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龙泉比亚迪4s店地址

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龙泉 原来这里不只有青瓷和宝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岚

这几天,浙江西南一座小城的老百姓“特别高兴”,因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世界500强吉利汽车有3个大项目要落户他们长久生活的城市。“大企业来了,本地的经济会更好,我们的生意也会更红火。”

8月8日,良辰吉日,吉利汽车集团与龙泉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将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项目等三项投资落户龙泉。

冷静的新闻背后,在浙江西南小城龙泉,民众发出欢呼,人们说“这些天特别高兴”。吉利汽车的落户,令作为支柱产业的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的转型升级,有了现实路径。

千年以来,龙泉以青瓷、宝剑闻名于世,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山间小城拥有中国乃至全球最集中的汽车空调零配件产业集群。那些“龙泉造”的空调零件装配在全球汽车上,行驶于世界各个角落。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龙泉汽车空调产业迎来“换道超车”的机遇。龙泉政产学研各方正合力加速转向,争抢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的入场券。

最佳选择

龙泉城西南,距离长深高速龙泉出口约5公里处,龙泉溪环绕的一片野地草木葱茏。这片土地面积120余亩,在静候合适的主人。如今,一座现代化工厂即将在此拔地而起——这便是刚刚完成签约的吉利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项目。

位于龙泉市的吉利项目地块

龙泉市人民政府与吉利汽车集团的签约仪式,备受龙泉各界瞩目。双方成功签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项目、换电项目及汽车科技产业投资基金项目。当天,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见证签约,龙泉市委书记王忠宝介绍项目情况。

吉利控股集团是世界500强,旗下吉利汽车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拥有强劲的基础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吉利项目落户龙泉,既是战略决策,也是最佳选择。”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说。

签约仪式后,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一好消息,龙泉人民欢欣鼓舞,《浙商》记者遇见的出租车司机、酒店员工、小吃店店主对此报以期待,“这是大好事,大企业来了,本地经济会更好,我们的生意也会更红火!”行走在龙泉城外的工业区,眼前是成片的以“汽车空调”为名的工厂。当地人告诉我,龙泉以剑、瓷闻名于世,二者是富民产业,而论对全市经济的支撑,还是靠汽车空调产业。2022年龙泉市GDP为170亿元,龙泉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年汽车空调产业产值近100亿元。

当前,龙泉已形成了汽车空调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全市拥有汽车空调生产企业200余家,获得“国家火炬龙泉汽车空调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产品种类丰富,规格齐全,涵盖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所有汽车空调零部件,多达200多个系列,型号达6000多种。全市企业在国内外开设销售网点600多家,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行流冷凝器、蒸发器占全国出口量的50%,管阀件占国内售后市场的90%。

“目前龙泉产品在美国、东南亚、欧洲市场的汽车空调零部件市场占比很高。我们的优势是产业链齐全,做汽车空调零配件外贸的,一个货柜在龙泉都能采购齐全,国外许多客户也主动来龙泉下单。”龙泉企业主、浙江澳利达空调部件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少伟告诉《浙商》记者。

把汽车空调产业当成宝贝

汽配产业是浙江省优势产业,国内也有很多地区拥有该产业,龙泉有何优势?

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熊树生同时担任国家级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副主任,熟悉全国汽车空调产业分布与地区差异。

他告诉《浙商》记者:“龙泉汽车空调产业集群体量虽然不是特别大,但特点清晰,聚焦汽车空调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所有零部件都做精、做极致。与龙泉相比,其他地区没有如此聚焦的主题。”

熊树生

产业基础之外,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当地对产业发展的重视也是龙泉的突出优势。

为产业争取龙头企业落户,就是典型例子。知情人士介绍,一年前,龙泉市委市政府得知吉利有意投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项目,便积极与吉利接触。今年5月中旬,龙泉市委书记王忠宝专程拜访吉利高层,介绍龙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技术与产业优势,最终促使吉利落户龙泉。

谈判期间,龙泉招商团队与吉利多次谈到凌晨3点,龙泉市市长王国锋时刻关注谈判过程。

为何吉利项目如此受重视?在熊树生看来,这将为龙泉铺开汽车空调产业转型升级的三条路径:一是产品从零部件到总成,产业内企业从竞争关系变为配套关系;二是产业整体由传统汽车空调转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三是市场由维修售后转向整车配套,企业生产模式从人工为主转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

叶必文

龙泉市汽车空调配件行业协会秘书长叶必文也深感行业受到地方政府重视。沿海区县的同行曾向他表达羡慕,当地汽配行业产值虽比龙泉高出不少,但受重视程度不及龙泉——当地重点扶持造船业。反观龙泉,“虽然汽车空调产业年产值只有近100亿元,但政府当成宝贝去支持、打造,土地、人才、经费、人脉等所有资源向产业倾斜,所有政府部门都来保驾护航。”

在山区,被当成“宝贝”打造的支柱产业,得到了当地最大的土地要素保障。龙泉市政府招商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浙商》记者,当地正重点开发六大区块,规划空间面积近7000亩,可新增出让工业用地3000余亩。目前,安仁昌文二期和上垟镇黄渡区块将于今年10月实现供地,可新增工业用地800余亩。

同时,龙泉市加快组建专项招商基金,目前正与海通证券、吉利厚同等机构合作,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洽谈。

龙泉的“重器”

8月11日,《浙商》记者看到,某新势力汽车整车热管理团队正在位于龙泉市区的浙江省汽车空调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工作,他们负责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验证等。该团队其中一位工程师告诉《浙商》记者,他们隶属于该汽车上海研发团队,6名同事轮换进驻龙泉,每次工作半个月左右,他今年已是第二次到龙泉。

天津、江苏等省市也有此类检验中心,该汽车新势力品牌为何选择龙泉?

这位工程师说:“龙泉有两大优势,一方面,龙泉检验中心的硬件条件好,比如模拟低温环境,要把实验室温度从30℃降到-20℃,其他实验室需要3-4小时,而龙泉仅需1.5小时,能提高开发效率。另一方面,龙泉有完善的产业链,产品品类齐全,实验中产品若需要调整,相应零配件能快速在本地找到。”

吸引该新势力汽车品牌的这一检验中心,是龙泉打造的“重器”。2013年,龙泉国资拨出1.5亿元建设了该检验中心。该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各类先进汽车空调检测设备100多台(套)。2019年,该中心又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综合性能试验台等设备。

“龙泉财政并不宽裕,设立检测中心,我们看到市里‘砸锅卖铁’也要支持产业发展的决心。”一位企业主告诉《浙商》记者。

该检验中心是目前国内汽车空调行业检测项目最多、检测范围最广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许多知名机构、企业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研)、吉利、上汽、广汽、比亚迪、长春泰富等慕名前来送检产品。

包括检验中心在内,龙泉建成了集创新创业、研究开发、检验检测为一体的浙江大学龙泉创新中心,拥有全国领先的汽车空调系统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90余家高校、200余名科学家与龙泉开展合作,龙泉成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技术高地。

如今,外界日益了解,产业壮大的背后源自浙江大学与龙泉市政产学研全面深入合作的强大推动。

汽车空调产业从何而来?

龙泉汽车空调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从何而来?

据《浙商》记者观察,这是龙泉人野草般蓬勃的内生发展,和外部高校、众多科学家悉心引导的成果。

龙泉汽车空调产业萌芽自当地茶丰乡。1974年,经由龙泉县财政局税政科科长胡本培介绍,时任茶丰公社书记谢兴吉从宁波余姚引进汽车零部件加工业务,创办了龙泉第一个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公办企业——茶丰五金厂,成为龙泉汽车空调产业的萌芽。此后,这一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叶必文介绍,茶丰户籍人口约九千人,壮劳力约三千人,前后有两千人在全国跑汽配五金销售,还在广州逐步发展出两个汽配城。上世纪九十年代,汽车空调开始进入市场,龙泉人较早进入这一领域,主攻售后维修市场,逐步形成汽车空调产业集群优势。

先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后有外部高校和科学家的引导,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向高水平挺进。

龙泉与浙江大学有特殊的情谊。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迁往贵州湄潭,为方便东部省份学生求学,在龙泉设立分校,时间为1939年到1945年,前后共7年。先后有250多位教职员在龙泉分校任职,1200余位学生在校学习,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这一渊源之下,2009年,38岁熊树生受派前往龙泉挂职。非同寻常的是,干部挂职期限一般为1至3年,为何熊树生一挂职便是14年?

当熊树生第一次以汽车空调产业首席专家的身份来到龙泉时,当地汽车空调产业虽已形成集群,但大部分企业仍然以作坊式经营、产品也以售后维修和国外来样加工为主,生产内容低端,规模也小,更谈不上做大企业、发展产业。

产业振兴从哪里下手?龙泉企业呼声最高的,是建立一个汽车空调检测中心。当时,企业做产品质量检测必须送到外地,远到长春,近到合肥、宁波,耗时长、费用高,还常常因此耽误订单生产,甚至连检测中心发回的报告也没几人能看明白。

熊树生意识到,要想拉动龙泉汽车空调特色产业的发展引擎,必须建立起一个兼具检测、研发、人才服务、科技服务功能的创新平台。2013年,在浙江大学产学研合作的介入下,一个整合了检测中心、研发中心、人才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功落地。

这一平台成为今天龙泉特色支柱产业的坚强支撑,龙泉的汽车空调也走上了一汽、东风、北汽、上汽、比亚迪等知名整车企业的生产线。从此,龙泉企业逐步实现了汽车空调“研发制造在龙泉,检测检验在龙泉,标准制定在龙泉”。

龙泉汽车空调产业部分企业

此后,跟随浙大的脚步,90余家高校与龙泉开展合作。知名车企也陆续在龙泉成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科研机构。吉利研究院、浙江大学、三田集团在龙泉合作研发目前行业最前沿的第三代基于环保冷媒的模块化、间接式整车热管理系统;上海汽车、浙大龙泉创新中心、龙泉检测中心成立联合研究中心;江淮汽车、合众汽车等研究中心也在筹备。

2010年,熊树生挂职一年期满,渴求技术的龙泉企业主递交联名信,恳求龙泉市委市政府把熊教授留下。第一次留下,留了三年。三年之后,龙泉市领导拜会浙大校领导,最终商定熊树生在龙泉的挂职不设期限。

浙江大学2019年设立龙泉创新中心,2022年成立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均由熊树生负责。他每周都来龙泉,他的30多位热管理专业硕、博士研究生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龙泉和汽车热管理产业内。

“龙泉给了我舞台,让我能把专业用到地方发展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令我的人生更有意义。”谈及挂职14年的感受,熊树生告诉《浙商》记者。

剑指“热管理世界单项冠军”

当前,中国乃至全球都处于从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汽车空调将转为热管理系统,对龙泉产业而言是“换道超车”的机遇。

从油车到电车,从汽车空调到整车热管理,技术有何变化?龙泉企业要做怎样的转变?

“燃油车只需负责乘员舱的制冷,所以过去叫‘汽车空调’。但新能源时代,因为还要负责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加热和降温,所以现在就叫‘整车热管理’了。”上述新势力汽车品牌工程师告诉《浙商》记者。

熊树生介绍,产业从汽车空调转换成热管理系统,重要性提升,不仅要负责乘员舱的舒适度,更要保障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安全。产品的单位价值也随之提升,汽车空调一套售价约3000元,而热管理系统则达到6000元-10000元。

陈庆华

三田集团总裁、龙泉市工商联主席、市汽车空调配件行业协会会长陈庆华告诉《浙商》记者:“油车转电车后,汽车售后维修市场将越来越小,并且热管理系统多由车企体系里的生产商提供,主打维修市场的企业将很难进入。对龙泉企业而言,实现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深怀危机感的龙泉企业家早早布局应对市场变化。例如龙泉头部企业新劲公司自2012年即投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部件研发。目前龙泉企业已占据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一定份额,三田、新劲等多家头部企业产品已供给吉利、上汽、大众等知名车企。得益于转型较早,许多企业近年销售额以20%-30%的速度增长。

龙泉企业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

更多企业正在紧锣密鼓研发新产品。例如,生产压缩机线圈环组件的澳利达公司,油车产品拥有近60%的市占率。不过公司创始人刘少伟没有醉心于当下成绩,果断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所研发的新品已在整车厂测试,预计今年即可推出。

刘少伟 浙江澳利达空调部件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少伟告诉《浙商》记者:“未来三年,公司两条腿走路,一是把优势产品做得更强,二是腾出资金和技术力量,加大新能源车产品研发力度。”

面向未来,龙泉的远期目标是做“热管理世界单项冠军”。据测算,全世界仅汽车热管理市场空间高达5000亿元,国内市场2000亿元,龙泉目前近100亿元,所占份额不小,前景空间更大。未来还可扩展到储能、数据中心、半导体芯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充电桩等行业热管理市场。

“吉利汽车的落户,让龙泉的转型升级有了现实路径。梦想照进现实,我这几天特别高兴,因为整个产业将跨入新的台阶。这是我们最期待的事。”熊树生由衷地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龙泉汽配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转型

今年,龙泉开始深入实施《龙泉市汽车热管理系统产业培育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00余家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车企,来龙接洽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转型事宜,龙泉汽配产业正式挺进“智造”新能源汽车时代。

和知名企业集团合作,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使龙泉汽配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龙泉汽配企业纷纷投资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赛道,产品涵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80%的环节,形成电子膨胀阀、电子压缩机、PTC、冷凝器等优势产品。新劲、中泰、方宏等龙泉企业成为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今年8月8日,龙泉市正式与吉利汽车集团签约三大项目,即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换电及汽车科技产业投资基金项目。

在今年的浙江大学—龙泉市共建“精神家园”系列活动中,浙江大学和龙泉市开启新一轮市校合作。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浙大能源学院教授熊树生为代表的浙大研发团队,受聘于研究院进行科研创新,为龙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不仅是浙江大学,龙泉市还与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诸多大校名院建立了创新合作机制,实施市校合作项目540多个,为产业发展破解关键技术难题80多项。

为了更快打开龙泉汽配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转型的通道,龙泉市在产业平台规划出产业空间6500余亩,新增出让工业用地3000余亩,在萧山开发区建成了科创“飞地”,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科创型企业的研发办公。

未来,龙泉计划在人才科技方面引进产业专家50人、高技能人才500人以上。在市场开拓方面,龙泉将打造大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采购交易市场,对标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在资金支持方面,该市设立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专项基金,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和“双招双引”重大项目。

为把龙泉打造成为中国热管理智造基地、世界热管理产品集散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研发高地,该市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重大招商项目由市长领办,实行局长代办、限时办结制,全力当好“五星级服务员”。此外,龙泉还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行“一事一议”,个性化制定优惠政策,全方位支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来源:丽水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与成都牵手,背后的逻辑何在?

两大龙头“前后脚”来成都

●7月最后一个周末,宁德时代与成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换电运营、研发、资源综合利用、电池关键材料制造、新能源及储能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稍早前,成都与比亚迪公司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项目为依托,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战略合作关系。

这说明了什么?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两家公司总市值逾两万亿元。一个月内,“前后脚”和成都敲定战略合作,这即是成都新能源市场的吸引力所在,显示成都市的新能源产业进入提速阶段。

同时,两公司一家是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一家是新能源整车龙头,这也表明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动力电池将是成都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力方向。

动力电池的龙头来了!

7月30日,成都市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重大产业化合作项目落地。

根据合作协议,宁德时代将在成都市新津区设立西南运营总部和成都研究院。

其实,这并不是成都第一次与宁德时代携手。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研发企业,宁德时代此前已经在成都的新津、金堂分别投资了锂电池制造、正极材料制造等项目。其中新津项目使用产业载体约13万㎡,部署锂离子电池生产线5条、全球先进锂离子电池生产装备400余台(套),打造智能化无人工厂。

动力电池龙头带来了什么?

此次,宁德时代再次携手成都,将共建西南运营总部及成都研究院,双方合作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在研发方面,宁德时代将在成都设立西南运营总部及成都研究院,依托自身在电池制造、换电、零碳、储能等技术优势,围绕新能源开发利用、动力电池、新型储能、零碳交通等进行创新技术研究、产品及场景创新开发、项目孵化。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依托宁德时代的“光储充检控”智能技术,双方致力于将成都长安静脉产业园打造成零碳示范园区,并向全国推广。

在换电合作方面,双方将积极推动换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车电分离模式,时代电服组合换电方案将化解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补能便捷性、购置成本三大难题,为成都地区用户提供便捷、可靠的移动电能解决方案与服务。

此外,宁德时代表示,宁德时代还将聚集相关产业资源,积极助推成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宁德时代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推动成都绿色低碳产业建设,助力成都成为全国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创新策源地和国内领先的互联互通组合换电示范城市。

宁德时代与成都的签约

使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力更强劲

此次签约标志着

宁德时代与成都市的战略合作全面启动

也是宁德时代在川

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举措

宁德时代缘何加码成都?

要厘清宁德时代与比亚迪

先后与成都牵手的背后逻辑

还要先从成都的

城市定位以及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规划说起

↓↓↓

成都的区位优势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5.55亿元,同比增长3.0%。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成都在中西部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同时,成都作为全国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极旺盛的区域之一,是全国性交通枢纽。

成都的政策支持

除强大的城市区域带动效应以外,成都当前正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今年以来,成都围绕城市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先后出台了相应的行动方案及与之配套的政策。一系列系统集成政策推动成都加快招引绿色低碳产业链项目,集聚经济发展“绿色动能”。

日前公布的《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

落实市委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重大部署,坚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龙头企业导入高端车型,积极引进主流汽车品牌,培育壮大新势力车企,提升整车综合竞争实力,将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构建自主可控、高效协同的汽车产业新生态,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汽车产业转型先行区,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面临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的发展机遇,成都全力布局,并将此作为城市的重点发力方向。

01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

成都对于企业具备吸引力。在消费端,2022年1—5月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车6.12万辆,同比增长180.9%。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8万辆,排名全国城市第七、非限购城市第一。

02 在供给端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则是动力全开。目前,成都已聚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吉利领克、神龙等整车企业33户。1-5月,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签约重大项目13个,总投资671.87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8个。
供销两端数据显示,在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进程中,新能源汽车正跑出“加速度”。

03 在政策端

成都在新能源推广上更是不留余力,发布了各项利好政策来普及新能源车型。除了提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占比之外,还将兴建充电换电等配套设施。
日前发布的《成都市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车型保有量达到60万辆,全市建成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以上。

成都有丰富的上下游合作伙伴

多样而丰富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同样是成都的优势。在此次签署的战略协议当中,在换电合作方面,双方将积极推动换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成都集聚了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应用(公交、分时租赁)、配套(充换电基础设施、电池回收)等,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这也为宁德时代换电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政策环境与市场需求加持之下

宁德时代与成都的再度牵手

也就并不意外了

“成都全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全链条聚合,加快了构建产业生态圈,而且制定和完善了从生产制造到推广应用的政策扶持体系,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已进入发展快车道。”

——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新闻延伸>>

动力电池前十企业4家落户成都

就在成都与宁德时代签约前一天,亿纬锂能成都动力储能电池一期项目建设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50GWh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来自成都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名中,已有4家落户成都,成都锂电池规划产能达200GWh以上,占整个西南地区的45.7%。超过全国产能的20%,是西南锂电池制造产能最大的区域之一。

不仅是成都,动力电池向西而行的态势明显。今年1-7月,宜宾市共签约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配套项目48个。此外,眉山市也先后引进锂电产业项目33个。

来源 | 成都日报锦观成都发布编辑 | 语伞扫码进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龙泉比亚迪4s店地址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