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汽车车标

老司机吹水比亚迪名字由来,原来只有YD没有B?

今天漫哥跟一位老司机吃火锅唱着歌,饭后瞎扯时他居然跟漫哥吹起了比亚迪的水。既然吹水,真假难辨,但还挺有意思,漫哥也拿出来吹一下。

比亚迪这名字听着洋气,但BYD总被吃瓜群众拿来当骂人的谐音梗。那位老司机说其实比亚迪一开始没B的,话说1994年王老板创业,创立了亚迪电子,即YD(呃,这YD的谐音似乎也不太好),业务还不错。兢业的王老板经常亲自带队,奔波国外各大电子电池展会。

据说人家国外展会不像咱们的,说给钱多谁的展位就好。国外的展位是按A-Z的首字母顺序排的,亚迪电子是Y开头,所以经常给排到展馆深处,影响了推广。所以最后耍了个小聪明,改名BYD,B开头就排得靠前多了。这就是比亚迪的由来。

是真是假不知道了,但漫哥查了一下比亚迪早期的商标注册,确实有相关商标。除了YD,还申请过亚迪天使、亚迪飞豹、亚迪龙等拉轰的名字。不过当时都没被通过。

不查不知道,查了发现还有些好玩的东西。早期比亚迪的蓝天白云车标,有人吐槽说像宝马的。而那时的比亚迪汽车正处于起步阶段,原创的觉悟还不够高,除了车型、车标缺乏原创度之外,甚至连尾标也想碰一回瓷,申请了一批523i、740Li、645Ci等商标。这拿来当尾标的话,宝马估计要笑哭吧。

既然要碰瓷宝马,那车名也试着碰一下,03年申请过一款“宝爵”的标,不知是不是这个动机。不过就一直晾着,后来到期了也不再续期了。

除了车名,车标,尾标,还有啥可以拉高汽车档次的?那就弄立标吧。那啥劳斯莱斯的立标好像挺受欢迎的,咱也给弄一个吧。

好家伙,这东西立车头上马上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劳斯莱斯车主都忍不住多看车主几眼,嘴角露出蒙娜丽莎的微笑。不知当年谁开过带这立标的比亚迪?

无论如何,曾经的那段“碰瓷”历史,也随着蓝天白云标、740Li标、展翅立标等等过去罢。反正如今比亚迪已将所有能注册的朝代称号都注册了,新车贴上王朝车标,吃瓜群众也慢慢不再吐槽BYD了。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编辑:我应该在车底)

2023汽车圈8大互撕名场面

来源:【中国汽车报】

岁末将至,回顾2023年,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汽车圈可谓从年头吵到了年尾,车企之间一言不合就互撕,一把手破防亲自上阵也并不少见,上演了一场又一场大戏。

接下来,就一起盘点一下2023年汽车圈那些互撕名场面。

01 起亚高管开怼王传福

2月16日,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公开发文怒怼王传福,声称让王传福好好教教自己的“水军”什么叫素质,并且调侃BYD的车标竟然是一句骂人的话,以及比亚迪产品存在自燃、公里数虚标、数据作假、谎称出口车数据第一等问题。

事件起因被猜测是前后脚上市的起亚K3和比亚迪秦 PLUS DM-i产生了“摩擦”,虽然起亚K3起售价更低,但评论区依然有不少网友推荐比亚迪。

比亚迪方面对此并无回应,杨洪海在微博评论区回怼了不少站队比亚迪的网友后最终选择删除了该条微博。

点评:与以往偏重于技术层面的探讨不同,这样措辞激烈的表态并不多见,结合发言者的身份及行业履历,露骨“话风”堪称“活久见”。

02 长安告吉利“抄袭”

2月28日,网上流传一张长安汽车委托律师事务所发给吉利汽车的律师函,称吉利汽车发布的吉利银河“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

后吉利汽车集团发布声明表示,上述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对我司的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我司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社交平台表示:“要良性竞争,不要内卷内讧;要转型发展,不要同时乱战;要团结一致,不要分裂抹黑。”

点评:5月,长安和吉利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握手言和的转折说明——合作才能共赢。

03 无人驾驶“扯淡”之争

3月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公开场合表示,“无人驾驶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华为余承东率先隔空回应:“说自动驾驶是扯淡有两个原因,或者是对行业不了解,或者是故意这样说的,说这话的大佬应该是故意打击这个行业。”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随后在2023技术架构发布会上演讲,其背后的PPT直接打出“XNGP是智能辅助驾驶的终极形态,让无人驾驶绝非扯淡。”疑似变相回应。

点评:大佬亲自上场扯头花,不吵哪来的技术进步。

04 沃尔沃叫板全体新势力

4月16日,沃尔沃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公开放狠话说:“新势力会的,我们3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10年都学不会。”

随后,蔚来汽车CEO李斌表示:“这明显不符合事实。我们会换电,它不会。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我们那么多同行都非常优秀,每家都有独门武器,它肯定没有都学会吧。要是都学会了,那还得了?那不成孙悟空了?那我们都可以买它股票去了,当然它没啥股票。”

点评: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之下,没销量就没体面。

05 长城举报比亚迪“排放造假”

5月25日,长城汽车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发表声明,就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随后,比亚迪官方回应了长城汽车的举报,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理想、岚图、零跑以及吉利银河等多家品牌纷纷“撇清关系”,声明自家PHEV车型用的是高压油箱。

点评:车企之间的摩擦很正常,但直接实名举报,这还是头一回,头部企业“反目”的背后是价格战之下的成本压力。

06 何小鹏、余承东就AEB隔空互怼

11月初,何小鹏在接受自媒体采访谈及AEB时称,“第一,大部分人可能从来没有碰过AEB。第二,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11月3日,余承东在朋友圈针对AEB技术发文:“赶紧体验吧!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他表示,“一些人根本就没有搞懂AEB为何物!跟有人说智能驾驶就是忽悠,几乎如出一辙!”

腾势、哪吒等品牌高管也就AEB发表看法,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围观后留下一句“不和华为吵架,实在吵不过”的评价。后来何小鹏与余承东“握手言和”,何小鹏发文:“有时候误会后更容易成为好朋友”。

点评:火药味十足的互怼让AEB热度大增,这波技术路线的争论,比普通科普更有效果。

07 蔚来怼理想“营销费用率最低”

12月7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发文表示:“大家最关心的营销和传播的费用,理想汽车是中国所有汽车品牌里‘营销和传播费用率’最低的企业,全球比我们低的应该只有特斯拉。”

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对此表示,理想今年3款车抖音内容投放应该在9000万左右。另外他还反问道:“大家最关心的不应该是研发的费用和费效吗?”

点评:汽车界的营销费用一直不低,但相比营销,做好产品更重要。

08 懂车帝冬测风波

12月,懂车帝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能源汽车极限环境冬测,测试了-40℃左右严寒情况下的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其中,比亚迪仰望以85.08%的续航达成率排名第一,华为、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问界M7增程版倒数第一,只有31.6%。

上述结果迅速引来几家车企围攻。余承东发文称:“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长城汽车宣布举行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紧随其后表示:“我也是不认同的,我同样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

懂车帝回应称,冬测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同时公开邀请车企和媒体参加漠河进行的新能源车极寒测试。

点评:风波背后的本质是消费者诉求,中国汽车行业确实需要科学、合理和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测试标准。

年度小结:2023年的汽车圈比娱乐圈还热闹,高管下场、阴阳友商、内涵对手、贴脸互喷。在这个竞争压力巨大的浮躁时代,“语不惊人死不休”似乎成了最好的营销利器,有流量才有关注度,黑红也是红,最怕的就是没声音。

然而,理性范围内的争论才能让真理越辩越明,而冷嘲热讽、互撕谩骂、攻击对立、彼此拉踩甚至恶意造谣,不怼不精彩,无底线的博眼球式营销并非正途,不利于企业和行业发展。对抗车市“内卷”没有捷径,只有好产品、好服务、好口碑,才能结出基业长青之果。

本文来自【中国汽车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隔空互怼,高管下场……盘点2023车企“掰头”名场面

2023年的中国车市变化极大,伴随而来的竞争同样巨大。竞争激烈的局面下,不少车企都直接“开怼”“掰头”,甚至不乏一把手直接下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车市中,有哪些车企掰头名场面?

起亚高管开怼比亚迪

2月16日,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公开发文怒怼王传福,声称让王传福好好教教自己的“水军”什么叫素质,并且调侃BYD的车标竟然是一句骂人的话,以及比亚迪产品存在自燃、公里数虚标、数据作假、谎称出口车数据第一等问题。

虽然杨洪海的发文看起来有些空穴来风,大概率可能是刚刚上市的起亚K3,与同期上市的比亚迪秦PLUS DM-i被人拉出来对比,结果更多人支持比亚迪。

比亚迪的回应方式非常“教科书”,那就是懒得搭理,杨洪海在微博评论区回怼了不少网友后,最终选择删除了该条微博。

怼完比亚迪之后,杨洪海似乎“喜欢”上了这种“营销方式”,2023年众多车市热点,都出现了他的声音。与传统车市往年只有讨论技术、产品力不同,起亚高管算是“率先”开启了高管亲自下场,并且采取“话糙”式的非传统公关表达方式。

不过,高管下场就能带来曝光量么?并不一定,不会每一家车企都能学会特斯拉、理想这样的创始人做代言人的“广告”手法。

长安汽车状告吉利汽车“抄袭”

2月28日,网上流传一张长安汽车委托律师事务所发给吉利汽车的律师函,称吉利汽车发布的吉利银河“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

后吉利汽车集团发布声明:“上述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对我司的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我司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在社交平台表示:“要良性竞争,不要内卷内讧;要转型发展,不要同时乱战;要团结一致,不要分裂抹黑。”

从双方发布的图片来看,确实存在着不少借鉴的地方。不过,两家车企后期肯定完成了不少“良性沟通”。到了5月,长安和吉利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无人驾驶“扯淡”之争

3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公开场合表示,“无人驾驶都是扯淡,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它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真头部,比亚迪的发言自然会踩到其他竞争者的“痛脚”,尤其是那些将智能驾驶作为卖点的车企。

华为余承东率先回应:“说自动驾驶是扯淡有两个原因,或者是对行业不了解,或者是故意这样说的,说这话的大佬应该是故意打击这个行业。”

小鹏汽车的何小鹏也在2023技术架构发布会上展示PPT,表示“XNGP是智能辅助驾驶的终极形态,让无人驾驶绝非扯淡。”也算是回应了“无人驾驶不算扯淡”,有意思的是,华为与小鹏也确实是行业公认的智能驾驶第一梯队企业,两家最重要的卖点被“打压”,自然要回应。

当然,大佬们亲自下场“掰头”,当然不能只是嘴上功夫。小鹏与华为都要证明,无人驾驶、智能驾驶是真的有用。于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两家车企都就这个问题,不断完成观点输出,甚至再次下场“掰头”。

沃尔沃叫板全体新势力

4月,沃尔沃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在发布会上表示:“新势力会的,我们3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10年都学不会。”

公开叫板以“宣传”见长的各家新势力,新势力这哪里忍得了。新势力们一定在想,你沃尔沃的电车是什么销量?

果然,蔚来汽车CEO李斌表示:“这明显不符合事实。我们会换电,它不会。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我们那么多同行都非常优秀,每家都有独门武器,它肯定没有都学会吧。要是都学会了,那还得了?那不成孙悟空了?那我们都可以买它股票去了,当然它没啥股票。”

李斌的这番话意味深长,也在告诉大家,新势力们不仅有独门武器,股价还挺OK的。更何况,你沃尔沃还没上市呢。在2023年接下来的时间中,沃尔沃的这番10年学不会发言,经常会被新势力车企们拿来调侃。

要想扳回一局,沃尔沃只能拿出更好的销量说话了。

长城举报比亚迪“排放造假”

5月25日,长城汽车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发表声明,就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随后,比亚迪官方回应了长城汽车的举报,认为其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说实话,车企之间销售竞争非常常见,技术路线之争也是很正常。但以公司名义实名举报,这还是第一次。比亚迪在新能源上的一路狂飙,抢夺的不仅有合资品牌蛋糕,也有自主品牌类似于长城哈弗SUV家族的蛋糕。哈弗H6从曾经的SUV销量第一,到被挤出前三,说没有压力,肯定是假的。竞争,我们非常欢迎,但竞争应该是良性的,这样才会真正促进市场繁荣、消费者获益。

何小鹏、余承东就AEB隔空互怼

何小鹏与余承东的AEB之争,可谓是今年车市“掰头名场面”中的年度大戏。这场争论,引发了全行业关注,一度还非常出圈。不过这也很正常,两位自带流量的大佬开怼,想低调都很难。

11月初,一段何小鹏接受自媒体采访内容显示,谈及问界车型宣传的AEB时称,“第一,大部分人可能从来没有碰过AEB。第二,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11月3日,余承东在朋友圈针对AEB技术发文:“赶紧体验吧!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他表示,“一些人根本就没有搞懂AEB为何物!跟有人说智能驾驶就是忽悠,几乎如出一辙!”

双方互有几轮隔空“对话”,不过话题的始作俑者先“认错”了。何小鹏发文表示:“有时候误会后更容易成为好朋友”。

尽管这场隔空互怼看起来似乎有那么一点“不体面”,出乎意料的是,这番对话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关注到了AEB功能,这比车企宣传了多年还有效果。

蔚来怼理想“营销费用率最低”

要说车企负责人中最爱发微博的,一定是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12月7日,李想例行在微博发文表示:“大家最关心的营销和传播的费用,理想汽车是中国所有汽车品牌里‘营销和传播费用率’最低的企业,全球比我们低的应该只有特斯拉。”

不过,李想的这番自夸,同为新势力的同行蔚来并不买账。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对此表示,理想今年3款车抖音内容投放应该在9000万左右。另外他还反问道:“大家最关心的不应该是研发的费用和费效吗?”

汽车作为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市场的大件商品,一直以来都属于营销费用较高的商品。尤其是对于理想汽车这样的新品牌,有一定比例的营销费用无可厚非,并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

当然,有营销费用很正常,相应的营销费用能带来更好的销量更是企业的重要动作之一。不过,相比把更多的钱花在营销上,做好研发、做好产品要更重要。

懂车帝新能源冬测争议

临近2023年底,车市最大的“掰头”并不是车企之间的,而是车企与媒体间。企业与媒体有分歧并不少见,但如此大规模、大声浪的分歧还是较少的。

12月,懂车帝又一次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能源汽车极限环境冬测,测试了-20℃左右严寒情况下的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其中,比亚迪仰望以85.08%的续航达成率排名第一,华为问界M7增程版倒数第一,只有31.6%。

有考试就有成绩,有成绩自然就有排名。结果一出,自然引发了排名靠后车企的不爽。余承东发文称:“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长城汽车表示举行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紧随其后表示:“我也是不认同的,我同样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

懂车帝则回应表示,冬测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标准,符合用户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并表示邀请车企和媒体参加漠河进行的新能源车极寒测试,测试环节还进行了直播。

这场分歧争论背后的逻辑还是消费者本身有需求,新能源汽车冬季用车续航受影响是公认的事实,但如何做到更好?是企业该做的事。但企业做得怎么样,汽车行业确实需要更科学、更详实的测试标准。

2023年的汽车圈,可以说是各行各业中最热闹的“圈”之一。除了竞争的激烈,我们也要看到,汽车营销也早已从线下比重更大,来到了线上宣传比重越来越大的时代。

车市的各种车型除了价格战,还有各家车企在不断突飞猛进,不断有新车型、新技术落地。

当然,合理的竞争是值得支持的,但“撕破脸”的谩骂、攻击以及各种阴阳拉踩并无意义。

应对竞争,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

潇湘晨报记者胡雄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汽车车标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