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Imd

比亚迪开发者创新大赛圆满落幕,来听听10强团队对智能汽车创新应用的思考

9 月 2 日,经过技术方案和产品的展示以及决赛评分,比亚迪联合 36kr 举办的主题为「无线链接、生生不息」的比亚迪开发者创新大赛最终决出了 10 强团队。

10 强团队中有从事智能座舱研究的智媒云图 、深思考人工智能、他山科技、自行科技、Mindtronic AI、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也有从事智能安全/智能驾驶研发的七鑫易维;还有车载游戏厂商蜂鸟互动、羽珀科技;另有绿色出行应用开发商碳阻迹。

10 强团队

赛后,36kr 对本次开发者创新大赛 10 强中的部分团队进行了专访,更多地了解他们各自的业务进展,同时和他们聊了聊比亚迪开放平台本身。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些企业有些已经有了成熟的业务模式,有的则是刚成立不久的从事智能汽车技术和应用开发的创新团队,还有的是官方媒体里的创新技术研究机构。

比亚迪通过这样一场开发者大赛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他们同场竞技,共同交流和互相学习。他们同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一份子,未来也有机会成为比亚迪开放平台的创新开发者。

--

36Kr: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我们来参加这次比亚迪开发者创新大赛?对于这次比赛有什么期待?

智媒云图:

智媒云图最新研发的 AI 定制模型算法和科技+艺术的跨界创新融合应用,一直期待在智能汽车及智慧交通领域能携手头部车企推出新品,欣逢比亚迪联合 36 氪举办开发者创新大赛,与我们的布局规划恰好不谋而合,所以就参赛了。

参加比亚迪创新大赛,也算是我们在汽车行业的首次亮相,希望通过参赛我们得以与专业伙伴一起探讨智能网联汽车及泛交通场景的具体需求、应用现状及未来方向。

蜂鸟互动:

我们参加这次的比赛目的是希望我们能够跟比亚迪产生深度的合作。

七鑫易维:

我们一直在进行智能汽车方面的合作推广,真的是非常幸运能够参加这次比赛。我们希望能在众多优秀的公司中脱颖而出,取得和比亚迪展开业务合作的机会。

自行科技:

听过 36 氪介绍本次创新大赛的背景下,公司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和 BYD DiLink 深入接触的机会,因此报名参加了本次大赛;希望通过本次大赛可以让我们的创新应用在 BYD DiLink 平台上落地,同时也希望 BYD 以及同行更加了解自行科技。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

我们研究院对车企类的创新比赛还是很关注的,正好注意到 36Kr 官方宣发有这个比赛,所以我们就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我们参赛一是想和车企有一个深度的接触,其次也想对车企上下游产业链的科技同行有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们期待看到比亚迪有更多创新理念出来,同时有更多的科技伙伴能够在智能车联网领域深耕发展。

36Kr:目前公司的现有业务构成和经营状况如何?参加这一次的比赛对公司业务发展有什么帮助吗?

智媒云图:

公司有较多原始创新积累,包括业界领先的低算力静态特征(人和物)和动态特征(情绪手势姿态)及相关复合维度的识别及判断、少样本学习生成、AI 生成音乐美术及互动创作、演绎体验等,目前定位在核心技术行业定制及标准化推广阶段,围绕 AI 自然交互和数字生成艺术两个方向开展基于产业及行业的应用探索,营收已达千万级别。

参加本次创新赛以及获得的优异成绩将为公司算法产品线拓展新视野和新思路,也为公司业务方向匹配了新战略,希望我们可以携手比亚迪,成功实现车载音乐和人车交互的焕新升级,甚至更进一步的影响到其他行业领域,带动AI音乐和认知交互进入新境界。

蜂鸟互动:

目前我们公司分为两个业务板块:一个是车内娱乐内容事业部;一个是游戏事业部。

我们本身有 70% 的业务都是在汽车这块,同时我们也希望与更多的车企产生更加深度的合作,所以参加此次的比赛目的是希望能有合作。

七鑫易维:

我们公司一直专注于眼球追踪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将眼球追踪技术应用和推广到科研分析、智能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现在车载业务的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参加这次比赛,相信一定能拓展和比亚迪及行业内优秀公司的合作。

自行科技:

目前公司有 100 多名员工,研发占比 70% 以上,主营产品有 L0-L1 级别的前向 ADAS 产品、BSD 产品(盲区监测)、DMS(驾驶行为监测)和 IMS 产品(车内状态监测);借助自身产品的优势,公司的业务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公司在扩张阶段。参加本次比赛,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到同行的一些创新,我们可以基于这些概念进行跨界或者多维度的合作,产出更多被用户喜爱的产品。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

我们团队的研发成果目前已经和国内的一些车企展开了实质性合作,既有前沿的概念性 Demo 产品,也有已经工程落地的成熟商业化产品。

其中车融媒产品是我们的拳头产品,我们也在积极的做研发和市场运营推广。参加这一次比赛并获得 10 强,也是媒体科技研究院第一次和高科技初创公司站在同一梯队,这也充分凸显国家媒体机构对高科技和人才的关注和悉心培养。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比赛,也会改变很多人对媒体科研机构的传统认知,对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为我们以后的业务拓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36Kr:参赛的过程中整体感受如何?对于其他的参赛公司和团队的方案有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

智媒云图:

一般的比赛方案一以贯之直到决赛可能都是一个版本,但这次开发者大赛每一轮方案组织方和品牌方都会认真审阅一遍并提出改进意见,线上决赛之前还非常细致的逐个企业调试音画效果,确保大家都能发挥最好的状态。我们对其他参赛公司提出触觉和嗅觉以及双碳相关的方案感觉很新颖,因为这些都是非常前沿的领域,取得突破和实施落地都是很有挑战性的。

我们在做参赛方案细化的时候,发现补充多类型车内外视频实时生成音乐的 Demo 会很直观的展现心情乐舱的呈现效果,但作为非车企其实没有储备这么多专业环境素材,好在我们的技术团队非常给力,在原来很多累积数据的基础上加班加点完成了各类车型车内外的视频实时生成音乐的 Demo 汇总呈现,决赛时这组精彩的随景换曲呈现了很好的体验效果。

蜂鸟互动:

比赛的过程还是非常严谨的,在其他的参赛公司中也有幸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汽车方面更多的内容,例如现在非常火的碳中和相关的系统、AI 算法的模型定制、以及车内社交的方式。学习到了非常多的新的知识,让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七鑫易维:

受疫情影响,这次比赛能开展非常不容易,感谢主办方的付出和专业的组织。这次比赛看到了很多新科技,有些都可以相互结合,比如极鱼科技的手势识别,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多模态交互场景里,进行眼动和手势相结合实现游戏娱乐场景应用,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意。

自行科技:

参赛过程中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因为需要跟比亚迪的专家以及同行讲解我们的创新,担心自己讲不明白;兴奋是因为可以和各位专家以及创始人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创新点的应用。

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研发那个手环,以及根据驾驶员状态推送不同资讯栏目;还有一个创新产品来自智媒云图,其可以通过摄像头获取的环境信息,借助 AI 技术谱写出一个符合当时情景的曲子。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

我们对大赛的整体运营还是比较满意的。感觉各个参赛公司和团队都在智能网联领域积极布局,有各种各样新奇特的产品,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我们团队因为经常参加各类大赛,所以我们对这类大赛的模式还是比较熟悉的。通过这次大赛,我们也和一些同行建立了联系,后续会加强交流和合作。

人工智能

36Kr:对于比亚迪的开放平台,站在从业者的视角如何评价?这个开放平台会如何影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

智媒云图:

基于安卓系统的比亚迪 DiLink 开放平台融入移动互联网基因,让全球最具创意、群体最大的面向智能硬件的软件或硬件开发者都可以为比亚迪的车辆开发各种增值服务,让自己生产的汽车能匹配世界上各领域最优秀的应用或服务或产品,而且使自己专注汽车主要零部件的研发、整车制造,这种优势互补和强大融合会迅速增强比亚迪汽车的体验,大力促进比亚迪汽车的销售。

快速进化的 DiLink 开放平台会与电动车国际巨头、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和传统整车厂结盟某些软件巨头的研发导向产生差异化和竞争特色,而不够开放的封闭式系统显然在多样性和按需定制上无法与之匹敌,相信比亚迪会引领这个开放合作共赢的风潮,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跟进,最终可能会有更多的开放平台甚至跨界跨品牌联盟的诞生。

蜂鸟互动:

比亚迪的开放平台我们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了,这个对于我们这种软件驱动性的公司是非常有帮助的,传统的车企一般是不愿意开放这么多的接口给第三方的软件公司,而比亚迪不单单开放了刹车、油门这些数据,甚至还将车门、空调的数据都可以提供给我们。

这在未来的车内智能座舱、车内娱乐、自动驾驶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让很多公司能够提前了解到各个接口的对接方式,对于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七鑫易维:

比亚迪的开放平台,是汽车行业的一次突破和创新,可以让很多创新、创业的公司一起加入进来,势必会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多科技应用创新和体验的升级。

自行科技:

该平台开放接口丰富,可以比较灵活的适配交互需求。该平台可以给一些创新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座舱通讯接口和框架,供大家基于自己的想法在一个隐形的车辆上实现和验证,会加速智能网联产品开发进度。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

我们觉得比亚迪的开放平台是非常棒的。给我们提供了各类车的传感数据、资讯数据接口、语音接口数据等。从从业者角度来说,还可以多增加一些数据的维度,例如人的感知数据,车内车外的传感器数据等。在数据脱敏,并不影响用户隐私和伦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开放的多模的数据生态才能让做不同业务的科技公司有数据可用,不断利用他们的智慧开发出更多好的应用。

另外,我们也想给比亚迪提一个建议,就是在挑选生态链合作伙伴时,不仅仅针对这一次大赛,也包含以后挑选合作伙伴,需要有一个生态链的整体技术规划蓝图,后续在挑选和技术规划蓝图匹配的合作伙伴时,就会有据可依,也更加有利整体业务的布局。

一个车企的开放平台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决定性的因素还是要把格局打开,眼界打开,懂得技术的逻辑是什么,技术的生态系统是怎样的,怎样挑选生态链合作伙伴,在不同的技术领域都要布局,不能偏食,这样的开放平台才会积极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否则可能还是会出现扎堆做应用,而忽视了卡脖子技术的研发。

36Kr:作为 10 强团队,后续会如何与比亚迪方面展开业务上的沟通与合作?

智媒云图:

作为算法研发型企业,我们构想业务上的沟通和合作会有三个方向:

一是心情乐舱项目的合作实施,会涉及车机、摄像头及整车控制系统底层尤其是车载 AI 芯片算力的深度耦合,我们非常期待能和比亚迪在车载用户体验的设计、功能定制与分布以及边缘智能计算的最优部署上做深入探讨与合作。

二是车载空间及泛交通场景的 AI 实时交互应用,低算力依赖的算法部署将极大提升姿态、手势、情绪等人机互动的感知及响应,汽车和设施将会更体贴的进行精准定制推送和服务,驾乘和车友的动态需求也会更快速得到响应。

三是 AI 赋能的车载娱乐及艺术教育,涉及领域包括 AI 生成内容覆盖图像创作、音乐合成的视听娱乐、艺术教育及虚拟形象人机交互等复合应用;我们可以围绕车联网场景共同开发少样本学习生成的多彩应用,比如根据场景及特定样本的互动创作、演绎体验、合成转换、影音素材库、可编程艺术等,期待未来比亚迪的车内外空间都将充满个性元素和艺术气息。

蜂鸟互动:

首先,我们肯定是希望能够与比亚迪产生深度合作。目前我们的计划是,基于开放接口制作相应的一款 Demo,再根据比亚迪未来发展的方向展开定制化的服务。

七鑫易维:

我们希望能和比亚迪展开车载眼球追踪方面的合作,主要从两方面:一是驾驶员注意力检测、疲劳检测等,二是眼动交互方面,结合车载 HUD 和前挡风玻璃投影等进行视觉感知和视线交互等。

自行科技:

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和比亚迪针对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深入合作开发,让我们的创意能够在车上落地实现,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服务。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

我们希望比亚迪能对我们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做的一些产品有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机会,探索未来业务层面合作的可能性。

--

从以上回答不难看出,10 强团队中绝大多数都对与比亚迪进行业务合作有很大的期待,他们希望此次比赛成为他们进入比亚迪创新技术供应链的钥匙。

当然,比亚迪方面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针对 10 强团队中的头部选手,比亚迪将择优提供宣传推广的资源,同时还会与部分优秀方案的开发者商讨后续合作的可能性,帮助其从 Demo 走向真正的量产,并最终为消费者所使用。

本次大赛的目的,就是将开发者纳入到比亚迪汽车智慧开放生态中,资源互助、开放共赢,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车机创新类应用,领跑智慧汽车生态开放。

我们接下来就期待,这 10 强团队的部分创新技术方案能真正走向量产,从实验室走到消费者的日常出行生活。

解析长安CS55 PLUS的IMS智能交互系统,手势控制+人脸识别

近年来,为了迎合年轻消费者的智能化用车需求,各大车企纷纷推出自家的智慧座舱,从比亚迪、奇瑞,到哈弗、传祺,再到吉利、长安,自主品牌在智能化道路上已经走得越来越远。当然,搭载智能座舱的车型也有很多,比如长安CS55 PLUS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长安家族的入门级紧凑型SUV,这台车搭载了长安汽车最前沿的IMS智能交互系统。那么,这套系统的实际体验如何?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长安智能交互系统进化史

曾几何时,大家在谈到智能化应用的时候,经常会与合资品牌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在智能交互体验上,自主品牌同样有着很不错的表现。以长安汽车为例,它的智能交互系统主要历经了三次升级。

首先是驾驶员的互动式交互,从这个名词也可以看出,车辆的各种功能都是驾驶员操作,比如长安系的面包车就是这样操作的。无论是调节空调,还是调节电台的声音,都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对于驾驶员来说,这些互动式操作可以满足大家的用车需求,但整体操作较为繁琐。

驾驶员主动式交互

随着智能交互技术的升级,长安汽车的智能交互体验也得到了提升,因此,长安系车型也进入到了第二阶段——车辆建议式交互。对比第一阶段,汽车在这一阶段下可以针对驾驶情况给出建议性动作,比如在高速驾驶的时候,汽车可以根据状态进入了自动巡航,再比如在夜晚的时候,车辆可以自动开启车灯,比如长安CS75搭载的inCall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就是这种操作的体现。

车辆建议式交互

再往后面走,就是车辆主动式交互。在这个过程中,车辆可以根据驾驶员驾驶习惯或通过监测驾驶员驾驶状态,主动提供驾驶辅助。比如长安CS55 PLUS搭载的IMS智能交互系统,就具备多种智能交互应用,可以“读懂”驾驶员的想法。对比“InCall”智能行车系统,更为高级。

车辆主动式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长安在售车型主要搭载有两套智能互联系统,老款车型搭载的是inCall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比如新款长安CS75。而新款车型,比如长安CS55 PLUS、CS75 PLUS、长安UNI-V等车型,都是搭载的IMS智能交互系统。

IMS智能交互系统涵盖哪些功能?

IMS,就是In-cabin monitoring System的缩写,即汽车座舱的智能视觉监控系统。以长安CS55 PLUS这台车为例,它所搭载的车机系统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支持语音识别控制系统,同时这台车也支持手势控制,可以通过手势切歌、导航回家、手势启动车内拍照等。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台车搭载的智能交互系统进行一一解析。

支持Face ID人脸识别功能,刷脸就能开车

汽车能够识别人脸,这种以前仅存在于电影中的操作,如今也出现在了汽车身上。具体到长安CS55 PLUS这台车上来,IMS智能交互系统支持Face ID人脸识别功能,系统通过方向盘下方的摄像头对驾驶员进行识别,再通过比对云端信息后,可以识别车主。

在这个过程中,车主只需要轻踩刹车,汽车就可启动。与此同时,系统还会根据车主以往的用车习惯,将空调温度、多媒体音量自动调节到常用的状态,整个过程非常人性化。

科大讯飞技术加持,语音识别更智能

IMS智能交互系统的实用,还体现在这台车搭载的科大讯飞"飞鱼"语音交互系统。在日常用车的时候,当你呼唤“小安,你好”,这台车可以马上回应,同时也能快速的完成你发出的指令,比如:打开天窗、关闭音乐、导航到什么地方等。

不仅如此,长安CS55 PLUS还支持免唤醒功能,只要这个功能开启,只需要我们在车内说出自己的需求,这台车就可以顺利帮助我们完成指令。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那就是这台车还支持智能定位声源,即便是在很嘈杂的环境当中,这台车也可以精确地读懂驾乘人员的用车需求。

支持手势控制,让日常驾驶更有仪式感

和部分造车新势力车型一样,长安CS55 PLUS还支持手势控制,具体来看,IMS智能交互系统可以通过识别左右滑动、比心、胜利、点赞等手势控制车辆功能。举个例子,在设置好之后,我们可以左右滑动切换音乐,手动比心导航回家,比剪刀手则启动车内自拍。该功能可以让车主在行车过程中降低因寻找车辆功能所产生的驾车风险发生率。

杜绝疲劳驾驶,保证驾驶员的驾驶安全

经常跑长途的朋友应该知道,在长途开车的时候,驾驶员很容易因为路上没车,或者开车时间过久,而发生驾驶疲劳的状况。此时,疲劳监测预警可以通过识别驾驶者眨眼或者打哈欠的频次,判断驾驶者的疲劳驾驶等级。进而,系统还可以为驾驶者提供语音预警、音乐提神、来电等方式进行疲劳干预。

不仅如此,在开车的过程中,AI摄像头还可以自动识别出驾驶员的不规范驾车行为,为驾驶者做出提醒。驾驶座舱内外的共同配合,可以很好地保证开车、驾乘的安全性,进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联手梧桐车联,提供全面的互联网生态

和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一样,车联网和OTA功能在这台车上也没有缺席。其实除了前面提到的科大讯飞技术,长安CS55 PLUS还引入了TINNOVE梧桐车联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且拥有强大互联网生态圈。

比如这台车内置了“火山车娱”,里面有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功能,在安全用车的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大家的用车生活。对于喜欢自驾旅行的朋友来说,在车内享受小憩时光的时候还可以刷刷视频,也是很放松的。

对比同级车型,长安CS55 PLUS的智能交互体验如何?

作为长安汽车的主销车型,第二代长安CS55 PLUS的配置也是比较丰富的。除了入门版车型,其余车型均配备有12.3英寸的中控大屏,同时,像梧桐生态系统、多场景语音控制、车联网、OTA升级等也是全系标配。但需要说明的是,手势识别和面部识别这两大功能只出现在顶配车型。

第三代哈弗H6 Supreme+版内饰

AX7马赫版内饰

其实在自主品牌行列中,采用车联网并不少见,比如哈弗H6搭载了新版车载系统Hi-Life,拥有智能语音、智能小程序矩阵、主动推荐、内容服务生态、智能地图、聚合支付等多种功能;而全新AX7马赫版也配备了WindLink6.0人工智能车机系统,支持车联网、OTA,可以远程操控空调,提前预热车辆等。

基于对比不难发现,三款车型在智能交互层面的实力还是比较均衡的。从实用性较高的GPS导航、蓝牙/车载电话,到OTA升级,语音控制等都没有缺席。不过在可玩性配置上,第二代长安CS55 PLUS显然做得更好,尤其是手势控制和面部识别功能的加入,由此一来,也就可以满足时下年轻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结束语:

智能化的出现是为了让生活更加方便,尤其是汽车搭载的智能交互系统。从长安CS55 PLUS的表现来看,虽然这台车属于燃油车,但其智能化实力丝毫不输造车新势力的车型,尤其是面部识别,手势控制等可玩性配置的加入,大大提升了这台车的用车体验。那么,就时下汽车市场来看,你觉得哪家车企的智能座舱最好用?

把“车机”当成手机来用,详解长安CS75 PLUS的IMS智能交互系统

在看国外科幻电影的时候,我们时常会为黑科技大呼过瘾。比如在《机械公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角坐在自动驾驶的车内,一边查看着手中的文件,一边吩咐汽车为他寻找更多的资料。

事实上,在智能化技术持续更迭的今天,这种技术在我们的日常驾驶生活中同样可以看到,比如在早前完成改款的长安CS75 PLUS这台车上,它就可以基于IMS智能交互系统带给我们全新的用车体验。

从IMS的定义,看智能座舱的进化

智能驾驶座舱言之者多,亲历者少。就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座舱来看,几乎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定义。但相比OMS和DMS而言,IMS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在这里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

OMS,即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监测对象为乘客;

DMS,即Driver Monitoring System,监测对象为Driver(驾驶员)。

IMS,就是In-cabin monitoring System的缩写,即汽车座舱的智能视觉监控系统。目前来看,IMS既包括DMS、OMS,也包括FACE ID、手势识别、体征监测、远程监控等。

智能座舱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电子座舱跨入驾驶助理的时代,现如今,在日常驾驶的时候,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手势、生物识别,甚至是多屏联动,完成与车辆的交流互动。除此之外,汽车操作系统也从曾经的机械操作变成了现在的触控式操作。

当前智能座舱的交互分为驾驶员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驾驶员主动式交互

代表车型:长安之星5

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主动向车辆输入如开启收音机、开启空调等信息,让车辆做出反馈,比如长安汽车旗下的微型面包车就是这样做的。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车型甚至不具备车机大屏,只是简单满足用户需求。

驾驶员主动式交互

第二阶段:车辆建议式交互

代表车型:长安CS75

车辆根据驾驶员驾驶习惯或通过监测驾驶员驾驶状态,给出建议性动作,比如在高速驾驶的时候,汽车可以根据状态进入了自动巡航,再比如在夜晚的时候,系统可以提出意见,帮助驾驶员完成开灯操作,不过这个状态需要驾驶员进行最终确认,比如长安CS75搭载的inCall智能车载互联系统,就是属于这个行列。

车辆建议式交互

第三阶段:车辆主动式交互

代表车型:长安CS75 PLUS

车辆根据驾驶员驾驶习惯或通过监测驾驶员驾驶状态,主动提供驾驶辅助,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可以根据外界的环境,做出自我调整、自我改变,进而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而我们前面提到的IMS智能交互系统,就与这种状态类似。

车辆主动式交互

对比inCall,长安CS75 PLUS的IMS智能交互系统有何不同?

其实,在谈及智能交互技术的时候,长安汽车还有部分车型搭载的是inCall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比如新款长安CS75。“InCall”智能行车系统是结合即时通讯技术、蓝牙及在线交互等最新的智能车载无线终端技术。

目前来看,长安CS75可以通过法国法雷奥提供的4G-TBOX,满足用户的智能交互体验,包括行车导航、车载通讯、影音娱乐、天气情况、生活服务、资讯服务、安全保障等,这种玩法有些类似于安吉星和G-BOOK。

长安CS75中控大屏

对比之下,IMS智能交互系统则更智能。试想一下,当你坐上长安CS75 PLUS的驾驶席,FACE ID自动识别你的身份,并登陆你的车机账号,随后,氛围灯调至你最喜欢的颜色,座椅调整至你最舒服的姿态……这种体验是何等的惬意。而前面提到的这些细节,正是基于IMS智能座舱而来。

简单来说,对于长安CS75 PLUS这台车来说,它所搭载的IMS智能座舱交互系统,不仅可以识别驾驶员的身份,甚至还能对车内正在发生的情况,乃至于所有人员的行为举止进行检测,并给于反馈。

长安CS75 PLUS中控大屏

刷脸就能开车,保障日常用车安全

长安CS75 PLUS的智能,首先就体现在这台车的双12.3英寸液晶大屏身上。在实际体验的过程中,这套大屏可支持多样化双屏互动,其中,中控屏与液晶仪表不但能通过三指滑动进行飞屏操作,还可以通过仪表端控制按键打开导航和多媒体进行互动,整体操作是比较流畅的。

除此之外,这台车还具备Face ID人脸识别,当IMS智能交互系统识别到车主后,系统可根据车主驾驶习惯进行车辆设置,如后视镜倒车辅助、音乐设定、座椅设定、自动远光灯、前照灯延时等,系统还能够智能识别手势指令。

科大讯飞技术加持,能读懂用户的车机系统

IMS智能交互系统的实用,还体现在这台车搭载的科大讯飞"飞鱼"语音交互系统,它的出现让人机互动变得像与朋友聊天一样轻松。比如在这套系统的加持下,"小安"能够实现多轮对话、上下文识别、跨场景识别,同时,针对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这台车还可以"免唤醒"直接响应:如导航功能、电话功能、音乐播放功能等。

值得一说的是,"小安"还拥有声源定位功能,可以精准识别发出语音指令的位置,并完成有针对性的操作。对于这种玩法,大家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以“奶爸车”自称的理想ONE同样具备这种技术。举个例子,副驾乘客说:"打开座椅加热",系统则会对应开启副驾座椅的加热功能,而主驾驶室的座椅保持不变。

联手梧桐车联,交互体验更智能

在现在的行车过程中,车载场景的人机交互需求越来越强烈。其实,除了前面提到的科大讯飞技术,长安CS75 PLUS还引入了TINNOVE梧桐车联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配合Face ID人脸识别,整车的体验比较智能。

对比之前的车型,梧桐车联也有着不小的升级,尤其是换装运算能力可达63K的MTK8666芯片之后,系统可流畅地运行多场景语音交互、车载微信、车载抖音等功能。

举个例子,在驾驶员驾驶员上车之后,这套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身份,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习惯对车辆的座椅、后视镜、多媒体等进行设置。同时,如果在行车的过程中,这套系统检测到驾驶员打瞌睡,系统会进行逐级语音预警,监测到副驾在接听电话时,系统自动降低多媒体音量;而在车内有小朋友上车的时候,系统还可以切换到儿童模式,整车的便利性较高。

手势控制,让日常驾驶更方便

对比同级车型,长安CS75 PLUS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手势控制。举个例子,在设置好之后,我们可以左右滑动切换音乐,手动比心导航回家;同时,我们还可以设置点赞,导航到公司。

对比同级车型,IMS智能交互系统体验如何?

作为长安汽车的主销车型,长安CS75 PLUS的配置也是比较丰富的。从厂商指导价为12.49万的长安CS75 PLUS 2022款 第二代 1.5T 自动豪华型开始,这台车就配备了双12.3英寸大屏、梧桐3.0R生态系统、多场景语音控制、OTA升级等,甚至连带透明底盘功能的540度全景影像也是全系标配。不过手势控制和面部识别这种配置,只有高配车型才有。

目前来看,在主流紧凑型SUV市场,大家的配置也是比较丰富的。比如哈弗H6搭载了新版车载系统Hi-Life,比亚迪宋 Pro搭载了开放式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在实际体验上,这三台车的差距也是比较明显的。

结束语:

在国人的定势思维当中,自主车型与合资车型的差距一直都是存在的。不过在网联化技术上,这种差距已经因为技术升级,而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在一些可玩性较高的配置上,自主品牌车型还要优于合资车,以长安CS75 PLUS为例,像面部识别,手势控制等配置,即便是20万级合资SUV车型,也少有涉及。在国产车的智能交互体验上,你更看好哪个品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Imd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