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比亚迪辐射补贴多久到账

欧盟对比亚迪、吉利、上汽开启反补贴调查

科技战略

达沃斯年会人工智能假信息或成为最大的危险

德国之声1月16日消息,1月15日,第54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拉开帷幕。本次达沃斯论坛主题为“重建信任”,共设立五个分主题,“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其中之一。世界经济论坛上周发布的风险问卷显示,人工智能产生的虚假讯息和不实信息被认为是未来两年内最大的危险。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称,对于跨越边界的技术,世界“应持开放态度,但也须十分谨慎”。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杜塞克认为,世界应建立私人和公共领域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以免在涉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议题上,陷入被动和边缘化”。

欧盟启动国防股权基金,加大对国防和安全领域投资支持

据欧盟1月12日消息,欧盟委员会启动国防股权基金,加大对欧盟国防与安全领域投资支持。本次国防股权基金初始资金为1.75亿欧元,将由欧洲国防基金、欧洲投资基金分别出资1亿欧元和7500万欧元,国防股权基金将在未来四年扩大对欧盟内国防企业投资,重点关注两用技术企业。欧盟表示,该基金将撬动欧洲国防创新生态发展。

信息

瑞典成立国家级量子技术创新平台

据Innovation News Network网1月11日消息,瑞典成立名为“量子瑞典”(Quantum Sweden)的量子创新平台,旨在将量子研究转化为创新并增强竞争力。该平台由瑞典创新局(Vinnova)资助,并由查尔姆斯工业技术基金会领导。量子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健康、能源、金融和国防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瑞典的相关举措旨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量子技术创新合作平台,从而将瑞典的研究人员、产业界和初创企业等新老参与者聚集在一起,参与者包括隆德大学、林雪平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以及爱立信等学术与商业机构。为此,瑞典划拨了300万瑞典克朗(约合29万美元)资金用于该平台第一年的建设。

韩国LG公司开发出高维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协议,有望突破传输速率瓶颈

据The Quantum Insider网1月12日消息,韩国LG电子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QSDC)协议,旨在提高量子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传输速率。该协议利用了时间和相位这两种光学自由度来克服传输速率限制,并在多个维度上对量子态进行编码。研究人员通过模拟证明,与传统的DL04 QSDC协议相比,他们提出的协议能够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传输速率。然而,随着量子态维度的增加,应用该技术的复杂性也会增加。此外,相比于DL04 QSDC,新提出的N维QSDC需要更多的设备来测量相位状态。该研究团队表示,这种方法有望提高实际通信环境中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中科大研发出实现高效、高维量子存储器的新技术

据PHYS网1月15日消息,中国科技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研发出实现高效、高维量子存储器的新技术。该研究团队基于电磁感应的透明现象设计出新型量子存储器,可将存储维度从2个扩展到25个,从而能够在更高维度的希尔伯特空间中操作量子,大大扩展了存储器的容量,并且也可增加量子通信的可传输能力。未来,该研究团队将利用高维量子存储器建立高维量子中继器,实现两个或多个远程量子节点之间的高维量子通信。

韩国计划建设世界最大半导体产业集群

据TechWeb网1月16日消息,韩国计划到2047年在首尔南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旨在巩固其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地位。目前,该产业集群拥有19家生产工厂和2家研究设施,到2047年,该产业集群将新增13家生产工厂和3家研究设施,其中包括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的622万亿韩元(约合4730亿美元)投资。为确保这一超大产业集群的成功,韩国政府将致力于支持供应链自给自足,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关键材料、零部件和设备50%的自给自足。

生物

荷兰科研团队培养皿中制成可产生眼泪的首个人类结膜模型

据中国科技网1月16日消息,荷兰胡布雷希特研究所科研团队制造出第一个人类结膜的类器官模型,可用于结膜疾病研究和药物测试。该团队利用真实人类结膜的细胞在培养皿中培养成有3D结构的结膜类器官,并通过微型结膜改变了培养皿中的条件来模拟过敏反应。实验证明,该结膜可产生抗菌成分,且在过敏时会分泌更多粘液、抗菌成分以及一种对抗过敏反应的新细胞类型簇状细胞。该模型可用于测试治疗过敏症或干眼症的药物,并为眼部烧伤、眼癌甚至遗传病患者制造替代结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干细胞》期刊。

美国科研团队创造世界首批光动力酵母,助力生物燃料生产和衰老研究

据sciencedaily网1月12日消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科研团队设计出世界上首个能够利用光能量的酵母细胞,为生物燃料生产和细胞衰老研究铺平了道路。该团队通过移动酵母的一个基因,将其转化为光养生物,在光中的生长速度比在黑暗中快2%。该研究有助于获得对进化特性和起源,对于生物燃料生产、细胞衰老研究等问题意义重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当代生物学》期刊。

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发布《探索欧盟生物经济的远见情景》

据欧盟委员会网1月15日消息,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发布《探索欧盟生物经济的远见情景》,以提供对欧盟生物经济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思考,可能有助于2024更新制定欧盟生物经济战略。报告指出生物经济行为者之间的合作是实现2050年可持续生物经济愿景的关键工具,并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制定连贯、一致的政策、支持区域和农村发展,投资教育和提高认识,促进可持续生活方式,并让消费者参与决策过程。

Moderna公司与英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发mRNA疗法,治疗罕见肝脏遗传病

据生辉公众号1月12日消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Moderna公司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款mRNA疗法,通过脂质纳米颗粒递送人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的mRNA(hASL-mRNA),在小鼠模型中有效治疗罕见肝脏遗传疾病——精氨酸琥珀酸尿症,纠正了谷胱甘肽代谢缺陷并恢复尿素生成,展示了mRNA技术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团队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进行人体临床试验,目前Moderna公司已在进行丙酸血症和甲基丙二酸血症等遗传代谢疾病的mRNA疗法临床试验。

中国研究人员开发肺靶向的mRNA-LNP疗法,开辟肺癌治疗新思路

据生物世界公众号1月14日消息,星锐医药、北京大学研究员使用结构驱动的靶向递送平台STAR,获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脂质纳米颗粒(LNP)载体,用于高效且选择性将mRNA递送至局部(LNPLocal)和肺部(LNPLung)。通过对mRNA的结构优化和序列筛选,该研究获得具有良好抗癌活性的IL-15超激动剂mRNA,显示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更少的全身暴露和更少的细胞因子相关风险。该研究还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进一步验证了LNPLung的肺部选择性靶向递送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证实了其临床应用潜力,为肺癌和肺转移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可能性。

能源

欧盟对比亚迪、吉利、上汽开启反补贴调查

据环球零碳1月15日消息,欧盟委员会调查人员将在未来几周内访问比亚迪、吉利控股集团和上汽集团三家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所在地进行调查,访问计划在1-2月进行。消息人士称,调查人员不会访问特斯拉、雷诺和宝马等在华生产的非中国汽车品牌。此前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载人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随后,欧盟委员会宣布通过抽样方式确定选择比亚迪、吉利和上汽三家中国车企启动调查。

韩国LG化学称中国电池材料企业侵犯其专利

据环球零碳1月15日消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发布一份涉及数项侵权调查的公告,其中提及,韩国LG化学要求调查三家生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NCM811系列的中国供应商及一家韩国进口企业在专利上的侵权行为,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将对这一指控展开调查。公告并未透露被控侵权的公司名称。

中国公司宣布研发出核动力电池

据WorldNuclearNews 1月14日消息,北京贝塔伏特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功研制出微型原子能电池。该核动力电池融合了镍63核同位素衰变技术和中国第一个金刚石半导体(第4代半导体)模块,通过放射源镍-63发射的β粒子(电子)的半导体跃迁产生电流,实现了原子能电池的微型化、模块化和低成本,标志着中国在原子能电池和第四代金刚石半导体两个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颠覆性创新。该核动力电池具有50年稳定自发电的特性,无需充电,无需维护,已经进入中试阶段。该公司宣布将推出的第一款产品“BV100”,这是世界上首块即将量产的核电池,功率为100微瓦,电压3V,体积仅为15 X 15 X 5立方毫米,比一枚硬币还小,电池每分每秒都在发电,每天可产生8.64焦耳的能量,每年可产生3153焦耳的能量,多块这样的电池可以串并联使用。该公司还计划在2025年推出功率为1瓦的电池,预计这种电池可用于航空航天、AI设备、医疗器械、MEMS系统、高级传感器、小型无人机和微型机器人等长续航多场景下的电力供应。

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签署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

据EESIA 1月15日消息,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签署了一项加强两国能源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表示,该谅解备忘录是菲律宾能源部与印度尼西亚能源和矿产资源部合作的后续,旨在加强两国能源行业之间合作,特别是在煤炭和液化天然气等能源商品供应严重受限情况下的合作。此外,两国还将在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需求侧管理、电动汽车以及氢、氨和生物燃料等替代燃料方面开展合作。

美国启动高丰度低浓铀招标,推动先进反应堆核燃料供应链建设

据中核智库1月13日消息,美国能源部针对高丰度低浓铀需求,向国内铀浓缩服务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招标内容包括高丰度低浓铀生产技术研发,高丰度低浓铀的生产、贮存和运输,设备设施制造及测试等,计划通过签订最长10年的一份或多份合同,最终获得10吨高丰度低浓铀。此次招标将根据《通货膨胀削减法》提供总价5亿美元合同额。招标要求高丰度低浓铀的天然铀来源首选是美国,其次为北美洲,其他盟国也被纳入其中,但浓缩铀生产及贮存活动均需在美国境内进行。高丰度低浓铀(铀-235丰度5%~19.75%)是目前处于设计阶段的许多先进反应堆燃料的关键材料,也是美国能源部实施“先进反应堆示范计划”的基石。2023年11月,森图斯能源公司生产了美国70多年来首批20千克高丰度低浓铀,是美国能源部高丰度低浓铀示范项目的关键里程碑。据美国能源部估计,2030年之前,美国先进堆所需高丰度低浓铀将逾40吨,供需缺口巨大。此次招标将重建本国铀浓缩产能,保障高丰度低浓铀的长期供应能力。

海洋

美国RTX公司的“梭子鱼”新一代反水雷武器系统接近生产定型

据国防邮报1月13日消息,美国RTX公司近日宣布,其为美海军开发的“梭子鱼”新一代反水雷武器系统的技术数据包在近期完成了开发工作,这代表该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阶段,并接近生产定型。“梭子鱼”反水雷武器系统的主体是一个重约12千克,长约1.2米的一次性自杀式反水雷无人潜航器,采用4个小型喷水推进装置,并安装有战斗部、声呐和摄像头。美海军计划在2027财年开始让“梭子鱼”反水雷武器系统进入低速初始生产阶段,但目前尚未确定其搭载/发射平台。据路透社

航空

乌克兰宣称击落俄罗斯A-50预警机

据澎湃新闻1月16日消息,乌军宣布“击落”两架俄军机,其中包括一架A-50预警机。A-50是苏联时期研制的一款大型空中预警机,机背上安装有一个圆盘状的大型雷达,可以扫描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敌方飞机、舰艇和导弹,能够执行预警探测、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通信导航等任务,被称为 “空中指挥所”。据悉,俄军总共有9架A-50系列预警机,其中 6-7架是经过现代化改进的A-50U。改进后的A-50U预警机有效解决了噪音干扰和超高频辐射问题,减轻了机身重量并提升了航程,采用较低的垂直尾翼显著提升了飞行稳定性。

朝鲜称再次成功进行高超声速滑翔弹空射飞行测试

据CNN网站1月15日消息,朝鲜表示,朝军成功进行高超声速滑翔弹飞行测试。测试期间,朝军使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在高空中空射了一枚“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导弹。导弹滑行约1000千米后降落至朝鲜半岛东海岸附近海域。朝中社表示,此次测试旨在演示中程高超声速机动控制弹头的滑翔及机动特性,并验证多级高推力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可靠性。据悉,朝鲜曾于2021年9月首次测试了高超声速导弹,并在2022年1月再次进行了两次测试。

美空军发布“B-52集成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项目征询公告

据国防科技要闻1月15日消息,美空军发布“B-52集成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项目征询公告,寻求制造和集成B-52轰炸机武器接口设备,以支持“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项目(LRSO)。根据征询公告,美空军将选择一家公司完成三项任务要求,分别是:一是改装B-52机翼下的挂载装置;二是将现有的通用战略旋转发射器/常规旋转发射器改造成核旋转发射器;三是制造核武器搭载接口,以连接机翼下挂载装置与核旋转发射器。“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旨在取代现役AGM-86“空射巡航导弹”,并已于2023年3月通过设计审查。目前,美空军在2024财年预算中申请9.11亿美元用于“远程防区外巡航导弹”的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

韩国计划大规模生产新型战术导弹

据道达智库1月16日消息,韩国国防采办计划管理局(DAPA)计划于2024年至2031年大规模生产新型“忠金”(Chungum)战术制导导弹。该导弹由韩国国防发展局和韩华合作开发,是一种升级版导弹,设计用于从轻型攻击直升机和地面平台部署,将取代韩国陆军武器库中现有的美制TOW反坦克导弹。该导弹配备了先进的视觉和红外双模导引头,可进行昼夜作战,具有光纤数据能力和人机协同(Man-In-The-Loop)作战能力。

航天

美国SpaceX公司发射第134批23颗微版“星链”v2.0卫星

据Space网站1月15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利用“猎鹰”-9火箭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成功发射第134批23颗微版“星链”v2.0卫星。本次发射后,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发射数量达到5739颗,其中包括1002颗微版“星链”v2.0卫星。目前,大约有5353颗“星链”在轨运行。据统计,本次发射是SpaceX公司2024年的第5次发射任务,也是微版“星链”v2.0卫星的第47次发射。

新材料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在合金表面生长六方氮化硼薄膜的技术

据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网站1月12日消息,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在不锈钢和其他合金表面生长六方氮化硼(hBN)薄膜的技术,该薄膜使合金表面具有不粘或低摩擦特性并且可以长期防止空气中的严酷腐蚀和高温氧化。研究人员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各种合金和钢的大表面上保形生长六方氮化硼,证明了六方氮化硼涂层钢对10%盐酸的防腐蚀性保护以及在850℃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该技术可用于大规模六方氮化硼合成,适用于能源、电子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界面》(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期刊上。

先进制造

美国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取得新进展,“擎天柱”展示叠衣服技能

据网易科技1月16日消息,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了公司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叠衣服的演示视频,令人印象深刻。视频中,“擎天柱”站在一张桌子旁,从篮子里拿出一件衬衫,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过程中能够调整衣服的位置,叠好后放在桌子的一边。尽管动作比人类慢一些,但也突显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处理日常任务的潜力。之后,马斯克补充表示,目前擎天柱还不能自主地叠衬衫,但未来肯定可以完全自主。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转载请注明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合肥,很“来电”!

六月,被誉为车企的“中考月”

一个漂亮的成绩

将直接影响下半年的进度

车企如此

发展汽车产业的城市亦如此

6月9日

合肥发布了一组

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数据

↓↓↓

今年前四月,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3.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7.2万辆,占全国7.5%;新建换电站14座,开放1053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10家先锋企业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运营,完成测试里程24万公里……

这组数据

释放着一个强烈信号

合肥,很“来电”!

今年的合肥

很“来电”!

6月6日,安徽籍企业家王传福很忙。

那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肥举办。作为长三角一体化亲历者、参与者和建设者,王传福受邀进行主题演讲,他表示:比亚迪将扎根长三角,打造受人尊重的世界级企业。

走下演讲台,他又参加了与合肥继续深化合作的座谈会。

今天的比亚迪,已将安徽作为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合肥建设一期、二期、三期整车项目,在无为、蚌埠、滁州、阜阳建设新型动力电池、电池材料、高压电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短期就能形成百万辆以上产能,快速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在合肥,不到2年时间内,比亚迪也已交出了了不起的成绩。单单今年前5月,合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16.8万辆、产值约220亿元。

令人尊重的世界性企业“遇见”企业看重的创新型城市,深入合作无疑是“水到渠成的事”。

不仅是比亚迪,今年的合肥,让人很“来电”!

大众三度“牵手”。

5月28日,大众集团宣布追加在华投资,231亿落地合肥;两天后,该集团在中国最大的科技和创新中心正式在合肥经开区落户,该科技公司预计于明年一季度正式投入运营。

保时捷高管千里迢迢赶来合肥商谈,期望“带着想象谋划合作,满怀激情推动落实” 。

光听这些整车名企的故事,是不是已经让人心潮澎湃了?

其实,还不止。

比亚迪“谋划”深入合作的那天上午,合肥华晟光伏科技有限公司5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在肥西开工,这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异质结电池生产基地。

再翻翻合肥这段时间签约、开工、投产的项目表,新能源早已成为热词——

年产6GWh新能源汽车动力增程宝及工商业储能项目落户、维德电源新能源工程机械驱动及液压集成动力总成项目开工、深圳凯昇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新能源储能系统研发生产总部项目开工、国轩高科标准电芯项目预计将于今年三季度投产……

上个月,《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放榜。在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指数方面,合肥以88分,与常州并列第一;在综合指数之中,合肥也跻身前十,与北上广深“同一方阵”。

△《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

产业之都

建设正酣!

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合肥并不是“天赋性选手”。

既不像北京、武汉、广州那样拥有独到先天优势,又不如上海、深圳这般具备雄厚经济实力。

站在新能源风口起势,合肥靠的是对发展制造业的多年坚持。

在“抄底”蔚来之前,但少有人关注到,合肥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默默发力。

2009年,成功申报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作,成为了首批参与示范推广的13个城市之一。随后,又成功获得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资格,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六大“双试点”城市之一。

等待机遇的时间里,本土企业江淮汽车连续多年坚持研发,并系统掌握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国轩高科始终专注能源存储与应用,承担国家相关课题研发,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这一切,都为合肥后来的“一举成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300多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

2022年,合肥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200亿元、同比增长21%,产量近68万辆、增长16%,其中,新能源汽车25.5万辆、增长133%。今年1-4月,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3.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7.2万辆,占全国7.5%。

在新一轮空间布局上,合肥也在构建“三基地六园区”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下塘、新桥、新港三大百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建设高新区、新站区、包河区等六大零部件园区。

“目前,合肥汽车产业已覆盖乘用车、客车、货车、专用车等全系列产品,形成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场景和配套设施全产业链条,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全国百强产业集群。”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合肥也在积极推动区域联动,扩大产业辐射。“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合肥都市圈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还与淮南共建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落户蔚来整车二期、电驱动工厂二期等重点项目。”

站在“风口”

从来不是等来的

能在全国产业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合肥至少做对了三件事。

首先,慧眼独具。

想“无中生有”一个新的产业,其实就是投资,利用认知差来“赚取”领跑时代的收益。

比如说前文所述,蔚来并非合肥企业。合肥在企业陷入低谷之时果断出手“救场”,才有了“1046 天,十万辆整车下线”的故事。

另外,无论是“抄底”,还是“追风”,都要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传统车企时代,大家“追求”的是整车。新能源汽车时代,产业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借助之前的基础产业,合肥逐步形成了“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的发展态势,从电池到整车各环节,环环相扣。

第二,服务周全。

在形容企业与城市的关系时,常用“双向奔赴”这个词。企业奔赴的不仅是优质的产业链,还有为其发展保驾护航的营商环境。

在这方面,合肥主打的是“真诚”——邀请企业家列席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让参会部门面对面听取企业的声音,加强对企业的感知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成立重点产业链专班,整合资源,推动产业链招商以及落地工作;调整服务机制,按企需求成立新部门,直奔一线……

毫不夸张的说,大部分在肥企业负责人的微信里,你都能找到“店小二”。而当企业有了实在的获得感后,自然也会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

第三,以投带引。

迭代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政策,2022年为江淮、国轩等23家企业兑现研发创新等资金超25亿元。

这些年,合肥完善“国资入股—市场退出—循环投入”投资路径,国资累计投入汽车领域超百亿、带动投资500多亿元;构建“基金+产业”“基金+基地”“基金+项目”驱动模式,设立16只汽车产业相关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已投资重点项目20多个。

未来的雄心

已见端倪

从0到1需要勇气,从1到100,需要的不止是勇气。

今天的合肥,冲刺在这条黄金赛道上,他的目标就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

这份雄心,你若坐飞机来合肥一趟,就可见端倪。

走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一抬眼就可以望见东边那片产业园: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

2021年4月29日,这座占地将近2万亩的产业园破土动工。

彼时的新闻报道显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将容纳超过 1 万名研发人员,超过 4 万名技术工人,致力于形成高端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同时,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规划整车产能 100 万辆 / 年,电池产能 100GWh/ 年,预计年总产值达 5000 亿元人民币。

开工之后,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去年9月,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作为园区首座工厂,正式投产。作为基地负责人的贾永泉开启了“飞机落地15分钟之后,就可以坐在办公室工位的椅子上“的工作节奏。

比人更忙的是机器,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车间内,机械运转声24小时不停,时刻保持着紧张且有条不紊的状态。

今年,蔚来除了要交付全场景智能电动旗舰SUV全新ES8、智能电动旗舰轿跑SUVEC7外,三款第二代技术平台全新车型也将上市,届时在售车型将达到8款。

“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儿,尽早将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向市场。”在贾永泉看来,企业发展正处于“深蹲起跳”的关键阶段,必须抓住经济复苏的黄金时间,蓄力前行;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也进入决赛圈,慢一步赛道就会更加拥挤。

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不进则退,贾永泉说的没错。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定位,其实就隐藏着合肥的雄心——

打造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开展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创新性研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引领性的创新链,形成完整与高度聚集的产业链。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总体鸟瞰图

或许未来,恰如它的名字:Neo Park。

——NEO,不是NIO,这里不只有蔚来;Park,不是Factory,这里不只是工厂。

合报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策划:刘刚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乐天茵子/文 高博 吴翰林/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比亚迪辐射补贴多久到账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