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卷”不过同行了?
文 | 田箫
编辑 | 赵晨希
在汽车淡季、疫情反复的Q2市场中,理想汽车交出了一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惨淡成绩单。
比此前预测稍好的是,2022年Q2理想汽车实现营收87.33亿元,同比增长73.3%,环比下降8.7%。毛利润方面表现也很突出,毛利润为18.78亿元,同比增长97.1%,但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较小和疫情影响带来了大幅增长,环比则仍然下降13.2%。与此同时,理想汽车本季度净亏损6.4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72.2%,这一数字比起2021年全年亏损的都要多。
这已经是理想汽车连续两个季度收入下跌,也是理想有史以来账面亏损最多的一个季度。与此同时,理想也放低了日后目标,第三季度,理想汽车预计将交付新车2.7万辆至2.9万辆,若将7月已经交付的10422辆刨除,理想汽车8月、9月的预计平均交付量将跌至万辆以下。
目标是智能电动车领域的“苹果”,曾被认为有望成为最先摆脱亏损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现在不得不面对起骨感的现实。
理想“卷”不过同行了?
令市场感到疑惑的是, 理想ONE在7月已经交付了1万多辆,而新车型L9又即将上市,理想汽车为什么公布了如此保守的三季度预计交付量。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暴露了理想汽车的尴尬处境。
在财报会的分析师问答环节,理想方面透露称,在L9投放到门店后,很多打算购买理想ONE的客户在试驾后出乎意料地改变了主意,打算转而入手L9。也就是说,自己手下的两款产品形成了左右互搏的形势,反而拉低了原有拳头产品的竞争力。
乍一看,这个尴尬的情形很容易化解。
一旦L9上市,消费者转移至新车型,理想汽车的销量自然不用发愁。然而,消费者在各个车型上的“挑挑拣拣”还透露出一个事实,市场上的选择变多了,消费者的要求变高了,理想汽车用单一车型拼出来的竞争力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削弱。
首先,是第二梯队的造车新势力来势汹汹。今年7月,主攻10-20万价格区间的哪吒和零跑在交付量上已经完成了对蔚小理的反超。由中低端起家,凭借高性价比车型赢得销量的第二梯队们,在获得成功后,已经开始对更上层的空间跃跃欲试。5月,零跑汽车启动了中大型纯电轿车C01的预售,价格区间为18-27万元,预计今年第三季度上市;7月31日晚,哪吒新系列哪吒S正式上市发售,售价在19.98万元-33.88万元,预计在四季度开启交付。
其次,是财大气粗的传统车企开始追击。根据全国乘用车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五菱、吉利、奇瑞、广汽、大众、长安、长城,一共7家的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销量超过1万辆。仅五菱一家的新能源车月均销量就超过3万辆,把新势力车企远远甩开。在与理想汽车贴身肉搏的SUV领域,比亚迪宋的销量已经超越理想ONE近两倍,广汽埃安Y也后来居上。
最后,蔚来今年6月推出了中大型SUV车型ES7,小鹏旗舰SUV车型G9将于9月上市,同样主打增程式SUV的问界M7已在7月上市。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各路玩家已经在各个领域内狭路相逢,以往理想ONE所在较为空白的市场中,如今已挤满了对手。
中信证券在报告中指出,造车新势力于2022年集体进入新产品周期,产品成熟度相较于初代产品有明显提升。翻译成更通俗的话就是,新能源汽车在产品上内卷起来了。价位从高到低,品牌从老到新,纯电、混动各领风骚,当市场中车型不断推陈出新,理想汽车不得不紧张起来了。
从财报数据也可以看出,2022年Q2理想在越来越拥挤的赛道加大投入。
数据显示,理想汽车的营销和管理费用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58.6%,环比增长10.2%。2022年Q2,理想汽车的运营费用合计28.6亿元,同比增长91.9%,环比增长10.9%。虽然在营销费用上仍少于蔚来及小鹏,但日益增加的费用也暴露出一个事实,理想汽车的“吆喝声”必须更大,才能招徕到更多消费者了。
此外,理想汽车还面临一系列产品质量、故障等问题。
7月17日,一辆理想L9的试驾车在试驾过程中发生故障,据悉,该车辆左前轮陷入车身当中,无法正常行驶,疑似车辆空气悬挂故障;7月26日,理想汽车L9试驾车再次传出"断轴"意外;7月29日,一辆理想ONE在行驶途中出现故障,底盘后方零件碎裂,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8月1日,一辆理想ONE在四川省成渝高速起火,车身在短时间内被烧成了空架,车内四人烧伤;8月8日,一辆理想ONE在某高速路段以77公里/小时车速行驶在左侧车道,随后,车道前方出现了一辆打着双闪的工程车辆,而理想ONE却径直撞上该车辆。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理想汽车接连发生多起起火、断轴事故,这样其产品的安全性能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早在2020年11月,因多次发生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情况,理想汽车召回了10469台于2020年6月1日前生产的理想ONE,进行免费更换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
2020年,理想ONE取得中国新能源SUV市场销量冠军,同时成为了30万元以上国产车型销量冠军,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毫无疑问的爆款。然而,市场中也一直存在着批评声,称理想汽车是用互联网思维做汽车,先做到60分,再逐步迭代至90分,但安全问题如何能容忍“不完美”?在L9试驾事故发生后,已有不少用户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转让订单,价格则在500元至3000元不等。
L9的理想是什么?
在不容乐观的情况下,理想汽车最大的“救命稻草”,似乎是即将推出的新车型L9。然而,L9究竟能够为理想汽车带来什么,似乎还并不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L9仍然采用的是增程式技术。此前,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微博上称“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模式”,并“感谢李想开拓探索增程模式所付出的努力与贡献”。随后,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CGO兼魏牌CEO李瑞峰隔空回怼,“增程式就是落后的,隔行如隔山”。
关于增程式技术的争议在车圈内已经引起过不少大佬们的嘴仗,总体而言,混电还是纯电,只是不同企业在发展方向上的一种选择,并非为对立关系。然而,政策上的改变正在接踵而至。
2021年2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上海市不再发放新能源专用牌照额度。这也意味着继北京之后,上海成为又一个取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牌照优惠的城市。
平安证券认为,增程式并非未来发展的主流技术,随着电池成本的下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增程式汽车相对于纯电动车的续航和成本优势或将不复存在,行业增长空间有限。行业预计,未来或将有更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策取消混动汽车优惠补贴。
有了政策这个重要推动力,增程式技术未来的发展空间似乎并不长远。此前,理想汽表示将于2023年陆续推出两款纯电动SUV,但在已然拥挤不堪的赛道中姗姗来迟,理想的竞争力似乎还得打个问号。
另一方面,理想汽车此前相比其他新势力盈利能力较强,主要得益于理想ONE单一车型战略下的极强成本控制。同时,纯电续航不到200公里左右的产品,电池上的成本也比续航500公里左右纯电车型要小得多。理想L9纯电续航215公里,发动机从理想ONE的三缸变为四缸,又刚好赶上原材料价格大涨的时刻,在成本上的压力更为严峻。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曾表示,理想的目标就是在2025年实现年销160万辆,但业内人士普遍并不看好这一数字。如今,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之中,理想汽车是否能够实现更大的理想,似乎只能等待市场的下一步反应。
本文源自iDoNews
这四部车,我会怎么选?
我们买入的4部电动车(小鹏P7、比亚迪汉、蔚来ES6、理想ONE),使用到现在,快有一年了,期间我们做过一系列的测试,同事们有报道,包括之后的阶段性汇报内容,也会给大家奉上的。今天这篇文章,是作为我个人用车以来的,各种心得的分享。
先说明一下我的用车范围
4部车我都分别使用过不少时间,融入到了包括工作出行、上下班代步以及周末家庭用车场合。
关于路况,我的工作用途和周末出行比较多变化,上下班代步就相对单一,我自己的路程比较多高速路况,时不时会遇到高峰期堵车。
出行半径,最远的是单程200多公里的城市之间出行,总的来说,我的用车范围内,场景比较规律,而且对电动车还算比较友好的。
用车习惯的变化
我在这篇心得分享,本没有打算讲很多产品评价,但这4部车,确实又因为产品的新特点,带来一些用车习惯的变化。
虽然说4部车里,有纯电也有油电混合,但它们都是通过电池提供电能到电机而驱动车辆,确实会让车主很享受在各种场合起步或中途加速的平顺性,但是我自己手头的几部汽油车,它们的动力平顺性也是佼佼者,所以加速平顺性的体验落差,对于我来说几乎没有。
用电,最让人开怀的时候,其实是在车内等人的时候。我们身处炎热的南方,一年里大部分时候都需要车内开启空调,要是开燃油车,我是尽量避免在车内等人,因为原地长时间怠速排放尾气,会对停车位置周边人带来困扰,我就尽可能下车去另找凉快的地方。
但电动车就不会有这种压力负担,哪怕像理想ONE这样的插电混动车型,40度的电池容量相比其他插混算大了,停车长时间开空调,遇上需要启动发动机充电的情况,几率也没那么高。我没遇到过,据有此经历的同事说,电量显示低至7-10%之间,停车开空调,理想ONE的发动机会启动。
生活轨迹的变化
前文之所以说,我的生活环境对电动车比较友好,不仅因为我家1公里内就有两个充电站,其中一个还是小鹏的超充站,所以我不仅可以开P7去那里免费充电,而且有必要的话,我还可以用小鹏车主账号付费给其他几部电动车充电。
当然,平时开车回到公司,也可以随时使用公司充电桩充电。总的来说,我的充电环境比较特别,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太具有参考性。但就个人而言,这意味着我开着这4部电动车,基本不会改变我的生活轨迹。
开电动车,最尴尬的情况,是遇到无电可充的窘况。我开着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都走过单程200多公里的城际长途,但哪怕是四线小城,现在充电设施也有基本建设,所以我没有遇到无电可充的窘况。
但是,有一个不走太远的用车场景,会让标称续航400公里的电动车陷入窘况,比如开我们那台70度电池的蔚来ES6高性能版,去广州周边郊游或住民宿,单程100多公里,高速公路路况居多的话,耗电较快,郊区或山里民宿又没有充电条件,再回到广州市区,电量刚刚够用,路上就不敢有太多比较随意的行程。
所以,如今主流的续航500公里以上的新电动车,相对来说,只要不挑战长途,平常用车都还好。
有一次开ES6参与蔚来车主的郊游活动,配有移动充电车,就不窘
有哪些新用途是实用的?
我个人感受,用4部车过程中最香的部分,是智能化娱乐系统,但它其实跟电动车没有必然联系,可能是如今电动车很注重智能化装备,而让人错觉智能化跟电动化挂钩,实际上最近新出不少汽油车也配备了不逊色的智能娱乐系统,特别是几家一线自主品牌。
我为什么说香,是因为互联网化的语音控制和娱乐系统,真是带娃神器。有过一次使用经验,小朋友一上车,就会跟车机对话,自己说要听什么歌曲,甚至是找视频看,然后就不像以往那么容易闹别扭,特别是出行时间比较长的时候。
就我家目前的阶段,“奥特曼”是在车内被口头搜索最多的关键词,小朋友们脑海里,记住也不是车名,对某一部车的代称,是NOMI、小P、理想同学、小迪……
我自己早就习惯购买互联网几家大厂的付费会员,不过使用公司这4部车,我还是得多买几个不同软件的会员,毕竟各家的逻辑还不太一样。
比如我已经购买了QQ音乐VIP会员,还要另购买酷我音乐会员,才能覆盖4部车,但总的来说,能将自己购买的网络音乐、视频、FM的付费会员登录到车机上,作为用户还是感觉赚了,又方便。
这几部车用起来,能感受出,它们对第三方软件的态度和做法是不一样的。蔚来ES6、小鹏P7和理想ONE,用户高频使用的音乐、网络FM软件,它们都做了深度定制,适应各自车机的显示方式和操作逻辑,但相对来说,小鹏P7能更灵活支持其他软件安装,像腾讯视频之类的都可以自行选择安装,并登录个人账号使用。
而比亚迪汉,则几乎完全开放给所有第三方软件,但他们不提供所有的软件的界面适配服务,这相当于将手机屏幕画面等比例放大,比如几个音乐和FM软件界面,因为大屏幕显示出来字体巨大,我个人有点不好接受,不过在汉的旋转大屏幕上刷抖音和B站,还是很爽的。
说智能化,当然不能不提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我个人是喜欢研究这些知识和内容的,这有点像重温学生年代研究“刷手机和电脑”的感觉,但落到使用层面,我个人更倾向于“降维使用”逻辑——不追求最大化全部使用,只取其中的优点来使用。
比如我发现高速长途行车习惯了自动驾驶辅助后,思想必然会放松一点,我开车错过分叉路口的几率竟然比以前高了,后来蔚来ES6和小鹏P7实现领航功能,我又发现它能有效降低错过分岔路口的几率。
又比如,领航功能的高精地图可以自动匹配不同路段的法定最高限速,我就不需要在启动自动驾驶辅助时,还得在手动调整到这段路的限速数字。
我平时上下班路上也有近20公里高速公路,按理可能会多用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却有一个既简单又重要原因,大大降低了我的使用频次。
我喜欢利用下班路上听网络FM播讲订阅文章,而目前4部车在自动驾驶辅助过程中,提示音出现并掩盖播讲声音的频率,对我个人来说偏高,还是不能接受,所以很多时候,干脆就不使用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了。
当然,走长途高速公路,我还是喜欢打开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说说4部车的不同气质
要说4部车给我的总体印象,还真是各有不同。
这里头,比亚迪汉真显得传统,但这个“传统”不等于落后,它真的有实实在在的传统优点。比如它的行车品质和静音水准,是4部车里头表现最好的,再比如它的后排豪华装备和豪华氛围,也是做得最有水准的,哪怕放到同价位所有轿车的后排,我都觉得我们这台顶配比亚迪汉同样非常有竞争力。
另外,汉的传统里也具备智能化底蕴,大概在今年三月份左右,随着一次毫无征兆的OTA升级推送,感觉车辆跟手机的关系,似乎从解放前跳跃到了改革开放,智能车该有的基本玩法都有了,比如整合统一的手机APP、授权钥匙,齐全的远程控制等等,让人刮目相看。
理想ONE很直男,给我的印象类似这样:它通过数据计算出许多的市场需求空白,设定在它的价位里,通过准确计算把控权衡各项成本,寻求出最大公约数,将各种需求整合到一起,让不少刚需客户觉得受用,所以它有智能车外衣却几无硬件性能预埋冗余,也是准确计算的一项结果。
当然它也因此显得冷冰冰,可以说不怎么掺杂情感溢价,甚至如果你调戏语音交互系统,系统有些反击话语都是大男子主义风格。所以对这部车是弹是赞,视乎大家站什么立场来考量。
蔚来ES6就是典型的打情感牌,但这个情感牌可不务虚,是建立在蔚来自成一派的服务体系和用户逻辑之上的,简单说,车主花出去的钱,所得到它的产品和服务,我认为是值回票价的。
那个会转动脑袋的NOMI MATE就是个缩影,这个装置的用料是舍得下本的,实际效果却又没显得多智能,可它最终让车主和乘客收获的,却是一种温度和态度,从这个角度看,其实ES6整部车的产品力,也类似这样。当然也可能因为ES6出生于蔚来的困难时期,其智能化受到先天架构的限制。
?
我认为小鹏P7是有互联网极客范的,从P7整体的智能化架构预设,到之后的一步一步地实现各项功能的落地和进化,都可以印证这一点,我相信这也是它能打动那么多现有车主的重要原因。
但小鹏P7在这4部车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不足,就是它在传统造车版块经验欠缺比较明显,不说后排座椅和乘坐空间、尾厢盖设计、底盘间隙容易托底等明显的环节,就说我们这部P7搭载XPILOT 3.0硬件后,竟然跟自动雨刮感应模块布置冲突,出现顶配反倒没有自动雨刮的低级失误。
最终,我收了其中一部车
最后,在这4部车即将服役期满之际,我决定收购其中一部车为己有,就是理想ONE。
从个人情感满足程度来说,我更倾向于蔚来ES6,但我向来倾向于先解决刚需问题,因为我需要调整一下我家的车辆构成:我已经新购入一部A0尺寸电动车,作为住家买菜接送小孩用车,燃油小跑车继续作为玩具保留,此前多年作为家庭出行主力的七座燃油MPV,置换成插电混动的理想ONE,就呼应上我现阶段的刚需了。
斩将2022|“疯狂”的特斯拉、“变天”的蔚小理,今年谁主沉浮?
汽车日报 彩丽美
[ 行业]【编者按】有人曾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站在2021年和2022年的交界点上,这句话又该如何去品?
寒来暑往年年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东西。刚刚结束的2021年,汽车行业似乎已学会在疫情之下如何稳步前行,却被一颗小小的芯片撞得东倒西歪。但,关关难过关关过,凌乱的步伐填满的尽是无畏的想象,全年成绩复盘、跨界造车之局、自主高端之路、最新政策全览、汽车缺芯展望......在跨年之际,懂车帝特别推出“过关2021,斩将2022”主题系列报道,此篇为系列报道第9期《“疯狂”的特斯拉、“变天”的蔚小理,今年谁主沉浮?》
临近春节,想要提车回家过年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加之今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后一年,芯片压力之下,车市出现抢购潮。如果你正在为买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品牌中的哪个而纠结,接着看下去可以找到答案。
特斯拉年销近百万辆,交付量达“蔚小理”十倍倘若2020年是电动汽车告别寒冬、逐渐回暖的一年,那么2021年,则是行业二次爆发的里程碑。对于国内新造车势力而言,2021年更是破纪录的一年。
蔚来、小鹏、理想2021年交付量
新年伊始,造车新势力们相继公布了各家最新交付数据,2021全年,蔚来交付91429台新车,小鹏交付98155台新车,理想交付90491辆,相较2020年,三家大幅增长109.1%、263%、177.4%。
回顾2021年“三兄弟”交付量,在与理想、小鹏的对比中,蔚来的交付量波动是最大的。
2021年1-6月,蔚来一直保持销冠地位,但从7月开始,蔚来连续被理想和小鹏反超,其中蔚来交付量于9月首次破万,曾再次重回新势力榜首。可惜的是,10月蔚来销量再次下滑,环比暴跌超六成,让蔚来在销售增长幅度方面显得动力不足。从数量和增速来看,2021年国内新造车最大赢家或许是小鹏汽车。
而从整个行业来看,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已从年初的8.28%上升至11月的19.95%,接近20%。
2021年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上升至19.95%
至于如此高增长的渗透率是何种原因?关注电动汽车的朋友或许了解,其实更多是来自特斯拉这条“鲶鱼”。
即使“蔚小理”坐稳新势力造车榜前三位置,但也并没能如愿进入年销10万辆的行列。而在大洋彼岸的特斯拉却已经年销超过93万辆,距离百万年销仅一步之遥。
据乘联会最新公布数据,2021年前11个月,特斯拉中国零售销量达到25万辆。有业内人士按此推测,特斯拉中国2021年的交付量或为27.28万辆。
图源:特斯拉美国官网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共交付30.86万辆,打破了第三季度交付记录(24.13万辆),再次超出华尔街分析师曾预估的27.69万辆。值得一提的是,其大部分销量由Model 3和Model Y贡献。
2021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达93.6万辆,同比增长87%,距离“交付百万辆”仅差6万多辆(63828辆)。相比特斯拉2020年的交付量几近50万辆(49.95万辆),2021年,特斯拉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交付成绩,同时也是“蔚小理”各品牌年销量约十倍,以及三家新势力全年交付量总和的三倍之多。
如此看来,即使“蔚小理”的交付量在翻倍增长,但与特斯拉的差距却也越来越大。
“缺芯”之下,艰难冲破纪录事实上,芯片荒或是影响造车新势力交付的一大阻力,也是“蔚小理”和特斯拉销量悬殊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前理想和小鹏汽车都先后出台了芯片减配的交付方案,以确保交付量。
根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由于芯片短缺限制产能,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已扩大至198.2万辆,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为1012.2万辆。根据AFS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累计减产214.8万辆,占全球总减产量的19%。
何小鹏表示,“解决芯片问题估计还要大半年的时间”
眼下,新势力们争相抢夺芯片,有些新造车企业的创始人甚至为此不得不去喝酒(应酬)。不久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何小鹏曾表示最近最焦虑的是供应链的问题,其中刚推出不久的小鹏P5受芯片短缺的困扰最大。为此,何小鹏甚至经常“打飞的”去喝酒找芯片(供应商),“谁能给我芯片,我就多请他喝酒”。何小鹏直言,有的全球企业可以通过从海外调芯片等方式缓解缺芯困境,但小鹏汽车没有,“(解决芯片问题)估计还需要大半年时间”。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
此前,蔚来在2021年第一季度创造出交付量新高后,当年5月就曾因芯片短缺问题暂停了5个工作日,彼时,对交付量造成了一定影响。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称,蔚来汽车要用1000多颗芯片,“一颗芯片如果不能供应,我的车就没法交”。随后,合肥工厂在2021年9月底、10月中旬由于产能升级改造,再次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停线。
但和其他车企相比,李斌显得更有把握,在三季度财报会上李斌曾表示,“跟一般的汽车公司相比,(蔚来)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有这样的能力(芯片大部分通过自研),我们解决了好几次可能短缺的问题。”
据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在最近一份报告中表示,特斯拉强劲的业绩表明来自中国的需求强劲,以及特斯拉在应对全球半导体短缺方面的能力。
马斯克曾将2021年描述为“供应链噩梦”,尽管特斯拉每个季度交付量都增长,但其交付表现优于其他汽车制造商,部分原因是其工程师努力重写软件来适应他们能找到的其他类型的芯片。
2021年,对造车新势力们来说,一面是破纪录的蒙眼狂奔,一面是芯片短缺的现实困局。
规模化陷入困境、亟待盈利“蔚小理”和特斯拉的战线还在持续拉锯中,2022年的关键问题或许不是“蔚小理”能不能赶上特斯拉,而是“蔚小理”会不会被特斯拉甩得更远。
2021年的最后一天,四部委卡点发布了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基本可以用两句话总结:1、在2021年基础之上,补贴退坡30%;2、国家补贴政策到2022年12月31日截止。
有分析认为这是刺激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购买潮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没有了新能源补贴的“蔚小理”们,面对特斯拉的攻击,到底还有多大优势呢?
特斯拉涨价
反应最快的特斯拉,早在2021年11月底就主动规避了补贴取消的风险。依据2022年的补贴标准,特斯拉将Model 3及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价格上调了4752元。涨价后,Model 3后轮驱动版售价为25.5652万元,Model Y后轮驱动版售价为28.0752万元,配置信息未变。预计提车时间也调整到2022年第一季度。
令特斯拉老车主们措手不及的是,2021年最后一天,Model 3和Model Y价格再次发生变化Model 3和Model Y价格再次发生变化:后轮驱动版Model 3涨价1万元,补贴后售价涨至26.5652万元;后轮驱动版Model Y涨价2.1088万元,起售价涨至 30.1840万元。至此,Model Y全系车型由于超过30万元,不再享受国家新能源补贴。
Model 3入门车型售价上涨1万元
回顾2021年,资本市场对于特斯拉和“蔚小理”的反馈也差距甚远。2021年全年,在美国市场,蔚来股价下跌35%,小鹏上涨17.5%,理想上涨11.3%,特斯拉上涨47.7%。
在资金储备方面,2020年特斯拉就已经开始盈利,全年净利润2.96亿美元,而彼时的“蔚小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据新势力三强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理想汽车净亏损为2150万元,蔚来净亏损为8.353亿元,小鹏汽车的净亏损是15.948亿元,而特斯拉净利润16.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18亿元)。
截止1月6日最新市值统计
如今,汽车行业的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汽车卖的越多,成本就下降的越多。在没形成足够的规模之前,新造车车企们仍然难以盈利。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CEO张勇曾表示:“我觉得年销量三五十万辆之前都不要说自己是头部,大家都是在为活下来而努力。”
因此,新造车企们除了追加融资资金,还需要规模化生产和销量以降低成本形成盈利循环。
李斌曾透露,“蔚来从2020年开始,随着交付量增长,毛利率也增加了,现在差不多是20%,特斯拉约为30%”。蔚来仍处于亏损状态难以盈利。在规模这一块,蔚小理显然无法与特斯拉相提并论,甚至比不过比亚迪等传统车企。
“产销10万台以上才算是量产”
行业内的观点认为,产销10万台以上才算是量产。年销量最高的小鹏汽车2021年全年累计交付为98155辆,“蔚小理”距离量产门槛都还差临门一脚。
如此一来,为了加速提高规模,“蔚小理”们不得不将销量再提上一个层级。
而在李斌看来,很多科技公司像华为、小米、苹果,在汽车领域的计划逐渐清晰,2022年大家开始埋头苦干,而行业的最终决赛,预计会在2024年、2025年开始,到时候会有根本性的行业格局变化。
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当然,此时此刻的新势力排名或许仅仅代表一时,因为谁也不知道像华为、小米、富士康这样背靠雄厚资本的跨界者们正在进行着怎样的潜在入侵?
雷军曾在小米投资者日上透露,小米造车及团队各项工作的进展都远超他的预期,预计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资金链、还是知名度,甚至产能方面,以中国目前的汽车制造能力和富裕产能,正在加速快跑入场的小米汽车完全不用愁……舞台已经搭好,知名度已经打响,接下来就要看小米如何组建起自己的核心能力,搅动车市。
“蔚小理”会被特斯拉甩得更远吗从产品结构来看,从2020年底开始,特斯拉就开始从Model S和Model X向价格更为亲民的Model 3和Model Y调整。马斯克作出预计,Model Y很可能成为2022年全球范围内销量最好的汽车。而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在2019年10月推出后甚至经历了5轮降价。(2021年7月,Model 3补贴后起售价一度降到23.59万元)
但和抢占市场先机获得的巨大利益相比,“割韭菜”的恶名实在不算什么。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Model 3终于成为全球首款销量破百万的电动车。
Model 3成为全球首款销量破百万的电动车
而“蔚小理”中,小鹏P7作为其销量主力,2021年全年交付60569辆,加上小鹏G3、P5则瞄准下沉市场,不久前发布的中大型SUV G9,面向的是30万-40万元市场。理想汽车仅凭一款理想ONE支撑起整家车企,售价为33.8万元。
事实上,自从理想汽车发布了理想ONE以来,有关这款产品的争论以及技术路线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也曾经多次在各种场合表达过对于增程式电动车的坚持,以及对于这一技术路线的坚信。
蔚来主攻的是中高端市场,目前有ES6、ES8、EC6、ET7四款在售车型,价格覆盖35万-60万区间,其平均售价为43.47万元。2021年底(NIO Day),蔚来正式发布了旗下第五款车型——蔚来ET5,这是蔚来有史以来最便宜的车型。而其32.8万元的起售价也让坊间无数人认为,这款车将可以成为媲美甚至超越特斯拉Model 3或是宝马3系的存在。
蔚来ET5将于2022年9月开启交付
在生产端,汽车作为长周期、重资产的行业,生产研发需要持续重金投入。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新车企短期内其实依然难以盈利。有行业人士称,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品线和销量,车企不会选择同时在多地兴建生产基地。
小鹏汽车肇庆工厂
2021年7月,小鹏汽车武汉项目启动,占地约1500亩,将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等工艺车间,产能规划为10万辆。此前,小鹏通过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生产汽车的能力,该工厂年产能为10万辆。
理想在2018年底就通过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并在常州投资20亿自建工厂,产能10万辆。理想最新财报显示,其工厂正在改扩建,2022年新车间生产线完工后,年产能将提升至20万辆。10月,理想称将在北京顺义建厂,对北京现代一工厂改造升级,将于2023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的产能。
蔚来汽车合肥工厂
在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中,蔚来汽车是唯一一家仍坚持“代工”生产的企业。2021年5月,蔚来宣布已和江淮汽车、江来制造签订了联合制造生产协议,合作时间是从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年产能扩大到24万辆。
另一边,根据特斯拉第三季度的财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年化产能已大于45万辆。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在进行预算12亿元的扩建工程,预计2022年4月完成。扩建之后上海工厂将增加4000名员工,总人数达1.9万人。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根据马斯克在2020年发布的推特,他预估特斯拉将在2030年前达到每年交付2000万辆汽车的成绩。而另外,马斯克还曾表示,”七年内全球每年会生产超过3000万电动汽车,六年也有可能”。
这就意味着,马斯克的野心是让特斯拉吞下全球三分之二的新能源车市场。在2021年底接受《时代》杂志的采访中,马斯克就曾表示,“特斯拉已经生产了全美三分之二的电动汽车”。
为了应对特斯拉的一步步“吞噬”,“蔚小理”们也开始在欧洲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开拓海外市场。就拿蔚来来说,自2021年进入挪威市场后,蔚来在NIO Day 2021 上就宣布,2022年蔚来的产品与全体系服务将在德国、荷兰、瑞典、丹麦正式落地。同时,蔚来计划到2025年,为全球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
写在最后:2020年是观望年,2021是调整年,2022年则是分水岭,也注定是激烈拼杀的一年。对于汽车后市场来说,2022年也将是决定强与弱、上与下、生与死的一年。
这一年,蔚来ET7、蔚来ET5、领克09、上汽奥迪A7L、集度汽车首款车型等备受关注的热门车型都将于2022年陆续交付/亮相。有分析师做出预测称,特斯拉目前的超级工厂已具备年产超120万辆的能力,2022年特斯拉的销量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增加至少40万辆,预计全年销量有望突破140万辆。
“特斯拉目前的超级工厂已具备年产超120万辆的能力”
据特斯拉最新财报显示,其弗里蒙特工厂已具备年产60万辆电动车的产能;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也达到了45万辆,单是这两座超级工厂就具备年产超过100万辆电动车的能力。
不仅如此,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已建设完成,预计近期可正式启用;而德国柏林的超级工厂同样已具备投产能力,一旦通过最后的审批,这两座工厂正式投产之后,特斯拉在2021年的基础上再增加40万有很大的可能性。
总之,“粮草”无虞,市场将进一步迎来充分竞争。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这500万辆新能源车里,除了特斯拉外,留给“蔚小理”们的空间还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