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可达3000次!比亚迪确认:纯电动车已全面搭载刀片电池
3月15日消息,据虎嗅报道,比亚迪在回答用户问题时确认,公司的纯电动汽车已全面搭载刀片电池,充放电次数可达3000次。
电动汽车销量越来越高,但用户在购买时却始终有两个顾虑,一是充电的地方可能不太好找,二是电池寿命会衰减,担心未来换电池太贵。用户的第一项顾虑需要车企共同努力,多建设充电站,第二项顾虑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一是租电池,用户每年花钱续租电池,可以随时更换,二是搭载寿命更长的电池。
作为国内销量最高、全球唯一三电全能造的车企,比亚迪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2020年初比亚迪发布了刀片电池技术,不但实现了能量密度大幅提升,还让循环充放电次数达到3000次。
也就是说,每天完全充放电一次,也能用8年以上,才会明显感到汽车续航下降。一般来说,一款汽车的使用寿命也就10年~15年,能够确保10年左右续航不明显下降,足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如今,比亚迪纯电动车型终于实现全面搭载刀片电池,用户的驾驶体验也将更有保障。在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比亚迪的电池年产量能够排进前五,遗憾的是比亚迪汽车销量太高,电池要先供给自己用,所以其他车企采购比亚迪电池比较困难。
全球五大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三星、LG化学、比亚迪、松下),国内企业占了两家,正是因为有他们在背后,国内电动汽车行业才能发展的如此迅猛。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全球顶尖,如果能够为其他车企提供充足的产能,相信其他新能源车企也会愿意采购比亚迪电池。
当然,如果讨论现阶段纯电动汽车是否值得买,小雷认为可以买,但插电混动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可以上绿牌,续航有保障,可充电、能加油,不用担心几年后别人的电动汽车续航普遍上800公里,自己还开着500公里的车。至于燃油车,看看现在的油价,再看看电费,出行成本似乎高了点。
充电15分钟续航350公里,“升压 + 双枪超充”,比亚迪充电有绝活
说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很多人的理解就是汽车产品本身的迭代,但事实上,相应的系统研发,相应的配套设施,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都极大的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就犹如木桶原理,一个环节跟不上,可能就会导致行业的停滞不前。而这其中,充电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桎梏。
尤其是在此前新能源发展的初期,充电方面的技术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供应商体系以及充电标准几乎为0,极大的阻碍了新能源车型初期的推广和发展。要知道那个时候,面对这个空白的领域,更多的厂商可能选择的是静观其变,然后“拿来主义”。毕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一定能够拿到最好的结果,但是比亚迪不怕?
入局先后解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相比单纯的设计制造车,比亚迪率先进入了这个需要大量财力人力和时间也不一定能解决的难题领域。例如充电桩的标准,最早就是比亚迪率先从0到1,自研了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技术,为后来建立国标的充电桩和充电标准提供了蓝本和验证。甚至,比亚迪成为了首批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标准起草单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比亚迪绝对是充电技术和标准的功勋之一。
当然,比亚迪没有就此停下在充电领域的投入,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行业早期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偏慢,还有电动车自身续航和能耗方面的需求,在行业普遍采用380V电压平台的时候,比亚迪异军突起,首创了乘用车800V高电压平台,并且早在2015款秦EV、唐DM上就搭载了,算得上是800V高压平台的开山鼻祖。
800V高压平台不仅提高了充电的效率,还能够大幅度降低电动车放电时的损耗,从技术角度来说,高压平台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困难在于,如果没有大量的供应商体系和厂家跟随,不仅投入大,行业的零部件替代、成本控制也会成为很大的问题。但比亚迪的勇敢,让行业也看到了800V的巨大优势,也让现在的新能源赛道进入了800V的时代。
不过,行业的整体提升还是需要时间,380V的适配充电桩依旧是目前的主流,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800V高压平台只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即车端的能耗,但是在充电桩端,国内95%都还是500V以下的低压桩,由于无法和800V高压车型充电兼容,严重影响了充电效率。
但这明显难不倒比亚迪,比亚迪全球首创升压充电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让补能速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不再受制于大量的低压充电桩带来的制约。
升压 + 双枪超冲,开启两倍buff时代尽管充电速度已经有了突飞猛进,但你以为这样,比亚迪就满足了?只要抱怨还在,加速充电效率的战役就不会结束。依旧会有很多消费者不满足现有的充电速度,所以进一步提高充电的功率,建立级别更高的超级快充桩和快充站,似乎就成了唯一解?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公共的超充桩,比例仅仅只有2%,这意味着,短时间之内想要提高超级快充站的比例,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现状,的确是比较艰难。但比亚迪坚信,与其将希望寄托于未来慢慢普及的超充桩,不如利用整合现有的闲置资源,完成快速充电的转换。
于是,比亚迪自研了全球首创乘用车双枪超充技术,让公共快充桩秒变超充桩。利用周边闲置的充电桩,为车辆实现极速补能,享受和加油一样的充电速度。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腾势N7上实现量产,双枪超充在普通的快充桩上就能够实现15分钟充电350公里。由此可见,比亚迪轻松解决了现有充电桩充电速度不足的问题。
众所周知,电池处于极寒的状态下,充电比较困难。比亚迪为此开发了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即便是处于零下30度的极寒状态下,也让电池加热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 230%,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不仅仅是在充电的过程中,驻车和行车的状态下,也能够运用自加热技术,解决低温状态下的性能问题。
出了低温性能之外,在这种大电流的充电状态下,对于电池的热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避免极端情况的发生,比亚迪全球首创复合直冷技术,通过电池上下两面均铺直冷板的设计,以及 2 套冷媒独立控制系统,提升整个电池的热管理能力,避免发生一些危险。
主打“国情”与“全场景”,用户无忧出行相比百年的燃油车发展,新能源汽车其实才刚刚起步,而技术更多的时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为庞大的研发成本、时间成本,加上可能遇到的技术瓶颈,都是不确定性的因素。加上行业初期所面临的技术路线,一不小心走错就可能前功尽弃。
但是比亚迪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基于国情的基础建设,不断突破充电技术的桎梏。让更多的用户享受更快更便利的充电体验,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可以说,这就是比亚迪的一场豪赌,也是一次契机,如今的比亚迪不仅在产品上一骑绝尘,在充电技术上也展现了自己的优势,未来更是可期。
“800V超充”仍是远水,比亚迪双枪超充解近渴
近几年来,新能源车的市场份额、出口量都在迅速提升,新能源车是未来大势所趋,但至今为止,“里程焦虑症”依然存在。
确实,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的进步、配套设施的逐步普及,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有了质的飞跃,快充桩也随处可见,但充电速度还是做不到“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里程焦虑症”的根源还是在充电速度上。
为提升充电速度,当下很多车企都推出了800V高压平台车型,“800V超充”理论上能实现350kW甚至480kW的充电功率(若电压为800V,电流则为437.5A至600A之间),“充电5分钟,续航200km”似乎近在眼前,而当你开车去找充电桩时,却发现“800V超充桩”寥寥无几。
2015年,国内新建的直流充电桩主要以500V为主导,2020年,高达85%的新建充电桩已升级为750V的高压桩,但大多数充电桩是按照 2015 版充电国标设计,最大充电电流为250A,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仅有2%,离“800V超充”还差很远。
若将当下充电桩的电流和电压继续提升,则面临着电网容量、供电安全、成本投入等诸多问题,所以快充桩普及、超充桩稀缺是当下现状,面对这一问题,车企也束手无策,毕竟这些已超越了它们的能力范围,而比亚迪则另辟蹊径,提出了双枪超充的解决方案。
双枪超充,顾名思义就是一辆纯电动车,配备两个快充口(车身后部两侧对称位置),可利用两个相邻的快充桩,同时插枪充电,电压不变但电流翻倍,同时车辆还能根据自身需求智能调节第二把充电枪的充电功率。以腾势N7为例,双枪超充功率可突破230kW,充电15分钟,续航提升350km,20分钟即可完成10-80%的SOC充电。换算下来,“充电5分钟,续航200km”的小目标,已经完成一半以上了。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双枪超充充电速度大幅提升了,但电流升高安全是否有保障?肯定有,首先,比亚迪全球首创“电池复合直冷技术”,分区式冷媒独立控制系统,将电池冷却面积提升100%,同时将电池换热能力提升85%,先进的热管理技术,让电池在高功率超充状态下,不仅充电快而且稳。
到了冬季,北方的寒风不仅大雪纷飞,还会让电池充电效率大打折扣,为此比亚迪全球首创“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即便是在-30C极寒条件下,用户也能冷车快充,在“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下,电池加热速率提升230%,电池充满时间降低30%。
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双枪超充下的电池都能以最佳状态工作,同时双枪超充与单枪快充可自由切换,不会相互冲突,双枪超充技术具备两条充电回路,能独立运行,亦可协同工作,在单枪充电模式下,采用双枪超充技术的车辆与单枪车辆无异,当充电站人多拥挤时,也可用单枪模式充电。
不可否认,“800V超充”相比双枪超充,拥有更快的充电速度,但在配套设施普及前,还只是远水,相比较而言,比亚迪双枪超充让超百万个公共快充桩秒变超充桩,符合当前充电现状和充电场景,更好的满足纯电动车用户的全场景需求,是解近渴的技术。
写在最后:当下科技变革巨大,不排除某一天会普及“800V超充”,即便如此,比亚迪也跟得上,早在2015年,比亚迪全球首创乘用车800V高电压平台,首搭秦EV(2015款)、唐DM(2015款)车型,由于当时500V以下低压桩占比超95%,所以该技术没有普及,但该技术已在比亚迪的技术鱼塘中,需要随时能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