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插电式混动也要来了,你怎么看?
前苏联曾经生产过。主要是辐射不过关最终下马。估计以后核动力完善还会有核动力轰炸机问世
中国企业技术之最?
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核动力巡洋舰,利用原子内部蕴含的超大能量,让这些军舰拥有几乎无限的续航能力,但是为什么就没有人将核动力搬到飞机上去呢?其实冷战时期美苏都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只是后来谁都没敢用而已!
疯狂的冷战时期,美苏在军备的各个领域展开了竞赛,这其中就包含了核动力轰炸机的研发,美国的试验产品叫做NB-36H,苏联的试验产品则是图95LAL,两款都是战略轰炸机,美苏两国都希望拥有一款无限续航能力的轰炸机在天上执行核战备值班,如果大战 爆发就可以从天上直接杀到大洋彼岸去,给对方致命一击。
从试验产品的代号我们就可以知道,美国人的核动力飞机采用的一架B36改装,苏联则是图95。核动力航空发动机的原理主要就是将燃烧室部分替换成核反应堆来产生能量,美国的核发动机由一台普通涡喷发动机改装,压气机压进来的被核反应堆加热膨胀然后喷出去产生推力。加热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就是直接将空气导进核反应堆加热,这这种方式简单直接,但喷出的尾流经过核反应堆会带着核辐射进入空气中;另一种则是间接加热,也就是由核反应堆加热热交换器,再有热交换器加热空气,这样就解决了核辐射问题,但显然结构更复杂,研发起来进度缓慢。美苏两国核动力飞机改装试验直接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只是美国是直接是涡喷提供动力,苏联用这个能量来推动螺旋桨产生动力。
动力问题初步解决后,另一个大问题摆在了美苏面前,那就是核辐射。试想一下飞机上有个核反应堆,核辐射无论是飞行员还是飞机设备都是受不了的,所以不光核反应堆加设了厚厚防护罩,飞行员座舱也得进行防辐射处理。比如美国的NB-36就放在一个大水箱里,然后反应堆与座舱之间有1个10多厘米的铅隔离板,整个座舱还由铅和橡胶包裹,风挡玻璃高达30厘米厚,整个座舱重11吨。苏联图95LAL虽然也做了类似的防护,但做得没有美国好,因此后来的机组人员多多少少都出现了核辐射病症状。
在上世界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的核飞机相继进行了试飞,在1955~1957年间,NB-36H一共完成了47次安全试飞,飞行时长215小时,其中核反应堆开启时间为89小时,虽然NB-36H的ASTR反应堆并没有为其提供动力,但核反应堆持续运转以及防护测试的试验目的已经达到,试验结果也证明了核动力飞机是可行的。但每一次的飞行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每一次起飞无论是机组成员还是地面指挥人员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果这个飞机一不小心故障掉下来怎么办?虽然没有核弹那么夸张,但这也是一颗巨大的飞行脏弹,掉下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每次NB-36H试飞的时候,后边都会跟着1架满载空降兵的运输机,一旦飞机失事,空降兵就会立刻跳伞,在地面建立隔离带防止无关人员闯入。而苏联图95LAL的试飞也差不多,也都只进行了核动力发动机试运行,并没有真正进行核动力飞行的可靠记载。
到了六十年代的时候,美苏两国相继取消了核动力飞机项目,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就是这两款核动力飞机无论是对地面来说,还是对机组人员,都太危险了,大部分美国人、苏联人也都对其安全性表示了质疑,天上那颗飞行的核弹万一哪天摔下来该怎么办?第二就是研发费用有些严重超预算了,美国还在飞行论证阶段就耗费了4.7亿美元,后续研发肯定还将是无底洞;第三就是刚兴起的洲际弹道导弹改变了原本的战争模式,在家按一下发射按钮,就能轻松实现核打击,兴师动众的飞到敌方领空上空投核弹显得没有必要了。但是作为一种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核能代表了未来动力发展方向,所以各国都没有放弃这方面的研究,今天的核动力主要朝着可控核聚变动力方向探索,一旦成功,一定能掀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