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新黑科技DM-o系统首搭;“天神之眼”系统发布
方程豹首款车型命名“豹5”7月4日,比亚迪官方宣布旗下全新品牌方程豹的首款车型,将正式命名为“豹5”。根据此前的消息来看,豹5有望在今年8月份发布,并在今年年内正式开启交付。
作为打响方程豹这一新品牌的第一枪,豹5无疑肩负着很重要的使命。新车的定位将是一台硬派SUV,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双电机+三把锁的结构,从而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极端越野路况。
另外,在豹5上还有一个非常受关注的点就是它将首款搭载比亚迪全新DM-o动力系统的车型。DM-o系统的最大优势是集成了DM-i低能耗长续航以及DM-p高性能强动力的特点,一跃成为比亚迪最新的王牌科技。因此豹5的综合续航里程将达到1200km,最大功率将超过500kW。
另外,新车还会搭载云辇-p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并集合高度集成的电池结构和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架,进一步提升整车的高强度和性能表现。
而在豹5的内饰方面,同样也是相对硬派的风格,尤其是中控区域几个造型棱角分明的按键让人感到无比熟悉。除此之外,全新样式的方向盘、全液晶仪表、中控大屏、大面积的皮质包裹等等,也为新车提供了很强的高级感。
比亚迪首发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7月3日腾势N7的上市发布会上,比亚迪集团还一并全球首发了它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命名为“天神之眼”。
据悉,天神之眼系统是全球首款完全由整车厂自研设计和自生产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除了算法全部自研外,比亚迪还提出了整车级融合感知平台,除了摄像头、雷达等智驾传感数据,还融合了整车实时数据,如电机、轮速、转向、胎压等,实现整车物理直接传感与软件算法间接传感的融合叠加,让车辆能够接收到各类信号,确保感知的全面与精准,为决策提供更多输入。
另外,该系统还首创了控制算法的分布式布局,相较于各域决策的单一与分散,比亚迪依托于全自研的控制架构,中央计算平台根据各域控制器优势,进行科学分布算法,择优决策精准控制。
车载计算平台方面同样是比亚迪自开发自生产,通过诸多量产车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仿真测试,从而应对多种复杂的路况。
据悉,天神之眼将会提供两种智能驾驶辅助平台方案,分别是标准版和高阶版。该系统将首搭于腾势N7车型上。
新款阿尔法罗密欧Giulia/Stelvio上市7月4日,阿尔法·罗密欧的“重溯·新生”品牌之夜在上海开启,同时在活动现场官方也带来了最新款的Giulia朱丽叶/Stelvio斯坦维车型,以及两款Giulia四叶草版本。
新款Giulia朱丽叶/Stelvio斯坦维各有三个版本,分别是纵擎版、赛道版和竞赛版。价格方面,Giulia朱丽叶售价区间为35.98-43.98万元,Stelvio斯坦维售价区间为40.98-49.98万元。
Giulia朱丽叶/Stelvio斯坦维两款车型全部搭载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80Ps、峰值扭矩400N·m,匹配8AT变速箱。而作为极具驾驶魅力的一个汽车品牌,阿尔法·罗密欧的车型自然还有着极高的驾驶潜力,例如在赛道版车型中会配备后轴机械限滑差速器、全套亮黑运动套件、19英寸前窄后宽轮胎、红色刹车卡钳和纯正铝制内饰套件,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驾控体验都有着提升。
而竞赛版则会配备主动悬架系统和底盘域控制器,它还配备了 21英寸轮胎、红色制动卡钳和独特亚光灰色漆面、真皮包覆内饰、哈曼卡顿音响,头枕印有Competizione竞赛版限定徽章等。
除了常规版车型外,官方还发布了新款Giulia四叶草/Giulia四叶草100周年限量版车型,前者售价92.38万元,后者售价98.58万元。两款新车将搭载2.9T双涡轮V6发动机,最大马力提升至520Ps,极速可达308km/h。同时新车还将配备主动式碳纤维前扰流,碳纤维传动轴、发动机盖、扰流板和侧裙,以及源自Giulia GTA调校模式的机械限滑差速器。
尽管阿尔法·罗密欧的品牌影响力远不如BBA,但对于它的忠实车迷而言,它还是有着很多独到之处的。
比亚迪提出的等效油耗——最接近燃油车油耗显示的混动车能耗算法
迫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政府对燃油车的排放标准的设定日趋严格。由此,消费者购车时逐步向混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倾斜,能耗成为未来购车的重要参考因素。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实际能耗,从仪表盘就能直观可见,但混动车的能耗却需要从油耗和电耗两个维度测算。所以如何才能直观的反映混动车的实际能耗成为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比亚迪5月18日在深圳举办的一场双模"节能王"挑战赛上,提出一个先进的混动能耗计量概念——等效油耗。对消费者而言,这个新概念是否更直观有效的打消消费者对油耗的疑虑,接下来我们随着活动的推进深入见证。
为了模仿消费者短途上下班通勤,长途自驾出游的日常用车场景,200公里的赛程设计覆盖了EV城市拥堵路段、HEV高速路段、HEV亏电路段。三位参赛者驾驶着宋Pro DM经广深沿江高速抵达广州南沙湿地公园,最后抵达南沙游艇会。实测挑战的过程中断断续续下着雨,这样复杂的天气和路况对于参赛者来说是极具挑战的。但是三位参赛者凭借着对双模技术的了解和老道的驾驶经验,全部都开出了平均5点多升百公里等效油耗的好成绩,最终"极侠客"潘智峰先生以等效油耗5.28L/100km险胜。如此惊艳的数据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样低的数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据了解,等效油耗的概念是比亚迪专门为混动汽车量身定制的,本次活动的百公里等效油耗=(起点至终点油耗 + 起点至终点电耗/3.0)*100/总里程。关于等效油耗公式的由来,比亚迪双模系统开发中心副主任白云辉是这样解释的:混动汽车有两个能量来源,所以会同时显示电耗及油耗,就好像我们的口袋中同时有人民币和美金,如果想知道到底有多少钱,就需要通过汇率折算,统一折算成人民币,就清楚了。那怎么让用户更直观的看到我的车能耗是多少?等效油耗折算系数就好比是刚刚所讲的"汇率"。比亚迪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基于当前广大的燃油车保有量,用户对油耗这个概念理解程度便会更高。比亚迪推出等效油耗,将电耗等效成油耗,可以方便用户以此判断自己的驾驶习惯对经济性的影响,从而更好的节约能耗。
如上所示,1L汽油的热值相当于9度电,在整车实际运行过程中,发动机综合热效率约30%,纯电驱动效率约90%。结合传动效率、发电效率等多方面油电转换因素,经过工程师对双模定义的15个工况的仿真数据、台架试验结果中的油耗、电耗,比如城市严重拥堵工况、城市中度拥堵、城市轻度拥堵、城市快速路、一般高速、景区山路、韶关山路工况等进行仿真计算与试验验证,最终计算出宋Pro DM的油转电系数3.0,即1L油约等于3度电。不同车型油电转换系数不同,它与SOC、电池功率、发动机&发电机效率等多方面因素相关,油电转换系数越高,能耗越低,不充电油耗也越低。
解释了第一个疑问之后,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二个问题,参赛者是如何开出这样优秀的等效油耗成绩呢?是不是所有用户都能做到这一点呢?针对这部分疑问,我们在赛后采访了冠军潘智峰。潘先生表示,由于自己是双模车的老司机,所以凭借着自己对双模车的多年驾驶经验以及对双模技术的理解,才能轻松开出很低的能耗。比如在高速路段加速虽爽,为了夺冠,他依然开得十分克制,为了让发动机长期处于高效区间,他始终将时速稳定在90km/h,保持住HEV高速模式,尽量避免急加速,急减速,所以油耗才得以降低。如果其他用户想开出这样低能耗一定要对自己的车子,以及相关的技术足够了解。他的第一台车就是比亚迪秦DM,体验非常满意,后来又买了宋Max DM。这么多年了潘先生一直对双模技术保持着关注,也见证了双模技术的成长,因此可以自如通过控制车速,调整模式来达到节能的最佳效果。
通过本次比赛,宋Pro DM的节能成绩,源于完全真实的道路实测,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比亚迪DM技术的保驾护航。众所周知,双模技术的先驱和引领者——比亚迪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上的技术储备可以说十分丰富,市场占有率第一。这其中的技术关键,源于这一代双模架构增加了BSG电机。
如果把单电机架构比作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一个电机既要驱动又要发电与启停,就好像一个人既要农耕又要纺织,每一项都要干,却很难形成专业化。
那么加入了BSG电机的双电机架构就是工业社会的专业化分工、各司其职,BSG电机负责发电、启停与调速,驱动电机负责整车驱动与回馈,有了分工,使得每项工作专而精,效率自然提高。
得益于双模技术的日益成熟,兼顾节能与性能的比亚迪双模车在本次 "节能王"挑战赛中大放异彩:以核心技术加持,成功诠释了双模车"节能王"的风采,彰显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引领者"的实力和底气。
市值破万亿!比亚迪带火的智能座舱芯片 国产厂商最新芯片大PK
电子发烧友原创 章鹰
5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最新数据,经历4月的阵痛期后,5月逆风翻盘,汽车产销呈现明显恢复性增长。5 月,汽车产销分别为 192.6 万辆和 186.2 万辆,年减 5.7% 和 12.6%。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46.6 万辆和 44.7 万辆,年增 113.9% 和 105.2%。1-5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207.1 万辆和 200.3万辆,年增 114.2 % 和 111.2%。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火热销售,智能座舱的渗透率水涨船高。行业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已过50%。上个月刚刚结束的深圳国际汽车展上,比亚迪、小鹏、蔚来、荣威、理想、福特等主流车型智能座舱的标配率目测在80%以上。
图:比亚迪汉EV标配DiLink 4.0智能网联车机系统
5月份,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4,183 辆,特斯拉32,165 辆。5月10日,比亚迪的市值也突破万亿,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表示,新能源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慧化”,智能座舱域和自动驾驶域作为近期智能汽车发展的两个焦点,智能座舱芯片的国产化进展如何?本文进行详细分析。
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和主要玩家
未来智能汽车市场成长空间巨大,根据ICVtank预测,到2026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687亿美元,CAGR达25.4%,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440亿美元,CAGR约11.3%,未来5年中国市场年复合增速达11.6%,领先全球增长。
从功能来看,智能座舱承担了“第三空间”使命,不断与IVI、DMS/OMS、语音识别以及ADAS功能融合,车内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对座舱SoC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市场上智能座舱芯片的主要玩家有高通、瑞萨、NXP、德州仪器。目前高通是高端智能座舱芯片最重要的供应商,瑞萨、恩智浦、德州仪器等厂商则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配备的芯片算力差异显著。
“尽管一颗8155芯片的出货价格达到250美元以上,但是车企还是争相配置,国内自主品牌尤其热衷于将配备高通芯片作为卖点,例如蔚来ET7、理想L9、埃安新款LX、吉利星越L、长城WEY摩卡和威马W6等。”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部分热销车型智能座舱芯片选型
图:电子发烧友根据公开数据制图
国产智能座舱芯片有何作为?本文重点分析杰发科技、芯擎科技和瑞芯微等重要芯片厂商的产品进展
杰发科技座舱芯片已经上量
四维图新旗下的杰发科技,在汽车芯片领域已经有了深入的布局,包括汽车应用处理器SoC,车规级微控制器MCU,车载音频功率放大器AMP和胎压监测专用芯片MEMS。据悉,杰发科技(AutoChips)的智能座舱芯片AC8015已于2021年3月实现前装量产,在国内入门级智能座舱芯片市场的份额不断成长,截至2021年底累计出货已超20万片。
杰发科技副总经理、上海途擎总经理马伟华对媒体表示,在智能化时代,主流汽车消费市场的座舱方案仍以性价比较高的传统IVI/DA+组合液晶仪表方案为主,国内热门车型销量TOP15中,超一半以上的车型均采用此方案。马伟华表示,智能座舱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向融合型发展,只有多样化的智能座舱方案才能进一步满足汽车智能化发展对智能座舱的需求,持续提升智能座舱渗透率和匹配率。
为什么智能座舱芯片的国产化春天到来?马伟华指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加速,一方面,欧美日厂商的智能座舱芯片缺货,二是国产Tier1和汽车平台崛起,希望可以采用国产车规级MCU、智能座舱SoC,完善自身供应链,这些都呼唤国内芯片企业对市场需求做出即时响应。
杰发科技的AC8015芯片瞄准市场容量最大的入门级智能座舱应用市场,这款芯片历经2年自主研发,2021年3月正式实现前装量产的新一代智能座舱应用处理器芯片,该芯片CPU采用Cortex A53×4+R5F×2架构,搭配Mali-T820 MP2 GPU,内置2颗高性能Hi-Fi3 DSP,支持1080P双高清异显,最大支持1920×1200显示分辨率,支持车载以太网、PCIe、USB3.1等多种接口,符合AEC-Q100车规认证。
马伟华介绍,这个芯片系列有三个产品:包含入门级AC8015I(2.5D液晶仪表+ Display Audio)、中阶级AC8025E(3D液晶仪表+IVI中控+360环视)、中高阶级AC8025H(3D液晶仪表+IVI中控+副驾屏+空调屏)。 2020年6月,杰发科技获得了Tier德赛西威的定点项目,2021年3月正式实现前装量产。截至2021年底,基于AC8015芯片打造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已有20余款量产上市,覆盖了广汽传祺、上汽名爵等厂商的多个高性价比车型。
他还重点介绍了杰发科技面向中高端的自研智能座舱芯片AC8025,AC8025采用高性能的8核组合CPU(2*A76+6*A55),提升SoC整体运算性能,内置高性能NPU,仪表安全显示符合ISO26262 ASIL-B认证要求,可在座舱域扩展融合ADAS应用,具备高性能和应用的高安全可靠性。
马伟华分析说,高通8155芯片定位的是旗舰汽车的智能座舱,杰发科技提供的是中高阶以下的座舱方案。高通8155芯片,后续迭代推出的将是8259芯片,算力达到30TOPS,高通的实力非常强。杰发科技的AC8025比高通6155强一些,但是比高通8155芯片相对弱一些。
芯擎科技推出7nm车规级座舱芯片
“2021年10月26日,凝聚芯擎科技300多位工程师心血,历时2年多开发周期的国内首款车规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SE1000(龍鹰一号)成功流片返回芯擎科技,在抵达芯擎科技上海实验室后,10分钟CPU启动,30分钟内顺利点亮,24小时LPDDR5 全速工作及主要外设打通,48小时多核操作系统稳定运行,经过团队实测,目前芯片所有参数均达到设计标准。” 芯擎科技副总裁兼产品规划部总经理蒋汉平博士表示。
芯擎科技是吉利控股集团子公司亿咖通科技与安谋中国共同出资建立的本土芯片企业,于2018年正式成立,在北京、上海和美国均设有研发中心,主要有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三条产品线。
“龍鹰一号”集成了87层电路、88亿晶体管,芯片面积仅有83平方毫米,CPU算力能够达到90~100K DMIPS,GPU算力900+GFLOPS,NPU算力达到8TOPS。支持12路2/3MP 60帧原始摄像头数据输入,支持7屏4K/2K 60Hz不同源的独立显示,内置了ASIL-D等级的功夫安全岛,助力安全应用。“龍鹰一号”几项核心参数和高通的旗舰芯片8155已经非常接近。
蒋汉平博士指出,“龍鹰一号”采用LPDDR5内存,这是在座舱SoC首款商用,最高性能达到6400MT/s,提供51.2GB/s内存带宽,有效支撑各类娱乐、图像和AI处理需求;PCIE Gen3,总带宽高达32GT/s,支持连接WiFi6、NVMe SSD多种设备,提供片间高速互联能力扩展算力;1G Ethernet TSN,支持低延时且具有实时QoS服务保障的专业音视频传输,汽车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等物联网工业领域应用;USB3.2 Gen2 DRD,带宽高达10Gbps,为车载流媒体传输、即时存储、通讯延长及安防监控提供大数据量的高速传输。
据悉,2022年“龍鹰一号”将完成量产和整车测试,正式应用于吉利的新车平台。2023年多款搭载“龍鹰一号”的车型量产。
瑞芯微发布8nm智能座舱方案RK3588M
今年3月,瑞芯微发布了智能座舱方案 RK3588M,这款产品的运算性能可实现“一芯多屏”,即一颗 RK3588M 同时驱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液晶仪表板、电子后视镜、后排头枕屏等多块屏幕,形成可靠的智能网系统。
作为瑞芯微旗舰SoC芯片,RK3588M主要应用于智能汽车领域的智能座舱及ADAS产品领域,采用8nm先进架构,四核A76+四核A55八核CPU,大核主频2.1GHz,小核主频1.7GHz。具备8K显示/视频、原生七屏显示、6 Tops NPU、QNX Hypervisor、原生2路TypeC、双16M ISP+至少12路摄像头特性。
瑞芯微高级副总裁陈锋表示:“RK3588已在汽车智能座舱、Arm PC、平板电脑、高端摄像头、NVR、8K大屏设备、云服务及边缘计算、AR/VR等八大方向布局。RK3588M的A76+A55 8核CPU,6屏显示能力,以及具备多达6路的摄像头接口和最高48M的双HDR ISP能力,给车载座舱提供了强大的芯片算力基础。”
瑞芯微推出了RK3588M 360° 全景环视方案,这个方案已经加入了 360° 环视算法,可与 8K 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连接,通过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的捕捉与智能的视觉算法配合,可以将汽车外部环境在车载屏幕中实时呈现,从而提升行车人员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驾驶员通过中控大屏,可以直观地看到车辆所处的位置、周围的行人、障碍物等,实现从容操控车辆驶过复杂路面或泊车入库,有效减少剐蹭、碰撞等事故的发生。
目前,瑞芯微RK3588M已获得众多合作伙伴的认可,将在未来上市的车型中得以广泛应用。
全志科技车规级SoC芯片上车加速
全志科技公司2014 年开始布局智能车载芯片,经过长期技术积累与应用检验,车规级T5/T7 等系列SoC 芯片终获大规模落地,应用于长安、上汽、一汽、小鹏等前装车厂。
全志科技T7是专门针对智能座舱打造的六核Cortex-A7应用处理器。该产品集成了全志自主研发的TV-Decoder、2D加速器G2D、EVE、4路数字摄像头接口、双路ISP及H.265 编解码等IP,适配Android、Linux、QNX等车载操作系统,实现了全天候多路高清行车记录、360°全景泊车和高级安全辅助驾驶ADAS功能。
T7芯片设计灵活,可广泛应用于车载中控信息娱乐系统、全液晶仪表、360高清全景环视系统、ADAS / DMS系统、流媒体后视镜、云镜等领域。
小结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预测可能接近450万辆,10万到70万的车型可能是智能座舱发力的主力区间。高端智能座舱芯片的算力比拼仍在继续,最新骁龙8259的GPU算力达到30Tops,华为麒麟990A采用7nm制程,AI算力强大。芯擎科技、瑞芯微围绕先进制程都推出了中高端的智能座舱芯片,杰发科技、全志科技的座舱芯片陆续上车,推进座舱芯片国产化的进程。
现在国内芯片企业开始与Tier1、OEM深度合作,在硬件平台上共同开发软件,形成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相信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更多的厂商加入这个赛道,中国在智能座舱芯片的多元化方面可以更进一步,打破国外大厂垄断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