一,4月份无论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处于低迷期,不过长安属于极度反常;

第二,外部竞争压力加剧。像哈弗吉利宝骏都在不断升级产品,而长安的步伐显然没跟上;

第三,新品上市前的真空期。

第四,产品质量问题,投诉率过高。

北汽董事长:“汽车业苦日子到了,钢铁的今天就是汽车的明天”,你认同吗?

市场变化快!长安总体上不错,但是,相似的替代品牌太多,人们有喜新厌旧的习惯,特别是从外观上越是哗弄取宠、山寨仿冒的伪豪车,感觉越有市场!走路上观察,看到很多车都挺像,但就是车标不同!

高合暴雷72小时后:准新车19.9万抛售,比亚迪理想挖人,车主力挺

#精品长文创作季#

这段时间,高合创始人丁磊的日子,似乎不太好过。

这位曾经的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汽集团的副总,如今正在为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犯难。

要知道,以前的高合汽车即使卖到30-40万,也有人抢着要。

现在暴雷后,即便价格降到了19.9万,依旧无人问津。

不光如此,高合还面临着被挖墙脚的威胁。

如今的比亚迪、理想、光束汽车等车企,纷纷参与了这场抢人大战。

对于那些有意离职和跳槽的高合汽车员工,这些公司都发出了面试邀请。比如高合汽车盐城工厂的员工,几乎就被挖空了。

话说现在的高合汽车,究竟面临着怎样的一种境遇?这家企业后续该何去何从?

一、暴雷之前的迹象

早在2024年1月4日的时候,高合就冒出了暴雷的端倪。

当时网传截图,说是高合停止了和有关企业的合作,但对于这则资讯,高合选择了辟谣。

然而辟谣还没多久,高合自己就主动拆台了。

1月29日,位于成都太古里的高合门店,里面的展车几乎全被拉走了。

许多网友纷纷表示:“高合这是要撤店了?”

针对这一做法,高合给出的解释是:“优化搬迁”。

也就是将有限的资源力量,全部集中到最有优势的地方去销售。

在此期间,广州的门店也被优化了,似乎全国各地的高合门店都面临着优化潮。

到了2月份的时候,又有网络传言表示,高合汽车的工资发不出来了。

比如有一则关于高合员工大会的资讯就透露:“高合1月的工资,无法正常发放,整个2023年度的年终奖,也已取消,公司更是建议员工自寻出路”。

针对员工大会的这条资讯,高合终于予以回应:“情况属实”。

只不过高合后面又加了几句话,说公司正在调整策略,并不是不发工资,而是缓发工资。

此外高合汽车还表示,届时会让高管主动降薪,并让员工提前回家休假,以解燃眉之急。

二、坐实暴雷结局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高合汽车终于在2月18日的时候,承认了暴雷事实。

在一场内部大会上,高合发言人表示:“高合汽车预计停工停产6个月,至于工资问题,则采取分阶段发放”。

简单来说就是,2月18日之前的工资一律照常发放。

如果在3月中旬之前,还肯留在高合的员工,接下来会发放高合汽车的基本工资,也就是4000-6000元左右。

在3月15日过后,接下来就只会发放上海基本工资,也就是2690元。

这一次,高合出现破产危机的事实,算是板上钉钉了。

除了详谈工资发放问题以外,高合还删除了之前发布的宣传海报,也就是2月18日下午1点发布的“满电加速,即刻开工”。

由于高合汽车确实开不了工了,所以这份海报也就名存实亡了。

此外,高合汽车的工厂也开始禁止人员进入了,甭管是闲杂人等还是车间员工,纷纷被拒在了工厂外面。

其实早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高合汽车工厂的员工就曾透露,工厂已经进入了半停工状态,至今都没有生产过一台车。

要知道在巅峰时刻,高合每天的产量随随便便都有80多台,现在一台都没了……

三、赔偿金问题未能解决

也正因如此,所以在2月19日的时候,也就是全国开工第二天,高合开始遣散了部分工厂的员工。

比如盐城工厂,就有上百名员工遭到遣散。

按照高合的赔偿标准,赔偿金是月薪的n倍。这个n,指的就是工作年限。

如果有不满半年的部分,则按半年计算,超过半年就按一年计算,以此类推。

乍一看,这份赔偿方案还算不错。然而根据盐城工厂的某些员工透露,他们并没有拿到任何赔偿。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员工属于外包员工。

他们之前是隶属于京东旗下的,所以关于薪酬和赔偿问题,都得由京东来处理。

至于高合汽车,基本上可以置身事外,坐看闲云花开花落。

对于这起赔偿问题,高合也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近期才出现了高合工厂的挖墙脚大战。毕竟你钱都给不起了,其他的车企可不就跑过来抢人了?

当然了,针对这起薪酬赔偿问题,高合汽车后期还是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回复。

比如在2月23日的时候,高合工程项目总监杨悦卿,就在直播间表示道:

“高合拖欠的工资,都会记着的,该还的都会还,这些事实老丁(丁磊)都已经承诺过了。

即便高合汽车破产,也会将破产清算后的资金,补偿给员工”。

由于述说的太过激动,以至于杨悦卿几度落泪,甚至连直播节奏都被打断了。

四、已经濒临破产边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高合汽车上班的,只有一些生产线的维护人员。

此外,像总部的那些日常职能岗位,也开始保持低功耗运行的状态,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当然了,在各大站点也有一部分门店的销售和售后在工作。

他们目前负责的内容,主要是帮消费者办理退车手续。

因为现在的高合汽车工厂已经没有现车了,所以得把钱退给那些之前预订的顾客。

至于其余门店的销售人员,基本上已经辞职了,比如杭州、宁波的那些门店,已经宣布撤店。

如今的高合汽车,虽然还没到破产这一步。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高合已经濒临倒闭的边缘。

别的不说,光是这两年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

比如2022年的时候,高合汽车仅仅只售出了4000多辆,跟2021年比起来,增长率为0%。

至于2023年的销量,高合汽车干脆不对外公布了。

可见,高合汽车自始自终都卡在了销售这一关。

当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缺乏现金流的时候,结局几乎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倒闭。

五、高合落败的深层次因素

当然了,从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的话,高合之所以落败,主要还是赛道没选对。

要知道,高合作为一个新生汽车品牌,一问世就推出了几款豪华车型。

比如Hiphi Z和Hiphi X,这两款售价都在50万以上,最贵的一台车,几乎达到了80多万。

跟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保时米”比起来,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这种高端赛道一般都是属于BBA这类豪车的。

比如许多网友就曾表示:“如果给我50万,我宁愿选奥迪A6L,毕竟它能为我说话。如果选了‘保时米’,我还得为它说话”。

从中也可以看出,像高合、小米等高端汽车的品牌影响力,远不如那些老牌豪车。

在这种市场认可度有限的情况下,高合的路也就越走越窄了。

除了少数富豪愿意买来玩玩,其他人估计是不肯为其掏腰包的。

除此之外,高合的“音响门”事件,也让其增添了一丝负面色彩。

在2022年的时候,高合曾表示,自己车型搭载了纯正的“英国之宝”音响系统。

这个所谓的“英国之宝”,诞生于英国剑桥郡,主打高端音响设备。

里面的英伦贵族工艺,可以让你享受超凡的听觉体验。

然而到了后期,有顾客就发现高合车型上的音响,其实是来自苏州的产品。

高合之所以将音响和“英国之宝”挂钩,主要是“英国之宝”的技术团队,参与了对硬件系统的调校。

这层窗户纸一被捅破,高合立马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虽然最后双方都达成了和解,但消费者对高合汽车的信任度已经大打折扣。

如此一来,高合翻身的机率也就随之降低了。

当然了,抛开高合本身的因素不谈,就如今的汽车市场而言,高合也依旧很难活下去。

众所周知,现在各大新能源车企,都纷纷打起了价格战。

什么“只要9.9万”、“直降7.9万”,一度杀的血流成河,这么恐怖的降价趋势,连小米都慌了,更何况是高合了。

假如高合跟风打价格战,就得从高端赛道换到低端赛道,这样就得将生产线、销售网络、项目架构推倒重来。

这里面的成本问题,想必不是现在的高合汽车可以承担的。

如果不跟风的话,高合很可能会被逼入绝境,最终身死道消。至于接下来高合该做何选择,就不得而知了。

结尾

遥想当年,赫赫有名的威马汽车、恒大汽车,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留下了一地鸡毛。

如今的小米汽车,也是靠现金流撑着,在网络上遭受网友们的冷嘲热讽,至于高合的话,今后该何去何从,还真不好说。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接下来的新能源大战中,还会有更多的车企面临身死道消的结局。

毕竟这本身就是一场淘汰赛,只有活到最后,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比亚迪假高管疑云:欠了11亿 跑去看守所躲债

在2016年之前,李娟还是个服务于某广告公司的小职员。

相比于三年前的第一份工作,李娟已经实现了从房地产销售,到广告公司职员的飞跃。毕竟,这个广告公司的客户大多是业内巨头。

就是在瑞安地产当销售的时候,她认识了自己的贵人——陈振宇。

大多数人看到“比亚迪广告诈骗案”的第一个印象是:李娟是不是比亚迪高管的情人或小三?否则很难解释这个大专毕业的女孩子,怎么一跃成为“比亚迪上海公司市场部总经理”。

但是,在看到李娟的相片之后,估计没人会再这么想。

身材走形,面貌普通,无论从哪方面看,李娟就是个走了狗屎运的普通女孩。

现在看起来,她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要为一个巨头公司的内斗背锅。

2018年7月,被供应商追债逼得走投无路的李娟向警察报警:自己有一套价值1200万的房子,“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警方拘捕。

(1)

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李娟自述”,她和自己的幕后老板“陈振宇”在瑞安地产(2009年)就开始认识,但一直是朋友圈点赞之交。

直到2016年初,陈振宇在QQ上发出邀请,两人在一茶一座敲定了组建“比亚迪上海市场部”这个大计。

陈振宇告诉李娟:比亚迪深圳股东在内斗,为了清洗一下,换上新血,这个团队(上海比亚迪)没有公开身份,但可以以比亚迪的身份去从事实际业务,具体涉及到比亚迪内部的人员和业务,由陈去沟通。(这个是李娟对供应商说的)

而随后的项目执行、来往邮件、现场供应商车辆的调度,都证明陈振宇所说的都是真的,他真的可以调动比亚迪内部的资源。包括后来举行的比亚迪供应商大会,李娟以比亚迪内部工作人员的身份出席,无人提出异议。

(比亚迪品牌公关部部长李巍在阿森纳签约现场)

这些都给供应商带来垫款的信心。

而实际上,比亚迪的公开声明说,“李娟非我公司员工,冒用我公司名义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而且“在李娟办公室发现多枚私刻公章”。

这反倒印证了供应商的说法,“因为深圳比亚迪股东内斗,李娟团队没有公开身份,但有内部高管支持她”,比如在李娟推动的比亚迪跟阿森纳签约过程中,比亚迪公关部部长李巍到场出席,网传李巍和比亚迪副总裁李柯存在亲属关系。因为没有公开身份,又需要开展正常的业务,所以“私刻公章”其实很符合逻辑。(黑奇士注:但这个真的是犯法的!)

(2)

按照李娟自述,整个事件开展于2016年初。

黑奇士查询了李娟使用的sh-byd.com的域名注册信息,该域名注册于2016年8月15日,与其自述经历基本相符。

2016年中,因为陈振宇要求“低调”,所以他们在时代金融租赁了办公场地。但在年底,陈又要求办公正规化,而且要扩充团队。根据这一要求,李娟又在国金二期租赁了豪华办公场所。

黑奇士在网上找到了国金二期的租赁价格报价单,该写字楼每天的租金高达25元人民币。按照这个价格,李娟租赁的办公场地每天的租金,就高达一万多元。(李娟团队有40多个人,至少需要400平米办公场地)

根据媒体报道,在爆出垫资骗局的30余个供应商中,钱都直接给到了业务执行公司,比如开发布会,钱给会展公司、租金给场地服务商,李娟拿不到钱。

那么,养活一个40多人的团队,承担每天万余元的高额房租,而在这两年之内,李娟又买了一套价值1200万的房子(16年之前都是小职员,肯定买不起房子,更不用说豪宅),钱都是哪里来的呢?

不知道,也没有合理解释。

(3)

事件的爆发很有戏剧性。而且我要稍微扯远一点,方便理解情节背景:

2018年4月,杭州市发布《关于实施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工作的通知》,凡是买新房都要摇号。因为二手房和新房价格倒挂,只要买到房子,就可以在二手市场上加价一两百万卖掉。

所以地产商们发布了新的措施:要想摇号,需要交诚意金,一般在百万以上。

在随后开盘的项目中,冻结了大量的现金,使得市场流动性急剧萎缩。有媒体统计,单单融信创世邸、万科西雅图、绿城梧桐郡等三个项目,就冻结了525亿人民币。作为对比的是,2017年杭州市政府的公共预算收入,仅为1567亿。也就是说,三个项目冻结的资金,就相当于杭州市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一。

要命的是,这些钱都是从各个P2P平台提出来的。(P2P平台的利息比银行高,大部分流动资金都存在P2P平台里)

房地产商的冻资行为,导致杭州、上海的P2P平台都遇到了可怕的“挤兑”。毕竟,P2P平台利息再高,也不如买房赚的钱多,大家都去取钱的结果,使得那些平台都撑不住,轰然倒塌。

在这些撑不住的平台中,有两个平台跟比亚迪扯上了关系,他们的涉案金额高达60亿元。

这两个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叫韩海湧,他还有个广告公司,叫上海日高广告,是比亚迪的广告供应商。在P2P平台爆雷后,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就在不久前的3月21日,上海日高刚刚向某广告公司借款6830万。

为了防止自己的钱打水漂,该公司负责人杜某(化名)选择了报警。

这4000多万,在李娟这头摇摇欲坠的骆驼身上,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4)

2018年4月,在广告圈中开始流传“李娟身份可疑”的传言。

5月底,有广告供应商辗转联系上了比亚迪的董事会秘书,秘书在微信上说,“我担心这个购买后公司是伪比亚迪,建议您和对接的人做好被诈骗的准备。”

而媒体采访的供应商们表示,在过去的6月,李娟一直四处奔走,到处借钱,但已经没有人肯借给她。她仍然去国金二期的办公室上班,写各种求助材料。

在网上流传的一份邮件中,6月11日,李娟向名为“朱工”的比亚迪领导恳求:“这些相关的供应商,比我还要无辜,如果这个事情没有妥善处理,那对于他们真是家破人亡”。(唉,写到这里真是觉得很难过。一个女孩子跑来跑去求人,没人搭理,还在想着供应商怎么办,她自己都自身难保了)

在李娟进拘留所“避难”之后,那些供应商们拿走了她的电脑,从电脑硬盘中恢复了她与比亚迪的来往电子邮件记录。

这封邮件应该是其中之一。

(5)

整个事件的关键人陈振宇,目前已经失联。

用李娟的话说,“他自己说是比亚迪的隐形股东,也曾经怀疑过(他的身份),但凡是他答应过的事,基本都实现了,所以对他的信任越来越深。”

在比亚迪官方最新的声明中,“李娟及网传的‘陈振宇’非比亚迪在职或离职员工,也不是比亚迪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比亚迪从未授权上述人员以比亚迪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代表比亚迪签署合同。”

但是经销商们都深信,陈振宇听命于李柯,李柯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妻子,负责北美业务。

这也是他们不惜巨额垫资的底气之所在……如果比亚迪内斗结束,他们这些垫资的商家,怎么也得算是“从龙功臣”,要获取最大的那块利益吧?

被骗的30余个广告商中,有一家上市公司、俩家4A公司,垫资额最高的超过1亿元。如果说这种量级的公司会被李娟这个小小的伪造高管骗倒,连玄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6)

黑奇士采访了汽车业内人士李小姐(化名),据她表示,像比亚迪这种量级的公司,广告供应商都是与代理公司签约,像上海雨鸿把比亚迪业务分包出去这种做法,非常常见。

在实际商业运行中,这种代理分包制有很多好处,比如:临时有营销活动需求,而预算一时申请不下来,那就可以让供应商垫资,半年之后再回款;

再比如,在广告业内通行的潜规则中,甲方公司一般要收取10-15%的回扣,这个回扣一般会以商业往来的名义打入到高管设立的壳公司中。比如李娟设立一个公司B,与上海雨泓签订合同,回款之后回扣会汇入公司B账户,这样可以逃避公司反腐败审查。

这件诈骗不同寻常的是,李娟的壳公司(国金比亚迪)走上前台,高调亮相。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供应商反应她收取了回扣,这种“清廉”表现的十分诡异。

就像供应商说的,她这么做到底图啥?自己冒充比亚迪,给比亚迪换来11亿的巨额资源,就为了把自己送进监狱去?

相反,倒是李娟自称的“比亚迪内斗”这套逻辑比较合乎情理。王氏夫妇要清理对手,委托白手套设立壳公司,一方面把债务压力推后(十几亿人民币),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公司体系之外的直属“锦衣卫”,便于自己指挥。

只不过,这个如意算盘,被一连串的P2P爆雷打破。

当初学习“蝴蝶效应”的时候,老师举例子,说太平洋上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在日本海引起一场风暴。(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以导致后果的巨大差别)

比亚迪11亿元诈骗案就是蝴蝶效应的最好例子:谁知道杭州楼市的一次政策调整,可以让一个千亿巨头不顾脸皮赖账啊。

本文源自黑骑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陨石冲击"!比亚迪7.98万大甩卖,比亚迪能否给日系车致命一击?

2024年2月,天空突然暗淡下来,不是乌云密布,而是被一股神秘的东方力量遮蔽。原来,那是比亚迪的"陨石冲击"!一时间,各大汽车论坛、社交媒体都被这一震撼消息刷屏——比亚迪全新某款车型,价格直降至惊人的7.98万!

这消息犹如一颗陨石般,轰然砸向原本平静的汽车市场。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日系车,此刻是否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是否开始颤抖,担心自己的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比亚迪,这个名字如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汽车制造商,而是成为了一种现象,一种象征。它的每一次动作,都牵动着无数消费者的心,也影响着整个汽车行业的格局。这次,比亚迪再次用实力证明了,价格战,它玩得起,也玩得转!

7.98万,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数字,但对于整个日系车市场来说,这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毕竟,这个价格区间,正是日系车长期以来占据的"舒适区"。如今,比亚迪的突然闯入,无疑打破了这份平静,也让日系车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么,比亚迪能否给日系车致命一击呢?或许,这要看日系车们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是选择降价应对,还是坚持自己的定位,与比亚迪展开一场激烈的价格战?这都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不过,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比亚迪这次"陨石冲击"的威力。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敢于挑战,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而对于日系车来说,这次挑战,或许正是他们重新审视自己、不断进步的机会。

最后,让我们期待这场"陨石冲击"会带来怎样的变革,也期待比亚迪和日系车们能在竞争中共同进步,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选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红草工业园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