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日报 汽车日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资讯 »

特来电 比亚迪

沃尔核材:新能源汽车业务产品主要供货对象包括比亚迪、特来电、盛弘等

金融界3月22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沃尔核材提问:您好董秘,请问贵司为哪些新能源汽车有供货?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产品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枪、车内高压线束、高压连接器、新能源电池用隔热缓冲片等。其中,充电枪的车企客户主要为比亚迪,桩企客户主要为特来电、盛弘等;新能源电池用隔热缓冲片的主要客户为新能源锂电池头部企业。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梦想照进现实 特来电“智能充电网”进入收获期

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胡可璐)11月,北京西四环南路,姚女士拔出充电枪,插入比亚迪车身充电口,同时打开微信小程序“特来电”,开始扫码充电,动作快速而娴熟。姚女士说,买新能源车已有一年多时间,最开始有点不适应,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充电难”、充电桩难找,但现在通过充电App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附近的充电桩,快充1-2个小时,费用在四十元左右。

姚女士的“新能源生活”是北京约20万新能源车车主的一个缩影。大约在四年前,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行业还是一片“唱衰声”,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说过新能源汽车,或者会自己考虑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当时,新能源汽车由于续航里程低、车型少、没地方充电、充电费用高等问题,并不受车主青睐。而在北京,因为新能源汽车牌照百分百中签,一些人买车就为占个指标。

位于北京西四坏南路某小区内的特来电充电站(胡可璐 摄)

然而在2017年,中国充电桩行业迎来转折。财政补贴及相应配套政策扶持刺激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井喷式增长,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下游充电设施行业也迎来爆发期,充电桩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迅速铺开。10月12日,中国充电联盟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28.5万台。据相关管理部门出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显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充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将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车桩比例近1:1。充电桩产业面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行业真正经历痛点是在前年,那个时候产业方兴未艾,没有技术标准。汽车制造厂商涌入到充电领域,把充电桩当成一个配件来生产,也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和隐患,这些是产业发展当中不可回避的。所以现在,当我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充电网络重要性的时候,无论从产业政策引导还是技术发展来看,充电桩行业都已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郭永光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裁郭永光

造梦充电网 打造电动汽车新生态

充电,成为电动汽车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要支撑。如果说智能充电是一片蓝海的话,那么在这片蓝海中成功杀出重围的特来电,正如火如荼攻城略地。

作为“创业板第一股”青岛特锐德的全资子公司,特来电专业从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设备的研发及运营、汽车群充电系统及智能充电终端建设、汽车充电服务、电动汽车租赁服务、电动汽车销售及服务等业务。成立4年以来,特来电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建设充电终端近20 万个,位居全国规模化运营商充电桩排名第一位。创建以来,累计充电量突破了15亿度,日均充电量达到了400万度,注册用户数突破了111万。

在业内看来,特来电能够做到行业领先是其理念上的“先行一步”。从成立之初,特来电就构建了“群充电”和“共建共享”的生态系统模式。郭永光介绍,不同于一车一桩的接入方式,所谓“群”,就是能同时满足至少10辆车的充电需求。一方面,群车和电网形成微调度、负荷控制和负荷管理。另一方面,当车比较多的情况下,系统会根据客户的充电需求和电网需求分出优先顺序,来给车充电。这样会大大减少对电网的冲击、对电网容量的依赖,降低充电费用。

“充电桩的无序充电将对电网造成巨大冲击,需要建立群管群控、有序充电的智能充电网。用群管群控实现居民用电优先、剩余负荷汽车有序充电,实现低谷充电、安全用电,把人机互动和移动互联及云平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从高压到低压、从交流到直流、从集控到调度、从人机到手机,从充电管理到互联网云平台管理的大系统、大平台,成为汽车群充电的大管家。而目前建设的一车一桩、各管各充的充电桩模式必将面临重建。”郭永光说。

特来电更愿意将这种模式称为“汽车生态”。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曾表示,特来电要做基于汽车群充电的互联网生态公司。“单纯要靠现在的充电设施的投入来保证产业可持续性生产太难了。不管哪家的设备,除非每度电的充电服务费达到三块四块甚至更高,否则三五年内都不太可能单靠充电来收回成本。所以,必须要打通产业生态链。特来电从群充电开始,把开车的、充电的、用车的、造车的打造成一体,让大家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这就是生态的理念。”

于德翔说,“我们通过系统卖电、建设最大的汽车充电网的思路,协同好电网和车之间的关系,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成本。接着,根据我们充电设施、充电网的特点,把汽车销售纳入进来,比如,特来电已经在山东上线了O2O销售平台。等销售运行到了后期,再纳入修车。待量做起来后,再把互联网的金融支付和互联网电商以及未来的工业大数据,都纳入生态体系。”

事实上,特来电正在加大力度建立产业联盟,在与政府、车企、电池企业展开合作的同时,还与滴滴、支付宝等互联网优秀企业强强联合,加快扩大充电网的版图。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88个合资及全资子公司,其中有39家国有车企及政府平台企业成为特来电充电网的合伙人股东,实现了充电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世界最大的汽车充电网生态公司。

此外,特来电基于大数据,还规划了充电管理平台、运营平台、汽车O2O销售平台、租车平台、修车平台、经营支付平台、电商平台、政府监管平台等十个子平台。

于德翔认为,特来电的目标是服务电力能源的消费端,做成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再通过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打造支撑国家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发展战略的基础。

盈利在即 源自技术持续领先

盈利难、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运营之殇曾经是充电桩行业的“死穴”,一些无法承受压力的企业正在退出市场。不过,充电桩运营巨头的优势也正在凸显。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发布的年中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特来电大幅减亏至3000万元,经营数据逐渐向好。

于德翔表示:“公司很多投建的充电场站年投资收益已经超过30%,也就是说充电桩、工程、建设累计投资100万,每年将收益30万以上。这个10亿度,说明充电量的增长已经进入快车道,也代表着公司投建的充电站开始进入盈利轨道。”

特来电的盈利“曙光”,表明其提出的“共建共享”轻资产运营商业模式已初见成效,这家由电子设备制造商向充电网运营商转变的企业正在进入收获期。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在今年7月2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明确免收电动汽车充电桩容量电费将延长至2025年。去年,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新建小区停车位须100%具有安装充电桩条件。

无论从市场前景还是政策来看,这对特来电都是极大“利好”。一旦跨过盈利拐点,特来电将会迎来高速发展期。

外部机遇只是特来电高速发展的充分条件,而必要条件则来源于其内部的创新基因。

据介绍,特来电的产品实现多项世界首创、行业领先。“汽车群智能充电系统”实现“无桩充电、无电插头、群管群控、模块结构、主动防护、柔性充电”六大技术优势,把人机交互和充电控制功能模块移至后台管理系统,将传统充电桩升级为“抗碾压、防浸水、不占空间”的车挡式充电终端,解决传统充电站建站难、成本高、安全隐患大的痛点。

此外,特来电研发了第一部“双向充电模块”,实现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能源的削峰填谷双向流动;第一台多能柔性箱变,实现光伏箱变、充电箱变、变电箱变三合一;第一台“智动柔性充电弓”引领公交大功率自动充电模式。产品和技术领先,源自特来电的技术研发及专利体系,成为特来电立足行业的最核心竞争力,也是支撑起特来电高速发展之路的创新“骨骼”,既能独立运转,又能组合奔跑。

2016年,特来电发布大数据云平台,自主研发充电云、运营云、政府监管云、能量云、互联互通云等十大功能云,在设备管控、信息传递、大数据修车、智能运维和政府监控方面世界领先。

在充电安全方面,特来电建立两级安全防护体系:CMS主动防护和大数据安全防护。CMS主动防护在检测到异常时,会触发主动防护及时终止充电订单,保护充电安全。在CMS基础之上,特来电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第二级安全防护体系。每笔充电数据,在大数据平台都会被甄别,如果触发了主动防护的11种指标之一,则会被停止充电。当某辆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触发了主动防护(停止充电),那么这个行为将会被通知用户、运维岗与安全岗,进行相关的检修检测。

站在中间,服务能源的两端。延续特锐德母体创新基因,特来电构建的技术主导型企业发展体系,以专利技术为骨骼,以“命运共同体”文化为灵魂,融合发展成为一个自驱动、自演进的创新生态企业。

于德翔表示,特锐德、特来电的智能充电网让智能制造和互联服务融为一体,让新能源和共享交通融为一体,让新能源车更安全、更经济、更便捷地充着新能源电,电动车主充电还能挣钱,电网卖电还能省钱不再是痴人说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汽车日报 » 特来电 比亚迪

相关文章

themebetter

contact