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出乎意料 好开不贵的入门级电动车比亚迪e1
[XCAR 试驾 原创]
作为一家同时掌握电动车“三电”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亚迪整合了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实现了核心零部件的“自给自足”,所以其自然有着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成本控制上也更有优势。在这临近上海车展的日子,比亚迪又为我们带来了比亚迪e1,一款基于“e平台”的微型纯电动汽车,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辆入门级电动车的表现如何。
作为一款微型纯电动汽车,比亚迪e1的预售价格仅为6-8万元,在来参加这次试驾活动前,我并没有对它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价格和级别都限制了我的想象空间,但在驾驶着这辆比亚迪e1驶上公路后,我的对它的印象完全改变了,下面我们就从外观先来看起。
比亚迪e1虽然基于比亚迪F0打造而来,但整体的设计有了很大变化,变得更加年轻。如果说比亚迪F0的模样稍微有点儿“Low”,那么比亚迪e1的外观则可以用洋气来形容了,圆润的设计让它看起来萌萌哒。
LED大灯、封闭式的前格栅以及中央蓝色的Logo彰显出了这台新能源车的身份以及它时尚年轻的定位。多线条的设计让比亚迪e1的前脸看上去层次感不错,十分可爱。
今天我们试驾的高配车型采用了全LED大灯,双圆形的设计让大灯造型看起来有点儿像颗花生,很吸引人。
比亚迪e1的车身尺寸和比亚迪F0相似,长3465mm、宽1618mm、高1500mm,轴距为2340mm,是辆名符其实的微型车。
比亚迪e1的轮胎规格为165/60 R14,我们今天试驾的车型搭载了玲珑品牌的LMA15轮胎,电商参考价为每条轮胎180元左右。另外橙色的刹车卡钳十分吸引人,呼应车身颜色的同时让整车更显年轻。
作为一款纯电动汽车,其“油箱盖”后当然不是油箱,而是其充电接口。比亚迪e1搭载了容量为32.2kWh的电池,纯电最大续航里程为305km,据厂商宣称,常温状态下使用直流快充1.5h即可充满,电量从30%充电到80%只需半小时,充电12分钟最多可以行驶100公里。
比亚迪e1的车尾和比亚迪F0十分相似,都是非常圆润的风格,但线条会更复杂一些,显得车身更加立体。
比亚迪e1的尾灯和后转向灯也采用的是LED光源,这点要给出好评,夜晚亮起后的辨识度很高。
今天我们试驾的车型配有两颗后泊车雷达和倒车视频影像系统,虽然车身尺寸不大,但有了这些辅助功能无疑会更加方便。
可以看到,比亚迪e1的造型看起来还是很有特点的,年轻化的设计风格搭配上很可爱的细节元素让这款小车一定会受到年轻女孩儿的喜爱。
比亚迪e1:外观可爱又年轻
来到车内,那一抹亮丽的橙色让人眼前一亮,能够旋转的中控屏幕也赚足了眼球,但不足同样存在,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比亚迪e1的车内体验。
来到车内,比亚迪e1的内饰整体风格延续了外观的可爱路线,黑色内饰加上橙色饰板的点缀,凸显出年轻时尚的气息。整体的中控布局也十分简洁,整体看起来比较朴素,但并不掉价。
虽然观感不错,但很遗憾,受限于成本,中控台上、中、下三层的材质都没有采用软性材料,硬硬的手感把我拉回来现实,不过这也是同价位的主流表现,我们也不能奢求太多。
比亚迪e1搭载了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平底设计增添了动感的氛围,方向盘的粗细适中,在3、9点位置还加入了人体工程学设计,握持感不错。
仪表盘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指针式仪表,彩色显示屏的加入提升了观感。当然,比亚迪e1搭载的并不是全液晶仪表盘,显示的大多是固定位置的信息,这虽然算一个讨巧的设计,但很实用。
车内最吸引人的还是其搭载的10.1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幕,内置了基于安卓内核的DiLink操作系统,通过安卓系统丰富的软件生态,能够增强该车的功能性以及娱乐性。在我实际上手的体验中,发现这套车机系统出乎意料地流畅,无论是左右滑动还是打开应用都很跟手,这点已然超越了很多合资品牌。
这块大尺寸中控屏幕还支持旋转功能,看起来非常炫酷。
比亚迪e1搭载了无钥匙启动系统,而且还采用了中文标注的设计,在启动按钮旁边的是驾驶模式切换按钮,如果也能采用中文标注相信能适应更广的国内消费者。
前排的车窗控制按键被设置在了机械手刹前方,一开始我以为上面的标识“A”是一键升降的意思,但后来发现我还是想太多了,那只是表示车窗为电动控制。
在前排杯架前方还设置了两个USB接口,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可以看到,比亚迪e1在车内还是着力想提升观感的,不管是配色还是布局都很合适,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品味,不过受限于成本,在做工和用料方面并不算特别出彩。但车机系统的流畅程度我相信还是能够让人满意的,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好用的车技系统一定是加分项。
比亚迪e1:那一抹亮色点缀的内饰
对于一辆微型车来说,比亚迪e1的表现一定是合格的,但对于身高超过180cm的我来说,比亚迪e1的后排并不太友好,所以如果我买了这辆车的话,一定要抢着当驾驶员了。
比亚迪e1的前排采用了一体式织物座椅,坐垫的材质比较柔软,长度够用,但靠背的人体工程学很一般,对肩膀和腰部的支撑并不算充足。其前排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扳手被设置在了座椅里侧,另外并不支持座椅高低调节。
其前排配备的一体式头枕显得薄了一点儿,也比较平直。
后排座椅的材质和前排座椅一样,十分柔软,坐垫的长度比我想象的要更长,不过也有着和前排座椅相同的问题,那就是靠背对腰背肩的支撑并不充足。
比亚迪e1后排地板中央的凸起很不明显,四舍五入一下跟没有一样,这点要给出好评,不过这也是电动车的传统优势了。
体验者身高180cm,坐进比亚迪e1的前排,可以获得一拳的头部空间。
保持前排座椅位置不变,此时同一体验者在后排可以获得两指的腿部空间,而头部空间此时已经没有了。
常规状态下,比亚迪e1的行李厢空间比较小,只能容纳几个背包,但将后排座椅放倒后就能获得非常充裕的行李厢空间了。虽然后排座椅不能完全放倒,但由于采用的是掀背式设计,其开口面积相当大,更便于大件行李的装卸。
可以看到,比亚迪e1的乘坐空间表现很中规中矩,但储物空间表现还是不乏亮点的,较大的门板储物槽和灵活的前排储物格都能让年轻人手里的“零碎物品”找到可以安置的地方,比较实用。
比亚迪e1:空间表现中规中矩
动态部分比亚迪e1给了我太多惊喜,让我有些不敢相信这是一辆6、7万的电动车,具体因为什么,您接着往下看。
比亚迪e1搭载了一台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其最大功率为45kW(61Ps),最大扭矩为110Nm。
悬挂方面,比亚迪e1采用了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的组合,属于同价位的主流。
为什么要说意料之外的表现呢?主要是因为比亚迪e1的悬挂表现带给了我太多惊喜,较为柔韧的悬挂可以做到对绝大多数冲击都处理得干脆利落,尤其是过减速坎时的表现,压缩和回弹可以一次到位,非常不错。
作为一辆电动车,在起步时就可以输出最大扭矩,所以比亚迪e1的起步十分轻快,但由于电动机的最大功率并不大,所以当速度超过50km/h后,其动力表现就有些乏力了。而当松开加速踏板后,其动能回收系统会让车辆出现比较明显的减速感,当习惯这种力度后,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实现单踏板操作以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其实0-50km/h这个速度区间刚好是我们在市区内频繁使用的,而比亚迪e1的0-50km/h加速成绩仅为5.9s,虽然谈不上如脱缰野马般迅猛,当油门到底后的提速表现还是能满足超车、并线等日常驾驶需求,所以在市区内穿梭才是比亚迪e1的职责所在。
比亚迪e1采用了电动转向助力的形式,其转向手感基本可以做到低速轻盈、高速沉稳,但这中间的过渡并不太线性,希望在日后可以改进。
由于其电池被布置在了底盘上,所以其重心较低,另外由于其车身尺寸较小,所以开起来非常灵活,在并线的过程中完全感觉不到车尾的存在。除此之外,其刹车踏板也表现得比较线性,并不会出现虚位过大或者前段过于灵敏这种情况。
而在行驶的静谧性方面,比亚迪e1低速表现还不错,不过随着速度的提升,其风噪和胎噪都会慢慢增大,所以在北京的春天,我选择直接打开车窗,既然风噪一直都在,那我选择开着它轻快地兜风。
编辑点评:如果你正想选择一款十万以下的城市通勤电动车,那么比亚迪e1一定可以成为你备选车型中排名靠前的那一个,虽然这辆车并不能开得很快,也没有太多高大上的功能,但时尚的外观和绝对实用的配置,再加上轻快的驾驶感受,完全可以让它成为你上下班路上的好帮手。在如今“鱼龙混杂”的入门级电动车市场里,比亚迪还是非常值得信赖的,比亚迪e1并不完美,但却一定能出乎你的意料。
比亚迪e1:城市穿梭小能手
比亚迪方程豹遭遇“扳手门”:一把扳手就能检验底盘强度?
最近方程豹“扳手门”你们应该都听说了吧?争议起源于一个视频,视频里一位网红用扳手测试底盘大梁硬度,并声称方程豹豹5使用“劣质钢材”。然而在视频登上热榜后,该网红却删除了视频。这一连串操作,可以说味道非常熟悉了。
后来,这位网红还被网友们挖出来,其实视频车在测试前曾经历一次车辆碰撞,导致前大梁变形,并进行了切割。他在大梁变形处使用扳手进行硬度测试。但这种测试方法本身存在问题。一方面,切割已破坏了大梁的结构完整性,另一方面,杠杆原理表明,短距离的力臂可使任何材料弯曲,因此这样的测试并不能准确反映材料的真实品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网红还是一家汽车配件和改装店的老板。这增加了对他测试动机和方法的怀疑,尤其是他专业的背景与测试的不专业性之间的矛盾。此外,视频中的切割和弯曲看起来非常整齐。
后来某音某手也出现了很多用扳手掰钢材的视频,结果也没有任何意外。无论牧马人,坦克400,库里南,以及其他钢板都没有幸免,无一例外,全都弯了。另外,网上也出现了一些用扳手怎么也掰不弯豹5大梁的视频,甚至整个人挂上去都没事。所以,我觉得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用扳手来测试大梁的硬度,你想要什么结果都可以,只是这样的测试,实在有点哗众取宠。
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豹5的非承载大车架主体及摆臂等结构,采用的都是高强度钢和优质牌号钢材。比如大车架主体均采用高强度钢材,屈服强度>750MPA,抗拉强度800MPA;底盘摆臂高强度钢材,屈服强度>500MPA,抗拉强度550MPA。实际上,主流汽车厂商在非承载结构研发设计过程中,都会根据大车架不同区域的使用环境需求、结构强度需求、轻量化需求、仿真测试等综合考量,来选择不同型号的材料。
总体而言,这起事件似乎更多是一场哗众取宠的表演,而不是一个严肃的质量测试。不过好在它引发了关于汽车测试标准、网红的责任和媒体真实性的讨论。所以尽管引发了争议,很多人看到这件事情之后,都能一眼看穿其中的蹊跷。前有时速180测油耗,后有大扳手卡边掰底盘,方程豹豹5这是动了多少人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