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惠州比亚迪电池厂

“隐形巨头”比亚迪电子:代工苹果三星 5至10年冲击3000亿

本文来自时代财经APP,记者|罗燕珊。

深圳坪山紧邻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这里坐落着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包括比亚迪的深圳坪山总部,那里有一条七公里长的道路取名比亚迪路。但不为外界熟知的是,在大亚湾开发区,比亚迪还有一片厂区,从事着IT电子制造,那里距离坪山总部只有17公里车程。

4月初,比亚迪电子一反往常低调作风,向媒体开放参观位于惠州大亚湾的部分车间。比亚迪电子试图通过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展示其在研发和智能制造上的实力,以摆脱外界对其“传统代工厂”的刻板印象。

比亚迪电子在2007年从比亚迪分拆出来,随后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手机部件与模组制造与销售、电子产品组装服务等,其控股股东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股65.76%。比亚迪股份过去五年财报显示,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疲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5G即将商用的背景下,比亚迪电子正加快其业务转型升级,将业务拓展成三大板块--手机和笔电、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并寄望在未来5-10年各业务板块突破千亿规模,即比亚迪电子整体规模将冲击三千亿目标。

走向“熄灯车间”

惠州比亚迪第一事业部是比亚迪电子旗下重要的手机外壳及零部件制造加工的生产基地,拥有金属工厂、精密CNC加工中心、3D玻璃车间以及模具车间等。目前,其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金属中框、金属外壳、玻璃机壳和陶瓷、塑胶等一系列手机结构件。

2018年比亚迪电子的金属结构件出货量约2亿件,约占全球安卓金属手机总出货量的1/3。

手机金属机身制造工序包含30多道,主要有CNC—PMH注塑—CNC—打磨—抛光—喷砂—阳极氧化(表面处理)—镭雕—组装等。

时代财经在参观CNC加工(计算技数控机械精密加工,按照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自动对金属件进行机械加工)车间时了解到,目前一个车间配有2500台CNC数控机台,755组机械手,每天可以加工10万片手机金属器件,并且车间联网率超过90%。而整个比亚迪电子工厂拥有3万台这样的高精度CNC数控机台。

“在金属CNC领域,比亚迪电子的综合实力全球排名第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比亚迪电子CEO王念强表示,到今年年底,手机的整机组装能力可以达到年产1亿台。

在走访第一事业部数个生产车间的过程中,时代财经留意到车间内很少见到工作人员的身影,每个生产单元的设备自动化运作,机械手有序平稳将零部件放到对应位置,让这些零部件在错综复杂的传输线上完成加工处理,当物料不足或出现其它故障时,信息会在联网系统内自动通传。除此之外,车间内还能看到无人驾驶的自动化小车(AGV小车)在承担着运输工作。

比亚迪电子无人化物流系统小车

目前比亚迪电子车间已具备产线全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和全流程信息化能力。下一个阶段是依托云端、联网和大数据打造“智慧工厂”,预计在2021年可诞生“熄灯车间”。

“自动化”使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比亚迪电子第一事业部总经理江向荣指出,2015年比亚迪电子的产值为200多亿,2018年是400多亿,在产值增加的同时,员工数量并没有增加,这是“自动化”最直观的体现。江向荣向时代财经表示,比亚迪电子每年在自动化上的投入基本保证有5亿元。

幕后参与者

在金属结构件30多道工序中,技术门槛较高的是注塑环节。依托于1995年开始研发的电池外壳封装技术,比亚迪电子在2011年研发出PMH技术(纳米注塑技术),该技术可以说是比亚迪后来能拿下众多手机金属结构件订单的“杀手锏”。

2015年苹果公司发布的iPhone6,是苹果手机采用金属一体化机身的首次尝试,粗壮的三段式白色“注塑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这不太和谐的外观频被诟病,但这背后反映了手机厂商追求机身一体化的审美却碍于技术限制所作的妥协。由于金属材质会屏蔽天线信号,因此可行解决方案是用塑料填充金属壳部分区域,从而保证无线网络的信号不被屏蔽,但这避免不了塑料条在全金属机壳上的突兀。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iPhone并不是最早采用金属一体化机身的智能手机,最早的尝试来自于曾经的安卓机皇HTC。其2013年发布的The New HTC One是全球第一款采用金属后壳的手机,而这款手机后壳的制作正是应用了比亚迪电子的PMH技术解决了金属机身屏蔽信号的问题。

图:iPhone6和The New HTC One

金属与塑料本身无粘结能力,因此需要对这两种基材进行数十道工序加工,找出合适的材质进行改性之余,也要找到最佳的注塑参数组合,使金属和塑料完美结合,注塑前对金属件的蚀刻步骤也要掌握好“纳米级微孔”的数量和间距,这当中对技术要求的严苛性非常高。

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手机机壳上的“天线注塑条”已被逐渐淡化,但在金属中框的设计中依然有着需求。长期以来,比亚迪电子授权全球多家公司使用PMH纳米注塑技术,并向其收取专利费用。

目前,比亚迪电子金属结构件一年出货量超过2亿件,占比整个安卓金属智能手机市场约三分之一。

除了提供技术工艺,早在2012年,比亚迪就开始为苹果公司代工生产手机,随后,又拿到了三星、华为、OV等手机厂商的订单。即使三星在国内的智能手机遭遇了滑铁卢,但是其仍然是比亚迪电子的最大客户之一。并且,如今比亚迪也开始为小米代工生产小米9。

5G前夕的准备

近两年,手机厂商的高端旗舰机型在后壳材料上开始更多地选择3D玻璃或陶瓷等新材料,金属后壳则广泛应用在中低端产品,除了有无线充电等附加功能的考虑,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通信信号。随着5G到来,更多的玻璃或陶瓷材料将被应用在手机产品上。

调研机构IHS Markit分析师李怀斌向时代财经指出,“金属机壳向玻璃或者陶瓷机身切换主要是因为信号需要,尤其到4G+和5G阶段以后,对于信号的要求更高,金属对信号有影响,所以玻璃机身整体上趋势比较明朗,低端规格可能用PMMA材质替代,相对成本更低,高端会差异化用陶瓷材料,相对质感会更好一些,但成本高。”

在新材料的布局上,比亚迪电子也在持续探索,包括低介电常数PMH塑料、3D玻璃、陶瓷等。其中,在3D玻璃生产方面,比亚迪电子已经处于产业第一阵营,2018年产能为1亿件,预计2019年总产能(包括汕头和惠州工厂在内)将达到800k/日,全年实现2亿件的产能。

比亚迪电子管理层预计,金属外壳(占收入35%,目前中框/后盖分别占比70%/30%)将在2019年保持稳定增长。

除了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比亚迪电子的业务板块正从原来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业务”一大业务,扩展到智能手机/笔记本+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三大业务板块。

“比亚迪的优势一直在金属机身的加工,所以当趋势切换为玻璃机身后,智能机只有铝合金中框可以用,而智能机需求是下降的,所以产品线延伸也很合理。”李怀斌进一步表示,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低,物联网和汽车行业毛利率相对更高一些。“

在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方面,比亚迪电子2018年录得43.4亿元的营收,在整体业务占比接近11%,主要涉及智能家居、游戏及物联网领域。汽车智能系统业务方面则录得收入11.9亿元,比亚迪电子预计2019年车载电子/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翻倍。

对于今年话题性很高的折叠屏手机,江向荣向时代财经透露,比亚迪电子也有参与其中,主要工作是在结构件的折叠处增大强度,使其能经受10万次折叠。

虽然对未来有所布局,但比亚迪电子仍需面临”5G黎明前的黑暗“,机构普遍预测5G换机潮仍需一年以上。

比亚迪电子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10亿港元,同比增长5.86%,连续六年保持增长,但其归母净利润为21.9亿元,同比下滑15.33%,这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金属部件利润下滑影响。同时,新业务也要求持续研发投入。对于今年的利润表现,江向荣表示预计仍会在二十多亿元。

低估值的烦恼

截止发稿,比亚迪电子的市盈率为10.69倍,总市值约266亿港元,2018年营收410亿港元。不过,比亚迪电子高层人士认为资本市场对于比亚迪电子的市盈率和估值低于其应有的水平,这影响着比亚迪电子潜在客户的选择。

有分析指出,比亚迪电子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是按照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代工厂“而定,但其实际业务覆盖范围广泛,对标公司较少,如果将比亚迪电子的相关主营拆分为”研发+组装“、”金属“、”玻璃“、”塑胶“等板块分别进行对标,其市值将是现在的两倍多。

王念强表示,未来5-10年,比亚迪三大业务领域(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新型智能产品、汽车智能系统)均有望突破千亿元规模。”这几个产业未来都很大,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都是几万亿的市场容量,新型智能产品和汽车智能系统也是刚刚起步,汽车电动化之后就是智能化,市场需要一个移动的智能平台。由于一个小小的手机,全球已经诞生了那么多伟大的公司。可想而知,到智能汽车时代,整个场景的市场将会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亚迪电子举办开放日并宣布新目标的第二天,其股价迎来8.13%的上涨。

惠州新能源电池千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德赛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是全球第一条手机电池组装高速线。 受访者供图

↑惠州市能源协会秘书长卓胜坤。 南都记者 杨振华 摄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锂电池制造行业前10强有4家企业在惠州布局,既有本土龙头企业亿纬锂能、德赛电池,又有外来行业巨头比亚迪电池、欣旺达,惠州还集聚了110多家产业链企业,已经形成了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的优势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的发展,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生态已日趋完善,基本形成“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芯、电池材料、电池辅材、生产设备、电池回收利用”等较完善的产业链,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品类最齐全的集聚地之一,是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

2022年,惠州全市消费类电池产量13.5亿只,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产值866.7亿元,上榜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预计今年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千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惠州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与其他地方相比有哪些发展优势呢?如何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哪些方面还需要补足?日前,南都、N视频《制造业当家——湾区会客厅》专访惠州市能源协会秘书长卓胜坤,作为行业协会,平时和惠州新能源企业多有交流,他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惠州新能源产业从业者的主流意见。

布局

惠州首个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企业明年或诞生

阳春三月,惠风和畅。3月17日,位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的亿纬锂能国际化新能源生态产业园内,彩旗招展,高朋满座,亿纬锂能第三十、三十一工厂投产仪式在这里举行。两个工厂投资总额逾31亿元,主要生产动力电池,预计年产值超96亿元。

同样是这个新能源生态产业园,2021年10月和2022年4月,亿纬锂能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工厂也相继揭牌投产。三年4个工厂连续投产,亿纬锂能正行驶在发展的快车道,新能源电池产业风头正劲。

以数字为工厂命名,说明数量之多,在亿纬锂能的规划中,第三十一工厂只是刚刚超过目标的一半多点。包括总部惠州,亿纬锂能还在湖北、浙江、江苏、四川、云南、辽宁和匈牙利及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布局了12大生产基地,合计规划54个工厂。

“宁德时代现在都能做3000亿,3年后2026年我们做到2000亿应该也不是不可能。”在当天的投产仪式上,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满怀豪情壮志。刘金成有他的底气,这几年亿纬锂能连续实现倍增。2021年,亿纬锂能实现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107%。2022年完成363亿元的销售额,比上一年增长114.82%,今年则计划完成700亿元,明年有望成为惠州首个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企业。

历经22年的高质量发展,亿纬锂能已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质量锂电池平台公司,同时拥有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及全面解决方案。亿纬锂能锂原电池全球领先且连续7年稳居国内第一,消费电池持续引领,动力储能电池位居全球前列。

今年初,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提出能源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站在“风口”上,能源电子产业将迎来大发展。“未来20年,能源电子产业将会是增长最快、发展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新兴产业,有10万亿级市场规模。”刘金成认为。

集聚

超110家规上企业投身新能源电池产业

今年虽然才过四个多月,但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已是热火朝天。在亿纬锂能新工厂投产的一个月前,2月10日,又一家行业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在惠州仲恺高新区投产,赣锋锂电高端聚合物锂电池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投产仪式在陈江街道举行,每天20万只消费类电池将从这里产出。

“公司把锂电板块分为3个事业部,惠州公司被定位为消费电子事业部的总部,”惠州赣锋锂电科技有限公司事业部副总裁兼营销总经理徐圣旺介绍,惠州项目今年力争实现10亿元产值,计划投资8亿元建一条更高端的叠片电池生产线,可适应笔记本电脑、无人机、电动车等高倍率的应用场景,预计到2025年将完成40亿元投资规模,实现60亿元产值。

其实,惠州与电池产业结缘已久,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吸引了一批外资电池制造企业投资落户。当时许多知名品牌电池,如金霸王、东芝、GP等均由惠州国企德赛和国外公司合资企业生产的。到1998年,仅德赛所属公司就生产电池8.6亿粒,9V积层锌锰电池的产量占到世界产量一半,惠州一时成为国内最大的碱性电池生产基地。

2000年以后,又引育了TCL、德赛、龙旗电子、光弘科技等一批智能终端龙头企业,为电池企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电化学储能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带动了电池产业的高速增长。经过近30年发展,惠州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品类最齐全的集聚地之一,是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建动力储能电池项目产能超过60GWh。2022年,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866亿元。今年3月,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上榜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预计今年将超1000亿元。

包括亿纬锂能、比亚迪电池、欣旺达、德赛电池、赣锋锂业等5家行业龙头电池制造企业,惠州整个新能源电池产业目前已集聚超110家规上企业以及一批上下游配套龙头企业,在电池材料、电池、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电源管理、电池回收利用、生产设备等多个环节均有布局,产业链较为完善,基本形成了产业闭环。如电解液龙头——宙邦化工,正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电池精密结构件龙头——科达利、电池生产设备龙头-利元亨、赢合科技,逆变器龙头——古瑞瓦特、首航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龙头——恒创睿能等。

合力

成立新能源产业联盟,力争打造国内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3月16日,在惠州西湖科学讲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指出,锂电池这些年快速发展,惠州有了亿纬锂能这样的核心企业和一批电池与电池材料相关企业。新型二次电池作为能源转化与储存的重要环节,面临着新的挑战,要从基础研究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入手,特别要注意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做到人无我有,并形成产业链,瞄准市场才能长盛不衰。

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生态,3月17日,惠州市35家新能源产业链重点企业成立了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亿纬锂能担任产业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刘金成表示,通过成立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将联合新能源产业各方力量,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发展、拓宽储能应用场景,将有助于惠州市构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千亿级新型储能产业。

惠州作为广东省重点布局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区域,未来在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特别是新型储能产业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当前,惠州市正聚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这其中的“2”具体是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与电子信息两大产业,为新型储能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4月6日至7日,15家新能源电池产业国内领军企业代表应惠州市委市政府邀约,齐聚“推动惠州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座谈会”,畅谈对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分析判断及各自的产业布局,并为惠州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市委书记刘吉指出,当前实施“双碳”战略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迎来“风口”,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惠州要占据产业制高点和发展前沿,下定决心在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等方面加快发展,努力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

据悉,惠州将力争打造成为国内新型储能产业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到2025年,全市动力储能电池产能超100GWh,产业产值达1800亿。

对话

惠州市能源协会秘书长卓胜坤:

惠州新能源产业优势明显 期待打造更多本地新型储能品牌

南都: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如何?

卓胜坤:惠州现在新能源电池方面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内新能源电池领军企业德赛电池、亿纬锂能和博罗园洲的欣旺达都是惠州的本土企业,德赛电池以新能源电池封装为主,亿纬锂能以新能源电池的电芯为主,都在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除了原有的消费类电池和动力电池之外,这几家公司近三年都在逐步加大力度布局储能产业,像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方面都已经有不错的产品。

德赛电池以前主要做消费类电池,现在也在转向开发储能的产品,已经和华为合作,提供电芯给华为做光储一体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把新能源做成家电产品。惠州本身家电产业是很有优势的,新能源产品家电化,接下来可以是惠州很好的一个发展方向。德赛在储能方面,结合自身的优势做了有益的尝试。

南都:放眼全国,惠州新能源产业现在可以说走在前列了,与其他地方相比,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具有哪些优势?

卓胜坤:惠州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具有区位优势,惠州属于大湾区的珠江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紧邻深圳、广州和东莞,新能源配套的供应链非常完善,大湾区可以找到几乎所有储能产品配套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而且价格优惠,运输费用低,交付速度快,这样惠州企业在储能项目的招投标中容易中标。惠州位于粤东的交通枢纽,有优良的海港,铁路和高速运输便利,运输成本低,惠州生产的储能产品通过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迅速销往国内外。

其次,惠州还有先发优势,已经有一些位于行业前列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像亿纬锂能、德赛电池等企业可以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再结合电子、石化能源新材料等惠州优势产业,紧密合作,形成竞争优势。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各方面发展很快,社会经济活跃,是一个巨大的能源消费市场,对新能源和储能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利用好本地区位、土地空间、风光资源等优势,科学布局,积极参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新型储能应用项目的建设,一定能把惠州建成大湾区的清洁能源和新型储能中心。

南都:日前,惠州被委以重任,成为重点建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建设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与其他城市相比,惠州新型储能产业如何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

卓胜坤:在国家双碳等政策大力支持下,对新型储能的需求会有爆发式的增长;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建成世界级的湾区,新型储能将得到广泛应用。惠州已建成电池品类齐全的产业基地,有完善的新型储能产业链,发展储能产业水到渠成。惠州已经诞生了利元亨、赢合科技、古瑞瓦特等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储能变流器生产研发的明星企业,在储能制造设备、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储能电池生产等环节具有较强的优势。

惠州新型储能产业蓬勃发展,瞄准万亿级新型储能产业,相关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惠州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电芯资源丰富,深圳东莞的部分新能源电池产业(如兴旺达,拓邦电子等)产线转移到惠州,德赛电池在长沙投资建设电芯工厂,电芯的产能持续加大,供应资源丰富。

接下来,惠州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惠州市能源协会、惠州市新能源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平台,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和资源整合的作用;进一步大力扶持系统集成商,重点建设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的聚集区,规划建设各类新能源产业园,打造更多的惠州本地的新型储能品牌。

南都:你认为惠州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会面临哪些机遇或者说挑战?

卓胜坤:惠州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前景向好,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存,但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目前,惠州缺少大型储能的集成商,缺少统筹储能系统的企业,国内很多储能集成商都是从传统的变压器,高压输电设备的供应商企业发展而来的,要提升惠州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就需要从幕后的生产制造走向储能系统项目的竞争者。当前投资新能源储能项目还存在着投资收益率偏低,大型风光电站配储利用率不高和源网荷储审批难度大、协同不够等问题,制约着惠州新能源储能项目投资。

随着碳酸锂材料价格下调,锂离子储能电池的成本会持续降低,其技术应用会继续得到优化普及。但对于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重力储能及氢储能等方向的研发攻关如果取得重大突破,在原料成本、寿命和安全等方面相比锂离子电池优势明显,将会对惠州新能源储能产业带来重大影响。

南都:你对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卓胜坤:对惠州来说,新能源电池产业有亮点,但是也存在不足。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型储能产业的规划和建设:

充分调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向长三角等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良好的地区学习,在金融、税务、研发和电力市场等方面制定好产业扶持政策,加强新型储能政策的宣贯,加快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的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创新创业。利用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广阔,临近广深港等有利条件,在深圳龙岗低碳城,坪山比亚迪等临深、临莞区域规划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园或孵化园区,引进深莞新型储能的高端人才,在住房、教育、社保等方面对新型储能人才进行政策倾斜。

利用先进能源科学技术省实验室、亿纬新能源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创新和拓展新能源储能的应用模式,鼓励储能产品生产企业开发应用先进的储能系统集成,能量管理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电池、PCS、BMS、EMS等有机结合;建设集中式共享储能,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储能与微电网、虚拟电厂、数据中心等应用共同发展。

把新型储能投资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惠州的农村农业资源丰富,空间广阔,可以把新型储能投资和乡村振兴相结合。鼓励在电网接入条件较好的乡镇投资建设共享储能电站,提升供电质量,增加当地的税收和就业,带动乡村振兴,搞活农村经济。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刘岸然 谢江涛 统筹:刘辉龙 蔡雯 采写:南都记者 杨振华

比亚迪惠州工厂起火:无人员伤亡,原因尚在调查

11月19日,比亚迪惠州工厂起火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据大亚湾发布披露,11月18日19点14分,比亚迪位于大亚湾西区比亚迪三期F6厂房发生火情,21点30分火情得到有效控制。过火建筑物为钢架结构,现场无人员被困、无人员伤亡、无易燃易爆物品,起火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

据天眼查信息,比亚迪在惠州有三家独立法人公司,包括惠州比亚迪电子、惠州比亚迪电池和惠州比亚迪实业,三家公司都位于大亚湾区。有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此次起火的比亚迪三期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包括ABU、手机后壳/配件及电脑配件等。

目前,比亚迪还未对此次起火事件进行回应。

比亚迪近期热点不断,此前因为有多位车主反映比亚迪海豚空调喷出白色粉末现象,比亚迪在昨天正式回应称,经过两家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此现象由海豚车型个别空调蒸发器异常引起。经机构检测,该粉末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常用于胃药),对身体无害。

比亚迪在今年迎来销量爆发。据比亚迪产销快报,今年1至10月比亚迪汽车总销量140.3万辆,同比增长约1.6倍,其中新能源汽车139.8万辆,同比增长约2.3倍。

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据介绍,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比亚迪花费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时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比亚迪仅花了半年。

狂奔之中,比亚迪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惠州比亚迪电池厂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